close

如果連這四個字都不知道,怎麼修行?

淨界法師

不動!對治壞情緒最好的方法。

時間,所有妄想的天敵。

我們修行人要做兩件事:第一個趨吉,第二個避凶。我認為趨吉這件事情不是很急迫,當然我們不斷的修習很多善法,看到大乘經典諸佛菩薩的德行,我們生起好樂,但是我覺得生起善法這件事情不是很急迫。一個初學者避凶很重要,遠離災難這件事情很重要。

一個人要遠離災難,你要知道災難是怎麼來的,災難就是你心中的情緒,就是你六根對六境的時候的第一個念頭,那個情緒、那個盲目的念頭,那個念頭你一定要有克制的力量。當然我們也可以修止觀--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眾生慈悲觀,問題就是你能觀的智慧,不淨觀、慈悲觀你不一定修得起來。

我告訴大家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對治負面的、破壞性的情緒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動,印光大師說的:心常覺照,不隨妄轉。誒,這個不動法門很重要,印光大師講這句話實在是太殊勝了,他這個法門是來自於《楞嚴經》的一段話,它有很多對治妄想的方法,其中一個就是不動。

諸位知道,所有的妄想它有一個天敵,就是時間,你試試看,你打一個妄想,你只要把這個妄想拖過一段時間,你這個妄想自然消失掉、自然消失掉!你要是敢跟它拖,妄想經不起拖的。所以你看世間人講主動積極,修行人這四個字不適合,尤其是你要遠離過失,主動積極絕對是增長過患。一個剛開始修行的人,你有什麼念頭,你就是不管它,不隨妄轉。

所有的初學者,都是先從否定自己、不隨妄轉開始,等到把這個妄想離得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再開始培養美好的德行,開始修禪定、神通、三昧、陀羅尼,這個時候才開始所謂的修善。如果一個人他連不隨妄轉這四個字都不知道,怎麼修行?那你說要避免災難,那是很困難的。因為你一個妄想起來,你就跟著它走,妄想起來要做什麼你就做什麼,那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講虛妄心它是一種生滅相,我們念佛的心是真實的功德,從真妄的角度來判定強弱。


只要這個業還沒有成熟,你就有機會按“STOP”!

淨界法師

業它有兩種情況:第一個,它只是在醖釀當中,它還沒有成熟,那這就是你的機會;第二個,它已經成熟了,已經變成果報了,那就不能改變了。所以,我們懺悔的時機,只有一種情況,就是這個活絡的業它還在醖釀,但是被你抓到了,這個業有問題了,它還沒有得果報,就是處理這一塊。當這個業成熟了,那你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認命了!凡是這個業得果報了,佛法叫作認命。

所以你看佛法、佛教的修行重點都是放在未來、來生,佛教是一個活在未來的宗教。講實在話,你今生能改變的有限。你今生是什麼呢?就是這個業已經成熟了。你打開經典看看佛陀的開示,佛陀說的所有的功德,絕大部分都在講來生的事情。你今生很難改變了,因為它是一個成熟的業,一群成熟的業起現行了。所以佛教的思想觀是這樣——讓你放棄今生,注意來生。

我們凡夫剛好相反,我們太重視今生。我們是重視果報,凡夫是重果報而輕忽因地。我們是寧可重視今生而放棄來生,在果報上計較。其實你今生會投生在什麼家庭,會跟誰結婚,會生幾個小孩,誰做你的子女,你今生的財富有多少,基本上都固定了;你今生很快樂,不要太得意,你要感謝前生的你,那是你有一個美好的過去。你今生很痛苦,也不要懷憂喪志,也不能怪今生的你,那是因為你過去一時的糊塗。

前生的你創造今生的你,今生的你去創造來生的你。當然你現在還沒有創造,你現在叫醖釀來生的你,但是如果你到了五十歲以上,大概差不多了。當然你可以通過佛法去改變——懺悔、皈依、發願去改變,所以在死亡到來之前,你都還有機會。

舉一個例子。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釋提桓因。當然佛陀在世有很多釋提桓因,其中有一個釋提桓因他五衰相現。天人是很安穩的,他突然間不安本座——坐在他的座位上,坐不住了,心很躁動。他知道自己的壽命將盡,福報享盡了,他就很緊張。當然帝釋能夠找的就只有一個人,找大梵天。大梵天說:“這個生死的問題我沒辦法。那怎麼辦呢?剛好有佛陀出世,你趕緊去求佛陀。“所以,釋提桓因趕快在生命結束之前,用神通力飛到佛陀的精捨,去面見佛陀,然後向佛陀懺悔,念了一句“皈依佛”,然後就往生了。

往生以後,他就墮入到一個母驢的肚子里去了。因為他在業力成熟之前懺悔、發願、皈依了,那個母驢突然就像發瘋一樣,把主人的一個瓶子給打破了。這個女主人一氣拿棒子就打驢子,這個母驢就流產了。流產以後,這個釋提桓因得果報的那個驢,那個小驢就死掉了,又重新回到釋提桓因去,再來一次的壽命。這個是在經典裡面典型的公案,在業力沒有得果報之前最後的機會了,趕上最後一個機會。當然他運氣好,遇到佛陀出世了。

那我們今天要講什麼事呢?就是說,只要這個業還沒有成熟,你就有機會。所以,懺悔業障最好的時機,就是它不能得果報。現在在醖釀當中,你隨時可以破壞它,你隨時可以按開關,按STOP(停止),它就停止了。關鍵是你願不願意做!也就是說,要得果報,它必須是一個不斷在增長輾轉的業力,就像滾雪球。你每一次在造作都深生好樂,這個力量在形成的過程當中你都沒有出手去阻止它,直到得果報為止,那麼這個業就是一個臨終的障礙了。即便這個時候的業在你心中形成一個強大的循環,在死亡到來之前你都還有機會。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成功了

淨界法師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內涵當中,不管你是修什麼宗派,都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你剛開始要成就一個善業力;

第二個,你進一步要成就一個正念力。

不管你是修天台宗、唯識宗、淨土宗,所有的法門都沒有離開善業力跟正念力兩種的修學。

我們剛開始歸依三寶,我們是依止一念的信心來修善業,透過佈施、持戒、忍辱種種善法的造作來懺悔業障、積集資糧。

我想我們剛開始讓自己的身心離苦得樂,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這樣的要求是不夠的。因為你只是成就善業,我們心中的顛倒並沒有改變。

也就是說,我們頂多在內心的煩惱當中創造一個暫時的善業,我們顛倒的本質並沒有太大改變的。

所以我們透過善業以後,我們進一步要開始修學止觀來加強心中的觀照,到底生命的真實相是什麼?

透過一種如理的觀照來消滅我們無始的顛倒,而產生一種究竟的解脫,而不是一時的安樂而已。

其實所有的修學,它的根本就是在修正念這一部分,善業只是一個基礎而已。

那麼我們心中的正念,從淨土宗的角度,它所要求的特別是要求臨終的正念,臨命終的時候你要保持正念,你才可以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的。

從我們修學淨土宗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知道,臨終的正念是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祖師的正念,你看歷代的祖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臨命終的時候正念現前,那麼他那個正念已經修到業淨情空,他那個正念是沒有雜質的,所有的煩惱完全被消滅、被調伏了。這種我們叫作淨業成就的,但是這種很少很少的。

所以祖師型的正念,我們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我們頂多能夠做到凡夫的正念,沒辦法做到祖師的正念。

什麼叫作凡夫的正念呢?就是我們在臨終的時候保持一個憶佛念佛的正念,但是也夾帶了很多很多煩惱的活動,因為我們沒有斷煩惱。

所以我們一個臨終正念,一個生死凡夫他肯定會夾雜很多的煩惱跟罪業在那個地方活動,所以我們一般凡夫的正念必須做到不隨妄轉。

我是一個生死凡夫,我臨命終的時候,遇到的是一個內憂外患:我內在的色身即將敗壞,我平常所愛的色身要敗壞;外在的環境的干擾,親屬的哭泣,你肯定是百感交集的。你的心不是一個很平靜的狀態往生的。

那麼在這樣的煩惱干擾之下,我們斷不了煩惱的,但是我們可以跟它保持距離,這一點可以做到。你可以透過智慧的觀照,你可以不隨妄轉。

所以我們講臨終的正念,並不表示說我們沒有煩惱,而是說我們能夠真正地生起一種禪觀的智慧來跟煩惱保持距離,而做到印光大師所強調的「心常覺照、不隨妄轉」。

所以我們禪淨雙修,我們的主修還是憶佛念佛,但是你必須靠禪觀來保護你的佛號。

我們看到很多的同修在臨終的時候失敗了,因為他低估了煩惱的勢力。因為煩惱畢竟是我們很熟悉的一個境界,我們平常對煩惱沒有產生觀照,沒有跟它保持距離,你臨命終的時候佛號現前,貪愛娑婆的煩惱也現前,結果你的佛號被煩惱所破壞,非常可惜了。

所以我們必須在平常除了你念佛以外,你要加強你心中的觀照。

我再講一次,我們斷不了煩惱的,這是現實問題,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不隨妄轉,這點可以做到的。

所以我們希望透過三堂課,我們應該怎麼樣在心中,除了佛號以外,你必須另外要再出現一道的光明,讓你自己能夠在煩惱活動的時候保護好你的佛號,做到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成功了。斷煩惱是到淨土以後的事情。但是你要在臨終的時候做到不隨煩惱所轉,那這個是要看你智慧的力量。

所以說,我們為了能夠達到禪觀跟念佛的結合,其實主要的目的就是達到我們臨終的正念,是這個意思。


淨土法門最怕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淨界法師開示:

問:為何懺公師父常常在佛七法會的時候,鼓勵大家要證得一心不亂,並說:假若未得一心不亂,臨終的時候是否會往生,就是碰運氣,沒有保障?這種一心不亂,須到什麼程度才能夠對往生有保障?

答:這個一心不亂,我們看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講得很清楚,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的一心不亂,它的範圍是很大的,包括調伏煩惱、包括斷除煩惱,乃至伏除見思惑。伏,調伏;斷,斷這個標準太高了,我們講一心不亂就斷煩惱,但起碼是伏。

一個人要調伏煩惱,第一個你先不動,不為妄想所動,比如說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妄想還在,但是我不動,我不跟你動。我們的內心跟人事的因緣接觸的時候,第一個百分之百是妄想,第一個念頭,就直接性的、等流性的就是妄想,你跟它動,那當然不知道怎麼調伏。

一個人要調伏妄想,有二個次第:第一個,你先跟妄想脫離,你動你的,我不動,然後我再來調伏你。

當然你要脫離,那是觀,所以我們修行是先觀後止,妄想起來的時候,先知道它是妄想,然後你動你的,我不動,然後我再用念佛來消滅,先保持不動,然後再調伏它。

這個於諸妄想,內心不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妄想起來的時候,你就跟著它動,你沒有辦法修行的。

所以我們說不亂,不為煩惱所亂,簡單的講就是不為煩惱所動,煩惱不能馬上消滅,但是我不為你所亂,你亂你的,我心中安住在空性,我觀察你是因緣法;然後慢慢的,你再用佛號、持咒對治它,讓它慢慢的消滅。

所以說這個一心不亂的範圍很大,但是起碼的標準,徹悟禪師講一句話非常深刻: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之要務,你要有調伏它的力量。

你每一次煩惱起來,你都隨順它,起來都隨順它,你這個就是為煩惱所亂,那你就沒有把握了。

我有煩惱,但是我不為煩惱所動、不為煩惱所亂,那就可以了,所以我們不要要求斷煩惱,斷煩惱就不是帶業往生了。身為一個凡夫,他一定會有情緒,但是淨土法門它不怕你有煩惱、它也不怕你有罪業,它最怕的是你起顛倒。

煩惱起來的時候,你認為它是真實的,你認為這是一個真實的相貌,你一定要隨順它,那就完了,你起顛倒了。

所以我們講隨念往生這個正念,第一個就是你不顛倒。我不顛倒,我清楚知道這個妄想是不真實的;雖然這個妄想沒有斷,但是它不能影響我,這個就是一心不亂,因為我第一個佛號很清楚,第二個我不為你所亂,雖然我沒有斷煩惱,但是我不為你所亂。

所以修淨土的人,他這個不顛倒的標準是很重要的,要保持不顛倒。當然你臨命終要不顛倒,你平時就要不顛倒。所以我們在講的時候,講到念佛三昧,還有一個真如三昧,這二個都很重要,事修、理觀。

好,我們《阿彌陀經》就講到這個地方。


海濤法師:短短的這一輩子能夠修行,那真大的是太大的福報,不要再浪費了

“我們要把握生命的有限性,人生最重要的,並不是生命的[量],而是指生命的[質];我們淨化了多少?慈悲了多少?覺性增長了多少?這才是我們生命的重點。生命的深度,要比生命的長度來的重要。"所以千萬不要一直說,我做了什麼佛教的事業,我印了多少經書,我已經...有時候我們佛教徒,滿足於眼前別人眼中的,我花了十年終於把道場蓋起來了。佛像多貴,如何,如何,然後內心裡面一點改變都沒有,所以我們的主題一定要抓住,淨化了多少,慈悲了多少,我們的資糧圓滿了多少,短短的這一輩子能夠修行,那真大的是太大的福報,不要再浪費了。

有些人為小事在那邊計較,大事不計較,小事都計較,氣到身體敗壞,很嘮叨,然後真正要計較的菩提心,眾生苦他不理的,深入空性他不管的,那劃不來了。各位想清楚了,好好修行,不要把生命就浪費在這世俗法裡面,感情,名利,你能夠賺多少錢呢?你能夠談多少感情呢?你能夠生幾個兒子呢?難道你的生命就這麼狹隘、短視嗎?有時候想清楚,所以這些東西是可以轉化來修行,可以,但不能執著它,不能滿足現況。豪貴學道難,我現在是博士,我現在是董事長,我現在很有錢,他滿足於這種假象的時候,他就看不到佛法是什麼。

明明那個東西是虛幻的,他認為他有驕傲嘛,人都有個撐下去的生命,我成功了,所以我付出那麼多我成功了。所以講話就很驕傲,因為他有感受到他生命有某一種值得他驕傲的地方。我身材很好,我唱歌很好,我有錢、我漂亮,我英俊,這就就是屬於在生命的長度裡面,在執著的,因為我這樣有比較有個性,比別人好。我年輕就賺大錢,我有一點驕傲,但是真正的本質是什麼?我們要追求的是什麼?貪、嗔、痴的淨化,慈悲的增長,覺性,這樣子的般若智慧也好,了知一切。所以覺就是了知一切。這是我們要了解的。不是光我這個部分成功了,眾生的苦,乃至對治對的法門我都要去了解。

所以我想短短的生命,要拿來這邊做努力,所以各位現在就要培養,要一直想這個,生生世世你,不管你從哪裡再來投胎,你從小你就會認真了,不要在浪費生命,在那些沒意義的上面。


淨空法師:看到再好的境界 需心裡如如不動 

什麼樣境界現前,《金剛經》上說的一句話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為外境所幹擾,這就對了。所以什麼樣的佛菩薩境界現前,都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善境界、好境界,你的心沒有被它轉動,這是好境界。如果你要是「我看到,我的功夫好,你們都不如我,我見到佛了,你們修行還沒見到」,這自以為了不起,你上當了,你已經被魔轉了。

所以我們的初祖慧遠大師,晉朝時候,他老人家帶領著一百二十三個志同道合,統統都是修淨土的,都求往生的,以虎溪為界,不出這個界線,發願在那個地方往生。真的,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往生,真了不起!往生當然有先後,遠公大師往生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看到先往生的唸佛堂那些同修,跟著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他。告訴大眾:阿彌陀佛來接我,我今天要往生。又跟大家講,西方極樂世界,他在山上這段時間當中,過去見過三次,這是第四次,沒跟人講過。別人問他:極樂世界是 什麼樣子?他說跟經典上講的完全一樣。諸位曉得,那個時候的經典就是《無量壽經》,遠公大師開唸佛堂就依靠這一本經。為什麼?《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還沒翻出來,應該是傳到中國來了,還沒有翻成中文,所以他只依靠《無量壽經》。祖師給我們示的榜樣就對了,看到再好的境界不說,自己心裡如如不動,加功用行,這是好境界。你的功夫到相當程度,佛菩薩示個境界是什麼?來考驗考驗你,你如如不動,提升了;你要是一動心,馬上下降,你還禁不起考驗,你這一關沒有及格。所以《楞嚴經》上這兩句話很重要!

「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泥犁是地獄,很可怕!明白這個道理,我們真修行人保持正念,順境,佛菩薩的境界現前不動心,妖魔鬼怪境界現前也不動心。你看到地獄現前,也是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要去理它,還是守著一句阿彌陀佛,馬上境界就沒有了。什麼叫正念?不被外面境界影響就叫正念。這個人對我好,我很感激,知恩報恩,一切隨緣;不要作意「我一定要怎樣去報答他」,你完了,你又墮落。這個人對我有冤仇,恨我,不必報復,總而言之,都把他看作是諸佛菩薩。他對我好,是來考驗我,看看我有沒有貪戀;他對我不好,看看我有沒有瞋恨,都是佛境界。所以佛跟魔是一不是二, 佛跟魔從哪裡看?從念頭,你一念是覺,魔也是佛;一念迷,佛也變成魔。佛一現前,你貢高我慢生起來:你看我修得不錯吧!見到佛,你們都不如我,那完了,墮落了。所以你見不到佛,為什麼?你功夫還不夠,不需要來考你,你還不行。到你差不多的時候,會有境界現前來考你,你要記住,你可不能被他所動搖。

 

忿怒的慈悲--不動明王簡介

看一眼也能淨除罪業的法寶--南無不動佛心咒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淨障法門--人生所有煩惱的解藥

學習「唯識觀」,人生得自在!

從淨土宗的角度,只要掌握黃金十年你就成功了,這五年你一定要忍得下來

為什麼修行多年,卻用不上功夫?

修行一定要用行為、用智慧來引導,用強迫都不會持久的

痛苦的覺悟不是靠你人生的經驗,你才活了幾年!

對上輩子做過你不知道的事要負責嗎?誰該為前世善惡負責?

無念的力量!當你把心帶回家的時候,心在哪裡?

你的心不要活得太表面,最好是能夠活得深層一點

好壞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斷除業力的相續,尤其淨土宗更重要

懺悔要在活著的時候才有用

消除業障的四種方法!如何知道罪業已經懺悔乾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