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凡夫與有修有證之人所表現出的態度有何區別?

摘錄自空海法師講述之「阿含解脫道次第」第十二章「受相應」…。

 

「愚癡無聞凡夫生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多聞聖弟子亦生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諸比丘!凡夫、聖人有何差別?」一般眾生,沒有聞、思、修、證的人,跟有經過實際實修實證 ~ 聞、思、修、證,而有所體會、有證果的人,有怎麼樣的不同呢?

「愚癡無聞凡夫身觸生諸受」「身觸」就是六根跟六塵接觸之後,產生諸受,

「增諸苦痛,乃至奪命」,也就是種種逆境現前之時,「愁憂稱怨」怨天尤人,

「啼哭號呼、心生狂亂;當於爾時,增長二受,若身受、若心受」一般眾生在無明遮障情況之下,看不到苦的原因,然後在無形中,造很多的苦因,種很多的苦因,而不知道。等到苦果展現或是等到逆境現前,這時候又是非常的痛苦,或是一直的想要逃跑,或是很恐慌,啼哭號呼或是怨天尤人,覺得:老天怎麼對我這麼不公平?!老天怎麼這樣在虐待我?!…像這樣,這時候他的身體已經是很痛苦了,加上他又不斷的怨天尤人,不斷的在起瞋心,這時候他又落入心更苦。

前面的逆境現前之時,這是第一支箭已經射過來了,再來你內心又在抗拒無常法印,內心又不接受緣起而生的現象,在抗拒已經發生的事實,這時候你會身苦、心也苦,等於說被兩支箭射到,這就是身、心都痛苦,這就是一般眾生。

一個有修有證的解脫者,或是有證果的這些人,他怎麼樣呢?經文的第三段,前面還是講凡夫,「譬如士夫身被雙毒箭,極生苦痛」被兩支箭射到,非常的痛苦,

「增長二受─身受、心受,極生苦痛。所以者何?以彼愚癡無聞凡夫不了知故,於諸五欲生樂受觸,受五欲樂;受五欲樂故,為貪使所使。苦受觸故,則生瞋恚」苦受之後,就會產生瞋,樂受就會產生貪,眾生就是不斷的在貪、瞋、貪、瞋…,但是都看不到原因來自於哪裡。

所以,為什麼聞思很重要,聞思之後,在歷緣對境,就要去看到貪、瞋,以及它背後的原因。因此,在那個背後、要產生苦因之時,這時候你就有看到,就不會去種下那個苦因,當然苦果也就會減少。這都是修行方面很重要要下工夫、下手的地方。

「生瞋恚故,為恚使所使」你起貪、起瞋,就被這個貪、瞋…,更深一點就是被那個引起你貪、瞋前面的境界所繫縛,你的心成為境界的奴隸。就好像人家罵你,批評你、毀謗你,你的耳根一觸到這些不可意聲音,你就在那裡起瞋,因為你的內心很不舒服、很不爽,於是一直把對方懷恨在心。

當你懷恨在心,結果怎麼樣呢?你的心會快樂嗎?你的心會開嗎?你的心是被人家攻擊、批評那幾句話的境界,把你牽走了,把你束縛住了。所以,「為恚使所使」的「使」,就是被那幾句話,讓你像穿牛鼻孔一樣,把你牽著走。人家講你幾句壞話,就讓你在那裡痛苦;講你幾句好話,就讓你在那裡洋洋得意…。

我們的耳根,常常是被那些聲音,幾句聲塵的聲音,就讓我們像牛一樣的穿著鼻孔,牽你向東、就跑向東,把你拉到向西,你就跑向西…。眼根也是一樣,其他的六根,也都是一樣。

所以,要去看到我們的六根,常常成為境界的奴隸,被境界牽著走而不知道。如果你有回來照見到這些,就會扭轉、就不一樣。

「於此二受,若集、若滅、若味、若患、若離不如實知」剛才一路下來所在詮釋的這些,就是要去看到苦、樂受,它的生成的原因,以及它的背後,在你落入這些苦、樂受之前,要去看到那個受,

貪、瞋是這裡的「行」,你在起貪、瞋之前,前面一定是有經過這些苦受、樂受,要去看到再更深一層,去看到最初那個觸,這樣才不會成為境界的奴隸而不知。

你以為很多的苦受…那些,是因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是老天對我不公平,老天在虐待我…,不是這樣的!都是我們去抓來,不瞭解原因。所以「於此二受,若集、滅、味、患、離…」你不如實知,這就是「無明」,無明遮障。

「不如實知故,生不苦不樂受」這是癡,這是無明遮障。有時候不苦不樂受,也包括麻痺。有的人會認為:我現在好像沒有苦受,也沒有樂受,現在好像是解脫者,我沒有苦…,也許是內心的麻痺,沒有照見到。

「云何繫?為樂受所繫終不離。」「云何繫?謂為貪、恚、癡所繫」「恚」就是瞋,就是貪、瞋、癡所繫縛,「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所繫」貪、瞋就是這裡的「行」的果。眾生常常就是成為境界的奴隸,都一直在迎、拒,沒辦法解脫自在。因為你都是成為境界的奴隸,我們就是要去看到根本原因。

「多聞聖弟子身觸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奪命,不起憂悲稱怨、啼哭號呼、心亂發狂;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這兩行經文跟前面的經文要注意對比。

為什麼說應該修行,修行有什麼好處?這裡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的人生,在滾滾紅塵、娑婆世界,在世間裡面,會遇到很多的逆境,很多的波折,怎麼樣在大風大浪之中,仍然能夠保持很樂觀、很開朗、很積極的人生,一定要有修行!如果沒有修行,大風大浪一來,就把你的船翻掉了。

一個真正有聞思,有實修、有修有證的人,當他身觸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奪命…,因為這些是無常變化,並不是有修行的人,他的身體就不會生病,不是有修行的人,他就不會有意外災害…,並不是這樣。而是一般來講,他會比較減少、會比較少。

一個有修行、有正知正念的人,他開車會保持正知明覺,身、心也會柔軟,意外車禍就會大幅的減少,減少很多的災害、災禍,但並不是有修行的人,他開車就一定都不會出事情。因為你本身意外災害的因素可以減少,但很多錯綜複雜的因緣,就算你沒有去撞別人,有可能別人也會來撞你。

所以,並不是有修行之後,所有的這些意外災害都不會有,不是這樣!而是他會大幅減少。但是,如果有產生的時候,也不會去怨天尤人,他會接受,已經發生的,就全然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情,如果你不接受,只會苦上加苦。

一個人有修有證之後,當他遇到逆境,遇到不如意之境,遇到大風大浪,這時候他不起憂悲稱怨、啼哭號呼,不會心亂發狂,他還是以冷靜的心、以平等的心,來面對當下的境界。如果你沒有修行的功夫,如果沒有定力,是沒辦法、不可能做到的。這就是為什麼說我們要聞思、也要有修。

當我們遇到大苦逼迫,乃至奪命,不起憂悲稱怨、啼哭號呼,不去心亂發狂,因為知道如果再去責怪,再去哀聲嘆氣,只會苦上加苦。

「譬如士夫被一毒箭」這是「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一般的眾生是身苦、心也苦,後面這裡呢?他是身苦,但是他心不苦,這是非常重要的。有修行、沒修行就在這裡。一個修行開悟證果的人,他的解脫、證果檢驗,不是光在禪修中,真正要檢驗的,是在歷緣對境中。

「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當於爾時,唯生一受,所謂身受,不生心受。為樂受觸,不染欲樂;不染欲樂故,於彼樂受,貪使不使」一個解脫者,一個有證果的人,並不是六根跟六塵不接觸,而是接觸之後,他保持一種「三輪體空」的觸,一種空觸,因此後面的這些,就沒有繼續再下來。

「於苦觸受不生瞋恚」一個解脫者的腳被釘子刺到,會痛嗎?也是會痛,不是說佛陀不會受傷,一樣他的腳刺到,也是會痛。觸到那個痛、苦受,一樣會產生,但是他不會有那種怨天尤人,針對當下的這些,已經被刺到了,該怎麼樣去處理,就去處理。

「於彼二使,集、滅、味、患、離如實知;如實知故,不苦不樂受癡使不使」這種癡使就不產生。「於何不繫?謂貪、恚、癡不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不繫」不會成為境界的奴隸,都是全然活在每一個當下,這滿重要!全然的活在每一個當下。

遇到同樣的境界,凡夫與有正知正見的修行人,反應有何不同呢?一個是身受苦、心也痛苦,啼哭號呼、心生狂亂、怨天尤人。另一個是身受苦,但心不受苦,所以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啼哭號呼、心亂發狂。但是,說他不會啼哭號呼,不會心亂發狂,那不是用忍的,不是用強忍的。如果你是用強忍的那一種,這裡面有在展現什麼?我能。

有些黑道份子要表現氣魄,那是要展現我是、我能。所以,那不是用忍的,他是來自於瞭解、了悟,而且也體證到無常法印,也體證到緣起,然後他接受現在的緣生的現象,接受無常所產生的現象,全然的接受。

就已經發生了,你不接受,就只會苦上加苦。但是,那個境界也不是你刻意去找來折磨自己,不是這樣!那是自找苦吃,又不一樣。如果你說,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就睡在一個荊棘床、釘床上面,然後這樣吃苦,就可以了苦,就可以出離苦海…,那是自找苦受。

所以,這個苦方面,不是自己找來的,而是因為無常,因為緣生的現象,而導致的這些,我就全然接受。遇到同樣的境界,凡夫與有正知正見的修行人,所作出的反應,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這是值得我們去深思,值得我們去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