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學佛想要改變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聽到有人說,「你學佛不要與社會脫節啊,社會是多種多樣的,好吃的好玩的很多,要去試一試啊。」是啊!社會確實是多種多樣的,現在社會越來越寬容了,各種生活方式都可以存在。每個人都可以依自己的想法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吃喝穿戴闊都有各自的擁護者,都有相應 的利益集團在後面推波助瀾,追求刺激,追求新奇成了生活的主流。

我們學佛,想要改變以前的生活,發現那種只為自己享受的生活不對,慢慢體會到了改變以前的生活方式給自己帶來的身心方面的改變與利益。也希望告訴別 人,從「糞坑」出去,有一片淨土。但在他們的因緣未成熟的時候,他不會知道「糞坑」原來是很髒很臭的。他會說「我以前沒條件,受苦了,現在就要享受下。」 「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怎麼會有營養」。在一些「老人言」控制,支配下繼續造作惡業而不自知。

那為什麼就偏要去設定消費、享受的、及時行樂式的方式是正常的呢?而少逛街,少購物,少看電視,少娛樂,不去娛樂場所,的方式就是脫節呢?他會打著維護主流的旗幟,嚇唬一些信心未堅的剛上路的行人,你走錯了,快回來大路上來吧。

這也就是業力之大的一種反映啊!!!

而當我們仔細思維下,勸我們不要脫節的時候,那個人又是拿什麼來判斷和保證,所謂融入社會的這種生活方式能給我們帶來的是快樂呢?

實際上學佛從來不是說要從社會生活脫離出去,而是要改變對社會人生的看法。佛法講的是脫離輪迴,而不是脫離社會。出離五欲享樂,而不是進行折磨身體的無意義的苦行。

沉溺、隨順於身體感官的享受,信奉這樣的生活方式,他的出發點不就是在輪迴中不能自撥之因嗎?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去說服他們,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但有大家結夥就該壯膽走上「三惡道」嗎?

寒山問拾得,被世人所不理解,欺、罵、侮時如何處置,拾得說,「只過幾年,你且看他」。我只願我的行為能夠是一個示範,讓他們能看到。脫離了「社會」,從長期所謂老人言裡擺脫出來,慢慢減少自己以前習慣的支配,也能夠越來越快樂,越來越自在。

 

寒山拾得忍耐歌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拾得定是。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世人愛榮華,我卻不待見,名利總成空,我心無足厭,

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謀,樊噲救主難,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

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

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劍,

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

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三寸氣斷了,拿只那個辦。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

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

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須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談,

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幹,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

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undefin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