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經聞法要防止三種過失
傳喜法師
現在很多人雖然皈依佛門很久了,但有的法沒有很好地聽過,不知道怎樣如理地聽法,在這裡我就稍微多講一點。
聽經前我們要先發菩提心,菩提心發好之後,還要防止三種過失:
第一,耳不注如覆器之過,這個茶杯如果把它口朝下扣在桌子上,這裡面還能倒進水嗎?聽法亦如是。不能貢高我慢,輕慢法師:這個法師哪裡來的?年紀輕輕的能講什麼?耳識散亂不注意聽,卻在找法師的缺點,這叫覆器之過。這樣的話,法師講的話不單對你沒有利益,甚至還會成為你墮落的因,如理如法地聽法才會有功德,這叫遠離覆器之過。
第二,意不持如漏器之過,雖然茶杯口是向上的,但杯底有漏,聽多少法都不記住,不思維,更不知道要調伏自己的心才是修行。這樣聽法是聽多少漏多少,這叫漏器之過。
第三,雜煩惱如毒器之過,這個杯子裡面如果有髒東西在,水倒進去能喝嗎?聽經時摻雜貪瞋癡等雜念,如同向有毒的容器中注入甘露,甘露亦成毒。過去我們出家人有個規矩:出家三年不准聽經聞法,不准念佛參禪。
為什麼出家了還不准聽經聞法?就是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法器才能盛住法。所以過去剛出家的沙彌,先要行堂、打掃廁所、護持常住、為上座比丘服務。
舉一個例子來說,你剛掃過地,師父走過來說:"掃得不乾淨。"沒有分辯的,再掃。掃了第二遍之後,師父還說:「掃得不乾淨,繼續再掃。」這時候你如果說:"我地掃得非常乾淨了,你就叫太沒有悟性了。" 師父三番五次地叫你掃地是有密意的,掃地、掃地、掃心地,去除你的我相,你卻執著在相上心裡還不服氣。過去叢林裡說:叫你鞋子倒穿,你就倒穿,這叫服從安排,無我相才叫出家相。
有了出家相才可以聽法,這時候如來的密意自然在心裡就能夠領會。如果心裡有染污,聽法也會成過咎。印光大師說:」三寶門中以恭敬心來得福,這個恭敬心能夠滅罪,讓我們這個法器得以乾淨。」 有人或許還想:一天辛苦了,休息還來不及,還聽什麼?這叫沒有聽法的意樂,聽法沒有意樂也沒有發心,反而不好。所以我把聽法三過講一下,下面我也要對一對我們眾生的機,明末憨山大師講得好:說法容易對機難,法不對機總是閑。講了半天得意的沒幾個,墮落的倒一大群,因為是我講的,那我也墮落,稀裡糊塗地兩個都墮落,那怎麼行呢。什麼叫末法時代?就是聞法而得不到法的受用。
修了多劫的福報善根,才能得人身聞佛法
佛家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六道中,人的壽命不長,得人身的機會非常難得。人身的獲得是多世多劫修積善業的結果。
六道中,除了人道之外,壽命都很長,因此佛常常嘆息人身真正難得。為什麼特別說人身難得?因為六道中能聞佛法,能夠覺悟的,確實人道是第一。其它的五道中:天人樂多苦少,把生死大事忘掉、疏忽了,這是富貴學道難的原因;阿修羅道好勝心、嫉妒心、瞋恚心特別重,這三樣東西障道,所以修道非常困難;地獄、餓鬼、畜生太多的苦,這也是修行的障礙,昧則不能辨別是非,多苦,障礙修行。
佛陀講,我們得到人身猶如盲龜遇浮木——在幽暗的大海深處,住了一隻烏龜,這只烏龜雖然壽命比宇宙還要漫長,但是它的雙眼卻瞎了,看不見一絲光明,每過一百年,它才有機會浮出廣袤的海面。大海中飄蕩著一根長長圓圓的浮木,浮木的中間挖有如盲龜勁項一般大小的孔洞。亙古洪荒以來,浮木隨著驚濤駭浪載浮載沉。盲龜要憑它的感覺,在茫茫的大海中,追逐浮木不定的方向。當每一百年才浮出一次水面的盲龜尖尖的頭恰巧頂住浮木小小的洞孔時,便是獲得人身的機會。
而偶爾做一世人,因不明佛法,不知因果,只知妄逐慾望,不知造下多少罪業,這一世人做完後可能就要多生多劫投到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去,來償還今世做人造下的惡業。等惡業償還盡了,才能再投胎到人道裡。
為什麼說佛法難聞呢?
《佛說四十二章經》載,「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大般涅槃經·壽命品》亦載,「佛出世難,如優曇花,值佛生信,亦復甚難;佛臨涅槃,最後施食,能具足檀,復倍甚難。」
佛陀出現於世,本就如曇花一現,我們能正好在佛法住世的這短暫的一瞬中,正好得到萬劫難復的人身,又正好生在中國,還能信入佛法,進入佛門。
多少世我得人身恰遇佛出世,多少世佛出世時我沉淪,多少世我得人身佛滅度,但卻生在異國,或雖與佛同處一國,卻如世尊國家當時很多業障深重的人一樣仍不聞釋迦的名字。
由上可見,我們是修了多少世的福報,才得了這個人身;我們又是種了多少世的善根,才得已進入佛門,聞得佛法。
現在能聽聞佛法,應該珍惜這一因緣
淨界法師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大士所以捨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大慈悲的佛陀在臨走之前,把他所覺悟的道法放在音聲當中,放在文字當中,讓我們接觸這個佛法,產生一種道的種子。只要我們不斷地醞釀,就會產生道的水果出來。
這就是為什麼在《涅槃經》上說,「大士所以捨全身而求半偈。」這個大士是誰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生。釋迦牟尼佛在《涅槃經》講到,他過去出生在一個沒有佛法住世的地方。不是佛陀不想學教理,是沒有教理可以學,這是個黑暗時代,已經搞不清楚東西南北,大家都盲修瞎練。
這位修道的仙人在山中打坐時,當然修行從一個好人變成道人,他開始要迴光返照,去注意自己內心的活動,面對多生多劫留下的顛倒妄想,他一籌莫展。這個妄想難在哪裡呢?因為它有菩提在裡面,妄想你斷也不對,隨順也不對。
你把它完全斷了,那就錯損菩提了,因為它的寶物就在裡面;你隨順它,就流轉生死,所以妄想難就難在你是隨順不得,斷滅不得,難在這裡。所以這位修道仙人不知道怎麼辦,也沒有人引導。
但是,他很用功地打坐,感動了釋提桓因。釋提桓因說:「喔,這位修道人這麼精進,減少飲食,減少睡眠,要考驗考驗他。」
這個釋提桓因,諸位知道,天人的壽命很長,所以古佛出世時,釋提桓因也偶爾下來聽聽經。雖然他回去以後忘掉了,放逸了,但是他至少聽過佛陀的經典。所以他就來到了這個山洞,變成一個羅剎鬼。這個羅剎鬼就講出了半句偈,叫作「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我們一般人聽了也沒什麼感覺,但是一個經常在研究內心世界到底怎麼回事的人,他一聽就知道:哎,這是一個道,他已經道出了我們內心世界的一個相貌。我們內心世界是無常變化的,因為我們老是跟著感覺走,感覺是變來變去的。
但是他只說出了病相,沒有說明解決的方法。就是這個生滅法怎麼辦呢?是要把它斷掉,還是應該保留,還是要怎麼引導它呢?這第一句話說出了人生的病相,但是沒有開出藥方。
但是這句話也夠這位修道人震驚的了。他走出山洞,就跟羅剎鬼說:「剛剛那半句偈頌,是您老人家說的嗎?」羅剎鬼說:「是我說的。」他說:「這半句偈是你想出來的呢,還是有人告訴你的呢?」羅剎鬼說:「我哪有這個智慧想這句偈頌呢?那是我以前親近過古代的佛陀,聽他講出來的。」
這修道仙人非常歡喜!他說:「你可不可以把下面那句話也告訴我?」羅剎鬼說:「可以啊!但是我現在肚子很餓,你得讓我吃飽飯才有力氣講。」修道仙人說:「那你吃什麼呢?」羅剎鬼說:「我吃人肉。但是最近我接觸的人都是福報很大的,我沒有辦法吃他們。」
這時修道仙人就想:我與其愚癡過一生,倒不如把我的色身供養給他好了,成就道法,追求永恆,以這個短暫的生命,換取永恆的功德。釋迦牟尼佛的前生就跟他商量:「這樣子,我把我的肉給你吃,你把半句偈告訴我。」
羅剎鬼就說:「那我怎麼知道你是不是騙我呢?」他說:「這樣子,我跑到山上去,你在下面等著。你講半句偈,我聽到以後就往下墜,墜了以後這個尸體就歸你吃。我在空中的時候聽到你半句偈,這半句偈就歸我。」
這個時候羅剎鬼就說了:「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修道仙人聽了大歡喜!這個仙人快要墜地時,釋提桓因被他感動了,馬上變成一張寬大的床座,把仙人給承接起來。然後向仙人頂禮說:「你如此精進,有一天成就時,希望你來度我。」
那麼後半段就很重要了!就是我們一開始修行時,要做一個好人,鼓勵自己多做善事,少做惡事。但是你看到自己內心世界就像猴子一樣妄想紛飛,怎麼辦?你壓它是壓不過的。
所以,在《楞嚴經》中,就是先安住,生滅滅已,你在生滅的心中,其實有一塊不生滅的田地,你把它找出來。我們的內心世界不全部是生滅,也不是如此的不堪,我們的內心世界有一個光明的地帶,只是沒找到而已。你找到那個地方安住,就可以站在不生滅的角度去調伏生滅的這一塊。
最後的結果就是寂靜,一種安穩的寂滅為樂,那種快樂是真實的快樂。
這就是說,釋迦牟尼佛他自己做出了榜樣,為法捨身。佛陀在因地時求法,不是說兩個眼睛一閉,雙腿一盤就是修行了,他也是要遵守道法的引導。他就是為了這個道法,寧可捨掉生命來追求心中的道法。
「今佛法流佈,賴迦葉阿難二祖徹底悲心,人皆視作等閑。」
我們今天生長在末法,佛滅度後兩千五百多年,能夠看到佛陀道法的傳承,有兩個人是值得我們感恩的。第一個,迦葉尊者。佛滅度以後的第一個結夏安居,迦葉尊者召集了五百阿羅漢,請大家暫時不要滅度。
他說,我知道諸位的心情非常的悲傷,都急著要入滅了,因為佛陀的光明失掉了,這些小星星留在世界已經沒有意義了。身為阿羅漢他沒有徹底地發菩提心,所以也沒有太大的悲心。要滅度之前迦葉尊者就打板集眾,請阿羅漢暫時不要滅度,因為要結集經典,把佛陀的道法傳給後世。
另外,阿難尊者也做了同樣幾件事情。在大乘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一塊,他們也做了大乘的結集。所以這兩位祖師,一位初祖的迦葉,一位二祖的阿難尊者,才使令我們可憐的末法眾生看到了經典。所以我們不能當作這是一般的因緣,這是很特殊的因緣。
我們看總結。「殊不知恆沙世界,無量劫中,妙法名字不可得而聞也。」
我們要想想看,在無量的因緣當中有多少個世界。這個恆沙世界指的空間,有多少個時空當中,多少的眾生糊里糊塗地一天過一天,根本沒辦法得到佛陀教法的引導。「妙法名字」,就是佛法的名相引導,沒有得到佛法教法的引導,當然不能做出改變,只能活在妄想。
所以,這意思就是說,其實我們能夠遇到教法,是不簡單的因緣。過去生也結了很多的善根,所以我們必須繼續地努力。就是說,我們面對一個錯綜複雜的思想(妄想就是思想)。
那麼佛陀對思想,看經典上是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說:「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一個人會起貪瞋癡的煩惱是有原因的,他一定先打妄想。你想石頭為什麼不起煩惱?因為它不打妄想。所以妄想是可怕的,這是第一點。它是一切罪禍的根源。
但是你不著急消滅它,你再聽聽佛陀講的第二句話。佛陀又說:「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陀也讚歎了思想,你之所以能夠發菩提心,之所以能夠調伏煩惱,之所以有臨終的正念,因為你有思想,你還真斷滅它不得。
所以,這個時候就很複雜了。你不能斷它,也不能隨順它。那怎麼做呢?後面佛陀會一步一步地告訴我們,是有方法的。這就是說,清淨的道法的傳承是很不簡單的。你看釋迦牟尼佛為了求半句偈尚且捨身,那麼我們現在得到佛法,是不是應該珍惜呢?因為這是我們解脫的一個很重要的希望。
這是結勸,蕅益大師勸勉我們珍惜當下的因緣,就這個意思。
聽聞佛法最重要是改變觀念
淨界法師
沒有聽經聞法,不懂分別善惡,不知取捨對錯,不能自我反省。
龍樹菩薩說,就像一個人到了黑暗的房間,那裡有很多珍寶能讓我們安樂,也有很多刀劍會傷害我們。然而我們即使有眼睛也沒辦法判斷,因為我們缺乏光明的引導。
今天我們得到了人身,一個非常珍貴的能夠修學的法器的人身,而且我們第六意識的明瞭性的智慧很正常,但是如果沒有聽聞佛法,我們就不懂得分別善惡,不知道取捨對錯,也就不能產生自我反省的力量。當一個過失出現的時候,你就一輩子錯下去了。
當然學佛以後還是會造錯的,但是因為能知善惡法的關係,你就能夠從這樣的正見當中產生自我反省。即便不能馬上讓自己完全清淨,但是我們以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調整自己,我們才有進步的空間。
聽聞佛法不是增加知識,是改變觀念。
其實這個時代知識重不重要?很重要。但是知識很容易獲得,你看計算機,你一搜索,知識就show(顯示)出來。知識很容易獲得,觀念很難改變。你觀念不能改變,你的行為就不能改變。所以我覺得我們聽聞佛法,我們思維消化的時間太少,所以我們不能改變觀念,這是很嚴重的。所以你要知道,聽聞佛法不是增加知識,是改變觀念。
你看我們之前有一個觀念,我問大家,很多人說念佛,你就好好念佛就好,所有教理都不要看,這觀念對不對?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這個觀念我覺得對淨土宗的傷害很大。高水平的人,上根利器的人,這句話適用;中下根的人聽到這句話,接受這個觀念就完了,很多人不能往生。因為淨土宗的根本思想在於信願,對阿彌陀佛的歸依,不是對佛的歸依而已哦!還要對極樂世界這個國土的歸依--包括對佛的歸依,包括對國土的歸依,因為你是要求生淨土,如果你那個歸依的心不能生起,只是念佛,那麼你這個跟修禪定是差不多,不能感應道交。
所以這個要信願持名。所以蕅益大師說你不要以為說年紀大的人就不要聽經,年紀輕的人就不要念佛,他說念佛跟聽經是缺一不可的,所以你看我們在聽聞佛法的當中,我們就可以調整一些過去的觀念。所以我們聽聞佛法最重要是改變觀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