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僅僅是心靜下來有沒有用呢?沒有用!有一個故事就很貼切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七、八十年前,色達出了一個非常偉大的大圓滿上師(依科喇嘛——秋陽讓卓),他的弟子們也非常偉大。在動亂的年代,他的弟子也顯得與眾不同,表現出修行人不畏千錘百煉的高尚風範,可見他們的上師是多麼的了不起。

當時有一個人經常修禪定,在修了很多年以後,當他吃東西、走路的時候,也會一不小心進入一個狀態——就像電腦當機了一樣,在這個狀態下一動不動,甚至持續一、兩天都沒有問題,但卻始終沒有證悟空性的感受。

上師知道這個人修法出問題了,就天天派遣寺院的小喇嘛故意去逗他——拍他的頭頂,大聲地吼叫,就是不讓他靜下來,還找了四個人負責監督,保證這個人在三年內不打坐,並要求修禪者在三年中念一億遍觀音心咒「嗡嘛呢叭美吽」。其間,上師還經常把這個人和其他人叫到身邊陪自己下藏棋,以防止他進入禪定狀態。

由此可證,僅僅是能靜下來,也會變成證悟空性的阻礙。

證悟空性的智慧與心平靜下來相結合,是最理想的修法。證悟空性的境界能持續很久,就是止觀雙運——寂止與勝觀雙運,這是非常好的境界。其中最關鍵的不是寂止,而是勝觀——證悟空性。那個人就是缺少了最關鍵的因素,所以即使他的心非常平穩——很長時間沒有任何念頭——都沒有用。

早期很多居士很愛說一些神神祕秘的經歷——我昨天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夢啊,我修行時前面發了一道什麼光啊,故而導致很多外界人士也認為佛教就是這些。

有一道光能解決什麼問題呢?你可以因此而解脫嗎?這和外道已經沒有差別了!一些氣功的書我也看過,裡面就講某某氣功大師坐飛機來的時候,一團光圍繞著飛機,一直飄到機場……。如果我們也這麼說,那佛教就變質、變味了。神通不能證明什麼,可能只是一種幻覺,沒有什麼用處。


心亂就不要念佛持咒了嗎?

問:師父,念佛時如何做到心定,靜心。心無雜念的境界好難啊!

答:作為初學者,不要等到心完全安靜下來再去念佛,那樣的話,你很難有機會開始念佛,相反,你應該通過念佛使心安靜下來。心裡越亂的時候,越要果斷地提起佛號、心咒,把散亂、四處攀緣的心收回來。心咒又稱為「心的保護者」,持咒或念誦佛號能夠讓我們的心不外散。通過長期、耐心的訓練,我們會慢慢習慣把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放在持誦的心咒或佛號上,即使在嘈雜、混亂的環境中,內心的專注和寧靜也不易受到影響。

念佛的時候發現自己雜念紛飛,是因為此時你的心比平時安靜,所以才會察覺到雜念紛飛。這是很好的開端,不用去管雜念,堅持念佛,藉以時日會見到成效。

另外,剛開始修行的人,很少能做到一心不亂。你需要保持覺察,在念頭生起時,知道念頭生起了;念頭紛繁變化時,知道它在變化。不需刻意制止念頭生起,也不要刻意挽留。如此保持覺察,自然而然地,就不會那麼容易跟隨念頭亂跑了。久之,心會慢慢安靜下來,安住的時間也能越來越長。

初學者往往以為凡事都有竅門,總想找個機巧的法子,其實最大的機巧就是堅持,串習。一件事,做十遍不成功,就做一百遍;一百遍不成功,就做一千遍。反覆堅持做下去,熟能生巧。


阿姜查尊者:缺乏修行,累世都無法洞見心要

若認定戒律只是種傳統,那麼,即使老師告訴我們實相,我們的修行還是會有缺陷。我們可能研究教法並能背誦,但若真的想瞭解它們,就一定得修行。

缺乏修行,會成為一種障礙,使我們累世都無法洞見佛教的心要。

因此,修行就如大皮箱的鑰匙,若手上有正確的鑰匙——禪修之匙,則無論鎖有多緊,當拿起鑰匙打開它時,鎖就會應聲而開。若我們沒有鑰匙,就無法開鎖,將永遠不知道箱子里有什麼。

事實上,有兩種知識。覺知「法」的人,不會只憑記憶說話,他或她說的是實相。世間人通常只憑記憶說話,更糟的是通常是誇張地說話。

例如有兩個人久未謀面,有天他們在火車上不期而遇。「哦,真巧」,其中一個人說:「我正想找你!」

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彼此完全沒有想到對方,只是一時興奮才如此說。因此,那變成謊言,是的,那是無心之過。這是不知不覺的謊言,是種微細的煩惱,它經常會發生。

因此關於心,空經法師遵從沙彌的指示:吐氣、吸氣,清楚覺知每個呼吸,直到他看見內在的騙子——自己心中的謊言為止。他看見煩惱浮現,就如從蟻丘出來的蜥蜴,他看見它們,並在它們出現時,認出他們的真實本質。他注意到心如何在前一刻構設一件事,然後到了下一刻又變成另外一件。

思想是「有為法」,是必須依賴因緣而生的法,而非「無為法」。調伏的心、完全清醒的心,不會再構設心境。這樣的心洞見聖諦,無須再攀附外緣,覺知聖諦就是覺知實相。

攀緣的心試著回避這實相,說「那很好」或「這很漂亮」,若心中有「佛」,就不再受騙,因為我們知道心的實相。心無法再創造染污的心境,因它清楚覺知一切心境都是無常、苦與無我的,若執著它們就會衍生痛苦。


學佛困難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善護念

南懷瑾老師

「善護念」這三個字,鳩摩羅什不曉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譯的。後來禪宗興盛以後,有一位在家居士,學問很好,要註解思益經,去見南陽忠國師。南陽忠國師說:好呀!你學問好,可以注經啊!說著就叫徒弟端碗清水,放七顆米在裡頭,再放一雙筷子在碗上,然後問:你曉得我現在要幹什麼嗎?居士說:師父,我不懂。南陽忠國師說:好了,我的意思你都不懂,佛的意思你懂嗎?你隨便去翻譯,隨便去註解嗎?

很多人以為自己佛學搞好了,就開始寫作了,可是研究鳩摩羅什的傳記,就知道他是一個到達悟道、成道的大菩薩境界的人,他當時翻譯的「善護念」這三個字,真了不起。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類一切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善護念。好好照應你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應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壞了,只想修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銀行支票就來了,或是有些年輕人,想得神通,就看見佛菩薩了,將來到月球不要訂位子,因為一跳就上去了。用這種功利主義的觀念來學佛打坐是錯誤的。你看佛!多麼平淡,穿衣服,洗腳,打坐,很平常,決不是幻想,決不亂來,也不帶一點宗教的氣息,然後教我們修養的重點就是「善護念」。

善,好好的照顧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譬如現在我們學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無阿彌陀佛到達一心不亂,也不過是善護念的一個法門。我們打坐,照顧自己不要胡思亂想,也是善護念。一切宗教的修養方法,都是這三個字,金剛經重點在哪裡?就是善護念。大家要特別注意!

因講到善護念,我們曉得佛經、佛學裡三十七道品、菩提道次第,修大徹大悟的方法中,有個四念處,就是念身、念受、念心、念法。念心是四念處裡非常重要的,隨時念這個心,知道了這個念頭,就是善護念。我們的這個身心很重要,念身,此身無常。念心,我們思想是生滅的,靠不住的,一個念頭起來也立刻就過去了,去追這個念頭,當它是實在的心是錯誤的,因為這個思想每一秒鐘都在變去。

什麼叫念?一呼一吸之間叫做一念。照佛學的解釋,人的一念就有八萬四千煩惱。煩惱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裡很煩。譬如,有人坐在這裡,盡管金剛經拿在手上,也在護念,他護一個什麼念呢?一個煩惱之念,不高興。自己也講不出來為什麼不高興,連自己都不知道,醫生也看不出來,這就是人生的境界,經常都在煩惱之中。

煩惱些什麼呢?就是「無故尋愁覓恨」,這是紅樓夢中的詞,描寫一個人的心情。其實每個人都是如此啊!「無故」,沒有原因的,「尋愁覓恨」,心裡講不出來,煩得很。「有時似傻如狂」,這本來是描寫賈寶玉的昏頭昏腦境界,飯吃飽了,看看花,郊遊一番,坐在那裡,沒有事啊!煩,為什麼煩呢?「無故」,沒有理由的,又傻裡瓜嘰的……這就是描寫人生,描寫得也非常恰當。所以紅樓夢的文學價值被推崇得那麼高,是很有道理的。

西廂記也有對人心理情緒描寫的詞句:「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沒得可怨的了,把東風都要怨一下。噯!東風很討厭,把花都吹下來了,你這風太可恨了。然後寫一篇文章罵風,自己不曉得自己在發瘋。這就是人的境界,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是什麼愁呢?閑來無事在愁。閑愁究竟有多少?有一萬種,講不出來的閑愁有萬種。結果呢?一天到晚怨天尤人,沒得可怨的時侯,無語怨東風,連東風都要怨,人情世故的描寫妙到極點。

這是我們講到人的心念,一念之間,包含了八萬四千的煩惱,這也就是我們的人生。解脫了這樣的煩惱,空掉一念就成佛了,就是那麼簡單。但是在行為上要護念,要隨時照顧這個念頭,我們研究完了金剛經,看到佛說法高明,須菩提問話高明,不像我們有些同學:老師,我打擾你兩分鐘。我說:一定要好幾分鐘,你何必客氣呢?多幾分鐘就多幾分鐘。不老實,說要問問題就好了嘛!然後,他講了老半天,他講的話,我都聽了,主題在哪裡,我不知道,說了半天不曉得問什麼,結果弄得我無語怨東風。

在須菩提問問題時,事實上答案就出來了,這是本經的精神不同於其他經典的地方。佛抓到這個主題,答案的兩句話也是畫龍點睛。所以禪宗祖師,特別推崇這一本經,因為這一本經的經文精神特別。諸位要成佛,這兩句話已經講完了,問題與答案都在這兩句話中了。「善護念」,「善咐囑」,這兩句話等於許多同學問:老師啊,怎麼做功夫呀?我現在還在練氣功啊,聽呼吸,念佛,你好好教我啊!還有許多人去求法,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求個法來。法可以求來嗎?有法可求嗎?這是個妄想!就是煩惱。法在那裡?法在你心中,就是「善護念」三個字。「善護念」是一切修行的起步,也是一切佛的成功和圓滿。這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金剛經的一隻金剛眼,也就是金剛經的正眼,正法眼藏。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這本經翻譯的很不同,來個「善男子、善女人」,分開得清清楚楚。我們年輕的時侯很調皮,一邊念一邊看看自己,把「善男子」改成「散男子」,是一邊學佛,又到處玩耍的人,所以我們自稱「散男子」,是心在散亂中的天下散人。

這裡講「發心」,發就是動機,發什麼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羅」這四個字是梵文,中文勉強譯為「無上」,至高無上。「三」這個音就是正,「藐」是等,平等。菩提是覺悟,連起來就是說要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

但是文中的「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不能包涵全部的意義;如果就其意義翻譯成禪宗的大徹大悟,還是不能包括完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包括心地法門,明心見性,由世俗超越而達到成佛的境界;在行為上是大慈大悲菩薩心,是菩提心,入世救一切眾生;在理上是大徹大悟,超越形而上的本性之心。所以「三藐三菩提心」意義很多,只能保持這個原文的音,讓後世人自己去解釋了。

換句話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一個普通人發心學佛。佛法與其他的宗教不同,認為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認為有第一因。其他宗教認為,只有「他」可以,我們只有等到「他」來幫忙,然後還都是聽「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對的。

佛法既認為一切眾生個個是佛,平等平等,但是,為什麼眾生不能成佛呢?因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如果自己覺悟了,不再迷失,個個自性成佛。

佛並不是權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這個主宰和權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說一個人學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發自醒,自己覺悟,自己成佛,這才是學佛的真精神。如果說去拜拜祈禱一下,那是迷信的作法;想靠佛菩薩保佑自己,老實說,佛不大管你這個閑事,佛會告訴你保護自己的方法。這一點與中國文化的精神是一樣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後天助,自助而後人助。換句話說,你自助而後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壞事,趕快到佛菩薩前面禱告,說聲對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我們在西藏的時侯,雖然是佛國,也有做土匪的,搶了人以後,趕快到菩薩前跪下懺悔,下次再也不敢了。下次錢用完又去搶了,搶完又來懺悔,反覆來去,自心不能淨,佛也不會感應的。所以一切要自求多福,佛法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要成佛,要找出自己心中的自性之佛,這才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經常告誡年輕同學們:你們以為兩腿一盤就叫學佛,不盤就不是學佛,那叫做修腿,不是學佛。打坐不過是修定,是練習身心向學佛路上的準備工作而已,這個觀念一定要搞清楚。

那麼,真正的學佛困難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善護念」。這三個字也就是金剛眼。須菩提說:佛啊,善男子,善女人(不是指壞蛋們,因為壞蛋們不學佛!)這一切好人們,要想明心見性,認識自己生命的本來,求無上大道發的這個心,有個大困難,就是思想停不了,打起坐來妄想不止。有人打起坐來,不是想到丈夫,就是太太、情人、爸爸媽媽、兒女、鈔票……不打坐還好,一坐下來,眼睛一閉,萬念齊飛。這就是此身煩惱不能斷,也是修行第一步碰到的問題。

 

心好就好,何必學佛?沒有修持佛法,會有什麼危害?

我這麼幸福,為什麼要學佛修行,有何好處?

人為什麼「活受罪」?

末法眾生歸宿:99%人要墮惡道

死鬼問閻王:壞人為什麼活得好好的?結果閻王這麼解釋的!

善惡的標准與行善斷惡的方法

驚歎三世怨,福報的陷阱

若不往生淨土,將來必墮地獄

來生做人,比往生西方極樂還難​​​​​​​

不信有地獄餓鬼,就來看看你身邊的六道狀態!​​​​​​​

人死後有多大幾率會變鬼?​​​​​​​

牽引你墮餓鬼道的,是你最愛的人;牽引你到地獄道,是你最恨的人​​​​​​​

佛陀為什麼把親人之愛叫餓鬼愛?​​​​​​​

積累功德的九種方法,別把「發心好」當做造惡業的藉口​​​​​​​

沒有親眼看到,代表不存在嗎?假如真有佛,你損失了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