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庵師云:修行急務,立願居先。

修行最重要的一個事情就是發願,為什麼?願,你有方向、你有目標;你要沒有願,修行修得再好,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世間人講志願,人要立志,佛法講立願,叫發願,發願跟立志是一個意思。我立定方向目標,一生勇猛精進,一天一天接近這個目標歡喜,知道自己有成就。

普賢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彌陀以四十八願接引眾生。一切皆賴信願行為資糧而登彼岸。

這是講淨土宗,一切都要依賴信、願、行這三個條件;要真信,沒有懷疑,要切願,除了極樂世界之外什麼也不想,行,我就專念阿彌陀佛。讀《無量壽經》也是念阿彌陀佛,學《阿彌陀經》還是念阿彌陀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決定不改變。

四十八願發了,怎麼用?如何落實?要不能落實,這個願是假的,是虛願。怎麼落實?有,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二品就說過,「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四十八願,每一願都落實在普賢十大願王,所以我們修普賢十大願王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圓滿落實,這個不能不知道。

普賢第一願「禮敬諸佛」,我們要把它做到,要修禮敬,對人有禮貌、有恭敬心,把一切眾生看作諸佛如來。我是凡夫,凡夫就我一個人,除我之外所有一切人都是諸佛如來。是真的不是假的,普賢菩薩就是這麼做法。怎麼是真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就是真的,這不是假的。從性上看本來是佛,人家從相上看到你的本性,你原來是諸佛。我們凡夫著相不見性,相是凡夫,你本來是佛。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凡夫眼睛看佛菩薩也是凡夫,就這麼個道理。我們要學佛,不能學凡夫。

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確實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功德之所成就。我們求生淨土,那就要知道,我們要發四十八願,跟阿彌陀佛發同樣的願。彌陀的願完全成就了,我們的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的願就融成一體,這是幫助自己提高品位不二法門。

故知我等今日得遇此經,聞是淨宗妙法,亦必多生以來,蒙受兩土導師教化濟度,故於今日方能有如是殊勝因緣也。

「故知我等今日得遇此經,聞是淨宗妙法」,想必也是多生以來跟兩土導師有緣。也就是過去生中曾經接受過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也曾經接受過阿彌陀佛的教誨,跟這兩 位導師都有深厚的緣分,「故於今日方能有如是殊勝因緣」。佛說這個話意思很深。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有緣能遇到這部經,跟阿彌陀佛都有深厚的因緣,要不然你遇不到。重要的我們要把這個緣再續起來,不要讓它在這一生中斷了,那就是要像王子一樣發心,我們要發心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過去疏忽了,如果不是疏忽,你早就到極樂世界了,過去疏忽了沒去成。為什麼沒有去成?對這個世界還有情執,還捨不得放下,所以沒去成功。這一次又遇到了,希望這一次能夠放下情 執,能夠生到極樂世界。

尤其是我們在現前,遇到非常殊勝的增上緣,這個增上緣就是地球的社會混亂,地球災難很多,不是個好地方。極樂世界好!這個地球上沒有安全的地方,最安全的是 極樂世界,為什麼不去?真去得了!不是去不了,真去得了。在理上講,世尊在大乘經教常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這兩句話說出我們跟極樂世界的關係、跟 阿彌陀佛的關係,是一體。阿彌陀佛從哪裡來的?是我自性當中變現出來的;極樂世界是哪裡來的?是我唯心所現的。換句話說,極樂、彌陀不離自性。既然是一 體,想去就去了,一點都不難。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們才能夠斷疑生信,具足信心,發懇切求生的願望,然後執持名號,就是老實唸佛。唸佛的祕訣,大勢至菩薩 告訴我們,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唸佛的祕訣。都攝六根就是放下萬緣,統統放下;淨念相繼,淨念是用清淨心去念。什麼是清淨心?沒有懷疑、沒有 夾雜,這就是清淨心。用這個心去唸佛,那就是經教裡所說的,「一念相應一唸佛,唸唸相應唸唸佛」,我們才起心動念,佛都知道。真想求往生就是根熟的眾生, 佛一定來接你。

我等聞經之人皆應如是,信樂禮敬,發無上心。

這 句話是黃念老說的,我們今天聽到這部經、讀到這部經,應該像阿闍王子一樣。「信樂禮敬,發無上心」,要跟王子一樣,我們信、我們歡喜,對極樂世界禮敬,對 阿彌陀佛禮敬,對所有一切往生大眾禮敬,我們自己要發心跟進。這些人心裡動這個念頭,佛就知道了,「佛即知之」,念頭才動佛就曉得。這句話我們不能夠輕易 看過,一定要知道,我們今天動這個念頭佛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賢首國師《還源觀》上說「周遍法界」。我們這個身體是一個發射台,我們起心 動念這個波動發出去,一切諸佛都收到、都清楚,你是善念、惡念,什麼念頭他統統曉得。賢首大師告訴我們依正二報,正報是指念頭,依報是我們的色身,我們色 身的狀況佛也一清二楚,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你有深信切願,阿彌陀佛能不加持你嗎?肯定加持。你不要操心,不要為這個色身,你的色身阿彌陀佛唸唸都照顧到, 所以就不要操心了,你多自在!

這些話,六十年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的,他老人家告訴我,只要真正發心,為續佛慧命、為正法久住、為弘法利生,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你不要再操心了。我聽老師 的話,我相信老師的話,我相信老師不會騙我,我就真的這樣做了,真的把身心、生命統統交給阿彌陀佛,不再為這個身體操一點心。可是我不操心,有很多人替我 操心,我沒法子,我得恆順眾生,不恆順他不高興,恆順眾生。恆順眾生有些時候要吃一點苦頭,那沒辦法。其實佛真照顧,不是假的,照顧一輩子。所以一定要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

於第廿四品,標顯本經綱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標示、顯明本經修行的綱領宗旨,綱領宗旨是什麼?十二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就決定往生。蕅益大師說得好,唸佛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願?如果真信、真願,你就決定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你持名功夫的淺深;持名功夫淺,品位低,持名的功夫 深,品位高,沒有說持名多少。所以持名功夫淺深這句重要,真有功夫,一天念個十聲佛號就夠了。什麼叫功夫?功夫是放下,你放下多少。執著有沒有放下?分別 有沒有放下?妄想有沒有放下?這功夫就不一樣了。放下執著,這個功夫等同阿羅漢;放下分別就等於菩薩,比阿羅漢高;如果能把起心動念都放下,等於法身菩薩,就是實報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叫功夫的淺深。功夫最淺的,小乘須陀洹、大乘十信位的菩薩。

凡夫唸佛往生沒功夫,凡聖同居土,沒功夫也能往生。有一點點小功夫,就是須陀洹、初信位的菩薩,他們往生都是在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下輩往生。而且統統是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去,什麼時候去得了,這有點功夫的人。沒有功夫的人能不能自在往生?能,同居土上輩,得自在!他也是有一點功夫,功夫不到家。怎麼不 到家?五種見煩惱沒斷。但是怎樣?他能控制住、伏住,不是斷,是伏。這就是凡聖同居土上輩往生,煩惱習氣沒斷,他伏得住。譬如七情五欲心裡頭才動,他警覺性很高,立刻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壓下去了。

煩惱有,常常起現行,一起現行,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就是煩惱起來,喜怒哀樂起來;覺是什麼?阿彌陀佛。第一個念頭是煩惱,第二個念頭是阿彌陀 佛,快!動作很快,馬上就把它壓下去。這樣練習久了就會起作用,久了什麼?你能夠把煩惱控制住。雖然煩惱沒斷,控制住讓它不起作用,這是同居土裡頭的上輩 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如果連煩惱控都控制不住,這樣往生的人是下品中生。

那下品下生,下品下生是做很重罪業的人,五逆十惡、譭謗佛法,臨終懺悔,承認自己過失,這樣的人往生。阿彌陀佛慈悲,沒有不攝受的。善導大師的話講得好,不是五逆十惡、譭謗佛法就真的不能往生,不是這個意思。阿彌陀佛說出不能往生是嚇唬人的,因為這個罪太重,希望你別做,是這個意思;你真做了,真做了後悔, 我錯了,認錯能往生。所以彌陀真的是慈悲到極處!我們造業是很重,還沒有造成五逆十惡、譭謗正法,我們沒造這個業,那麼重的業,懺悔、認錯都能往生,那何 況我們!

所以我們要有信心,要有決定的信心,決定得往生。最好把我們的身命都付託給阿彌陀佛,我們一心專念,除一心之外沒有第二念,這往生定了,你不會在中下品,肯 定凡聖同居土上輩往生。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的心就定了,不會動搖了,取西方極樂世界自己有十分的把握。一切法從心想生,這給你講道理,你有這麼樣堅定的心想,哪有不生的道理!所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淨宗修行的總綱領。

(文摘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254集)

祈願見聞者 咸發菩提心 唸佛生極樂 還來度有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