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參長老:聽到的佛法,轉發給別人,功德很大!
法施的功德比財施的功德還大
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為了求解脫,求解脫是為了自在。不是說皈依三寶,入了佛門,還在爭閑氣,還在爭人我、爭是非,這裡不可以,那裡不可以。要合掌時,挑剔這麼合不對,那麼合不對,合得正也不對,那個都不對,沒什麼含義,用不著這樣。
不過,如法的,你進步快;不如法的,當你自己慧開了,自己會調整適應。每一法最初都是摸索的,等你自己用功用得相應了,你就從中生出智慧,得了智慧你就能夠調整你所修的法,知道該怎麼修了。
你必須能夠轉化三業,依著這個法就能轉化你的三業。怎麼轉化呢?
譬如說,我過去很慳貪,學了佛法之後,還是不肯施捨。大家不要誤會,說我要求他布施錢,不是這樣的含義,這個意思太狹小了。我所知道的道理,能夠布施給別人,轉施給別人;我所聽到的佛法,我就馬上轉送給別人,讓他也能知道。這比你供養他好多財物,功德還要大。
我經常跟道友說,供養師父不一定給紅包,你要是在家念部經供養他,他也得利益,你也得利益,大家共同成佛,這叫法施,以法布施。法施的功德比財施的功德還大,就是把自己施捨了。
還有,經常給人家歡喜,不論跟自己的眷屬、親朋好友,乃至於自己冤家,他對你瞪眼睛,或者向你發脾氣,你就笑一笑,總不跟他對瞋;經常布施歡喜,使你自己沒有怒容,總在轉你的怒,轉憤怒變成無限的寬恕慈悲。經常這樣的觀想,你就是修彌勒菩薩行,是彌勒佛。
學佛是學一切佛,哪一佛你都可以學。之後你就能夠依著佛所說的方法轉述給別人,這樣大家就能夠把憂苦拔脫了。
許多人都是有很多的憂愁苦惱,雖然生活不余匱乏,但總感到有所欠缺。欠缺什麼呢?他不自由,或者病、或者煩惱,自己解決不了,這都叫痛苦。給他慈悲,這是皈依佛的人、皈依法的人應當做的事情。
法佈施的功德無量無邊:法布施的四十種廣大功德,法布施功德最大
一、《發覺淨心經》云:爾時,世尊復告彌勒菩薩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報,不著利養及與名聞,而為說法。何等二十?
(1)得正憶念, (2)得勝妙趣,
(3)得好正意, (4)得強志力,
(5)得多智慧, (6)覺悟出世般若波羅蜜,
(7)當得少欲, (8)當滅嗔恚,
(9)當滅愚痴, (10)一切諸魔不得其便,
(11)諸佛護念,(12)非人守護,
(13)諸天與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
(15)凡所親友無人能壞,(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
(17)得無所畏,(18)凡有行處恆常歡喜,
(19)智者讚嘆,(20)所行法施恆為他念。
彌勒,是為法施不求果報得二十功德,棄捨利養及與名聞、衣服、飲食,無所希望,饒益為首常行法施。
“複次,彌勒,菩薩復有二十種功德不求果報,菩薩為他行法施時,不著利養名聞,饒益為首數行法施。何者二十?
(1)彼未生辯才則能令生,(2)生已不失,
(3)得陀羅尼,(4)當得察勤,
(5)不用多力廣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
(7)於眾生邊恭敬尊重常應供養,(8)當得身密,
(9)當得口密,(10)當得意密,(11)超越惡道及諸恐怖,
(12)於命終時心得歡欣,(13)如法正說能伏他論,
(14)具大威德勝人敬仰,況余凡庶!(15)諸根成就無能及者,
(16)深心具足得舍摩他、毗婆舍那,(17)能行難行精進不減,
(18)守護正法,(19)速能超度不退轉地,(20)一切行中得隨順住。
彌勒,是名復有二十種功德,菩薩法施不求果報,不著利養及與名聞衣服飲食,饒益為先數行法施
二、《地藏菩薩本願經》云:“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勝妙樂。”
三、《大乘顯識經卷上》云:“爾時於彼佛法之中出家作比丘。名曰法髻。多虧戒行。然善講說修多羅阿毗達摩毗奈耶等。三藏深教鹹悉明達。常為眾生宣暢敷演。法施不絕美音深重。正直高亮剖析明辯。聽者歡喜聞所說法思惟修行。脫惡趣者其數無量。阿難。法髻比丘以法施功德。於九十劫受天人報。”
四、《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云:“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不著名聞利養果報。以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廣宣正法。當得成就二十種利。云何名為二十種利。所謂正念成就。智慧具足。有堅持力。住清淨行。生覺悟心。得出世智。不為眾魔之所得便。少於貪慾。無有嗔恚。亦不愚痴。諸佛世尊之所憶念。非人守護。無量諸天加其威德。眷屬親友無能沮壞。有所言說人必信受。不為冤家伺求其便。得無所畏。多諸快樂。為諸智人之所稱嘆。善能說法眾人敬仰。彌勒。是為菩薩當得成就二十種利。不著名聞利養果報。行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
五、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不著名聞利養果報。以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廣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種利。云何名為二十種利。所謂未生辯才而能得生。已生辯才終不忘失。常勤修習得陀羅尼。以少功用善能利益無量眾生。以少功用令諸眾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得身口意清淨律儀。超過一切惡道怖畏。於命終時心得歡喜。顯揚正法摧伏異論。一切豪貴威德尊嚴。猶自不能有所窺望。何況下劣少福眾生。諸根成就。無能映蔽。具足攝受殊勝意樂。得奢摩他。毗婆舍那。難行之行皆得圓滿。發起精進。普護正法。速疾能超不退轉地。一切行中隨順而住。彌勒。是為菩薩當得成就二十種利。不著名聞利養果報。行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
六、《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第四·布施波羅蜜多品第五》云:“佛告慈氏菩薩摩訶薩。此法施者有三種事勝於財施。云何為三。一財施者而有竭盡。法施增長則無有盡。以是校量勝於財施二。受財施者現在利益。受法施者現在未來俱有利益。於無量世恆相隨逐無人侵奪。乃至無上正等菩提不相舍離。三財施者能施獲益受者無益。若法施者自他俱益。由聞法故發心速趣無上菩提。由此三義法施之者勝於財施。由行法施名稱遠聞。一切人天尊重恭敬。以此因緣先說法施。”
七、《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上》云:“施食施法。有何功德。唯願說之。開化盲冥。野乾答曰。布施飲食。濟一日之命。施珍寶物。濟一世之福增益生死。系縛因緣。說法教化。名為法施。能令眾生出世間道。出世間道者。凡有三種。一者羅漢。二者辟支佛。三者佛道。此三乘人。皆從聞法。如說修行。有諸眾生。免三惡道。受人天福樂。皆由聞法。是故佛說。以法布施。功德無量……
八、《金光明最勝王經》云:“由其法施,有五勝利故。云何為五?即:(一) 法施兼利自他,財施不爾。(二) 法施能令眾生出於三界,財施之福不出欲界。(三) 法施能淨法身,財施但唯增長於色。(四) 法施無窮,財施有盡。(五) 法施能斷無明,財施唯伏貪愛。”
九、《金剛經》里佛說:“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十、《寶雨經》卷一說:
善男子!云何菩薩成就法施?所謂攝受正法,受持讀誦,無所希求,不為利養恭敬故,不為名聞勝他故,唯為一切苦惱有情,令罪銷滅。演說妙法,無所希望:如為王、王子、及旃陀羅子,演說妙法,心尚無二,況為一切大眾說法心不平等?雖復行施,而不恃此,心生我慢。善男子!是名菩薩成就法施。
法施的功德是無漏無量的,七寶有相,身命有限,而法施如日月照破黑暗;如瓔珞莊嚴自心,如甘霖解除久旱,如巨筏引度彼岸。
法施的功德是雙重的,因為說法者以及聽法者都有功德。法施令眾生了生死,又令說法者及聽法者斷無明、成佛作祖,所以法施能出生聲聞、緣覺、菩薩、佛。如果我們不懂說法,可以請法師說法,也是法施的一種。教人誦經、教人背一四句偈、教人念佛,都是法施。印經和流通佛經,亦是法施。
法施時應遵守戒律 ,對佛法不具信、未成熟的眾生不行法施,否則失去對佛法的尊重。
所有的布施中,法施的功德最大,如果你布施所有的眾生一切財寶的話,還不如布施給一個眾生佛法功德來得大,因為你布施所有眾生財富,雖然可以讓他們一時免除飢餓寒冷之苦,但是東西有用完之時。你給他布施佛法的話,他聽了法能夠覺悟了,他按照這個法上的覺悟去修行,他有可能證果證道,他有可能了生死,出離三界,這個功德是出世間的功德,是那種財布施的功德無法比擬的。
佛教提倡布施,在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中,又以法施的功德最大。法施,就是把佛法的道理介紹給別人知道,使眾生能夠了解生死的由來、死後的歸趨、解脫煩惱的方法、真正幸福快樂的境界等。而“流通佛法資訊”正是法施的方式之一。
法施能成就眾之法身慧命,了脫生死,超出三界,甚至於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修行菩薩道之人,若能以弘揚佛法為職志,無論是用語言、文字或是贊助方式,我們能以清淨法、無漏法回向一切眾生,這就是廣大的法施功德。法施易行,只要我們至心隨口念一聲佛布施給人,就是一種法施。都是眾生之大施主,此種功德,即如同農夫種田,只要努力耕耘,屆時決定大豐收;功德福報亦是如此,只要能以弘揚佛法為職志,讓眾生能福慧增長,未來之功德福報決定無可限量。
法施的功德如同一粒種子,在許多未曾親近佛法的人心中發芽,將來各有因緣成佛成聖,再渡化其他眾生,功德是無量無邊,願大家廣為流傳正法,一起成就法施的無上功德。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懺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斷惡修善、共戒邪淫、廣積陰德、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什麼是法布施
法布施是智慧、聰明、才藝的修因,它包括的范圍也非常廣泛。它通常被分為世間與出世間一切法,就是佛法與世法。凡是別人想知道的、想學習的,只要我會、我能,就熱心的去教導他,這都是法布施。所以法布施不一定是講經說法,講經說法是無量法施當中的一種。
簡介
法布施不一定是講經說法,講經說法是無量法施當中的一種。譬如說,甲燒得一手好菜,乙不會,但很想學,甲就盡心盡力的教導乙,這也是法布施。又如某人不會做工程,我會做,我指導他、教他,也叫法布施。對小朋友講解小學課程,也是法布施。乃至於各行各業無盡的知識、技術,沒有條件、不計酬勞的傳授,都屬於法布施。要是有代價、收學費的,那就不是布施了。或許有人會問:現在學校老師每個月拿薪水,他們教小孩,這算不演算法布施呢?這就在於教師的一念心。如果教師是為了教育下一代,不是為名為利,那就是布施。如果是為薪水,或是為了升等,想從講師升副教授、升教授,那就不是法布施了。
界定
真正修法布施的人,是非常熱心,不疲不厭的。不是修法布施的人,名利得不到,就消沉、灰心了,教導也就不夠熱心,動力是有限的。所以菩薩總是以無盡的悲心去利益一切眾生,絕對沒有條件的,特別是在佛法。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此處法布施是指佛法布施。
境界
因為世間的法布施不究竟,唯獨佛法布施能夠幫助一切眾生,進而獲得無量的智慧,無盡的德能、才藝,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這種布施才是最圓滿、最殊勝的,唯獨大乘菩薩法裡面才具足,所以一切諸佛如來無不贊歎。看看我們佛教界,布施經典是最重要的一項;其次是講經說法的錄音帶、錄影帶;再就是接受各方邀請,把佛法介紹給大眾,推廣到社會,這統統是法布施。可是現在我們把經本翻開,後面往往印著「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或是‘版權所有,不准翻印’,這就不是法布施了。這是什麼?是商人在賣書啊!法施的功德利益統統都沒有了,那只是世間商人開書店做買賣而已!錄音帶也是‘版權所有,不准拷貝’。甚至於少數請講經的,也要先談好供養——講多少小時,給多少供養——這也變成買賣了,這都不是布施。所以菩薩行一定只為利益眾生,絕對不為自己。假如某個地方沒有供養,但是大眾真正渴望佛法,佛菩薩就自己出路費滿眾生的願,絕對不勉強不為難任何一個人,只要大家真正得到佛法的殊勝利益。
真正含義
在《華嚴經別行疏鈔》裡面,講到廣修供養-財供養不如法供養。經文中維摩居士有一番非常精彩的開示,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的法施並不是像我們現在送幾本經書,送幾卷錄音帶,就叫法布施,這是太渺小了。維摩居士說:‘法布施是以身作則,如法修行,作一切眾生的榜樣,這是真正的法布施。’這個開示給了我們最好的啟示,這樣我們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比如財、法、無畏布施,我們真的去做,修這三種因,就得三種果報-得財富、得聰明智慧、得健康長壽。做出來給一切眾生看,讓他看出這個果報,而向你請教:‘你為什麼能得到這樣殊勝的利益?’你就告訴他要修這三種因。所以一定要做出來給別人看。從持戒,自己認真持戒,斷一切惡業,使自己心底真正達到清淨善良。乃至於忍辱、精進、襌定、般若,都要真正去做到,那就是法布施。如果你做不到,講給別人聽、勸別人,這是沒有用處的,人家也未必會相信。佛在經上講:‘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眾生看到果報他才會反省,看到好的果報他就羨慕;看到不好的果報他就害怕。所以必須我們認真去做,把果報呈現在眾人的面前,讓他自己去觀察、去反省,然後發心來學習,這才是真正法布施。
法布施較財布施更殊勝的原因
益西彭措堪布
《大智度論》中講到,佛說財法二施以法布施更為殊勝,原因是:
一、財布施的果報在欲界中,法布施的果報或在三界或出三界。
二、財布施有量,法布施無量。
三、財布施有盡,法布施無盡。
四、財布施果報清淨少、染污多,法布施果報染污少、清淨多。
五、做大財施要觀待很多力量,法布施只要從心中流現,不必觀待其它,所以,極為方便。
六、財布施能讓四大諸根增長,法布施能令具足無漏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
七、財布施不論佛陀是否出世,世間常有,而法布施唯佛出世才有。因此法布施難得。怎麼難得呢?即上至辟支佛也不能說法,他在乞食時,以飛騰變化來度人。從法布施中能出生財布施和聲聞、緣覺、菩薩、佛陀四聖果位。況且,若有法布施,則能分別諸法——有漏法、無漏法、色法、無色法、有為法、無為法、善法、不善法、無記法、常法、無常法、有法、無法,一切諸法實相清淨不可破不可壞,這林林總總的諸法略說是八萬四千法藏,廣說無量無邊。這些法都是從法布施而分別了知。故說法布施殊勝。
佛在《六波羅蜜多經》中告訴慈氏菩薩,法布施有三事超過財布施:
一、財布施有盡,法布施增長無盡,故法布施殊勝。
二、財布施,受者僅限於現在得利益;法布施,受者現在、未來都得利益,無量世中恆時隨逐,無人能奪,乃至無上菩提常不捨離。
三、財布施,施者得利益,受者無利益;法布施,施、受雙方都得利益,即受者通過聞法、發心,能速證無上菩提。
以這三種意義,法布施更為殊勝。再者,修行法布施,名稱遠聞,人天尊重恭敬。以此因緣,首先宣說法布施。
《優婆塞戒經》說:“眾生聞法斷嗔,由此法師來世色相上妙;眾生聞法慈心不殺,由此法師來世獲得長壽;眾生聞法不盜財物,由此法師來世資財豐裕;眾生聞法歡喜布施,由此法師來世身具大力;眾生聞法遠離放逸,由此法師來世身體安樂;眾生聞法遣除嗔心和愚癡,由此法師來世辯才無礙;眾生聞法生信除疑,由此法師來世信心明了。”如果能教化他人,則具足布施、持戒、多聞、智慧,應當依此類推。
總之,法布施是能含攝無量利益、無限深遠利益的大總集布施。成辦一切暫時、究竟利樂的方法都在佛法中,若能不顛倒並以清淨意樂對有情布施聖法,則一個法布施中就能實現無量的自他二利,因此法布施最殊勝。
人人隨時隨地都可做的「法布施」!
夢參老和尚開示 :
「法布施」為一切布施之首。有人說:「我也不能講經,不會說法,如何法布施?」
我說:「念句阿彌陀佛總可以吧!」我想每一位道友都會吧!
現在夏天了,蟲子、螞蟻,路上到處有各種蟲類。你見到給它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叫「法布施」!不要產生了分別心執著心。你見到一切眾生,只要它有神識的,你給它念一句「阿彌陀佛」!
咱們看到很多道友,見到一些眾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它只要一聞到這聲音,給它種下善根去了。這個功德無量,這也叫「不住色聲布施」。
當你對一個螞蟻念,你有什麼希求嗎?還需要螞蟻感謝你嗎?沒有呀!所以,你在這個時侯什麼心都不生,不住色布施,這叫「法施」啊!這法施比一個物質的布施的功德大多少倍!你給人家東西,那個隨時就消滅了,他用完了就沒有了,你給他說一句法,他永遠享受。
好比一個螞蟻蚊蟲,乃至一切的小生物,你給它念句佛,它來生就變成人了,它聞到這一句法的利益,使它就脫離畜生道;可不要把這看輕了,不要以為坐這講經才是法施。能這樣子做,那就是法施!以法為施,以法布施!
這個含義很廣啊!我們每位道友都是法師,你用法來布施給一些眾生。
我們經常說:「沒有福德,沒有智慧。那你修啊!」
既然沒有福德那你修福德,沒有智慧你修智慧啊!怎麼樣修法呢?
就是:「利益一切眾生。 給它念一句阿彌陀佛,念句觀世音菩薩。」
如果你能夠記得幾個經的偈子,你給它念一念,你別認為它無知,你這一念啊,在它的神識裡,入了它八識當中永遠成為種子。它要產生,要發芽的。懂得這個含義吧?
不要吝法,見一切眾生,你所知道的好多,你能給它利益一點,就是要施給人!這叫法布施啊!
不要執著「講經」才是「說法」,不是只是這樣子的!
附記:超渡畜生道眾生是非常值得推廣的,以下有二聖號供各位同修做參考:
南無寶勝如來〈即南方寶生佛〉:
放生或看到昆蟲、動物,乃至一切畜生道眾生的時候能恭念此佛號,牠的旁邊就會有兩位護法神保護牠,而且牠們捨此報身後(死後)至少也會立即生天生忉利天。
《光明經流水品》中提到:
魚類得聞「寶勝如來」死後都可以轉生忉利天,何況是一般人聽到後利益無量!
過去有位名叫「流水」的人,見到水池中的魚群快死了,趕緊為魚群唸了三聲「寶勝如來」,結果這些魚都轉生到忉利天。因此,許多時候可多念此佛名號來迴向去利益畜生道眾生。
《光明經流水品》(原文)
十千魚,得聞寶勝之名,尚盡生忉利,況男女聞名,寧有不得勝妙樂者。
信相菩薩白佛言。世尊。我念往昔。久遠過去。無量世時。有佛世尊。名曰寶勝。一聞名者。皆得生天。
於後不久。天自在光王國內。曠野澤中。有一大池。其水枯涸。於彼池中。有十千大魚。為日所曝。欲入死門。
有一大士。名曰流水。見是大魚。心生慈悲。施水飲食。少日得活。知命不久。即為三稱。寶勝佛名。是魚聞已。即便命終。生忉利天。
以是因緣。今願世尊。為是大眾。及未來眾生。說諸佛名。及聞世尊釋迦名號。亦得無量無邊利益。無邊功德。常處富樂。見了佛性。以是因緣。故求此願。唯願說之。度脫重禁迷惑眾生。
南無寶髻如來:
寶髻如來有一大願,願一切死亡的眾生或未死的眾生,聞其名號,即生忉利天宮,生三十三天。在賣魚賣雞的地方,剛死亡的魚雞其意識尚存,得聞「寶髻如來」名號,便可得生三十三天。
印光大師:「塑造佛像功德廣大不可思議,而寶髻如來聖像對於生到傍生等類的惡趣眾生,一聞此名,即可幫助畜牲道眾生從苦難中解脫而生往天界。」《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六字大明咒》
我們還可以為小動物念誦《六字大明咒》因為六字大明咒比較短,又容易背會,所以建議大家常常念誦,以便日後需要之時,即刻就能念誦出來。
常念眾生苦,聖號可救拔!
只要能記得以上兩個聖號,便可以幫助畜生道眾生離苦得樂!
法布施消業非常迅猛
【法布施】消業非常迅猛!自己近年轉載和寫作勸善文的親身經歷(2018新版)
《金光明最勝王經》:“一切施中,法施為勝。”
法布施——是以佛陀的真理勸人斷惡修善,離苦得樂。令眾生具足正確的知見,開啟智慧,依正確的法門來修身攝心,得到世間的安樂與出世間的解脫。
法施的功德,遠遠超過財施,因為財施的作用和范圍是有限的,而法施的利益是無限的。對於生活無著落的人來說,給一些暫時的資助,遠不如傳授他一項生活技能,那將令他終生受用。而以佛法予以指導,使人明白因果之理,免受人生八苦並且出離輪回苦海,這樣的功德是最不可思議的。法布施易行易做,有時不需要說很深奧的理論,說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或用鼠標輕輕一點,轉發佛法文章,讓聞者開啟智慧、身心愉悅,也是一種殊勝的法布施。
最快的感應是消除口業 (速治口腔疾病)
首先忏悔口業!自己未學道時犯了不少口業。小時候誤服西藥得了四環素牙,長大後牙齒一直不好。由於牙釉質發育不夠厚所以很容易蛀牙。為了這一口牙,連硬一點的甘蔗和玉米都不敢啃,人生樂趣自然少了(大家慎護口業啊!)。 年初,原來很痛的左上方大牙,自己用了多次牙線都拉出一堆血(本人習慣晚餐後用牙線清理牙齒),但還是一直出血沒有好轉。沒撤找醫生檢查,說蛀牙,但洞還不夠大,等它繼續腐爛到大洞的時候再補。這可苦死寶寶了!那要痛到何年何月啊?
幸好,本人習慣了空閒時,就逛逛佛法論壇。(養成親近正法的好習慣很重要哦)遇到有說服力的勸善文立即收藏,擇機轉發到各論壇(發在公眾論壇請看最後注意事項)、朋友圈、QQ群和QQ空間、博客之類的地方。有空手癢時還會東拼西湊地創作勸善文章。
不記得那天是轉發了哪幾篇佛經內容的勸善文,發表後立即就連續打嗝吐出濁氣。說也奇怪,老是流血的左上大牙,當晚一下拉出了一大塊“肉”(應該是食物粘附在滄口形成的,由於和發炎的傷口牢牢地粘結在一起,連醫生都檢查不出來!),以前拉了多次感覺拉不出東西了就沒有拉,沒想到當晚無意識地,自動用牙線就把這個罪魁禍首解決了!從此之後左上大牙就再沒有痛過也沒有流血,直到現在。呵呵,輕松點擊一下鼠標“轉發”善文,就避免了挨刀和破財啦:)
還有,前些天。原來右邊上方大牙的牙縫非常緊密,每次用牙線都拉不進去。當天轉載和發表了引用佛經內容的勸善文後,也是先打嗝放屁,晚上用牙線時忽然就拉進去了。媽呀,裡面拉出滿是血和腐臭的東西。幸好及早弄出,不然這個大牙就保不住了!隱患消除,現在吃飯也比以前有滋味啦 :)
以上兩則親身經歷讓我真實體驗了現世因果。結合以前治病的經歷,我明白了難治的病就是惡業的一種報應方式,不用佛法消除惡業,那怕你知道了方法(多數人是根本無緣知道或是知道了也不信),找對了醫生,病都以各種奇怪的障礙讓你好不了。直到你受的罪,足夠抵消以前的惡業,病才會痊愈!
參考文章:【很多病】不是單純醫藥可以解決的!詳解醫藥的適用范圍和解決辦法。
法布施消除口業只是小菜而已,大餐還在其它方面呢。
轉發不同類型的佛經所獲得的各種特別感應:
1、轉發引用金剛經類的般若經典後,人的雜念煩惱會突然消失,停住在清靜愉悅的奇妙心境。
2、轉發戒殺放生的文章後,自己會感到十分吉祥連家人當天都會很開心,總之就是快樂的心境。
3、轉發戒邪淫的文章後,人會變得相貌端莊,身體聖潔、心裡清涼,邪惡的欲望頓消。
4、轉發布施得福的文章後,人會更踴躍地去布施。
說來也奇怪,我每次布施後(如救災,放生,印經,供僧,佛法網站,資助佛經音頻視頻等等),三兩天內就會有財運,而且利潤剛好是布施金額的某整倍數左右。你說這是巧合嗎?我自己暗中測量過,已經有很多次了,概率上不可能是巧合。大家不要因此而起了貪欲。 如果想以此來賺錢,那就是以貪求心布施,這可是不淨布施,恐怕顆粒無收。
【什麼是不淨布施請參考佛經《大菩薩藏正法經》三十三種不淨布施。】
參考閱讀:【注意】這33種不淨布施,如播種在鹼地,雖有芽生不得花果(花報+果報)
其實各種類型的勸善文,其功效(善報)都是全面的。比如發表戒邪*YIN的文章。見聞者止惡不犯或少犯,那麼他本人、他的眷屬、他的情人等等都避免了造業。從而減少了健康、錢財、斗诤等等各方面的損害。那麼法布施者不但直接消除邪*YIN業,而且健康、財運、姻緣、家庭、人際關系等等通通都會改善。只是快慢主次有別罷了。
佛經中記載,布施後的果報,通常都在後世成熟。我現在說的現世報,只是在業果成熟的過程中,微不足道的花報而已。布施的現世花報,因人、因時、因地、更主要是因“緣”,會有差異。我自己本來做批發生意,相對來講財“緣”會比較多。除了緣外,還需要各方面條件配合,俗稱天時地利人和。當然,自己的修為更重要,如果能做到無相無住布施,那可是無量無邊的福德!
無住生心、離相修善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
以上這些感受,是因為勸善文引發了別人的正念正智,給聞法者種下了改惡行善的種子。他日因緣成熟後,聞法的人如法修行漸可離苦得樂。如是因緣,就像是東海岸的蝴蝶煽動了翅膀,立即觸動了連鎖反應。說法者累世積聚的業障和霉運,被強大的業力以各種形式(如放屁,打嗝)排除,嚴重的還會產生大小二便,以拉肚子的方式排放。有時意業身業由重轉輕時,會感到十分困倦想睡,一覺醒來精神百倍!當你的身語意業、種種孽障慢慢退去後,你會發覺是全方位的改變!健康、精神、心情、各種運氣、對待事物的態度、甚至家屬等等無不增益!應該說簡直就是脫胎換骨似的重生!
轉載的,最好直接就是佛經原文加解析,或是歷代高僧大德的開示。這些文章力量最強!我們凡夫還沒有能力去分辨具體的正邪,這樣發表或是轉發是最保險也是最殊勝的。當然,自己力所能及地做些版面美化,引用翻譯、解析,添加自己真實的感應和因果實例。這樣更方便別人理解和接受。功德無量!
《優婆塞戒經》:行法布施,得美容、壽命、多財、大力、安樂、辯才、信心明了等利益!
雲何法施?
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能教他人-具信、戒、施、多聞、智慧。
若以紙墨令人書寫、若自書寫如來正典-然後施人令得讀誦,是名法施。
如是施者未來無量得好上色。何以故?眾生聞法斷除瞋心。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得成上色。
眾生聞法慈心不殺。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得壽命長。
眾生聞法不盜他財。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多饒財寶。
眾生聞已開心樂施。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身得大力。
眾生聞法斷諸放逸。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身得安樂。
眾生聞法斷除癡心。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得無礙辯。
眾生聞法生信無疑。以是因緣施主未來無量世中信心明了。
戒、施、聞、慧亦復如是。是故法施勝於財施。
法布施之所以特別殊勝。就在於法布施影響的范圍廣,持續的時間長,而且是直接影響眾生的心。當見聞的眾生心念一旦轉變,那麼其以後的人生,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法布施者的功德會指數式地增長。
比如講你發了一篇文章到網上和朋友圈,陸陸續續有幾十個人醒悟了。在他們以後幾十年的生命旅程裡(包括後世),每截止一次惡,每做一次善,每得一份樂報,都有你的功勞。他們自己、他們的親屬、他們沒有加害的眾生,他們幫助的眾生,都蒙受了你的恩。他們的每一分改善都有你的功德;然後他們幫助過的眾生,再為社會做的貢獻,所做的更多善業、取得的更大成就。這些成果裡依然有最初法布施者的功德。所以一次成功的法布施,它的功德是長期加上長期、翻倍再翻倍地增長擴大的。
法布施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在龍蛇混雜的公眾論壇發貼需要善巧!
也就是你發表的文章,既要顯淺易懂、容易理解,更需要有足夠的說服力和吸引力。
1、引導入門的善書:比如 《現代因果實錄系列》,《了凡四訓》,《奇異漫畫—佛經中的鬼故事》、《青春之癢—身心健康趣味圖冊(2015)》,《心上蓮花處處開》系列;
2、引用顯淺易懂的佛經:比如《罪福報應經》、《善生子經》、《百佛名經》、《十善業道經》、《分別善惡所起經》、《佛說業報差別經》、《藥師經》、《地藏經》等等。
3、佛經的翻譯版(現代文),佛法論壇的好文章,歷代高僧大德:宣化上人、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夢參長老...等等的開示,網上眾多僧寶的勸善文等等。這些就比較適合大眾論壇弘法。
二、法布施的實際效果很重要。
發布前要仔細研究推敲法布施的內容。是否會產生不良後果?是否有足夠的說服力。能否引起別人的正念?標題和開頭是否有吸引力?布施的對象是否合適?布施的方式方法是否如法?研究布施的效果反饋。改進布施的方法。。。。。。
比如發表戒邪淫類文章,千萬不要寫詳細過程。犯錯的過程簡明扼要帶過就行了。重點是
1、要多寫邪淫的惡果報。
2、戒邪淫後對自己的改變和好處。
3、還有就是要引導大家進入勸善的網站,介紹勸善的書籍,推廣對應其根器的佛經,創造繼續深造的條件。
看過某些戒邪淫文章,描述犯錯的過程太過詳細,容易引起別人的邪念。而犯錯後的惡果和改過後的善果反而略略帶過,不能引起別人的正念,又不能引導別人進入佛法網站深造。這樣的文章恐怕效果適得其反!
三、 弘法要看對方接受的根基。深奧的佛經不能隨便說。
深奧一點的佛經就不宜魯莽地發表。弘法也要看對方接受的根基。小根器的人跟他講大乘經他也不信(需循序漸誘)。邪倒心的人你跟他講大乘經更會引來誹謗,反而壞事。
《妙法蓮華經》摘錄:
無智人中,莫說此經,汝捨利弗,我此法印,
為欲利益,世間故說,在所遊方,勿妄宣傳。
若有聞者,隨喜頂受,當知是人、阿鞞跋致。
若有信受,此經法者,是人已曾,見過去佛,
恭敬供養,亦聞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說,
則為見我,亦見於汝、及比丘僧、並諸菩薩。
斯法華經,為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
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於此經中,力所不及。
汝捨利弗,尚於此經、以信得入,況餘聲聞。
其餘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己智分。
又捨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
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為說。
《華嚴經》:
遍友教師見善知眾藝學生講得有理,接著說道:“我一生教育孩子,使孩子免除癡暗。但這裡面也有道理。孩子們根基不同,理解不同。不能弟子都是一樣對待,主要應啟發他們自身的智慧。所以弟子教弟子,弟子自己學,我不過指路而已。”
善財道:“感謝聖者教誨,能為童子指路,使其自發功能而得智慧,這又是什麼技藝呢?”
遍友道:“我用善巧方便,諄諄教誨,只不過針對弟子的特點,以其所好,助其所成,路要自己去走啊!”
四、注意轉發文章的來源。千萬不要傳播邪師的言論。
現在是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法布施時要注意文章的出處。記得法布施的原則:依法不依人、依經不依論。一切道理以佛經為標准,乃至《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大智度論》等都是次要,那些連乾隆大藏經裡面都沒有收錄的就更不用說了。至於後人,尤其現代人的著作,因為他們沒有修證到,都存在問題,所以尤其謹慎。
對於有爭議的經書、法師、居士和善人,保險起見,都不要傳播。傳播邪見是有巨大惡報的,佛經文章和歷代高僧開示那麼多,何必冒下地獄的風險呢?若是有疑問,可以請教佛菩薩。比如運用地藏占察法門。有疑問就請地藏菩薩占察,占察結果相應才發表存疑的言論或文章,這樣最保險。
參考文章:夢參法師:佛的戒律不許占卜算命,為什麼還有占察法門?
五、持之以恆,回向眾生消除業障、聞法開悟、離苦得樂。
《地藏經》“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現代人殺盜淫妄酒都相當厲害,業障很重。因此法布施會有許多障礙。筆者自己的親人都一樣,勤勸成就已經是好的了,通常是久化方歸,更多的是障深慧淺不生敬仰。為此,我們行法布施需要有耐心,持之以恆,一有機會就做。可以參考“功過格”,每天定下功課量,日日堅持。
並且把功德回向所有眾生(可以添加特定的目標群體,如父母親屬等)消除業障、聞法開悟、發菩提心、斷惡從善、離苦得樂,往生淨土。如此布施,量大福也大,以後會越來越順的。
以上五點是做法布施時容易犯的過失。當然,也不能因噎廢食,只要發心正直,發表的文章,造成的實際效果正面無邪(這個確實要反復檢查,全面地考慮清楚再發表),就大膽細致地去做。
就像放生,即使有部分被捉或者意外死亡,也要盡力去解救。同理,即使有少部分人謗法,為了解救廣大眾生的慧命,也要勇敢地去弘法。況且現在網絡科技發達,做法布施非常方便快捷,而且功德無量!不做就真的是“徒朽珍寶不知采用。”甚為可惜了。
有關法布施的佛經摘錄
《金光明最勝王經》法施超過“財布施”的的五種勝利
由其法施,有五勝利。雲何為五?
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財施不爾;
二者、法施能令眾生出於三界,財施之福不出欲界;
三者、法施能淨法身,財施但唯增長於色;
四者、法施無窮,財施有盡;
五者、法施能斷無明,財施唯伏貪愛。
《普賢菩薩行願品》: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谕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
《大寶積經卷88》: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彌勒。如來有光。名曰一切功德莊嚴。在右掌中。我以此光。能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所須一切樂具。悉皆充足。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衣與衣須乘與乘。須寶與寶。如是等事我悉能與。彌勒。一切眾生雖得此樂。於生死中不能解脫。彌勒。是故如來。不施眾生世間樂具。但與出世無上法寶。眾生聞已畢竟離苦。是故彌勒。汝等悉應學於如來無上法施。莫重世間資生施也。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布施飲食。濟一日之命。施珍寶物。濟一世之福增益生死。系縛因緣。說法教化。名為法施。能令眾生出世間道。出世間道者。凡有三種。一者羅漢。二者辟支佛。三者佛道。此三乘人。皆從聞法。如說修行。有諸眾生。免三惡道。受人天福樂。皆由聞法。是故佛說。以法布施。功德無量。
有四種恩。甚為難報。何等為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來。四者說法法師。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之所贊歎。於未來世。能得菩提。
何以故。以說法力。令憍慢者得調伏故。令貪著者信布施故。令粗犷者心調柔故。令愚癡者得智慧故。以聞法力。令迷因果者得正信故。以聞法力。令邪見者入正見故。以聞法力。令樂殺生偷盜邪淫業者。得遠離故。以此說法調伏因緣。終得涅槃。以此因緣。說法法師。甚為難報。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
宣傳正法。能令眾生知死有生。作善獲福。為惡受殃。修道得道。緣是功德。轉身所生智慧明了。常識宿命。若生天上。為諸天師。若生世間。為金輪王。常以十善。教化天下。若為人王。治以正法。常識宿命。識宿命故。心不放逸。人居尊寵。受五欲樂。多有魔事。來相沮壞。令人意惑。造起惡業。雖復失行。受惡報時。智慧力故。速得免苦。生天福樂。智慧光明。漸漸增長。成菩薩行。至無生忍。是故佛說。教化之功。其福無量。天帝喜曰。善哉善哉。誠如尊教。我等諸天。今日始知財施法施功德因緣差別之相。其財施者。譬如寸燈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猶若日光照四天下。隨所行處。能除闇冥。所以者何。日性自明。故能照物。和上今者。亦復如是。本修習故。智慧明了。復以慧明。除眾生闇。
《佛說未曾有因緣經》:
如當(說)不說則為吝法。吝法之罪。世世所生。聾盲喑啞。諸根閉塞。生於邊地。癡騃無智。雖生好處。情頑闇鈍。所學不成。學不成故。自致苦惱。為是等故。非為生也。譬如世人。因其前世。布施修善。福德因緣。今生為人。所願從心。富有財物。貧者求乞。悭心吝惜。不肯施與。悭貪果報。生餓鬼中。常患饑渴。裸形無衣。冬時寒凍。身體破裂。暑時大熱。無依蔭處。如是苦惱。數千萬歲。餓鬼罪畢。生畜生中。食草飲水。癡無所知。或食泥上。污露不淨。悭貪罪故。受報如是。吝法之愆。亦如此焉。
《僧伽吒經》 :
“一切勇白佛言。世尊。何人功德與如來等。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善男子。法師善根與如來等。一切勇菩提薩埵言。世尊。何等是法師。佛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流通此法門者。名為法師。”
“口善語者作如是言。有法有施。有善惡業果報。彼人以是善根因緣。二十五劫生欝單曰。二十五劫生三十三天受諸天樂。從天命終生欝單曰。不入母胎目見百千世界。悉名安樂。見一切國土諸佛。不移本處成三菩提。一切勇。如此法門有大神力。能發清淨信心。不生邊地具清淨戒。”
“有法布施修行。口說善語。如是等法得善果報至無上道。愚癡之人作如是言。無法無施。無善惡果。無口善報。彼愚癡人得大罪報。展轉墮於惡道之中。”
《發覺淨心經》法布施的四十種廣大功德
爾時,世尊復告彌勒菩薩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報,不著利養及與名聞,而為說法。
何等二十?
(1)得正憶念,(2)得勝妙趣,(3)得好正意, (4)得強志力,(5)得多智慧, (6)覺悟出世般若波羅蜜,(7)當得少欲, (8)當滅嗔恚,(9)當滅愚癡,(10)一切諸魔不得其便,(11)諸佛護念,(12)非人守護,(13)諸天與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15)凡所親友無人能壞,(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17)得無所畏,(18)凡有行處恆常歡喜,(19)智者贊歎,(20)所行法施恆為他念。
彌勒,是為法施不求果報得二十功德,棄捨利養及與名聞、衣服、飲食,無所希望,饒益為首常行法施。
“復次,彌勒,菩薩復有二十種功德不求果報,菩薩為他行法施時,不著利養名聞,饒益為首數行法施。
何者二十?
(1)彼未生辯才則能令生,(2)生已不失,(3)得陀羅尼,(4)當得察勤,(5)不用多力廣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7)於眾生邊恭敬尊重常應供養,(8)當得身密,(9)當得口密,(10)當得意密,(11)超越惡道及諸恐怖,(12)於命終時心得歡欣,(13)如法正說能伏他論,(14)具大威德勝人敬仰,況余凡庶!(15)諸根成就無能及者,(16)深心具足得捨摩他、毗婆捨那,(17)能行難行精進不減,(18)守護正法,(19)速能超度不退轉地,(20)一切行中得隨順住。
彌勒,是名復有二十種功德,菩薩法施不求果報,不著利養及與名聞衣服飲食,饒益為先數行法施。
若有功德回向法界、回向歷代六親眷屬、回向所有一切眾生、生生世世、永遠得聞正法、聞即信受、滅盡一切惡業、發菩提心、斷惡從善、消災解難、離苦得樂、成就菩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