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常中覺醒 (見徇法師)

從出生以來,睜開眼睛開始認識這個世界,一直以為身旁的一切都是真實不變。然而,有一天,家園倒塌了,陪伴的至親離開人世,面對意外而來的天災人禍,將自以為堅固的堡壘粉碎,恐懼死亡、對人事物充滿不信任,甚至瞋恨、逃避種種負面情緒接踵而來。房子可以再建,但是內心的創傷要如何平復?能否從傷痛中覺悟生命的真相,啟發智慧,點燃希望的光芒,這是人生需要學習的課題。

意外並非偶然,之所以「出乎意料之外」,是因為沒有覺察萬事萬物微細的變化。身邊的親人乃至於自己的身體,看似真實常在,若從白髮、皺紋、日漸蹣跚的步履,不難看出老化的現象;一旦生病或死亡,終究會面臨生離死別。地層表面看似安定不動,地底的板塊卻時時都在位移,滄海桑田並不是神話,而是無常現象的證明,正如《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世間不變的假相中,經由時間催化,其實是不停生滅、變動,如同朝露、閃電,剎那之間,稍縱即逝,似有還無;但人們往往迷失在美麗、絢爛的表象,產生貪戀執著。

《出曜經》中記載著一段故事:有一天,阿難尊者到舍衛城托缽,看到城中的男子們歡樂歌舞,不亦樂乎。等到托缽結束,走出城門時,卻看見早上在玩樂的其中一名男子已經死去,其他人則圍繞在旁哭泣。阿難見此景象,不禁感嘆無常迅速;回到精舍後,便向佛陀說明這一件「奇特且前所未聞」的事件。佛陀告訴阿難:「這件事一點都不奇怪!」並接著說:「我今日至城裡托缽,同樣也看到一名男子興高采烈地載歌載舞;等到托缽完準備回去時,這名男子依舊沉浸在歌舞享樂之中,這才是奇特之事。」阿難不解地問:「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有什麼好奇怪的?」佛陀接著說:「晨所睹見,夜則不現,昨所瞻者,今夕則無。我今少壯,無所恃怙,少者亦死,男女無數。」無常是生命的真相,死亡並不是老了以後才發生的事,一般人卻以「無常」為奇特,因為不了解這層道理,很容易沉迷在財色名利種種欲樂當中,等到臨死之際,才後悔空過一生;或是當所愛的人死去,而覺得痛苦。因此,建立對無常的正確認知,是離開虛妄、跳脫煩惱的第一步。

發生變故後,人們因為覺得失去原本擁有的一切,所以感到痛苦與煩惱。若能仔細思惟「過去心不可得」的道理,就會發現:發生過的事件,早已成了過去,是情感的執著,讓心停留在受傷的那一刻,以為傷口一直好不了;這是因為習慣沉溺於過去的逆境,在得失的相對境界中產生執著,所以沒有辦法正視現實。這時候,如果願意從黑暗的角落轉過頭來,重新審視習以為常的世界,就會看見不一樣的景象。

以往,除了親情、友情等一切從自身出發,以及執著的人事物所構築的小小世界外,很難感受到其他人也在為我們的生命默默奉獻;當困境現前,所謂「愛心無國界,真心無距離」,許多不認識的陌生人,此刻紛紛伸出援手,給予物質、體力的幫助,乃至於溫情關懷,才體會到自身的生命是這麼多人的付出成就而來。走出閉鎖的象牙塔,啟發真誠感恩,就更有勇氣,以堅強的行履繼續生命的旅程,如同願意放下手上緊握的小水滴,全然投入大海,才會發現,原來從來就沒有失去,擁有的是整片海洋。

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生命的水流不斷向前奔逝,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涓滴奔流消逝的水滴,不也是一種「重生」的契機?唯有真理能撫平傷口,因為體會過傷痛,願意重新學習看待生命的角度;了解無常,不是消極頹喪,而是希望透過思惟無常的道理,放下痛苦與執著,以感恩的心珍惜所有,以自在看待每一場來去。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