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談《弟子規》
《弟子規》是我自學的,沒有傳承,但感覺內容非常好,就自己學了一遍,也給部分孩子傳了一遍。它講的雖然不是佛教道理,但與佛教並不相違,而且,即使是學佛的 人,也可依此來完善人格,所以了解這部論典很有必要。尤其是漢地許多孩子,從小沒有受這方面教育,甚至老師對此也非常陌生,所以希望通過這次的共同學習, 很多學校也能開這門課,讓大家了解古德先賢的做人道理。
在傳講的過程中,我會借用佛教故事或其它教言在字面上作簡單解釋,以便於「文殊小學」為主的出家、在家的小道友們學習;同時,也會引用順便想到的佛教公案、教證,來印證《弟子規》的內容。
你們應該清楚,古人特別重視《弟子規》,漢族子弟的啟蒙教育多開始於這本書。但在六七十年代,傳統文化被「革」了「命」,以致後來成長起來的一代,都沒有接受這種理念。我曾問過許多年輕的校長、老師,但回答全部是「沒有學過」,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孔孟思想中雖沒有佛教的因果正理,更沒有大乘菩提心、空性及光明如來藏的甚深教言,但在為人處世、接人待物方面,許多地方很值得借鑑。現在的社會,怎麼樣孝順父母、怎麼樣誠實守信……不要說孩子,就連為人師表的老師也不太懂。所以我們有必要提醒世人︰這麼好的傳統文化,理應值得接受,而不要拋棄。這次學完《弟子規》後,希望你們有能力、能發心的,今後結合佛教教理盡力引導世人,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可能有人會想︰「《弟子規》是小孩子學的,我現在都是大人了,沒有必要學這個。」這種想法不正確。雖然你不是小孩子,但古代小孩所受的教育、所具有的德行,我們這些成年人,乃至出家人都不見得有。如果沒有的話,那就應該學,誠如《戒律花論》所言︰「不知理,六十歲也孩童。」盡管你在年齡上已經成人了,但如果德育上一片空白,那就是「孩童」,就該接受這種教育。尤其現在很多學校只重視分數,德育方面卻沒有引起重視,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即使擁有高超的智慧,但沒有德行的話,那他的智慧依靠什麼而成長?這是個大問題。
還有些人想︰「我們作為出家人,學《弟子規》根本沒用,因為它是世間人的童蒙教育,而我已經看破世間了,再學這個豈不是多此一舉?」這種觀念也不對。出家人若不懂得基本的做人規范,那在僧眾群體中也好,發心利他的過程中也罷,連人都做不好的話,還想要成佛利益眾生,恐怕更是遙不可及。
所以,從各方面考慮之後,我覺得即使在成年人中、居士團體中,乃至出家僧團中,學習《弟子規》都有必要,一個人學和不學肯定有很大差別。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弟子規》看作所有教育的頂巔,有了它一切具足、沒有它一切不成,這是不對的。雖然它在教導人生哲理、規范世俗行為上是一部好論典,但與佛教勝義、世俗的真理相比,還是有一定距離,這方面務必要一分為二地分析。否則,特別喜好孔孟思想的個別人覺得︰「《弟子規》是一切學問之最,只要懂得孔子的思想就可以,學佛沒有什麼。」把孔子與釋迦牟尼佛相提並論,我覺得這是一大錯誤!
我看過不少儒家先賢的書,如《三字經》、《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裡面對今生的做人講得很好,可卻沒有涉及業因果、前後世的甚深道理,更未觸及佛教所揭示的一切萬法真理。因此,如果有人說孔子與釋迦牟尼佛一樣,我們可以跟他辯論︰不說特別深奧的道理,單單是前後世或六道輪回的存在,儒教傳統思想中有沒有提到?大家不妨觀察一下。我詳詳細細地翻過很多書,覺得儒家注重的是今世,來世幾乎很少提及,更不要說揭示心性本體,讓人明心見性了。因此,對它太重視了恐怕也不行,只能說︰在世俗方面,它是很好的教言。
關於漢地三教,總體而言,儒教是入世的,引導人做慈善、重孝道;道教是出世的,思想偏重於遠離紅塵、與世隔絕;而佛教是以出世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遠離一切 塵染的同時獲得解脫。因此,佛教的思想包含道教和儒教,通達了佛經論典之後,看道教會一目了然,看儒教也同樣如此。現在有些學者也認為︰「儒教治世,道教修身,佛教治心。」可見,真正能對治內心煩惱的,唯一在佛教中有。當然,這樣的認識,出家人一般都具足,而有些在家人的分寸稍需調整。
《弟子規》的作者可能是位大菩薩
索達吉堪布
《弟子規》裏行住坐臥的道理,表面看似簡單,實則有甚深的內涵。以前我去南方的時候,一邊看一邊想:“這位作者,傳記中沒說他學佛,但可能是位大菩薩,因為他的教言很深。如果多花點時間,可能會挖出更深的內容。”
我雖不敢斷言他就是誰的化身、是大成就者,但多年以來,他的論典對人類斷惡行善起了很大作用,如今學《弟子規》的遍及整個世界,很多人學了之後,內心與行為的改變相當大,這不是小小發心所能導致的。
其實,諸佛菩薩的顯現各種各樣,故而有些續部說:“縱然對外道,我們也不能輕易譭謗,否則會犯密乘戒。”所以,大家應該認識到,任何學問只要對眾生有利,就值得讚歎,也應當接受。
淨空法師主講 - 學佛釋疑115 (10 Nov 2006)
問:請問教導小孩讀經,與自己的修行應如何結合得更好?
答:教小朋友還是要以《弟子規》為主,弟子規在家裡面,家裡面一家人男女老少一起學,效果就非常之大。如果單教小孩,大人不學,小孩他也會想:你教我,你自己不學,這是假的,騙我的,不是真的。所以大人自己都做到,他相信,他就會很認真的學習。弟子規在古時候不是教小孩的,那文字不是教小孩,弟子規是身教。諸位一定要知道,我們中國的教育,中國的教育它的特色就是家庭,這是外國人沒有的,我們跟他講他也不懂,外國沒有這個。中國五千年了。
外國人看中國的歷史,你看中國每個朝代,改朝換代的時候是動亂,有戰爭,但是時間都不長。這個帝王他得到政權之後,所謂開國的君王,平定了動亂,他拿到政權之後,至少有一百五十年到二百年天下太平。那個末代的皇帝大概又不守成規,造了許多惡業,又引起別人革命,如果他是真正守住老祖宗的教法,不會有政變的。因為中國人受倫理教育,他都能夠安於自己,不是實在太過分,不會搞革命,不願意作亂,作亂多痛苦!人的生命財產犧牲多少!所以不願意作亂,除非政府實在不像話。所以說外國人看到中國幾千年來社會的安定,都感覺得奇怪,到底是什麼原因?實在你去研究就是家庭教育。就是從小孩的時候教,就教他做好人,一輩子做好人,這不就天下太平嗎?
中國教育實在講起來,現在的話講是愛的教育,我們在講席當中講了很多次。中國教育就是從五倫裡頭「父子有親」,父子的親愛天生的,不是哪裡學來的。你現在細心去觀察,觀察小孩三、四個月,四、五個月這麼大的時候,你看父母對他的愛,沒有條件的;他自己雖然不會說話,你看他的表情,他對父母的愛,你從這裡就看出這是自性,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慢慢長大了,你沒有好好的教他,他染污了,受外面環境染污,把天性迷住了,道理在此地,我們不能不懂。
所以小孩從什麼時候教?小孩一出生,眼睛睜開他就會看,耳朵他就會聽,你不要以為他不懂事,他天天在學,天天在看,天天在聽。所以弟子規是做父母的做給小孩看的,是這麼一門功課,它是身教,它不是言教。他還不懂得,就是做父母、大人在小孩面前要做給他看。中國諺語所謂「三歲看八十」,你想想看他到三歲的時候,他就有能力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個教育多重要!如果到三歲再教,已經遲了,他染污的根已經生了,麻煩可就大了!所以中國人重視教育。
上個星期從台灣來了淡江大學的一位教授,吳教授,我們也是第一次見面,他來看我。告訴我美國的摩門教,我想可能香港也有摩門教,他們很重視家庭教育,而把中國人家的家譜他們蒐集了很多,他說大概有一萬多種。這是可能的,因為在從前家家都有家譜,家譜多半都放到祠堂裡頭。這個教是有心人,我們文化大革命的時候統統都沒有了,他們還蒐集這麼多。聽說台灣故宮博物院從他們那裡拷貝了一套。家譜裡面都有家訓,都有家規,這個東西要是我們把它找來,收集起來編成一本,那就是中國的家庭教育。那真是洋洋大觀!
弟子規是中國家教的等於說基本必修的一部分,共同的科目。因為每個家教,他教子孫跟他的職業有關係,譬如他經商的,他教你怎麼做生意;種田的教你怎麼樣耕種,各個行業不同,他有他的科目。所以那真正是洋洋大觀,我現在想辦法來收集,這才能看到中國幾千年來教育的根,你看他是怎麼樣教人的。弟子規是個共同的科目,基本科目,也就是不管你修學哪個行業,基本的你必須要做到,這是不能夠不知道的。
小孩讀經一定要他把弟子規做到,做到之後再教他讀經,弟子規從前是身教。三歲還不能讀經,讀經大概總得五、六歲,五、六歲他的根已經非常好。中國這種教學法跟外國人不一樣,外國人小孩的時候就是教他玩,所以很活潑。中國從小就學成小大人,坐有坐的樣子,站有站的樣子,規規矩矩的。「這個小孩教壞了,你看一點活潑都沒有!」天下太平是這麼教出來的。所以不一樣,不相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