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很多人都希望發財,想方設法改變風水、生辰、以期自己財富盈門、財源廣進。

其實,佛陀曾明明白白告訴我們,發財的因是什麼?不是發財樹、不是貔貅獸、不是水晶球、而是布施。

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捨不得捨不得,不捨則不得。

假如你始終把“非因”當成“因”。最終只能是南轅北轍。


努力工作為何就是賺不到錢

淨界法師

偷盜的情況,嚴重的話來生會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從三惡道出來會產生兩種餘報:

第一個,貧窮。就是你很努力地工作,但是你就賺不到錢。表示你過去有偷盜罪業的餘報。

第二個,你賺到了錢,但是你這個錢很容易失掉,「共財不得自在」。

什麼叫共財呢?就是說你的錢財是跟五家共有:第一,惡國王。你很容易遇到一些不好的官吏,給你苛稅或者怎麼樣,總之你就會遇到這樣的因緣把你的財富給奪去。第二,遇到盜賊。你的錢很容易被騙、被搶。第三,敗家子。你經常犯盜戒去偷取別人的財物,你就會出現一個敗家子,你一生的積蓄就敗在他的手上。

你看我們有些人,他的財物得到以後很堅固。地震一來的時候,他右邊隔壁的房子破壞了,左邊的房子也破壞了,他的房子沒事——水不能淹、火不能燒、地震不能破壞。為什麼?因為他過去生沒有偷盜,所以他得到財物的果報時很堅固。

你看華嚴宗的一個祖師,叫杜順和尚。有一天,人家拿錢供養他,回去蓋廟的,結果他不小心丟在路上了。回去以後,他的侍者很緊張,說:師父,您怎麼把錢放地上,沒有拿回來啊?

杜順和尚說,你不用緊張,你去那個地方,一定可以拿得到。結果侍者跑去,果然在地上,也沒人拿,就把它拿回來了。杜順和尚說,我過去生有三生三世都沒有偷盜,所以我的東西沒有人可以拿走。他就是善業特別的堅固,得到財物以後很堅固。


富貴的正因與助緣

佛教認為富貴的正因和助緣分別是:施捨財物和把握機緣。

施捨財物是富貴的正因,拚命工作只是導致富貴的一種助緣。假如過去沒有布施,今生不管你怎麼努力也是賺不到錢,或無法積聚巨大財物的。人們不是親眼見過許多做生意很賣力的商人,甚至還節儉到捨不得住在旅館而睡在自己的貨車裡;也有做生意忙累到數天才洗一次澡的人。可是到頭來還是負債累累,貧無立足之地,以至於處處向人租借房子。這不是時也、運也,恐是命也。這是因為沒有布施,沒有種財富的正因,所以雖然拚命工作,到頭來還是窮困度日。有人不懂因果道理,他們會感嘆地說:「大富由天,小富由儉。」這句話不是絕對的。

也許有人認為賺不到錢是找錯了職業,運氣不佳、人緣不好、方法不對等因素造成的。事實上,這些因素都只是致富的助緣,而非真正的原因。布施才是將來致富的根本原因。

尊貴的原因是禮拜十方一切聖賢,以謙卑心恭敬一切眾生,和安忍順逆的境界,而不是耍手段,送紅包,或拚命地往上爬。人緣好和工作賣力,可能會受人提拔,但只是尊貴的助緣或徵兆,而不是根本原因。因為世界上仍有許多人一出生就富貴享用不完。例如:石油大王的兒子一出生就有無數的財富;在古代的王朝,太子一出生,地位就極為尊貴。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了富貴,很顯然,這些富貴非其人所創造,卻供其人所索取,此乃其前輩之積也。然若其不布施行善,而專事其豪華享樂,則正因逐步消損,在此輩或下輩淪為乞丐者古今中外並不少見。

故佛教認為,務必走正道,行善事,才能致使己輩乃至下輩富貴至也。


嘎瑪仁波切:實修佛法和做社會慈善哪個重要

每個人都要面臨死亡。人,出生不用太擔心,因為有父母、醫生、親朋等陪伴與照顧。但是,人死之時,只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因此,修行人對即將臨終之人或往生者進行關懷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非常需要。

倘若一個人在活著的時候,曾經跟隨具德上師系統地聞思修佛法,在往生之時,他的信仰,以及所累積的福報將一直陪伴著他。我們要強調的是:真正的修行人,將真正獲得上師三寶的陪伴。

如果一個人,今生做了很多功德,上供下施,這些善因一定會成熟為善果,到了來生,也會讓此人能夠有大福報,能接觸佛教。我們的一些弟子,你讓他念經持咒做功課,從皈依到現在,可能過了幾十年,都沒念滿十萬遍蓮師心咒。但是,一提起做功德,沒問題!蓋廟、修塔、供僧,捐錢做慈善等等,都沒問題。只要一說修行,就沒時間,但是一說玩,還是能擠出很多時間的。這種人,就是前世也做了很多功德,也可能參與蓋廟、建塔、供僧,做慈善事業等等,所以,今世還有很多財富福報能夠繼續做。但是,他們沒有什麼機會修行,是因為心中沒有出離心,沒有播種過成佛的種子,有福報有善報,卻缺乏成佛的緣。當他們往生之時,雖然今生也蓋廟、捐款、做義工、行布施等等,但是這些都是人天福報,只能在下輩子成熟了。到死的時候,怕是控制不了自己的靈魂,這些對他的用處不會很大,因為靈魂依然會恐懼。今世的積德行善,也許會讓他死得好一點,安詳一點,不用死得那么痛苦,但是卻沒能解決出離輪迴之苦這個根本問題。

真正學佛實修之人,資糧和信心滿滿的,目標很明確——出離輪迴,究竟解脫成佛。很多修行人,生死來去自由,預知時日,涅槃自在。他們會說:放心吧,上師三寶慈悲加持,我帶著修了幾億遍的六字大明咒,修了很多的五十萬加行,一直不斷在修持的百字明,以及一直努力修的八關齋戒等等,我可以帶著這些走。”真正實修的行者,在靈魂上有太多太多可以陪伴著他的資糧。

今生的你,不管做了多少慈善事業,當你的親人要往生之時,你最多也就是在旁邊照顧一下,你能安慰到他的靈魂嗎?你能幫他解決面臨死亡的恐懼嗎?這件事,你做不到!為什麼?因為你自己都沒有修,你怎么可能解決他的問題?

今生的實修之功,方能真正陪伴自己。印度的寂天大師曾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要往生的時候,唯一能庇佑他的,是今生所實修的福報與功德。每當靈魂可能會感到恐懼害怕的時候,修行人都會告訴自己:我有佛菩薩!這是百分之百虔誠信仰之下,靈魂的選擇和呼喚!

在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認識的兩個人,一生一死。地震發生時,她們都曾跑了出來,但是一個淡定的修持蓮師心咒;另一個卻慌慌張張往屋裡沖,結果壓死了。一個虔誠信佛,一個也許信但不虔誠。心中有佛的人,遇事自然第一念就想到佛菩薩。沒有信仰的人,這個時候,不知道誰能保佑自己,大叫著唐三藏、豬八戒、孫悟空……在他們印象中,這幾個比較厲害,於是臨時想找個庇護所。靈魂的恐懼與信仰的缺失,會讓有些人感到“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靈”的苦不堪言。

形體的修養只是表面功夫,靈魂的修養更為重要。並不是說做義工不重要,上供下施都很重要。但是,必須讓自己的靈魂開始實修,這才最有意義。通過實修,跟隨具德上師系統聞思修佛法,將真正的菩提心、慈悲心、出離心培養起來,再去做任何社會慈善事業,那就是“錦上添花”,因為都會變成脫離輪迴、早日成佛的福德與智慧資糧。

現在的佛弟子,存在一個誤區:有的佛子認為只做社會慈善或上供下施就可以了,以為這些就是實修;還有的弟子認為,沒必要做社會慈善,只念經持咒就可以了。其實,這兩件事都要去做。如果沒有邁出實修這一步,就還是在累積“人天福報”,不會獲得真正的解脫;而僅僅念經持咒,雖然嘴巴上說要發菩提心利益眾生,卻從不付出行動,天天講慈悲,眾生的腸子都在外面拖著等待救護,他卻無動於衷,還在那裡念“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不去想辦法提供幫助,這樣的修行,肯定是不行的。

通過實修,心靈才不會被世間八法過度地牽引,變成為自己求世間名利去疲於奔命,這樣就算有功德,很快也就被燒光了。通過實修,當親朋好友面臨往生之時,你用強烈的慈悲心、出離心,以及對三寶堅定不移的虔誠心,絕對能夠幫助他。依靠上師三寶在前面引導,後面護送,你只要在中間做一個橋樑與紐帶就可以了,這就是做一個助念之人的功德。

 

一個人沒學佛時,他就是要依靠某種東西來過日子


慧律法師:何謂財布施

問:何謂財布施?

慧律法師答:其實一切施,一切福田不離方寸。財布施也就是說,對金錢上,我隨著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錢我布施多少錢。

有佛製定的戒律:不可以去借錢來做功德,沒有這個能力不行的。但是,有一種人是例外的,比如說我好幾百萬都放在定期存款,可是還沒有到期,我有錢,可是我沒有現金周轉,那我去向親朋好友周轉一下,我將來可以還得了他,那個不叫做借了。

就是我身上真的沒有錢,還要家當拿去變賣,那實在是苦不堪言,那麼,不可以借錢來做功德。

所以這個財布施要量力而為,要量力而為,不可以超過自己的能力的,不可以的。或者是做作奸犯科,或者違反國家的法令——我去走私一下,或者是搞一些非法的勾當,這筆錢可以賺十來萬,為了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這個是不可以的。做違法的事情是不能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的。

所以,沒有錢你就好好的發心,出時間、出空間、出你的體力,來散播法寶就好。

所以財布施要量力而為,不可以借錢,同時也不可以做非法的勾當,不清淨的錢是不能供養三寶的。


妙蓮法師:有錢不做好事菩薩能讓你發財嗎?

編者按:現在,有很多大富翁信佛學佛,也有不少官員燒香拜佛。但很多拜佛的人其實並不懂佛法,倒像是與佛菩薩在做交易,他們往往會有這等心理:我今天來給你上香、磕頭,捐出那麼多香火錢,你要保佑我迅速發大財,讓我官運亨通,讓我子女雙全……這些人往往不懂得為善除惡,不知反求諸己,不從自身做起,一味寄希望於佛菩薩的保佑、恩賜。佛教講種善因、結善緣、得善果,拜佛充其量是一種善緣,但若沒有善因,恐怕很難得償所願。

佛法講因果,其實說來應該是因緣果報,還要注意時間這一因素。只要因緣、時間相聚會,則果報自然成,大至宇宙,小至微塵,皆離不開此理。

俗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苦瓜怎能生出甜豆來呢?如是因,如是果,絲毫不爽。如果你種的是善因,就會得善果;種惡因,就會得惡果。有因而無果,那只是時間未到而已。諺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是不報,時候未到。”

所以我們要探討因果之前,必須對時間有正確的知見,因果是講三世的——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一般凡夫俗見,眼光短淺,只信有現在世,不信有過去世,更不信有未來世,凡事只以眼前所見為真、為有。殊不知此三世時間觀極為淺顯易明,今舉眼前之例證明之。

人人皆知道有昨天、今天、明天,若從今天逆推,則有無量無數的昨天,此無窮極之昨天,就是過去無始啊!若再由今天順推,則亦有無終無盡的明天,此浩瀚無際的明天,不就構成了未來無終嗎?

我們怎可說未看到明天,就不承認有明天的存在;回憶不起昨天的事,就說沒有昨天呢?相同的道理,如果你只知有現在世,而不知有過去世、未來世,那簡直像小孩子一樣,太幼稚太可憐了。請你好心學習,增長智慧,不可再愚癡狂妄,辜負己靈。

具備以上的正知見,你就不會為行善之人遭受惡報而心憤不平,見行惡之人自在安樂而抱怨上蒼不公了。善人遭惡報,那是他過去造的惡因所感;惡人受善報,那是他過去有善因,所種的福猶未享盡。切不可只就一世來論,而昧於三世原理之真谛!若明於此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即知只要時間一到了,善惡因緣成熟,必然是種善必有善報、種惡必有惡報的。所以我常說: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善人,亦沒有百分之百的惡人;眾生因為所造善惡因緣之不同,故所受的苦樂果報亦各有差別。怎可因今生行善或做惡之人好像不得其應有的善惡果報,就怨天尤人呢!

明白以上的道理,那麼就只須講耕耘,不須問收獲。因為有耕耘,必會有收獲。雖不是馬上有收獲,你總不可能今天播種就要它明天結果吧!

學佛亦是如此,你今天上山來拜觀世音菩薩,就要求菩薩即刻保佑你,那你心太急了吧!說不定你今天拜了觀音,下山時不小心跌倒,摔斷了一條腿,那你能說觀世音菩薩不慈悲嗎?學佛人頭腦一定要冷靜,才不會顛倒是非。其實觀世音菩薩對你可說是太慈悲了,你不求,菩薩照樣會保佑你,如慈母之對待子女,難道還要子女開口求母親保護、母親才會給予保護嗎?說不定你今天會遭受生命垂危之報呢!就是因為你拜佛的功德,才只受折腿創痛而已,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慈悲保佑,讓你重報輕受而你不自知而已。這點正信都沒有,你還能叫做虔誠佛教徒嗎?對這種不信因果、顛倒是非而不受勸化的人,那我們慚愧自己智慧德行有限,沒法化度他,真無話可說了。

你今生能修行種善因,惡報就會減輕,如果沒減輕很多的話,那就是你種的善因還不夠,應該生大慚愧,再努力行善。譬如一盆滾開的熱水,如果只加了一杯的冷水,對於這盆熱水而言,其熱度是不會感覺有降低的,除非你繼續不斷地加上冷水,它才有可能變冷。所以今生行善,還不能擺脫惡劣環境的話,那就代表你所行的善還不夠。應該再精進用功才對。怎可說觀世音菩薩不慈悲,不感應呢?此番道理,只可與智者道,不足為愚者言了。

談到感應,有的人一求就有,有的人再怎麼求佛菩薩好像視若無睹。這是怎麼同事?譬如一個認真用功,守規矩的孩子,向母親要錢,一開口就有;另一個懶惰懈怠不學好的孩子,向母親要錢,其母親一毛錢也不會給的。學佛亦是如此,有求而不應,是佛菩薩不慈悲嗎?其實在《楞嚴經》上告訴過我們,觀世音菩薩太慈悲了,求財得財,求子得子。但是這也要看你是用什麼心去求的?你求財有了財後,是不是會去做好事呢?若有錢不做好事,菩薩能給你財嗎?

感應有順有逆,不論順逆都是佛菩薩的慈悲。順境固然是好,但唯有在逆境之中才談開智慧。譬如春天溫和,固然可使百花齊放、萬物生長,但如果沒有秋、冬怎麼會有結果呢?沒有嚴寒的冬天,怎會綻開清香撲鼻堅忍高貴的梅花呢?

所以真正有智之士,學佛愈是遭遇不順,其道心愈是堅固,愈能成就菩提道。古今多少高僧大德,上根利器者,莫不是在苦境、逆境中成就的啊!最後祝福諸位!新年萬事吉祥如意,道業廣增長,早日成佛道。


大寶法王:一心執著於賺錢,反而可能偏離原來良善的目標!

最初的動機是很重要的,有人想要變得有錢的動機,是想在社會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可以服務、照顧更多人。

他們認為有了錢之後,說話份量變大,別人就會聽他的話。 他們真的想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沒錢的話,實在也無能為力。

當我們真心想要做好事,卻因為沒有錢而掙扎時該怎麼辦? 有什麼解決辦法? 我認為服務社會的方式有很多,沒錢的時候,可以選擇先把自己照顧好。

並且把我們的“身、語、意”奉獻給社會,也就是說,可以把服務社會的心願,透過身體、言語及心意展現出來。

沒有錢有沒有錢的做法,如果什麼都沒做,一心只想賺錢,即使到了真的有錢的那天,也不一定會去利益他人。 一心執著於賺錢,反而可能偏離原來良善的目標。

“為了什麼目的而賺錢”是值得我們仔細思考的,追求金錢時需保持一種積極的身心態度,而非盲目追求。

例如,有些父母為了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花了很多時間加班、賺錢。 但事實上他們的物質生活已經很充足,卻讓孩子常呆在安親班或保姆家中。

孩子需要的,或許不是父母賺錢買來的玩具,而是更多的陪伴和關愛。 所以,看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在明確的狀態下去賺錢,這比能賺到多少錢更重要。


不貪非義之財,終感得一家骨肉團圓

明代時江蘇常州府無錫縣東門外有一戶人家,兄弟三人,老大呂玉,老二呂寶,老三呂珍。呂玉家的兒子叫喜兒,六歲那一年,喜兒跟鄰舍家孩子去看廟會,結果一去不回,呂玉與妻子王氏一連找了數日都不見蹤影。

呂玉心情非常鬱悶,告別了王氏,外出做生意,一邊四處打聽探訪喜兒下落。幾年後的一天,呂玉走到一個叫陳留的地方,在廁所裡拾到一個青布搭包,打開看時,都是銀子,大約有二百兩左右。呂玉想道:「失主找尋不到,一定非常著急,說不定家破人亡呢。古人見金不取,拾金不昧,美德可嘉。我得在此等人來找尋,將原物還他!」呂玉等了一天,不見人來,只好往前走,在宿州地方一家客店裡,和一個叫陳朝奉的人聊起生意。陳朝奉嘆息說自己在陳留境內丟了一個搭包,搭包裡有二百兩銀子。

呂玉問起搭包的模樣,結果與他撿到的分毫不差。呂玉二話沒說,便把搭包以及銀子原物奉還給了陳朝奉。陳朝奉喜出望外,當下願與呂玉均分,呂玉堅辭不肯。陳朝奉感激不盡,請呂玉到自己家中做客,並說道他膝下有一女,想與呂玉結為兒女親家。呂玉便淚如雨下,把兒子走失的事,一五一十講了出來。陳朝奉長嘆一聲,說,「我家裡有一個小男孩,是幾年前從別人那裡花三兩銀子買來的。如今已十三歲了,就送與恩兄服侍左右,也當我一點報答之意。」

陳朝奉叫出小男孩,呂玉發現這個孩子左邊眉角,有一個疤痕。呂玉心裡一驚,因為兒子四歲時,也曾經跌損左邊眉角,落下疤痕,於是問這孩子,「你原是哪里人,誰賣你到這裡來?」 小孩道:「不是十分清楚,只記得爹叫呂大,還有兩個叔叔在家。小時被人騙出,賣在此間。」呂玉聽罷,抱住小孩叫道:「我正是你的親爹,沒想到失散幾年,竟然在此相遇!」

父子相聚,陳朝奉一家也非常歡喜。呂玉起身拜謝陳朝奉:「小兒若非府上收留,今日怎麼能夠父子重逢?」陳朝奉道:「恩兄有還金之德,上天引導您到寒舍,才能父子團圓啊。」於是,兩家訂下婚約。陳朝奉還拿出二十兩銀子,贈予父子倆,作為他們路上的盤纏。

第二天一早,呂玉父子作謝而別,在江邊忽聽得人聲鼎沸。原來一隻船遇險,落水的人正號呼求救。岸上人招呼岸邊眾小船去打撈救援,船工卻索要酬勞,正在爭吵不休。呂玉想,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手頭正好有二十兩銀子,何不賞與船工,叫他們撈救。 於是,他對眾船工說:「快撈救,若救起一船人性命,我把二十兩銀子賞與你們。」船工們聽後紛紛去救,須臾之間,一船人悉數被救起。 呂玉將銀子付與船工分散。水中得命的,都來千恩萬謝。只見內中一人看了呂玉大聲叫道:「哥哥從哪裡來的?」

呂玉一看,不是別人,卻是三弟呂珍,道:「是上天幫我撈救兄弟一命。」就叫喜兒見了叔叔。又把還金遇子之事,敘述了一遍。呂玉問道:「你又為何到此?」 呂珍道:「自從哥哥出門之後,一去數年,有人便說哥哥在山西身亡,嫂嫂已是成服戴孝。二哥最近又要逼嫂嫂嫁人,嫂嫂不從。哥哥趕快回家,以安慰嫂嫂之心,遲了就怕會有變卦了。」呂玉聽了非常驚慌,急忙叫船主馬上開船,連夜趕路。

老二呂寶心懷不善,聽說江西有人喪偶,要討一個娘子續絃,呂寶就將嫂嫂與他說合,對方情願出三十兩銀子。呂寶得了銀子向客人道:「家嫂有些固執,好好請他出門,一定不肯,所以今夜黃昏時分,派人抬轎悄悄地到我家來,只看戴孝髻的,便是家嫂。更不須多說話,扶她上轎,連夜開船去就是。」客人依計而行。呂寶恐怕嫂嫂不從,並未馬上向其透露,卻私下讓其妻楊氏去勸說她。

楊氏告訴王氏:「我丈夫已將你許配給與江西客人了,黃昏時分,客人就來娶親,你須先收拾一下。」王氏哭起來:「我丈夫雖死,不曾親見,且等待三叔回來,定有個明確的信息,如今逼得我好苦啊!」楊氏左勸右勸。王氏堅意不從,道:「我現在還戴著孝髻,又怎能嫁人呢?」楊氏聽了連忙去尋找頭髻,也是天數,當然舊髻兒也尋不出一頂。於是將自己的頭髻換給了王氏。 黃昏過後,江西客人引著燈籠火把,抬著一頂花轎,飛奔到呂家來,眾人推開大門,只認戴孝髻的就搶。楊氏嚷道:「不是我啦!」來人只是抬她上轎,飛也似抬去了。

第二天早晨,呂寶回來。一進門看不見了妻子,卻見嫂子頭上戴的是黑髻,心中懷疑,連忙詢問,王氏將換髻的緣故,敘述了一遍。

呂寶捶胸頓足,只是叫苦連天,原指望賣了嫂子,誰知倒賣了妻子。正當要出門,只見門外四、五個人一擁進來,不是別人,卻是哥哥呂玉,兄弟呂珍,侄子喜兒,挑了行李貨物進門。呂寶自覺沒臉見人,從後門逃出,不知去向。

王氏接了丈夫,又見兒子長大回家,問其緣故。呂玉敘述了一遍。王氏也把江西人搶去弟婦的事敘述一遍,呂玉道:「我若貪了二百兩非義之財,怎能父子相見! 若捨不得那二十兩銀子,怎能兄弟相逢?若不遇兄弟時,怎知家中信息。今日一家骨肉團圓,都是天意使然的啊!逆弟賣妻,也是自作自受,皇天報應,果然不爽。」

從此呂玉更加用心行善,家道日隆。後來喜兒與陳員外之女做親,子孫繁衍,五世其昌,出了很多達官顯貴。


明朝鄭興兒:不貪人財積德改命的故事

明朝初年,京城有個叫鄭興兒的人,他在一個姓王的部郎家中做僕人,又老實又勤快,主人對他也很不錯。有一天,當時非常有名的相士袁尚寶到王部郎家中來,見了鄭興兒一面後,對王部郎說,鄭興兒這個人留在家中不吉祥,會給家中帶來很多災難的。無奈,王部郎只好忍痛割愛讓鄭興兒離開王家,出去自謀生路。鄭興兒離開後,王家確實比以前安寧了很多。

鄭興兒離開王家後,無處落腳,只好暫時在一所古廟中棲身。有一天,鄭興兒回到廟中,發現牆上掛了一個包裹,打開一看,是二十多兩銀子。他正要為得到這意外橫財而高興,轉念一想,我命中注定貧窮,投靠了王部郎,卻又因為對家主不利而被趕了出來,我怎麼會有福氣來受用這些財物呢?而且這銀子的主人說不定拿這銀子有什麼急事要用,不小心遺失在這裡,說不定關係著幾條性命呢?我如果拿走了,雖然沒人會知道,但畢竟是做了有損陰德的事了。我還是在這裡等著,如果有人來找還給他吧!」於是,鄭興兒便在這裡等候失主。

直到第二天,有一人懊惱的前來尋找銀子,鄭興兒詢問後,果然是此人掉的,便將銀子還給了他。這人原來是河間府鄭指揮史家中的管家,奉命帶著銀子到京城辦事,結果不小心將銀子掉在了這裡。管家非要送給鄭興兒一半銀子作為報答,鄭興兒說:「我如果貪圖你的銀子,還不如我昨天夜裡連包帶銀子都拿走好呢?也不必在這坑板上忍著臭氣睡了一夜了。不要昧了我的心。」言談之中,那人得知了鄭興兒的遭遇,見他如此有德行,便邀他一同前往河間府鄭指揮史府上,或許可以找到點差事做。鄭興兒本來就無處可去,就跟他回到了鄭指揮史府上。

鄭指揮史得知事情原委後,非常高興,感嘆鄭興兒竟如此有德行,見他相貌忠厚,氣量寬洪,又因為自己沒有兒女,便想認鄭興兒為養子。鄭興兒起初不敢高攀,一直推辭,鄭指揮史說:「你的德行真是在古人之上,我如果給你金錢酬謝你,你輕財重義肯定不會要;如果不酬謝你,那我豈不成了忘恩負義的人了?況且你我居然同姓,這真是天賜的緣份,我還怕屈就了你呢?你為什麼這麼見外呢?」實在盛情難卻,鄭興兒便同意了。

北方長大的鄭興兒自小會騎馬射箭,在指揮史的栽培下,沒幾年就升為應襲舍人。有一年,他陪同鄭指揮史一起去京城,睹物思情,想起了以前的舊事,因為感念以前王部郎的收留之恩,現在多年未見,所以前去看望。換上便服的鄭興兒來到王部郎家中,拜貼稱謂和拜見的禮節仍舊按照以前主僕身份相稱。王部郎在得知他就是當年那個鄭興兒後,非常吃驚,想起當年的往事又尷尬又慚愧。兩人都取笑那個袁尚寶真是浪得虛名。

兩人正準備要吃飯時,有人前來通報說袁尚寶前來拜見。王部郎便與鄭興兒商議,兩人準備捉弄取笑他一番。鄭興兒披上件舊衣服,等袁尚寶來後,恭恭敬敬的為他端茶送水。袁尚寶一見,驚問這是什麼人在這兒送茶。王部郎說他就是當年被趕出去的鄭興兒,至今沒處安身,又回到這裡來了。袁尚寶笑道:「你為什麼要騙我啊?這人暫且不論日後,現在就是束金帶的武職官員,這哪是你府上的僕人呀?」王部郎又問他:「你當年不是說他不吉利,會連累我們家人嗎?」袁尚寶說:「我以前沒看錯,現在也沒看錯。此君現在滿面陰德紋起,不是救了人性命,就是還了人家東西,他的骨相已經變了。看來是他有德於人,人也報答於他。今日之所以能夠顯貴,原因就在這裡。」

鄭興兒聽後,不覺失聲道:「您真是神人啊!」隨即將古廟還銀之事的前後述說了一遍,大家都恍然大悟,原來鄭興兒的命運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全是因他拒私不貪,還人銀子積下陰德的福報啊!鄭興兒後來做到游擊將軍,子孫也受到蔭澤,這真是「善有善報」。


貪污慈善捐款會有什麼果報

印光大師

今人多不知因果,光緒二年,吾鄉凡出頭散賑之人家,無不滅絕及遭大禍者。以拿救命之錢糧,自己受用,坐視饑民餓死。縱令散施,皆作大弊,用遮面孔。此等人,天地間豈能容其生存乎。以故盡皆死亡滅絕也。聞上次陝西旱災,在上海籌去一二十萬,彼當權者悉自發財。以開汽車路,用遮面孔。此種心行,比虎豹豺狼尚惡萬倍。只知現利,不懼後禍,誠可憐憫。

汝且莫作此負心事。若從中自取其利,則不但自己直下墜落惡道。且將累及令慈及先亡祖妣等,皆墜惡道。汝之妻子兄弟,皆當死亡墜落矣。歷觀古今放賑,凡有侵蝕,決無善報。凡能盡心盡力者,子孫決定發達。汝我不曾一面,因陝民之苦,光以萬不能移用之錢,移之於賑。汝宜由此以培德,切莫因此而作弊。

若一作弊,人雖不知,天地鬼神豈能瞞哄。以自己心一動,天地鬼神通通了知。欲天地鬼神不知,除非自己不生此心。倘一生心,或善或惡,無有不明若觀火者。光愛護汝,故作此說。倘能實行,何幸如之。如或作弊,後悔無及。


定弘法師講故事:貪污果報

倓老的《影塵回憶錄》裡面他就講到,他跟諦老這從他那裡聽說的一個故事。說當時有一位程某,過去做過大官,退休以後,告老還鄉,跟他的夫人一起在地方上做了很多的慈善事業,而且還護持佛法,也是一個佛教徒。當時這個程某,在上海去世了,去世不久,他太太因為念夫心切,就很想知道她夫君死了以後在哪裡。聽說上海當時有一個法國人,會通靈的,他能夠把那個鬼魂招回來,等於附在他身上,跟家裡人談話,要價很高,要一千塊錢,當時是銀元。結果這程太太就把這個法國人請來,請到家裡,讓他來幫忙招魂。結果到晚上把壇城都擺好,在客廳里,把電燈熄掉,這法國人就開始念咒,這是他通常招魂的做法。

結果念了一個多小時,燈又打開了,沒把鬼招來,這太太大失所望。這個法國人(洋人),說這個人很難找,在陰間找了老半天都沒找到,結果後來在地獄裡面看到他,怎么叫也叫不出來,地獄是有那鬼卒把著門,不讓他出來,監牢獄。結果程太太聽他這么一講就很氣,她就認為這洋人是在耍把戲,在騙人,很氣憤。說我丈夫一輩子都樂善好施,修橋蓋廟,不生天也至少能當人,怎么可能下地獄?你這是侮辱我們,把這個洋人給罵了一頓。這洋人也很委屈,結果洋人就想了個辦法,說這樣,妳要不相信我的話,妳家裡有沒有剛剛過世的人,我可以找他來做個證明。

剛好這個程太太她的大兒子,也剛死了沒幾天,於是就說,那好,你就看能不能把大少爺的魂招回來。結果他們又來,這個洋人又做一次招魂。結果很快就把這個大少爺的魂招回來,附在這個洋人身上,聲音就變了,不是那洋人的聲音了,是這個大少爺的聲音,就跟家裡人說話,大家知道是他了,他都能認出自己的這些親人。結果這個程太太就問他,說你在陰間怎么樣?問這兒子。兒子就說,我是剛死不久,還在疏散鬼之列,就是還在聽候發落,過幾天恐怕就要被拘禁了,因為我在世間成天都是花街柳巷、吃喝嫖賭,不做正經事,造了不少孽,所以這要到陰間受苦,實在對不起母親。妳們能不能多給我做做功德,念念經超度我。然後這個大少爺還說,在我那個衣服裡頭還有一張支票,趕緊把那個支票兌了錢,給我去做點功德。結果家裡人馬上去找他的衣服,果然找到他口袋裡有一張支票,那這不是假的了,這洋人根本不可能知道的。然後這一家人就哭成一片了,真的知道這是自己的兒子回來了。

這個程太太忽然想起自己的夫君,就問她兒子,你有沒有看到你父親,他為什麼來不了?這個鬼哭得就更厲害了,說聽說他已經到地獄去了。什麼?他怎么會到地獄?他做了好多善事,還修寺院、還廣行布施、還印送經典,怎么還會下地獄?結果那個大少爺的鬼魂就說,我就去問過他,原來他跟我講了一段大家都不知道的事,說他過去是在一個很窮困的地方做官,在山西。結果那一年,這年歲不好,鬧飢饉,百姓吃不上飯,很多都會餓死,所以當時是清朝末年,皇上就立刻發了六十萬兩銀子賑災,是由我父親來辦理的。結果我父親就違法貪污,把這六十萬銀子全部都吞到私囊里去,當時清朝政府也就剛好等於是被推翻,民國成立,他也就順便告老還鄉了,所以他晚年還很富裕。這是用什麼?貪污賑災款得到的這些錢。雖然他也做了很多的這些善事,布施什麼,但是他沒有全部拿出來,所以那個罪業他抵消不了。死了以後還要墮地獄。更何況當時因為百姓得不到這一筆賑災款,很多人,成千上萬的人都餓死了,這一個罪業就很重,所以他死了到地獄去受罪。

這一段故事記載在《影塵回憶錄》裡面,倓老親口說的。當年在上海,很多人知道這個事情,還很轟動。所以我們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隱藏在內心的那種陰惡,別人不知道,天地鬼神知道,因果報應錯不了。所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貪污,這是賑災的款項,那個罪就特別的重。因為什麼?害了很多的人命,這個影響後果很嚴重。所以他的罪業的大小,一個是看他的那個心,是不是非常的惡劣;另外一個看他影響的後果,程度有多大。影響的程度大,他罪業就深。

恭錄自『淨宗根本戒』定弘法師主講(第十一集)2012/4/1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57-068-0011


貪污善款投胎做牛

凡遊客到永福縣永安鄉永富村,見到山旁有一牛墓並碑記,莫不驚詫其異。

緣起:傅爾成,廣西永福縣永安鄉人也,家財萬貫,富甲一方,樂為公益事操心。嘗見梓里人趕三皇街需趟水過河,諸多不便,遂倡導捐資建石砌拱橋……甫二月,即捐得折合白銀3700兩。傅爾成親自監工督造, 施工近年,拱橋竣工通行。然年余後,眾始發現建橋僅花白銀2600兩,余銀1100兩被其侵吞矣。然眾唯怒懼言。爾後,傅爾成81齡時謝世歸陰,閻王察覺彼貪污建拱橋1100兩,詰之,彼矢口否認。閻王忿甚,即差無常等鬼兵押彼到融安縣農村,投胎為一黃牯牛,終身‘勞改’。

某日,其孫傅甫仁詣融安縣購油茶,途徑一田疇,見一農人使牛,大聲叱曰:“傅爾成你快走!犁完此田即放你吃草!”傅甫仁聽了大訝,詰曰:“老伯!汝胡叱牛為傅爾成焉?”農人回曰:“君有所不知,它生來背上毛色中有‘傅爾成’三字,故一直呼其名也!”

傅甫仁歸,將此奇遇告父,其父自忖:先父曾侵吞白銀1100兩,必是閻王罰他變牛矣!遂高價將牛買回,新建牛房,熱天給牛掛蚊帳,冬天給牛蓋被子,然牛終需耕田耙地,讓子孫吆喝奴役耳。牛老亡後,家人給牛設墓,立碑以志之,250多年後的今天猶有牛墓在焉。 然其子孫憐父、祖為牛,侍牛如人,其孝心亦可嘉矣。

原文載1999年元月19日《廣西政法報》第四版,作者黃啟中是永福縣三皇鄉榮田村小榮屯人,1949年12月參加工作,1990年9月退休。黃啟忠曾專程赴離永福縣城100多公里的永安鄉去實地考察了一番,果然見到了傳說中的小河與拱橋。37歲的附近村民廖小周說,“人變牛”的故事距今250多年,常被村中老人當做“古”來講,在方圓幾十里婦孺皆知。據一位74歲的下塘村村民講,“牛墓”的故事的確廣為流傳,從他記事起就見過拱橋旁有3塊石碑,為乾隆13年立,上面刻有捐錢修橋人的姓名,其中便有帶頭捐款的傅爾成,“人變牛”傳說也刻在墓碑上,據稱碑文系當地的農民領袖韋延豹所寫。文革時3塊石碑被當作“四舊”砸爛,拿去修水利了。


用貪污的錢做慈善,能功過相抵嗎?

問:如果一個富翁或貪官,他的財富是非法所得,但他也會去布施或供養,這樣能獲得福報嗎?如果他供養您,您能接受這種供養嗎?

答:這個在我的印象中還沒有遇到過。但一般來講,做善、做惡各自的業是不同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同的業力會帶來不同的果報。佛教中有一位永明延壽禪師,在家時挪用國庫的很多錢,拿去放生。被發現而要斬首時,他坦然受之。國王被感動了,就放了他。雖然他的偷盜行為是非法,但把這些錢財全部用來放生,並沒有占為己有,過失會相對小一些。

現在很多人講佛法都非常籠統,其實,佛教里的分析比會計學、經濟學還要細緻。如果一個人做過善事,那要看他的動機是什麼,有沒有自私的成分;造一個惡業的話,也要觀察最初的發心。只有仔細剖析了,才能衡量他的功過。

問:人做的善事和惡事會互相抵消嗎?

答:要看這二者力量的差別。善和惡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比如我們做菜時,一邊放糖,一邊放鹽,那糖和鹽會不會抵消?善惡要看他發心的力量哪個更大,這可能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問:是不是嚴格來講,善惡其實抵消不了?

答:應該是這樣,各走各的路。但很多人不明白,也有邊殺生、邊放生的。我小時候放氂牛的時候,看見一位老人,一邊持咒一邊吸菸。他也知道這是一邊做善事一邊做惡事,但就是沒有辦法戒菸。


命中有多少錢是個定數,貪污受賄是愚蠢至極的行為

作者:仁澤

受賄的人,翻船的原因,也是所得超過了他的福報。超過越多,災禍越大。拿自己該拿的那份錢,才能睡得安穩、活得平安。

但凡進牢房的人,少數後悔做過的錯事,大多數歸結於自己的運氣不佳、或哪一步沒把握好。所以二進宮、三進宮的人數不勝數。出來後再犯事,總結上次失手的經驗教訓,再設計得周密一點,再小心一點,總是認為自己這一次一定能把握好,一定不會失手。 實際上,這些不是原因。受牢獄之災的真正原因是業力。只要造了惡業,一旦惡業成熟,災禍立至;或所得超過了福報,引來奇禍。不管設計得多好,總是有個差錯在等著他,陰差陽錯間,讓他陰溝翻船。辦案的警-察不是神仙,他們也是在找你的漏洞,你的業力決定了你一定要留下這樣或那樣的差錯,一定會讓你有一個疏漏之處。不管怎么算,你算來算去算得過天意嗎?

前幾天聽一位經銷商講,為了一個不大的項目的設備入圍,請項目單位一位主管領導吃飯,讓那位領導自己找地方、點菜。一個經濟不算發達的城市,一頓飯竟吃掉他2萬多元。事情成不成還不一定,項目又不大,能掙幾個錢也說不清楚。這樣做事,就是不近人情;這樣的奢侈,就是在快速消耗他的福報,這種人的官是當不長的,他的福會很快耗盡的。 我認識一位實權人物,也是這樣,在歌舞廳叫騙子,別人點一個騙子陪唱歌,他一次點四個騙子回酒店房間。日日酒會,夜夜弦歌,最高檔的娛樂場所,最奢華的消費,花起客戶的錢來如同流水。瘋玩了兩年,第三年因為機構變革,正當年華,什麼都不是了。這就是將他的福報快速消耗掉了。估計他能找出無數個原因,但一輩子也找不到這個根本原因所在!

世間很多人都想當官,然後貪污受賄,不知道這是愚蠢至極的做法。即使是自己本該有的福報,如果享用太過,都容易招災,何況是不義之財?

他失去的福報、得到的災禍比得到的不義之財不知要多多少倍!簡直不可想像!所以,真正的聰明人是絕對不會去乾貪污這種愚蠢的事情的。

現在大多數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賺錢、享樂而展開的。要知道:吃苦就是吃苦,享福就是消福。一個人的福報好比銀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會有透支的時候。如果不培福報,只知道享樂,當福報享盡,一切的不順就會顯現。

小偷也罷,貪官也罷,如果前世布施相當於一斤黃金的財富,等於存在銀行里了。今世用定期存摺來提取而已。人家存了一斤,再加上利息,提取十斤黃金,揮霍也是花的自己的錢

偷搶貪只是得錢的方式不同而已,,他們命中該得多少錢,那也有個定數。

因果很複雜,因緣也是個人不同。

他有這個機會,也是算他有福報,但哪部分應是他,哪部分不應是他的,他不知道. 他貪污是出於貪念貪慾占有,不是遁因果拿回應屬於他的東西,他也看不到前因後果.仍是在無明造業,因貪嗔痴而造惡業。

那些錢其實從正當途徑也是可以得到的,只是因緣還不具足。凡人不知道因果,就以為那些錢是要用手段才能獲得的,殊不知因果不空,自己造的業還要自己償。該享受的錢財享受光了,福報也揮霍盡了,就只剩下償債了。不見很多貪官污吏此生的結果非常可憐么?有的橫死,有的惡疾,死都死的不安生。

真正明白因果的人,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做小偷,偷來的錢是他命里有的,命裡頭沒有,你去偷,看你能不能偷得到?你偷不到。為什麼偷不到?命里沒有。偷來的錢、搶來的錢、用任何非法手段得來的錢,全是命裡頭有的,你說冤枉不冤枉!

命裡頭沒有,你用盡任何方法,一分錢也得不到。命里有的,他用這些非法、不正當的手段得來,這是講緣。他如果不用這個手段,他這個錢財大概過個十年、二十年之後,他發了,他統統得到了,幾千萬、幾億萬,他會發了。他現在用不正當的手段來想得到,是把那個一、二十年以後的那個財現在就發了,現在一發發光了,後頭沒有了,所以麻煩就來了,是這么個道理。

我們佛法裡面常講,祿盡人亡,祿是什麼?你一生當中的享受。如果說你命裡頭有一百年的享受、受用,你自己不知道節儉,把它浪費掉,可能你五十年就用光,用光了,你壽命還有,你有一百歲的壽命,但是你的生活沒有了,換句話說,你五十歲也要死,那個死不是命注定的,是祿盡人亡,是你把你的福報糟蹋掉,這才是事實的真相。

所以明了事實真相,決定不做非分之想,決定不取非義之財,這不是命里有的,你得不到的。既然命裡頭有的,何必用非法的手段來取得?那個就大錯特錯了!有福為什麼不曉得慢慢的享?何必一天把它享完?那叫愚痴!所以佛教給我們的方法,決定是善法,決定是與法相應之法。

諸法因緣生”,前世有福報是一個重要的緣,但“法不孤起”,要想得到財富還要其他緣分的配合,如果用正當手段促成緣分,比如勤勞、節儉、念佛、布施等等,即可享用無礙;如果用不正當手段獲得財富,比如貪污、受賄、偷盜、賭博,不僅迅速消福,而且種下惡業禍根。

俗話說"吃虧是福"。吃了虧之後,比如說被人冤枉,被人誹謗,要是心裡很坦然,不起怨恨,則是消了業,就是福報。要是怨恨不平,則又造了業。

我們的民族有惜福、積福的傳統,比如吃飯要吃乾淨,不要浪費,不然會折損福報;上物不要下用,下物不要上用。比如水桶用舊了不要用作糞桶,襪子用破了不要用來抹桌子,帽子不要用來墊坐;要孝順父母,恭敬長輩;佛像佛經要放在較高的、乾淨的地方。而相反,如果長輩溺愛孩子,會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報。

很多地方的人喜歡給小孩或老人做壽,大辦酒席,殊不知這樣也非常折損福報。很可能老人可以活十年,給人這一拜,只能活五年。況且做壽時一般都要殺生,這些命債除了殺生的人和指使的人之外,自然也要他本人來承擔。如果親人死的時候這樣做,則是直接把亡人往惡道火坑裡推。

前些年某地來了一個術士,有人請他測一個人,他問這個人有沒有當官?人家問當官怎么講?沒當官怎么講?他說:如果沒當官,則他還活著,如果當了官,則他已經死了。果然,此人是一個小電站的站長,剛剛死。因為他的福報小,當一個小官就把福報折損完了

古人說“有德配位”,也說“德不配位”。我們通常說一個人:別的領導坐在這個位置上都很和諧,很太平,為什麼你這個領導坐上這個位置以後,單位就接二連三地出問題,內部也不和諧呢?通常我們會說這個領導的福報不夠。什麼是福報?德性就是福報,一個人的德性夠了,福報就夠了。可是,我們寧願承認自己的福報不夠,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德性不夠,德不配位。

古人說“有德配位”,也說“德不配位”。我們通常說一個人:別的領導坐在這個位置上都很和諧,很太平,為什麼你這個領導坐上這個位置以後,單位就接二連三地出問題,內部也不和諧呢?通常我們會說這個領導的福報不夠。什麼是福報?德性就是福報,一個人的德性夠了,福報就夠了。可是,我們寧願承認自己的福報不夠,也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德性不夠,德不配位。

有些領導帶著他的團隊幹得很開心,團隊很和諧,大家的收入很不錯,工作量也不大。即便工作量大,大家也不抱怨。換了一個領導,他一心想提高大家的福利,而且不讓大家累著、餓著、渴著。可是為什麼大家卻不願意跟著他乾,很多人還想造他的反呢?還是他的德性不夠,德不配位。如果他的德性夠,坐在這個位置上,一定是內部和諧,外界平安。

在民間有一種情況:有些人發了大財,結果生了大病,或者家人生了大病。某個人升了大官,結果家人去世了,或者家人生了大病。我們都說這是福報不夠。實際上就是德性不夠,德不配位。一個人敢承認自己的德性不夠,而不是福報不夠,再通過一種方法修德,當德性提升到一定高度,就配位了。如果德性不夠,坐在一個高位上,不僅自己像熱鍋上的螞蟻,手下的團隊也像熱鍋上的螞蟻,彼此都坐臥不安。

一個人的德性從哪方面體現出來呢?如何證明他的德性呢?一個德性夠的人首先一定量大。量大又如何體現出來呢?他做任何事情都不為自己考慮,不以自我為中心,他考慮的是大家的利益、大家的感受。我們佛門裡說的“無我”就是這個意思。當一個人達到了無我,他的心量、他的胸襟自然就大。胸襟夠了,才能容納萬物。既然胸中包含了萬物,需要什麼時,自然就會擁有。

一個有德性的人一定能忍辱負重,不能忍辱負重,說明他的德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一個有德的人做事肯定不會從自我出發,而是從大局著想。比如你是一個部門經理,你首先考慮的是你這個部門員工的利益和感受。你是一個總經理,你會考慮整個企業所有員工的利益。只有處處考慮大家的利益和感受,大家才會接納你,擁護你。至於個別人不理解你,不接納你,那也在所難免。一個團體裡如果有三分之一人說你的過錯,那說明你真有這方面的過錯。

我們如何完善自己的德性呢?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否則我們的德性是不可能建立起來的,也不可能完善。如果一個人的德性還沒有建立起來就已經有了一定的位置和影響力,結果是非常可怕的。單憑我們的能力是很難讓大眾信服的。別人即便所謂的服你,也是帶著不屑一顧、貢高我慢的心態,是不得不服你。古人說如果你以能力服人,別人會造你的反;如果以德服人,別人絕對不會造你的反,甚至會效忠你,為你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當你做事不順心,遇到逆緣的時候,如果你抱怨,你不僅沒有進德,而且還在失德。無論何時遇到逆緣,都要反省自己以前沒有站在大眾的立場,傷害了大眾,所以現在做事才會遇上逆緣。有些人很有才華,但是到處漂流,不被重用。社會上並不缺乏有才華的人,尤其是我們中國最不缺人才。中國的人口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什麼樣的人才都有。可是為什麼有些人會懷才不遇,不被重用呢?因為別人不信任你,不敢重用你。他所謂的用你,只不過是利用你,或者是看著用你,絕對不會對你敞開,把舞台、空間完全交給你。只有當你把內在的德性展露出來,讓人家確信你的德性過關了,人家才會把舞台完全交給你。

一個人被人喜歡,或者不被人喜歡,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們喜歡一個人或者不喜歡一個人,也是有原因的。在座的可以問一問自己:老闆為什麼不喜歡我?或者老闆為什麼喜歡我?老闆不喜歡你,你可能會說:“老闆有眼無珠,老闆偏心。”老闆為什麼會偏心呢?實際上沒有一個老闆是傻子,每個老闆對屬下都很了解,只不過不說而已。凡是能達到一定層次的老闆,他的心量比一般人都會大一些。有時候你不認可你的老闆,那是因為你只看到他的缺點,沒有看到他的優點。如果你的老闆真的像你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他不可能坐在那個位置上。如果你真的像你所說的那么有能耐,為什麼會久居人下,沒有坐在某個位置上,而且還一直在抱怨呢?

一個人才一定有德性,只有有德性的人,才能稱之為人才,單有專業知識和技能是不能稱之為人才的。尤其是只有專業知識技能、沒有德性的人絕對不能用,他的破壞性和殺傷力是非常大的。德性比學識、能力、技能更重要。你有學識,有能力,有專業技能,沒有德性,永遠也找不到立足的空間。一個人憑知識、能力、智慧可以征服某個人、某個空間,但是很快就會被否定,被推翻。除非他先以德立足,在立德的基礎上把才華、能力施展出來。

我們崇拜偉大的人物是崇拜他們什麼呢?就是他們的責任心。如果偉大的人沒有責任心,只有智慧、能力,我們會崇拜他們,仰慕他們嗎?是因為他們在肯負責任的基礎上有智慧,有能力,有德方配位。在社會上做事,很多人是憑手段,用心計,這些只能逞強一時,最終都會被識破,被推翻。

德性不夠,想有好的身體、好的人脈關係也是不可能的;德性不夠,再好的環境,你也住不進去;即便住進去了,你也會渾身不自在,睡不著覺,做惡夢,生病。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往往會說是自己的福報不夠。剛才我說得很清楚,何為福報?德就是福報。因為你沒有膽量承認自己的德性不夠,所以寧願說自己的福報不夠。你找原因沒有找到根上,所以你怎么修福報也修不起來,福報永遠都不夠。如果你承認自己的德性不夠,再去修福報為大眾為人民,福報很快就會修起來,人民大眾看到你都生歡喜心,都認可你,都願意與你相處。

為什麼有些人一見面就讓人不喜歡,不接受呢?我們通常說與他無緣。什麼是緣?還是你的德性不夠。如果你的德性夠,為什麼和眾生沒有善緣呢?善緣也是建立在德性的基礎上。縱觀古今歷史,很多人位高權重,顯赫一時,但下場都很慘,這就是德不配位。很多人有知識、有學問、有能力、有頭腦、有手段,通過這些爬到了一定高度。高位置容易爬上去,但是你坐在上面是否舒服呢?你面對的是和風細雨,還是狂風暴雨?你受到的是八面來風的攻擊,還是八方來朝?

所以,在此奉勸大家一句:當你碰到別人不喜歡你的時候,你不要抱怨。你越抱怨,他越不會喜歡你,久而久之,你沒辦法接受他,他也沒辦法接受你。當你碰到你不喜歡的人或者他不喜歡你的時候,你除了在心中虔誠地、默默地向他鞠躬、懺悔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可以改變你們之間的逆緣。學佛的人都相信輪迴,我們今天見面一定是前世有緣。可是見面之後,結果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是善緣,有的是惡緣,有的是無記性的緣。何謂無記性的緣?彼此見面以後談不上好,也談不上壞。如果碰到這種緣,你可以主動向對方示好,把內心向他敞開,接受他,這就叫做當下結善緣。

當你碰到逆緣,與對方無法溝通時,回到家裡,在心裡默默地反思反省。當我們的頭腦無法彼此溝通時,就要用我們的心靈與對方的心靈溝通,這是一種化解惡緣的方法。如果你和他有機緣一起共事,你就不要處處把你的智慧、能力、才學顯露出來,而要想辦法把你的德培養起來,讓你的德自然地流露出來。但絕不是炫耀你的德,而是站在對方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做事的定力不夠,很容易被動搖。比如在這裡大家都認可我剛才講的觀點,也願意這樣去做。但是一到社會上,又不由自主地被所見所聞的現象所轉了,當你發現別人騙了你,心裡很不平衡,也要想辦法騙回來,把今晚我所講的都忘到九霄雲外了。

別人騙你可以,但你千萬不要去騙別人;別人陷害你可以,但你千萬不要去報復別人。否則,彼此的惡緣永遠沒完沒了。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前途一帆風順,都渴望出門遇貴人。實際上我們的前途、我們的貴人都是自己一手打造的。如果這個世界有一個萬能的主宰者,這個主宰者就是我們自己。今天的果是昨天的因,今天的因又是明天的果。你今天的五官、今天的命運,和你的起心動念有密切的關係;你未來的結果和你現在的起心動念也密切相關。

我們每生起一個念頭,都會在宇宙中留下一個烙印。這個烙印會落在哪裡呢,被誰接收到呢?當我們生起念頭時,有時是有針對性的,有時沒有針對性,只是內心自然地生起一個念頭,比如:我想發財。我們並沒有把這個念頭鎖定在某個人身上,或者鎖定在某個區域內。當這個念頭生起以後,就會在虛空中自由地飄蕩。如果我們是想與某個人合作發財,或者想做某件事發財,這個念頭就是有目標、有針對性的。

第一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事情剛開始都是好的,但做著做著就變成了惡的,通常就是因為彼此的起心動念沒有針對性。第二種有針對性的起心動念。比如你與某個人合作,你們之間是善緣,那么從始至終都是善緣;如果是惡緣,則從始至終都是惡緣。因為你們彼此的起心動念是有針對性的,在這重逢時,看似無緣,實則有緣在先。所以,所有的結果都是我們自己一手打造的。

既然結果是自己一手打造的,我們就有一個不可更改的理念:每一個起心動念都必須是善念,不能起惡念。當你意識到自己剛才起了惡念,馬上就要反省。如果不反省,這個惡念就會在虛空中飄蕩,一旦被誰碰上,這個人就會被影響。我們每個人既是發射器,也是接收器。每一個念頭投射到宇宙中,都會被不同的人接收到。我們起的每一個念頭都會影響到整個地球、整個宇宙。所以我們的和諧不是取決於別人,而是取決於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如果每個人都能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保持內心和諧,那么整個地球、整個宇宙都會很和諧。

人有兩套系統,一套是身體,一套靈性。靈性這套系統是不需要睡眠的,從古至今無論過多少年,它都是甦醒的,宇宙有壞,它不會壞。而身體這套系統百年就要輪換一次,它健康與否,莊嚴與否,聽話與否,取決於心靈這套系統。兩套系統彼此關聯又互相影響。當我們的耳朵聽到不如意的話,眼睛看到不如意的事,如果我們沒有智慧,心量不夠,就無法接受,無法容忍,就會生煩惱,生嗔恨心。這時候受傷害的不僅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靈也會深受其害。

有一種人很有能力,做成了很多事,卻遭到了同行的嫉妒、毀謗和陷害。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把精力都放在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上,沒有放在修德上。其實當你把德修好了,自然會有能力、智慧。即便沒有能力、智慧,也會有,有智慧、有能力的人會向你靠攏,變成你的能力和智慧。所以你也不需要專門去修能力,修智慧。有德就擁有一切。無德,什麼都得不到,什麼都會失去;即便你通過自己的智慧、能力、手段、計謀把想要的拿到手,你也沒辦法永久地擁有,沒辦法獨享。人世間的事就是這么微妙:你不想要的東西,大家都給你;你想要的東西,大家都不給你。

德體現在哪裡呢?就是胸襟廣大,能忍辱負重,能犧牲自己,奉獻自己,能拋開自我來考慮問題,來做事。什麼是道德?道是體,德是用。其實,真正的德才是智慧和能力。

智慧、手段、知識、能力,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德性。如果不在德性上下功夫,而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可以說就是捨本逐末。其他東西你抓得越多,你越狂妄,越浮躁。只有抓住了德,在你的身上才會體現出寧靜、柔和、寬廣,否則體現出來的都是鬥志昂揚,極端自我。

按理說一個人關起門來默默無聞地做自己的事情,不應該遭來外界的非議。可是為什麼很多閉門造車的人最終還是失敗了呢?我們會說這個人不善於搞外交關係,只會待在自己家裡,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幹活。何為外交?搞外交用的不是手段手腕,也不僅是靠學識、能力、智慧,這不叫外交,真正的外交靠的是德性,是慈悲,是奉獻,是無私。如果你的外交不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是很危險的。在某個範圍內,可能能力、學識、智慧很管用。可是到了一定高度,靠的就不再是知識、能力、技巧了。這時候如果你沒有超然的德性,別說你坐不住這個位置,就是坐在這個位置上,無數個大眾用心靈發射過來的冷箭也把你射死了!

你們看詛咒的“咒”字,上面兩個“口”,下面一個“幾”,幾是無數次的意思,兩個口,一個是心的口,一個是口齒的口,內外兩個口不停地念叨就是咒。當大家都向你投遞善念,你的能量體就增大了;如果大家都帶著惡念,帶著抱怨向你投射,你的能量體就越來越小。如何讓眾生都帶著善念向你投射,而不是帶著惡念向你投射呢?除非你的德性修為到位了,這時候聽到你的眾生不會毀謗你,見到你的眾生也不會藐視你,大家都會讚嘆你,仰慕你。

想有一定高度,需要的是德性,而不是知識、能力。必須加強自身的德性修為。德性修為不夠,不僅上不去,就算你到了那個高度還會出問題。為什麼會出問題呢?就是古今中外數千年來大家都講的一句話——德不配位。

一般人從來不會去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只有當不好的果出現時,才會後悔,才會反省,才會懺悔。果來的時候能反省,能懺悔,也還算是個明智的人。可是更多的人是果來的時候,都是抱怨、憤怒、牴觸。

學術爭論是很正常的。你可以闡述你的觀點,我可以闡述我的觀點,學術從來都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尤其在當今這個世界,全球政治一體化,全球經濟一體化,唯獨全球文化是多元化,百花齊放,萬家爭鳴。學術觀點不同,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你可以發表你的觀點,我可以發表我的觀點,他可以發表他的觀點,為什麼非得要求你我他對一件事情的觀點是相同的呢?難道你和我的觀點不同,我和他的觀點不同,我們彼此就要互相詆毀嗎?今天這個時代已經不流行一言堂了!今天這個時代在學術上就流行百花齊放,各抒己見!

一個人的作風沒有問題,你不需要詆毀他;他的經濟沒有問題,也不需要詆毀他;他在政治上沒有問題,你也不需要詆毀他。政治有問題,有黨組織會處理他;作風有問題,他的內部會處理他;經濟有問題,他的領導會處理他。學術觀點不同,能叫有問題嗎?所以在座的將來出去弘法,如果別人的觀點和你的不一致,你不需要詆毀他,你可以談你的觀點,沒有必要把精力放在詆毀他人上。

比如今天在座的吃了同樣一個蘋果,有的人說這個蘋果是酸的,有的人說是甜的,有的人說是澀的。為什麼大家的感受會不一樣呢?因為每個人的身體不一樣,偏愛不一樣,所以感受也不一樣。所以每個人說的都是一家之言、一己之言、個人之言。

你越詆毀他人,你的嗔恨心就越重,你的靈魂受到的傷害就越深,你不喜歡的東西、你不認可的東西,別人未必不喜歡,不認可。想在學術上搞一言堂是永遠行不通的,想在學術上搞壟斷是絕對不可能的。在學術上永遠都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張嘴,就有多少觀點。如果沒有一部分人把心放在學術上,大家都把心放在政治上、經濟上,這個社會會和諧嗎?會穩定嗎?會太平嗎?你們可以想像這個世間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可怕不可怕呀!

只是因為你的觀點與他的不一致就詆毀你,這是什麼行為呢?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緣分,不同的空間,屬於你的緣分給別人也拿不去,不屬於你的,給你,你也接不住。

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都會碰到競爭對手。剛開始競爭靠的是價格、質量、服務、信用。競爭到最後靠什麼呢?也就是最後的服務與信用是什麼呢?就是人品,就是德性。沒有過硬的德性,世間的競爭你無法立足,出世間的修道你也無法得道。而且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團隊。如何才能把一個優秀的團隊凝聚在你的麾下呢?靠手段技巧只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有用,過了這個時間空間就沒有用了。但是有了德,在任何時間,到天下任何一個角落都有用。

不同的人你講同樣一句話,講同樣一個道理給他們聽。有的人聽完了感激涕零,痛改前非;有的人聽完了覺得有道理,但不去落實;有的人聽完了生嗔恨心,在心裡罵;有的人聽完了馬上跑了,你說一句話,十個人聽了有十種不同的理解、十種不同的感受、十種不同的結果。也許你說這句話只有一個用意,但是十個人理解為你有十個用意。

為什麼同樣一句話,每個人聽起來感覺都不一樣呢?因為每個人的偏愛不一樣,素質修養不一樣,修為層次不一樣,人生觀價值觀不一樣……不在一個起跑線上不要緊,價值觀不同不要緊,能力不同不要緊,智慧有高低之差也不要緊,重要的是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正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儘管我們的素質、價值觀、能力、學識、智慧都不同,我們仍然能走在一起。既然我們有了這個共同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本位上就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在企業管理上有一個理念:員工的價值觀不統一沒有關係,能力素質不在一個起跑線上也沒有關係,但是大家的願景,也就是最終的目標必須一致,否則這個企業、這個團體無法管理,無法生存,無法持續發展。

一個人到任何地方都要工作,都要付出,都要被約束。到任何地方,只要你付出了,也都會有收穫。但是到任何地方你想要完全地自由自在,那是不可能的。當初造化在造人的時候,我們就是一個不完美的個體,需要另外一些因緣的輔助才能發揮十分的作用,否則我們永遠只能發揮五分六分、七分八分的作用。萬事都要因緣具足才能發揮十分的作用。我們所修所行都是把因緣聚集在一起,當因緣具足了,你的理想、他的理想、我的理想都能實現。

(轉載) 本文實為轉載,不代表個人觀點,專注分享,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持續放生者,受佛菩薩、天地一切神仙讚嘆護佑,功德無量,必然有求必應。

消災免難: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第一功德,成就不可思議功德。

學佛為成佛,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懷疑不夾雜,乘佛大願力決定往生淨土。

在此懺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懺悔我所犯的一切邪淫重罪;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學佛網、轉載者、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一切冤親債主及其六親眷屬離苦得樂,福慧增進;願斷惡修善、廣積陰德,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犯五逆十惡罪佛能救,盜十方常住財物佛不能救

供養三寶的錢,最好別指定用途

 

你一生最少要供僧一次, 供僧的功德太不可思議!供僧產生的福報,這輩子就能看到!

 

諸財神之首--財寶天王的起源及功德利益

 

諸財神之首--黃財神法門的殊勝功德利益

 

藏地第一女護法神--吉祥天母回遮咒詛的故事

 

佛道護法--哪吒太子

 

親友欠錢不還?讓他們主動歸還的神奇咒語!天法摩利支天佛母及隱身法介紹

 

改善「愛情與事業」最大效益之咕嚕咕咧佛母密法

 

佛教的財寶本尊--大聖歡喜天(象頭財神)

 

修財神法求財 !修財神法怎麼沒發財?

 

佛門裡的六尊大財神,做生意的人一定要記住!​

 

不是咒語不靈,而是你不守規矩--受持一切神咒,五種戒不可犯,使咒更有加持力!

 

他就看你不順眼!眾生的業力,你沒法改!

 

錢財為五家共有

 

凡說自己沒時間學佛修行的,大多數都是在騙人!

 

很想修行為了三餐拖著你,卡住你的時間

 

希望大家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吃喝玩樂上,浪費光陰!

 

業與錢:千萬不要用兇財供養父母!不義之財可以佈施供養嗎?

 

家裡出事,你要給他迴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