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這最貧困的天子”帝釋天對目犍連尊者說:

“這是天界中最貧困的一個天子,只享有一個天女和一種伎樂,而這已經足以使他染欲情深,割捨不下,何況天主擁有種種宮殿、樓閣,有無數天女陪伴……雖然知道佛難遇、正法難聞,但整個心全耽著在欲樂上,不得自在,知道又能如何?”

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解脫,是最難為之事!

我們要和過去的自己告別,放下那些令你舒適的習氣,來日並不方長,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倘若具足精進,則所有功德都能成辦,如果根本沒有精進,即使少許功德也無從生起,縱然具有信心、悲心等,但只要缺乏精進,終將在修行上一事無成。

持明無畏洲尊者說:“無精進之士,具智財權力,皆不能救彼,猶如一商主,有舟無船槳。”沒有精進的人,盡管具有智慧、財富、權力,但這一切都不能救護他,就像去大海中取寶的商主,雖有船卻沒有船槳,也不可能到達寶洲。

《正法念住經》云:“諸惑一根源,即是懈怠也,何有一懈怠,彼無一切法。”諸煩惱的所依,唯是懈怠一法。誰有此一懈怠,便無有一切善法。有懈怠不可能發起精進,善法的功德就無從生起了。

《菩薩本行經》云:“夫懈怠者眾行之累。居家懈怠則衣食不供產業不舉。出家懈怠不能出離生死之苦。一切眾事皆由精進而得興起。”懈怠能令一切行業停止不前。即便是一個在家人,若放逸懈怠,衣食也不可能無緣無故從天而降,事業更不可能發展;若是以解脫為目標的出家人,就更加不可能實現心願。

修行、解脫,是世上最難為之事,因為我們的敵人是我執,是自己串習純熟的許多習氣,想要扭轉,必然需要十二分的心力。若放逸懈怠,不可能成辦,臨終勢必會悔恨自己當初沒有抓緊時光,可到那時,無論如何也來不及了。

《百喻經》中有一則公案:

往昔某國在節日時,婦女們都以優缽羅花做成花鬘,戴在身上作為裝飾。

有個窮人的妻子對丈夫說:“你要送優缽羅花給我,我就做你妻子,不然就離你而去。”

這位丈夫以前擅長模仿鴛鴦的叫聲,他潛入國王花園的池塘中,學鴛鴦叫,趁機偷取優缽羅花。

看守聽到池塘里有響聲,就高聲問:“是誰?”

他失口說:“是鴛鴦!”

看守立即把這只“大鴛鴦”從池塘里抓出來,帶著去見國王。

一路上,窮人不停地學著鴛鴦叫。看守說:“該叫時不叫,現在再叫有什麼用?

佛陀講完故事之後,教誡說:世間愚人都是如此,在一生中損人害人,造諸惡業,不修好身語意,臨死時才說:“我要修善法。”但是獄卒已押著他去見閻羅王,這時想修善法也來不及了。就像上面故事中的愚人,在被押去見國王的路上才學鴛鴦叫,有什麼用呢?在生之時懈怠不修,死時一定追悔莫及。

很多人一直懈怠放逸拖延修法,肆意散亂於五欲妙中,甚至寧願睡懶覺也不想精進,這樣的人,誰也幫不了。

有的人臨終想跟閻羅王討價還價:“修學善法就能讓我獲得解脫,我把家裡所有的錢財全部給你,你再給我點時間吧,讓我好好修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絕大多數人臨終時都會後悔的,但已經來不及了。如果明白這個道理,當下就一定要精進起來,用好每時每刻。

“他是我們這最貧困的天子”

精進,是需要心力的,

一種來自內心的力量,

一種不顧一切去修行的韌勁。泄掉這股力量,也很容易,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過得舒坦一點,可能就夠了。

《諸經要集》引用《薩婆多論》記有一事:

往昔,目犍連尊者因弟子有病,而上升到忉利天向耆婆醫師問診。當時正趕上天人們進入歡喜園。目犍連站在路邊等候,沒有一個天人用正眼瞧他。最後耆婆到了,見到尊者,單手致意,乘著寶車飛馳而過。

尊者心想:他在人間時本是我的徒弟,現在耽著天界欲樂,都忘本了。於是以神通力定住他的寶車。耆婆不得已才從寶車上下來,頂禮尊者。

尊者以種種因緣訓斥他。

耆婆說:“我在人間是您的弟子,因此才舉單手向您問訊。您見到其他天人對您這樣恭敬嗎?”

尊者又去勸誡帝釋天主說:“佛出世是極難值遇的,為什麼天人不時常親近佛請受正法?”

帝釋並沒有正面回答。他想讓尊者瞭解天界的狀況,就特意派使者去傳某天子。反復傳了三次,這位天子才不得已來見天主。

天主對尊者說:“這是天界中最貧困的一個天子,只享有一個天女和一種伎樂,而這已經足以使他染欲情深,割捨不下,何況天主擁有種種宮殿、樓閣,有無數天女陪伴,有百味美食享用,有百千天樂娛樂。天人陶醉在迷人的妙欲中,看著東邊就忘了西邊,怎麼能學進正法?所以,雖然知道佛難遇、正法難聞,但整個心全耽著在欲樂上,不得自在,知道又能如何?”

當一個人被現世的享樂所迷惑,醉心於此,不可能有精進的心氣,因為他沒有能力再維持對修行的歡喜和希求。這是天人的福,也是天人的禍。

因此,如果我們想希求今生來世的快樂,也一定要竭盡全力遠離放逸。《正法念處經》中就曾嚴厲呵斥道:“若求現未樂,應離於懈怠,放逸懈怠人,如狗等無異。”天人整天懈怠放逸,渾渾噩噩,不肯修持正法。如果我們也是這樣,肯定沒辦法獲得解脫。

應了知,必須依靠精進心才能成辦一切所欲之事。《大乘莊嚴經論》中講到:一切資糧善法中精進最為殊勝。因為依靠精進,隨後就能獲得善法資糧,若無精進則不能成就任何善法,成辦資糧的多少完全依賴精進的大小。

編輯整理自《佛子行三十七頌》

淺釋講記 第18課


原題:目犍連尊者訓斥投生天界徒弟的公案,耽於享樂,升天弟子吃力舉手禮師 

來源:《前行廣釋》414-415頁

索達吉堪布

有些天人安住在無念的禪定中,沒有修行的機會,而有些天人由於放逸過甚,成天忙著娛樂、享受,也沒有時間修法。(現在漢地有些城市裡的人,條件稍微好一點,就開始追求各種享樂,像生活在天堂裡一樣,實際上這對修法很有影響。)曾有這樣一則公案:佛陀在世時,神醫耆婆常為國王、僧眾等治病,並在目犍連面前皈依了三寶。耆婆死後轉生於忉利天。

有一次目犍連因為弟子有病,就升到忉利天去向耆婆問診。當時正趕上天人們進入歡喜園,目犍連在路旁站著等待,沒有一個天人看他。只有耆婆最後到的時候,坐在華麗的花車上,向他舉起單手致意,然後乘車飛馳而過。

目犍連雖是大阿羅漢,但心裡有點不舒服:「我的弟子怎麼對我這種態度啊?我好不容易從人間來趟天界,他不但不請客,反而招個手就走了。」於是以神通定住耆婆的花車,耆婆不得已只好下車,向尊者頂禮。尊者以種種因緣訓斥他,耆婆回答說:「實在沒辦法,我們這裡忙得很,每天玩都玩不過來。您看,其他天人對您連招呼都不打,正因為我在人間是您的弟子,所以才用了最大的力氣向您舉一只手問訊。」

我們人間的生活比不上天界,但有些人也只要有條件,就今天看節目,明天到卡拉OK廳,後天逛花園,再過兩天到九寨溝、三亞……一直這樣散亂著,絕不會有修行的機會。有些人覺得人間很苦,發願來世要轉生天界,可在天界享樂並不是真正的解脫,這無有任何實義,所以大家不要有這種念頭。


何謂天人五衰相現

宣化上人     

善事做多了,善功德具足了,就生到天上,享受天上的快樂。天人時時在定中,得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快樂。但這不究竟,等到天福享盡時,仍然墮落在輪回中,接受應受的果報。

天人的福報,思衣衣至,思食食來。衣服只有三銖重(二十四銖為一兩),所謂【天衣無縫】。不需要裁縫,大小正合體,不肥不瘦,恰到好處。一想吃東西,食物即刻現前,其量不多不少,令食者滿意。 

天人臨終時,便有五種衰象:      

(一)花冠枯萎:天人所戴的花冠,非常莊嚴,永不凋謝。臨終時,花冠自然枯萎。 

(二)衣服垢膩:天人所穿的衣服,不但華麗,而且清潔,一塵不染,不用洗濯。臨命終時,衣服邋遢,有了塵垢。   

(三)腋下汗出:天人的身體,永不出汗。臨命終時,兩腋有汗水流出。 

(四)身體臭穢:天人在往昔時,修行認真,嚴持戒律,所以有一股戒香生出,常放芬香撲鼻的氣味。我們為什麼有狐臭味?就因為不守戒律。天人在臨命終時,則放出死屍的味道。    

(五)不樂本座:天人時時在定中,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當他看到自己四衰現象生出之後,知道死之將至,心亂如麻,妄想紛飛,坐立不安,站起坐下,坐下站起,往返幾次,就命終了,遂到六道輪回受生。地獄業成熟了,就到地獄道去受生;餓鬼業成熟了,就到餓鬼道去受生;畜生業成熟了,就到畜生道去受生;阿修羅業成熟了,就到阿修羅道去受生;人業成熟了,就到人道去受生。  

可是每一道中,又有千差萬別的種類。以【人】來講,上自皇帝,下至乞丐,有種種不同的階級。有的富貴,有的貧賤,有的智慧,有的愚痴,有的長壽,有的夭亡,有的健康,有的多病,這都是業力所感。

 

凡說自己沒有時間學佛的人,大多數都是在騙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