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種心念或行為會使我們的修行失去其本應有的價值:嗔怒、誇耀、懊悔和不迴向功德給一切眾生。

 

  經書上說,一念嗔心能摧毀一千大劫裡上供下施積累的所有福德善根。現代社會生活節奏非常快,人們好像都不屑於有耐心,比著看誰脾氣大、愛發火。如果事情沒有按自己期望的樣子發展,馬上就急了。大家潛意識裡都覺得事情只有符合自己的意願,自己才能快樂;換句話說,只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快樂。不過說實在的,好像從無始以來,我們都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結果呢,就是我們還在輪迴裡很不快樂。可見隨心所欲也不能保證快樂,那麼事情不如人願時,又何必大動肝火呢?修行過程中,我們往往需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事情也總不像我們期望的那樣順利,如果不有意地改變習氣,真的很容易起嗔心。

 

  第二種過患:誇耀。堪布阿瓊仁波切在他的大圓滿前行講義裡說:有些人只是辦了一件微乎其微的善事,也是在走路的人前坐著講,在騎馬的人前站著講。想像一下那是多麼滑稽的一幕:擋在路上非不讓人走,要跟人家說自己的功德。這種誇耀的風氣如今應該比阿瓊仁波切那個年代更盛了吧。有一位很有意思的弟子曾經對我說:“師父,現在大家都喜歡做功德,我喜歡做陰德。”我就問:“功德和陰德有什麼不同嗎?”他說:“功德是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陰德是不讓別人知道。”哦,原來功德和陰德是這麼一回事,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看來大家做了好事都想讓別人知道。

 

  第三種過患:懊悔。悔總是跟疑相提並論。對修持佛法的功德心存疑慮,就會數數生起後悔之心:那個東西要是沒有供養或佈施掉就好了!這是因為懷疑那次供養或佈施對自己的意義不會大於那個東西的價值。或者心想:要是沒有花那麼多精力學佛就好了,為了學佛放棄了很多掙錢、發展事業的機會,現在才這樣不如意!

 

  第四種過患:不迴向功德給一切眾生。有人覺得如果把功德都迴向給眾生了,自己不就沒功德了嗎?那上供下施豈不白忙活一場?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把功德迴向眾生,眾生也包括你,你怎麼就會沒有功德了呢?功德不迴向眾生當然也不會消失,只不過這種善業果報享用一次就窮盡了。

 

  有時候人們倒不是因為捨不得功德,只是忘了迴向,畢竟迴向與我們習慣的行為模式太不一樣了,好比隨時都得想著把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貢獻出來,與所有人分享。

 

  沒有三殊勝攝持,嗔怒、誇耀、懊悔和不迴向功德給一切眾生,這四者當中任何一個都能耗盡我們的善根。

 

節錄自 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第一部分 導論: 三、三殊勝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