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火的同時產生煙,為什麼祖師大德沒有錢?
希阿榮博堪布
關於現世福報和修行的關係,我們常用生火的同時產生煙來比喻,就是說,雖然你的目的並非求福報,但精進修行的同時自然會成熟福報。然而,一些祖師大德的示現卻似乎並不是這樣——
一無所有的米拉日巴尊者
以前,米拉日巴尊者的妹妹琵達看見哥哥終年在山洞裡修行,破衣爛衫,一無所有,心裡覺得又憐憫又委屈,就勸他說:“你看看別的學佛的人!看看巴日大譯師那位老人家,下面坐的是幾層厚的墊子,上面張的是大寶傘蓋,身上穿的是綾羅綢緞,又喝茶,又飲酒。他的弟子口吹法螺,集會的大眾圍繞着他,獻上的供養不計其數。這樣才對大眾和親戚朋友都有利益,大家自能心滿意足。所以我看他是修法人當中最好的修法者。你看看有沒有辦法在他手下做個學徒,就是做一個最小的喇嘛,也可以過得舒舒服服的。否則,哥哥啊,你這個法和我這個命啊,我們兄妹二人怕活不長喲!”
“悽慘”的華智仁波切
像米拉日巴尊者這樣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也是在眾人乃至親人的不解和輕視中走過來的。歷史上其他許多著名的上師,比如華智仁波切,已是聲名遠播的大學者了,還是會常常因其簡單樸素、四處為家的生活方式而被不認識的人嘲笑侮辱。曾有幾個姑娘走過他身邊,像躲避麻風病人般躲開他,並互相說道:“希望我們好好積累福報,下輩子別像他一樣悽慘。”
他們的福報表現在哪裡呢?
關於現世福報和修行的關係,我們常用生火的同時產生煙來比喻,就是說,雖然你的目的並非求福報,但精進修行的同時自然會成熟福報。然而,上述祖師大德的示現卻似乎並不是這樣,以世俗標準看,他們沒錢沒地位,得不到尊重,生活窘迫,好像沒什麼福報可言。如果說精進修行的同時自然成熟福報,那麼他們的福報表現在哪裡呢?
福報是很個人化的
實際上,人們對福報的定義是受到文化、傳統、教育、時間等許多因素影響的,換句話說就是,什麼是有福、什麼是成功,人們對這些東西的觀念是被培養出來的。比如,很多人都認為擁有財富、權力、地位、健康等是福報大的表現,但這並不代表擁有這些就一定過得好、沒痛苦。有些人能利用手中的財富、權力去做善事,惠及自他;有些人卻是去作惡,害人害己。可見,財富地位是福是禍沒有絶對。大家都認為好的事,放你身上不一定好;都認為不好的,也許對你來說恰恰是你需要的那個“好”。
在某些地區,子女多被認為是有福氣的;而在另一些人看來,子女多意味着負擔或責任,而不是福氣。某些人眼中,閒適是福氣;另一些人眼中,忙碌是福氣。
總之,福報其實是相當個人化的,並不像我們通常想當然認為的那樣有個統一的標準——有福就是有福,沒福就是沒福,擱哪兒擱誰身上都一樣。這是其一。
能幫助離苦得樂的,都是福報
其二,我們不妨再深入地思考一下:為什麼人們會認為錢、權、地位、子女、享受等這些是有福報的表現而不是反之?這背後想必有其道理。輪迴中芸芸眾生雖各各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趨樂避苦,都想得到快樂、遠離痛苦。
長期的生存實戰、生活實踐告訴大家,財富、地位、權力、團體、家庭這些東西能幫助解決問題,減少痛苦,得到快樂,於是大家都努力去擁有它們,擁有越多代表離苦得樂的機會越大。所謂福報,即是離苦得樂的機會。只不過後來人們的觀念漸漸固化下來,以為財富地位這些本身就是福報,而忘記其實最初是因其有幫助人們離苦得樂的功能才受到推崇的。這裡的關鍵是離苦得樂,所有能幫我們實現這一點的,都是福報,否則就不是。
修行者的大福報
其三,離苦得樂有程度之分。前面所講世俗一般認可的這些福報,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幫我們解決問題、遠離苦惱,是暫時、片面、不確定的,一個問題的解決意味着更多問題的產生,苦惱一個接一個前赴後繼,單純的安樂幾乎片刻也沒有,往往福報本身也會變成苦惱的因和緣。
因為看到這一點,佛法的修行者才不會刻意去追求所謂世間福報,有些像晉美林巴尊者這樣堅定、有能力的行者,甚至會發願說:不要讓我的福報以此種方式顯現出來。
得到那份福,也得到它的苦
從前,印度大成就者黑行大師有一次和眾多眷屬隨從乘船渡海,場面非常隆重。被人前呼後擁的黑行大師不禁心想:“我的上師雖然是真正的成就者,但在世間的眷屬受用等方面,我卻還比他更勝一籌。”剛這麼想著,他坐的船便沉入海中。他在水裡大呼救命,並猛烈祈禱上師。上師果然現身,把他從海裡救出來。上師說:“因為你生起了很大的傲慢心,所以得到這樣的報應。我是沒有追求眷屬受用,否則,我的眷屬之多、受用之豐足不會遜於你。”
大成就者不是沒有福報(即離苦得樂的機會),他們當然有,而且是更持久、全面的離苦得樂。對修行者而言,福報的大小是以解脫苦因及苦果並證悟實相的機會來衡量的。
其實我們如果那麼想求福報,不如勇敢一點,就求個大的——祈禱上師加持自己在這一生中證悟自性、成就佛果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