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懷瑾老師

我們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兩個力量:有生,有克。生剋是陰陽方面的說法,在學術思想上,則為禍福相倚,正與反,是與非,成與敗,利與害,善與惡,一切都是相對的,互相生剋。

如姜太公流傳下來的道家經典《陰符經》裡面說「生於害」這句話,舉例來說,像父親打兒子,兒子挨打很痛,這是「害」,但目的在把孩子教育成人,這就是「生於害」。領導人對部下亦是如此。這句話的意義很深。中國鄉下人有句老話,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擔米是仇人。幫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難中救濟一下,他永遠感激,但幫助太多了,他永不滿足。往往對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結果反對自己的,正是那些得過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領導的人,對這點特別要注意。一個人的失敗,往往失敗在最信任、最親近的人身上。

歷史上這種例子很多。這種人並不一定是存心害對他有恩的人,像拿破崙在兩個人的心目中,被認為他不配當英雄,一是他自己的太太,一個是他的一個老朋友,因為太親近,相處太久了,就有不同的觀念,在不知不覺中,會做出一些有害的事來。這都是恩與害,往往互為因果的關係,所以「生於害」這句話很重要。而它的原理,亦即來自生剋的法則,生人者也克人,恩與害,兩個對立相存,沒有絕對的一方。現在青年人談戀愛也知道,愛得愈深,恨得也愈深,這也就是「生於害」的原理,也是生剋的法則。

世界上的交情不是「莫益之」,就是「或擊之」。無益於自己的,便打擊。由這一方面看這個社會人生,也是很痛苦的。我們過去說過用人的故事,最初是感激你,後來變成你應該,最後變成了仇人,就恨你了。所以道家的《陰符經》就說,「裡生害」,恩太多,對他太愛了,就會成冤家。教育孩子,教育人,都是一樣。現在實施所謂愛的教育,只有「裡生害」,因為這個社會已經不對了。社會上恩愛、利害、善惡、是非本來都是相對的,但今天的人只想抓住恩愛、利益,忽略了利害相對、相生的道理。

我認為現在不單是孩子教育的問題,家長更要重新受教育。我講話很直,請大家深刻的瞭解,不要只是望子成龍,不要只是望女成鳳。你們每個人心裡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了不起,要好好培養。我不是講過嗎?做父母有個錯誤的觀念,把自己的缺憾,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望在下一代身上,這是一個罪過,不可以的。

我的經驗告訴你,對孩子們不要這樣溺愛,舉一個小的例子給你聽。中國商業發展到今天,在歷史上有名的大商人,一個是晉商,山西的票號很有名,第二個是安徽的徽商,揚州是安徽徽商的天下。從古代到現在,徽商對文化、工商業發展的貢獻,可說是第一位。你們沒有研究,也沒有看過這類書籍,中國有十大商幫。講到做生意,徽商是第一,晉商第二,寧波是近代的,江南有龍遊商幫,廣東有廣東商幫等,這十大商幫大大影響中國的經濟。安徽的人不止對經濟財經的發展有貢獻,對中國文化也有貢獻,尤其是安徽的婦女。我常講中國文化能夠維繫五千年,是靠家裡有一個好太太、有個賢妻良母,不是靠我們男人。現在我簡單跟你講一個例子,就是安徽婦女的貞節牌坊。貞節牌坊以前在中國是了不起的,現在留下來的在安徽最多,家庭中的婦女為中國文化挑起了擔子。

說到安徽人,我們經常說笑話,我的朋友很多,各地都有,看到湖北人,哦!你是九頭鳥啊!開玩笑的,九頭鳥不是罵人,是講湖北人了不起(因為明代有個時期出了 八九個耿直的大臣)。我說十個九頭鳥抵不過一個江西老表,十個江西老表抵不過一個九江老,十個九江老抵不住一個安徽老母雞,這是講笑話,民間的笑話是真話。

他們安徽朋友告訴我,安徽人很辛苦啊,對自己出身很威慨。你注意聽,重點在這裡:「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歲,往外一丟」,古代的孩子是這樣,父母對孩子用心培養,忍心把十二、三歲的孩子送出來當學徒,絕沒有像我們現在父母對孩子這樣溺愛。我們當年也是這樣。像我十九歲離開家,十年後抗戰勝利才短期回家,以後至今再沒有回去過啊!也沒有靠兄弟父母朋友的幫忙,都是自己站起來的。一個孩子要自立,只要希望他有一口飯吃,不要做壞事,出來做什麼事業是他的本事與命運。

你看安徽的朋友,十二三歲就去做學徒了,跟著學商,到外地發展;長到十七八歲或二十歲回來,家裡給他訂婚了,舊時訂婚男女不必見面的。討了老婆,過個一兩年又出來了,出來七八年,甚至十來年才回去一趟。所以安徽的男人對這些好太太都非常感激,老了為她修個貞節牌坊。

我也是十八九歲自己混出來的,我不是偉人,你看那些偉人們都是自己站起來的,沒有什麼教育,都是自學出來的。我再一次跟你們講,不要只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在講愛的教育,中國古文有一句話,「裡生害」,父母對兒女的愛是恩情,可是「裡生害」,愛孩子愛得太多了,反過來是害他不能自立了,站不起來了。

現在沒有時間,簡單明了四個字,「語重心長」。你們不是要讀古書嗎?教孩子們讀經,你們自己先要會。我以前講話,只要說我這一番話是「語重心長」四個字就完 了,不要說那麼多。話講得很重,很難聽,我的心都是對你們好,希望你們要反思。並不是叫你們不要愛孩子,哪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兒女啊?我也子孫一大堆啊!我讓他們自己站起來。

我也是獨生子,原來家裡環境很不錯,但是我十二歲起就曉得什麼是困難。當時家裡被海賊搶光,從此以後沒有錢讀書,我就立定志願,不靠家裡出錢。當時在戰亂中,可我還是要讀書,還要起來救這個國家。我的父母沒有像諸位作父母的那麼關愛子女,難道是他們不關心我嗎?他們當然很關心我,但是教育方法不一樣,由我自由發展。我十九歲出來做事帶兵打仗,因為太年輕了,就留個鬍子冒充四十幾歲。後來我的家鄉也被日本人佔領,音訊隔絕,家裡人生死如何都不知道,有國破家亡之痛,我就靠自己站起來。這些人生的經歷,統統與教育密切相關。

我認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個錯誤,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願望,下意識的寄託在孩子身上,可是卻忘記了自己子女的性向與本質。做父母的應當思考,如何正確的培養與輔導孩子,讓他們成人立業。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讀書、考試、上進,希望出人頭地,是極大的錯誤觀念。這樣愛孩子,其實只會害了他們。

我簡單明了告訴大家,《大學》上說「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父母對兒女有偏愛,所以只看到他的優點,而不曉得他的缺點。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這兩句古聖先賢的告誡。但是古人有另一面的說法,叫做「知子莫若父」,指出很重要的教育重點,是父母須要懂得自己子女的稟賦性向,因為老師和別人不見得真正全盤瞭解每一個學生。現在父母對孩子們的教育,只是過份寵愛關心,反而對子女的稟賦性向都沒有深切關注。

我個人的經驗,看了古今中外,全人類幾乎都一樣,都會犯這個錯誤,不過外國人好一點,中國現在這一代太過分了。「知子莫若父」,實際上,對兒女的稟賦性向,做父母的不一定看得清楚,因為有偏見,有偏愛。

剛才講過,我是獨生子,沒有兄弟姊妹,一輩子靠自己站起來。我也有兒女啊,我的兒子討了媳婦,姓什麼,叫什麼名字,我都沒有印象。孫子來看我,我說:「你是誰啊?」「爺爺,我是你的孫子。」我的學生看了都笑我。而今孫子也有孩子,已經四代了,我一概不管。為什麼不管?天下兒女都是我們的兒女,為什麼我家裡的孩子一定要好?那別人家裡怎麼過啊?所以我對天下人的子女,都是平等看待。我只吩咐孩子們,不要一定想陞官發財,一定想做什麼大事業,一定想讀什麼名大學,只要好好學個謀生技術,可以生活餬口,一輩子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就好了。發財做官,都是過眼雲煙的事。我對孩子的教育是這樣,一切要他們自立發展,這就是古人所說「人貴自立」的道理。

所以對孩子們不是叫你們不關心,而是不要愛得過份,放一步,讓他自由發展,但是現代人都關心得過頭了。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他知識,是把孩子天生遺傳不好的個性轉化,所以真正的教育不是只靠學校,而是家庭教育,父母最重要的是不可偏愛。孩子們有許多的個性,遺傳自父母的優點很少,缺點特別多,大家仔細研究一 下,拿孩子做鏡子反照一下自己。有些孩子脾氣特別大,有些孩子很憂鬱,都是爸爸媽媽內在的遺傳,孩子各種各樣的心態跟父母都有關係。

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西方教育方法講愛,但教孩子不能完全單純靠愛心哦!我們的古書裡有一句話要記得,四個字,「裡生害」,父母的恩情就是愛,過分的恩情、過分的愛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該嚴厲的時候嚴厲,不嚴厲的時候用愛,這是講齊家的道理。有誠意、有正心。我想告訴諸位,不管是做家長還是做老師的,都不要過度偏向於愛的教育,也不要偏向嚴厲,而是要先檢點自己,反省自己。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我們愛人家,結果人家反而罵你怨你,所謂愛人就是愛護人家,對人家好;如果人家反感,你就要反省自己,可能是仁的行為你沒有做對,總有一個原因。這是講普通做人,長官帶部下,領袖帶下屬,父母對兒女,結果有不好的反應時,仔細研究下來,可能是自己出了問題,也許是愛的方法不對。仁是要有方法的,我們看到醫生的招牌「仁心仁術」,術就是方法。佛家講慈悲,慈悲要配合方便,我們經常聽到佛家兩句話,「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悲 要有方法,你不懂得方法,那個仁是沒有用的。

《系 傳》曰:「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這兩句話,包括了一切人生的大道理。政治的大道理、做人做事的精義都在這裡邊。剛就是硬的,柔就是軟的,剛就是陽,柔就是陰。一個人有剛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所以帶兵的人要能恩威並濟,恩是柔的,威是剛的。但是這句話也要注意,太公《陰符經》說「以生害」。你對他太好了,好到極點了,也會害了他。你看歷史上反叛你的人,都是你對他最好的,都是你自己培養出來的,決不是敵人。敵人推翻不了你,每一個人事業垮掉,都是由於自己最親近的人、最心愛的人發生了問題。皇帝都是死在最親近人的手中,一個人的事業,也往往敗在自己最親近人的手裡。

所以恩裡就生害,害裡就生恩。譬如父母教育孩子、罵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他長大了,才知道你這打、你這罵對他多有用處。用痛苦磨煉人的教育,雖然當時他恨得要命,過後他會越想越對,就是害裡生恩。現在你們教育孩子用西洋化的教育方法,我絕對不讚成,處處將就孩子,統統把青年人害了。所以現在青年人沒有幾個有用處的,都是在溫室裡養的,「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女子之手」,終究很難有大用處。

二十年前我就講過,現在我們的教育,第一流的家庭是末等的教育。夫婦都是知識分子,都去工作了,孩子託給傭人照顧,再不然請個保姆,那個保姆的知識程度,未必超過孩子的媽媽,保姆是沒有辦法才來做保姆嘛!結果呢?你第一等的家庭實施了末等的教育,造成了今天教育的問題、社會的問題。所以今天的教育沒有什麼可談的,要談教育,所有的媽媽都要先回到幼稚園去再教育才行。這不是在說笑話,我們的教育的確很有問題。

所謂剛柔的問題就是這樣,恩裡生害,害了孩子的一生;害裡生恩,所以要置於死地而後生。但是有時候太剛也不行,太柔也不行。要剛柔相濟,恩威並用,才是「立本者也」。不過雖然知道剛柔相濟,恩威並用,還要懂得「變通」,「趣時」是懂得把握時代。

整理自《易經系傳別講》《易經雜說》《二十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孟子與離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