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一個居士?-解脫道與菩薩道
修持解脫道,毫無疑問,是佛教的本意;解脫道的修持工夫,也毫無疑問,是以出家的身份為宜,至少,出家人的牽掛沒有在家人那麼多。所以,出家人可證小乘四果,在家人最多只能證到三果,南傳的北道派,雖主張在家人也可證到四果,但其既證四果,必然就會出家。
名的,心注意名;貪財的,心注意財;貪美食的,心注意美食。這些人若沒有女色、男色就活不下去,沒有名、沒有財就渾身不對勁,沒有美食也不能過日子,心中老 是牽掛著這些東西,這就叫「有所住」。至於心無所住呢?美色當前也當作是平常事。《維摩經》中的天女散花,又是美女又是鮮花,菩薩們看了若無其事,認為是 天女自己在散花罷了,跟菩薩們不起關聯;可是那些阿羅漢對美女和鮮花還存有潛在的厭離心,所以花落到他們身上就掉不下來了,這是因為心有所住。因此,「心 無所住」是身在紅塵能不受紅塵困擾,「生其心」是出入紅塵還能救濟紅塵中的眾生,為他們說法。這個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心,是佛和菩薩們的境界。
我們凡夫也不妨練說到菩薩道,無疑地,菩薩道的精神,是佛教的根本,菩薩道的修持者,則以在家的身份更為相宜。至少,在家人的生活範圍,可比出家人更大更 廣,深入群眾而接觸群眾,正是攝化群眾的最佳方便。所以佛經中的菩薩,除了極少數之外,都是現在家相,乃至最後一生在兜率內院的菩薩,也是現天人相,而非 出家相。當然,現在家相的菩薩,並不即有男女性的差別,三界內的色界天,已經沒有男女欲,何況是聖位的菩薩。菩薩多現在家相的原因,乃在說明菩薩道的修持 者,最適合在家人的身份。
解脫道是可貴的,但還不如菩薩道更加可貴。因為菩薩道的修持者,除了自求解脫,還要助人解脫;既是解脫道的求證(或已取得)者,也是人天道的實行者。從實質上說,菩薩雖現在家身,卻比出家聖者更偉大。這也正是大乘佛教一向責斥小乘心行的基本原因。
習「無所住而生其心」,最初可能比較困難,但是時間久了,就會把世間的人、事、物看作如幻如夢如演戲。你會非常認真地演好目前的角色,但很清楚自己是在演戲,那就不會受到利害、得失、你我、是非的影響而煩惱不已。
但是,在家人,實踐人天道的福業是容易的,只要出錢出力,多做社會公益的慈善事業就行了。至於要求在家人能像蓮花生於污泥而不為污泥所染──修持解脫道,那 就比較難了。如果只行人天道而不修解脫道,那僅僅是人天道而非菩薩道,只能換取來世人天界中的福報,不能解脫生死,更不能自主生死。這也就是出家人比在家 人更加尊貴與超勝的因素之一。
根據這一要求,便可進一步的知道,同樣的在家人,信佛與未信佛的人是不同的。未信佛的在家人,縱然他是最偉大的慈善家,那也僅可獲得人間及六慾天的福報,福 報享盡,仍要墮落三塗──傍生、餓鬼、地獄中去受苦。至於信了佛的在家人,縱然不能確實修持解脫道,也能對於解脫之道,生一嚮往之心,所以也必將進而修持 解脫道,今生修不成,來生、乃至許多許多的來生之後,必將有修成解脫道而得到解脫的希望。信佛的在家人,縱然不能積極地經營人天福業,最低限度,也不致積 極地造作三塗的惡業。所以,同樣是在家人,信佛的要比未信佛的,前途更有希望,也更有保障。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學佛知津>>
怎樣做一個居士?-居士宜修菩薩道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多以為「居士」這個名稱,是佛教稱呼在家男女信徒的專有名詞,其實不然。
在佛教的原始聖典中,尤其是在律部之中,居士乃是俗人的通稱,梵語稱為迦羅越,不論信佛、不信佛,凡是居家之士,便可以稱為居士。男的稱居士,女的稱居士婦,是對已婚俗人的通稱。故在羅什法師的解釋是:「外國白衣多財富 樂者,名為居士。」《十誦律》卷六則說:「居士者,除王、王臣,及婆羅門種,餘在家白衣,是名居士使者。」
在中國,運用居士一詞的,也不是以佛教為始。在《禮記》中就有「居士錦帶」一語,那是指的為道、為藝的處士,含有隱士的意義,所以在中國古籍中,往往見到一些文人雅士,每喜以居士自號,但那並不表示他們是佛教的信徒。
佛教習以居士稱呼在家的信徒,大概是從維摩詰居士而來,維摩詰居士,確可稱為居士,但也因此而被後人附會,如慧遠大師《維摩義疏》卷一說:「居士有二:一、廣積資產,居財之士,名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
正因如此,居士一名,漸漸地,也就成了佛教的專用。清朝的彭際清,編寫一部在家佛徒的傳記,也以《居士傳》來命名。實際上,以居士稱呼學佛的居家之士,固然沒有什麼不可,若以中國人的觀念,以隱士的涵義,來比附學佛的居家之士,那是不妥當的,甚至是意義相反的。因為,隱士是過獨善其身、明哲保身的生活;而居家的學佛之士,應該是菩薩道的實行者,為度眾生,可以不惜生命,自求解脫,也必助人解脫,這,怎麼可以與隱士同一意義?
然而,既已相沿成習,我們也只好隨俗稱呼了。
照理,一個名副其實的在家居士,便是一位大乘的菩薩。
雖然,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菩薩,並不是簡單的事,太虛大師曾說:「正須入祖位者,乃能弘大乘教,否則……但能令得人天權小之益,及種大乘善根,不入大乘。」(《佛法導言》)要到禪宗的破了三關,相當於六根清淨位,才入祖位,入了祖位,才能弘揚大乘佛教,大乘佛教的菩薩道,真是難能可貴。
可是,我們總不該因了菩薩道的難行而就不行,雖然不能即生成就優入聖位的大乘菩薩,如若繼續種下了大乘的善根,終究必將成為優入聖位的大乘菩薩。
所以在家的居士們,不要氣餒,在家人雖在解脫道的求取上比出家人相差一階,然在菩薩道的實踐上,卻比出家人的條件優勝得多。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學佛知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