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願法師:同一杯水,有福報跟沒福報,喝起來都不同
比如一杯水,餓鬼眾生所見為濃血,人所見則是一杯水,到底是膿血還是水?哪個是正確的?人所看到的水是正確的,因為人比餓鬼的業力更清淨一些。
人看到的是水,但天人看到的是甘露。到底是水還是甘露?對人來說是水,對天人來說是甘露,因為天人比人業力輕,顯現也比較清淨。這是不是究竟的?不是。
佛菩薩、一個清淨的人看,就是一個清淨的顯現,他看到的是甘露還是瑪瑪格佛母(佛)呢?看到的是佛,是清淨的。因為甘露還是不清淨的,此處特指天人看到的甘露是不清淨的。而非我們說的佛法甘露,佛法甘露不可思議,它可以對治煩惱、習氣,是清淨的。不同于天人看到的、有復活功能的甘露。這屬于神通,神通最終還不是最究竟的,觀待最究竟的,它還是分別的。
若是有智慧,怎麼講都是通的,怎麼講都是對的。很多人智慧淺薄,認為佛講的道理都不對,因為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這部佛經所講的和另外的佛經所講的,都有矛盾。其實沒有矛盾,這正是佛法的偉大之處,因為佛是根據不同根基的眾生而講的不同法門,佛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宣講的諸法的究竟實相。圓融無礙、精通無礙,大圓融叫佛法。
同樣一杯水,有福報的人跟沒福報的人喝到嘴里感受是不一樣的。這杯水只是一個助緣,眾生各自都有強烈的業力、習氣的能量,這種業力習氣的能量就借助著這杯水的助緣給喚醒了,被激發了。這在佛法上被稱為循業發現。
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總心向外求,去追逐攀援世間的五欲六塵。更重要的是安住、觀照我們的內心,提升心靈的引導力。
月稱論師舉過一個例子。譬如有一個杯子,裝滿了一杯液體放在這兒,有三種眾生來看同一杯液體,天人看到的是大樂甘露,人看到的是水,餓鬼看到的是膿血。
月稱論師就提了一個問題,這三種眾生哪一個的感知是正確的呢?宗喀巴大師就回答說:“三種認知都是正確的,那杯液體同時既是水,也是大樂甘露,也是膿血。”為什麼呢?因為那杯液體只是一個助緣,眾生各自都有強烈的業力、習氣的能量,這種業力習氣的能量就借助著看見這杯液體的助緣給喚醒了,被激發了。
所以外境其實只是一個助緣,它喚醒的就是你業力習氣的能量,不同的業力習氣看到的就是不同的境界。
表面看起來,我們雖然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其實是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活在自己的認知里面。
我們500人一起住在崇仁寺,看起來每個人是吃同樣的飯,過同樣的生活,但是我們有不同的感知,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判斷。受蘊、想蘊、行蘊等等其實都是有差異的,其實每一個人都只能夠活在自己的認知里面。
“你之蜜糖,他之砒霜”,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個環境特別好,有些人覺得特別難受,原因是什麼?是認知不同,所以關鍵就是要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
這是我們需要特別強調的,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外境只是一種助緣,你不要在助緣上面去分別,去迷失,去執著。所以修行的關鍵其實就是轉移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總喜歡關注外境,其實關注內心狀態比關注外在更重要,為什麼?外在只是助緣,內在你的認知能力有沒有提升才是關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