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凡夫眾生感情是願力和業力的結合】

此世生為父子夫婦、兄弟、兒女、朋友、主僕有五因緣

佛於《五苦章句經》言:夫父子夫婦。兄弟家室。知識奴婢。有五因緣。何謂為五?

一曰怨家。二曰債主。三曰償債。四曰本願。五曰真友。

何謂怨家。父子夫婦。兄弟宗親。知識奴婢。相遇相殺。是謂怨家。

何謂債主。父母置財。子散用之。是謂債主。

何謂償債。子女置財。供給父母。是謂償債。

何謂本願。先世發意。欲為家室善心歡喜。厚相敬從。是謂本願。

何謂真友。先世宿命。以道法因緣共相承事。後相經過。生則明法。精進志和。是謂真友。

以佛教的觀點,眾生之感情為親情與愛情,而感情本質上是「願力」和「業力」的結合。所謂「願力」,是主動積極的力量,源自內心的「意願」;所謂「業力」是被動不自主的力量,但卻是「不願」。兩者力量會促使感情的發生。

凡夫眾生,生生世世都因受願力與業力兩種力量的拉扯與糾結,而致累劫累世輪迴在六道之中互為父子、母女、夫婦、兄弟、兒女、朋友、師徒、主僕關係。


業力還完的時候,兩個人就互相不吸引了!

淨界法師

色身的貪愛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對自己色身的貪愛,這個叫做身見;一個是對他人色身的貪愛,這個叫做淫欲。一般來說年輕人他的色身的貪愛,偏重在貪愛他人的色身,淫欲這一塊;

年紀大的人,他偏重在貪愛自己的色身,這是臨終的時候有時候走不開,因為貪愛自己的色身。身見,這兩塊的愛取我們都應該調伏。

怎麼調伏呢?用不淨觀來調伏,蕅益大師講不淨觀,我們看這個講表的地方有三段:第一個前言。他說,恩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蕅益大師解釋,這個色身是怎麼來的呢?

是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投胎之前,先經過一個中陰身,就是中陰,就是前一個五蘊的果報結束了,下一個五蘊果報還沒有生起,這個中間的過渡。

中陰身,它一旦從色身跳出來的時候,他會根據他的業力,而看到他來生的父母親,在做男女的交媾,他看到父母在交媾的時候,會起一念的恩愛迷情,就是臨終一念的妄動。

那麼一念的妄動,這個恩愛迷情的心念,跟父母的四大,就是父精母血會產生結合,就是你的神識,因為一念的愛取,業力跟愛取的結合,就投入到父精母血的那個色法裡面去,就有了身體,虛妄有了身體。

這一段開示其實從四念處的角度,應該是沒有這一段,但是蕅益大師是用大乘的佛法的角度,來融通小乘。就是說,我們在調伏煩惱之前,在對治對色身的貪愛之前,先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色身,那是一念的虛妄的心,去攀緣一個虛妄的父精母血的境,所以妄有身。

在大乘的止觀裡面,是很強調這個觀念,先把心帶回家,先安住空性,然後再來調伏,這樣子的速度力道更快,這個是很重要的!你看,我們待會會講到一佛乘,一佛乘的操作就是說,

你可以站在大乘的角度,來修五戒、十善,你可以站在大乘的角度,來修前面的聲聞的四諦、十二因緣,速度更快,以大容小,無法不大,圓人受法,無法不圓,大小乘的觀念是可以融通的。

當然法門它有它的特色,法門不能夠隨便去融通,但是觀念是可以融通的。這個地方明顯的知道,蕅益大師把大乘的這種正念真如的思想放進來,就是我們對色身貪愛,其實是貪愛一個虛妄的假相,是滿足你的妄想,就是你貪愛的是你心中的影像而已,因為根本就沒有色身。

我們只是在滿足我們的妄想,我們其實不是真正的貪愛那個色身,是講這個意思,完全法法銷歸心性,完全是你去攀緣你心中所出現的影像,如此而已。

所以站在本來沒有色身的角度來調伏對色身的愛取,這是第一段。本來沒有色身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是第一個概念。本來沒有色身,但是因為一念妄動,從因緣的角度,安立了色身的假名假相假用,所以還是要調伏。

怎麼調伏呢?三個方法:第一個,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先觀內相不淨。我們很容易被我們身體上的這一層皮膚所蒙蔽,所以觀身不淨,一定要把皮膚切開來,你不把皮膚切開來,你一輩子看不出色身有什麼不乾淨的地方,你看不出來。

所以你一定要先把皮膚切開,把肉也切開,然後把你的色身剝開以後,看到裡面的東西,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心肝脾肺腎,大小便溺。所以事實上看我們的色身,我們從身體裡面找不到一個乾淨的東西,找不到,這是一個觀察內相的不淨。

看看外相,這種不淨的東西,它還不是乖乖地在裡面待著,它怎麼樣呢?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即便你把外面這個色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莊矜就是種種的莊嚴去裝飾它,

但是你就是一個畫囊,一個皮膚畫了鼻子眼睛嘴巴,但是你經常九孔流出不淨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天要洗澡,因為它這個不淨的東西,不是在身體裡面待著,它經常往外排,這叫畫囊盛糞。

外相其實也是不乾淨的,這個是生前,那死了以後呢?一旦神離,不復堪親近。一旦神識離開的時候,我們死亡到來的時候,神識一旦離開,色法一定要心法地加持。你看一個房子,只要超過三年沒有住,這個房子差不多就開始壞掉了,因為它沒有心力的支持。

色身亦復如此,一旦你的神識離開以後,你的色身開始變成蒼白,然後轉成瘀青,然後慢慢地膨脹,砰!破裂,破裂以後流出種種的膿血,長屍蟲把你的肉吃掉,變成一堆白骨,最後完全消失掉了。

當我們一旦死亡到來的時候,是不復堪親近,死了以後也是不乾淨的。我們做一個總結:切莫把未爛的骷髏認作真!其實我們現在的色身,也就是一個將爛而未爛的一個骷髏,它可以走來走去,可以吃飯睡覺拜佛如此而已,它就是一個未爛的骷髏。

我們以前之所以貪愛色身,來自於我們對色身錯誤的理解,因為我們看到色身的表皮,都被那層皮給騙了。所以我們應該說這個東西,你真的要想貪愛,它值得貪愛嗎?就把皮剝開來看到五臟六腑,其實不管內外,都沒有一個乾淨的東西。

懺公師父說貪愛色身,除了煩惱以外,還跟業力有關係,你那兩個彼此有這個生死業力,互相吸引。懺公師父舉個例子說:你看那個蛇,公蛇看到母蛇就被它吸引,哇!這個蛇很有曲線美;豬也是一樣,公豬看到母豬說:哇!這個豬長得很豐滿,互相吸引,就是這麼回事。

其實人跟人之間,也是業力有關係,但是業力是很難改變的,所以我們只能夠改變煩惱,業力真的很難改變,這個互相吸引的這一塊,是無解的。你說,誒,你為什麼欣賞他,沒有道理,真的沒有道理,就過去的業力,你要嘛欠他,要嘛就他欠你,就這樣。

所以你看業力還完的時候,兩個人就互相不吸引了。所以他這個色身是不美妙的,但是為什麼互相吸引呢?他外有業力,內有顛倒的妄想,所以兩個結合起來。

所以人生為什麼那麼複雜,就是內憂外患內外夾殺。但是業力真的很難改,我們懺悔只能改變自己的這一塊,跟眾生的互動這一塊,無解!因為他不改變你一點辦法都沒有。這個地方就是說,我們只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態。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淨因法師

問: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淨因法師答:要想解釋愛情,我們就要了解其中蘊含的三個層次:欲,愛,慈。

1、欲:有情眾生皆有慾望,這是第七識的功能,由此便導致主語是“我”:我要、我的……而之所以想要,是源於喜歡,這是第六識的分別。所以,愛情最初的推動力就是慾望。

慾望最大的特點是佔有、所求,動物都有這樣的本能,人也不例外。可是,人和動物有一個最大的區別——教化,它可以讓人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而不是停留在“跟著感覺走”的階​​段。

因此,人可以讓慾望昇華為愛情,動物卻不能。愛情與慾望是截然不同的,慾望是索取、是交易,愛情則強調奉獻、付出。

佛教的愛情觀承認人非聖賢,不但有慾望,也有去爭取慾望的權利,但還告訴人們要勇於用奉獻、利他取代自私和控制欲,尤其是對最親近的人。

2、愛:除了奉獻,愛情裡也需要責任,但更重要的,是講一個“情”字,而非“理”字。當然,愛是有條件的,這是由“我所”所引發的。

3、慈:愛的進一步昇華,就是慈。它是無條件的、無分別的真情的流露,不僅是對最親的人,對每一個眾生都是一樣的。

 

問:在家居士應怎樣面對與處理感情中可能會出現的出軌、吵架、失戀、離婚等等?

淨因法師答:以平常心面對,用因緣觀看待。佛教強調靜慮,所以先把情緒緩和下來是首要任務,之後就要去觀照。

冷靜的思考情緣是否還在、感情是否可以再續,還要進行理性的分析,綜合客觀條件、承受能力等各方面因素,權衡利弊,從而做出最後的決定。

倘若緣分已了,就“揮一揮衣袖”,瀟灑的放手、勇敢的承當,去迎接新的因緣,切忌做情緒的奴隸。

不過,大多數的時候,都不是情緣已盡,而是由於自身的任性、眼裡不柔沙、不肯妥協和退讓而造成的,只要願意調整和改變,力爭做到不過分強調自我,能設身處地的同理對方的感受,理解對方所犯下的小小錯誤,以包容的心、緣起的心原諒對方的瑕疵,並給彼此足夠的空間和悔過的機會,就一定能擁有幸福。

再者,對於不該有的感情、不正當的關係、不能克服的問題,要堅決的當斷則斷,縮短痛苦週期,避免害人害己。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離婚是一種懲罰。我認為,佛教的愛情觀是通過某種手段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懲罰,而修行就是啟發自己和對方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過程。

所以,愛情、婚姻就是一場修行,以佛法作為指導,讓彼此產生智慧,共同進步。

 

問:是神仙眷屬,還是冤家相聚,一切都歸因於因果嗎?

淨因法師答:《楞嚴經》中記載阿難和摩登伽女曾有過500世的夫妻之緣,菩提達摩《二入四行論》裡也提到報怨行。

我們相信輪迴、相信因果,就應該知道今生今世能走到一起的兩個人,一定是有緣分的,只是有可能是善緣,也有可能是逆緣。

當遇到逆緣時,不學佛的人只好認命,而學佛的人會努力改命。要知道,平淡的日子很難激發人去思考和生疑,人生的智慧都出自於困境的磨煉,所謂“美玉藏頑石,蓮花出淤泥。須知煩惱處,悟得即菩提”,學佛之人會把怨偶當作修行的對象和助緣,練心智、行忍辱,從而變得更加成熟。

因此,無論是善緣還是逆緣,我們都應珍惜,歡喜而不煩惱;無論是佳偶還是怨偶,我們都要以平常心、感恩心對待,讓恩增加、讓怨減少。

《六祖壇經》雲:“迷時師度,悟時自度。”當逆緣太過強大,自己不能消化和處理時,我們就要適當的求助他力了,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問:戀愛、結婚與修行相衝突嗎?

淨因法師答:如果是把修行當成“工作”,那麼就勢必會衝突,因為時間有限,免不了顧此失彼。

但是,我不同意這種“修行專業戶”的修行觀,真正的修行是在家庭中、在社會中、在生活中的,“生活禪”、“平常心是道”就是最好的詮釋,禪宗也有“農禪並重”的思想。

我們所學習的如何提高專注力、如何化解負面情緒等等理論知識,都要靠在生活的實踐中,思考運用,才能做到心不隨境轉。正因如此,對於在家居士而言,婚姻是最好的修行,家庭是真正的道場,矛盾問題是修行的增上緣。

佛教徒也有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在因緣成熟時出家,值得讚歎,但有一些人是因為不願擔當、逃避責任而選擇出家,這是不負責任的一走了之、是不明因果的任性而為,不是佛教徒該有的作為。

 

問:如何成為“菩提眷侶”,建立佛化家庭?

淨因法師答:要想進入修行的狀態,兩個人必須擁有一致的、向善的“三觀”,這點至關重要。

緣起的世界觀。用緣起觀來看待自己的伴侶,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無我”的觀念,不強調自我,消除二元對立,要將自己全身心的融入於家庭,而非凌駕於家庭,因為只有融入,才能擁有。這樣,兩個人就會在無形中產成一種默契,一起過有理念、有成就的生活。

無常的人生觀。了解到生命是短暫的、無常的,兩個人就會珍惜生命,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前行,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吵架和計較上。

人身寶貴的價值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如何善用有限的生命,去專注於有意義的、真善美的事情,兩個人在這方面需要保持高度一致。


愛情,業力和願力的一場游戲

緣來——用真心的愛,了世間的緣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長久以來,我們習於通過占星、八字測算、婚姻咨詢,了知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而這些只是令情侶之間減少一些相處時的爭吵和違緣,愛情的命運似乎總是難以操控。科學家們掃描熱戀男女的腦部,發現投入一段戀情時,會啟動尾核的腦部區域,分泌大量多巴胺,跟吸毒者的腦部反應非常相像,開心、亢奮,並且能夠上瘾,這正是浪漫愛情的特征。

  當你們相遇第一周、第二周,多巴胺令你心跳不已,頓覺世界變得美妙缤紛,甚至覺得自己可以永遠為愛狂熱。但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活在心跳過速的巅峰。多巴胺的強烈分泌,會使人的大腦產生疲倦感。大腦進入疲倦期,要不減少其分泌,要不就干脆自動停止分泌。然後幾個月、半年過後,激情減退,你們的美妙戀情可能輕易地湮沒在壓力、沮喪、情緒,甚至微乎其微的瑣事中,對方半小時才發一通短信,半天突然失聯,都會讓你心煩慌亂。究竟,愛情靠什麼主宰?

  愛情,業力和願力的一場游戲。  

  以佛教的觀點,愛情本質上是“業力”和“願力”的結合。楞嚴經雲: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在《楞嚴經》第一卷中,記載了阿難陀和摩登伽女的故事。在一次乞食中,摩登伽女邂逅阿難,被其莊嚴英俊的相貌吸引,頓生貪愛。自此一別,朝思暮想,飯食無味。一日不見,便無所適從,涕淚不絕。不惜以死相逼,符咒迷惑。單從現世看來,摩登伽女情癡癫狂,而佛陀以其神通了知,摩登伽女在以前五百世中都是阿難的妻子,且每一世都相敬如賓,互敬互重。更有趣的是,二人一直都是很好的佛教徒。因此今世的一見鐘情,難分難解,為前生業力所現,實乃情理之中,不足為奇。

  當摩登伽女為阿難剃光頭發後,高高興興地來到佛面前說,"我已落發,請佛陀履行您的諾言。"佛陀問摩登伽女,"你愛阿難什麼呢?"摩登伽女答道,"我愛阿難明亮的眼睛,我愛阿難英俊的鼻子,我愛阿難迷人的耳朵,我愛阿難甜美的聲音,我愛阿難高雅的步伐,我愛阿難的一切。佛陀問,"阿難眼中的眼淚不淨,鼻中的痰不淨,口中的唾液不淨,耳中的耳垢不淨,身內的屎尿骯髒不淨。婚後行不淨污穢,生子後便生老病死等苦,由此觀之,阿難的身體有何值得愛的?"為了進一步引導摩登伽女領悟不淨觀,佛陀叫人把阿難的洗澡水端出來,問她:"你既然那麼愛阿難,這盆水是阿難的洗澡水,你就將它喝下吧!"摩登伽女嚇了一跳說:"佛陀,你是大慈悲者,這麼髒的水為何叫我喝呢?"佛說:"每個人的身體原本就是這麼髒的,現在阿難健康時你就已經嫌髒了,那他將來老死敗壞時,你又將作如何想呢?"摩登伽女聽了佛的話,忽能觀察人身的不淨,再也愛不起來,原來阿難的身體一樣這麼髒,那還有什麼可以愛的?從此愛念、貪念都消除了,頓然開悟,發願出家精進修行,終於證得初果。

  斯裡蘭卡那蘭陀長老在《覺悟之路》中指出:“在這個世界上,發生在任何一人身上的任何事,都是其本人應得的。……我們對自己的幸福快樂和痛苦憂惱負責,自己創造自己的天堂,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獄,自己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 “十年修得同舟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無論業力,還是願力,都是婚戀雙方共同修行發願的結晶。愛情無常的背後,並沒有絕對力量的操縱,一切都是你與他的主宰。如是因,如是果。

  書生和未婚妻約好時日成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受此打擊,一病不起。這時,路過一游方僧人,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路過一人,看一眼,搖搖頭,走了。又路過一人,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走了。再路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把屍體掩埋了。僧人解釋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屍,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後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在的丈夫。

  當我們了悟情之本質,面對感情,能多一分智慧,少一分妄想;多一分自在,少一分執迷;多一分灑脫,少一分絕望。當愛情來臨時,無需顧盼輾轉,珍惜這份前世今生的緣分,以智慧體察,善加經營,用真心的愛,了世間的緣。

  三生石上舊精魂,也許不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當愛降臨,請惜緣,也許他就是前世埋葬你的人。


「三生石上舊精魂」

這個故事是出自於袁郊所著的《甘澤謠》一書,

袁郊,字之乾(一說字之儀)。蔡州朗山(金河南省確山線)人。

生卒年不詳,大約是唐懿宗至唐昭宗時的人。曾任祠部郎中、虢州刺史、翰林學士。

袁郊除了是位詩人,還著有傳奇集《甘澤謠》一卷及《二儀實錄衣服名義圖》、《服飾變古錄》等作品。

上網查了一下,已找不到《甘澤謠》的原文,倒是找到一大堆蘇軾改寫的《僧圓澤傳》文章。

不同之處是甘澤謠中的僧人叫做圓觀,而蘇軾的版本則為圓澤,大約內容如下:

洛師惠林寺,故光祿卿李登居第。祿山陷東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時以貴游子豪侈善歌,聞於時。及登死,悲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餘年。

寺有僧圓澤,富而知音,源與之游,其密,促膝交語竟日,人莫能測。

一日,相約游蜀青城峨眉山。源欲自荊州泝峽,澤欲取長安斜谷路。

源不可,曰:「吾已絕世事,豈可復道京師哉!」澤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

遂自荊州路,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甖而汲者,澤望而泣曰:「吾不欲由此者,為是也。」源驚問之。

澤曰:「婦人姓王氏,吾當為之子。孕三歲矣,吾不來,故不得乳。今既見,無可逃者。公當以經咒助我速生。

三日浴兒時,願公臨我,以笑為信。後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

源悲悔而為具沐浴易服,至暮,澤亡而婦乳。三日,往視之,兒見源果笑。以語王氏,出家財葬澤山下。

源遂不果行,反寺中,問其徒,則既有治命矣。

後十三年自洛適吳,赴其約,至所約,聞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

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呼問:「澤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緣未盡,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墮,乃復相見。」

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因煙棹上瞿塘。」遂去,不知所至。

後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篤孝,拜諫議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這故事用白話文簡單的講,大致是:

唐朝時有個人叫李源,跟僧人圓澤是好朋友,有次他們計畫出遊,圓澤想走陸路,但李源想走水路。

結果他們走水路在半途遇見一孕婦,圓澤哭著對李源說這婦女懷的胎就是我,我賴了三年沒投胎,但見到她就躲不過了。

三天後我將死去,到時你去看嬰兒出生,他會對你笑,十三年後中秋夜在杭州天竺寺我們再見。

三天後圓澤果然死了,那嬰兒也對李源一笑,十三年後李源在天竺寺遇一牧童吟出此詩,兩人終又相認。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這首詩偈說明佛性不變,人在五趣六道裡流轉,是真真實實的。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我們在三生石上走過,都是有情人、有緣人,是賞月吟風的好朋友。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不要以為老病死了,一切都化為烏有,人是死不了的。

死就是再生,生就是赴死,生生死死是二合一的,我們如果對生命有信心,不管五趣流轉、六道輪迴,只要播種功德,總會有美好的來生。


佛眼看愛情:我們真的愛過嗎?

       古往今來,愛情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許多詩人不惜筆墨去讚美它,金朝大詞人元好問唱出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千古佳句,英國作家狄更斯直言:“愛情所在,一切俱足。”民間也一直流傳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比如潘金蓮與西門慶……哦不對,應該是梁山伯與祝英台、許仙與白娘子、牛郎與織女、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羅密歐與茱麗葉……

  當今社會,對愛情的“重視”更是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從街頭巷尾的流行歌曲到打榜暢銷的網絡小說,從刷新票房記錄的電影到高收視率的偶像劇,從風靡週末的娛樂節目到各大門戶的花邊新聞,到處都在宣揚著各種男歡女愛,以至於三歲小孩都開始不管“爸爸去哪兒”了,紛紛牽起了小手配起了對,拍起了拖。無論什麼節目,如果缺少“愛情”這個“調味料”,似乎就會完全沒有市場,吸引不了大眾的眼球。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當然,作為世間人,一提到“愛情”,我們都會覺得它是很聖潔、很美好的,是值得歌頌並且追求的。一個人如果這輩子缺少了愛情,似乎他(她)的生命便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一個人如果擁有過一段純美的愛情,那麼他(她)就是幸運的、不枉此生的。

  甚至,有些人會崇尚“柏拉圖式的愛情”,認為愛情超越肉慾,是一種靈魂的交流、精神的戀愛。柏拉圖認為:“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所以這種愛情不存在於街上肆意交配的公母狗身上,也不存在於肉體交易的嫖客與妓女身上,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上的純愛。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不曾擁有愛情的人,對愛情充滿了各種幻想,這種幻想被各種催情電視劇、調情娛樂節目所激發,讓自己變得盲目,幻想也能擁有如童話般美麗的愛情,以至於在現實中很難找到理想中的“歐巴”,去談一場完美的藍色生死戀。因為遲遲遇不到對的人,又不肯隨便將就,所以不知不覺就剩下了,傲嬌時會喊著“單身萬歲”,落寞時也會自嘲“單身汪一枚”;享受著愛情的人,則時不時會在朋友圈裡曬男友、曬女友、曬各種戀愛的甜蜜瞬間、撒各種口味的狗糧,似乎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兒,而故意忽略掉兩人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與爭吵。

  愛情,果真如我們所想的那樣美好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了揭開“愛情”的真面目,我們不妨試著跳出男女主角的視角,跟隨佛家的冷靜眼光,來審視下讓我們心心唸唸、神魂顛倒的“愛情”。或許,會帶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發。

  首先聲明,這裡所謂的“佛眼看愛情”,不是一種道德說教,更不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毫無道理地貶低、斥責“愛情”,而是一種客觀理性的分析。

  一、業:是誰導演這場戲

  電視上熱播的各種偶像劇,雖然情節各異,但基本上離不開俊男配靚女的庸俗套路。可現實呢?平時走在大街上,或上網瀏覽社會新聞,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屌絲迎娶白富美、醜女喜嫁高富帥、高妹配矮男、老夫牽少妻、高知愛文盲等等各種現象無奇不有、屢見不鮮。比如之前有新聞說美國田納西州71歲的老太太在兒子葬禮上與一名17歲男子擦出了愛情的火花,並在熱戀三週之後閃電結婚。還比如國內有位建築工人老張,娶到了一位既年輕又賢惠的外國美女,兩人帶著兒子一同在工地過著清貧卻溫馨的生活。歷史上也有一些有趣案例,比如玉樹臨風的諸葛亮娶了一位其貌不揚的黃阿丑,地位高貴的印度善光公主卻嫁給了一個貧窮落魄的流浪漢……

  或許,我們可以為一對戀人為什麼會走到一起,給出一大堆理由。但事實上呢?那些所謂的理由,都只不過是一種“事後諸葛亮”的猜想而已,缺乏可靠的根據。當然,天下沒有無因無緣的事。茫茫人海中,兩個人能相遇、相知、相愛、相守一生,絕非偶然。有些東西就像地心引力,你看不見、摸不著,但的確在發生作用。說得浪漫一點,是月老暗中牽了紅線,或者是中了愛神丘比特的弓箭,總之,這是一種緣分。《大智度論》云:“業力故輪轉,生死海中回”。從佛教視角看,紅塵男女之所以會相愛,是因為兩人身上的業力在推動。因為兩人曾經在過去世種下過今生成為夫妻的業因,到今世因緣成熟,就會以各種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情況相遇,並且在業力的牽引下,互生情愫,結為連理。

  或許,有人會辯解:不對,我是有主觀意志的人,我是主動愛上她的,跟她一起生活的,不是什麼業力在推動,我有主動權,如果不選擇她,我可能會愛別人。果真如此嗎?事實上,在現實面前,說很多假設的話是沒有意義的。現實情況是,你就是已經跟她生活在一起了,甚至可能還有了孩子。想想最初你愛上她的時候,那種感覺是你可以隨便選擇的嗎?你根本無法選擇不愛她!你無法自拔地愛上,日思夜想,魂不守舍,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只想盡快追到她,擁有她,與她纏綿,共度此生。這時你根本沒法自主,除了愛她,你別無選擇。讓你做出選擇的,不是你所謂的“自由意志”,而是業力。同樣,當有天,你發現你有點厭倦了,開始不愛她了,甚至聽到她的聲音都會讓你煩躁不安,這時,你是主動不愛她的嗎?根本不是!如果你是主動的,可以像做選擇題一樣選擇a或者b,那麼你當然應該選擇繼續愛她,而不是選擇不愛她。但你根本沒法選擇愛他,業力推動著你做出了另一個選擇。

  所以,男女間的愛情就像一場戲,業力是編劇和導演,男女主角根據業力編排的劇本,在上演著各種愛恨情仇的戲碼。你會愛上一個人,只是因為你跟她的一些“情債”尚未結清,業力讓你跟她邂逅在一起,讓你不由自主地怦然心動,讓後由心動引發行動,積累新的業,為未來的無止境糾纏埋下伏筆。如《楞嚴經》言:“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二、無常:相聚離開,都有時候

  剛墜入愛河的兩個人,相處的時光總是甜蜜而短暫的,每次道別,都如生離死別一樣難分難捨,似乎恨不得一天24小時廝守在一起,一刻不分離。佛經裡有個故事,男主叫難陀,是佛陀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個美男子,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嬌妻,感情特別好,整日膩在一起,如膠似漆。甚至難陀出門之前,妻子都會先在他的額頭點上口紅,規定口紅沒有干以前要回來,否則要處罰他。恩愛纏綿的痴情男女,或許能想到最爛漫的事,就是一起慢慢變老吧。可現實呢?不得不說,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為什麼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縱觀古今多少愛情故事,都逃不開聚散無常的宿命。孟姜女因哀悼新婚三日便被徵去服勞役的亡夫,哭倒了萬里長城;織女奮不顧身下凡嫁給牛郎,卻因觸怒天帝,被責令回到天河東邊,只許他們一年一次鵲橋相會;梁祝同窗三載,原本有情人可成眷屬,未料卻換來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台悲傷而死的淒慘結局;掙脫家族恩怨艱難走到一起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最終卻因為誤會而落得雙雙殉情的可悲下場。且不說淒美的愛情故事,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案例。有一個打工仔,把自己妻子的屍體綁在背上,然後騎著摩托車千里返回家鄉,這個場面被人拍照放到網上,見者無不動容……的確啊,昨日的美好時光已如東去的逝水不復回返,今日的甜蜜短聚也會像夕陽的餘暉消失殆盡,緣分淺的終將要別離,用情深的難免會悲傷。世間萬法,總離不開一個無常。

  退一步講,即便是平淡相守、共度一生的夫妻,一生細細算來,真正相聚的時間又有多少?在相識的那一刻之前,彼此頭二十幾年人生基本是沒有交集的,在各自的角落體驗著各自的喜怒哀樂;結婚之後,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裡的年輕夫妻,白天各自上班勞作,加上來回路程,大約有10個小時是彼此分開的。晚上回到家裡,如《入行論》所言:“白日勞力竭,夜歸精氣散”,基本已經疲憊不堪,只想早點躺下好好休息。夜間的睡眠時間,雖然同床共枕,但也是同床異夢,極難在彼此夢中繼續上演白天的夫妻生活,而是各自經歷著不同的夢境,猶如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難得的假期跟週末,又要被加班、帶孩子、看電視、上電腦、玩手機、做家務、買菜煮飯、洗澡入廁、逛街購物、學習充電、走親訪友、社交應酬等等許許多多、密密麻麻的世間瑣事瓜分殆盡。最終算下來,兩人真正排除一切干擾、面對面促膝交談的時間,已所剩無幾,即使偶有言談,也不過是一些柴米油鹽的事,而這些話題,是跟誰都可以聊的,沒有一點愛情的味道,更別提日常生活中還會發生各種大大小小的拌嘴和爭吵。

  人生百年,轉眼之間。即使一起慢慢變老,還是會有一個要先走的。《五無反覆經》告訴我們,夫婦之間,就像共同棲息在一棵樹下的兩隻鳥兒,晚上暫時休息在一處,白天則為解決生計問題,各自飛出尋找食物,有緣的時候呆在一起,無緣的時候各自別離。這樣的局面,不是由我們隨心所欲的力量造成的,而是各自的因緣在推動,想要忽略因緣,隨時呆在一起,這是誰也辦不到的。帕單巴尊者也說:“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夫妻短暫一生的相聚,就像集市上陌生人的聚集一樣,一晃眼間,就會曲終人散,各奔前程。這也就是《無量壽經》說的:“人在世間,愛慾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來的時候,我們是赤條條的來,去的時候,也是孤零零的去。而死亡的痛苦,以及死後的一切,都必須也只能由自己一個人去獨自面對。如《入行論》言:“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即使有你多麼多麼不想離去,即使你的妻子有多麼多麼愛你,到那時除了悲傷欲絕地搖晃著你的屍體、歇斯底里地哭喊著你的名字,其餘她也是愛莫能助、無能為力。

  死後的世界,更是歧路各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只不過是人們浪漫的幻想,佛陀以無礙慧眼照見到的輪迴實相,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殘酷。我們不僅有此生,還有來世,而且來世的生命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其他物種。有位仁波切說了一個場景:一位青年英年早逝,假如他的業力成熟,可能會變成一隻被放養在廣場的鴿子,而它生前的女友,經常來這裡喂鴿子,那麼當這個前世的女友給它喂食的時候,它最大的興趣,是她手中的“美食”,而不會想到:哦,她是我的女友,生命中的摯愛。對它而言,真正的摯愛已是一隻在廣場另一個角落裡曬太陽的母鴿子……這就是輪迴,粉碎一切愛情幻想的絞肉機。

  三、我愛執:愛你等於愛自己

  當一個男生,對著一個女生,深情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的時候,吃瓜群眾一般的反應是:哇,這個女生有人追耶,幸福感滿滿噠!換句話說,人們會下意識覺得,這種告白意味著:這個女生在那位男生心目中是無與倫比的重要,甚至超過他對自己的愛!現實情況呢?乍一看好像也的確如此。比如有男生會不顧自己的膝下黃金,在大庭廣眾下向女生下跪求愛;有的男生會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打不贏也要為女生去跟別人幹架;有的男生會不顧自己的囊中羞澀,賣腎也要為女生各種買買買;有的男生會不顧自己的眾叛親離,不認爹媽也要與女生為愛私奔;有的男生會為一個得不到的女生,甘願做一輩子的備胎;有的男生會不顧法律制裁,為一個女生滅掉其他情敵;有的男生會不顧自己寶貴的性命,為一個女生殉情自殺;更有甚者,有的男生會因為得不到一個女生的愛,而將她殘忍殺害,然後再自我了斷……上面羅列的這些情況,都能在每天海量的新聞中找到許多現實的案例。

  看來,“我愛你”這三字,洋溢著甜蜜氣息的背後,還透著一些血腥的味道。世人言,“愛之深,恨之切”。什麼意思呢?直白地說,就是你最深愛的那個人,搞不好會變成你最恨的那個人。比方說,同樣是傷害你的一句話,從一個陌生人口中說出來,和從你最在乎的那個人口中說出來,給你帶來的殺傷力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當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等於已經把自己快樂的鑰匙交到了對方的手上,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一顰一笑,都足以左右你的喜怒哀樂,決定著你的內分泌是正常還是失調,你的日子是豔陽天,還是下雨天。我們就是這樣身不由己地愛著對方,靠著對方“愛”的施捨,來延續自己短暫而又虛幻的快樂。

  “我愛你”,難道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嗎?到底是什麼在暗中搗鬼,讓“我愛你”三個字變了味?佛曰:是我執。《唯識述記》云:“我執為根,生諸煩惱,若不執我,無煩惱故。”凡塵中的每個人,無一例外,都有著一種根深蒂固的執著,那就是對自我的執著。我們從剛出生時的啼哭算起,到死亡時心臟停止跳動的那一刻,這期間沒有一剎那不在執著著自己。這種執著根深至極,甚至超出第六分別意識所能覺知的程度,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很無私、很偉大,但是別忘了,這些所謂的無私、偉大前面還有個主語,那就是:我。根據唯識觀點,人有八識,其中第七識,也即末那識,屬於一種比較微細、難以覺察的識,這種識,恆常執著第八識(阿賴耶識)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在此基礎上,就衍生出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等各種煩惱。其中我愛執,就是認為與他人相比,自己的身心是最重要的,最值得去疼愛、保護、取悅,自己的價值凌駕於他人之上。

  基於上面的認識,我們再來解讀當一個平凡人說出“我愛你”這三個字時,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佔有。當一個男生對一個女生說出“我愛你”,基本上等於在宣示:我想把你佔為己有,絕不允許再有其他男人來染指你。從某種程度上看,這跟佔領殖民地的狀況有點類似。其次,從生理需求角度說,意味著需要依靠你來滿足我的慾望。愛你,是因為我有慾望,需要被滿足,而恰好你能在某種程度上滿足我的欲求,所以I need you,I love you。就好比我們會說:“我愛美食”,不是因為美食本身多麼好,而是因為它能滿足我的食慾,僅此而已。第三,從心理需求角度說,意味著我愛一種讓我愉悅的感覺。愛你不是因為你有多麼與眾不同,而僅僅只是因為你的出現,讓我心理產生一種莫名的愉悅感,我想長久擁有這種愉快的感覺,所以我愛你。就像我們說:我愛聽某一首歌。關鍵不是這首歌本身有什麼特別,而只是因為它觸動了你的心靈。

  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不對,因為有的男生,會為一個女生做出自殘行為。如果他更愛自己,那為何會幹出這種傻事?之所以做出這種傻事,恰恰是因為自身慾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引發的一種不理智行為。正如一個吸毒者,因為得不到毒品,滿足不了吸毒的慾望,就會出現用菸頭燙身等各種自殘行為。《入行論》分析了產生苦惱不外乎兩種原因:一個是“強行我不欲”,我不想做的事,你非要讓我去做,就會產生痛苦;另一個是“或撓吾所欲”,我特別想要做的事,卻偏偏有各種阻撓,讓我做不成,這也會導致痛苦。而追溯這背後的原因,還是在於我執。如《入行論》所言:“我執未盡舍,苦必不能除”。只要有我執存在,痛苦就會在所難免。

  所以,世間所謂的愛情,看起來似乎特別美好,卻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聖潔。甚至世人也承認,愛情是自私的。愛情中的兩個人,愛得死去活來,看起來特別催人淚下,但冷靜下來,仔細分析,原來所謂的愛你,只不過是換句話說愛自己。說到這裡,不禁讓我想起弘一大師剛出家時的一個場景:

  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向,兩人獨立,各站一頭。

  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

  李叔同:“請叫我弘一”。

  妻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或許,這就是愛吧。


再世情緣 愛情不過是聚散

當第二次看完電視劇《再世情緣》後,內心的那份感動與觸動,無以言表。

  順親王府的格格到崇恩寺進香,遇到玉琳法師,二人相見,四目交匯的那一剎那,眼中的那份依戀,喚醒了八百年的情緣記憶,“今生無緣,但求來世”,“就算天荒地老,我也等著你”,這一份前世未了的情,使得在800年中尋尋覓覓到今生,雖然換了時空,變了容顏,可那份情緣,使得墮入輪迴的苦戀,此中有緣無分,情何以堪?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那一念的痴迷讓娑婆世界的苦情眾生週而復始的上演著淒怨的愛情故事。情愛的確是一種迷障,一旦墮入,每個人都要受苦。情到深處,無以自拔。人生八苦,這份求不得、愛別離之苦痛唯有深陷其中之人才會感受個中滋味。雖然前番已知苦,但如果不掙脫這份貪愛,今番一定會隨業力而再來。輪迴痴夢苦無邊,所謂永恆的愛情,只能換來無窮無盡的憂悲苦惱罷了!

  紅塵之中,為情痴、為愛困,勞碌奔波,我相信來生,也相信因果,沒有前世的因,就不會有今世的果,玉琳法師和格格前世種下了因,今世雖吃盡苦頭,但最終兩人能走上學佛解脫之路,也算是圓滿的結局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冥冥之中又搭載著多少故事,就是這短短的路程,又有哪個彼岸是屬於自己的……是啊,世間萬事萬物賦予人太多的感情,有了感情人們感覺溫暖,卻又吃盡了其中的苦頭,浮沉瞬間,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人世多少無常之事,看似平靜的生活,卻因無常而捉弄人。《心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若真能看得開,而心無罣礙,那便得以解脫而趨向成佛。

  玉琳法師說:“我非無情,只是情到深處淚轉多。”在皇宮中,他對格格說,“你在我心目中的份量遠勝於我擁有的一切。”今世雖出家為僧,但對格格那份昔日的情緣,使得玉琳承擔著雙重的壓力。確實,玉琳法師也是一個人,怎麼可能完全抵擋前世的業力和今生的緣分呢。但紅塵愛慾的無常苦,使他不願再讓雙方墮入愛慾苦海中,所以一再地回絕痴情的格格,以他的智慧,毅然從紅塵俗世的煩惱中掙脫出來。那麼無奈,卻又無悔。作為一名佛弟子,我能深深體會其中的感受,為玉琳法師而感動流淚……正因為那份痴情,便愈加感覺到輪迴和因果的可怕。前世也好,今生也罷,不過是週而復始的虛妄而已,《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情世間皆為無常,人生百年,彈指即過,一切皆為虛幻。貪痴愛皆從虛妄中來,而眾生皆為虛妄所支配而不自知,個中所造的業力使世人不斷落入因果之中。人生之苦,皆因宿世業力集結而來,唯有大徹大悟方能解脫!

  金刀剃除娘生髮,除卻塵勞不淨身;

  圓頂方袍僧相現,法王座下添子孫!

  堪破生死輪迴,道心堅定,懷著大悲的心願,普度一切迷情,解脫自己並幫助別人解脫,這就是出家之意。真正之愛,乃之於眾生之愛;不忍小我安寧,不願棄世人於不顧;其苦,我苦;其痛,我痛;其樂,我樂;其愛,我愛。於世,普度眾生;超脫塵俗,非拋棄之意;乃與世人同行,共求心之自在。

  紅塵看破了,不過是浮塵;

  美麗看破了,不過是軀殼;

  生命看破了,不過是無常;

  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

  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愛情,不過是業力,緣分終有盡的一天

田田姐,曾被譽為Q中曠世美人的人,她不僅有著傾國之貌,還有著讓人羨慕的愛情:她12歲認識了自己的初戀卷子君——一個有著天生自來卷的帥氣哥哥,卷子哥比田田姐大一歲,二人是Q中同學、Q中高中部同學、Q大同學、Q大碩士同學。從倆人初中定情後,一路牽手前行,碩士畢業後,二人結婚。

曾經,有人問我,是否見過青梅竹馬最後結婚的,我都會會心一笑說:「不僅見過,而且為之驚訝無比。」熟悉田田姐和卷子君的人都說他倆是上一世有巨大的緣分留到了這一世。

就在我本以為可以見證這對有情人一生美滿的時候,今年年初,卷子君給我發了微信,說他離婚了。我本以為是「真心話大冒險」的謊言,連忙去委婉問田田姐,沒想到原來二人真的結束了這段近20年的愛情。田田姐帶著女兒,卷子哥帶著兒子,二人從此各奔東西,情人變路人。

若是十年前我聽說這種事,一定會驚訝地合不上嘴,那時的我相信天長地久,相信愛情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而如今,我除了些許意外感,並沒有什麼更多的震撼。

去年9月,60歲的張伯伯和自己老伴離婚;曾經對老婆愛的死去活來的均哥哥,在婚後第8年跟一個20歲的小姑娘重新組建了家庭;15年去拜訪95歲的一位前輩,問他是不是特別思念自己過世十年的老伴,她說:「可惜在一起的歲月實在太長了,折磨比幸福多。」曾豪言絕對不會婚變的明先生,在婚後卻發生了四次出軌事件……

愛情,可能是人類編織出的最大謊言,世間本無這個東西,愛情更不可能是永恆的,這不過是稍縱即逝的激情,不能相信、不能依賴、不能寄託,天底下,本無天長地久,更無白頭偕老,就算是一些白頭偕老的夫妻,不過是日子久了而有了親人一般的感情,愛情,早已蕩然無存……

諸相非相,五蘊皆空,三千繁花,彈指剎那。

愛情,不過是泡影。

曾拜訪一位大德高僧,他的看法讓人醍醐灌頂:「愛情,不過是業力,緣分終有盡的一天,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有長達一生一世的愛情業力,更多的不過是有著『時間限制』的一段歲月而已。

一種大為流行的說法是:「不求什麼一生一世,只要能有一時的快樂幸福,已經知足了。」若是真能做到如此,那當然夠洒脫、夠通透,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會心存執念:有了一日,·還想要另一日,有了十分的快樂,更渴望二十分的歡愉。

這會導致一個個悲傷而無解的故事:人們為了一個本不存在的目標而奮不顧身地拼殺,終究渾身是血,卻怎麼也撈不到那水中月,就像一個詛咒一般,若即若離,讓你躁動,又讓你痛楚,而且無藥可救。

印光大師曾說:子有四因者。一者報恩.二者報怨.三者償債.四者討債。其實世間多少關係,不過是這四種業力法則牽引下的投影:或者對方來報恩,或者對方來報怨,或者對方來還債,或者對方來討債。

82歲的河北人史伯伯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他15歲時曾在山上救過一隻狐狸,那隻狐狸受了重傷,史伯伯照顧了那狐狸三個月最終那狐狸還是去世了,他記得在那狐狸過世時,他從那狐狸眼神中看到了一種複雜的神情。後來大了一些的史伯伯意外受傷,左腿終身殘疾,而且左邊的臉幾乎可以說殘了——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話來形容:有一些猙獰的面容,村子裡的大姑娘都躲著他。

他20齣頭便放棄了結婚的念頭,每天只是安靜地幹活,經常地還要被村子裡其餘的年輕男子拿言語侮辱。宿命的事情發生在史伯伯27歲,那一年有一批逃難的人到了他們村子,其中有一個叫做「麗花」的姑娘,這姑娘很漂亮,可以算是村子裡最好看的女孩了,但是她是個啞巴,而且還有狐臭。村子裡一些本來有想法的男孩最終望而卻步,而麗花卻對沉默寡言的史伯伯很感興趣,最終二人結婚生子。

「我們在一起51年,後來想一想,很多事情很有趣,我15歲救了一隻狐狸,12年後,我27歲時麗華出現在我的生活里,然後一起生活了51年,她有一天只是下地幹活,忽然就去了(無常了),她有狐臭,特別喜歡吃雞,有時候我一個人發獃時會想,會不會是曾經的那隻狐狸來報恩呢?年輕時她真的很漂亮,這麼漂亮的女孩,不是我這種殘疾人能夠攀上的,但是這樣幸福的事情卻讓我遇到了。」

與史伯伯命運相反的,是37歲的項大叔,他33歲離婚後,一直遠離女子,因為前妻讓他心中有巨大的陰影。

「我26歲認識她,幾乎我把之後十年的青春都奉獻給她了,她的工作一次次地由我來找,她家裡幾個弟弟結婚、蓋房子錢都是我出,她喜歡衣服、鞋,我這些年做生意的錢真的一分也留不下都花在她身上了,但是最終,她跟我說喜歡上另一個男人,我們只能離婚。」項大叔說自己心裡特別憋屈,經常一個人在深夜會哭泣——他把自己的真心真情都奉獻給了這個女子,不但沒有換得這個女人的心,還被這個女人視為「傻子」一樣的垃圾,最終自己被這個女人「棄之如敝履」。

項大叔在最看不開的時候,走上了極端道路——他去了一個山,準備跳山死去,不過奇妙的機緣出現了,山頂恰好有一座寺廟,而那日一個僧人正好下山辦事,僧人攔住了準備跳山而死的項大叔。

「我問那個僧人,為什麼我用真心卻換不到那個女人的心?大師跟我說,因為本質上愛情就不是用真心換真心的事情。」項大叔說這話時,意味深長地笑了笑。

業力,或許才是愛情真正的答案。一見鍾情也好,日久生情也罷,不過是各種業力的表象,「愛情」一次只是人類用於形容這種業力的特有名詞,在自然界中,並沒有叫做愛情的東西。換言之,世間本無愛情,何必為了這種不存在的東西朝思暮想,魂牽夢繞?

此文並非是讓人從此不相信愛情,或者說讓每個人都絕緣隔世,而是希望那些因為愛情深陷痛苦、旋渦、折磨的人能夠早日看破、早日走出。

「不是每一段愛情都意味著幸福,有的愛情就是披著糖果紙的毒物。」如果某一段愛情的本質是對方報恩和對方還債的業力使然,那麼可能感受到幸福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但如果是對方抱怨或者對方討債的業力,那麼會是巨大的折磨。項大叔所遇到的情況就很可能是對方來抱怨或討債,這只會給自己留下無盡的痛苦和遺憾。

「一個可以用於判斷是不是順緣的方法,是愛情的過程是不是順遂。」一些「追求愛時就異常痛苦的,往往意味著這不是什麼很好的緣分,不如早日放棄。」

不過對於這觀點,有不少反對者,比如墩兒哥,200斤的墩兒哥奉行「死纏爛打,百敗百戰」的政策,每一次他都會拼殺的渾身是血,卻依然故我——他聲稱「真正的愛情,如果因為一點點挫折就放棄,如何證明自己是真心呢?」

這便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實際上,這世間何來真心假心?本無心,何談真假?不過都是各種虛影泡沫、各種稍縱即逝的浮影罷了,追逐所謂愛情的旅途和追逐水中月本無不同。早日看破,方能離苦得樂,否則只能沉溺在痛楚的執念里不能自拔。

從心理學角度,人們一般所說的愛情,是體內特殊激素分泌後的大腦感受,而這種激素能夠在人體內存在的時間是有限度的。「某種意義上,所謂的愛情,不過是一種類似嗎啡的興奮劑罷了,只是有的人可能會對這種興奮劑上癮。」

曾差點因為失敗的愛情而自殺的花季少女阿煥(化名)還記得當初的痛苦:「我天天哭泣,自殺了三次,一次割腕,一次跳樓,一次撞電線桿,那真是地獄一般的歲月,可是我忽然有一天看破了這一切,我覺得一切都是那麼沒有意義,我應該去為愛我的家人、為了愛我的朋友、以及我自己努力去過幸福快樂的生活。」

某種意義上,在一段愛情中受到的折磨,也是業力的一部分。大家可以觀察一下之前的愛情經歷,有的愛情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來平復心中創傷,有的則僅僅需要一兩周,這是因為上一世的業力不同。那些讓你特別痛苦的人,可能上一世你曾深深傷害過對方,因果循環,天道法則博大精深,但終究不過「等價」二字。

健康去愛小貼士:

1.不要為了愛情而愛情,要看破愛情的本質,然後以「好好過日子」的心態去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人。

2.不要把愛情當做製成自己努力前進的東西,換言之不要把愛情當做寄託,這會毀了你。

3.不要相信男人(對女孩而言)更不要相信女人(對男人而言)只能相信自己。

4.不要相信那些在你面前「訴苦」「裝可憐」的言論和行為,與其可憐別人,不如好好關心一下自己爸媽或者自己。

5.永遠不要把自己置於卑微的境地,因為她/他不配你這麼做。珍惜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要先愛惜自己,才能去真正愛別人。

6.任何一種關係都需要讓步和維護,如果你真的想天長地久,那麼你應該擁有「智慧」。智慧才是維護關係的保險栓。

7.單身不可恥,不要因為別人說你沒有對象就覺得自卑,有對象那是豬狗都能做的事情,人不因為有對象而牛X,也不因為沒有對象而傻X。你做好自己就行,不必去看、聽世俗們怎麼說。

8.好好孝順父母,比費盡心思去愛喜歡的人,真的更有價值。


找婚姻伴侶應該注意什麼

達真堪布

  現在很多人找終身伴侶的時候,只看相貌,根本不觀察對方的人品和條件。其實第一應該看人品,這是最重要的;第二應該看必備的一些條件,家庭背景等,這也是很重要的;第三才是看容貌。但是現在的人都顛倒了,把容貌放在第一位,條件放在第二位,人品放在第三位。甚至有些人根本不觀察、不考慮人品。

  應該先觀察人品,為人怎麼樣,然後反覆斟酌,這是最重要的。如果人品不錯,家庭背景也不錯,容貌還可以,然後仔細考慮、思維,跟自己是否合適,能否白頭偕老,最後再決定是否組合一個家庭,這叫成家。決定之後就不能輕易改變了。

  現在很多人新鮮感過去就離婚。有的新鮮感過得快,幾個月後就要離婚了;有的新鮮感能持久點兒,能夠堅持一年或幾年,然後就要離婚了……不應該這樣。這是自己做出的決定,你要理智,這是過日子,跟誰過都差不多,為什麼要換來換去呢?應該堅持,不能動搖。若是動搖了,遇到了另一個看似更好的,就開始要拋棄先前的伴侶了,這是壞人。

  還有很多這樣的人,最困難的時候在一起,一旦自己有點出息了,就背信棄義,這種人不會有好下場的。我們不能這樣,這是違背因果,也是在糟蹋自己的人格。因果是不假的,一切所做都是不會浪費的。所謂「縱經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這樣做將來要遭受痛苦,遭受報應的。

 

告訴你成為夫妻的真實原因,看懂了也就快樂了!

 

不往生極樂世界,你永遠是孤單的

 

舍不得愛情就等於舍不得三界六道

 

夫妻是最深的修行,家庭是最好的道場

 

最愛自己--其實除了自己,誰也不愛

 

佛教如何看待男女情欲

 

彼此都是無常,為何要互相貪著,有甚麼好處嗎?

 

牽引你墮餓鬼道的,是你最愛的人;牽引你到地獄道,是你最恨的人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障礙往生,六道沉淪!

 

懂得無常,才不為感情所傷

 

阿難出家因緣--母猴怎堪與我美妻比

 

問佛陀情為何物

 

 

最愛的人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人

為什麼最後結婚的往往不是最愛的人?他的中肯分析讓鄉民都淚推說「這才是實話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