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不能有任何的理由起瞋心!有三種障礙,會破壞菩提心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一、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二、我慢,於諸僧寶,而生輕忽;三、懈怠,於諸妙法,不肯學習。三法有一,牽入惡道,忘失信心。

這是蕅益大師對所有菩薩的勉勵。說有三種障礙,會破壞菩薩菩提心的戒體,使令我們大乘的信心退沒,這是要注意的。

第一個,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我們菩提心生起來以後,要注意瞋恚的問題,你說我發了菩提心,但是我很喜歡吃巧克力、蛋糕——亂不了,你對飲食的貪愛不障礙菩提心。但是你經常發脾氣,你要小心了!有些煩惱的活動,是不障礙菩提心的,但是有些煩惱的活動,它是會侵損菩提心的。比方說瞋恚,你經常跟眾生產生對立,“橫於自他,而生惱害”,這個人他闖紅燈,這個人也不遵守交通規矩……他有過失,沒有錯,但是你身為一個有菩提心的人,你不能批判他,你應該憐憫他,是吧?

因為你不是一個凡夫,你現在不是一個好人,你是用菩薩的標準,所以在菩薩戒裡面,諸位!你看菩薩戒的瞋恚,瞋恚,沒有理由!佛陀在製戒的時候,在菩薩戒裡對貪欲,他制得比較鬆,菩薩喜歡吃好、住好,佛陀沒有嚴格要求,只要不影響你被人譏嫌就好。但是,瞋恚,你看看菩薩戒,不管是《梵網》,不管是《瑜伽》,你讀讀看,非常嚴格!

這個人惱害你,你起瞋心了,你一定要馬上調伏。這個人,惱害你,他馬上跟你懺悔,不管你願不願意,你一定要接受。瞋心不受悔——他向你懺悔,他刺激你,毀謗你,他一旦向你悔過了,你馬上要接受。你瞋心沒有任何理由!不管你是對還是錯,瞋心本身會傷害菩提心的問題,佛陀是保護你啊!遇到了逆境,我們只能夠說:「這是我個人的因緣,我今天欠他的」,你要轉你的心。你建立了菩提心以後,你的思考模式,不能再用世間的思考,說因為你對我怎麼樣,所以我對你發脾氣是正確的,沒有這回事情。我對你這樣好,你對我無情無義,那是我過去生欠你的,我該還你還你。菩薩是要用智慧來解讀內心的,不是用感覺的。所以,你一個人經常發脾氣,經常批評別人的過失,你要小心了——傷害你菩提心!

第二個,我慢,於諸僧寶,而生輕忽。本來高慢心的所緣境是很廣的,包括上面的僧寶,包括你的同輩,包括你的下輩,但是這個地方,蕅益大師特別提出了「僧寶」,就是我們的善知識。

善知識,當然善知識有善知識的標準,我們依止善知識,有三個條件。宗喀巴大師說在末法時代,有三個重點是判斷善知識的:
第一個,善知識要堅守四重戒法——不殺、不盜、不妄、不淫,四根本重戒。枝末的就不談了,因為末法時代,很多威儀戒,你也不能要求太高,但是至少他的四根本重戒,根本戒要清淨。
第二個,他必須有大悲心,具足大悲,他有幫助眾生的意樂。
第三個,他有方法,具足善巧。他有慈悲心,他沒有方法來引導你,那你也不能受益,是吧?
第一個,堅持四重;第二個,具足大悲;第三個,他有善巧方便。這個人就值得你依止了,因為他對你就有好處了。所以我們看到僧寶裡面有一些不好的威儀,你就輕忽、高慢,而不肯學習,那麼這樣子,也會障礙菩提心。

第三個是懈怠,於諸妙法,不肯學習。這個最嚴重,愚癡了。一個人發了菩提心以後,不想進步,就不再讀大乘經典了。我們菩提心發了以後,是要用經典去滋潤那個幼苗慢慢增長廣大的。沒有人說發了菩提心以後,就大事已辦了,不是啊!你一個人經常不讀大乘經典,你菩提心就乾掉了,就枯萎了。我們要「常隨佛學」,你用佛法的水,要滋潤這個菩提的種子。所以,懈怠障礙菩提心。

這三個只要有一個,你的菩提心就失掉,你就走到你的生死的道路去,最後乃至於墮落到惡道去,忘失大乘善心。


聖嚴法師:瞋是心中火

佛教稱瞋火為無明火,像是說「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或是「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可見瞋火能夠讓人在一念之間,把自己所修的功德都摧毀了,就好像兒童玩積木一樣,只要一生氣,把腳一踢,辛苦堆好的房子馬上就應聲而倒。

因此,忍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事。不能忍就會產生憤怒的心,憤怒的心一般是從語言、行為表現出來,這種直接由言語和行為所發洩的憤怒,對人的傷害非常大。

雖然有的人敢怒不敢言,其他人並不知道,也不會因此受傷害,但是因為他的內心充滿了恨,其實已經造成了自己的極大痛苦。所以憤怒,不管別人是否能看到或感覺得到,都不是件好事。

根據研究報導,當一個人憤怒的時候,身體的細胞會死得很快,而且容易生氣憤怒的人,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等都會產生障礙。

常常用語言或動作來發洩憤怒的人,對身體健康已經很不好了,何況不發洩出來,僅僅在心裡發火的人,那就好像悶燒一樣,對自己的身心傷害反而更大。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一些人老是鬱鬱寡歡、悶悶不樂,容易害精神上的疾病的原因。

那麼,我們該如何化解憤怒呢?這可以從觀念和方法兩方面來幫助自己。

所謂觀念,就是要瞭解自己為什麼會憤怒?為什麼會那麼痛苦?其實,憤怒的原因不論是想要發洩,或是敢怒不敢言,都是因為自己感覺被冤枉,而心中充滿委屈。

譬如被責怪做錯了事,或是說錯了話,但事實上是被人陷害,因此既怨恨自己無力申冤,也怨恨別人的惡意陷阱。

對於這種情形,我們可以從因果來理解。現在會發生這樣的事,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如果是因,那我不要還報,因為我還報給他的話,不但他痛苦,我更痛苦;如果是果,那麼我應該要接受,不要再還報,如果還報的話,那又變成了因,重重無盡,就會不斷地因果循環下去。

如果能從這一點來看,就不會那麼忿忿不平了。

如果當下我們的觀念轉不過來,也想不通時,這時就先不要想它,也不要用理由來解釋,一有時間就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或是注意自己的呼吸、自己的心念活動情況,以及自己的內心痛苦現象。此時就能夠體會:「都已經這樣痛苦了,我還要更加痛苦嗎?」

想到這一點,你的心就不會總是和那些不平的事對抗,情緒也會慢慢地緩和,憤怒的情形也會減少,而這就是從方法上來化解憤怒。

所以,只要能靈活運用佛法的觀念和方法,我們的心就不會再被無明火燒傷,而造成難以彌補的憾恨了。

 

何謂「三淨肉」跟「五淨肉」? 絕對不能用絲織的棉被!

身為一個菩薩,你沒有資格愛憎分明!

什麼是善知識?

不要去找善知識的毛病!你有本事,為啥不生在正法時代?

一犯到這兩大禁忌,這個人就不是善知識了

沒有福德的人,很難遇到善知識

這樣懺悔三次,因緣就會改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