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慈誠羅珠堪布:什麼才是真正的利益眾生

縱使將一位病人照顧得無微不至,直到康復為止,但這樣能防止他以後不再生病嗎?

不能。

我們能解決的,只是這一次生病的問題罷了,他在以後的生生世世中所要經歷的病痛,我們是愛莫能助的。

任何形式的財物佈施,都只能暫時地解決他人生活貧困、衣食無著的問題,卻並非長遠之計。

只有讓眾生明瞭生老病死的真相,引導他們修行,從而踏上解脫道,才能徹底地、永久性地解決他們的所有痛苦。

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利益眾生、度化眾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救度。


達真堪布:是利他,還是在造業?

當兩個人發生矛盾或衝突的時候,有人會做中間人去調解他們的怨恨和矛盾。很多人都認為,調解他人之間的矛盾,化解怨恨,這是一種利他心,是一種菩薩的行為,是應該做的。但是在修行不到位、沒有能力的情況下,尤其是還沒有生起出離心,沒有發出菩提心,就盲目地去做這些事情,從表面上看是利他,但實際上也是造業。因為有可能適得其反,讓事情變得更糟,以至於雙方都會增加煩惱痛苦,自己也會造一些惡業,對自他都有害處;即便是暫時能解決一些問題,但在此過程中自己的相續中也會增加欲望、妄念、傲慢、執著等煩惱,患得患失,心裡無法清淨、安寧、平和。所以最好不要輕易地做這些事情。

現在有很多這樣的情況,一說要幫助別人,也不考慮自己是否有這個能力和緣分,就輕易去做。我經常跟大家講,道友就是道友,在學佛修行上,可以互相之間交流體會,但是不能有其他的瓜葛,不能有過多的生活和工作上的來往。否則最後只能造業,不會有好的結果。

有些人成為道友以後,剛開始互相不了解的時候,相處得很好,甚至還一起做生意,互相借點錢,幫忙做一些事情等,認為自己是在幫助道友。但是相處的時間長了,慢慢地就有矛盾、衝突和煩惱了。所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不能輕舉妄動,自己首先要觀察清楚,考慮明白。包括依止上師、選擇法門的時候更要謹慎。

在學佛修行方面也不能盲目!自己修自己的就行了,主要是聽佛的教導,聽上師的開示。佛在一些經典、論典裡都有相關的教導,上師善知識們也開示得特別清楚,契機契理。你依止上師,皈依三寶的目的就是要跟上師三寶學,而不是要跟這些道友學。

有的人覺得其他善知識或道友修得好、講得好,就將他邀請來了。最初幾天還行,時間久了又起煩惱了,開始誹謗、造業了。其實都是自身的毛病,但是自己不知道,反而認為是別人的問題。如果這個道友真的是有修有證的人,你也可以把他作為榜樣;但是這個很難分辨,尤其是僅僅通過幾天的觀察,偶爾的接觸,很難了解他的內心,很難分辨他是不是真正有修行。


達真堪布:利益眾生的要領

我們已經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了,就要全力以赴地用自己的身體、受用和善根利益眾生。如果有眾生需要幫助,並且自己也有能力,在方便的情況下,要去幫助眾生。若是自己沒有這個能力,或者沒有這個方便的情況下,也不要勉強。

所謂“佛度有緣人”,我們都是大乘修行人,應該幫助他人、利益他人,但是自己要有這個能力和方便,這是很重要的。有的人自認為是大乘修行人,應該幫助他人,然後就不管不顧,去做一些事情,最後給家人和自己都帶來了煩惱,這是不如法的。在沒有能力,也不方便的情況下,若你還勉強去做,會給自己帶來煩惱,自己的相續就被染污了,會障礙自己的解脫、成就;而你的家人等身邊的這些眾生都是與你最有緣分的眾生,一般情況下,你應該先照顧和利益他們,然後再去幫助別人,若是給自己的家人帶來了煩惱,這也是不如法的。

在自己有能力和方便的情況下,一定要去幫助需要幫助的眾生,要為他們做事。這是在身體上利益他人。我們也應該以吃、穿、用等受用利益他人。在自己有能力和方便的情況下,要去做布施,去幫助他人。若是自己沒有能力,沒有這個方便,也不能勉強地去做。否則,在表面上看是利益和幫助他人了,但實際上是造業。

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第一要把握自己,第二要幫助他人。如果把握不了自己,無法保護自己相續的清淨,只是在表面上幫助他人,這是不如法的。佛法主要強調的是智慧,佛法的根本是智慧。大家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智慧,這樣就不會做錯事情,不會給自己及家裡最有緣分的眾生帶來煩惱。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可以幫助別人,利益眾生。先自度,再度他;先自覺,再覺他。

對善根也應如此,我們要將所有的善根都回向給與我們最有緣的眾生以及所有的眾生。眾生無量無邊,你的善根也會變得無量無邊。若是將善根回向給這些有緣的眾生,對他們也有一定的幫助和利益。

總之,我們要將自己的身體、受用和善根都用來利益眾生,幫助別人。要斷掉對善根、受用和身體的貪著,這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修煉,也可以以這種方式去利益這些眾生。


 

達真堪布:我們究竟靠什麼利益眾生

現在的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可能覺得自己很有知識、很有學問,還能講一些道理,將來一定能幫助、利益眾生。有這樣的念頭或想法的時候,應該更加謹慎。善星比丘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當了二十多年的侍者,能講三藏十二部,後來卻墮落惡趣,變成餓鬼。提婆達多學問高、能力強,最終卻墮入地獄。

“傲慢的鐵球沾不上功德水”,這個道理我們要牢記。不要太驕傲,要放下自我,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他人放在最高處,放下自私自利,把利益眾生的事業看得高於一切。沒有文化不怕,不會談話不要緊,只要對上師三寶有信心,有​​清淨的發心和願力,能夠一門深入,腳踏實地,認真學修,將來一定能利益眾生。

現在這個世上有文化的人有無數,口才好的人也有很多,但如果真正要利益眾生就難了。有些人雖然沒有文化,不擅言談,但是發心清淨,這個力量就不一樣了。我以前的那些同學,有的非常聰明,有學問、有知識、有智慧、出口成章,但是卻在幫助別人做事情,沒能直接利益眾生,也沒有接引眾生的能力。有的同學也沒有掌握太多的知識,表面上看也不是很有智慧,但是在各地接引了成千上萬的眾生,弘法利生事業非常順利,真的不可思議。

能不能幫助他人,能不能利益眾生,主要在於發心,在於願力。從內心深處有一顆饒益他人之心,不需要花言巧語,不需要出口成章,哪怕是一句話,一個表情,裡面都有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加持,這才是真正的力量,才能融入人心,感化眾生,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達真堪布︰把握自己是利益眾生的前提】

有的人覺得自己是大乘行者,現在應該去利益眾生。這個是沒有錯的。但是發菩提心和行菩薩道,第一要把握自己,第二要幫助別人。什麼是“把握自己”呢? 在發利他心、做利益眾生事情的時候,不能染汙自己,不能失去道心。有利他心是好事,有想幫助他人的心是好事,但是必須要在能把握自己,能保證自己的相續清淨的基礎上。

若是我們按世間的角度來說,“我是好心,我完全是為了對方。”也許你當下的發心是好的,但是世間和出世間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佛法裡講,還要有智慧……有智慧地去發利他心,有智慧地去做利他的事情。若是盲目地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情,這本身就沒有智慧的攝持,所以這個發心本身就有問題。若是沒有以智慧攝持,盲目地去接觸眾生的話,最後把自己都污染了。不僅是自己下地獄,還要帶一群人下地獄,那是多大的過失!

能夠護持自己的相續,以正知正見守護自己的三門,以正知正見為最究竟的朋友,和它形影不離,然後你到世間,到紅塵中,去接觸這些眾生,第一、不會把自己染汙,第二、一定能利益到對方。雖然每個人的緣分不同,根基不同,利益的程度也許不一樣。有的能直接利益,有的能間接利益,有的當下就能度化,有的將來能夠度化。你以菩提心,以清淨的心去接觸眾生,去幫助眾生,對眾生只會有利,不會有害。

菩提心說起來很容易,但是要做到非常難。有清淨戒律的基礎,有圓滿智慧的攝持,這樣的利他心才是菩提心。為什麼首先要修出離心呢?為什麼要斷除對世間的貪著呢?若是你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著,就去接觸紅塵,接觸社會,你就完了。要麼哪天就貪人、貪錢,要麼哪天就貪名利,貪地位,最後自己也陷進去了、破戒了。還有很多人為了暫時的利益,拿佛法來造業,污染眾生的相續。我希望你們以後不要這樣“度化眾生”。


淨土法門:利益眾生的四種原則

佛在大乘經裡,教導我們最重要的課題,也是最根本的塬則,就是「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肯定生命是一個整體」。虛空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無非是自性活動的現象而已;自性是一個,所以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這是了不起的認知,認知的人就是佛、法身大士,迷失的人就是凡夫。佛與法身大士如何與迷失自性的人交往,就是佛陀教育。而佛教導的內容太多了,真正是無量無數無盡,可是它有一個塬則,若能掌握此塬理塬則,就可以加速修學的腳步,縮短契入佛陀境界的時間。

當然,根本的原理是認知,必須先要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性、自性的活動,然後通過學習將之證明。我們現在相信、肯定是相信老師,這是信他,不是信自,還是隔了一層。如何把信他變成自信,就是功夫的圓滿。佛與一切眾生的交往,就是我們常說的:人與一切有情眾生的往來,人與一切無情眾生的往來(無情眾生即是自然生活環境),人與天地鬼神的往來。覺悟的人與眾生、自然環境、天地鬼神往來,用的是真誠心、恭敬心、禮讚心、慈悲心。合而言之,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以真誠的愛心為基礎,加以善巧方便,才能真正利益眾生。

《無量壽經》講了三個真實。第一、「住真實慧」,就是住菩提心,就是住真誠清淨平等覺,真實的一片慈悲,無條件的愛護、幫助一切眾生。第二、「惠以真實之利」,惠是給,即今天講的布施供養,布施供養一切眾生真實的利益。我們要知道,眾生就是佛性,眾生就是佛,佛性就是自己,所以眾生就是自己。此一事實真相,只有徹底覺悟的佛陀才說得出來。第三、「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自性,即禅宗所講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真實之利。我們自己修學是真實之慧;布施供養給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是真實之利。

佛用什麽方法落實?四悉檀與四攝法。這兩種方法交叉運用,就是善巧方便,能使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人與自然環境盡其美好。我們這才明瞭,古人生活在大自然中,與大自然合為一體,才是真正自在美滿的幸福。迷在五欲六塵的眾生,不知道享受大自然,偶爾見到沒有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心裡亮了一下,但是瞬間又迷了,無法保持,非常可惜!

四悉檀是四個塬則,「悉檀」的意思,在佛經翻譯體例裡,稱為「梵華合譯」。「悉」是中國字,「檀」是印度梵語;悉是普遍,檀是布施、供養。悉檀的意思就是平等的、普遍的、無條件的,布施供養一切眾生。

第一、「世界悉檀」,意思是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一切眾生包括一切人事物,虛空法界都是眾生,即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與人接觸,令人生歡喜心,我們很容易明白。但與大自然接觸時,如何令其生歡喜心?如果你以真誠、清淨、平等、大慈悲心,常養菩提心,你到外面去觀光、游覽,會見到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對你歡笑,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粗心大意的人體會不到。而天地鬼神,我們肉眼見不到,但他看得見我們。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心地真誠、恭敬、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天地鬼神個個歡喜。這實在不可思議!

第二、「為人悉檀」。我們在交往當中,最接近的是人類,所以人與人的交往,第一個大前提要「為人」,一定要利益對方,不要求利益自己。現代人提倡二利,利益自己,也利益對方,雙贏,這還是把「我」擺在第一。諸佛菩薩的觀念與凡夫不一樣,他不想自己的利益。佛菩薩與大眾相處,能令人愛戴,令人尊敬,因為佛菩薩表現的是捨己為人。譬如我們供養佛菩薩的形像,最常見的是燈、燭、香,這三種供養皆表示「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最明顯的是蠟燭,表現「犧牲自己、成就別人」的精神。

覺悟的人與不覺悟的人交往,覺悟的人是捨己為人,讓不覺悟的人漸漸覺悟明白,破迷開悟,這就是度眾生。在法布施裡,捨己為人是「代眾生苦供養」。這件事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平常人都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為自己。而覺悟的人與不覺悟的人往來,能令不覺悟的人生歡喜心,生敬仰之心,所以彼此就能建立一個信任、親密的關係。

第三、「對治悉檀」。如果沒有很深厚的關係,你勸導他,他不聽,他會懷疑,認為「你對我好,是別有企圖」。所以,先建立良好的關係,然後再勸導他,告訴他事實真相,他就會接受。事實真相有理論、有事相,對於上根利智的人,跟他講理論,將宇宙人生真相講解給他聽,他能接受。對於中下根性的人則講事,事就是因緣果報,跟他講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並舉出事實讓他自己去體驗,他會恍然大悟。此目的是教他斷惡修善,離苦得樂,這是初步,但仍不究竟。換言之,這是勸導他決定不造三惡道的業,不墮惡道,得人天福報,這是大部分人樂意接受的。

最後,「第一義悉檀」,就是給他真實的利益,勸他明心見性,勸他作佛。說真實話,在我們現前時代,真正能達到作佛、作菩薩,最方便的辦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是淨宗法門。我們用比較的方法,到最後發現,這個法門對我們最有利,最適合我們的根性,也適合我們現代生活環境。他接受了,就會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我們用四悉檀度化眾生的目的就達到了。

此四個階段也有方便,就是「四攝法」。攝受眾生,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我們要妥善運用,確實能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與人相處一定能做到互助合作,共存共榮,就不會發生爭執,更不會有戰爭。人為的災害沒有了,依報隨著正報轉,自然的災害也就沒有了,這是消災免難的真實方法,我們要理解、要學習,還要會運用。


淨空法師:利益眾生,不是說叫眾生得到快樂

現在的社會,天災人禍頻繁不息,一定要覺悟,世事無常,生命短促。

人要是能夠警覺到世事無常,生命短促,自自然然就會利用這短短的時間,修福積德,多做一點利益眾生的事情。

什麼叫做利益眾生?要懂得這個道理。不是說叫眾生得到快樂,不是這個意思。利益眾生的標準是叫眾生破迷開悟,這才叫真正的利益,真實利益。

菩薩發心利益眾生,念念都是希望幫助眾生,成就眾生,不為自己求利益。

聰明人懂得捨己為人,懂得捨棄自己的利益,捨棄自己的地位,捨棄自己的權力,成就別人的好事。

好事當中,無過於弘法利生!我沒有能力利益眾生,我沒有錢財利益眾生,我還有這個身體,我還有勞力,我還有一張口。

我用我的口勸導一切眾生斷惡修善,我這個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一個樣子給人看,這都是利益眾生。

利益眾生的事情,不一定要權勢,不一定要花錢,沒有錢也能做到圓滿功德,問題是你肯不肯去做,你懂不懂怎樣做!


如何利益眾生,才算是趨入真正的功德?

大日明王上師

我們修行經常會遇到一些委屈的感覺!這個委屈它是被我執所綁架的,修行佛法道路上也會變成一個類似的佛法,就好像不是真正的佛法了,什麼叫類似佛法呢?

他是被無明所作用。有很多道路,方向都是顛倒的。咱們要分開來看,一個是在自己的依止處,上師三寶這裡,那依止發心咱們要接受這些了義教法,都是適合自己的;但是這些適合自己的教法,都是點在自己的心的漏洞上,很多點在自己最疼的,最難受的,或者自己不能發覺的,或者就根本不承認的一些漏洞上,自己感到這種委屈。

這種委屈是伴隨一種強大的我執心。老有一個我心在,老有一個我心的定義。修行佛法並不是用佛法來證明自己境界的正確性,證明自己的智慧;而是能夠跳出自己的心,凡夫的心。能夠趨入聖道,跳出自己的境界,而能夠回歸自性的境界。所以說這個委屈在依止處,只有通過很好地實修,真心地修好恭敬心、信心的增上、深入佛理,積累資糧來去摧破我執;最後能夠得到釋放。這是一個無明的殼子。

面對眾生的時候:我們有很多人在利益眾生,結果他好像覺得委屈!為什麼覺得委屈呢?因為他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這個要特別注意,是一種我執所做作用的,咱們修行都是只求耕耘不求回報,只去奉獻不求回報,你才能叫做真正的回報,真正的收穫。真心地利益眾生, 而不執著任何的結果和任何的回報。因為沒有我心。

修心八頌怎麼說的:如母有情諸苦患,我願暗中自取受,都是默默地,來去做眾生的奴僕。希望眾生得到安樂。都不需要眾生知道過程,我幫助他的,我幫助眾生的。都不指望眾生來認知到自己,或者說要留名之類的,寫什麼功德錄啊,功德榜啊,或者告訴,這是我做的讓別人去讚美自己。都完全不需要,只需要眾生的快樂。

通過體性的一種認知,要知道眾生才是自己。你在利益眾生是一種本份,一種本來該做的事情。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和高興的,這是一個菩薩。就像為自己的身撓痒痒一樣,眾生需要,就去撓痒痒眾生疼了就去揉一揉,眾生癢了就撓一撓, 就像對待自己的身體,有什麼可炫耀?歌功頌德呢?這才是一種趨入真正的功德。

打破了能所對境,和這種所行行持的實相執著。眾生所需,眾生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隨著菩提道,隨著依止處佛法的軌道,至上依止,嚴明戒律,廣大菩提,實修實證這種軌道,知道該做什麼, 又不執著境界的實相,沒有執著任何境界的實相。

就像佛陀,捨身餵虎,割肉餵鷹,獻出自己的生命都要去利益眾生。但又沒有執著任何境界的實相!那我們修行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當你有委屈,有我執的時候,有我心的時候,是一種無明的作用。。要怎麼樣啊?有的時候修行人不見世間過,千萬不看眾生,怎麼沒有表揚我啊,怎麼沒有讚揚我啊,產生很多分別, 很多的排斥心 捨去了慈悲心,你有我心,有我時時色身報,無我金光大道成,都是在自他分別境界要達到無我利他,要跳出假我,自心當中要很好地修行。

六祖惠能大師講,修行人不見世間過。因為你被無明所作用,自己的無明無量劫所積累的業力無法摧破。眾生真正的所需是看不懂的, 眾生要看懂他的相續,了解他真正需要什麼,相續是什麼啊?他的心是什麼啊?是多世積累的的福德資糧和業力習氣,所以說從這裡來去認知,那慢慢自他分別的世俗諦的菩提心相應地利益眾生,那還不叫真正利益眾生!

真正利益眾生要達到什麼?與眾生萬物蒼生的合一,包括一切善惡佛魔對錯正邪,都是自己的本體,全部都是自性的流露,神經回饋一般。度而度是真度眾生,現在自心都是自私的,都有回報念的,在利益眾生上都是慈悲心的薰染,該要利益眾生如法去做,但千萬別要執著,我有什麼樣的功德,你要感謝我,要打破我執,要打破對於眾生對我的回報的念頭,只管真心如法去行持,在一切行持的善法過程當中,眾生的一切結果,千萬不要執著任何的結果!只觀自心,只知道自己該去做什麼, 真心地去利益眾生,都希望大家好好地來觀照自己摧破自心的無明是首當其衝的事情。

然後像一個醫生一樣了解眾生的病情,給予眾生的所需,那個時候真正是菩提心是利眾的,而不是抱著我執的一個無明跟眾生造共業,都希望大家好好地修行,摧破我執,摧破自心, 包括安忍波羅蜜很好地修行打破無明實相的執著,最終能做一方佛菩薩利益眾生。這樣也就沒有什麼可以委屈的了,到最後也沒有什麼辱可以忍的了,都能真真切切地為眾生,不可思議地來去利益眾生。

願大家吉祥如意!


我修行能不能利益眾生?菩薩是怎麼利益眾生的?有差別嗎?

大日明王上師

我修行是不是利益眾生?這是有信眾來問的一個問題,所以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一個凡夫想利益眾生和一個菩薩利益眾生,他的區別是什麼?這樣來看待到底是不是利益眾生?

不光是自己境界的一些想法,包括你實際的證量,包括一些修法的目的都要來去觀照。所以這個很關鍵了。

假我和真我:

假我就是咱們認為的一米多高的人身為我一種實相的執著,因為我執所產生的都是貪嗔痴慢疑的心毒,我們先要摧破的是我執引發的心毒無明;

而菩薩來說,趨入到真正本性,見性,真我本性。怎麼趨入啊,就是菩提心,菩薩的標誌就是菩提心,見性,成佛,見性,見到佛性了,見到本性,見到空性了,那就成就佛果。

所以在不同的位置上,他的區別是相當大,不是一般大,是天地之別。

所以說我們的修法,在假我當中的修法,所說的觀照利益眾生,內在控制貪嗔痴慢疑的心毒,升起慈悲菩提的一個薰染,為什麼呀?

因為自己都沉溺在假我當中,我們的修法很多都是把自己放在最低點,看眾生為佛,唯獨自己是凡夫,跟眾生發生矛盾的時候都在想,吃虧上當都是我來承擔吧,讓眾生快樂吧,都是這樣。不管是別人快樂什麼,也許在造業快樂呢,我也管不上了,我只能護持自己。不能有嗔心啊,不能跟眾生嫉妒啊,不能跟眾生用我執去來爭啊,這些都是要摧破自心無明的一個修法,看破放下,觀這個髒,那個無明,這個輪迴苦海,看的是什麼?都是自心由我執所引發的,這個髒那個臭,都是觀照。由我執所引發的對境,比如說貪心的對境,有很多都觀照這些無明,應該看破放下;貪執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觀照自己的色身都是一個五蘊的垢體,一個臭皮囊,臨時的寄居所,都是一種不淨觀的修法,也可以說認為自己不行。都是朝著錯誤的方向在剎車的修法,扔下去嘛,看破放下,把這些扔掉。

拿起來呢,就像一個打火機一樣,孩子用打火機就不行。因為他拿起來會自他二害。其實儀軌式律都是根據人來制定的。

而菩薩已經趨入到真我本性的方向,也可以說他做什麼,都慢慢達到德行智慧力度的增上,度度精準地在去利益眾生,朝著真正利益眾生的方向,因為首先一個自身的業力能夠自控,眾生的相續能夠了知,包括能夠觀照惡魔邪,慢慢趨入到原來都是自性的一體真正大慈悲心,而不會恨任何眾生的念頭,都給予摧破,在這處德行的基礎之上達到,能夠達到都會給予眾生所需的觀照。而不是自己的一種自觀自心的修法了,自觀自心針對自心的摒棄,能夠升起慈悲菩提。

而一個菩薩來說,就要觀照眾生的需要了。所以像一個醫生一樣,看待病人,你有什麼病情,那時候來看眾生的過患,怎麼去利益眾生,你要能去利益眾生你肯定得看他的過失。而在這之前,你沒有大慈悲心的時候,是不允許看眾生過失的。叫修行人不見世間過,真發菩提心。

所以看哪一個眾生,沒有利他的心,因為你失去了慈悲的心,沒有利益他的心。而一個菩薩就得看眾生的過失,給予眾生的利益,一個病人要得到一些救度,醫生怎麼能不了解病情呢,肯定要看眾生的過失。這就是一定是以大菩提心來看眾生的三世因果福德業力習氣,來給予眾生所需。所以說一個菩薩能夠達到利益眾生,但利益眾生的方式方法有無量無邊,不光是慈悲法,包括各種一些利益的方式,比如像一把牌一樣。

有可能眾生需要的,他的福德資糧不具備,就安忍了,不要跟他計較了,

有些呢,看他善根匯集比較多一些,一種薰染,一種感化,慈悲的方式,包括講佛理道理,給大家講佛理知識,這些都是善法利益,還有一些給予震攝, 像媽媽一樣,打孩子教訓他一下,不許偷東西,不許說假話,給予他喝斥,要看他的根基因緣。都要給予眾生的所需。

而凡夫來說,自己都是像一滴水,乾涸,像一滴水風一吹就乾涸。業力都自己失控。

所以,首先找到自己的自性大海,找到自己的依止處,能夠控制自己的貪嗔痴,不要再去深陷了,更加升起對上師三寶的信心,這些都要回歸真我本性。找到自己的根為基礎,所以我們在修行上,能夠以上師三寶的加持,找到依止處,每天的至上依止,嚴明戒律,廣大菩提,實修實證。雖然你們可能還沒有證到菩薩,但是就要進行觀修和冪想:就是我每磕一個大頭,每念一聲真言咒語,每打一個坐,都在利益著法界的眾生,相應上師三寶的加持,能夠迅速升起德行、力度、智慧這些資糧,達到究竟的圓滿,達到利益著法界一切的眾生,與萬物蒼生的合一,能證到究竟無漏的佛果,這些都要觀想冥想。

因地修法是基礎,然後慢慢趨入到果地修法,能夠金剛上師加持,你就是佛一樣的,去利益著法界眾生,更要具上三點信心,與上師三寶的信心,自心無明摧破,與成就的信心,包括宏法歷生的信心,這些都要具足這種佛慢,而能夠認知到,我修行就在利益著每個眾生,好好地修行。所以說從不同的角度來觀照。

加持大家都好好修行。吉祥如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