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想求生西方嗎?
當今佛教界,手持念珠,天天念佛,一心想求生西方世界的佛教徒,不在少數。問題是:往生西方世界少不了信心和願力,信心不堅不能往生;願力不深也不能達到目的。你我忝為念佛人,可曾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想到西方去?
我曾在春節當天,參加佛教的新春團拜。在簡短的慶祝儀式中,有一位居士上臺說話,記得最後他是這樣祝福大家的:「希望各位早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頓時全場的氣氛十分凝重,個個表情嚴肅。事後就有人竊竊私語,指責說話的人太冒失:竟然在大年初一說這種「不吉利」的話,來觸大家的霉頭。
大年初一,祝福大家「早日往生」,何來不吉利?人的心裡所以會有疙瘩,乃是念佛之心不夠虔誠,往生之願不夠急切。一語道破,就是:對彌陀的認識不清,對西方並不十分嚮往罷了。 有些老參手持念珠,竟然可以邊念佛邊罵人,「功力」固是了得,可是這種人真的一心想往生西方嗎?如果真心想求生西方,還會「分心」罵人嗎? 有一道有趣的試題考考你,不準思考,要馬上回答:假設「西方三聖」現在就站在你面前,即刻要接引你到極樂世界去,你走不走?
我想許多人都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怕死」,因此都會拐個彎對三聖說:「我並非不想去,但得等我回家一趟,向家人道別;把財產處理一下;還有…。」你的回答,理由固然充足,我卻擔心:彌陀會不會等你? 有些佛教徒罹患重病,住進了醫院,天天唸的是「觀世音」而不是「阿彌陀」。為什麼呢?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觀世音」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念他的名號可以逢凶化吉;至於「阿彌陀」,總是快死的人在念的嘛,怎可自尋死路呢。
舉一個實例來作證:
當年家父得了癌,走進開刀房時,念的是觀世音;休養期間,念的也是觀世音。等到病情轉劇,我告訴他:「爸爸,今後請您改念阿彌陀佛吧!」沒想到父親頓時臉色大變,緊張地抓住我的手問道:「是不是我真的不行了?」我連忙加以否認。但是他還是憂心地說:「要不然你們為什麼要我改念彌陀?念彌陀的人不就是快死的人嗎?」
唉!四十年前,自己學佛境界不夠,對觀音、彌陀的名號妄加分別,徒增家父的困擾,深自慚愧!但這也反映出一般人的執著通病,不也是提倡念佛法門的一個極待破除的難題嗎?(我個人認為:家父當年若一心持名觀世音,也照樣能往生。) 真心想上西方,除了平日一心念佛,廣行六度之外;更要跟彌陀多溝通,把「彌陀」所象徵的「智慧光明與永恆生命」,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才好。
舉個例說明:
歡樂喜慶之時,(譬如:生日派對或結婚喜宴),應該播放像「五會念佛」一類的梵樂,讓唸佛的喜悅與安寧,很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裡。如此,一旦習以為常,臨命終時的念佛,不但不會令人覺得陰森恐怖,反而胸中喜樂無限,樂以歡喜捨壽─往生。(這個原理,跟俄國心理學家巴夫洛夫的「交替反應」相通。)
可惜,佛教家庭過生日,又有幾家「敢」以念彌陀聖號,來祝福壽星:「無量光、無量壽」的呢?如果說這些人真心的想往生佛國西方,你信不信呢?
看平時的表現,就知道你是否真心想往生西方
導讀
你是不是真的在念佛,真心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全都知道。你若貪戀這個世界,阿彌陀佛也決不會有半點勉強。你若真信切願求往生,阿彌陀佛一定滿你的願。
如果你一隻手拼命地去抓阿彌陀佛,還不停呼喊「阿彌陀佛接我走,阿彌陀佛一定要接我走」;而另一隻手或者另一隻腳卻拼命地拉住自己的家庭、五欲,在那兒綁得牢牢的,一點都不肯放鬆,你說你能怪誰呢?你到底是想去還是不想去呢?
信願行三資糧中,「願」是一個中間環節。當這種強烈的願望,這種欣求心、厭離心真正生起來的時候,對娑婆世界自然就沒有貪戀。本來放不下的世間五欲,只要能通過聞思教理抉擇,生起真正的信心,原來放不下的自然也會放下,原來捨不得的也能捨得了,這就說明有真信切願了。
否則,如果你一面想往生西方,一面非常貪戀這個世間,貪戀自己的家庭,對妻子、孩子還是念念割捨不下。憑這樣的心,要往生西方是絕對不可能的,古大德比喻為「抱樁搖櫓」,這說明你沒有真信切願。
壹/生死關頭,願力先牽
有真信切願的人,他真正知道西方好,知道這個世界是必定要捨棄的,自己是要去西方的人,對世間的這些東西還會執著嗎?如果還有強烈的執著,能往生嗎?
不是說必須要你一點執著都沒有,凡夫人是做不到的。現在這個時代,情況不同了,如量的出離心這個要求太高,對於修淨土法門的人來說,只要希求往生西方的願力,這種信心,能壓倒對世間的執著心、貪戀心,這樣就夠了。就像一棵大樹,哪一邊力量大,它就會倒向哪一邊。
佛經中有這樣的比喻,徹悟禪師在他的語錄當中也做了這樣的比喻:
「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一者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負債,強者先牽,此業力也。業力最大,心力尤大。以業無自性,全依於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故心力唯重,業力唯強,乃能牽生。若以重心而修淨業,淨業則強。心重業強,唯西方是趨。則他日報終命盡,定往西方,不生余處矣。如大樹大牆,尋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決不向余處也。」(《徹悟禪師語錄》)
我們心力平時在串習的時候,最純熟的是什麼?起的是什麼念頭?如果我們求生西方的念頭大過對世間的貪戀,那就說明往生西方很有希望;如果時時處處都是世間的念頭重,說明你其實是不想往生西方的。雖然你心裡也想往生,但是實際上呢,又不想往生西方。
貳/人天交戰,不升即墮
有些道友覺得這種說法是矛盾的:怎麼又想往生西方,又不想往生西方呢?
其實人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動物,就是這樣一個奇怪的動物。因為我們人,既有他的善根,也有他的惡業;既有對世間的貪戀心,又有出世間的清淨心,是這樣的一個生命體。所以,我們人類的修行,正是處於墮落上升的關鍵,因此古人就比喻為「人天交戰」。人,是人欲;天,是天理。我們經常就處在這種矛盾當中,但你必須天理能夠壓過人欲,才有可能出離這個世間往生西方。
如果你一隻手拼命地去抓阿彌陀佛,還不停呼喊「阿彌陀佛接我走,阿彌陀佛一定要接我走」;而另一隻手或者另一隻腳卻拼命地拉住自己的家庭、五欲,在那兒綁得牢牢的,一點都不肯放鬆,你說你能怪誰呢?你到底是想去還是不想去呢?
如果這樣又想去又不想去的話,那只能說你自己不是真心想去西方,說明你沒有真正的信願,這樣是很難往生的。不是阿彌陀佛不靈,不是說淨土法門並非萬修萬人去,而是因為你自己不想去。不想去,不是說你不相信淨土法門,而是你沒有真信切願,沒有深信淨土法門,所以你會出現這樣奇怪的現象:既想去,又不想去。
所以,我們應該依教理抉擇,從因生果,如法如理的去聞思修行念佛,這才是通途大道。由聞思生信,由信發願,由願而導行,就能和淨土法門真正相應。
叄/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真正想去西方的人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一個公案。
有一位真華法師,他是印祖住錫的根本道場——江蘇蘇州靈岩山寺的知客,他有一本很有名的著作《參學瑣談》。真華法師就講述了印祖的一名皈依弟子胡松年往生的事跡。
胡松年居士對印祖特別有信心,當年他住在靈岩山寺外一個印祖的塔院。有一天,他突然跑到寺院來,對看山門的法師一拜,說:我要回家了。別人都非常奇怪,是不是誰得罪他了,怎麼要回家了?後來他見了出家人就拜,說:明天八點鐘我就要回家了。大家都莫名其妙。
後來他到了方丈室,向妙真和尚告假,妙真和尚就是印祖在的時候的方丈,他起初還不相信,這時胡松年居士很認真地對妙真和尚說:昨天晚上我夢見了觀世音菩薩和師父(指他的皈依師印光大師),觀世音菩薩用淨水向我頭上灑了灑,師父手執一朵黃色蓮花放在我腳上,師父說,後天上午八點我來接你,趕快請人助念。
這正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回向文:「觀音甘露灑吾頭,勢至金台安我足。」
這個夢應該不是一般的夢,絕對有特殊的因緣。胡松年居士做了這個夢之後就深信無疑,他知道往生時候到了,明天上午八點鐘肯定是要走的,就去向妙真和尚告假。這個大和尚非常慈悲,便親自陪他到了客堂,叫僧值師派了幾位出家人給他助念。
當時有些出家人覺得很好笑,這是不是胡松年一個人住在塔院住得寂寞了,沒事情干,想解解悶?可能因為他是一個大居士,方丈和尚照顧他,請幾個出家人給他敲敲打打,給他念一念,所以許多人都不在乎,不相信他真的就會往生,給他助念的時候也不是很認真,有懷疑。
到了第二天早上,許多出家人還不相信他真的能往生。胡松年居士還在跟妙真和尚說說笑笑,而且還吃了二碗稀飯,吃得挺多的,妙真和尚問他身體有沒有不舒服,他說一點都沒有,非常正常,但是肯定地說:「我到八點鐘時一定要去的。」
妙真和尚就問他:「要不要把你在上海銀行的兒子叫過來?」他想了想說:「沒必要,叫來了就哭哭啼啼的,他們也不懂佛法,但既然和尚想到了這一點,就把他們叫來吧,反正他們來時我已經到了極樂世界了。」看得出,他對往生是非常有信心的。
到了七點半,非常奇怪,房間里的人和物慢慢起了變化,胡松年居士原來端坐著,後來自己側臥,念佛聲音由高慢慢地變低了,原來六個字變成四個字,最後由四個字變成一個字,聲音很輕,就一個字「佛」,「佛」,「佛」……接著只看到嘴唇動動,最後就聽不到聲音了。這時候大家有點著急起來,緊張起來了,看來真的要往生了。
桌上的油燈本來是忽明忽亮,非常暗的,時鐘到了八點整的時候,忽然猶如千日聚於一室,大放光明,百步以內的上空,大家都聽到了「百千種樂,同時俱作」,發出「南無阿彌陀佛」的非常動聽的配著樂聲的佛號,這樣的放光現瑞,天樂盈空境界出現的時候,大家都相信了。大家都說,胡松年居士看來是絕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真華法師說,這是他親眼看到的鐵一般的事實。所以他說,我不得不相信印光大師說的:「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淨土就是這樣奇特,但是最主要的要像胡松年居士這樣,對淨土法門深信無疑,沒有絲毫的懷疑,絕對相信自己能夠往生,這樣有真信切願念佛,就決定往生。
摘自仁禪法師《一函遍復探玄》
阿彌陀佛現在接你往生,怎麼辦?
現在阿彌陀佛來接你,你會怎麼樣?
1,手足無措,著急緊張,甚者嚇一跳!(葉公好龍)
2,向阿彌陀佛申請推遲一段時間,還有好多事沒辦!(多活二年)
3,歡喜自在,心無掛礙,乘蓮隨佛往生。(自在往生)
第一個念頭,想想我們要往生了,多高興啊!
第二個念頭,告別熟悉的娑婆世界,我們一下就這麼走了,家人一定擔心難過,銀行的貸款還沒還,拖累妻子兒女。孩子還沒有長大成人,爸爸媽媽還沒有人贍養,戶口房產證沒交託好,還有對自己重要的人,沒有一一告別。一瞬間!早已淡忘的人事都浮現眼前!
(信願不堅固,情執發作——愛不重不生娑婆)
在一個專修凈土的道場,一位修苦行的老居士往生西方,感得聖境顯前,助念的義工們,看見半邊天空顯極樂世界種種莊嚴,老居士乘坐蓮花升空而去,不可思議!
此時參加助念的一位老奶奶,見阿彌陀佛手捧蓮花,於是跪地求阿彌陀佛帶自己一起走。阿彌陀佛見她誠懇哀求,竟然將蓮花拋在她面前,老奶奶奮不顧身爬上蓮花。
這時想起自己的寶貝兒子,生起一念情執,從蓮花上滑落,阿彌陀佛看了,微笑地轉身西去,眼前的蓮花也消失了。
老奶奶聽經念佛多年,失去如此大好機緣,一邊痛哭一邊念佛,求阿彌陀佛再接她一次,卻是一點消息都沒有!
在義工佛友的安慰下,老奶奶才恢復正念!今後下定決心,堅固信願,老實念佛!
師父在一次演講中,問大家願往生極樂嗎?
底下觀眾,大聲齊喊「願意往生」
師父開玩笑說,
講台背後有個房間,進去七天就能往生。
底下卻一片安靜! 無一人敢走向講台!
信願不堅固,娑婆世界太真實,極樂雖好,但往生很遙遠.......
把握今生難逢稀有的機會,我們每天都應做好往生的準備····
1:臨命終時想
每晚睡時,衣服鞋子整整齊齊的擺放好。觀想:明天不打算穿了,這是此生最後一晚!我這一躺下就隨佛往生去,在床上默念阿彌陀佛,等待阿彌陀佛接引,如此直至安睡。
2:隨文入觀想
或是,觀想自己參加《無量壽經》大會!世尊含笑放無量光,諸大菩薩,羅漢尊者,無量諸天雲集,世尊宣講阿彌陀佛本願因緣,自己也在一旁,一問一答,如在目前,再隨阿難尊者面西禮佛,見阿彌陀佛,立刻隨佛往生。如此隨文入觀直至安睡。
3:倒駕慈航想
每天醒時,觀想自己應將此世界該做的事情完成,了去因緣即可隨佛往生。
每天應做什麼事?
利益世間度眾生,讀經念佛修信願,忍辱受欺消業障,一切功德為西方。
惋惜遺憾的時候,告訴自己,只有往生西方才能拯救娑婆。
忍不下來的時候,告訴自己,熬過去今晚即能回極樂世界。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每天能保持正念,在夢中定能見阿彌陀佛,滿足我們的心愿。
希望大家,信願增進,莫退初心,阿彌陀佛!
【你確定自己真的想解脫嗎?】宗薩欽哲仁波切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解脫,當我們說從輪回中解脫,並不是指一種更好的生活。而當我們談論成佛,我也不認為是指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因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得到提升,是非常世俗的,懷著這樣的目的——希望變得更健康、更富有等等——是非常世俗的。
所以,當我們說到要獲得解脫,那是指超越所有的這些幻相,完全的幻相。而你,應該真正地深入去思維,自己真的想要那樣的解脫嗎?
甚至我自己,在成為一個佛法修行人四十年之後,仍然有時候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在尋找這樣的一種解脫。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尋找一種更好的生活而已。而為了一個更好的生活,最好先有一個不怎麼好的生活。
基本上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需要存在缺陷才行——為了享受手提電腦升級的快感,電腦必須是存在不足需要被升級的,這就是缺陷。
而想要享受一部精彩的懸疑偵探片,最好是不知道其結局,起碼在一開始的時候不要知道。然後你才會看到一個意外的結局,這樣才會覺得精彩,這就是你去看懸疑片的目的。
當我們談到解脫,那就意味著完全沒有了這些——沒有為你的生活升級的快感,因為遍智,所以你了知一切: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此驚喜不再。
那麼你是否真的想要得到這種解脫呢,這是你應該真的去考慮並深思的。因為,我們很多所謂的修行者、佛教徒、靈性追求者,我們也許在修禪定、修出離。
但事實上與此同時,內心的深處我們卻是在尋找一個更好的生活。如果那是你的目的,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哦,我會說佛法是最差勁的方法。
所有其他的方法都比佛法好得多:資訊科技,各種教育體系,政治等等都遠遠比這好。所以應該去思維的是,你是否真的想要解脫。
“解脫”一詞,在藏語裡面是“塔巴”,解脫就像是:你原來被各種束縛所限制著,當你獲得解脫,就解開了、解放了,大多數時候。
如果你不仔細觀察,雖然我們嘴上在說:“我希望解脫,我希望成佛”,其實我們仍然執著於那些束縛我們的繩索。而其中一樣最堅固的,也許是最後的一根束縛我們的繩索,就是佛教本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