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夫妻相處,不要天天當警察(索達吉堪布)。

愛有兩種:一是佔有,只要自己快樂,不考慮對方如何;一是付出,只要對方快樂,不考慮自己如何。

紅塵中的芸芸眾生,口口聲聲說愛,朝朝暮暮談情,但仔細觀察,多數人的愛不過是一種自私的佔有——對方讓自己快樂,才愛他;一旦他背叛了,就因愛生恨。

這樣的愛,只會讓自他苦不堪言,又有什麼可津津樂道的呢?世間人總以為,戀愛結婚是人生最快樂、美好、令人嚮往的事。

但是,戀愛了、結婚了,就能把自己鎖進幸福的保險柜嗎?從很多人的經歷來看,也不一定。

其實,大多數人的愛情,都是一種自私,只為了自己的需要和快樂;而且,這種愛也是有條件的,建立在對方愛自己的前提下,一旦這個前提變化了,自己的情感也會隨之改變。

可嘆的是,許多人沒有認清愛情的本質,或者,就算道理上明白了,但遇到迷人的對境時,還是會情不自禁地深陷進去。

也許,只有等你到了花甲之年,才可能明白所謂的愛到底是怎麼回事。你一直死死追求的愛情童話,究竟在現實中存不存在?

佛教中的愛

把一個陌生人變成自己的至親,以他的苦為苦,以他的樂為樂,這是世間上的愛。把每一個陌生人都當成至親,希望這世上最好的東西給他,卻不執著他為己有,這是佛教中的愛。

尋覓

對世間人來說,如果找不到中意的對象,祈禱作明佛母也會有幫助。正因為如此,有些人將作明佛母稱為「愛情本尊」。現在單身人士非常多,有的是女嫁不出,有的是男娶不到,許多人向來自藏地的仁波切們求助,仁波切們也非常慈悲,要求他們多念作明佛母心咒:嗡 格 熱 格 雷 舍 索

戀愛

愛一個人,就要給他自由。如果以「愛」的名義,把他盯得死死的,根本不給他自由的空間,只會讓他的心離你越來越遠。不僅是戀人之間如此,父母與子女之間也如此。任何一種愛,若建立在控制別人的基礎上,自己一味地付出,卻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那你越愛他,他越累。

若有人問佛陀:「應當如何對待愛情?」佛陀不會勸所有人出家,也不會讓所有人學佛。佛陀會說:對感情不要太執著了,否則一定會帶來痛苦,這些痛苦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完全是自作自受,作繭自縛。

人們很執著愛。世間的愛是,你愛我,我就愛你,你不愛我了,我就恨你;而出世間的愛是,你愛我,我也愛你,你不愛我了,我仍然愛你。但這對一般人來講很難做到。

關於墮胎,你不能不知道……

根據美國《洛杉磯時報》所公布的調查結果,大多數美國人認為墮胎等於謀殺。這種看法是正確的,胎兒已具有生命力,也是有情眾生的一種形態,墮胎等於扼殺了這個生命。

導致墮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青少年的「性罪錯」。現在少年兒童平時接觸的書刊、影視、遊戲等媒介中與「性」有關的內容比六七十年代增加了數十倍甚至百倍,在這類信息的刺激下,孩子的內分泌大大超過正常水平,使身體發育呈早熟狀態。據報道,目前西方未婚媽媽的年齡已經提早到十一二歲,中國也有十四五歲城鎮少女做人工流產的例子。

墮胎就是把胎兒殺死,殺死胎兒的同時婦女也感受著痛苦乃至生命危險。2001年2月16日《新民晚報》報導:一懷孕三個月的孕婦墮胎,導致子宮穿孔,胎兒掉入腹腔,腸管斷裂,腹腔內大量出血,險些送了性命。

墮胎是很危險的,除手術墮胎外,還有很多墮胎藥物。就使用墮胎藥物RU-486墮胎丸,在美國社會引起廣泛的爭論。美國生命聯盟發言人朱迪·布朗說:「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決定批准通過化學方式毀滅無辜人命,是我們所不能容忍的。」此前管理局批准使用RU-486墮胎丸。美國總統小布希反對墮胎,小布希的父親當政時,曾於一九八九年禁止使用RU-486墮胎丸。

古代人心純樸,生育自然,也特別愛惜自己的親情骨肉,極少有墮胎殺嬰的情況。根據佛經,殺死胎兒犯近五無間罪。近代社會人們的煩惱越來越重,人們不遵從古聖先賢德教導,不知克制私慾,執著邪知邪見,致使社會問題複雜化。甚至某些國家制定這樣的政策:若殺死大人必須被判死刑,而殺死胎兒則受獎勵。不知為什麼會這樣?

結婚

如今很多人結婚,殺生非常嚴重。當然,對不信佛教的人來講,這很正常,沒有殺生可能不行。但作為學佛的人,或者對佛教有一些好感的人,希望盡量在婚禮上採用素宴。如果不能完全做到素食,可以一半是葷食一半是素食,其中葷食不要點殺。

聽說有一個人,早上參加大放生,放生後請大家參加他的婚禮,十幾桌全部是素食。他們說素宴雖然不好弄,但酒店裡做得還是不錯。其實這是很吉祥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條件,大家可以為新人念《八吉祥頌》《招財儀軌》(麥彭仁波切著,此中的「財」不單單是錢財,還有幸福、智慧、慈悲、成就等財富)等作祈福。

現在各個城市裡佛教徒那麼多,但很多人不太關心這些事,所以,我們以後還是要關心。如果有人願意辦全素婚禮,在教務處這邊登記,我會給一些加持品,如佛像、唐卡等,祈願依靠三寶加持,他們的婚姻幸福美滿、情誼綿長。

夫妻相處之道

問師:夫妻的相處之道是什麼?

索達吉堪布:互相理解、謙讓、成全,不要天天當「警察」。

佛教中有一部《善生經》,專門講了夫妻間如何和睦相處的竅訣,很值得在家人學習。

此經中說,丈夫應該如何對待妻子呢?

第一,「憐念妻子」。就是要疼愛妻子,發自內心地關懷她、體貼她。正如帕單巴桑吉所說,夫妻是一種特殊的因緣,雙方應互相尊重、相待以誠。

第二,「不輕慢」。聽說現在有很多家庭暴力,有些人不但對妻子惡言相向,還拳打腳踢,把她當成僕人一樣。其實,世間提倡男女平等,佛教也說眾生都有如來藏,所以,男人不應該看不起女人,夫妻在一起要互相尊重。

第三,「為作瓔珞嚴具」。作為丈夫,要給妻子提供一些裝飾打扮的方便。現在很多人經常抱怨,結婚前妻子猶如仙女,結婚後卻成了黃臉婆,情況愈發不樂觀。這種現象,其實丈夫也有一定的責任,可能你化妝品買得不夠。

當然,並不是讓你買高檔奢侈品,一個包花幾十萬,用不著這樣。但基本的儀容修飾,在家男女都應該注意。除非受八關齋戒時不能化妝,否則,平時在公共場合中,還是要有適度而得體的衣著打扮。

第四,「於家中得自在」。丈夫不要以為自己是妻子的主人,她必須伺候自己,炒菜、做飯、做家務……而應該給她一定的自由權,不過多干涉她的生活空間。

第五,「念妻親親」。顧念妻子的親朋好友,對她周圍的人也要關心和照顧。否則,對妻子的親人一點都不管,這樣長期下去,家庭必然不和睦。

以上是對丈夫的要求。

此外,《善生經》還講了妻子如何承侍丈夫,這方面的內容也很多。比如,妻子要好好保護丈夫的事業,據說在有些佛化家庭中,妻子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不惜犧牲自己的學業,兩人互相支持鼓勵,一輩子從未吵過架;還有,妻子對丈夫的親友也要特別關心,不能丈夫帶客人來家裡,自己不理不睬,客人一走就吵架,摔碗筷,開始發動「世界大戰」;此外,對丈夫要語言誠實等等。這裡就不一一講了。

這些內容,都是佛教的觀點。可見,佛教並沒有那麼恐怖,不是一學佛就要到深山老林,剃頭當和尚,把家人統統扔掉。作為在家人,完全可以按照佛教理念,組建幸福和睦的家庭。只不過有些佛教徒自己沒有去學習研究,不懂這些道理,才讓別人對佛教誤解,甚至排斥。

若想愛更多的人,就要從愛自己的家人開始練起。假如對家人的愛,是一種成全,有一種責任,多一分體諒,懂一點尊重,自然就會以這種方式去對待別人。否則,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結語

真正的愛,不是自私的貪執,是建立在利他的基礎上。做到了,就能給自己和對方帶來快樂。


佛說善生經原文全文

佛說善生經

後秦佛陀耶捨、竺佛念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時到著衣持缽,入城乞食。

時羅閱祇城內有長者子,名曰善生,清旦出城,詣園游觀。初沐浴訖,舉身皆濕,向諸方禮。東西南北,上下諸方,皆悉周遍。

爾時世尊,見長者子善生詣園游觀,初沐浴訖,舉身皆濕,向諸方禮。世尊見已,即詣其所,告善生言:汝以何緣,清旦出城,於園林中,舉身皆濕,向諸方禮?

爾時善生白佛言:我父臨命終時,遺敕我言:汝欲禮者,當先禮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我奉承父教,不敢違背,故澡浴訖,先叉手東面,向東方禮。南西北方,上下諸方,皆悉周遍。

爾時世尊告善生曰:長者子,有此方名耳,非為不有。然我賢聖法中,非禮此六方以為恭敬。

善生白佛言:唯願世尊,善為我說賢聖法中禮六方法。

佛告長者子: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善生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佛告善生:若長者、長者子,知四結業,不於四處而作惡行,又復能知六損財業。是謂善生,若長者、長者子,離四惡行,禮敬六方。今世亦善,後獲善報。今世根基,後世根基。於現法中,智者所稱,獲三十一果。身壞命終,生天善處。

善生,當知四結行者,一者殺生,二者盜竊,三者淫泆,四者妄語,是四結行。

雲何為四處?一者欲,二者恚,三者怖,四者癡。若長者、長者子,於此四處而作惡者,則有損耗。

佛說是已,復作頌曰:

欲瞋及怖癡,有此四法者,

名譽日損減,如月向於晦。

佛告善生:若長者、長者子,於此四處不為惡者,則有增益。

爾時世尊重作頌曰:

於欲恚怖癡,不為惡行者,

名譽日增廣,如月向上滿。

佛告善生:六損財業者,一者耽湎於酒,二者博戲,三者放蕩,四者迷於伎樂,五者惡友相得,六者懈惰,是為六損財業。

善生,若長者、長者子,解知四結行,不於四處而為惡行,復知六損財業。是謂善生,於四處得離,供養六方。今善,後善。今世根基,後世根基。於現法中,智者所譽,獲三十一果。身壞命終,生天善處。

善生,當知飲酒有六失: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惡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善生,若彼長者、長者子,飲酒不已,其家產業,日日損減。

善生,博戲有六失。雲何為六?一者財產日耗,二者雖勝生怨,三者智者所責,四者人不敬信,五者為人疏外,六者生盜竊心。善生,是為博戲六失。若長者、長者子,博戲不已,其家產業,日日損減。

放蕩有六失:一者不自護身,二者不護財貨,三者不護子孫,四者常自驚懼,五者諸苦惡法常自纏身,六者喜生虛妄,是為放蕩六失。若長者、長者子,放蕩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

善生,迷於伎樂復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內卑,五者多羅槃,六者首呵那,是為伎樂六失。若長者、長者子,伎樂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

惡友相得復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處,三者誘他家人,四者圖謀他物,五者財利自向,六者好發他過,是為惡友六失。若長者、長者子,習惡友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

懈惰有六失:一者富樂不肯作務,二者貧窮不肯勤修,三者寒時不肯勤修,四者熱時不肯勤修,五者時早不肯勤修,六者時晚不肯勤修,是為懈惰六失。若長者、長者子,懈惰不已,其家財業,日日損減。

佛說是已,復作頌曰:

迷惑於酒者,還有酒伴黨,

財產正集聚,隨已復散盡。

飲酒無節度,常喜歌舞戲,

晝則游他家,因此自陷墜。

隨惡友不改,誹謗出家人,

邪見世所嗤,行穢人所黜。

好博著外色,但論勝負事,

親惡無反復,行穢人所黜。

為酒所荒迷,貧窮不自量,

輕財好奢用,破家致禍患。

擲博群飲酒,共伺他淫女,

玩習卑鄙行,如月向於晦。

行惡能受惡,與惡友同事,

今世及後世,終始無所獲。

晝則好睡眠,夜覺多悕望,

獨昏無善友,不能修家務。

朝夕不肯作,寒暑復懈惰,

所為事不究,亦復毀成功。

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

事業無不成,至終無憂患。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親,汝當覺知。何謂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順,四者惡友。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雲何為四?一者先與後奪,二者與少望多,三者畏故強親,四者為利故親,是為畏伏四事。

佛告善生:美言親復有四事。雲何為四?一者善惡斯順,二者有難捨離,三者外有善來密遮止之,四者見有危事便排擠之,是為美言親四事。

敬順親復有四事。雲何為四?一者先诳,二者後诳,三者現诳,四者見有小過便加杖之,是為敬順親四事。

惡友親復有四事。雲何為四?一者飲酒時為友,二者博戲時為友,三者淫泆時為友,四者歌舞時為友,是為惡友親四事。

世尊說此已,復作頌曰:

畏伏而強親,美言親亦爾,

敬順虛诳親,惡友為惡親。

此親不可恃,智者當覺知,

宜速遠離之,如避於險道。

佛告善生:有四親可親,多所饒益,為人救護。雲何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為四親可親,多所饒益,為人救護,當親近之。

善生,止非有四事,多所饒益,為人救護。雲何為四?一者見人為惡則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是為四止非,多所饒益,為人救護。

復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見利代喜,二者見惡代憂,三者稱譽人德,四者見人說惡便能抑制。是為四慈愍,多所饒益,為人救護。

利益有四。雲何為四?一者護彼不令放逸,二者護彼放逸失財,三者護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誡。是為四利人,多所饒益,為人救護。

同事有四。雲何為四?一者為彼不惜身命,二者為彼不惜財寶,三者為彼濟其恐怖,四者為彼屏相教誡。是為四同事,多所饒益,為人救護。

世尊說是已,復作頌曰:

制非防惡親,慈愍存他親,

利人益彼親,同事齊己親。

此親乃可親,智者所附近,

親中無等親,如慈母親子。

若欲親可親,當親堅固親,

親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

佛告善生:當知六方。雲何為六方?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妻婦為西方,親黨為北方,僮僕為下方,沙門、婆羅門諸高行者為上方。

善生,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雲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善生,夫為人子,當以此五事敬順父母。父母復以五事敬視其子。雲何為五?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徹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善生,子於父母敬順恭奉,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弟子敬奉師長,復有五事。雲何為五?一者給侍所須;二者禮敬供養;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師有教敕,敬順無違;五者從師聞法,善持不忘。善生,夫為弟子,當以此五法敬事師長。師長復以五事敬視弟子。雲何為五?一者順法調御;二者誨其未聞;三者隨其所聞,令善義解;四者示其善友;五者盡己所知,誨授不吝。善生,弟子於師長敬順恭奉,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雲何為五?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阙,三者衣食隨時,四者莊嚴以時,五者委付家內。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於妻。妻復以五事恭敬於夫。雲何為五?一者先起,二者後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順,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為夫之於妻敬待,如是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夫為人者,當以五事親敬親族。雲何為五?一者給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善生,是為五事親敬親族。親族亦以五事親敬於人。雲何為五?一者護放逸,二者護放逸失財,三者護恐怖,四者屏相教誡,五者常相稱歎。善生,如是敬親親族,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主於僮使,以五事教授。雲何為五?一者隨能使役,二者飲食隨時,三者賜勞隨時,四者病與醫藥,五者縱其休暇。善生,是為五事教授僮使。僮使復以五事奉事其主。雲何為五?一者早起,二者為事周密,三者不與不取,四者作務以次,五者稱揚主名。是為主待僮使,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檀越當以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雲何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沙門、婆羅門當復以六事而教授之。雲何為六?一者防護不令為惡,二者指授善處,三者教懷善心,四者使未聞者聞,五者已聞能使善解,六者開示天路。善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門、婆羅門,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世尊說已,重說偈曰:

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

妻婦為西方,親族為北方,

僮使為下方,沙門為上方。

諸有長者子,禮敬於諸方,

敬順不失時,死皆得生天。

惠施及軟言,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所有與人共。

此四多負荷,任重如車輪,

世間無此四,則無有孝養。

此法在世間,智者所選擇,

行則獲大果,名稱遠流布。

嚴飾於床座,供設上飲食,

供給所當得,名稱遠流布。

親舊不相遺,示以利益事,

上下常和同,於此得善譽。

先當習技藝,然後獲財業,

財業既已具,宜當自守護。

出財未至奢,當選擇前人,

欺诳觝突者,寧乞未舉與。

積財從小起,如蜂集眾花,

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

一食知止足;二修業勿怠;

三當先儲積,以擬於空乏;

四耕田商賈,擇地而置牧;

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捨。

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

如是修業者,則家無損減,

財寶日滋長,如海吞眾流。

爾時善生白世尊言:甚善,世尊。實過本望,逾我父教。能使覆者得仰,閉者得開,迷者得悟。冥室燃燈,有目得視。如來所說,亦復如是。以無數方便,開悟愚冥,現清白法。所以者何?佛為如來、至真、等正覺,故能開示,為世明導。今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願世尊,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日始,盡形壽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

爾時善生,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注:本經錄自《長阿含經》卷第十一。本經中:“四者波內卑,五者多羅槃,六者首呵那,是為伎樂六失。”《中阿含經·善生經》作:“四者喜見弄鈴,五者喜拍兩手,六者喜大聚會。”)    


白話善生經

《善生經》是佛陀對在家信徒宣講的一部佛經,經中善生長者按其先父的遺教,禮拜六方,嗣遇佛陀賦予禮拜六方新的涵義,同時,將五戒十善等基礎修行融入經中,教導在家佛教徒如何妥善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創造和諧圓滿又富足的生活,令大家今生快樂,來生幸福。

本經最難得的是,佛陀闡釋交朋友的重要性,並教導我們要識人之明,不要誤交損友及惡友,並將善友及惡友的判斷標準一一臚列。

同時,本經也闡釋在家人的人際倫理關係,是我們在家人立身處事最好的準則。


選譯自北傳《善生經》

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

喬正一譯於中華民國一○○年二月七日星期一


我是這樣聽說的:

有一次,在古印度的羅閱祇城,佛陀與他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一起住在城外的耆闍崛山中。

某日,早晨時間一到,世尊著衣持缽,走入城內乞食。

當時羅閱祇城內有一位長者的兒子,名叫善生,一大早便出城散步出遊。 

善生先全身沐浴,把自己全身弄得很濕,然後跪在地上,面向東、西、南、北、上、下等諸方,一一禮拜。 

世尊慢慢走向善生,便問道:「施主啊,請問你為何如此虔誠的向八方禮拜?」

善生回答:「我的父親臨終時,特別交代我一定要按時向八方禮拜,這是我們家族傳統的宗教信仰,我必須遵守。」

世尊說道:「施主啊,您這樣做很好,但是在我的聖賢教法中也有禮拜六方的修持方法,您想不想聽聽看?」

「好哇,我洗耳恭聽。」

「不管是什麼人,能知四結業,不於四處行惡,又能知六種耗損錢財的行為,這樣的人不但可以今生快樂,來生亦獲善報。今生有好的根基,後世也有好的根基。於現生中,能受到智者的稱讚,獲得三十一種善果。並於死後轉生天界善處。」

「善生,所謂『四結行』者,分別是:一、殺生,二、竊盜,三、邪淫,四、妄語,以上就是四結行。」

「什麼又叫做四處?分別是:一、貪欲,二、瞋恚,三、恐懼焦慮,四、愚癡。不管是什麼人,因以上四處而作惡者,則必有耗損。」

佛陀接著說出以下的偈頌:

欲瞋及怖癡,有此四法者,
名譽日損減,如月向於晦。
于欲恚怖癡,不為惡行者,
名譽日增廣,如月向上滿。

佛陀又告訴善生:「所謂六種耗損錢財的行為,分別是:一、沈溺於酒,二、賭博,三、放蕩,四、沈迷於歌舞伎樂,五、結交惡友,六、懶惰,以上就是六種耗損錢財的行為。」

「善生,不管是什麼人,若能明白什麼是四結行,不於四處而為惡行,又能知六種耗損錢財的行為,就算是供養六方。如此,必能今生快樂,後世幸福。於現生中,受智者所稱譽,獲得三十一種善果。死後必轉生天界善處。」

「善生,你應當知道飲酒有種六過失:一、失財,二、生病,三、鬥諍,四、惡名遠揚,五、憤怒暴生,六、智慧日損。善生,不管是什麼人,如果酗酒,其家產事業,必將日日損減。」

「善生,賭博也有種六過失。一、財產日耗,二、雖贏卻產生怨懟,三、受智者所遣責,四、人不敬信,五、為人疏外,六、易生竊盜心。善生,以上就是賭博的六種過失。不管是什麼人,沈迷於賭博,其家產事業,必將日日損減。」

「放蕩也有六種過失:一、不自護身,二、不護財貨,三、不護子孫,四、常自驚懼,五、諸苦惡法常自纏身,六、喜生虛妄,是為放蕩六失。不管是誰,若行為放蕩,一定沒有責任感,其家財產事業,必將日日損減。」  

「善生,沈迷於歌舞伎樂也有六種過失:一、求歌,二、求舞,三、求琴瑟,四、喜歡玩弄樂器,五、喜歡拍兩手,六、喜歡盛大的聚會,以上就是歌舞伎樂的六種過失。不管是什麼人,沈迷於歌舞伎樂,其心思無法專注於事業,其家財產,必將日日損減。」

「結交惡友也有六種過失:一、對方會欺騙你,二、喜做缺德事,三、誘騙別人,四、圖謀自己或他人財物,五、對方會佔你便宜,六、愛講是非,喜歡講別人的壞話,自己的隱私也必將被對方揭露。以上就是結交惡友的六種過失。不管是誰,結交惡有,其家財產事業,必將日日損減。」

「懶惰懈怠也有六種過失:一、有錢時不肯工作,二、貧窮時也不肯努力工作,三、天冷時不肯努力工作,四、天熱時也不肯努力工作,五、白天不肯努力工作,六、晚上也不肯努力工作,以上就是懶惰懈怠的六種過失。不管是誰,懶惰懈怠,其家財事業,必將日日損減。」

佛陀說完後,又作以下的偈頌:

迷惑于酒者,還有酒伴黨,
財產正集聚,隨已復散盡。
飲酒無節度,常喜歌舞戲,
晝則遊他家,因此自陷墜。
隨惡友不改,誹謗出家人,
邪見世所嗤,行穢人所黜。
好博著外色,但論勝負事,
親惡無反覆,行穢人所黜。
為酒所荒迷,貧窮不自量,
輕財好奢用,破家致禍患。
擲博群飲酒,共伺他淫女,
玩習卑鄙行,如月向於晦。
行惡能受惡,與惡友同事,
今世及后世,終始無所獲。
晝則好睡眠,夜覺多悕望,
獨昏無善友,不能修家務。
朝夕不肯作,寒暑復懈惰,
所為事不究,亦復毀成功。
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
事業無不成,至終無憂患。  

佛陀又告訴善生:「善生,你聽好,有四種小人,一定要小心,要遠離這些人,因為他們表面對你很好,但事實上常在你背後捅你,你要小心。這四種人分別是:一、畏伏,二、美言,三、敬順,四、惡友。」

「什麼是四種畏伏?分別是:一、先給你好處,再從你這裡奪走你的一切,二、他給你一點點小恩小惠,卻希望從你這裡能得到更多的回報,三、趨炎附勢,是因為你有權勢才來接近你,四、虛情假意的勢利鬼,純粹是為了利益才來跟你作朋友。以上就是畏伏四事。」

「美言也有四種,分別是:一、鄉愿,不辨是非,不管你是對是錯,他都不指正你;二、當你有難時便捨你而去,三、如果有好的機會他自己獨享,不會告訴你,更不會跟你分享;四、見你有困難時便排擠你,見到你也不跟你打招呼,跟你劃清界限。以上就是美言親四事。」

「敬順親也有四種,分別是:一、過去曾騙過你,二、將來會欺騙你,三、現在會欺騙你,四、只不過有一點誤會便動手打人,有暴力傾向。以上就是敬順親四事。」

「所謂惡友親也有四種,分別是:一、酒肉朋友,只有在飲酒時才跟你稱兄道弟,二、賭博時的朋友,三、邪淫時的朋友,四、歌舞時的朋友,以上就是為惡友親四事。」

世尊說完後,復作以下的偈頌:

畏伏而強親,美言親亦爾,
敬順虛誑親,惡友為惡親。
此親不可恃,智者當覺知,
宜速遠離之,如避于險道。

佛陀又對善生說:「有四種人,是正直的善友,你應該多多親近。因為這四種人會帶給你很多的幫助,在你有困難時對你伸出援手。分別是:一、止非,二、慈愍,三、利人,四、同事。」

「善生,所謂止非也有四種,分別是:一、見你為惡時,能勇於制止你。二、為人正直,能告訴你是非善惡;三、有慈悲心;四、能指引你通往人間天上的正路。」

「再者,慈愍也有四種:一者看見對方獲得利益,替他高興:二者看見對方有煩惱困難時,替他分憂;三、宣揚你的好事及名聲;四、聽到別人說你壞話時能替你澄清消毒。」

「所謂利益也有四種,分別是:一、帶給朋友好的習慣及好的影響。二、如果朋友有浪費或錯誤投資時,能制止對方。三、帶給朋友心靈的平安,不令朋友感到焦慮恐懼。四、如果朋友有錯,能私下善意規勸。」 

「最後,同事也有四種,分別是:一、為朋友不惜兩肋插刀,情義相挺到底;二、朋友有難,也不吝惜財寶相助;三、當朋友有煩惱時,能不離不棄,給朋友平安喜樂;四、朋友有任何過失,也能私下善意規勸。」 

世尊說完後,便說以下的偈頌:

制非防惡親,慈愍存他親,
利人益彼親,同事齊己親。
此親乃可親,智者所附近,
親中無等親,如慈母親子。
若欲親可親,當親堅固親,
親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

佛陀又告訴善生:「有六個方位是你應當禮拜的,分別是: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妻婦為西方,親朋好友為北方,僕人員工為下方,沙門、婆羅門諸高行者為上方。」

「善生,夫為人子女者,應當以五件事敬順父母。分別是:一、盡自己的經濟能力去供奉父母,不要令他們在生活上有所困乏;二、不管要做什麼事,或去哪裡,都應該先跟父母報告,不要讓他們擔憂;三、父母所為之事,如果是正確的,是好的,都應該恭順不逆;四、父母要我們做的事情,如果是正確的,是好的,是善的,都不可違背;五、不要中斷父母所為的正業。」 

「善生,父母也應當以五件事照顧其子女。分別是:一、教育兒女不可為惡;二、教育兒女應當為善;三、慈愛入骨徹髓;四、為子女找一門好的婚姻;五、隨時供給所需。」

「善生,學生應該以五件事敬奉師長,分別是:一、為師長服務;二、禮敬供養;三、尊重戴仰;四、老師有所教誨,敬順無違;五、從老師那裡聽聞過的知識,應努力學習並複習,善持不忘。」 

「善生,師長也應以五件事教育學生,分別是:一、令學生明辨是非,並教育其品德;二、給學生最新且有用的知識;三、學生如果有任何疑問,都應不厭其煩的教導;四、示其善友;五、將自己的知識學問傾囊相授。」

「善生,丈夫也應以五件事對待妻子,分別是:一、以禮相待,二、莊重威嚴,行為不可放蕩;三、要供給妻子衣食;四、女為悅己者容,應給妻子合理的錢財,讓妻子打扮;五、委付家中事務。」 

「善生,妻子也應以五件事恭敬於夫,分別是:一、早起,二、後坐,三、講話要溫柔和順,四、敬順,五、先意承旨。」

「善生,當以五件事對待親族朋友,分別是:一、給施,二、善言,三、利益,四、同利,五、不欺。」 

「善生,親族朋友亦應以五件事親敬於人,分別是:一、護放逸,二者護放逸失財,三、給人平安喜樂,四、私下善意規勸,五、常互相稱歎對方的名聲善舉。」

「善生,老闆應以五件事對待自己的員工,分別是:一、按其能力給予適當的工作;二、隨時給予員工飲食;三、按其勞務給予應得的酬勞;四、當員工生病時給與醫藥治療;五、給予適當的休假。」 

「善生,員工僕人也應以五件事服務老闆,分別是:一、早起,二、為事週密,三、不與不取(不偷竊),四、工作有效率及效果,要條理有序,五、不講老闆的壞話,稱揚老闆的名聲。」 

「善生,在家人應以五件事供奉沙門、婆羅門,分別是: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在適當的時間布施,五、當沙門前來行起化緣時,不要關門制止。」

「善生,沙門、婆羅門也應當以六件事教授在家人,分別是:一、防護不令為惡,二、指授善處,三、教懷善心,四、使未聞佛法者令其聽聞,五、已聞正法能使其理解,六、開示生天之路。」 

世尊說完後,又重說以下偈語:

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
妻婦為西方,親族為北方,
僮使為下方,沙門為上方。
諸有長者子,禮敬于諸方,
敬順不失時,死皆得生天。
惠施及軟言,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所有與人共。
此四多負荷,任重如車輪,
世間無此四,則無有孝養。
此法在世間,智者所選擇,
行則獲大果,名稱遠流佈。
嚴飾于床座,供設上飲食,
供給所當得,名稱遠流佈。
親舊不相遺,示以利益事,
上下常和同,於此得善譽。
先當習技藝,然后獲財業,
財業既已具,宜當自守護。
出財未至奢,當選擇前人,
欺誑觝突者,寧乞未舉與。
積財從小起,如蜂集眾花,
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
一食知止足;二修業勿怠;
三當先儲積,以擬於空乏;
四耕田商賈,擇地而置牧;
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
如是修業者,則家無損減,
財寶日滋長,如海吞眾流。

善生聽完佛陀的教導以後,說道:「太好了,太奇妙了,世尊。這遠遠超出我的期望,也勝過我父親的教導。就如同使覆者得仰,閉者得開,迷者得悟。亦如在暗室中燃燈,令有眼者得視室內之物。如來所說,也是如此。世尊以無數方法,啟發我的智慧。佛為如來、至真、等正覺,故能開示,為世人的導師。今天,我鄭重宣示:我願終生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懇請世尊,聽我於正法中做一名在家弟子。自今日起,終生受持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善生心中非常的歡喜,並依法奉行。


丈夫總挑剔妻子的百般不是,是在間接折損自己的福報

  經濟發達了,很多人的心態也被物欲扭曲了。就說現在的家庭夫妻之間,丈夫總是挑剔妻子的百般不是,這都是在間接損自己的福報。

  有一類做丈夫的,他見妻子出身貧賤而鄙視唾棄。做丈夫的人不想想看,很多富貴家庭出身的婦女,平時驕傲的性情積成的惡習,有時反而看不起自己的丈夫。

  既然夫妻結婚,有了這個好因緣,就不可以嫌棄妻子過去出身是貧賤的,既然已經有因緣結婚了,過去不好的事就把它放棄,只要從此以後,改掉十習惡因,等於忏悔往昔所造諸惡業,重新做人,這樣就是一個好人了。

  所以各人有各人的習性脾氣,但是有的時候因無明故或受環境的影響會做錯事,是在所難免,但是能從此改過,那就是一個好人。平常個人有個人的習氣,所以個性不同,但卻不可輕視貧賤人家的女子,她肯吃苦不怕辛勞,就是她的優點,何況她對家庭、丈夫都很有幫助,所以才被稱為賢內助,因此對自己的妻子不能存有絲毫鄙棄的意思。

  有一類的丈夫,是嫌妻子的容貌丑,但是奇怪,當初娶她時怎麼不嫌她丑呢?娶老婆是兩廂情願的事,好壞要如何去比較?好壞又沒有一個標准,容貌的好與壞,是在於個人的看法,沒有一種標准的界限,各人的業力不同,善惡看法就不同,內心的心念不同,他的行為就不同,所以就顯現各人不同的五官。所以實在不該嫌棄她,也別說我這個妻子很丑,何況美分為體態的美,跟品德的美兩種,也就是外在的美跟內在的美兩項。當然內在跟外在都美是最好的,如果沒有的話,最好是存有內在美,內在美比外在美還重要,因為往往只有外在美,反而容易出問題。外在很美、很清秀,可是沒有內在美,內在的修養不好,所以她的操節不好,那麼很容易出現家庭問題及社會問題。佛陀稱女人的端正美麗是著重在心性的,也就是說她的內在。只有一個內在真正健全的人才是真正美,如果只是外表很漂亮,而內心不美,那是不足取的。

  還有一種丈夫,嫌妻子的性情不好,腦筋智慧太愚笨,比不上人家的妻子。其實愚笨也有愚笨的好處,況且愚笨與聰明又沒有一定的界限,有的人你看起來很聰明,但那種聰明,有時候你沒辦法去適應。有人做智力測驗,但他所做出的量表只是可以做為參考,根本不夠標准,也不夠客觀的評定什麼叫最聰明,什麼叫做最愚笨。

  究竟什麼樣的妻子才算是最聰明的呢?只要能守貞節,不染惡習,就是說沒有壞習慣,譬如說:平時不打麻將,不抽煙,不喝酒,只做正事不做一些不應該的事,常常顧著家庭,不亂交一些惡友,行為不會不檢點。有了這麼多的優點,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不能說還要求什麼聰明、愚笨的了。有人雖然外表看起來很聰明,可是所做的事都是違背道德良心,那麼這種人是不聰明的。假使一個女人會守節,會顧家庭,會照顧孩子,會教育子女,會照顧丈夫,那麼這就是真正聰明的女人。。

  所以說一位妻子能料理家務,教育子女,生活又勤儉,守貞節,又會照顧丈夫,這就是一個標准的妻子了。何況雙方既然做了夫妻,就應該互相體讓、互相體貼、互相憐憫、互相照顧。要憐憫妻子照顧家庭長期的辛苦,丈夫看到能力稍為不足的妻子時,要耐心的教導她、包容她。。


偉大佛陀對於處理夫妻矛盾、男女不和、兩性家庭問題的具體教導

要調和夫妻的關系,僅僅誦經或念佛很顯然是不夠的,我們還應當按照佛陀的具體教導來實行才對。
  
《善生經》是佛陀教育我們處理家庭倫理關系的寶典。現存有幾種譯本,其中流傳最為普遍的有兩種。
  
一種是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的《善生經》,其中講到夫婦之道“……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雲何為五?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阙,三者衣食隨時,四者莊嚴以時,五者委付家內。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於妻。妻復以五事恭敬於夫。雲何為五?一者先起,二者後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順,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為夫之於妻敬待,如是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佛陀告訴我們,丈夫該怎樣對待妻子呢?
  
第一佛就要求我們要相待以禮,這個非常重要,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太太、進而就是尊重女性的含義。大家要注意這裡,很多人都覺得佛法當中似乎總是重男輕女,但是佛陀在教育我們夫婦之道時第一就要求丈夫要尊重妻子,尊重女性,這是家庭和諧的大前提,然後再談別的部分。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夫妻雙方應該互相尊重,不論收入的高低,家庭出身是否懸殊,乃至智力上知識上的差異,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一切言行隨心所欲,處處隨便,以為夫婦間不需要客氣了,對自己的缺點不僅不改正,反而大大例例,隨時表現,還自以為夫妻之間,不需要掩飾弱點,而不知夫婦間最需要的是客氣和尊重。還有的夫妻一方總想控制對方,以遷就自己。逐漸的把所有的劣處,毫無顧忌的暴露出來了,結果日久生厭,只覺得對方的可憎了。誠如佛在《無量壽經》裡說:“自妻厭憎”,和《玉耶女經》裡說:“見夫不歡”。彼此厭憎不歡,於是雙方感情轉趨破裂。
  
要防止夫妻間日久生厭,丈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丈夫要學會經常關心妻子,對她溫存體貼;丈夫要學會經常感謝妻子。當她替你做一些小事,如縫補衣襪之類,你不可認為是她的本分,應該要說聲:“謝謝”。在表面上,她雖然覺得你的話是多餘的,但是她的內心,卻有非常的快慰;妻子喜歡丈夫當著別人面前誇獎她,這種稱揚使她心裡不僅愉快,而且非常感激;妻子最討厭當著別人的面前,批評她的短處,使她面子上難堪。丈夫需要糾正她的時候,應避免被父母兒女或他人聽見;妻子有意見,應當虛心聽受,然後和她詳細討論,要尊重對方的意見;對方倘有錯誤,要糾正時,切忌粗暴口吻。《華嚴經》裡說:“常作潤澤語,柔軟語,聞者喜悅語,善入人心語,風雅典則語”。不可作“毒害語、蠱犷語,苦他語,令他嗔恨語,如火燒心語。”
  
第二威嚴不阙。威是莊重而不浮躁,嚴是尊嚴而能自愛,不阙是不可輕慢。待妻的舉止應該莊重禮貌,言語行為不可輕薄放縱。此外,男性在家裡必須有威嚴,這個威嚴是講道理、有智慧而讓人敬服,決不是蠻不講理的專橫跋扈。如何做到這一點,男同胞們就要加緊修煉自己的身心了。可以說,很多家庭矛盾都是因為婆媳間的不和引起的,男人在這個時候往往就左右為難。不過一旦男同志能夠在家裡建立起自己的威嚴,那麼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第三衣食隨時。女人常歡喜丈夫贈與她心愛的東西。所謂心愛的東西倒並不一定要價值昂貴的,只要你是為她而買的,她心裡就感到無限的愉快了。如衣料食品之類,當她心裡想要而還沒有開口的時候,你就買來送她,她自然喜出望外,感到你是關心體貼的人。另外呢,作為家裡的主心骨,男人理應承擔起照顧女眷老幼的責任,特別是對待妻子這個即給你管顧家庭又為你生兒育女的女人,隨時供給衣服飲食(當然不是太過分奢侈的要求),是男人應該盡的義務。
  
第四莊嚴以時。這“莊嚴以時”就要給妻子購買衣物裝飾,使她能打扮得整潔而適合時代。因為愛美之心,是任何妻子都有的。但是,做丈夫的也不可使她打扮得過分華麗,競奇炫異,流於奢侈,一味追求“新潮”,則失了莊嚴的真意義。服飾是身的容儀,修養的品位,在選擇衣物裝飾時,應要顧到這兩點。
  
第五委付家內。做丈夫的對於家中大小事件,只須主持大體,而不必為微細的瑣事,一樁樁親自去督察管理。丈夫對家政明察秋毫般地去干預,作求全的責備,是常會使妻子感到不快和沒趣,所以,即使妻子處理事務有失當之處,也要“言色相和”、理解寬容,讓妻子當家。要知道如果沒有妻治家,那丈夫就有後顧之憂了。
  
那麼妻子如何對待丈夫呢?佛陀指出說要“先起,後坐,和言,敬順,先意承旨”,這些並不難理解,總的來說就是要尊敬、順從丈夫,遵從丈夫的意旨來做事情。那麼這是否代表女性沒有地位呢?並非如此。佛陀只是希望女性籍此來調和自己的心性,發揮女性溫柔善良(要知道柔能克剛哦)的優點,做到不怨不驕。
  
在相對優裕的境遇中,夫婦是容易相處的。但當境遇貧困的時候,因經濟的逼迫,雙方就容易互相怨尤。尤其是做妻子的,由於女性心理使然,最容易埋怨。於是不可免的誤會口角,就隨時有發生的可能。夫婦固然要同甘,但也不要忘記要共苦。生活愈困苦,愈要共同努力,困苦可以興家,從困苦中奮斗出來的夫婦,愛情是永久的,前途是光明的。
  
有些女子性情剛愎,自驕自傲,或著因為娘家財高勢大,或自恃面貌美麗,遇到家庭裡事情稍有不如意,就要大聲小叫,要咒要罵,要打要吵。佛陀說的“謙誡”,我們一定要注意。特別是自以為美貌而得意的女性朋友,要記住佛告訴玉耶女的話:“女人不以面貌端正,(便是端正)。不順夫婿,非為端正。心端行正,是為端正”。
  
《善生經》另外一種流傳廣泛的版本是東晉罽賓三藏瞿昙僧伽提婆所譯的《佛說善生經》,其中也講到“……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雲何為五?一者、憐念妻子,二者、不輕慢,三者、為作璎珞嚴具,四者、於家中得自在,五者、念妻親親。夫以此五事愛敬供給妻子。妻子當以十三事善敬其夫,雲何十三?一者、重愛敬夫,二者、重供養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攝持作業,五者、善攝眷屬,六者、前以瞻侍,七者、後以愛行,八者、言以誠實,九者、不禁制門,十者、見來贊善,十一者、敷設床待,十二者、施設淨美豐饒飲食,十三者、供養沙門梵志。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順夫……”。
  
據經中所說,
第一,丈夫應當照顧、愛憐自己的妻子,經常體貼和關懷妻子,從而給家庭帶來和睦歡樂的氣氛。
  
第二,不應輕慢自己的妻子,對於妻子應當以禮相待。以禮相待,則不能以輕慢的舉動或言詞對待妻子,否則將失去妻子的尊敬和愛意,也會給家庭帶來不和諧。
  
第三,為妻子提供種種方便條件,裝飾打扮自己的妻子,以示愛意。
  
第四,充分信任自己的妻子,即所謂使妻子“在家中得自在”,應當由妻子操持家務,不多干涉,使妻子能自由處理,這樣才能保持家庭和睦,增進家庭幸福。
  
第五,所謂“念妻親親”,即是應當顧念妻子的親屬,對妻子娘家的人要以禮相待。
  
丈夫對待妻子有五條原則,妻子對待丈夫則有十三條之多。其中除了規定應當愛敬善待丈夫,服侍自己的丈夫之外,還強調應當盡心操持家務,善待夫家的眷屬以及丈夫的客人,甚至對迎來送往的細節都作了規定,如應前以瞻侍後以愛行等。對丈夫的長輩,應當時時探望侍奉,表示孝敬之意。當丈夫的長輩行走時,應當在後護送照料,以示敬愛之情。有客人來了應當熱情接待,禮貌歡迎,並應以豐饒的美食招待來客等等。除此以外,此十三條中有一條規定,做妻子的對待丈夫應當“言以誠實”,這是耐人尋味的。本來,誠以待人,做人要誠實,是基本的道德原則,在家庭夫妻關系中,相敬相親,也應當以夫妻之間的坦誠為家庭和睦幸福的基礎,何以這裡特別提出妻子應當“言以誠實”呢?應該說這是古代印度婦女社會地位,包括在家庭中的地位低於男子的反映。即使如佛教,強調在修行方面眾生平等,但在現實社會中,其倫理思想也無法脫離現實社會的實際。妻子事敬丈夫十三條中最後一條,供養沙門梵志,這是佛教宗教道德的體現。沙門和梵志都是指修行之人。古代印度宗教修行者多以乞食為生,佛教也不例外。因此這一條規定,當有托乞食的修行者上門之時,作妻子的應當善待供養。據佛教教義,供養沙門梵志,是為將來種福田,妻子行此事,是為丈夫以及其家庭修福積德,因此列為妻子的十三事之一。
  
(附太虛大師對此段經文的注解:此在人乘佛法上明夫婦之關系,為夫者對於妻子,當以五事愛敬而供給之:
  
一、憐念者,當憐愍愛念,不得虐待。
  
二、不輕者,當相待以禮,相對如賓,不得輕戲。
  
三、為作璎珞嚴具者,對於身相莊嚴之具當供給之。
  
四、於家中得自在者,謂在家中能作主宰,支配家務得以自由。
  
五、“念妻親親”者,常親愛信任,不現疏遠之情。
  
妻子當以十三事敬順供養於夫,十三事文義可知。總其義,即須專愛無異念,常侍奉飲食起居之事,以誠敬相從,夫倡婦隨,治家作業,更能善念夫之眷屬,又能供養沙門梵志為全家祈福,如此可謂賢妻矣,福德必有增益而無衰損。)
  
其實夫婦如何相處而能福慧增長,和諧安樂,佛陀已經為我們講述得非常清楚了。關鍵是我們到底有沒有去實行。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常常有同修埋怨配偶不理解、干涉或者反對自己學佛,並因此而倍感煩惱痛苦。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除非夫妻雙方都是學佛者,否則就不能以佛法的標准來衡量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人家不信佛,所以不喜歡你那一套,這根本就無可厚非。總不可能所有的夫妻都志趣相同吧!
  
另外一點,自己覺得學佛很好,但是別人不以為然。我們不能據此就貶低別人,說人家福薄、說人家業重、說人家沒有慧根等等,說實在的,從現世的角度來看,不學佛的人過的生活不見得比學佛的差,能力不見得比學佛的低,知識也不見得比學佛的少。
  
一說起人家沒有學佛就是這不好那不好,這不對那不對,只會彰現自己的淺薄和狹隘。
  
既然我們自稱佛弟子,那麼想讓所有眾生、包括自己的親人、配偶、朋友……,都理解佛法這一根本真理存在的價值,並且獲得真正的利益,我們首先就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也就是在日常當中實實在在地按照佛陀的教育來實踐,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讓人真實感受到佛弟子的風范,以及佛法改變人、塑造人的偉大魅力。用佛法的智慧來處理事情,而不是一味有口無心地誦經念佛,然後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
  
另外呢,對於在遇見家庭矛盾或煩惱無法解決時,就萌發出家念頭的現象,在這裡做一下簡要的討論。我們承認,一定有修行者看破愛欲紅塵之苦,因而發出離心而出家求菩提。但是更多的情況是學人無法處理家庭矛盾,想逃避現實而找到出家之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真去出家,能獲得佛法的真實利益麼?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特別應該引起那些看到他人一有家庭矛盾就勸人出家的同修注意。
  
佛陀以結婚戀愛為度化眾生的一種方便。如《須摩提女經》載,佛弟子王舍城美女須摩提,遇信奉外道的滿財長者子求婚,往問佛陀,佛謂須摩提女若嫁與滿財家,當“大度人民不可稱計”。須摩提女依佛教敕出嫁,後來果然感化大家及滿財城多人皈信三寶,受佛稱贊。大乘經典中還多處說摯愛行菩薩道者及菩薩隨順眾生愛欲以結緣度化的功德。如《華嚴經》卷七五說妙德女因摯愛修菩薩行者威德主太子(釋尊前身),求為其妻,而生大功德,“雖以愛染心,供養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墮三惡趣。”《大寶積經·大乘方便會》載,眾尊王菩薩“以地大心執女人手共一床坐”,勸一位愛他的姑娘發菩提心,受到佛的贊歎,謂“成就如是悲心,雖受五欲,不犯眾罪。”樹提梵志對一女子起悲心,答應她的求愛,為作丈夫十二年後出家,因此“得以超越十百千劫生死眾苦”。
  
可見,婚姻家庭不但不是修行人的洪水猛獸,反而是學佛實踐的好地方。否則,佛陀也不必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這麼多夫婦之道,家庭和諧之理了。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切實按照佛陀的教育去實行,一定會有所收獲的。

 

從《佛說善生經》看佛教的家庭倫理觀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