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經中的「吉祥」含義

吉祥一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實不鮮見:如書信裡、賀年片上,饋贈的禮物上、賀辭裡等。無論帶有吉祥二字的東西被送往何處或何人,吉祥總是與人們的心願或言語有關:它是用來傳送人們美好的內心祝願的方式。若依丁福保所編的《佛學大辭典》所載,「吉祥」的大意是「吉事的兆瑞」;而在《經集·淺析》一文,它被釋為「至福」。近來,我在讀《吉祥經》(Mangala sutta)和《吉祥品》時體會到佛經中的「吉祥」,其實並不僅僅限於上面所提到的含意;它實際包含了那些可以導致自身、家庭平安幸福,乃至天下和平的諸種行為。現依《出曜經》略述如下。

一、吉祥的言語

語言是我們人類用來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不同的言語又能導致不同的結果,如惡言罵人,或言語中流露出憍慢蔑視人的態度,這樣所招來的是怨恨;如言辭謙讓、尊敬柔和,帶給人的卻是歡喜、理解和尊重。所以,佛陀教人正確地使用言語,用吉祥語,並且明確指出吉祥語具有以下德相:(1)不滋生嫉怨,而增進友誼。佛說:「惡言罵咒,憍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這不是吉祥的言語。(2)使己無患,不克眾生。吉祥的言語還應該是使說話的人自己無有後患,而所說的話也不是克制或惱害他人。(3)源於善心、適合一定的語言環境,且能使聞者歡喜。這就是經中所說的「言使意投可,亦令得歡喜,不使至惡意,義說如法說,出言眾悉可」的要義。(4)它還應該是引人向善的媒體,同時又是符合善的因果律和正法。這就是佛典裡所強調的「為能作法際,是為言中上」、「至誠甘露說,如法而無過,諦如義如法,是為近道立」。此是吉祥言語的總則。

二、吉祥的行為

依據《出曜經》上所說,吉祥就是指諸種可以致福的行為,可簡稱為吉祥行,亦稱福行。它們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多聞:因為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因此,從自利的角度講,多聞是自利的基石,它能令我們志向明瞭,智慧增長;能使我們掌握處理日常所遇問題的方法,能指導我們去獲得正確的理論和實踐的步驟;能解除心中的疑惑;能明白止持和作持,是犯非犯,從而解除心中的恐懼與憂惱;或能明瞭諸法實相,從而修證涅槃。所以經中說「多聞令志明,已明智慧增」、「從聞舍非法,行到不死處。」如想利益眾生,也必須得從多聞做起。因為,通過多聞能得到為他人解除疑難的方法,能令人明白正法,可攝受未學,令聽法的人依法而行,從而得安樂。如此,佛法方能久住。所以佛說多聞「能為師現道,解疑令學明」、「愛法猗法者,從是疾得安」。

從世俗的角度來講,一個人要想謀得如意的生活也離不開多聞;如果沒有知識和生活技能,或有知識技能而無靈通的信息,就難得其途,那麼他的生活也難得如意;而博學多聞的人則不同,他們的生活道路就相對的要廣得多,適應能力強,且被眾人所敬重。因此,佛說「夫求爵位財,尊貴升天福,辯決世間悍,斯聞為第一」,又說「多聞如戒行,法律精進學,修己無所爭,是為最吉祥。」

(2)導致自身幸福的吉祥行。佛說:「友賢擇善居,常先為福德,律身從真正,是為最吉祥」、「去惡從就善,避酒知自節,不婬於女色,是為最吉祥。」這就是說,除了上面所提的多聞等是吉祥、致福的行為外,如果一個人能夠以賢明或賢達的人為友,能夠選擇適合發展、生存的地方去居住,能夠時常為自他雙方造福積德,能律身從正,此等行為是吉祥、致福的行為。如果一個人去除自己的惡習、缺點,順從和採納真善美的東西以充實自己;能夠避酒,知道自我節制個人的不良激情,居家的人不浸婬於色情,如此行為在佛陀看來皆是吉祥致福的行為。

(3)導致家庭美滿的吉祥行。佛說:「居孝事父母,治家養妻子,不為空之行,是為最吉祥」、「若以棄非務,能勤修道用,常事於可事,是為最吉祥。」意思是,居家的人如能孝順、恭敬父母,如已婚的人又能如法治理家務,有責任心地去履行那些撫養妻子、兒女時應盡的義務,不作荒唐耗財的事,這些就是致福的最吉祥行。當然,若人能棄除前非,棄除有損於人的幸福和國家富強的行為;且能勤奮地去進修導致正當生活的方法和技能,使之為生活服務;選擇合法而又能夠從事的工作去干,此類行為定是安全可靠、導致家庭美滿、幸福的吉祥行。依《善生經》上所說,居家人應銘記的事情還有:①虐待老人、嬌縱小孩對家庭不吉祥;②長輩不教育晚輩,小孩不學無術,對社會習俗不吉祥。

三、吉祥心

在佛陀看來,假使一家一戶,或是某個人生活得不錯,而四鄰和親朋等相當地苦寒;那麼,這種人家最終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維持不太久。因此,佛陀告訴富有的人們要「一切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眾生,是為最吉祥。」因為,為天下的願行,就是為自己的願行;實際上也只有樹立起給人或天下樂的慈意,廣修仁行博愛、安撫有情眾生才能獲得真正的安樂、太平和至福。所以,佛陀常教人:「等心行佈施,奉諸得道者,亦敬諸天人」(當然,從佛教徒的角度來講,吉祥心大莫過於四宏誓願和四念住了)。

這裡的「得道者」,不光是從宗教的意義上來講的,它實則包括了那些有德、有技能、有智慧的人們。在南傳佛教國家裡,人們相信能夠通七種語言的人就是半個仙人,所以,「天人」也包括了具有多種高級技能的人們。佛陀的意思是,如富有的人、或國王或大臣若能誠心奉養那些「得道者」,尊敬和任用他們,這是最吉祥的行和心。否則,對國家和天下不吉祥。總之,佛經中吉祥的意思總括了言語、行為和心願三個方面,而佛陀所說的吉祥義,又重在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行為才是致福的行為。


印祖告訴我們家裡怎麼恆吉祥
宏海法師

「念佛之人,當吃長素。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為六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為十齋。遇月小則盡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為三齋月,宜持長素,作諸功德)。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勿在家中殺生。以家中常願吉祥,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其不吉祥也大矣。是宜切戒家中殺生也。
念佛之人,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臨終決定往生西方,非預為眷屬說臨終助念及瞎張羅,並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臨終得眷屬助念之益,不受破壞正念之害者,非平時為說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則不獨有益於父母,實有益於現生眷屬、後世子孫也。臨終助念,無論老少,均當如是。詳看《飭終津梁》,及後列《臨終三要》,自知。」

其實印祖在這裡就是勸大家不要殺生。那麼祖師的開示呀,大家認真學,你看人家祖師這一開始說「念佛之人」,這是前提,你要念佛吃齋嘛。念佛求生凈土,那麼你最起碼要有慈悲心,所以說「當吃長素」,言外之意就是說吃長素是最好了。但是祖師還說「如或不能,當持六齋,或十齋」,他有方便、有開許,所以為什麼說三根普被,就是生怕落下一個,因為有的人一聽說吃長素,我也不念佛了,這個我做不到,算了,我別學佛了,太難了。但是佛法是圓融的,慈悲的,對於這樣的初機人有方便法,讓你當持六齋,或十齋。大家讀有的觀音系列的經裡面和《地藏經》裡面都有。觀音六齋日,《地藏經》裡面講到的十齋日都有。這裡印祖在括弧裡邊也把它給括出來了。

我們了解一下,諸位聽聞者以後比如說你想齋戒,那麼持不了長素,一個月持多少天?六天十天都可以,這裡講的六天就是指的初八、十四、十五、三天;然後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三天。那麼如果說十齋日的話,能夠持十天,就再加初一和十八、二十四、二十八,這就叫十齋日了。還提了說如果遇到小月,有時候我們沒有三十更不要說三十一。三十沒有的時候就持二十九就可以了。比如說這個月沒有大月三十,那麼就二十八、二十九持也算六齋、十齋,是可以的。另外又講了齋月,每年的正月五月九月叫做齋月,就是如果說一年想持三個月的,那麼這裡也可以說給你支撐,說持三個月就是在正月五月和九月,叫做三齋月。

當然這是什麼呢?是印祖又慈悲地、開許地說如果不能持,一下子頓斷。但是後面總結的還是有漸減,就是你開始慢慢從持六齋日開始,也可以加到十齋日,十齋日完了以後再可以嘗試一年持三個月,「由漸減以至永斷,方為合理」。慢慢慢慢這樣就永斷吃葷吃肉了,方為合理。我也不是說勸你就一直能持下去,循序漸進地來。有的事可以頓斷,有的事則可以慢慢地斷。而我們現有些同修就是把不吃肉作為接引同修唯的一個標準。當然這樣好是好,可是你要看到有的人根器在哪個水平他能不能接受得了。你碰到一個根器不在那兒的,你一上來就直接跟人家說你必須吃素,有時候他習慣性無意中吃了,馬上就上綱上線,又說要遭報應又說要下地獄的,把人家嚇死了,誰還敢學佛。你看祖師們設教都是說當吃長素,再來一個如或不能怎樣怎樣,所以我們在這方面真的要把這些學明白了,才知道怎麼去行怎麼去做,你既不能放任他沒完沒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徹底沒機會,真是見機行事,這真是祖師們才能做到的事。

你再往下看,就又說假如這個人吃不了素也行,怎麼樣?「雖未斷葷,宜買現肉,勿在家中殺生」,就是說你不要造這個殺業,實在不行,你去吃三凈肉不要親手去造這個殺,或者為你去殺,那至少緣法上罪過就輕得多,特別還告訴你說,勿在家中殺生。「以家中常願吉祥,若日日殺生,其家便成殺場」。你看,誰不願意自己家裡常吉祥,可是在我們的顛倒知見中,買了活物趕緊回去廚房裡案板上,不是開腸破肚就是刮鱗抽筋。可能我們覺得殺場總歸是到了屠市裡邊,才覺得血腥味濃,好像家裡就沒那回事。但是我們刀子拿在案板上往下切的時候刮的時候,你想想它也是一個眾生,那是跟人一模一樣的。我們人有時候覺得說對於人道還有點忌諱害怕,哪裡有殺兇案現場或者出了車禍了,覺得瘮得慌。如果你擺平了說一切眾生都是命的話,那隻要有殺的地方就是殺場,而且它作為一個物命死了以後,它的這個中陰身陰魂不散都是一樣的。不管你是哪一道的,在沒投胎之前那就是一個靈魂,那他就含毒續怒就在那恨著你,你想想,天天聚集在你家裡。你一天殺一個,兩天殺兩個,四天殺八個,慢慢的往上增,吃肉多了那就是什麼?「殺場乃怨鬼聚會之處,其不吉祥也大矣」。這麼搞下去我們廚房就是大不吉祥地。所以這就是人的顛倒,往往是自己在腳跟上搞不清楚。

你看我們常說這不吉利,停屍房不吉利,車禍現場死了好多人不吉利。我記得那會作有時候,到了一個險的路段,還說此處已軋死九人,你想做第十個嗎?唉呀聽得人一看就害怕,就覺得這個地方不吉祥。那你想想廚房裡面,家裡面是不是也是如此?我們如果到了藏地,有時候看天葬,覺得那個地方那麼的味道,那其實在家裡面老殺也是如此。所以說「是宜切戒家中殺生也。」這是印祖的最後一句,讓我們戒殺不要破戒,不要去老造殺業。真的現在人來講,殺業太重。既然殺業能止,那麼還要成就道業,下面就是開始要利益家人了。利益家人首先從不讓家裡不吉祥開始,再一個還讓家裡要轉凡成聖,所以我們再往下看。

「念佛之人,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然欲父母臨終決定往生西方,非預為眷屬說臨終助念及瞎張羅,並哭泣之利害不可。故欲父母臨終得眷屬助念之益,不受破壞正念之害者,非平時為說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如是,則不獨有益於父母,實有益於現生眷屬、後世子孫也。臨終助念,無論老少,均當如是。詳看《飭終津梁》,及後列《臨終三要》,自知。」

這一段主要講的是什麼?「念佛之人,當勸父母念佛求生西方」。就是成就六親眷屬往生西方的道業,而且以父母為首。有時候想想確實也很慚愧,可能是我們的悲心、耐心不夠,而且對父母的恩德憶念也不夠,自己做的又不好,使父母沒有在佛法上得到真實的利益,真的是如此。這裡印祖就說,你要勸父母生西方,不用說這都是我們份內的事,一定要讓雙親眷屬乃至過去世的父母都能夠往生西方。「然欲父母臨終決定往生西方,非預為眷屬說臨終助念及瞎張羅,並哭泣之利害不可」。但是欲父母臨終決定往生,一定要說臨終助念的功德。並且臨終哭泣或者是障道的,等等這些違緣出來的害處都得知道。那麼還有一點就是說你要想讓「故欲父母臨終得眷屬助念之益,不受破壞正念之害者,非平時為說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不可」。父母在臨終時盡量不出現違緣,那你平時就要常常給講念佛的功德利益,讓他真正能夠念佛。「如是,則不獨有益於父母,實有益於現生眷屬、後世子孫也」。而且平時常念的利益不但是有益於父母,還有益於現世的眷屬和後世的子孫。這個功德最大,這個道理極其難明,怎麼會這樣?像《地藏經》裡面說了,成就亡者,自己得的利益更多。臨終助念確實是這樣的,不僅僅被助念亡者得利益,助念人的功德更大。大家要想想,要是家裡面的老人家真正得了助念的利益,往生了身體柔軟,然後還有一些不可思議的事,那家人是必度無疑。你再退一步講,就算這個人沒有成功往生,可是念阿彌陀佛的這個種子給種下去,那麼哪怕再輪迴回來得個人身,因緣成熟了他也是會修行中求解脫的。縱然再轉成你們家後世子孫了,他也是個佛子,也是來報恩的呀。這我們是按最次這樣的情況去分析。那麼最上的就是說要臨終讓助念讓他往生成功。

所以說「臨終助念,無論老少,均當如是」。印祖就開示說不管你年齡大和小,總歸念佛勸求生極樂世界。這真是我們常說的,前面也講到了,成就一位凡夫作佛的功德。

但是這裡雖然講得這樣有次第有理有據,印祖還推薦了一本書,讓我們詳看「《飭終津梁》」,這是李圓凈居士當時專為臨終助念編的一個儀軌,規約等等一些內容。那我們現在也給大家推薦,只要幾個字一打網上就出來了,可以認真去看一下,有的還有白話文。特別是家裡面有可能將要往生的長輩們的話,我們號稱自己是學佛人,這種因緣下,你去成就父母臨終往生這檔大事才能體現出自己是一個念佛行者。所以前面就講到念佛之人當勸父母,這是份內職責。那這裡講到的說臨終助念是一,瞎張羅哭泣的害處是二,這兩個確實是最重要的。

《飭終津梁》確實講得非常好。說人到臨命終的時候,四大地水火風正要分裂了,是非常痛苦的狀態,如果你沒有久證三昧的定力的話,你根本得不了力。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作為眷屬,也就是號稱學佛的還不知道這個相關的利害,往往就沒人給做主了,就會以世間的各種情執來破壞亡者的正念,幾乎都是這樣。我聽過好多這樣的案例,當時就算我們是個念佛的人,很多時候做得不夠純粹不夠圓滿,有了好多妥協的成分,很可能就讓亡者痛失千載難逢的機會,真的有時候是這樣的。依著印祖的觀念我們也要正確理解,一方面印祖並不是說就全靠到臨終,而是重在「平時為說念佛之利益,令彼各各常念」,這是首要的,那麼因為平時念的不足,那臨終助念就非常重要。

像《飭終津梁》裡面就寫到說往生西方,有的人如果說力量不夠,怯弱的話,為什麼要助念?他比喻說就像一個登山的人一樣,你得前面有一個牽的,後面有一個推的,左右有一個扶持的,這樣的話他還一直走著。如果自己力量不夠,還不至於半途而廢,到另一道去轉走了。你看這個比喻打得非常好。而且他講到說為什麼要設《飭終津梁》,就是有些人因緣不具,特別是有三類的人。

第一類就是平時的功夫不夠,那麼死的時候病苦纏身,臨終沒有人引導,那很可能就冤枉地隨著業力受苦去了。那這一類的人平常其實還是有信願的,但是他沒人引導這叫有因無緣。那麼還有一些人臨終的助緣倒是挺好的,可能家裡人幫忙有請來善男信女同修蓮友們助念,但是他自己的心沒發起來,自己心裡顛倒,貪戀世間的各种放不下呀。這個誰都不要吹牛,大家常要演習,要想想我們自己到臨終的時候可咋辦?那這第二種人,他就是有緣無因,雖然碰到好的同修們來成就,可是他自己提不起來這種勁。第三種緣分是什麼?就是修行念佛,他就一輩子也念,他只是求個家宅吉祥呀,消災延壽,從骨子裡面他還特別怕死,不要說真的面對死的時候能夠挺身而躍,趁機做他一把,說個死字他都怕得要命,這一類就叫做無因無緣的人。所以說這本書為什麼要臨終助念?就是主要說這三類人如果沒人幫就很麻煩。

這裡要強調一下,大家要讀懂印祖給我們開示的這個意思。確實我也有點兒害怕了,有時候把一個法稍微著重的給大家講一下,結果一下就把它當成主心骨去理解了。這一段印祖的開示是什麼?真正我們是一個念佛之人的話,臨終助念這是我們發的心,可不是我們修的正業,就等著臨終的時候靠親友團來助念,那萬一沒有這個因緣感召不來呢?你就不往生了嗎?當然反過來說,如果說為了自己的父母親,這是我們的大恩人,包括兄弟姐妹夫婦,這是手足伴侶嘛。所以在《飭終津梁》裡面也這樣提到,比如說就是親人在臨終的時候,你要真實表現出來這種慈悲,不能不耐煩,或者依著自己的性子,要隨順親人他的感受,不讓他生一絲一毫的煩惱。

再者,如果說有請正知正見,有經驗的專業的助念團,那麼就一切都要聽助念團的話,不可以干涉太多,就要依教奉行。比如說很簡單的,眼看著不行了肯定不行了,這時候一定要提起正念成就他往生,給他打氣。千萬不要聽別人的又是要打強心針、又電擊、吃補藥等等這一類的,一個你自己亂了陣腳,另一個要亡者又生起一種貪生怕死的妄想,這個時候就害怕了。再一個,如果說平常有什麼家庭呀或者遺囑啊這類沒有交代清楚,在亡者心比較清明的時候問清楚就行,神識昏迷了就不要再問了,而是說一定把這事處理好,讓他放心地去往生,成就他舍下這兒往那兒走,這是唯一的一個原則,不要障道。很多人學佛很久了,還在這犯糊塗。那麼包括有一些六親眷屬來探望,一定要懂得方便善巧引到另外的房間,很可能借他的看到親人悲傷和生死離別的這個因緣,給他灌輸點佛法把他也度了。總歸就是說如果亡者有的業障比較重,臨終生煩惱,又不念佛又想吃肉又犯糊塗等等這些,那我們就一定要虔誠地在佛前代他向三寶懺悔,這也是能夠起一定作用的。大家要仔細了解,就看印祖給我們推薦的《飭終津梁》及《臨終三要》這兩本書,總歸一切都是為了同生西方凈土中。

南無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