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著雙保險...保險了沒有?
寬見法師答

弟子:有一種說法是,末法時期的眾生開悟很難,最保險的是念佛往生淨土,執持名號是阿彌陀佛許你的一個大便宜,於是我們就想執持名號,但是,師父留的功課也還要做,想著雙保險,但是一天要做那麼多功課,時間也不夠,而且,修行好像也不該跳來跳去的吧?請問師父這個問題該怎樣對待?

寬見法師:人人都想撿個便宜,都想搞個雙保險、三保險,結果就一個也不保險。比如,有人想:「信佛的佛菩薩來救他,信上帝的上帝來救他,我得來個雙保險,一邊念阿彌陀佛,一邊念上帝保佑,兩個都信,到時候兩個都來救我。」這些心態都是一樣的。雙保險就是一個也沒有真正的信,那麼一個也不保險。 雙保險就是因為認為一個不保險,那麼就是不信這個嘛,所以說雙保險就等於雙不保險,因為哪個都不信,哪個都不信哪個保險?哪個都不信就哪個都不保險;信一個,一個就保險。

這就像有的人覺得自己業障重,誦《地藏經》;後來聽別人說誦《金剛薩埵百字明》消業障快,趕緊去誦《金剛薩埵百字明》;然後又聽人說《金剛經》消業障快,趕緊又去誦《金剛經》;又聽說還是誦《地藏經》快,於是又轉回來誦《地藏經》……誦了那麼多經,其實是哪個都沒有信,誦《地藏經》的時候聽說《金剛薩埵百字明》好,就去誦《金剛薩埵百字明》,《地藏經》就不信了;等到聽說《金剛經》好的時候,又不信《金剛薩埵百字明》了;回來誦《地藏經》的時候,又不信《金剛經》了……三保險、四保險,結果都不保險。都想著好幾個保險,結果就是不保險。不保險是以倍數乘的,這還是三四個,要搞個五六七八個呢?更不保險了。人總是貪啊,總是不能夠滿足啊,總是想佔個大便宜,總是被境所轉!

還有,人們總愛這樣攀比:「誰誰誰都怎麼怎麼樣了。」那你就能怎麼樣了麼?這個邏輯是成問題的。打個比方來講,既然如此之說,那麼其他宗派還有存在的必要嗎?虛雲老和尚年輕的時候他也不知道他能成祖師,如果他聽了這話也就相信了,那也就沒有虛雲老和尚了!

再說「一心不亂執持名號」。《四十八願》當然是真實不虛,「一心不亂」不就是禪麼?「持佛名號」就一定要用嘴麼?什麼是「佛」啊?不動即是佛麼!

當然,我這個講法恐怕和我們常聽到的講法未必一致,但這就是我的講法,供大家參考。

我們的心一天到晚到處去攀緣,只管去攀緣,那最後結果怎麼樣?保險了沒有?


宗薩欽哲仁波切|你肯相信嗎?

修行的遊戲,歸根究底,還是在「信」上。

不管是宗教上的還是科學上的,都是基於「信」。哪怕是最最具有批判性、懷疑性的人,當他去批判、懷疑別的信念、理論、意識形態的時候,其實也是基於他自己的「信」,首先他相信自己的理由,然後再去批判別人的。

例如《中觀》,也許我們還可以通過學習、分析、辯論,來對它產生一點點理論上的瞭解。可是對於像大手印,你是知道的,我們幾乎不能通過理論來學習,因為那是超越語言的實相。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天當帝諾巴和那洛巴走在路上,一個國王和王后迎面而來,那位王后非常漂亮。帝諾巴要求那洛巴上前去捏那位皇后的屁股,而那洛巴真的這麼做了,結果遭來一頓爆打。

你們要知道,那洛巴他可不是白痴啊,他是那爛陀大學的教授!可是在這麼多人裡面,他選擇了相信帝諾巴這個整天吃生魚的「瘋子」。

一開始,我們什麼都不信,然後我們開始相信一些東西,最後我們總得相信一兩樣東西,然而,我們卻不肯相信實相原來是那麼簡單。

頂果欽哲法王說過:「我們就像一群口渴的人,到處去尋找水,我們自己手裡捧著一大塊冰,然而我們卻不肯相信,冰融化掉之後是會變成水的。」

我們不肯相信,當我們看到這個的時候揮動著手裡的黃色哈達,這就是心本具的智慧,可我們只相信,我們看到了哈達。

寂天菩薩說:「在念頭與念頭之間,那裡就有佛」,然而我們不相信就這麼簡單。

我們到處去尋找佛,我們要找那發光的、偉大的、燦爛的佛。我們不知道,因為佛離我們太近了,所以我們根本看不到他,就像我們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一樣。

我們不相信這是一個夢境,所以我們需要做一切,禮拜、念誦、打坐,一切一切來讓我們認識、證明這不過是一個夢境。

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能接受,這不過是一個夢,就不用做這些了,然而去接受這一點是這麼的困難,所以諸佛菩薩才要設計那麼多的法,那麼多的道,來讓我們去修。

這就是諸佛的慈悲,他們一直在陪我們玩兒這樣的一個遊戲,但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遊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