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心態不到位,念再多的佛號幫助不大

●佛陀本身是非因緣所生法,佛陀是超越因緣的,那當然是站在佛陀的角度,但是佛陀今天想要救拔我們的時候,他要來到我們凡夫的世界,來救拔我們,那佛陀肯定是要遵守我們凡夫的因緣所生法了,所以這個時候就[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什麼叫因緣所生法呢?簡單地說就是你今天帶動這個佛號的時候,你是怎麼想的就很關鍵了。

●很多人都在念佛,但是效果都不一樣,作為佛陀沒有意見,佛陀是法界身嘛,對不對?但是,佛陀對我們的加持就牽涉到你提起這個佛號的當下你是怎麼想的,就決定了佛陀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加持。所以,諸位你可別忘了,淨土宗雖然是他力攝受的法門,而主動權是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就是說佛陀給我們多少東西,不是佛陀決定的,如果佛陀可以決定的話,那一切法就不是因緣生了,那是違背眾生法則了。所以這個地方就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說既然我們的心態決定了佛陀給我們的多少,那麼這個地方就影響淨土宗的成敗了。

●所以淨土宗很多人有盲點,他不知道心態是重於數目的。很多人把修行的重點是放在你念多少聲佛號,當然這個也很重要,但是這個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心態不到位,念再多的佛號,幫助不大。你有整山的石頭,趕不上一顆鑽石,因為整山的石頭還是石頭。所以念佛的質量超過念佛的數目。


淨界法師:帶有妄想的佛號,是否也算淨土資糧

因為我們要繼承過去,既繼承過去的善根,也繼承過去的顛倒妄想,就是好壞都要繼承。當然你的善根起作用時,妄想也不會閒著,它肯定來跟你擾亂,所以帶有妄想的佛號,是每一個凡夫所要面對的。

但是這個地方有兩種不同:如果你在念佛時,心是住在妄想來念佛,那就糟糕了!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的佛號都夾帶妄想,但是關鍵在於住跟不住。你住在妄想來憶念佛號,就很難積集往生的力量,因為你的本質是妄想。你安住佛號來面對妄想,這是往生的資糧。你是不隨妄轉,還是跟隨妄轉,就差在這裡。

我們都經歷過很多次的生命,曾經在五欲六塵里打了很多顛倒妄想,也曾經在佛堂里積集很多善根。我們今天能夠在一起修行,一定有某種程度的共業,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現在就是看誰能夠善用自己的善根。

就是說,你的條件跟我的條件差不多,我的條件跟你的一樣,也差不多,因為生長在同一個時代,水平差不多,但是成敗在哪裡呢?有些人能夠把妄想閃過去,就是不要碰,不要隨它轉,我們不可能不打妄想,這點很重要!因為我們打妄想,所以我們才會流轉,這個很正常,但是你不能住在妄想。

無住的方法我們後面會講到,就是安住空性,安住現前一念心性。你只要住在妄想念佛,佛號就完全沒有力量了,佛號就變成不增長業了。我們沒有要求大家斷妄想,其實也斷不了,你不能跟它硬乾,但是要能夠不隨妄轉。

所以,到底念佛是在成就來生的福報,還是在積集往生的資糧,關鍵就是看你是住在佛號,還是住在妄想。反正兩個都會現前,你面臨選擇。你願意安住佛號,妄想得不到你的加持,它就慢慢慢慢地羸弱。你每次念佛的時候,嘴巴念佛,心中打妄想,你就住在妄想,就把妄想養得又肥又重,這個佛號變成不增長業。就是你要取捨,所以智慧的判斷很重要。


修行中的精進跟心有關,而不是身!

要每天以經行來修行,雙手放在前面,保留一點點的緊張來使心保持警覺。以平常的速度從這端走到另一端,一路上都要覺知你自己,停了後,再走回來。

假使心散亂,就停止下來,再把心帶回來;如果心依然散亂,就將注意力投注在呼吸上,繼續把它拉回來。如此增長的正念,在一切時中,都很有用。

身體疲憊時,就改變姿勢,但可不是一時衝動要換就馬上換。首先,必須知道你為什麼要換姿勢——是因為身體疲憊、心情不定、還是懈怠?

覺察身體的苦痛,膽大心細地去學習觀照。修行中的精進是跟心有關的,而不是身。它的意思是,持續不斷地對心理的狀態保持覺醒,而當喜、惡生起時,不去追隨它們。

如果我們沒有如此地覺醒,就算徹夜坐禪或行禪,都不是真正的精進。你從一個預設點走到另一點時,將眼光放在前方兩碼的地方。

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感覺上,或反覆念“逋哆”的咒語。對於心中生起的事物不須害怕,反倒去質問它們、認識它們。

真理是超越念頭和感覺的,因此,不要去相信它們,或被它們所束縛。去徹見整個過程的生滅,這種領悟會引生智慧。當識生起時,應該同時覺醒它,就如同燈泡與其光線一般。

如果你不警覺,障礙就會掌握住心——唯有“定”才能突破它們。就好像小偷的出現,會使我們更加小心自己的財物一樣。因此,障礙提醒我們應該注意我們的“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