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障礙!
我們修行人很怕聽到障礙這兩個字,諸位,你的障礙是哪裡來的,你知道嗎?所有的障礙只有從一個地方出來,就是你的內心,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障礙!你遇到事情的時候,你念頭不轉,你就根本通不過去。其實是你自己跟你自己過不去的,不是別人跟你過不去的。
我們習慣性活在自我意識,這個自我意識就是你前生的一些經驗跟你今生的經驗累積而成的一種自我的經驗。而我們就活在自我經驗當中,叫自我設限。這個我做不到,那個我做不到。其實你做得到,但是因為你自己認為做不到,所以你做不到,這叫自我設限。這是非常可怕的。
一個人建立一個好的思想,你的過去就不等於未來。如果你沒有建立一個好的思想,你的生命就被算命先生算死了。
所以一個人要有美好的未來,你一定要有美好的思想。你如果真實要讓生命脫胎換骨,很明確地、堅定地走上安樂的道路,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個美好的思想,你別無選擇。否則你有可能一時的興起,一時的善念,造了善法,但是這個在你生命當中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內心的本來面目是清淨本然,但我們卻在內心中產生妄想,這就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的生起,在佛法的修學中是一大障礙,我們習慣被自我意識所系縛。諸位若受菩薩戒,菩薩道有很多難行的方法,都是要突破自我意識。
以下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什麼是自我意識。科學家做一個實驗,若將一隻跳蚤放在桌上,跳蚤會跳來跳去,若用手拍桌子,跳蚤會往上跳,科學家就用一個有適當高度的玻璃器具放在牠的上面,所以當用手拍桌子,跳蚤跳起來時就碰到玻璃。跳蚤很聰明,第一次碰到玻璃後,第二次再跳時,牠會調整高度,而不會碰到玻璃。若把玻璃的高度降下一半,當拍桌子,牠跳起來時又碰到玻璃。
再拍桌子時,牠又調整跳的高度而不會碰到玻璃。若再把玻璃的高度下降到極點,幾乎與跳蚤身體接觸時,當一拍桌子,牠碰到玻璃,若再拍桌子,牠再也不跳了,因為牠從經驗中產生一種習慣,這只跳蚤在一生中,再也不會跳了,這叫自我意識,牠從以前的經驗中,認為自己做不到了。
以下再舉一個例子說明:譬如一隻大象,如果從小就被關在馬戲團的籠子裡,以鐵鍊鎖住,牠剛開始想要跑,但一跑就被鐵鍊牽住,再跑又被牽住,從此以後牠就不跑了。所以馬戲團失火時,知道要往外跑的動物,大多是比較年長時才被捉去馬戲團的,若是從小就被關在馬戲團的,這時牠們跑不動,因為牠們不相信自己能夠逃走。
所以為什麼要知道「覓心了不可得」呢?我們這念心經歷過很多的生命,而每一個生命都會給我們一些錯誤的訊息,因此我們的心是很複雜的,自己不相信別人,也不相信佛法。我們內心中有很多負面的情緒,所以佛法告訴我們不要犯殺生、偷盜等戒律,這都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但當我們在持戒時,只要有一次的失敗經驗,我們內心便開始自我設限,認為自己做不到,所以要成就功德就變得困難。
所以為什麼要空掉內心呢?因為我們內心中已產生很多錯誤的經驗與訊息。一個人若想要在佛法中產生重大的突破,就要相信「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己的本來面目是清淨的,所有的經驗及感受都是生滅的,都是可以改變的。若沒有這樣的觀照,你修學佛法想要突破就變得很困難。因此這裡為什麼講思惟空性呢?因為前面的皈依業果,雖然可以斷惡修善,但你的自我意識(內心的執取)並沒有改變,所以建立空性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的生命若要產生扭轉性的突破,就一定要相信「覓心了不可得」。
淨界法師:修行人要開始忘掉過去
我們今生有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是怎麼來的呢? 從過去而來。
佛教說因緣觀─諸法因緣生。其實這一句話有兩層意思:
第一個過去生跟今生的互動:
這一段的因緣,過去做過什麼事,留下了很多的痕跡,只要你走過的路,都會留下痕跡;你造了業就會留下功能。過去跟現在這一部分不能改變,佛教修行不是修這一部分。你今生會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情,你的色身會健康或病痛,這個不能怪現在的你,要怪過去的你,所以說,過去跟現在這一段因緣叫做認命,這個因緣不能改變。
第二個因緣是現在跟未來:
這個最重要!因為這個是有無量的可能性。未來你可以到人天、你可以到極樂世界,你也可能墮三惡道。所以今生跟未來這一塊,是非常重要。
修行─我們所要修的是什麼?當然是放在未來嘛!你過去有什麼好修的呢?過去是不能改變的。下等人是活在過去,老是想過去,你過去怎麼樣…你今天就怎麼樣…那你的人生被看透了。
修行人的相貌是:我現在雖然不夠好,但是我未來會往好的方向走。這個人是有潛力的!因為他找到了修行的方法,他掌握整個修行的目標,這個人至少他修行上路了!有些人在世間打轉還找不到高速公路。說:你連怎麼修行都還不知道!你要改變的不是要改變外面,是改變你的妄想。
所以當你了解整個《楞嚴經》的道理,雖然我們不能馬上做到,但起碼我們的生命,已經慢慢在進步當中,我們未來生命,我保證:我今天會比昨天好,明天會比今天好。你的生命就有意義了。每一天的生命都是在增上,妄想慢慢減少,真如的光明慢慢開顯,慢慢趨向於【大佛頂】,那就很有意義!
所以說:修行人,你要開始忘掉過去──我們不管過去怎麼樣,不管你過去曾經經歷過怎麼樣的生命,你內心當中,留下一個什麼樣的痕跡、什麼樣邪惡的功能,這個都概括承受,不要去怨天尤人,從現在開始改變。
為什麼?因為它是虛妄的、不真實的,所以你可以改變;它不是本來有的,你本來是清淨的,它是後來有的,它是從因緣生,當然也可以從因緣滅。
淨界法師:妄念是業障重的一種表象
業障那麼重,還不快念佛?
人如果業障重,妄念(雜念)就多,平時心浮氣躁,不得寧靜,打坐、念佛、誦經、持咒時雜念紛飛,有時甚至如脫韁野馬無法控制。因此,妄念就是業障,也就是說妄念是業障的一種表象。消除業障的方法是念佛、懺悔、放生、行善、超度冤親債主等。什麼時候發現念佛、經、咒時雜念少了,比較容易入靜了,就表明業障減少了。
念佛法門,這些祖師善知識常常開導我們: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萬緣,提起正念。什麼叫正念?無念就叫正念,無念是無一切妄念,不是無正念。
什麼叫妄念?凡是為自己的就是妄念。
業障從哪來?生死從哪來?輪迴從哪來?只要有我,就有業障、就有生死、就有輪迴。所以佛門裡說,入佛門第一個得道的,就是無我。
《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你就入佛門了。無我,不但自私自利沒有了,煩惱沒有了,業障沒有了,生死也沒有了。
我們要想這一生當中真正得到佛法殊勝功德利益,就要認真地去修行。修行從哪裡修?祖師大德常常教導我們:從根本修。
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念頭、妄念。怎麼樣把妄念打掉,這叫從根本修。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每起一個念頭都有果報,一個念頭就是一次生死的親因緣,可怕!一個善念,三善道受生;一個惡念,三惡道受生。
沒有事情,想想過去,想善的,又是一個三善道;想惡的,又是一個三惡道,不得了!所以,不要想過去的事情,也不要想未來的事情。
《金剛經》上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來,想它幹什麼?為什麼不把這些時間去想阿彌陀佛,去唸阿彌陀佛?
念佛一定要趁早,所謂:練兵千日,用在一時。我們現在天天在訓練,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給諸位說,什麼樣的業障都沒有了。
什麼叫業障?妄念就是業障。沒有妄念,業障就沒有了,生死就自在了,就能預知時至,甚至於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
大勢至菩薩修念佛法門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句阿彌陀佛聲聲相續,二六時中都不間斷,這是念佛人的好榜樣。大勢至菩薩是等覺菩薩,他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天到晚佛號不間斷,等覺菩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初學?
淨空法師
人如果業障深重,妄念 ( 雜念 ) 就多,平時就會心浮氣躁,不得寧靜,打坐、念佛、誦經、持咒時雜念紛飛,有時甚至如脫繮的野馬般而無法控制 . 因此,妄念就是業障,也就是說妄念是業障的一種表象。 消除業障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懺悔、放生、行善、超度冤親債主等。 什麼時候發現念佛、唸經、咒時雜念變少了,比較容易入靜了,就表明業障已經減少了。念佛法門,這些祖師善知識常常開導我們:放下身心世界,放下萬緣,提起正念 。什麼叫正念?無念就叫正念,無念是無一切妄念,不是無正念。 什麼叫妄念?凡是為自己的就是妄念,業障從哪來?生死從哪來?輪迴從哪來?只要有我,就有業障、就有生死、就有輪迴 。所以佛門裡說,入佛門第一個得道的,就是無我 。
《金剛經》上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我,你就能入佛門了 。無我,不但自私自利沒有了,煩惱沒有了,業障沒有了,生死也沒有了。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 , 真正能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就要認真地去修行 。修行要從哪裡修?祖師大德們就常常會教導我們:要從根本去修。 根本就是我們的念頭、妄念,要怎麼樣把一切的妄念打掉,這就叫從根本修。
祝福好友輕安吉祥 , 一心發願度生 , 南無阿彌陀佛
淨界法師:怎樣才能做到隨念往生
隨念往生這是我們淨土宗最期待的,就是說,我們今生造了善業,也造了罪業,但是業都不重,平常也在懺悔,也不斷地對治,這時就有充分的時間培養你的念頭,用念力來引導業力,就是隨念往生。由你往生的一種信願的念力,來主導你的生命,由念力來主導你平常念佛的業力,把那個念佛業力調動出來,但是關鍵是正念要先現前。
諸位要知道,淨土宗要少造罪業,因為你拼的是隨念往生。
唯識學上說,一個人業力太重,臨命終時幾乎是馬上投胎的,連中陰身都沒有,連助念、提起正念的時間都來不及,那個業太強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爭取時間,讓自己培養正念,不能造太大的業,因為造太大的業力,牽引的力量太強,連提起正念的時間都沒有,就去投胎了,怎麼隨念往生?
這個地方就是說,淨土宗按照正常情況,我們不可能隨業往生,除非證得念佛三昧,是淨業成就,完全靠淨業去主導,那是祖師的修行。我們一般人都是造造念佛的業,在佛堂念佛,出來以後又造造生死業,造久了起慚愧心,又趕快去佛堂懺悔,去念佛。所以我們現在的業是兩個都有,但是不能讓罪業的勢力太大。
我們為什麼要懺悔?後面會講到,你折損罪業的力量,讓它變成不增長業,然後臨命終才有足夠的時間,最好是有人開導你,培養你往生的念力,以念力觸動念佛的業力,然後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去感應彌陀的本願,往生淨土。
所以,臨終時千萬不能讓業力現前,因為你很難提起正念,來不及有提起正念的時間,所以說臨終是個關鍵,就是算總賬。因為業力是一直儲存,存到臨終時才開始激發,看是由業力來引導,還是由思想引導、由念力來引導。
淨界法師:你要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壽命的問題
諸位如果你今天是選擇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其實你要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你知道嗎?並不是娑婆世界對你的干擾,你修行正念現前,干擾對你都不是問題,你要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壽命的問題。
分段生死對你產生的傷害實在太大了!你二十歲出家,修到八十歲,修了六十年,正是你修行的黃金時段,但是你死掉了!死掉了以後,投生到印度,好不容易被找到了,又開始修行,修行到正好的時候,又死掉了!又投生到法國去了。
你光是這樣死來死去,修行沒辦法串起來,生死被片段的切開,所以你現在不是一加一等於二,你變成什麼時候都要從頭開始。
我講這個是有事實根據,你看一些修行人轉世,當然轉世優秀的不少,但是失敗的例子也很多,你去查查看,在不斷轉世以後,他的今生表現比前世差的很多,非常的多,為什麼?死亡啊!他光是這樣換來換去換得內心都糊塗了,所以我們不要忽略分段生死的障礙!
我們今生可以好好的用功,我們希望創造一個生命,一個極樂世界的生命,希望一勞永逸,希望不再受到分段生死的干擾。
阿彌陀佛知道在資糧位的菩薩有分段生死的死亡問題,所以在發願的時候也特別規劃壽命。
就是說「彼佛壽命」,當然阿彌陀佛的住世也很重要,我們壽命在,阿彌陀佛不在也不可以。阿彌陀佛的壽命跟我們的壽命,都是無量無邊的阿僧祇劫,使令你在整個修行當中,能夠很順利地從頭到尾不斷地用功,乃至等覺菩薩,你不用再受到死亡的干擾,這點是很重要的!
沒有平時的正念,絕無臨終的正念,99%的人臨命終都是在一種躁動的環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