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空法師:這是佛經難懂之處,我們不可以用思考

我們智慧跟佛平等的,只要把障礙去掉。所以佛講的一切經,等於是自己講的,因為諸佛如來從清淨平等覺裡面流出來的這些經教。他講經教學,解答別人的疑問,沒有通過思考,這個問題我要怎麼答復他,沒有,自然答復他。這是什麼?這是自性的智慧,本具的智慧,本具的德能,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

這是佛經難懂之處,我們不可以用思考,你一遍看過去懂得就懂得,不懂不要去研究,為什麼?愈研究,差距愈大。那不研究怎麼辦?我們初學佛的時候,老師教我們一個方法,經本放下來去拜佛。什麼都不想,拜個二、三百拜,這意思馬上湧上來,寫都來不及。

自性智慧要用自性去求,不要用思考,思考愈想愈錯,這一般人講感應,說感應也講得通,真誠心去拜佛自然就通。不通也沒關系,不通講到這個地方,我把文念下去就好了,沒念錯,我不講解它,我念它。古大德也都是這個辦法,我們看古注,往往看到這一句經文應該有意思,怎麼他沒批注到?沒有詳細批注,大概就是這一句這幾個字他也不清楚。

不注沒有過失,注錯有過失;不講沒過失,講錯有過失,這都是學習必須知道的理念。所以我們要肯定,一切眾生都是佛,不能輕慢一個眾生,即使他造五逆十惡都不可以輕慢,干什麼壞事,心目當中他還是佛,為什麼干壞事?一時迷惑。他覺悟了他就是一尊佛,用這種心態看一切人、看一切事、看一切物,成就自己的功德。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三一0集)2012/4/26 檔名:02-037-0310


這樣誦經效果最好,煩惱最少!

寶閣寺

佛經,是佛所說的信佛、學佛,而至成佛的方法。如今我們誦經,是為了省察自身,知錯而改,不斷精進。

你若是讀《普門品》,《普門品》是贊嘆觀世音菩薩功德。觀世音菩薩說,你遇到什麼災難,只要一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能救苦救難。

你要知道,念觀世音菩薩要至心,不至心不會來。如果你會修觀的,念《普門品》的時候,你觀想為什麼觀世音菩薩發這麼大願?我也要學他,讀誦他過去所作的事情,也要學他發願。誦經的時候,要把「觀」加進去,效果就大,那樣才能斷煩惱。

有的佛弟子曾經這樣問過我說:「誦《普賢行願品》,已經誦了幾千部,每天誦一部的話,我誦了十幾年,但是,一點兒效果都沒有。」

我說:「你是怎麼誦的?」 他說:「拿著經本念就是了。」對不對呢?對。我說:「你所說的效果是要求什麼效果呢? 你最初發的是什麼願?」

在習誦的時候,你得發願,你讀哪一部經,或者讀《地藏經》《普門品》《普賢行願品》,讀《地藏經》那就隨順地藏菩薩發願,你讀《普門品》,就隨著觀世音菩薩發願,讀《普賢行願品》要隨著普賢菩薩發願。你這樣誦,效果就大了。

你如果能夠瞭解這部經的涵義,誦的時候,要是不起執著,沒有能誦的我,也沒有所誦的經,念經時讀誦,你的心跟經結成一體,你的心跟觀世音菩薩結成一體,你讀哪一部經,就跟哪一位菩薩結為一體,那就叫入了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就是你讀經的一個方式。

讀完了經,一定要回向。開始讀的時候要發願,讀完了要回向,過程一定得做,這就叫修行。

你讀經,就是在這兒行菩薩道!就是修行!我自己坐在那兒念,我怎麼行菩薩道呢?你讀經的讀誦功德,加持回向給一切眾生,特別是三惡道的眾生,你發願希望菩薩加持,度脫它們,免除它們的災難。

回向的意思,就是把我們心裡的力量,我們所作事業的力量,所得的報酬,都拿去給他們。像我們打工,把打工賺來的錢,供養三寶。看見窮苦的眾生,佈施給他,這種功德是很大的。

但是,你不知道在讀誦經的時候也如是,你所得到的報酬就是菩薩加被你,三寶加持你。希望三寶加持一切眾生,無論有緣、無緣,這樣你在讀誦的時候,才能斷煩惱。

習誦的時候,能夠除滅煩惱,得到無上智。否則的話,你照著經文,只念那個字,你是得不到的,讀的時候、念的時候,要加上觀想力,這樣才能夠得到無上智。

因為大家修定的少,念《藥師經》是為了消災免難,減除痛苦,使我們身心健康不害病,乃至於已經有病了,使他除愈,菩薩加被除愈。

你讀《藥師經》也得會讀,同時你在讀的時候,隨經文的意思入觀,定跟慧兩者是相結合在一起的。

你在讀的時候,如果沒有雜亂心,你讀讀會入定的。這可不是睡覺,讀到昏沈也像入定一樣,那就混淆了。所謂入定的意思,例如你讀《華嚴經》,你會入到華嚴境界。

 

關注靈性!每天念經,是保持靈性不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