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愚人節不騙人,妄語需謹慎!

今天不是愚人節——索達吉堪布的“智慧”禮物

愚人節是在每一年的哪一天:每年4月1日,是西方也是美國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

西方的愚人節,近些人國人紛紛效仿來過,紛紛以騙人為樂。在當今時代之下,唯一不缺的就是騙人,又何必獨為它設個節日呢?口說一句妄語,就算是開玩笑,過失也極大,佛陀曾言:「乃至戲笑尚不應妄語。」多希望以後能有個「智」人節啊!

無論到地球的哪一個角落,看外在的世界,都不覺得十分精彩、令人迷戀。我還是喜歡參觀內心的世界,它才是最美好、最穩固的。

一個人吃的專挑自己喜歡的,住的專挑自己喜歡的,交往的人專挑自己喜歡的……那一旦遇到不喜歡的,就會感覺無法接受。其實,外境不可能永遠給你提供快樂,只有學會適應不喜歡的,才能讓快樂永遠下去。

現在,很多人只是表面上皈依了佛教,卻從來沒有系統地學過佛法,這不算真正入了佛門。就像一個學生只是辦了入學登記,但根本沒有上過課,哪怕他在學校呆了十幾年,也算不上是這所學校的學生。

煩惱就像一片雲,來時無有影,去時無踪跡;煩惱就像一陣風,看似很有力,實則無本體。

我們現在迷戀的很多東西,如同小孩的玩具。玩具只能帶來一時滿足,如果把它當真,注定會讓自己陷入痛苦。但若認識到它背後是空洞的,即使得不到也無所謂。

當一個人興盛成功時,不是他的功勞也會推到他頭上,無數人進行點贊、獻花;當一個人衰敗破落時,不是他的過失也會堆到他身上,無數人進行謾罵、唾棄。所以,面對一些是是非非,若具有敏銳的辨別智慧,才不會隨聲附和、人云亦云。

把一個陌生人變成自己的至親,以他的苦為苦,以他的樂為樂,這是世間上的愛。把每一個陌生人都當成至親,希望這世上最好的東西給他,卻不執著他為己有,這是佛教中的愛。

很多人都抱怨壓力太大。其實,若把壓力當成一種包袱,不斷地催眠自己,就會分泌對身體有害的荷爾蒙;相反,若能將壓力視為動力,歡喜地接受它,所分泌的荷爾蒙會令身心健康。因此,壓力是好是壞,關鍵看你如何認識。

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發很大的脾氣,更沒必要跟人大吵。即使出現了讓你不高興的事,也不能讓嗔心一直“凝固”,融化不了。生氣後轉頭就忘,在佛教中也是一種成就相。有句格言說得好:大成就者生氣,就像棍子擊打水面的痕跡,一下子就沒了。

「愚人」二字,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捉弄人的意思,在我們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捉弄別人,只為換來那一時的快感,或一時跟風趕時髦,又是否會造作因果呢?不論是善意還是惡意,亦或者是開玩笑,在世間法裡,這些都再「正常」不過,但從佛法上講,這些行為就是欺騙,就是戒律裡面講的妄語、綺語。這種謊話,善意、惡意、開玩笑的謊話所種下的因,又會感召來什麼樣的果報呢?

《大智度論》中云:如佛說「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

一者口氣臭;

二者善神遠之,非人得便;

三者雖有實語,人不信受;

四者智人謀議,常不參預;

五者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

六者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

七者常多憂愁;

八者種誹謗業因緣;

九者身壞命終當墮地獄;

十者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愚人節其實就是妄語節。佛教自五戒開始就禁止佛弟子妄語,因為屬於口業不凈。任何一個言行,甚至心動,都是在造業,將來一定會招來果報,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因此奉勸大家,善護口業,甚勿放逸。

妄語是一種自辱

惡語是一種卑微

綺語是一種淺薄

無語是一種尷尬

止語是一種修養

愛語是一種慈悲

法語是一種滋潤

妙語是一種智慧

輪迴中的眾生,沒有認識自心的本來面目,無我執著為我,無常執著為常有,顛顛倒倒犯了很多錯。所以,我們都可以叫愚人。每逢愚人節,應當以此來提醒自己:不要再愚下去了!

佛陀曾言:"乃至戲笑尚不應妄語。"!希望我們可以做到,弘揚正能量,為這個社會注入善良、慈悲、智慧的能量。一起弘揚佛法,利益眾生。


愚人節不愚人,學習佛教四種“口善業”

《佛說十善業道經》是佛為海龍王說一切法靡不由心,應修十善,遂廣明十善功德,及攝一切佛法。圖為佛陀說法印

《佛說十善業道經》中,指出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痛苦,獲取極大利益,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十善也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

經中提到的十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其中,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這四種為“口善業”。

佛讓弟子們隨時守護自己的口業,不說惡語,只說善語。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佛家戒妄言惡語,故鮮少利嘴爭辯”。佛經中提到,口所說之業,即是語業,有善亦有惡。若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即“口惡業”也;若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即“口善業”也。

不妄語能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待

在佛教中,妄語就是撒謊、欺騙,說不真實的話語,以此達到某些目的和用心。妄語不​​僅傷害到彼此之間的感情,還會種下隱患的種子,隨時帶來災禍。

三壇大戒中,沙彌戒共有十條,其中第四條為不妄語;比丘具足戒中的“四根本戒”中包含妄語戒;菩薩戒中則有自讚毀他戒、無根謗入戒等。

《大智度論》雲:“佛說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一、口氣臭;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四、智人謀議,常不參報;五、常被誹謗,醜惡之聲週聞天下;六、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憂愁;八、種誹謗業因緣;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從中可以看出,造妄語的口業,會讓身邊的朋友遠離自己,不被信任,還會被別人看輕或誹謗。

妄語有很多危害,所以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說如實的語言。如實語,即實話實說。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對人真誠、坦誠待人,與人說話要做到實事求是,不說與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話,不說假話、大話、空話、套話。

同時,要將內心真實的想法如實地告訴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待和全力協助。佛在《十善業道經》中提到遠離妄語的八種好處,即:口常清淨,優缽華香;為諸世間之所信伏;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得勝意樂,三業清淨;言無誤失,心常歡喜;發言尊重,人天奉行;智慧殊勝,無能製伏。

即是說,如果能夠遠離妄語,說如實語,就能達到三業清淨,既能得到別人的敬愛,也能讓自己時常處於歡喜的境地。

當然,佛經中還談到,如果是因為解救眾生的苦難、不說妄語不足以救拔眾生出離苦海,是可以說“方便妄語”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善意的謊言”,比如對待一些身患絕症的患者,就不能將實情和盤托出,那樣會給他們帶去痛苦與不安。

不兩舌能獲得相互之間的信任與尊重

“兩舌”就是在人與人之間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在這個人面前說那個人的壞話,在那個人面前說這個人的不是。

根據《梵網經》記載的菩薩戒,有十重四十八輕戒。說四眾過、誹謗三寶等都屬於十重戒

《雜阿含經》卷三十七載曰:“兩舌乖離,傳此向彼,傳彼向此,遞相破壞,令和合者離,離者歡喜,是名兩舌。”《大乘義章》卷七載曰:“言乖彼此,謂之為兩。兩朋之言依於舌,故曰兩舌。”

從這些經典中不難看出,喜好兩舌之人,往往是隔岸觀火、看人笑話之徒,巴不得別人之間鬧矛盾、搞彆扭。俗話說“嘴巴兩片皮,說好說壞都是你”,喜好兩舌、搬弄是非的人,總覺得自己的一張嘴與眾不同,殊不知,兩舌會帶來苦報。

《華嚴經》中提到,兩舌會遭受兩種苦報,經云:“兩舌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得弊病眷屬,二者得不和眷屬。”即是說,喜歡兩舌的人,他遇到的親屬朋友都是自己不喜歡的人,他與自己的六親眷屬也不和睦。

當我們遠離兩舌,不說引起是非、爭鬥、離間的話語時,就能獲得相互之間的信任與尊重,別人願意和你交往,願意和你交心。

宋代慈受禪師在《訓行童頌》中說:“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遭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 ”這即是說,在為人處世時,不能談論別人的是非,如果說別人的是非,最後遭殃的還會是自己。所以,要少言多聽,不能去幹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兩舌之事,以免給自己帶來災禍。

《佛說十善業道經》中提到,如果能夠遠離兩舌,就能得到五種不可壞法;得不壞身,無能害故;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

這是說,不兩舌的人,既能得到身心上的安住和自在,還能得到善知識的幫助,在遇到困難時也會化解開的。

不惡口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氛圍

“惡口”就是罵人、說髒話,說難聽的、傷害他人感情的話,是一種粗俗、無禮和無知的劣行。

三皈五戒是佛弟子入門初步基礎。三皈指的是皈依佛法僧,五戒則是殺戒、盜戒、淫戒、妄戒、酒戒。由此可見,身為佛子,妄語戒是基礎戒律之一。圖為遂寧廣德寺三皈五戒現場

在工作與生活中,經常會碰到惡口之人。惡口的行為,往往讓人喪失理智,泯滅良知,也為自己造下惡果。

《華嚴經》中提到,惡口的人會遭受兩種果報,經云:“謂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聲。二者言多諍訟。是名惡口果報。”即是說,惡口的人會經常聽到不清淨的聲音,而且很容易同別人發生爭執。

惡口對別人的傷害,往往會持續很久,很多人會因為別人的惡口而痛苦不堪,陷入無盡的煩惱之中。佛在《十善業道經》中提到,若能遠離惡口,就能得到八種淨業:言不乖度、言皆利益、言必契理、言詞美妙、言可承領、言則信用、言無可譏、言盡愛樂。

這是說,如果能夠遠離惡口,不僅能口出和合之音,讓別人願意接受自己的言論,還能獲得良好的信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氛圍。防止惡口的方法,就是要經常說好聽的話,真誠稱讚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定能讓人際關係和諧融洽。

惡口會給別人的內心造成創傷,要經常反省和檢討自己有沒有惡口的過失,如果有的話,就要誠心地懺悔和改過。即便是沒有,也要謹言慎行,以免招致口業之禍。 

不綺語能獲得良好的口碑

“綺語”就是指言不及義的輕浮言語,“巧言令色”的漂亮話以及華麗美妙的諂媚之語。綺語的目的性很強,往往能讓人改變內心的想法,產生別的邪念和歪念。

不虛說、不說四眾過罪為居士菩薩戒中的六重戒。受居士菩薩戒後,應當嚴格持戒

“惡口”就是罵人、說髒話,說難聽的、傷害他人感情的話,是一種粗俗、無禮和無知的劣行。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會向別人說一些花里胡哨的話,看似冠冕堂皇,實則別有用心。還有些人,因為嫉妒他人所取得的成績或擁有的財富,極盡諂媚之話,慫恿別人乾一些有違道德信義之事。這些都是綺語的行為,它往往能令人麻痺大意,幹出荒唐之事。

孔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即是說,對人花言巧語,一副恭維逢迎面孔的人,很少有心懷仁慈的。誠然如此,很多立場不堅定的人,在綺語面前繳械投降,自食苦果。

善於綺語的人,總會有被揭穿的那一天,最終只會將自己孤立起來,無人問津。不綺語,能讓自尊和人格得到保證,也能獲得良好的口碑,更容易被朋友們尊重和認可。

佛在《十善業道經》中提到,如果能遠離綺語,就能成就三種決定:定為智人所愛;定能以智,如實答問;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這即是說,只要遠離綺語,就能得到更多人的認可與敬重,遇到的人與事,也都是實實在在,沒有任何虛妄的成分。

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這是佛教中的四種“口善業”,也是為人處世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如果能時刻反省自己,始終按照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這四個方面來規範自己的言行,就一定能從中獲益,成就莊嚴圓滿的人生。


今天不是愚人節——索達吉堪布的“智慧”禮物

今天是西方的愚人節,聽說東方不少人也效仿他們,紛紛以騙人為樂。在當今時代,唯一不缺的就是騙人,又何必獨為它設個節日呢?口說一句妄語,就算是開玩笑,過失也極大,佛陀曾言:“乃至戲笑尚不應妄語。”多希望以後能有個“智”人節啊!

無論到地球的哪一個角落,看外在的世界,都不覺得十分精彩、令人迷戀。我還是喜歡參觀內心的世界,它才是最美好、最穩固的。

一個人吃的專挑自己喜歡的,住的專挑自己喜歡的,交往的人專挑自己喜歡的……那一旦遇到不喜歡的,就會感覺無法接受。其實,外境不可能永遠給你提供快樂,只有學會適應不喜歡的,才能讓快樂永遠下去。

現在,很多人只是表面上皈依了佛教,卻從來沒有系統地學過佛法,這不算真正入了佛門。就像一個學生只是辦了入學登記,但根本沒有上過課,哪怕他在學校呆了十幾年,也算不上是這所學校的學生。

煩惱就像一片雲,來時無有影,去時無踪跡;煩惱就像一陣風,看似很有力,實則無本體。

我們現在迷戀的很多東西,如同小孩的玩具。玩具只能帶來一時滿足,如果把它當真,注定會讓自己陷入痛苦。但若認識到它背後是空洞的,即使得不到也無所謂。

當一個人興盛成功時,不是他的功勞也會推到他頭上,無數人進行點贊、獻花;當一個人衰敗破落時,不是他的過失也會堆到他身上,無數人進行謾罵、唾棄。所以,面對一些是是非非,若具有敏銳的辨別智慧,才不會隨聲附和、人云亦云。

把一個陌生人變成自己的至親,以他的苦為苦,以他的樂為樂,這是世間上的愛。把每一個陌生人都當成至親,希望這世上最好的東西給他,卻不執著他為己有,這是佛教中的愛。

很多人都抱怨壓力太大。其實,若把壓力當成一種包袱,不斷地催眠自己,就會分泌對身體有害的荷爾蒙;相反,若能將壓力視為動力,歡喜地接受它,所分泌的荷爾蒙會令身心健康。因此,壓力是好是壞,關鍵看你如何認識。

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發很大的脾氣,更沒必要跟人大吵。即使出現了讓你不高興的事,也不能讓嗔心一直“凝固”,融化不了。生氣後轉頭就忘,在佛教中也是一種成就相。有句格言說得好:大成就者生氣,就像棍子擊打水面的痕跡,一下子就沒了。

輪迴中的眾生,沒有認識自心的本來面目,無我執著為我,無常執著為常有,顛顛倒倒犯了很多錯。所以,我們都可以叫愚人。每逢愚人節,應當以此來提醒自己:不要再愚下去了!


然教法師:佛弟子唯一應該重視的洋節—“愚人節”

陽歷四月一號是個“一不留意就會被愚弄到”的日子。這一天熟悉的人通過非同尋常的方式表達著祝福,被多人愚弄說明你人緣不錯,被愚弄的人也不會真的生氣。據英國歷史學家家的考證:“愚人節”的起源與佛教“到達彼岸”的話有關系。但這只是一家之言,關於愚人節的由來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解釋。

有說:在1582年,法國由於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裡高利歷以1月1日代替以4月1日為新年。但一些守舊派反對這種改革,依然在4月1日這天送新年禮物,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把守舊派這些做法大加嘲弄,在4月1日給他們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的聚會。當人上當受騙的時候,捉弄他的人會大聲叫:“四月之愚”。

又有說:亞當之後約一千六百五十年間,上帝以洪水來毀滅世界。但僅留下亞當的第三個兒子慧德的後代諾亞,他以一條人造的大船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洪水稍退之後,諾亞便放出一只白鴿,想探求一塊洪水消退之後的陸地,因為這一天正好是四月一日。所以後人認為,在這一天去做一種毫無意義的事,就好像一只白鴿做了白工一樣,行為愚蠢。認為“愚人節”之起源。

據古羅馬殘籍記載:羅馬在每年四月初舉行“蔓姜會”,某年“蔓姜會”,主宰之神雪麗絲之女白洛賽蘋娜在極樂園采摘水仙花時,遇見冥府王菩拉多,兩人一見鐘情,互相示愛,菩拉多便娶白洛賽蘋娜為冥府王後,當他們兩個返回地府時,菩拉多乃差使地府中之鬼怪發出吃吃之笑聲,以愚弄雪麗絲,而雪麗絲果被愚弄,她乃循著聲音的來源尋覓。因此,他們便以每年之“蔓姜會”為“愚人節”。

英人百科全書認為:“愚人節”乃是公元十五世紀,由於西班牙王腓力二世建立一個“異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視為異端,在每年四月一日處以死刑。為了消除恐怖,於是每天以說謊取笑為樂。其後,沿用日久,演變為今日之“愚人節”

英國還有一個民間傳說,認為愚人節與一個名叫“哥譚鎮”的城鎮有關。傳說在13世紀有這樣一個傳統,凡是國王巡視過的道路都會收歸公共所有。哥譚鎮的民眾不願失去他們的主干道,於是散布了謠言,希望能夠阻止國王的巡視。國王遂派遣消息官前去打探,消息官到達村鎮之後,發現滿街都是瘋傻之人。國王便放棄了巡視的計劃。於是愚人節便由紀念哥譚鎮鎮民的謊言而來。

根據基督教徒的說法是:“愚人節”是為了紀念耶稣受難的日子,耶稣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前,被迫到處奔走後人以四月一日這一天來紀念他此種無辜地被人活活釘死,其實含有警惕之意義。

也有人說:在時間的選擇與“春分”(3月21日)有關。在這時間天氣常常突然變化,恰似是大自然在愚弄人類。還有人說:愚人節與古羅馬的喜樂節和印度的歡悅節有相似之處。

其實關於愚人節到底是如何興起,對於一般民眾而言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甚至大部分人不會過分在乎這個節日。但作為一名佛教徒,我想應該重視一下愚人節。因為愚癡是障礙聖道的根本煩惱,我們上求佛道,求的就是無上的智慧;我們下化眾生,就是教導大家斷除愚癡等煩惱。我們應該在這個日子裡,提醒自己還沒有證得無上的菩提智慧,還是一個愚癡的人。

什麼是愚癡?關於愚癡的名字在佛教有很多種。如《瑜伽論》中說:“癡異名者,亦名無智,亦名無見,亦名非現觀,亦名惛昧,亦名愚癡,亦名無明,亦名黑闇。”所謂愚癡在佛教的解釋就是愚昧無知,不明事理之精神作用。《法界次第》中說:“迷惑之性,立之為癡。若迷一切事理,無明不了,迷惑妄取,起諸邪行,即是癡毒,亦名無明。”《大乘義章》中說:“暗惑名癡。”是說內心不能明了,心生種種迷惑就是愚癡。《華嚴大疏鈔》中說:“迷於四谛,皆曰愚癡。”是說對於四真谛法不能明了就是愚癡。《順正理論》卷十一中說︰“癡謂愚癡,於所知境障如理解,無辯了相說名愚癡,即是無明、無智、無顯。”是說對於所知的境界,不能如理了知,不能明辨就是愚癡。《成唯識論》卷六中說︰“雲何為癡?於諸理事迷闇為性,能障無礙,一切雜染所依為業。”是說內心對事和理不能明了,障礙住清淨心,造作無量惡業。俱捨宗把愚癡視為大煩惱地法之一,唯識宗則視為煩惱位心所之一。與“無明”、“無智”同。為三不善根(三種根本惡德,亦即三毒、三火)之一,六根本煩惱之一,十隨眠之一;為一切煩惱之所依,三界系中,於四谛及修道中斷之。

眾生要消滅無明煩惱,癡迷無知,就要靠智慧光明的般若。般若意譯為淨智妙慧,簡稱智慧。是從實相般若本體,生起觀照般若妙智。因為有了智慧,所以對於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釋迦牟尼佛成道就是證得無上的般若智慧。

承認自己當下還是一個愚癡的人,並不是消極的自我否定,而是認清自己還沒有完全解脫,激勵自己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證入佛的知見智慧。愚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痛下決心的改變。佛的弟子周利槃特是個極其愚笨的人,可是他對佛陀有堅定的信心,依照佛陀的教示,專誦“掃帚”二字,最終獲證聖果。據說多生以前,他是個養豬人。一天,他趕了一群豬到集市上賣,半路上要過一條大河。為了趕早市,他用繩子把群豬系成一串;又怕它們狂叫,就用棉布堵住它們的嘴,拉著繩子強行過河。由於他的無知,群豬要河中喘息困難,還沒上岸就全部悶死了。他的全部本錢就此喪失了,呆立河邊,想不出一條生路。幸好這時來了一位僧人。在僧人的勸說下,他出了家。由於無知而堵住豬嘴,傷害了很多生命,他今生遭受蠢笨的果報;由於前生出家修行,他今生能遇見佛陀,證得聖果。

愚癡是不可怕的,不正視自己愚癡才是可怕的。所以我們要用佛法的般若智慧光明,來照破自己內心的愚癡黑暗。利用一切外緣提醒自己,利用一切機會觀照自己。愚人節這個和佛教徒沒有什麼關系的節日,在今天應該成為我們修道的增上緣。

在愚人節的時候我們應該生“慚愧心”,由於愚癡我們才輪轉六道。無始劫以來我們無知,造作無量的惡業,致使長劫不免輪回。今生雖得人身,但諸般煩惱如影隨形,更何況:

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在愚人節的時候我們應該生“怖畏心”,因為愚癡我們六根攀緣六塵,心隨境轉,身口意造十不善業,猶如狂象無勾,野馬無缰。將來果報三塗之中,每日酷刑無有間斷;終日受苦無有出離。

在愚人節的時候我們應該生“精進心”,由於愚癡,我們迷逐外境,對於修行長生懈怠,三業不勤,致使功德難圓,五觀怠存,贻誤解脫之期。因此我們應該生起精進之心,披著勇猛之铠,暢游般若之海,揚起智慧之帆,勇斷愚癡到達涅槃的彼岸。

 

什麼是綺語?學佛不可以說笑話開玩笑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