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捫心自問:作為佛弟子,你對因果究竟信到什麼程度?不信就沒有因果了嗎?

濟群法師

學佛的人,大約都以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捫心自問:我們對因果究竟信到什麼程度?是「深信不疑」的「信」,還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式的信呢?

對於學佛者而言,深信業果是非常重要的。無明煩惱為什麼會使我們流轉生死?造作惡業為什麼會使生命感得苦果?正是因果規律在支配。勤修戒定慧為什麼能成就佛果?同樣取決於「如是因感如是果」的原理。唯有深信業果真實不虛,我們才能自覺地止惡行善,真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未來,為什麼還會做出種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原因就在於不曾深信業果,從而懷有僥倖心理,以為自己會是那個逃脫惡業懲罰的幸運兒。久而久之,對因果的敬畏日漸淡薄,甚而流於習慣性的麻木。如果我們注意觀察,會發現生活中充滿因果的實例,只是以往未加註意罷了。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口口聲聲相信因果,卻毫無顧忌地造作惡業。這種所謂的「相信」,只是虛假的裝飾而已。同時也說明,他們對業果的認識是極為浮淺的。

佛教所講的因果是三世論,不僅貫穿著我們的今生,也貫穿著無盡的過去和未來。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其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對於不具備宿命通的凡夫來說,既看不到過去,看不到來世,也看不清現在,所以才會心存僥倖。如何才能加深對因果的認識?必須時常親近善知識,認真聞思經教,以此強化業果在內心的警策力。

事實上,因果的另一層面是我們當下可以感覺到的,那就是心行的變化。當我們與貪嗔痴相應時,內心的負面力量隨之增長,人性也隨之墮落。一個貪婪無比的人,永遠體會不到心滿意足的快樂;一個嗔心熾盛的人,永遠感受不到心平氣和的從容。那麼,貪嗔痴從何而來?正是我們逐漸培養出來的。我們對金錢、色慾的執著,便是滋長貪嗔痴的養料。

即使外在一切並未因我們的貪嗔痴有所改變,但這些不善的心行力量仍會對自身生命構成過患。每件善行乃至一念之善,將使人性中善的力量得到張揚。反之,人性中惡的力量也會隨之增長。世間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很自我,有的很開放;有的很尖刻,有的很寬厚;有的很吝嗇,有的很大度……每一種性格,都是生命的無盡積累。其中的負面因素,正是痛苦的源泉。

如果我們深知:每一件善惡行為必將對生命構成影響並留下痕跡,還會任意造作惡行嗎?事實上,不僅一切行為如此,甚至起心動念也是功不唐捐的。我們的阿賴耶識就像電腦硬盤一樣,忠實記錄著輸入的每一份資料。即使我們可以騙盡天下人,但永遠騙不了自己,也絕無可能逃脫因果的自然法則。

「業決定」的道理告訴我們:有所為必將招感業果。這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任何起心動念及外在行為,必將在內心形成力量。二是今生的樂果皆來自過去世的善業,而今生的苦果則來自過去世的惡業,所謂「業不作不得,業已作不失」。

當然,我們也不必為已造作的惡業背負沈重的心理負擔,因為焦慮和自責皆於事無補。當我們認識到曾經犯下的惡業後,應至誠地發露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以如法的懺悔清洗人格,蕩滌種種罪業。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從此深信業果,慎護身口意三業,如理作意,法隨法行,決不造作新的惡業。如此,才能生生增上,在菩提大道上勇往直前。


關於因果,你是深信不疑?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佛光寺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種善因得善果
這些關於因果的基本理論古來有之
也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學佛的人
更是大約都以為自己相信因果
然而捫心自問
我們對因果究竟信到什麼程度呢?
是“深信不疑”之信?
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之信呢?
本期,一起探討一下“關於因果的那些事”

為什麼好人常常沒好報?

現實生活中
每當遇到不公平的事
你心中是否也會生起疑惑
都說好人一生平安
為什麼經常看到好人沒好報
壞人卻逍遙自在呢?

其實每一個事物的滋生和成長
都有其必然性
有如是因即感如是果
因果不是簡單的1+1
雖然其中的關係極為複雜
但確實有條不紊,毫釐不差
因果到頭終有報
只爭來早與來遲
佛教講的因果業報貫通三世
即前世、今生、來世
輪迴不止,因果相續

夢參老和尚曾說起這麼一件事情:

有一個人在甲地為非作歹,無惡不作,喪盡天良。甲地的人就議論:蒼天無眼啊,怎麼讓惡人享盡榮華富貴啊。

後來因緣種種,此人良心醒悟,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決定換個環境重新開始,於是前往乙地生活。

他積德修福,與人為善,可是未曾料到,不久慘遭橫禍而亡。乙地的人不免感嘆一番好人沒好報。

佛教的因果報應通於三世
身、口、意所造之業都會感召到報應
這就是佛教所說的“業報”
今生造業,當下受報,稱為現報
今生造業,來世受報,稱為生報
今生造業,兩世或多生之後受報,為後報

關於因果業報
如果我們只看此生
或者只看人的某一個階段
當然會覺得業報不精準
是佛弟子,當深信因果不空
只要曾經做過,不管是善是惡
都會有一個應得的後果
正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
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而已
唯有深信業果真實不虛
我們才能自覺地止惡行善
唯有行善積德
才能從源頭上減少惡的果報

既然今生的苦是前世的業報,今生努力還來得及嗎?

既然今生修善作惡
不一定現世就得果報
那麼今生就能得過且過了嗎?
既然今生的痛苦是前世的業報
今生修善還來得及嗎?
來得及!!!

佛教史上有一個經典案例
明朝人袁了凡少年時算命
被預言命運平平
此生即無功名,且短命絕後
人生中的種種境遇
竟然還與算命的結果逐一吻合
正當袁了凡灰心認命之時
遇見了他的人生導師雲谷禪師
雲谷禪師開導他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若能多行善造福、廣積功德
豈有不享福報的道理呢
後來袁了凡得子、及第、長壽
還寫了一本訓子善書《了凡四訓》
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

所以說一切禍福都是自己掌握
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
向善立身,慎獨立品
自求多福,遠避禍殃

行善積德是為了求福報嗎?

今生修善因,將來得善果
說明因果真實不虛
然而在“深信因果”的基礎上
還有一句禪語“不昧因果”
就是說,不為求福報而行善

唐朝時,有一位高僧百丈禪師。

一日,百丈禪師講法完畢後,眾僧皆已退下,獨有一老者站著不走。禪師便問其原因。

老者回答:"我現在是一隻野狐,並非人類。因在很久以前我曾在百丈山修行,當時一位學問僧問我: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我答:不落因果。因此後來便落入畜牲道五百年,至今仍身為狐身。今因慕大師修為,特請大師開示。"

百丈禪師默許了。於是老者合掌問道:"大修行的人還會落因果嗎?"禪師回答:"不昧因果。"老者當下大悟,行禮告退。

次日,禪師在後山岩洞中發現一狐身,便用往生之禮葬了。

佛弟子若是以超脫因果為目的
便是對因果有了掛礙
也會因此產生執著
說是要不落因果
卻深陷於因果之中
如果能視因果為自然
心中不為因果所牽絆
即使色身於因緣際會中受因果之報
心中卻仍是一片空明寂靜
那便是由不昧因果而真正地超脫因果了

為何要建立正確的因果觀?

佛教不主張談玄說妙
學佛真正的意義
在於解脫眾生的疾苦
實實在在解決人生的問題
六祖惠能大師說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佛弟子明瞭因果之理
就會畏懼造惡因
主動做善事,斷除惡因
為惡之人,殃雖未至,心性已損
為善積德,身心泰然如處天道
為非作歹,衣影抱愧猶在地獄

佛弟子明瞭因果之理
就能正確認識“諸行無常”
人有生老病死
物有成住壞空
眼前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
都是往昔業因的果報
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

佛弟子明瞭因果之理
就能做到心懷慈悲濟世
以平等心對待一切眾生
盡己所能救濟眾生的痛苦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無我利他 善業永續
般若之心 究竟圓滿

 

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教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