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幻法師:覺得40歲還年輕的居士,肯定不是好居士!

過去二十幾歲,三十歲剛出頭的時候,在寺院做晚課念到《普賢菩薩警眾偈》中的:「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雖然也有感觸,但從未有過如現在這般更顯真切的感受!

隨著年齡不斷的增長,對無常的體會,也越來越明顯。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越來越感覺到時光如逝,歲月如梭。誠如《法句經》中說的:「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前幾天,到椒江的余居士家裡吃飯,順便余居士談到了一句,2010年第一次見到師父,那時我才37歲。是啊!歲月如梭,2010年我也才29歲。那個時候聽到別人說37歲38歲,都覺得離我還很遙遠。而今,我自己都已經39歲。很多時候都感覺自己還沒有長大,怎麼就成了中年男人了,成了馬上要40歲的人了。特別是等到35歲之後,更是深切的感受到時間的飛速,更深刻的體會到人命的無常,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就是如少水魚。

所以,當二十幾歲的小伙子小姑娘,和我講到他對無常很有體會,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很有感覺了,我已經很有信願了。對於這樣的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如果不是宿世善根極為深厚的人,恐怕講到他已經很有信願了,能夠真正的厭離娑婆了,我不一定能夠相信,因為沒到那個年齡,是很難能夠對無常有體會的。

我今年我39歲,我就明顯感覺到我比去年,比前幾年對無常的認識,又更深了一步,對臨終往生淨土不被破壞又更加在乎了一層。年齡越增長,越感覺到往生極樂世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更深切地感受到,對一個將近40歲想要往生淨土的的人來,接下來還有多少年可以活呢?我無法預計。但有一點是我可以肯定,我的生命已經走掉了近40年,就像少水的魚,它的水已經少掉了很大一部分。

因為人生能有幾個40年,按常態來講如果我的壽命是50歲,那接下來我就只有十年左右了。如果我的生命是在60歲,那就只有20歲了。不按常態來講,那無常隨時都可能現前。試問,今天我們準備好了嗎?

當看到將近40歲的學佛人,或者已經超過40歲,50歲60歲的學佛人,還孜孜不倦地為財色名食睡而奔波,以致不斷縱容自己的慾望。我真的是很難理解,他們究竟活著的價值是為了什麼?要知道在了生死面前,所有的一切財富色慾等等等等,那都不過是過眼雲煙。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如果我們又失去了這一世人身,讓自己再度進入輪回,承受無量的痛苦,那是多麼可憐、可惜、可悲啊!

雖然普賢菩薩警眾偈中說到,每一個人都猶如少水魚,哪裡還有什麼快樂!但這個道理,很多人往往是沒有體會的。正是因為大家沒有對無常的體會,所以才不能當勤精進,更談不上如救頭燃,只有一個人真的但念無常,那才會慎勿放逸!

正是因為年齡增長後,對無常的體會越來越深刻了,越來越對往生淨土有了緊迫的感覺。所以這幾年,也一直留意或者說盼望,身邊能夠有得力的同行善友能夠出現幾位,幫助我臨終的時候不被破壞。或許很多人覺得,師父你還年輕,你今年才39歲,為什麼這麼早就考慮這個問題。

實際上如果覺得39歲還年輕,覺得無須去考慮無常這個問題。那我說一句難聽的話,有這樣想法的居士,必然不是一個好居士。有這種想法的僧人,肯定不是好僧人。當一個學佛人不把無常放心中,你又如何能夠做到了生脫死呢?所謂的學佛,不過就是花架子而已,一旦無常真正到來,必將措手不及。

惟願一切學佛人,常念無常,不要因循度日。以免一旦無常到來,而致後悔莫及!


淨空法師開示:晚年幸福,全靠少壯積德,供養三乘賢聖,福田大

《俱舍論》四福田,說得很具體。一趣田,畜生也,供養一切畜生。佛門出家人每天去托缽,食物吃不完,剩下來,不可以留到第二天,怎麼辦?供養畜生,布施畜生。

第二種苦田,貧窮困苦之人,也是出家人布施的對象。

第三種是恩田,父母,對我們有恩的人,在苦難當中,曾經幫我們,念念不忘,這是知恩報恩。或者有差別因緣,於我有恩的人對我產生誤會,只念恩不念怨,成就自己深厚的德行。耐心等待,十年、二十年之後,誤會澄清,他對我們看法會改變。也等於考試,及格了,通過了,大家生歡喜心。

人在世間,決定不能跟人結冤仇,冤家宜解不宜結。過去生有怨,要化解,這一生不跟人結怨,別人以再大的誤會對我,也若無其事,絕不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看他對我有幫助,有照顧,常存這個心,常行這些事,往後果報愈來愈殊勝。

佛菩薩保佑你,鬼神擁護你,往後愈來愈好。年輕時受苦不怕,精神體力好,能應付過去。福報不能在年輕時享盡,老年苦是真苦。老年有人照顧你,關懷你,幫助你,老時沒痛苦,全靠少壯積德,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讓自己度過幸福美滿的晚年,不能不知道。

第四個德田,三乘之賢聖也。《俱舍論》是小乘論,中國過去小乘二個宗,俱舍宗,依這部論典建立宗派。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賢聖是種福的對象,對他們恭敬,對他們供養,福田很大,得福很多。幫助他教化眾生,幫助這些人建大道場,建大法幢,講經教學,弘法利生,功德多大。能夠成就這個功德,布施不論多少,都在真誠恭敬心。

本文節錄自【2012淨土大經科註】88集


淨界法師:四十歲以後,下一期的生命心裡已經醖釀成型了,今生的思想已經決定你來生的果報

比如說你前生有佈施的思想,你看到事情的時候,你的想法是什麼 你今天看到財物,我今天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會生起什麼樣的想法?你會有什麼想法?

你今天想到錢,你生起什麼樣的想法,你有什麼想法,你說:「誒!這個錢,我應該自己受用的」。

你來生一定很貧窮、慳貪;

如果你今天想到錢,你的想法是:「誒!這個錢,大家來受用,我願意跟人家分享」。

我保證你來生資具非常的充足。

所以,我們可以從你現在的思想,就可以預測到未來的你,因為諸法因緣生嘛!

除非你改變你的思想,否則你來生的果報已經成型了。

一個人到了四十歲,你下一期生命的雛形正在你的心中,已經慢慢的醖釀成型了。

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來生是一個什麼樣的相貌?

其實你不用去問別人,你可以靜坐下來觀察你的內心,我經常生起什麼樣的想法?

那就是在告訴你一個消息了:

經常性的想法、習慣性的想法、強有力的想法──這個對於你的生命會產生主導的力量,這就是所謂的諸法因緣生,因緣已經在那個地方流動了。

除非你懺悔改變,否則你未來生命的相貌,其實已經慢慢的有一個雛形出來了,特別是你四十歲以後,你來生的相貌已經出來了。

一個人到了四十歲,除非你後面有很大的突破了,你大概來生的相貌,大概已經畫得差不多了,四十歲!

你今生當中你遇到外在的人事,你經常生起什麼樣的思想。

你有一些財物,你很喜歡跟人家分享,你來生富貴的相貌已經畫出來了;別人刺激你的時候,你不選擇對立,你選擇忍辱,你來生的莊嚴相貌大概畫出來了。

所以說你在受果報的時候,同時也在創造來生,所以你今生的思想,其實已經在決定你來生的果報,所以它生命構成一種輪回性嘛,過去創造現在,現在也創造未來。

所以從你心中的想法,你大概可以預測來生你是怎麼樣的。

覺得40歲還年輕的居士,肯定不是好居士!


淨界法師:怎麼去經營今生的生命? 怎麼去改造未來?

"有些人,他有一塊蘋果,他就有一種衝動,想要切一塊跟別人分享,這個人來生是大福報的境界; 有些人,他有蘋果,他是把它藏在口袋裡面,那你來生就是貧窮。 ”

我們怎麼去改造未來? 因為你現在的身心是要創造未來,所以你怎麼去經營你今生的生命? 就是講調伏的問題。 那麼五陰的重點有兩部分:

第一個是你的感受,另一個是你的想像。

第一、首先我們會觀察到:我們的生命世界有很多的感受,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有快樂的感受、有痛苦的感受; 這個感受是看到你過去生命的業力,就是你從什麼地方來? 如果你今生的感受,大部分都是快樂的,表示你從善業中來,你前生造了很多的善業; 如果你今生的感受,大部分都是痛苦的,那你是從罪業中來。

所以我們從我們今生的身心世界,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過去做了什麼事情,這個感受叫做認命。佛教對於過去的東西,就是認命,佛教不試圖改變過去,因為不能改變; 所以你看凡夫,就是在果報上一直改變,結果弄到自己痛苦當中、更增加痛苦。

第二、我們所要觀察的是我們心中的想像,這個是關鍵,因為從你的想像,就看到你的未來,你面對生命的快樂、你面對生命的痛苦,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看得到你未來的相貌。

有些人,他有一塊蘋果,他就有一種衝動,想要切一塊跟別人分享,這個人來生是大福報的境界; 有些人,他有蘋果,他是把它藏在口袋裡面,那你來生就是貧窮。 同樣一個蘋果,就看到我們每一個人不同的思考模式,也就看到他未來的生命相貌的雛型,已經看出來了。

一個人到了四十歲,你的思考模式,大概就是你來生的一個圖形; 當然,在你死亡之前,你都可以改變,但是等你死亡以後,你又變成另外一個認命了,你這個業又變成另外一個果報,那你又得認命了,你這個機會就喪失掉。

所以,我們對五陰身心,跟前面的破妄顯真不同:破妄顯真對於這個虛妄的攀緣心,是完全消滅; 但是五陰身心當然它也是虛妄相,但是它是不能消滅,因為:你的菩提性、你來生的安樂道、解脫道,都在你一念的想像力!

菩薩對於五陰身心是轉變,你得借假修真,你這個打妄想的心,就是你成佛的心! 所以佛陀在講安住以後,菩薩以不生滅心為住; 下一個開始要面對生命、開始去改變你的生命。

當然你要改變它,你得先瞭解它,所以我們這一科開始講到發明三觀─菩薩以空假中三觀來調整自己的心態、來創造安樂解脫的未來,這個是一個菩薩安住以後,下一個要做的工作,就是調伏。


淨界法師:你四十歲以後就不能再怪你父母親把你生得好不好

【攝大乘論講記33】

這以下徵:

子二、徵

所以者何?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這底下解釋了。

子三、釋

有色諸根,由此執受,無有失壞,盡壽隨轉。又於相續正結生時,取彼生故,執受自體。

我們先解釋這個執取義,先看下面那一段。

又於相續正結生時。在我們生命的相續當中正結生時,這個正結生時就是我們在受胎的時候,或者說是投胎的時候。我們前面說過,有情眾生的生命,是果報相續的。你死亡以後,它又會有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就是所謂的相續正結生時。這個時候,阿陀那扮演什麼角色呢?取彼生故,執受自體。它能夠在他內心當中,成熟業力的推動,取彼生故。這個生就是父母的理體,它能夠引導我們去跟父母的理體相結合,而產生一個色心的自體,就是名色。這就是我們生命的變化當中,阿陀那是扮演這樣的一個角色。這樣的一個父母的理體,經過阿陀那的執受,它會慢慢的廣大,我們看前面那一段:

有色諸根,由此執受,無有失壞,盡壽隨轉。

慢慢慢慢的長大,阿陀那又把這樣的根身執受。它能夠執受,它也不斷地釋放業力,使令它不失不壞,盡其生命相續的轉生。

所以有人說,一個人以四十歲為中間點,就是你四十歲以前的相貌,多少帶點遺傳,但四十歲以後的相貌,就跟你業力有關係。當然剛開始你有這樣的色身,是阿陀那這個心識去跟你父母理體的和合,所以你一定會帶有你父母的遺傳,這個是很正常的,但是隨著年紀的長大,因為你阿陀那本身也有業力,它本身不斷地釋放業力,這業力也會主導色法不斷地變化。所以四十歲以後,你就不能再怪你父母親,把你生得好不好,因為這阿陀那已經慢慢在主導這個色法,不斷地變化。

我們看前面的阿賴耶,它只是很粗分的講到攝藏,它攝藏業力,變現果報。這個業力怎麼變現果報,它沒有講出來,但是阿陀那講出來。就是在內心深處當中,有一群業力來主導我們去投胎,投胎以後又不斷地去滋潤這個色法,使令它無有失壞,盡壽隨轉,慢慢的增長廣大。

——淨界法師 攝大乘論講記33


如果一個人40歲還沒有覺悟,便如同死亡

一直很喜歡蔡志忠的漫畫,最近讀到他的《參禪步道 覺悟》,被《吠陀經》中的這句話震撼到了,「如果一個人40歲還沒有覺悟,便如同死亡」,如果按這個標準,我們大部分人都如同死亡,因為能覺悟的人實在太少了。其實覺悟就是一個人重生的過程,就如同美國哲學家佛洛姆說的:

每個人都生自於父母,但每個人都要自己再重生一次。

蔡志忠本人就是一個覺悟了的人,而且覺悟的相當早,他在3歲半的時候就讀完了《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4歲半就想通人生路就是畫畫,9歲立志當漫畫家,15歲成為了職業漫畫家。彪悍的人生背後是他覺悟了自己來到世界上要做的事,並且持之以恆的做了下去。

我們每個人都有覺悟的可能,但每個人覺悟的方式不可能相同。

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沉思默想七天七夜,大徹大悟了人生痛苦的本源,覺悟成佛。這一年釋迦牟尼三十五歲。

王陽明於龍場頓悟,創立「心學」,被後人成為天下第一術法。這一年王陽明三十七歲。

覺悟這種事可遇而不可求,其發生條件因人而異,不過其中有2點是基本相同的:

第一,覺悟者在覺悟前一定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必定會錘鍊心志,開啟智慧,厚積薄發才能捅破那一層屏障。釋迦牟尼覺悟前在尼連禪河畔的樹林中獨修苦行整整6年,身體形如枯槁,後來才在菩提樹下成佛;王陽明悟道前就一直在思索「格物致知」的真意,後被貶龍場,中途還遭人追殺,歷經千難萬險才得以頓悟。

第二,覺悟者追求的一定是天地至理,人生大道,那些追求旁門左道和心術不正的人是永遠不可能覺悟的。佛學、心學,哪個不是直指本心的正理呢?

我們普通人不必刻意去追求佛祖那麼高的境界,我們要的覺悟可以借鑑著名學者曾仕強說的,人生只做三件事,一是知道自己此生來要做什麼事,二是知道自己該如何做這件事,三是知道怎麼把這件事做好。我們多少人就是卡在第一件事就不知道上了,所以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當你懂得你此生要做什麼事的時候,你就開始覺悟了。

「如果一個人40歲還沒有覺悟,便如同死亡」這句話並不是宣判40歲還沒覺悟的人就如同死亡,而是在提醒和督促我們該覺悟了,要用求生的心情去求覺悟,孔子也說:「四十不惑」,不惑於人生,不就是人生的覺悟麼?


淨界法師:只要生命存在一天,你就要讓自己有進步

那麼當我們在聽聞的時候,最好的心態就是把自己當病人。

很多人他為什麼不肯聽經?我看很多人出了家以後,好像前面幾年聽經,到最後都不聽經了,為什麼?

因為他認為自己沒病,這件事很嚴重。一個人不認為自己有病,這件事就很嚴重了,他就沒辦法進步了。

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你是一個有病之人,你非常需要藥物的治療,非常需要佛法的藥物。

我除了講經的以外,我幾乎每一天,除了我今天要講經,我每一天至少都會去聽三十分到四十五分鐘的佛法,每一天。

而我聽的佛法老師是不一樣,即便我離開了佛學院,我還是不斷的聽聞佛法,因為我自己覺得我有病,我覺得這對我幫助很大。

有時候我聽十五分鐘也不錯,一個人要永遠讓自己保持進步,這一點非常重要。

只要生命存在一天,你就要讓自己有進步,那麼這當然就是說,你自己要覺得你自己有病,你非常需要這個佛法。


嘎瑪仁波切:四十歲前為今生活,四十歲後為來世活

人到了四十歲左右,一般是人生積累比較好的時候,往往也是比較迷茫的時候,很多人面臨著這種轉型的困惑。這樣的人不是沒有財富,在別人看來精神財富物質財富他們都具備。如何去轉化這些財富,很多人都有困惑。這些人中,有專家學者,有高級職業經理人。從佛教的角度來講,他們只是聰明能幹,而沒有智慧。因為他們迷茫,實際上還是沒有安全感。對下一步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遇到困難挫折時不知道怎麼處理,害怕去面對。以前二三十歲時一身是膽的狀態沒了,雄心霸氣沒了,被社會磨得差不多了,難得有了點成就,怕失去名,怕失去利……

我們應該這樣做:選擇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哪怕失敗了,覺得做得快樂就行了。人的一生當中,每天都在做重複的事情,在重複當中去改變,改變其實並不是很大。比如有人選擇做慈善。做慈善,無論在精神上、體力上還是財力上,都要付出很多。如果這種付出讓你覺得快樂,儘管花費了錢財,還要搭上自己的身體力行和時間,也不會有怨言。我認識很多做慈善事業的人,最後累得自己渾身是病了,即使到死也很欣慰,很快樂。這是因為他選的生活和事業讓他覺得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是有價值的。

人在二三十歲時的選擇都是在充實自己的知識技能、社會經驗和爭取名利的道路上。而等到四十歲時需要選擇的是,要想想我們接著活的每一天到底有什麼價值——是做個行屍走肉為了一日三頓溫飽呢,還是開著名車兜兜風旅遊這樣晃悠著過日子?或者是把自己所累積的財富拿來和別人分享從中得到滿足呢?

其實,我們應該把自己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凸現出來,四十歲以後應該讓自己的生命有光亮。我們燃燒自己這根蠟燭,而把別人照亮了,我們要靜靜地享受照亮別人的感覺。當我們感到自己生命價值時,就不會有任何恐懼感。

有個臺灣人,是個大電子公司的老總,賺了很多錢後到西北做慈善事業,後來病了,最後在那裡為自己最喜歡的事業而往生,他很快樂。宗教人士為了傳教而往生的也很多,他們同樣是快樂著離開這個世界的。

人應該選擇一種讓自己生命過得有價值的生活。如果我們活了很久,而對社會卻一點貢獻沒有,一輩子都在消費財富,最後死的時候回想是一場空,沒有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對別人更沒有做什麼有意義的事,這個時候是人真正遺憾的時候。

四十歲的人大部分已經積累了很豐富的人生經驗,如果可以在精神層面對別人多付出一些,那就很有意義了。所以,為什麼很多人講“四十歲以前為今生而活,四十歲以後為來世活”。所謂“為來世活”,並不代表說只是為了死亡以後活,而是讓你在四十歲以後身體機能越來越差的時候,要珍惜生命,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很有意義。

儘量為社會為眾人去奉獻付出,過得坦然,到死的時候回顧所走的路,如果有來世,就沒有恐懼心,就不會因為覺得自己人生過得沒有意義而恐懼了。

四十歲以後選擇一個你認為快樂的方式去過就好了。這個快樂,每人的標準不一樣。有的人覺得賭博很快樂,有人買名車飆車算是很快樂了,這些快樂是短暫的,他的苦永遠會比快樂多。像我的弟子中,就有很多人喜歡買名車,買後沒快樂幾天,為找個地方放,不是租房子,就是專門買房子,又要花掉一大筆錢。如果放在那兒不開,車就會壞,於是要有人開車,但自己沒有時間和體力,只能找人開,又怕人家偷……這一系列的煩惱就來了,所以這些人的快樂是短暫的。

在為別人付出當中所得到的快樂是真正的快樂,是永遠的快樂。比如一個孩子因為貧窮失學,我們花一點錢就可以讓他繼續上學,這個孩子可能因此會考上大學,也改變了他的一生。每當想到這些時,會覺得自己非常偉大。這種為別人的付出,才能為自己帶來永恆的快樂。

天上掉的餡餅好吃嗎

人生很短暫,我們認識的很多人,十年二十年前享盡榮華富貴,好像全世界所有福報集中到他身上,後來就貧窮潦倒,滿身疾病。這是什麼呢?福報用完了。所以,得到太多,千萬不要太高興了、太得意忘形了。有時候你承受得太多,就像人死前會有一個很精神的時間段叫迴光返照,今生留下的福報一起承受在他身上,他會突然好起來,臉色會很好,精神也會很好,講話也會很有力氣,你覺得他好了,但他很快就會“走”掉了。我們的福報,如果太順了,事業太順了,家庭太美滿了,做什麼事好像不用努力就從天上掉餡餅一樣,真的要小心你的所有福報快用盡了……

以前有一個非常偉大的仁波切,叫忠囊活佛,他有一個弟子是證券公司的老總,每次都說:“您給我修財神法吧,您要什麼我供養給您就行了,您待在我家裡修吧。”仁波切說:“天底下沒有這種做法。擁有財富是你的福報,我可以給你修財神法,你有多少福報你才能得到多少。我警告你不可以急於求成,財富不是我可以給你的。現在你這麼求,你這種貪婪越大,會讓你後面的福報提前成熟先用了……”“我現在成熟就好了,管他以後呢!”仁波切就說:“好,後果你自己負責,你要謹慎。” 慈悲的仁波切於是盡自己的能力滿足他的願望,他也做了很多功德,在印度、尼泊爾等地幫仁波切蓋廟,他還經常把仁波切關在他的別墅裡修財神法。他發願說希望自己快點變成最富有的證券商。後來,果真如其所願,所有人都說他是最厲害的“股神”。後來仁波切年紀大了,在香港涅槃了,然後他從天上掉到地上,因為詐騙進了監獄。這樣的人很多。所以很多時候福報是應對輪回,這一生希望好,所以來世就是明天的延續。

任何時候你都要給自己累積福報,靠個人的發心去做。在順的時候要更謹慎,提醒自己,也許這個福報用完了就沒有了。你可以看看有一批這樣的人,我們很多人前半生很痛苦的,從年輕時代經歷了很多磨難,成長過程中屢屢不順,到了晚年以後幸福不得了,身體健康,家庭美滿,兒女孝順。

那麼還有一批是什麼人呢?他們年紀小的時候就享受榮華富貴,我以前認識的一個人,連馬桶都是用黃金做的,選美小姐比賽都是他組織的,到了晚年得了糖尿病,身旁的人一個一個散了,最後發現,一直以為的純金馬桶只是個鍍金馬桶,根本賣都賣不掉了,家裡的古董也都是贗品。原來是有人騙了他的錢。他有錢的時候亂花,到最後很淒慘,連治療糖尿病打杜冷丁的藥費都沒有。我有一位朋友,三十多歲在國內富豪榜上就有名了,他曾經認為全世界就他是最強的,他是最聰明的、最有能力的——你們幾萬名員工就是靠我吃飯,我對國家每年貢獻稅務是多少,國家應該感恩我,父母沒有我之前沒有那麼好地方住,吃住穿全歸我管,他們都應該感恩我——所有人都要感恩他。一天突然生了怪病,屬於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的疑難雜症,在病床上躺了一個多月,昏迷了七天,是不可能藥治的。沒想到第七天早上做了個夢——山上有一個小廟,有一老一小兩個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帶小和尚下山化緣,小和尚看到山下的村莊太好了,就想留下來,一會兒一回頭,老和尚最後是把他拽到山上,他還是念念不忘山下村莊那些吃喝住——就這樣醒來了。這一下他徹底變了,看到誰都感恩——“是你們給了我這樣的福報。”然後跟我講:“我以為我多有能耐,原來是供奉了一輩子觀音的福報,沒有想到和尚沒有當成,眷念紅塵反而投胎到這裡來。原來我供奉觀音,只是投胎讓我做一個有錢人,前世念念不忘的部分現在都已經成為事實了。 

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多想一下自己擁有了什麼,少想一下自己沒有什麼,不要總想我沒有什麼而人家有什麼,這很難受。你自己總是有缺的部分,修行也是如此,多想一下人家修了什麼、我沒有修什麼,這個部分可以多想一下,自己缺什麼、人家有什麼,這是可以攀比的,一直是福報。就像大家比銀行裡的存款誰多,房子誰買得多,福報銀行裡面誰存得多,這個可以比,大家比的方式不是妒忌而是讚歎,隨喜別人有這個能力。這個福報不要小看,真正一直累積下來,你想擁有的時候,你祈禱的時候,就有了,自然而然會成熟了;你如果不累積,你想要的時候再祈求,就是臨時抱佛腳,想得到就很難。所以修行的時候多精進一點。


淨空法師:40歲前的福報是前生修的,40歲後的是此生造的

斯裡蘭卡做母親的人,還都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在懷孕期間念佛、誦經、拜佛,求胎兒得到佛菩薩的保佑,這也是胎教。我們細心去觀察,她比文王母親還要高明,文王母親沒有得到三寶加持,這就是學佛跟不學佛的不一樣。不學佛的能達到聖賢;學佛的人能達到佛菩薩。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地方的民風淳樸、厚道、老實,生活水平不高,但是人的生活快樂,快樂就是幸福的人生。有很高的地位,有很大的財富, 生活得不快樂,這樣的人很多。那麼他這生的財富,死了以後一文帶不去,來生非常渺茫。一生的福報享盡了,那看他這一生造的業,業報身;這一生所享受的財富,過去生中造的;來生是怎麼個狀況,那是今生造的。古人說得很清楚,四十歲以前的福報,全是過去生的;四十歲以後的,這一生所造的起作用。如果只懂得享福,不知道造福,福報很容易享盡。享盡了怎麼辦?!古今中外這個例子太多了,中年發福,事業輝煌的成就,晚年公司倒閉了、負債了,很多!這就是過去生中修的福報,這一生沒有在這個基礎上,把它發揚光大。他不懂這個道理,他只曉得享福、作威作福,這福報很快享掉了。享掉,這一生沒有修,所以晚年的生活就很艱難,甚至於壽命都折了,五六十歲就走了,很多、很多。五六十歲走的,在我們想,他還有壽命,他這個壽命是虧折了,他本不應該那麼早走。

那麼真正知道積德修福的人,壽命縱然短,會延長。《了凡四訓》裡頭講得很明白,了凡先生的壽命五十三歲,他七十四歲走的",延長二十一年,這是修福積德所致的。這些例子全都在眼前,只要我們冷靜、細心觀察,你統統看得到。三世因果不離當下,諸佛菩薩也都在面前。所以供養、恭敬、贊歎,後頭這一句偈子很好,“無有分別心”。 


四十歲前的禍福是過去生造的,四十歲後的禍福是此生造的

摘自淨空法師《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12集 2001年9月5日 講於 台灣

諸位觀眾:大家好!

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第二十四面,看最後一行經文:

【愚人盲盲。不思宿行因緣所之。精神報應。根本從來。謂言事佛致是衰耗。不止前世宿祚無功。怨憎天地。責聖咎天。世人迷惑。不達乃爾。】

向下經文是釋迦牟尼佛慈悲的開示,經文分成兩段,第一段是“愚人招尤”,第二段是“善惡明訓”,給我們說明善惡的大道理。第一段裡面又分兩個小段,我們看第一段。

“不達。”對於世出世間,用現在的話來說,人情事理不通達,怨天尤人。這個事情佛說得好、說得很透徹,言語不多。

“愚人盲盲。”“愚”在佛法裡面有五個意思,註解裡頭有。第一、沉迷五欲,貪著五欲六塵的享受,這是愚人。第二、是非顛倒。第三、喜惡憎善,搞十惡他歡喜,你提倡十善他不歡喜,愚人。第四、聞道不解。第五、從惡道中出來的,他帶有惡道的習氣。佛經裡面叫愚人,有這些意思在。我們自己要反省、要檢點,我們有沒有這些弊病,如果要有,我們自己是愚人。“盲盲”,兩個盲兩個意思,心盲眼也盲,無知到極處!這注子裡頭是:心思昏迷,無正知見,稱為盲盲。不曉得事實真相。

“不思宿行因緣所之。”沒有想到你過去生中所造的是什麼因。過去生中我們確實不知道,這一生當中,以前這些年來,我們能夠想得到嗎?童年、少年、壯年一直到今天,細細想想我們造的是些什麼因?現在所受的果報。古德說:“四十歲之前帶著有過去世的因緣,四十歲之後是你這一生所造作的”;換句話說,四十歲之後,你的吉凶禍福你自己要完全負責任,四十歲之前當然自己要負責任,因為你還帶著過去世的業因習氣。幾個人懂得這個道理?正因為愚痴盲目,他才敢膽大妄為。

現在這個世界魔太多

現在這個世界魔太多,我雖然是比較明白的人,環繞在我的周邊都是魔,天天在旁邊照顧我的,你們都覺得不錯,我眼睛看的全是魔,群魔,他們自己不能覺知。如果拿經典去對比一下,他應該會發現,你是不是貪戀五欲六塵、是不是貪戀享受?這一條你有。你是不是是非顛倒?有。這個世間好事看作壞事,壞事看作好事,好人當作壞人,壞人當作好人,正法當作邪法,邪法當作正法,是非顛倒。是不是喜惡憎善?給你說善,點點頭也歡喜,一剎那就忘記了;給你講惡很高興,永遠不會忘記,唸唸都在造十惡業。給你講經說法,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你還是不懂。所以這五條,你只要一對,你不是愚人誰是愚人?你不是魔誰是魔?

真的在這個世間,弘揚正法不容易!在這個大染缸當中能夠不被污染非常難得了,我們還要勸別人回頭,真是難之又難!怎麼辦?能有一個回頭也不錯,不要希望大家都聽明白了、大家都回頭了,一千人當中、一萬個人當中有一兩個回頭,我們就很滿意,這是可能的、是有的。要想大多數人都聽懂、都明白、都覺悟,不可能!佛來了恐怕也做不到。什麼原因?“愚人盲盲”,業障太重了。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改過,一天到晚混日子,你說多可怕!真正修行人每一分鐘的光陰都非常寶貴,“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能叫這一天空過,不可以叫這一年空過,那還得了!這才叫勇猛精進。

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二年佛在天邊,出家三年佛化雲煙

“宿行因緣。”《講記》裡頭有一段,我唸一唸不必再說了,是講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因。如佛經中說,這是我們引用一段經文,“佛在祇洹說法”,祇洹精舍說法。“有六十初發心菩薩。共到佛所。五體投地。悲淚如雨。”向佛懺悔。這個經文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這個經我們曾經講過三遍,都留著有錄音帶。“各問宿世業緣”,自己不曉得,向釋迦牟尼佛請教,佛很慈悲跟他說了。

“佛言:汝於拘留孫佛時。出家學道。道心減滅。”出家的時候不錯,發的心很勇猛,一年不如一年。我們佛門裡頭有個諺語說:“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二年佛在天邊,出家三年佛化雲煙,沒有了。”這是說明你的道心退轉,退得太快了,三年五載之後目中就沒有佛菩薩,經上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其時有信心檀越。供養二法師。極其欽敬。”這是說有兩個在家居士、有信心的居士,供養兩位法師,對法師非常恭敬,你看了怎樣?生嫉妒心。

“汝於是時。生嫉妒心。在彼檀越。說法師過。”在信徒裡面說法師過失、譭謗法師,讓這些信徒對法師信心退失。

“令彼漸生輕慢。斷其善根。”你把這些信徒善根斷掉了。

“以是因緣。墮於四種地獄中。若千萬歲。”墮落地獄這麼長的時間。“後得為人”,地獄出來之後你生在人道。

“五百世中。生盲無目。”在人道里頭投胎做五百世的人,生下來眼睛就瞎了,生盲,過去造的罪業。

“愚痴無知。常為人所鄙賤。”沒有人看得起你。“汝等將來命終之後。於五百歲。正法滅時。尚生惡國惡人之處。為下賤人。被他誹謗。迷失本心。”你想想看,這個果報多淒慘!“過是五百歲。滅盡一切業障。得生阿彌陀佛國。”你才能遇到淨土宗,你才能唸佛往生把你的業障消盡。由此可知,我們造業很容易。《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所講的比這個還要嚴重,都是我們平常非常容易在造作,我們看到這個情形,可憐!

外面魔的世界太大了,沒有大力的護法,我們被逼到這個樣子

佛菩薩悲憫末法眾生,所以出現在這個世間,為我們整理會集一部《無量壽經》,拯救末法九千年眾生的。夏蓮居老居士不是普通人,我不知道他的身份,但是猜想他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的,肯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

我有一年,曾憲煒居士,以後他出家叫悟成法師,我聽人家講他還俗了,好像還在邁阿密。他請我到邁阿密去弘法,我們原定的講題是講《地藏經大意》,結果到邁阿密之後,我看講堂裡面坐的聽眾一半是美國人,我看了很歡喜。曾憲煒居士的英語翻譯能力很好,他擔任翻譯,我看那麼多外國人,難得!我題目就換了,不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大意》,我講《認識佛教》。現在《認識佛教》小冊子就是從錄音帶上寫下來,在邁阿密講的,外國人很得受用。在我沒有去之前,我們寄了很多結緣的書過去,這裡面就有《無量壽經》黃念祖居士的《註解》,那個時候剛剛印出來,前面有夏老居士的一張照片。這個書寄到之後,我人還沒到,曾居士把這些書給那些外國人看。邁阿密是很奇怪的地方,很多奇奇怪怪的人,我們現在講特異功能、有神通的。曾憲煒居士很喜歡神通,所以跟他們往來很密切,就把夏老居士的相片拿給這些有神通的人看,他們看了之後非常驚訝,他說這個人身上全體透明的。我們一般人有通靈的人來看我們,我們身體漆黑的,裡面亂七八糟,污染太多了。他說這個人是透明的,而且說這個人是再來人,但是他現在已經不在世間了。說得完全正確,我到邁阿密的時候,曾居士把這個事情告訴我,這些有神通的人看得出來,不是凡人。

以後我認識了黃念祖老居士,在中國弘揚這個本子只有他一個,在海外也只有我一個,我們兩個人弘揚這個本子,反對的人很多,真的是不容易。這個本子從中國大陸傳到台灣,李炳南老居士得到了,曾經在台中的法華寺講過一遍,他寫了簡單的註解,眉注。我到台中親近他老人家的時候,他把這個本子交給我,我一看就生歡喜心。韓館長五十歲的時候,我就發心講這部經給她祝壽,這好事情!所以她當時印了三千本。我到台中跟李老師報告,李老師一聽搖頭,他說:“現在機緣不成熟,你不能講這部經。”可是經本印了?“沒有關係,跟大家結緣。”

所以在台北改講《大佛頂首楞嚴經》。這個本子就一直放在書架,也就忘掉了。到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時候,我整理舊書又看到這個本子,想起老師當年把這個本子交給我,大概現在緣成熟了。所以我把這個本子帶到美國,美國的同修們看到歡喜,大家發心印一萬本,回向給李老師高增品位,在海外就流通了。許多人看到歡喜,就來找我講這部經。所以第一部開講在美國,在美國講過幾遍,在加拿大講過一遍,以後回到台灣,總共我講這部經講了十遍,最近在新加坡講的是第十一遍。

佛菩薩再來,肉眼凡夫不知道,在這裡批評會集是錯誤的,“居士哪有資格來會集?”其實會集又不是夏蓮居起頭的,頭一個會集是宋朝王龍舒,你為什麼不反對他?第二個會集的,清朝咸豐年間魏源居士,你也不反對,你為什麼反對這個本子?其實反對的原因沒有別的,反對我,我提倡哪個本子,那個本子就要反對。

我在講經的時候說過,如果會集本不能用,一定要用原文,首先我要問問:你們寺廟裡頭經常做的這些懺儀、課誦全是會集的,早晚課誦是會集的,不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不能要。你們拜的《梁皇懺》,《梁皇懺》是會集本也不能用,《水陸懺法》也是會集本,全部都不能要。你們以後這些經懺佛事都不要做了,乖乖的唸經,好!統統都是會集本,為什麼單說《無量壽經》會集本不能用?所有會集本都不能用,那就很好,乖乖的去讀原本、讀佛經。沒有道理!

我們一般人沒有這個智慧,聽這些歪道理往往就上當,就受他矇蔽,這真是愚人盲盲,矇昧無知,不知道造作這個業因果報多可怕!許多人已經受持《無量壽經》念了不少年,你現在一說,他不敢再念,換別的本子將來不能成就了,你要負因果責任,這個因果責任太可怕了。

所以現在這個世間是魔世,魔太多太多了,魔的力量太大太大了,我們不是他的對手。所以逼著我沒有法子,我經不講了,我已經宣佈在香港我不講經,在新加坡也不講經,教學我也不教了,所有一切活動我都不參加了,全部退出,退到攝影棚裡面來做錄像帶,沒法子!為什麼這樣做?外面魔的世界太大了,沒有辦法,不能不退!沒有大力的護法,我們被逼,逼到這個樣子。

在此地聽說他們安排三場講演,台北一場、台中一場、高雄一場,如果我上台再講演,我違背了我的誓言;不去又得罪人,怎麼辦?我想了一個方法,上台大家都是要看看我,我上台給大家看看就好了,目的就在那裡,多看看!我不講演了,沒話好說,免得別人造謠生事。在台上解答問題,答問,你們提出的問題,我在台上給你們解答,我不講經,我也沒有講演。你們找我上台,我只有答覆問題,沒有問題就鞠躬下台,我們就散會,這個方法好。儘量避免給別人造罪業的機會,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我勸同學們,好好的去讀《了凡四訓》,我學佛第一部讀的經就是《了凡四訓》,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朱鏡宙老居士他送給我的。他那個時候辦了一個“台灣印經會”,印的量不大,種類也不多,有《了凡四訓》,他送給我。我讀了之後非常受感動,我對於這些果報深信不疑。那個時候朱老對我非常愛護,他跟李炳南老居士同年,那個時候大概是六十六歲的時候,沒有事我去看他老人家,他講故事給我聽,完全講他自己親身遭遇的因果報應。

他跟我說他學佛的因緣,真正看到鬼,他才相信。從前他的老岳父跟他講,他不相信,他的岳父是章太炎先生,民國初年中國的國學大師,在文學上很有名望的。章太炎在世曾經做東嶽大帝判官,做了一個多月,他講給他聽,他半信半疑。一直到他自己真的遇到鬼,抗戰期間在重慶,他是學財經,那個時候他擔任西康、四川兩省的稅物局長。抗戰勝利之後,他是浙江人,他做浙江財政廳長。他說在抗戰期間,有一天晚上跟朋友在一塊打麻將,打到深夜大概兩點鐘左右才散場,散場回家,那個時候官雖然大,沒有車要走路,路上雖然有路燈,沒有現在這麼明亮,很遠才有一盞燈,大概燈光是二十燭光,若有若無。他在路上走,回家的路很長,有一個女人走在前面,看得很清楚,距離不遠,他也沒在意;大概走了將近半個小時,他忽然警覺到,天這麼暗、這麼晚,怎麼會有一個女人出來走路?這一想他寒毛直豎,再仔細一看這個女人,有上身沒有下身,嚇死了!他從這裡才相信,真的看到了,而且不是眼花,在一起走了半個小時,這麼長的時間。這是他學佛的因緣,以後他學佛之後,他說那大概是觀世音菩薩變現的,要沒有這個境界的話,不可能學佛。他的那些故事多得不得了,我偶爾講經的時候也穿插一兩個,非常有趣味,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因果報應我們要相信,你要不相信將來墮落三途,你的虧可吃大了,一定要認真學習。

我們學佛得到的樣樣都不順心、不如意,一定是學錯了  

“精神報應。根本從來。”我們這一生學佛得到的樣樣都不順心、不如意,這個時候就要仔細反省檢點,一定是學錯了。不是在理論上錯了,就是在方法上錯了,再不然就是業障深重,曲解經義。日常在生活當中,依舊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造作的罪業自己不省察不知道,認真反省這才發現。現在一定要靠自己,為什麼?親朋好友看到你做壞事不會勸告你,說老實話也不敢勸告你,勸告你你反過頭來把他看作冤家對頭,“你怎麼竟說我壞話,我哪有你說得這麼壞”,不承認,死不承認!還有誰肯教你?所以現在修行完全要靠自己。從前父母會教導我們、尊長會教導我們、老師會教導我們,好同學、好朋友會勸導我們,現在全沒有了,太可怕了!沒有人提醒你,你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要負因果責任。今天修行成就比從前困難太多太多了,這不能不知道的。所以要曉得原因,我們受苦受難,把這個苦難的原因找到。

台灣同胞們最近受的水災、風災,有沒有去找原因?沒有!如果真正去找原因,把這個原因消除掉,災難就可以化解。現在人不相信佛法,你要是相信佛法,佛把這個原因講得很清楚。《楞嚴經》上講的,風災是什麼?風災的業因是愚痴,水災的業因是貪慾,你又愚痴、貪心天天增長,這是真正的業因。火災的業因是瞋恚,地震的業因是不平,心不平、貢高我慢遭受地震。現在人不相信,學佛的人也不相信,這是自然災害,與我們起心動念有什麼關係?他不懂。大乘經上說:“依報隨著正報轉”,《華嚴經》講宇宙人生的起源,世界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一切萬物從哪裡來的?佛在《華嚴經》上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佛這兩句話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地果然純淨純善,現前你的生活是什麼世界?華藏世界、極樂世界。我們兩個人同在一起,你在六道搞輪迴,我在極樂世界,我在華藏世界,為什麼?心不一樣,變出來的境界不一樣。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境界就清淨。

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

我教你們不要看電視、不要看報紙,統統都把它放下。我偶爾也看看,我看跟你們看不一樣,絕不受污染。我看是什麼?看因果報應,不相同!我看到果我知道因,我看到因知道果,我不會被它迷惑,我不會被境界所轉。你得學這個本事,從哪裡學起?先不看,修自己的戒定慧,戒定慧有了基礎,你再去看那就不一樣,跟平常看的不一樣。你看這是業因果報,你看的是佛法,你看一切眾生造作所受的果,你就想到佛在經上講的句句都能夠對上來,印證。然後才知道佛在經典字字句句都不是虛構的,都是事實真相。你要找“根本從來”,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小事,個人生活的問題;大事,國家天下安危動亂,都有它“根本從來”,你不知根本從來,你怎麼解決?

現在美國發動中亞的戰爭,能解決問題嗎?不能解決。為什麼?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縱然把阿富汗全國的人統統消滅掉,它全國的人馬上到美國去投胎,變成美國人的兒子、孫子,將來再來報仇,你有什麼辦法?太可怕了!冤家債主到你家裡來了。

我七七年在香港講經,在光明講堂壽冶老和尚道場,演《楞嚴》講兩個月,他那個講堂上頭有一副對聯,我印象很深刻。上聯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寫得好!那些冤家債主跟你深仇大恨才投生到你家,做你兒子、做你孫子,到最後會把你搞得家破人亡,他來報仇的,冤家宜解不宜結。


年輕風光不吉祥!

人人都喜歡年輕風光得意,但我觀察過,年輕風光的,很難有吉祥。年輕風光而炫耀的,驕傲的,過了四十就很苦了。

年輕風光時,很容易藏不住。藏不住自己的成功,就驕傲。風光的人,男女人緣好,異性朋友多,犯邪淫是一點。有些人年輕,二十多歲之前很多人追求,結果呢,自己一傲慢,不結婚。等到結婚時,發現呢,自己風光過頭了,反而婚姻不如那些普通的女子。

二十多歲發達,就會傲慢,有財就會炫富,有美貌就會炫美貌,加上他的福報,所以年輕就說順風順水。但是人在風光時,很難不造下惡業,多少人的邪淫墮胎都是風光時造下的。而且人在風光時,代表福報很好,就是你造惡業,惡業無法馬上現前。導致人一直造業。

惡業像野草,福報好比石頭,石頭壓住野草沒辦法長出來,等到石頭沒了,福報沒了,野草馬上瘋狂地長。這時惡業現前,根本上無法抵擋。很多人年輕風光,老了孤苦的人非常多。

年輕造業很快,造惡業也很快。有個真實的。有個縣城去上海做鋼材生意,前一批很勤勞就賺了很多錢。後來第二批去,就開始享受福報,賺國家空子。結果呢,五六年時間,從沒有到發大財,最後浪費過度,欠國家銀行很多錢,被抓的抓,躲債跳樓的跳樓。他們年輕時風光起來,從貧窮到每個人都買好車,又最後小聰明,浪費錢財,賺國家空子,觸犯法律。到最後,比普通的人還差。

財上年輕風光的,很容易浪費。一浪費,四十多歲就很落魄。而且,錢財上一風光,吃、邪淫就來了。現在社會誘惑太大,酒的背後就是邪淫。飽暖思淫慾。所以年輕不要風光。這些年輕風光的都很可憐。一定要低調。

有個人年輕風光,比周圍都優秀,加上異性緣特別好。結果犯邪淫,不尊重自己的妻子。時運一過去,到了五十多歲,很可憐,自己做小工,妻子常年打工很少回來。所以說,年輕時一風光,就容易犯邪淫。而且因為福報壓住,所以邪淫會犯很多次,直到最後果報一起來算賬,那特別可憐。

年輕犯邪淫的果報,有些人不知道,但老天爺知道,這些果報甚至傳給子孫。所以福報也要謹慎。福報一定要智慧在支配,沒有智慧支配福報,福報會變成做壞事的開始。我們過去生犯下的惡業,殺業、邪淫、偷盜沒有懺悔,今生得到福報,這些被我們邪淫,偷盜,殺業傷害的眾生就會報復我們,然後就很容易驕傲犯惡業。

所以一定要謙卑,要低調。不要炫耀,不要風光。你看明星,高調炫恩愛的,最後都是離婚。高調炫自己品行好的,結果呢,往往做出可恥的事情。把所有婚姻能量都炫完了。天天化妝,表現自己很美好看,結果到了四十歲,老的比平常人快不知道幾倍。

就像人,做個壽,高調地過壽,大擺酒席,結果過壽就是折壽。現在人生個孩子,給孩子過生日,都高調過,往往損孩子福報。

所以修行也一樣,高調炫耀自己的修行,結果往往很快就破戒。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做人做事都要低調。

一般來講,功德要藏起來,過錯不要去粉飾他。自己做了好事,善事,趕緊要低調。你看以前某人就是太高調了,所以後來才有很多負面的,現在就沒消息了。所以功德要藏起來。要是別人指出我們過失,不要去粉飾他。就是粉飾自己的過失,反而增加很多過失。所以世間福報不堅固。大家一定要多修佛法,學佛。遇到佛法還能有救。否則就很困難了。

所以不管炫耀什麼都不好,炫耀長相結果越老越難看。因為驕傲,就是傲骨高,反而身材矮小。炫耀錢財呢,反而容易失去財富。炫耀自己異性緣,結果呢到最後婚姻不順的就是。所以說,要謹慎,要低調。(福安古觀音閣)


四十歲以前,福報都來自前世和父母的積累,以後的人生就要靠自己

我有一個朋友,老家來自農村,父母都是本分的莊稼人。這位朋友大學畢業以後,留在的讀大學所在的城市,靠著自己的努力拿到了註冊會計師之後,進入了一家上市公司做財物總監,年薪近百萬。

可以說,我的這位朋友是同齡人中絕對的佼佼者,而且他所走的每一段人生路,都是靠自己的努力,父母和家庭除了供他讀完大學之後,就再沒能在他的工作和事業中,幫上任何的忙。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時常聽到我的這位朋友抱怨說,他的父母太無能了,不像誰誰的父母,有人脈、有背景,自己畢業之後,就被分到一家大型國企,沒過幾年,就爬到了高管的位置。而他呢,為了考取這個註冊會計師證,他是硬生生從一個有著滿頭烏黑茂密頭髮帥小伙,變成了禿頂的大叔。

在這個滿世界都在拼爹的年代,我這位朋友的抱怨,好像也不無道理。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不知道怎麼勸他才好。知道最近幾年我接觸了傳統文化,特別是佛學以後,我終於知道我這位朋友的問題所在了。

有一天,我們幾個朋友在一起吃完飯,正喝茶聊天的時候,我很認真的對這位朋友說:「你以後再也不能說你父母無能的那些話了!」

我這位朋友很納悶,這麼些年了,哥幾個不是最清楚自己的情況嘛,為啥今天突然變天了呢?

我其實心裡早就預料到他有這個反應,我之前還了解到我的這位朋友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他和母親的關係也一直比較好,應該不會太牴觸我即將說服他的那些道理。

看著他有異樣的表情,我問:「兄弟,你現在也有小孩了,那我問你,你是否能夠肯定的預測,你的子女將來是比你強呢,還是比你弱?」

他搖了搖頭說:「這個誰說的清楚?」

我接著又問:「那你知不知道,決定子女能幹與否,最大的因素是他自己的努力,還是父母的福報呢?」

由於沒有基本的三世因果的知識,我看他聽得有些糊塗。乾脆就直截了當說了。

我說,「兄弟,你目前尚未信仰佛教,那你對因果規律不反對吧。」

看到他點頭表示同意,我接著往下說:「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和所能擁有的財富,做大多的官,都是在過去生中積累福報的結果;而你來生是怎麼個狀況,那是今生造的因決定了的。古人常說,一個人四十歲以前所能成就的事,靠的全是前世所修的福報和父母所給予的福報;四十歲以後的,是這一生所積累的福報在起作用。你現在也剛過四十就有這麼好的事業,這就是說明你父母為了積累很大的福報。你比他們強,說明他們的福報大。這種父母,你尊敬還來不及呢!」

這位朋友也是有悟性和慧根的人,他馬上聯想到,他的一位遠方親戚,身家上億,公司開了好幾個,就是有錢了,不懂得惜福、培福,只曉得享福、作威作福,這福報很快消耗掉了。消耗掉了,這一生沒有修,五十多一點就走了,留下金山銀山也無福消受。

聽了這位朋友分析的案例,我深感惋惜,如果這位老總能夠早一些明白惜福、培福的道理,也或許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發生。

看著朋友若有所悟的樣子,有句話我忍著沒說了,「我們的子女能不能比我們強,關鍵是看我們積累的福報了。」

這人過四十,沒有了前世福報和父母福報的庇佑,不僅要為修今生,還要為來世,當下、現在就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多行善積德吧!

以此文與諸位四十不惑的朋友共勉!


淨空法師:我們40歲能不迷惑嗎?能不被這些名聞利養動心嗎?一動心就壞了,大幅度的退轉,將來還是搞六道輪迴。

我們跟李老師,李老師禁止我們四十歲以前公開講經。為什麼?就是怕這個事情,防得很嚴。四十歲以前講經,在家裡講,台中蓮社、慈光圖書館,自己的道場,不出去;四十之後才可以出去,你稍稍有把握。現在五十也不行,六十也不行,也保不住。從前四十是什麼?人家的根厚,根基紮得好,四十而不惑。這個標準是孔子的標準,四十歲不迷惑。孔子,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這是孔子的境界,以他為標準。我們四十歲能不迷惑嗎?能不被這些名聞利養動心嗎?一動心就壞了,大幅度的退轉,將來還是搞六道輪迴。你看看,諦閑老和尚那個參禪的徒弟,不就是毀掉了!在金山寺做到了首座和尚,這地位高,方丈下面就是首座。名高了、地位高了,皈依的也多了,供養也多了,業障就現前了,名利心現前了,把不住了。這個東西一現前,護法神離開了。護法神是護法,你法退心了,他就走了。冤親債主找上門,這個冤親債主是他沒有出家之前的太太,找來了,把他拖下去,去當土地公去了。鬼道裡頭最小的鬼王,土地公。一世的修行,得這樣的果報,倓虛老法師常常用這個例子提醒大家。 淨土大經科註(第二七二集)


16歲之前的疑難雜症病,有一半是前輩子的業力,一半是父母給的

作者:福安古觀音閣

現在人的病越來越多了,名目也越來越多了,醫院也越來越多了,生病的年齡,也越來越小了。年紀越小,病越多,為什麼會這樣子啊。凡是16歲之前的病,都是業障病。

古人講三歲看老,這麼看老,就是三歲之前,小孩子的習氣,都是前輩子遺留的習氣的純真表現。為什麼有的小孩子天生慈悲,有的小孩子天生殘忍,喜歡抓小動物,弄死他。有的小孩子天生小氣,有的天生大方。這就是前輩子的習氣。孩子在十六歲之前,都不會造惡業,如果遇到了疑難雜症,一定是上輩子的惡業現前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古代的皇帝,生了個龍子,就要大赦天下,讓所有要死刑的人,都免除死刑。重罪的人,轉輕,輕罪的釋放。為什麼要這樣子做,就是為了培養龍子的福報啊。這一點很關鍵。但是我們現在人呢,生了個孩子,大開殺戒,殺各種東西給孩子吃。我聽說啊,現在的父母,很心疼孩子,天天買鴿子啊,麻雀啊,活魚啊給孩子吃。你看,天天都在開殺戒。所以孩子的病,一半是父母造成的。結果呢,孩子一生病,得到疑難雜症,父母就辛苦了,為什麼會如此,也是當父母的自己造成的。

16歲之前,人還處於先天,後天還未啟動。很多病,都是業障病,是前輩子的業障病。這一點要記得。現在的人,很疼孩子,但是疼的方法不對,用殺生,用肉來補充孩子的營養。結果年紀小小的,吃的營養過剩,老的快,死的也快。結果得病的,也是這些人。這也是業力啊。

所以我發現了一點,業障重的人總會和業障重的人在一起。善根深厚的人,也會跟善根深厚的人在一起。就像彌陀經上說的,上善人聚集一處。以前我見過一個小孩,很小啊,她媽媽很信佛,懷孕時,打了個佛七,而且一吃肉,就吐。你看,胎裡素。那個小孩很有功夫吧。來到觀音寺,看見了阿彌陀佛,哦,笑的可單純了。你看,善根啊。所以上善人總會聚集一處。那麼業障重的人也會聚集一處。你看有些很喜歡吃肉的父母,就會感召很喜歡吃肉殺生的孩子。這也是業障不可思議。

多多為孩子培養福報,念佛,拜佛,在觀音菩薩前多做功德,這才是真的。


老走背運?看看是不是這三種情況

社會上許多人,在自己運氣欠佳時候,就抱怨自己的命不好。都是在找客觀原因。沒有往內看自己所思所想所做是否合乎天道。是否觸犯了因果!

人走背運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邪淫心重的人;

第一個消減的是福祿。官位降低或不順利。有的人官位就是提拔不上去,因為自己的福和祿已經不夠了。儘管努力也很難達成自己理想目標。男女都會在腎氣方面及生理方面得病。自己的子女也會不順利在感情方面。

邪淫之人最終是墮到三惡道去,輪轉為動物身,受鴛鴦雀鴿報。在世容易得膀胱和腎病。健忘很快因為元氣消耗很快,建議愛自己的人,不要遊戲自己。不要因一時快樂而把自己福壽全部快速折損出去。

二、虧孝道之人;

忤逆父母之人,見父母就是喊來罵去的,一出口就是傷害之語,抱怨父母的,經常不回家看望問候父母的。向父母索取錢財自己吃喝玩樂的。父母得病之後不理睬的。

爭奪遺產忘恩之人,都會讓自己諸多方面不順利,頂撞父母人,頭會經常痛,因為這是犯上。父母為上。並且走背運很長時間。這要馬上懺悔自己。

要想轉變命運和消除自己的罪障,必須是要給父母磕頭,去認錯。用自己的孝順心來感恩父母。讓他們原諒你的過失並讓他們高興。為父母念佛,放生積累更多的善業迴向給父母。命運會很快轉變過來。你看那些,事業和婚姻財富很如意的都是大孝之子。

三、殺生重的人;

每天都吃鮮活的生命來滋補自己的色身,有的是買家活物自己宰殺,有的是去市場讓別人殺。吃的動物肉越多脾氣就隨之很大,肝火越旺就很難控制自己的脾氣,嗔心就重。這樣就開始惡性循環。

心情不好,發脾氣,就離病難不遠了。運氣開始走衰敗。這近報自己遠報子孫。孩子也會很不聽話,不順的事情一個接一個,生活中到處可見。

當一個人經常大發脾氣的時候,陽氣下降陰氣升起。這就開始了背運。轉吉祥運必須是戒殺放生,發願吃素或一年或三年直至終身,身體明顯好轉,心情不急躁。脾氣變的溫和。陽氣開始上升,陰氣開始下降。

 

內心不想改變,佛菩薩來也是沒用!

為何要修地藏法門?不只是消業培福得利益!

愚痴之人才會迷戀外表!

你是專修、雜修還是圓修?除了念佛,需不需要持咒或其他經典呢?

《淨土聖賢錄續編》--百不管老太太

學佛的失獨老人很痛苦,應該如何面對

五十歲以後,你要會收攝六根,這是淨宗精要之精要

一個人到了五十歲就很難改變了,這句話有些例外的

從淨土宗的角度,只要掌握黃金十年你就成功了,這五年你一定要忍得下來

怎麼做好人生的收尾?淨土宗的人起碼要有十年的收心

善報並非一定要長命百歲

淨土宗人,到了晚年要做三件事!

對老年人和年輕人的開示!如何準備老年生活?

心態,決定生命的整個相貌

看你的內心世界,就看到你來生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來衡量淨土法門

福報越大的人,要越早收心--少去"分別"!一"分別"就會帶動攀緣。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

《慎入》一位朋友去西藏看天葬後感言!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