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擁有財富是自己的福報,但知道自己能用多少更重要

祖古顏班

擁有很多財物是不是個錯誤呢?不是。一個人能夠擁有財物是自己的福報,但重點是要知道自己該擁有多少,又可以擁有多少,或是能用到的有多少。

這樣仔細地去思考,會發覺真正需要用的財物,其實不多。如果我們有一個擋風遮雨的地方,有一輛代步的車子,重要的是一日三餐還吃得飽,其他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可是,往往因為我們的貪婪心一直在作祟,所以總是覺得很不快樂。一旦經濟能力下降,我們就會跟以前相比較,覺得現在怎麼這麼慘!其實過去景氣的時候,我們一日三餐吃得飽;現在不景氣,我們照樣會吃得飽飽的。

在我們現在的生存環境里,沒有特殊原因,人是餓不死的。不管用什麼方式生活,也可以活得好好的。就像非洲人,他們用非洲的方式可以生活,反倒是我們覺得按他們的方式根本無法生存。又比如住在城市裡的人,在藏區看到我們藏民好像也沒有什麼可以賴以維生的,但在藏區每個人還是活得好好的。反而站在藏民們的角度來看,會可憐住在城市裡的人。他們會認為這些人生在那麼富庶的地方,住那麼高級的房子,又有冷氣,又有電話,日子應該過得真不錯,可是心裡卻還有那麼多的痛苦。

我們藏區很多牧民騎著氂牛和馬,在雪山草原上到處奔波,要過夜的時候就搭個小帳篷,還是覺得很快樂。藏民們很不理解那些人到底為什麼痛苦。藏民們的那種快樂來自哪裡呢?就是滿足心。假如我們送一台豪華的車子給他們,說不定他們就不快樂了,因為保養很麻煩,在草原上找加油站也不大方便。所以,要讓一個單純知足的人不快樂,給他財物就可以了!

以前在西藏,有一個富商和一位高僧在聊天,看到一個牧羊人,早上快樂地唱著歌出去牧羊,晚上也唱著歌趕著羊群回來。商人就覺得很奇怪,說:「我這麼富有了,都唱不出歌來,他這麼窮,為什麼會唱得出歌來,而且還這麼高興?」高僧就說:「你要不要讓他不高興、唱不出歌呢?」富商問:「有什麼辦法嗎?」高僧回答:「你丟一個金元寶給他就可以了。」

第二天早上,當牧羊人又唱著歌走出來,商人就丟了一個金元寶到路上。牧羊人一看到金元寶,眼睛就發亮了,撿起來之後就開始想:「我今天放羊的時候可不能丟掉啊!晚上回來睡覺可不能讓小偷拿去啊!」隔天他又要去放羊,不知道要將金元寶藏在哪裡才好——藏在家裡怕小偷,帶去牧羊又怕丟,左思右想的,歌就唱不出來了,整天都在煩惱這個金元寶到底要怎麼處理。後來高僧就對商人說:「看見了吧,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他擁有了一個元寶,就有了煩惱,有了痛苦。」


索達吉堪布:財富的多和少,跟自己的福報有很大關係

十不善業中的每一種,都有兩種感受等流果。

殺生:前世造殺業的人,今生必然要感受短命、多病的報應。誠如《大薩遮尼幹子所說經》所言:「殺生無善報,短命多諸疾,來世生惡道,具受種種苦。」

殺生不但沒有任何功德,反而招致的痛苦相當多。在這些果報中,首先就是會短命,比如有些嬰兒剛一出生就夭折;有些人雖活了三四十歲,但突然就遇到橫禍,死於非命。而且這種現像在多生累世中經常發生,就像前面講的那只鴿子,無數世中連續不斷地變成鴿身,不可能從業網中脫離出來。

另一種果報就是多病。有些人從小到老一直遭受多種疾病的折磨,可以說有生之年幾乎沒有不病的時候,吃什麼藥、看多少醫生都無濟於事,這肯定是往世殘殺毆打生靈的業報,如果沒有好好懺悔,以後一定會轉生到三惡趣中。

所以,當我們生病的時候,不要一直冥思苦想非要擺脫這些疾病。當然,你去尋找各種治療方法,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但如果一直認為這些病跟前世一點關係都沒有,那恐怕是不合理的。有些病你花多少錢去治,絲毫起色也沒有,但如果去念經,好好地懺悔,效果就特別明顯,這說明什麼?說明這些病應該跟往昔的業力有關。

當然,也有極個別疾病是四大不調或偶爾因緣而引起的,採用藥石之法可以治癒,但除此以外的一些病,就應將精力放在發露懺悔上,下決心痛改前非、棄惡從善。通過這種對治法,罪業得以清淨之後,很多疾病會特別稀有地自然就好了。

不與取:前世偷盜的人,將感得今生受用非常貧乏;即便有一點點財產,也會被強奪或偷走,被迫與敵人共同享用。所以,那些一貧如洗的人,與其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勞作,還不如積累微如火星般的福德。《決罪福經》云:「種福得福,種貧得貧。先世不佈施,今世則貧窮。」可見,發財最主要的因就是佈施,假如你即生一毛不拔、慳吝成性,要想得到無比的財富,則無疑是癡人說夢。

常言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教的《兜調經》中也說:「種麥得麥,種稻得稻。作善得善,作惡得惡。」還有《大般涅槃經》云:「種麥得麥,種稻得稻。」這種因果規律,以前學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時,有些老師以分別念駁斥過,但就算他們講得言之鑿鑿,也找不出合理的依據來。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就如甜種子會生甜果、苦種子會生苦果般,我們今生中造惡、行善,定會感召相應的苦樂。而且因與果的相續是同類的,毒藥的種子不可能生出妙藥,妙藥的種子也不可能產生毒藥。

故而,在因果的問題上,作為一個特別穩重的人,不管遇到什麼情況,自己的正見都要牢不可破,而不能隨波逐流,今天信這個上師說,明天信那個道友說,就像牆上蘆葦一樣隨風飄蕩、搖擺不定。

剛才也講了,前世喜歡偷盜的人,必定會感受貧窮的果報。如果往昔沒有造善業,從來沒有佈施過,那今生就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拚命地想賺錢,也不會有發財致富的因緣。甚至有時不但賺不到錢,反而會虧得一塌糊塗。

像那些光天化日強搶的土匪、趁人不備暗偷的竊賊,他們每次獲得的贓物多不勝數,如果經常都是如此,整個大地恐怕也難以容納;有些大企業的老闆,一年中能賺好多億,倘若長期這樣賺錢,銀行裡可能都放不下;還有些享用信財的出家人、活佛、上師,平時得到的財物特別多,假如全部堆積在一起,夠自己享用好幾輩子了。然而事實上,這些人由於前世沒有積累福報,雖像吝嗇鬼一樣守財不放,從來不願意回饋社會,但到頭來要麼落得個餓死的下場,要麼自己根本享用不到。因此,這些貪得無厭的人,其實算是世界上最貧窮的了。如《大寶積經》云:「若人多貪求,積財無厭足,如是狂亂人,名為最貧者。」

現在社會上有些老闆,腰纏萬貫、富可敵國,可是一輩子那麼辛苦、那麼勞累,還不如一個身無分文的乞丐自在。我曾看到一個乞丐,他在垃圾桶裡撿個玉米棒後,把外面的皮一剝,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吃完後再去河邊喝點水,躺下來看藍天白雲,傾聽河水輕輕唱歌,這種生活特別逍遙。或許他在睡覺的時候,安住於明空無二的境界中也不好說(眾笑)。所以,假如你一天到晚忙著賺錢,所作所為對社會沒有利益,對自己也沒什麼用處,這樣就完全成了金錢的奴隸。

要知道,財富的多少,跟自己的福報有很大關係。如果你具備往昔佈施的果報,那麼不費吹灰之力,就會擁有一生享之不盡的財富。因此,你若想財富源源不斷、滾滾而來,就必須精勤地上供下施,這是發財的唯一辦法。這種果報即使你今生中沒有現前,來世也必定會無欺獲得。

我們南贍部洲是業力之地,前半生造業,後半生大多數都會成熟果報。倘若你遇到殊勝福田,那麼轉眼之間,善果成熟也是有可能的。就像《賢愚經》裡的一個人,家裡非常貧窮,天天靠砍柴去賣來換點糧食。有一天,他見一位獨覺找不到飯,就把自己的食物全部供養了。然後去山裡砍柴時,他遇到一隻山兔,遠遠地把鐮刀拋過去,兔子當下就倒在地上。他正要去拿時,兔子變成一個死人,直接跳到他背上,抱住他的頭。他剛開始很害怕,白天怕人看到,不敢回家,只好等天黑再把死人背回去。一到家,死人自然落地,變成了一具金人。後來此事傳到國王耳裡,國王親自去看時,見到的只是一具死尸,可是在這窮人眼裡,卻是明晃晃的金子。窮人還拿了少許金子獻呈國王,國王一見金子,是自己從來沒有見過的,就問這些怎麼來的,他說是供養獨覺的緣故。國王聽了很歡喜,就拜他為大臣,讓他享有種種尊榮。(這樣的現象,如今的社會上也比較多。有些人本來特別貧窮,但因為今生遇到一些殊勝因緣,或者發了不共的善願力,好像不知不覺就發財了。)

所以,因果觀念對我們來講特別重要。尤其是作為佛教徒,如果你對因果不相信,最好先不要高攀大法,而應該學習《百業經》、《百喻經》中的因果公案,以及因明《釋量論》中對此的詳細剖析,看因果在名言中是怎麼存在的?它跟外道的道理有何不同?假如你有了因果正見,在此基礎上,修什麼善法都很方便。就像一個農民有了田地,就可以在上面種各種莊稼。不然,你連最基本的因果概念都沒有,那貪求再多的其他功德,最後也可能毀於一旦。

因而,大家一定要掌握這些關鍵竅訣,不要為了發財去欺騙別人,或者一門心思幹些偷盜等勾當。不然,內心所想與身體所行背道而馳,最終不但來世會於數劫中墮為餓鬼受苦,今生以業力感召也會變得越來越窮、越來越慘,即便擁有微乎其微的財產,自己也沒有權力享用。就如同以前有個人,好不容易買了本好書,卻被另一個人搶走了,17年後他還念念不忘,不停地念叨,但卻無計可施。這種現象,也跟自己的福報有關。

還有些人生性吝嗇,越富裕就越覺得貧困,似乎自己一無所有,甚至財產也成了造惡之因。這些人雖然擁有大量財富,看似財力十足,但這些錢若自己舍不得用,也不願上供下施為今生與來世積累福德,那麼他們比窮人更可憐。為什麼呢?因為窮人雖然沒錢,但卻沒有守護財富、積累財富的壓力,每天活得很輕鬆安閑。可是這些身家不菲的富人,不要說拿錢作功德,連自己吃穿都舍不得,現在就已感受到了餓鬼的等流果——《入中論釋》講過一種守財餓鬼,天天置身於財寶的包圍中,卻只能看而不能用。或者也像大企業的財務管理員、銀行的點鈔員,整天都在拚命數錢,一筆筆巨款從手中經過,但自己口袋裡的卻寥寥無幾。

以上所講的這些現象,究其原因,都是不清淨佈施的報應。《毗耶娑問經》講過33種不清淨佈施,送別人酒、肉、煙都屬於這個範疇,方便時大家可以看一下。倘若你前世作過不清淨佈施,今生就可能變成守財奴,每天對金錢看得到也摸得著,但自己卻特別「貧窮」,根本沒有權力使用。

綜上所述,我們作為修行人,即生中知足少欲很重要,在此前提下,對前世的因果也要值得重視。倘若你自己有福報,經常無勤就能得到財富,那去享用也可以。但若實在沒有福報,今生再怎麼努力也不能如願以償,那也沒有必要太傷心,只要生活過得去就可以,不應該要求太高。

如今包括藏地有些人,內心的貪慾特別強,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要的東西太多了,福報跟不上的話,就會開始貪污,通過各種手段去騙錢,做出種種不如法的行為,最終給自己帶來許多痛苦。其實一個人快樂與否,關鍵取決於內心。內心調整好了,在短暫的人生中,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想得開;反之,倘若內心慾壑難填,就算你擁有得再多,也不一定幸福。

現在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業力吧,想像力特別豐富,動不動就天馬行空地亂想一通,有些根本不現實的東西,也能在腦海里一直盤算:「聽說三十三天有棵如意樹,可以滿足一切所欲,我要想辦法得到它!」「聽說美國是有錢人的天堂,我一定要想方設法發財,然後去那裡定居。到時我要買架私人飛機,它該怎麼加油呢?我現在要上網查查,這個首先要準備好,不然到那邊可能來不及……」這些人真的特別可笑,不要說這一輩子,就算許多世也不一定能實現的夢想,他卻天天在打如意算盤,有時候看起來非常愚癡。

因此,大家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盡量過一種比較簡單的生活,不要奢求太多。愛因斯坦也說:「簡單淳樸的生活,無論在身體上和精神上,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至於你在生活中會不會發財,則跟前世的福報有關。明白這個道理後,有錢也不必太開心,沒錢也不必太難過,應當隨遇而安,這一點很重要!


有大福報的人,往往擁有四大財富,看看你有多少

人活一輩子,總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越來越多的福報,可是如何獲得呢?很多人不知道答案有的人覺得只要自己有了錢,那麼自己就會快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許多人忙碌一生,求的不過是多賺點錢,但是錢多了就真的幸福嗎?

若是細心觀察,會發現這世上有許多富豪,也一樣有著諸多煩惱,並不是人生充滿了幸福快樂。因此有錢,不能真正算是福報,也不一定能使人幸福。錢財並不是萬能的,一心求財只會使自己變成金錢的奴隸,人生有許多東西其實比金錢更可貴。佛說:「無疾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厚,無為第一安。」有大福報的人,往往擁有這四大財富,看看你有嗎。

01無疾第一利‍

在這個世上,無論追求什麼,想要什麼,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自己能活著。因此這世間,不生病才是最好的福報。有些人常常為了賺錢不顧自己的身體,錢看似是賺到了,但也在自己手中待不了多久。就像網上一句話說的:為了工作賺錢沒時間吃飯,然後用賺來的錢去治胃病。

身體才是一個人的根本,若是累壞了,那麼賺再多的錢也要全部用在治病上,兜兜轉轉一圈,錢沒賺到,罪倒是遭了不少。因此相比賺錢,身體才是第一位的。

《佛醫經》載,一個人得病有十種因緣:這十種因緣從身心等因素概括了一個人產生疾病的原因,總的來說,就是作息不規律,或者內心產生了種種不好的念頭,情緒波動太大。正如《心地觀經》曰:「觀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憐湣,恒加守護。我身亦爾,若不守護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證。」

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般,若不愛護自己的身體,那麼修什麼賺什麼,都是一場空。因而想要人生得福,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按時吃飯休息,遵守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克制自己內心的雜念,不要因為身體與心的不調和產生煩惱。

一個人身心健康才是人生的最大的好處,最大的福報。佛說「命由己造」,每個人的命運都是把握在自己手中,人健康,生活才充滿了生機,才有無限的可能。

02知足第一富

俗語雲:「萬惡淫為首。」這裡的「淫」指的不是男女之愛,而是貪,過度。這世間的一切罪惡,往往都是由不知足開始的,過分地索取,終會與他人的利益產生衝突。

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這種時候不知足的人並不知道停手,反而會鋌而走險,為了獲得利益毫無原則,不擇手段,使自己誤蹈法網,身陷囹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財富也沒有最多,只有更多,再追尋也找不到終點,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累,越來越危險。過分的索取只會給自己帶來災禍,讓自己的人生不得安寧。如何才能讓自己做到知足呢?

《佛遺教經》說:「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湣。」這段話告訴我們,知足才是一個人獲得福報的歸宿。一個人若是懂得知足,躺在地上都覺得開心。

而一個人不懂得知足,即使在天堂也不會快樂。所以知足的人再貧困也是富有的,而不知足的人再富有也跟貧困一般。為什麼?因為財富不過是讓自己活得快樂的一種手段,快樂才是最終的目的,一個人懂得知足,感到快樂,那麼還去追尋財富幹什麼?

一個人不覺得快樂,滿足,財富再多又有什麼用。古人常說「知足常樂」就是這個道理。故而,與其追尋財富,不如修煉自己的內心,減少自己內心的欲望,懂得滿足,才是最大的財富。

03善友第一厚

《別譯雜阿含經》曰:「若遠至他國,行伴名為親。」人生的路途,避免不了與人接觸和結交,朋友也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關係之一。但是朋友也不能亂結交,若是誤交損友,對方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不僅身上各種惡習會影響自己,還可能會暗中算計自己。

那麼自己人生再風光,最後也會落得悲慘的下場。若是結交良友,互相砥礪,互相幫助,那麼彼此都能受益終身。如春秋時代的鮑叔牙與管仲,二人篤於交誼,世稱「管鮑善交」;目犍連因知友舍利弗,得以歸納於佛,獲得自在。因此好的朋友是最可親的,百利無一害,能夠使得自己的人生獲得極大的增益。相比賺取財物,不如多結交一些良友,身邊好的朋友多,做什麼事都能順利,去哪都有人扶持,財富自然不請自來。

04無為第一安

無為在佛教中又叫「涅槃」,一個人能夠心無掛礙,物我合一,自在清淨,就達到了無為的境界。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自身的妄想執念太多,還有生老病死等客觀因素。得不到,所以煩惱,怕死,所以痛苦。

這一切其實都是因為看不到萬法的虛妄不真,不明白萬物本性自空,從而產生的諸多煩惱苦厄。正如《金剛經》曰:「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句話告訴我們,世間萬象都是虛妄的,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也就能破除虛妄,達到如如不動的境界,擁有如來的智慧和心性。這種心性就是無為,一個人懂得無為,對於別人的譭謗都能坦然看待,不喜不怒,對於世間種種物質都能不起心動念,不自尋煩惱。

寵辱不驚,方能獲得安樂自在,一個人能夠獲得自在,是非常珍貴和難得的財富,也是人追求的最高目標。人生的財富不是錢,福報也不是因為錢而來。財富不是人的最終目標,而是達成目標的一種手段而已。獲得健康,知足,朋友,自在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幸福,才是人生的大福報。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只有這樣你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淨空法師:福報將要耗光的人,有這三種特徵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多做事,少說話,才是善身之道。

恪守人生的底線,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內心坦蕩安寧,粗茶淡飯也是一份難得的人間清福。

《了凡四訓》裏講: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一個人的福報,不是先天決定的,而是自己修來的。

種善因,才能得善果。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福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不注意,自己的福報就會一點點消耗掉。

時間長了,福報耗光,厄運也就來了。

下面這這三種行為最耗福報,千萬要警惕。

管不住嘴,亂說話

佛家常講:口業。

一個人若是生前亂嚼舌頭,死後就要進拔舌地獄,受盡酷刑。

若是管不住嘴,遲早招惹禍患。

隋朝有個人叫賀若弼,朝臣裏屬他話最多。

皇帝任命楊素為宰相,他心中不服,私下放言:楊素這人水平這麼差都能當宰相,也不知道皇上什麼眼光。

群臣知道這件事後,要求皇帝以大不敬的罪名處死賀若弼。

隋文帝寬厚,把他貶為庶民,不久後,念他有功,又恢復了他的爵位。

賀若弼卻沒有就此收斂。

等隋煬帝即位,他依然在朝中議論紛紛,說皇帝奢侈,不是仁主。

隋煬帝脾氣不好,聽到之後立刻下令處死了他。

而其實在賀若弼年輕的時候,他爹賀若敦臨死時就告誡過他:「我因話多招惹禍端,你千萬不能學我啊!」

老話說:勿多言,多言多敗。

一個人說的話愈多,風險就愈大,遭受禍患的可能性就愈高。

雄辯是銀,沉默是金。

清代曹振鏞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不倒,晚年寵遇日隆。

別人問他官場竅門,他說:「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多做事,少說話,才是善身之道。

管不住身,無底線

木桶理論講:木桶短板決定了木桶到底能盛多少水。

人生的名利、財富、學歷、樣貌、家世都是人生的木板。

但是一個人的底線,則是木桶的桶底。

沒有桶底,再大的木桶也無法盛水。

有人去某外企應聘銷售員,他能力出眾,成功以第一名的身份進入復試。

企業HR(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問他最值得誇耀的職業履歷是什麼。

他說:自己曾經把一套五千元的情商課程賣給了環衛工人,他本來不需要的,但是自己通過高超的話術,最終把課程推銷了出去。

最終他被pass掉了。

公司的老板說:能力強,無底線,招進來也是個禍害。

現代社會,很多人奉行金錢至上。

為了金錢,可以出賣良心,可以出賣靈魂,假冒偽劣,坑蒙拐騙。

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這樣的人就是在作「業」。

《易經》講:「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業」作得多了,人的報應也就到了。

史載,唐代李林甫做官之前,算命先生說他有宰相之命,可以安享30年富貴。

可是李林甫為官不久,就被抄家流放。

他責問算命先生為什麼騙他。

算命先生說:你為了一碗鴨舌羹殺上千隻鴨子。

手下人作威作福,魚肉百姓。

你的福氣早就耗光了,甚至後代還須為奴為娼償還。

《論語》中講: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人生在世,不能什麼都敢做,必須要有一份底線。

利益不能突破良知,金錢不能高於人品。

恪守人生的底線,雖然不能大富大貴,但內心坦蕩安寧,粗茶淡飯也是一份難得的人間清福。

管不住心,太貪婪

佛家有言:人生有三毒,謂之貪痴嗔。

貪是三毒之首,人生的勞役災禍,多半因貪念而起。

有個畫家,想畫佛與魔。

他在一個寺廟裏,找到一個僧人,發現他打坐的時候,氣質清明安詳。

於是他邀請僧人成為自己的模特,並許諾了豐厚的報酬。

畫作完成後,畫家一舉成名,僧人也如願拿到了重金謝禮。

過了一段時間,畫家想要找一個魔鬼的原型,但是找來找去都不滿意。

直到有一天,他去了監獄,見到了一個犯人,他很滿意,於是着手作畫。

這時候,犯人失聲痛哭。

畫家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

犯人說:上次你畫佛的人是我,這次你畫魔也是我。

原來,僧人拿到報酬之後,下山去花天酒地,金錢很快用完,但是欲望卻愈來愈大,最終一步步淪陷下去。

他偷盜、搶劫、無惡不做,最終鋃鐺入獄。

畫家了解之後,長嘆一聲,丟掉畫筆,再不作畫。

人心最難直視,佛魔也只在一念之間,一旦被欲望拿捏,人生就再無回頭的餘地。

王陽明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一個人想要成為自己,就一定懂得克制自己,有一分本事吃一分飯。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學好很難,但是學壞卻很容易。

面對大千世界,萬眾誘惑,一個人必須淡泊寬心。

不攀比,不貪婪,知足常樂,才能雲淡風輕,過好自己的生活。


人應該存福報,勝過存錢,有了福報,一切財富都能為你所用。

人應該儲存的是福報,有福報,走到哪裡都有的吃,做什麼行業都能賺錢,因為福報在的緣故。

沒有福報,錢也守不住。

而且錢只能這輩子用,那福報呢,可以生生世世都可以用的到。

 

人應該儲存的是福報,有福報,走到哪裡都有的吃,做什麼行業都能賺錢,因為福報在的緣故。

沒有福報,錢也守不住。

而且錢只能這輩子用,那福報呢,可以生生世世都可以用的到。

 

在佛陀時代,波斯匿王有個公主,名叫善光,長的很莊嚴漂亮,眾人愛敬。

王就很傲慢的說,你能得到大眾歡喜,是我的原因。

善光公主說,是我的福德因緣,不是因為父王的原因。

波斯匿王問了她三次,三次都這麼回答。

王就很生氣,把她嫁給一個貧窮的人。

說:看是因為你的自力,還是我父王的原因。

嫁給窮人後,夫妻兩人努力的做事,不久有發財了,兩人就變得很富貴。

波斯匿王很驚訝。

就問佛,佛說,善光公主在過去迦葉佛時,很喜歡用飲食來供養修道人。

他丈夫阻止她,她說,我已經發心,不要讓我退心。

她丈夫就同意了。

因為善光公主過去供佛的因緣,這輩子很富有,而丈夫因為阻止他的因緣,就變得貧窮,但後來丈夫同意了,

遇到了善光公主,才得到了富貴。

 

人有福報,自然會感召到富貴家庭。

而且嫁給窮人,都會把窮人給旺成富人。

這就是福報的重要性。

錢別人會搶走,但福報不會被搶走。

很多人做什麼都賺錢。

以前改革開放初期,那些人賺到錢的,都是本來有自己福報,

再加上開放的因緣,就賺到錢了。

如果自己沒有福報,怎麼努力,賺來的錢,也是小錢。

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有的人做什麼都只能養活自己。

這就是福報問題。

 

一個人的成就,靠的是智慧加福報。

單有智慧,很會讀書,沒有福報,走到社會上賺錢就很困難。

讀書要會讀,但賺錢和讀書,是兩碼事。

做生意,做企業,靠的是福報,智慧是第二個。

 

古代的范蠡,他每次去經商,發財了,把財布施給窮人,又白手起家,又發財了。

連續三次都是如此。

中國人把范蠡供奉為財神,是有道理的。

這就是他有福報,做什麼都能賺錢。

人的福報都是自己培的,哪怕親人都是無法代替的。

孩子有他的福報業力,父母無法代替。

那父母能做的,是多讓孩子培養福德。

古人講的,留錢給子孫,子孫如果能發達,不需要留。

子孫不能發達,留了錢也會敗壞。

所以不如留下陰德給子孫。

 

現在人喜歡存錢,其實正確講法,大家要去存福報。

那福報存在哪裡,存在三寶是最好的,多多布施給三寶,給修行人,給貧苦的人,給最需要的地方。

把錢財布施出去。

那我們提出供米,建寺活動,都是布施財富,而得到福報。

不要小看錢,錢也能救命。

因為錢是個人努力培福的結果,布施出去,少的是有形的財富,多的是無形的福報。

無形的福報,可以帶給下輩子,直到成佛。

 

這個世界上,佛在世間人看來是貧窮的,衣服是糞掃衣,吃飯托缽,住在樹下。

佛沒有任何財富,但佛擁有三千大千世界的福報,佛的一毫毛的福報,都能讓天下所有修行人吃飽飯。

那開悟的祖師也是如此。

好比星雲大師,身上一分錢都沒有。

但他要在全球建道場,大家都支持,

一個個道場就建起來,佛光遍照五大洲。

這就是用錢的最高境界了。

有了福報,一切財富都能為你所用。

 

轉鴻福為清福--你前生是個出家人,你修的鴻福很大,你今生所以做官夫人

什麼是今生真正的最大福報?家裡沒修行人,子孫難興旺!

天道忌滿,人道忌全,不能十全十美!否則物極必反!

人天感應是怎麼回事!感謝人,不用講太多,多念經!

關注靈性!每天念經,是保持靈性不失!

這幾種行業萬萬不能做,在佛法裡都屬於黑業、造孽的職業

福報功德漏了!善護口業

嫌棄和抱怨很損幅報,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