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叫路德意西炯尼的修行人向仲敦巴仁波切請求教言,當時,仁波切因為某位尊者搞世間法而顯得極不高興地說:「尊者,所謂的佛法是要在關鍵的時刻用上。如果在關鍵的時候未能派上用場,那麼在風平浪靜、悠閒自得時說些有關對佛法的相似信心之語言,只是鸚鵡學舌而已。 

    什麼是關鍵時刻呢?所謂的佛法,應該在遇到困難、違緣時用上,比如生病的時候、別人挖苦你的時候、煩惱生起的時候,如果這時能夠將上師的教言、修行的境界 派上用場,說明你的修行確實不錯;如果這時用不上,即使口頭怎麼說對佛法有信心、空性修得不錯,也只是鸚鵡學舌,沒有什麼用處。--主題推薦 

無常的重要性

(本文摘錄自《山法寶鬘論講記》)


    實修內在瑜伽的一部分修行人一開始就追求密宗的瑜伽修法等許多高高的大法,輕視無常因果等法門,這是自相續生起證相功德的一大障礙。


    修持內在瑜伽時,一部分修行人心高氣傲,首先就要修密宗最高深的法要,比如大圓滿、大威德、本來清淨、任運自成等,他們對一般的輪迴因果法門一律不重視, 認為自己高高在上,學修這些低層次的法簡直就是降低身價。可是,即使你是世間上某某高等學府的研究生、博士生,但佛教基礎沒有打好的話,你就連佛教的小學 生都算不上

 

    當下我們這些人修法未能成功主要是由未能斷除對壽命的貪執所導致的,即未曾如理修無常觀所造成的。


    現在很多人說:「我皈依很多年了,一直在修行,怎麼就是見不到任何證相呢?」唯一的答案就是,你根本沒有認識到壽命無常這一道理,你的修法只是一種表面功夫,或者僅僅是圍繞世間八法在修,這樣也就不可能獲得絲毫證相。


    這裡講到了一個非常甚深的竅訣,很多人修行不成功、對修行沒有興趣,根本原因就是無常觀得不好,如果無常法觀修得很好,一定會對修法生起興趣,修行肯定會成功的。


    之所以不修無常,也是由於我們很多人認為無常的修法僅是一種簡單法門而慕求高深莫測的法門這一過患所致。事實上,如同登堂入室首先必須從門而入一樣,不修無常而妄想生起密宗的生圓次第等高法的功德是絕對辦不到的。

    如果想要進入一座房子,必須從門進去,一般從窗戶進去是很困難的,尤其是人比較胖一點兒、窗戶比較小一點兒的話,可能無論如何都是進不去的……

    同樣道理,開始修任何法之前,首先就是要觀修無常。以前很多人對修無常不太重視,我最初對無常法也不是很重視,後來看到了《修行入門》以及噶當派有關無常方面的一些教言,才覺得無常法真的非常重要,《修行入門》雖然是一種加行法,但是其中的內容特別殊勝。

    有些人特別喜歡修《上師心滴》,希望你們還是首先觀修無常法,不然你相續中暫時生起的證相、神通可能會很快消失的。

    修無常觀與開始即修高法二者在證道快慢、證悟深淺、實修過程中有無違緣、修行究竟與否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別。

    如果無常法修得很好,你也會在很快時間當中證悟,證悟的程度也會很深,而且修行過程中不容易出現違緣,修法也會圓滿究竟的。

    希望大家對上面這些話好好思維。

    為何這麼說呢?如果一開始就實修生圓次第等高見法門而不修無常觀,由於沒有放下今世的緣故,一切修行必然全部圍繞著世間八法這一中心,相續中當然不可能生起任何證悟的功德。

    雖然一開始修行的法很高,但是沒有放下世間八法、沒有放下相續中的常見,也就不可能生起任何證相功德。

    因為要想在修行過程中生起證悟,沒有對輪迴與惡趣的痛苦生起厭離心以及斷除痛苦之因集諦肯定無法如願。

    雖然急於證悟,但既沒有對輪迴生起厭離心,也未能斷除痛苦之因的集諦,那麼你的修行也就不可能如願以償。

    如果未能生起厭離心,那麼也就不會生起擺脫輪迴、獲得解脫的願望。

    如果沒有修行無常法,既不會對輪迴生起厭離心,也不會生起希求解脫的願望。

    如雲:「何者未生厭離心,怎能獲得寂滅果?」如果沒有從心坎深處產生斷除輪迴、了生脫死的希求,就不會對修道生起強烈的歡喜心。

    如果沒有生起厭離心,就無法生起對修法的歡喜心,對修法沒有歡喜心,也就不可能精勤斷除煩惱障礙。

    因為未曾生起強烈的歡喜心,就無法獲得盡除煩惱的滅諦。

    一般無常修得特別好的話,很多痛苦也會隨之消失的,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心隨境轉,一定要穩定下來,精進努力地修行,把修法放在第一位,對外界的任何事情都沒必要重視。

    觀修無常在所有修法中最為重要,經常觀修無常的人,修行不會半途而廢,很多人無常修得不好,遇到違緣就一蹶不振,再也爬不起來了。希望所有的金剛道友一定 要在觀無常方面下功夫,首先應該明白觀無常的重要性,之後精進地觀修無常,這樣在面對社會、面對世間人、面對自己的生活時就會覺得輕鬆自在,自己的修行也 會出現很大進步,最終一定會圓滿成功的。

    大家應該明白,我們生存在世間的時間不會很長,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也只是眼前暫時的一種幻象,只是因緣聚合時出現的一種無常法,了知這一點之後,就不會去 苦苦地追求、執著,既不會因為追求不到而痛苦萬分,也不會因為離自己遠去而痛哭流涕,對於一切現法都很容易面對,因此修行無常非常關鍵。

    當然,修持密法的功德確實非常大,即使精進修持一個引導,它的功德也不可思議,但是真正想要修法究竟、成功,就必須打好無常的基礎,否則,可能用不了兩三年,你的修行已經沾滿了世間的習氣,變得污穢不堪了。

    要想對輪迴和惡趣的重重苦難生起深深的厭離心的話,就必須將此生所顯現的一切事物都當作兒戲、看成幻術、視為水泡,生起無有實質的信念。快樂、痛苦、好壞等一切的一切都是無常的本性,每一剎那都在走向滅亡。

    如果沒有對輪迴生起厭離心,就沒辦法斷除苦諦現前滅諦,也就是說,現前智慧必須依靠出離心,但想要對輪迴與惡趣生起真正的厭離心,就必須認識到今生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一種幻術、水泡,雖然顯現卻沒有絲毫實質,這樣也就不會對它產生貪執。

    世間的一切萬法都是水泡、幻影一樣,世間的人們只是在未經觀察之下享用而已,真正觀察,今天歡樂的心態明天已經不復存在,今天享用的財產明天已經成為一堆 廢棄物,一切所作所為、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沒有絲毫實質。《大圓滿前行》中,華智仁波切非常詳細地說明了一切人事萬物每一剎那都在趨向滅亡的無常本質, 通過各種意喻闡述了無常的深奧道理。

    房屋、財產、親友等任何人任何物均不可靠,自己死亡的時候所有的這一切均不能跟隨,自己連一根毫毛也無法帶走,一個夥伴也不能相守,既然如此,那這一切還有什麼可信賴的呢?

    既然一切的一切都不是常有,死亡時也無法帶走任何一樣東西,那這個世間還有什麼是可以信賴的呢?我們的所作所為、世間的人財物都是無常的,總有一天會各自離散,了知這一點之後,自相續的貪執心也就很容易斷除了。

    不僅這些身外之物華而不實,就是這個身體也是由種種不淨物所組合的,除此之外不會有任何可取的精華。

    不要說身外的財產受用以及親戚朋友,就連時時刻刻跟隨自己的身體也是無常的,是由三十六種不淨物組成的,沒有任何可以貪執的地方。

    親友就像集市上擦肩而過的過客一樣,不可能長久相伴。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我們遇到的每一位路人都不會長時間伴隨在自己身邊,同樣,親戚朋友也是如此,在茫茫的輪迴曠野中,我們曾經遇到過的親人數不勝數,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長時間伴隨自己,最終必將分離,隨著各自的業力在輪迴中流轉。

    住宅就像位於人流過往的集市中的旅店一樣,本來只是暫時容身之地,卻被人們執為我所,最終必將棄之而去,自己沒有主管的權力。

    有些人確實沒有觀好無常,如果無常觀得很好,別人把你的房子拆了、財物拿走了也不會痛哭流涕,因為這些身外物,能用的已經用過了,離開自己也已經很多次了,沒有什麼可以執著的。

    按照中觀說法,由於無始以來的習氣導致,一般人對自己身體的貪著很難斷除。但是,對房屋之類的財產確實沒必要特別執著,它雖然可以提供一些修法的助緣,可是一旦失去也沒必要如是的傷心、痛苦,應該認識到這就是萬法的本性,這樣也就不會出現哀號傷心的場景了。

    作為修行人,聞思修行非常重要,作為我所的身外物沒必要過分重視,應該了知,對於房屋等,自己根本沒有主管的權力,別人享用也可以、拆毀也可以,它的本性就是無常的,必須隨著萬法的本性運行。

    財物也同樣是無常的本性,就像草尖上的露珠一樣僅能存留片刻,瞬間即已不復存在,並且來世投生餓鬼等處以後食財更會一無所有。

    這一點在個別大老闆的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今年是有幾千萬資產的大老闆,明年可能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得到保障。所有的財物都是無常的,如果財物不是無常的,它們就應該一直呆在你身邊不會離開,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可以親眼見到財物損毀離散的過程。

    如果未生起這種觀念,那恐怕只會一味地追求現世利益,怎麼可能生起希望後世中離苦得樂的信念呢?如果連後世離苦得樂的信念都不能生起來,要想生起棄離輪迴、了脫生死的願望實在無有是處。

    如果連後世中遠離痛苦獲得快樂的心念都無法生起,那就根本不可能放棄輪迴的一切幻化景象。

    由此一來,再如何勤修生圓次第等高深之見也是徒勞無益,相續中不可能生起證相。

    這樣一來,即使你精勤修行大手印、大圓滿也是白費功夫。

    因為生起這些證悟的因是厭離心與出離心。

    相續生起高深境界的因,就是要生起厭離心與出離心。如果根本沒有生起厭離心和出離心,那想要生起修法的境界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緣尚未聚合不會生果這是有為法最基本的規律。

    果要產生就必須聚合因緣,這是有為萬法的自然規律。那麼,看一看你相續中到底有沒有產生厭離心、出離心?如果在一心一意地想要獲得世間利益的同時,又想獲得修行的高深境界,那絕對是痴心妄想,根本不可能實現。所以,修行人首先打好基礎非常重要。

    通過觀修無常而看破紅塵的正道是非常迅速的。

    為什麼有些高僧大德修得很快,有些修行人非常精進卻一直也不成功呢?原因就是沒有修無常,方法不對是沒有辦法成功的。

    由於不貪執今生,所作所為便會唯一追求來世的利益,日日夜夜也就必然會極其精進歡喜修行善法、淨除罪業。

    名聲、地位、財產、親友都是如幻如夢的,即使百般貪執也不會獲得絲毫利益。看破世間真的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看破的話,既容易違背佛法,也容易違背國法;假 設了知一切萬法如同水泡一樣沒有意義,對任何法都不會像世間人那樣執著,自己的所作所為也就會全部用於希求來世的解脫上,不會散亂的。

    如果生起了無常的觀念,就會看破今生。

    看破今世非常重要,而想要看破今世就要努力修持無常觀,這一點非常關鍵。

    很多禪宗的禪房門口經常寫著「看破、放下、自在」,但如果在前面加上一個無常會更好,因為有了無常才會看破,看得破才能放下,放得下才能自在。不然只是口 頭上看破,實際有些事情來到跟前時卻根本看不破,這樣就根本無法放下,非常的痛苦,在痛苦的過程中也就不可能自在的,整天隨著貪嗔煩惱所轉。

    倘若能看破今生,自相續中的一切善法自然會像堆積財物一般層層累積。

    無常觀得好,相續中的善根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增長。

    《喻法書》中雲「所謂俄音難」,意思是說,在學習發出長音調的整個過程中,要數一開始發出俄字的音調最最困難了。如果這一難關已經突破,那麼隨後的一切就 不再困難。同樣的道理,如果了達低級的正道並最初從無常觀入手,那麼一切功德在相續中生起自然輕而易舉,因此依此而修可以說是速道。

    最初觀無常的時候很困難,很多人相續中根本無法生起無常的觀念,但是經常的串習,久而久之,觀修無常就像自己的呼吸一樣輕而易舉,這時,其他的修法也就很容易修行成功。

    如果一開始就誇下海口說:「我現在要修一切諸法實為空性的正見,通過觀修生起次第而清淨平庸的貪執,再依靠圓滿次第修煉風脈明點瑜伽。」

    有些人一開始就說:「我現在正在觀生起次第,要將所有平庸的貪執轉為清淨。」或者說:「我現在正在修持風脈明點、寶瓶氣。」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所謂的寶瓶氣 是應該把氣放進去還是放出來,只是盲目地把自己觀成一個大肚子的瓶子,這樣修還是很危險的,到時候,氣已經把自己的肚皮脹爆了也不一定。

    很多人以前都是學氣功的,因此對於「氣」這個字眼特別敏感,有些人上課一直打瞌睡,但一提到氣脈明點,眼睛就睜得大大的。確實,觀托嘎、風脈明點是非常殊勝的法,很多高僧大德已經依靠它修行成就了,但是沒有無常作為基礎的話,今天觀一觀明天就放棄了,這樣不會成功的。

    一直將著眼點放在諸如此類的許多高級法門上,結果會令你大失所望的是,如此修道非但不會迅速,反而更加持久緩慢。

    大圓滿原本是即生成就的法,但是你修了這多年還是沒有一點兒感覺,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最初沒有觀無常的緣故,無常觀的好的話不會這樣。所以大家應該按照規律來修,這是打開心地寶藏的金鑰匙。

    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果,是由於法門很高,但自相續的根性過低,以致於人與法不相稱,這樣一來,心裡雖說很想快速修成,可是由於法與人二者高低相差懸殊,好似天地之別,因此,表面上無論再怎麼修持,相續中也無有生起證悟的時機。

    雖然你很想修行佛法,也選擇了一些高深的法要,但是你的根基還比較下劣,與法根本無法相應,這樣的話,無論你怎樣修持都是不會成功的。

    例如,要進入屋內起初需經門而入。假設不從門進去,只是在心裡尋思我要在這座房子裡安住下來,並享受裡面所有的財物。

    雖然想要進入房子,但是一直打不開門也就很困難。不過現在是現代化的社會了,即使不經過門也可以進去,有些修行人也是,根本不用修無常,利用錢財也可以先進去。

    無論你再怎麼盡情享受,也無法步入房間內。因此,首先由門而入的人先根本不想住在屋內享用財物等類的問題,只是一心想能從門進去,結果很快步入屋裡以後便可盡情享受財物了。

    同樣道理,有些人並沒有想著快快證悟,只是一心一意地修持無常,但是依靠無常法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一旦真正看破世間以後,高法、大法的境界也會隨之生起。

    通過這次講述《札嘎山法》,希望你們一定要對自己的修行有所認識,尤其應該對無常觀生起一種定解,使自己的相續有所改變。

    偉大的善知識博朵瓦也曾以十分生動的比喻來說明這一點:「未經憶念無常的所有修法都如同冰上的建築一樣,當你處於悠閒自在的時候,空性的境界好像頗高,可是在千鈞一髮之際,這種境界就會煙消雲散、徹底瓦解。

    這是當前有些人的真實行為寫照。大家應該知道,冬天時,冰雕裝飾的建築確實非常壯觀,但逐漸接近春天,這個高大的建築就會搖搖欲墜直至坍塌。我們有些修行 人,最初在修法行為等各方面似乎非常不錯,在自己快樂悠閒的時候,也認為通達了空性的境界,可是過了一段時間,自己所有的修行就如同冰上建築一樣土崩瓦解 了。

    因此,不要只是在具足順緣的時候境界很高,應該想一想:在我失去房子的時候能不能修持?在別人拿著刀子指著我的時候能不能修持?如果這時候還是可以如是修持的話,說明你的境界確實非常不錯,但很多人在這樣的時候,可能所謂的修行境界已經煙消雲散了。

    如果最初時相續中生起了無常觀,那麼修行就不會退轉,否則,一切修法都將退回原位。假設心中生起了穩固的無常信念,那麼菩提心與空性正見等一切功德必將如堆積一般地增長。」

    對於無常非常重視的人,他的修行也會越來越穩固。但有些人表面上說:「我的功德很大,修行境界非常不錯。」他確實沒有說妄語,可是遇到困難和違緣的時候,這種修行境界可能不會牢固的。

    夏哦瓦格西也親口說過:「到我面前來印證的人,如果他心中對無常的修法已有深深的體驗,那說明他對諸法的本性了悟得極為深刻;

    這是很好的辦法,因為很多人的修行從說話當中也可以看得出來,如果真正在內心對無常有了很深的認識,口頭上也會經常說:「一切都沒有什麼意義,還是應該精進修法。」當然,只是口頭上說一些覺受、證相,內心對無常根本不重視,已經成了一種口頭禪,沒有什麼意義。

    倘若談論些修空性的覺受,那證明他只是停留在口頭禪的水平上。有些不懂得無常法的小僧人轉經時說腳痛,他們這麼說也是情有可原的。」

    藏人有句俗話:悠閒自在的時候是修行人的形象,遭遇痛苦違緣的時候與世間俗人沒有差別。作為修行人,應該知道一切法都是無常的,遭遇違緣是很正常的。因 此,對於不懂無常法的人在轉經時說腳痛,夏哦瓦格西用諷刺的口吻說:「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他無常觀得不好,對於痛苦、勞累特別執著,口頭上當然也會 如此宣說。
一般無常觀得好的話,苦是正常現象、累也是正常現象,不會特別在意的;心情不好、生活遇到挫折也是正常現象,對所有的一切都會坦然面對,但無常觀得不好的話,痛苦也是情有可原的。因此,無常觀修得不好,搞世間八法也是情有可原的。

    具有遠見的人,非常清楚今生的一切幻象都不重要,只有來世的解脫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心一意地為來世積累足夠的資糧。就像善良的母親擔心秋天如果將食物吃完,到春天就很難找到,因此,積累許多食物以備不時之需。

    誠如這些大德所說,沒有打好無常觀的基礎,一切修法就如同冰上建造房屋一樣不會牢固,終將毀於一旦。

    如果沒有觀修無常這一基礎,那不論給自己的修法加封何種名號都是不可能牢固的。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開始就急不可耐地修空性及生圓次第等法門,自認為境界也比較穩固。

    有些人既不修人身難得也不修壽命無常,一開始就修無上大圓滿、風脈明點,而且還自認為修行境界非常不錯,產生了一種無法自已的滿足感。

    諸如一切法無實的覺受、自己原是天尊的覺受以及持風的覺受似乎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然而,由於尚未看破世間而導致一直跟隨今生的瑣事轉,整天忙碌不休,致使對修法的興趣越來越淡薄,與世俗之人同流合污,從而將全部精力都投放在追求現世的利樂上。

    他雖然認為自己修空性的境界非常不錯,或者認為自己與本尊無二無別的覺受已經生起來了……但是由於沒有修好無常,始終忙碌即生當中的世間瑣事,經常與世間人同流合污,到最後,對於正法的興趣越來越淡泊,精力也就全部放在追求今世的利益上了。

    修行人與非修行人有很大差別,真正的修行人特別重視來世,有位領導問我:「你們佛教徒為什麼對今生不重視,卻那麼重視來世?」當時我對他開玩笑:「你為什 麼不重視今天的事情,卻特別重視一輩子的事情?」他說:「今天一會兒就過去了,今天做的一切就是為了這輩子努力的。」我對他說:「一樣的道理,今生短暫的 人生並不重要,來世乃至來世的來世才是值得重視的。」

    因此,真正對無常生起信心時,再也不願意接觸世間人,一切的所言所行都會放在來世的解脫上,這就是修行人與非修行人之間的差別。

    最初看破紅塵、捨棄俗世的人,一切修法就像在牢不可破的地基上造起建築物一樣,一切成果都不會毀滅。

    我們的修行應該善始善終,但為什麼很多人的修行不究竟、不圓滿呢?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觀好無常,如果無常觀得好,他根本不願意接觸世間人,根本不會放棄自己的修行。

    還有人將修法當成一種階梯看待,他認為:通過這樣的修法,一定要在短暫的時間當中獲得成就。這種想法非常不合理,真正的修行應該是活到老修到老,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地修行,否則根本不會瞭解正法的真正含義。

    由於一開始就沒想為現世的好處,如此所做的善法必定都是為了後世的利益,因而極為穩妥,又是疾速之道,並且修道也不困難。

    就如前文所說,無常觀修得好或者壞,在修法的快慢、是否會遭遇違緣、是否究竟圓滿等方面也會產生很大差別。

    這幾個問題比較關鍵,大家一定要分析清楚。

    相續中生起了無常的觀念,則菩提心及空性等功德必然會像堆積物品一樣在相續中不斷增長。因此,首先修無常觀非常重要。

    有些人說:「上師加持我一定不要退失菩提心。」上師的加持確實很重要,但關鍵還是看你自己,釋迦牟尼佛說:業力的牽引不是誰的手可以改變的。

    同樣,看破世間的境界也是很高,因為這種看破塵世的境界完全是由相續中真實不虛地生起了無常觀而來的。

    看破世間與無常觀之間的聯繫非常密切,如果無常觀得好,對世間法根本不會感興趣。就連世間人在評價某位修行人時也會說:「這位修行人修行很好,你看他對世 間上的事情一點兒都沒有興趣;那位修行人的修行可能不太好,對世間上的事事物物特別關心。」這種評價也是非常符合道理的。

    正如夏哦瓦格西所說的,無常法深入到正法的內涵,因此是非常高深的法門,口頭上所說的空性和生圓次第等高見並沒有真正深入到正法的內涵,因而並不算深奧。

    如果認識到無常,也就真正認識了萬法真正的本體,所以說,無常是非常深奧的法。

    當然眾生的根基各不相同,針對所有眾生說「無常法是最高深的法門」也不行,但就大多數人而言,無常確實是深入正法內涵的修行法要。

    所謂的是否深入到了佛法的內涵也是就能否對治煩惱這一點而言的。觀修無常、放下今世是對治貪心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煩惱中最嚴重的莫過於痴心,與愚痴相依 為命的眷屬就是貪慾。如果將慾望放下了,那顯然已經進入到佛法的最深層次了。未曾修無常觀,僅僅在形式上裝作修持生圓次第等正見,那是無法壓伏對今生欲妙 的強烈貪執的,無論再怎樣觀修,也逃不出世間八法的掌心,相續中一點一滴的善妙證相也不會生起,從這一點來說,當然未深入佛法的本質。

    很多人來到學院就是為了獲得真正的解脫,希望深入佛法真正的本質,這樣的話,就應該安心地修持無常法,了知最甚深的修法就是無常觀。

    拋棄今世平時精進實修無常的人,可避免修法過程中出現違緣。

    如果對今世看得很淡,修行過程中就不會出現任何違緣,即使出現違緣也不會對自己有所危害。

    所謂修法的違緣無非是指外在的惡友以及內在的紛飛妄念。

    所有的違緣都可以包括在外在的惡友和內在的紛飛妄念當中。

    外在的惡友當然就是父母親友施主等有可能成為自己修行障礙的人們。

    這裡將父母親友稱為修行的違緣,確實如此,很多人在這種對境前行為非常不如法,而且對治的能力也是非常微弱。

    受到他們的控制而使自己的修行摻雜世間八法,得不到清淨修法的機會。儘管遭受重重的阻撓,但是通過觀修無常、放下今世、了知親戚朋友的過患,從而擺脫他們的束縛,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此他們造違緣也害不了自己。

    如果無常觀得非常好,假設有人給你寫信、打電話:「你的父母病了,快點回來……」這時你會非常坦然地面對:「我回去也沒有什麼用,我又不是藥師佛。」

    確實,有些人把自己當成救護車一樣,一聽說自己的父母病了馬上就要回去,這不是修行人的行為。喬美仁波切的《山法》中說:所有眾生都是自己的父母,從慈悲的角度應該同等對待,而今生的父母是路過某處時聚合在一起的,雖然有一種暫時的感情,但也不應該過分執著。

    因此,應該把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好好地觀修無常,應該想到:如果聽了親友的話回去,萬一回不來怎麼辦?還是應該在寂靜處好好地修法。

    內有的紛飛妄念也就是世間八法的繁雜念頭。毅然決然斬斷外在的父母、親友以及施主等的牽連,將世間八法的妄念轉為道用,遠離惡緣,因而就不會出現世間八法雜念紛紛的情況了,內在的違緣也就害不到自己了。

    遠離了惡友,依靠他們生起的世間八法的紛飛妄念也就很容易斷除。也就是說,首先斷除外在的違緣,隨之斷除內在的違緣也就輕而易舉了,而觀修無常法是斷除內外一切違緣的最好方法,因此應該著重觀修無常。

    如果從不憶念無常也捨不下今世而觀修生圓次第見解的話,內外違緣就會接連不斷地攪擾自己,無論如何,都將身不由己地墜入重重障礙的圍困之中,不能自拔。

    這時,即使想自拔也是毫無辦法。

    遇到違緣時經常做不到「違緣轉為道用」,這就是修行人最大的困難和問題。所以平時經常觀修無常,對包括身體在內的任何法都不應貪執,這樣的修行才會成功。

    看破紅塵、拋下今生之人的修行是能夠自始至終圓滿的。因為修行不能究竟之緣就是內外兩種障礙。這兩種障礙均可依靠修無常觀來制服。

    很多修行人,分別妄念出現時不能對治,於是為了世間八法跑到城市當中,導致自己的修行半途而廢;有些人聽了親戚朋友的話到城市裡去,最後自己的修行變得非常不清淨,戒律也已經失毀了。

    修行速得究竟的因即是精進,如雲:「一切功德隨精進。」

    有些人特別懶惰,早上九、十點還在夢鄉當中,這樣的人不要說修行上獲得成功,就連世間上的事業也不會成功的,因此在各種各樣的違緣面前應該堅強起來,精進修法。

    遇到違緣是正常現象,尤其末法時代違緣是非常多的。在違緣面前不能太虛弱了,喬美仁波切《山法》中講到一個比喻,老馬的背後有傷痕時,烏鴉也會害它。同樣道理,修行人如果太脆弱,病魔、邪魔都會損害你的;如果對於病痛、違緣都不執著,即使出現違緣,也不會傷害自己,邪魔外道也會害怕他的。

    這樣殊勝的教言,如果是噶當派的格西來宣講一定會非常好,由我來說的話,不要說別人,連自己的舌頭都會笑話我的。但是不管怎樣,無常法和精進對修行人來說 確實非常重要的,如果今天身體不好多睡一點兒、明天天氣不好多睡一點兒、後天心情不好多睡一點兒……這樣的話,每天都會出現一些修行的障礙,修法也就不可 能成功了。因此,不要讓身體、心情、天氣左右自己的聞思修行,安心地依止在上師身邊,一心一意地聞思修行。

    千萬不要遠離上師,否則,你對上師的信心會逐漸消失,對上師的金剛語不會重視,就這樣漸漸地隨順世間人,自己修行的旅途也就徹底中斷了。所以在觀修無常的同時,不應該離開上師,一定要依止在上師身邊,精進地修持。

    精進之因便是修無常觀。所以說,修行要得以圓滿,再沒有比觀修無常、斷除今生牽纏更殊勝的方法了。

    希望大家的修行一定要圓滿究竟,死的時候也應該是一個修行人。

    不修無常、不捨今世之人即使修生圓次第以及空性也不可能究竟,由於裡裡外外的違緣總是伺機加害於他們,使得修法無法圓滿;再說,修法若無一股勇猛的恭敬心之精進與持久之精進也不可能得以究竟。

    有些人,心情好的時候特別精進,過兩三天就鬆懈下來了,不能這樣。修法時,首先應該對佛陀和法本有一種恭敬心的精進,其次要具足一種持久性的精進。一般來 說,對上師佛陀沒有恭敬心,相續中就不會生起證悟的功德;沒有持久性的精進,修法也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的修行根本不會成功。

    的確正像夏哦瓦尊者所說的「不憶念無常的小僧人繞經時只能喊腳痛罷了」。

有一位叫路德意西炯尼的修行人向仲敦巴仁波切請求教言,當時,仁波切因為某位尊者搞世間法而顯得極不高興地說:「尊者,所謂的佛法是要在關鍵的時刻用上。如果在關鍵的時候未能派上用場,那麼在風平浪靜、悠閒自得時說些有關對佛法的相似信心之語言,只是鸚鵡學舌而已。

    什麼是關鍵時刻呢?所謂的佛法,應該在遇到困難、違緣時用上,比如生病的時候、別人挖苦你的時候、煩惱生起的時候,如果這時能夠將上師的教言、修行的境界 派上用場,說明你的修行確實不錯;如果這時用不上,即使口頭怎麼說對佛法有信心、空性修得不錯,也只是鸚鵡學舌,沒有什麼用處。

    下面札嘎仁波切解釋的方法有點不同。

    要想使佛法在緊要關頭時用得上就必須多修死亡與業因果。不善業中生痛苦,相反而行定解脫,日日夜夜恆時中,我唯思維無常法。這就是教言你懂了嗎?」

    如果三門唯一造作不善業,從中必定會生起無量痛苦,依靠思維無常的道理,就會制止造作惡業,唯一行持善法。因此,最殊勝的教言就是思維無常法。

    這裡所謂的佛法在關鍵時刻能否用得上,其中的「關鍵時刻」指的是,當自己處於現世的父母、親友、施主以及財物等的層層包圍之中的時候。如果在這種情況下, 能夠放棄父母、親友以及財物等一切而自我決定,無有任何所需,如棄毒物般捨棄塵世間的這一切,那就足以說明在關鍵時候佛法已被用上了。

    札嘎仁波切說:關鍵的時刻,就是在遇到父母親友、財產受用的時候,如果這時能用佛法進行對治,就會放棄一切世間瑣事,毅然決然地到寂靜處修行了。

    相反,如果在遇到父母等外緣的時候,他們說什麼自己就規規矩矩、服服帖帖地跟隨,那說明佛法在關鍵時刻沒能用得上。

    對於父母親友的話如果言聽計從,也就不會有好前途,最終只能變成世間人。就連世間上的老師,也只是講一些世間上的道理,對修行人沒有太大的用處,因此也不應該聽。

    當前,大多數人說「我正在修空性見解」、「我在修生起次第」、「我在修圓滿次第」,如果對這些所謂的修行者、大上師、大法師加以觀察的話,那麼他們只是口頭上滔滔不絕地講經說法,而實際所做的就是維護大大小小的施主們的情面,

    這種現象非常多,有些人說:「我在修大圓滿、大威德……」表面看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修行人,實際上,他對世間法看得特別重,他的所作所為就是為了維護大大小小的施主們的情面。

    以收取大量的財物,並且用得來的金銀、松石、珊瑚等財產給自己的兄弟姐妹子孫後代等做裝飾品,購買高檔的衣裳以及大匹的牛馬,讓他們耕種,讓他們經商等等打開各種罪惡之門而毀壞自他,這種現象非常多見。

    藏地有種惡習,一些大上師、大法師得到信財亡財之後,經常給自己的兄弟姐妹買裝飾品,這種行為非常不好,不僅對他人沒有利益,而且會產生非常大的過患。

    像這樣沒有修好無常、沒有捨棄今世,唯一索取大量財物,也不進行上供下施,那麼,信眾的資財以及自己的修行已經全部白費了。

    有些人只是掛上一個修行人的名字後便拚命地追求世間的利益,這表明他們修法根本沒有深入到相續中而只是口頭上膚淺地說說而已。這樣看來,空性、生圓次第等高難度的法門對自己又能有何利益呢?

    他們在相續中根本沒有修行,只是口頭上的一些修法,這樣的話,不管他修持何種高法,對自相續也沒有任何利益。

    心相續一如既往,仍處於低級的水平上,這多麼令人失望啊!

    法再高也沒有利益,只是徒有修行人的名稱而已,這可真是令人失望的一件事!

    金厄瓦羅珠嘉村曾經親言:「現今名相的大修行人所探究的教法內容大多數是關於風融入中脈的障礙是什麼這類高深的法門,而對無常法要尋根問底的人甚至比白天的星星還罕見。

    現在的很多修行人,每天探聽諸如「風脈明點的障礙是什麼」之類的高深法門,對無常法真正去探究的人如同白天的星星一樣非常稀少。

    在座的修行人也是,大家聚到一起就談論:「你見到本尊沒有?你修的風脈明點怎麼樣?」對於無常法根本隻字不提。

    對於較高法門的斷證功德連一兩天也不能修持的人,不如深究必不可少的基礎法門更好。比方說,現在自己饑餓難忍、瀕臨絕境而來到一位富足的施主家中,結果主 人家沒有給你提供解決當下燃眉之急的必不可缺的飲食,反而供養一些有利於將來的金銀財寶。放下無常法不修而去探尋些高法門實與之相同。」

    在快要餓死的時候,即使給他無數的金銀財寶又有什麼用呢?以前鬧饑荒的時候,到處都找不到糧食,有些非常富裕的人說:「有沒有一碗青稞?如果有,用價值七 十頭犛牛的珊瑚跟你換。」但是根本沒有人跟他換,可見,特別饑餓的時候,財物沒有任何用處。同樣,正在修行的此時,高深大法雖然具有非常殊勝的意義,但對 於相續未成熟的我們來說,觀修無常才是解決當下問題的唯一關鍵。

    修行人應該經常觀察自己的相續——無常法的基礎打好了沒有?朗日格西曾經說:「我每次講法前都會觀修無常。」各位道友也應該這樣,每次觀修前首先觀無常。

    如果無常法觀得好,對世間的一切法不會特別執著。當然,對凡夫人來說,想要完全斷除相續中的執著非常困難,但經常觀修無常法的話,執著心不會特別大,因為他自己也非常清楚,一切的名聞利養都是清晨的露珠,轉瞬即逝,即使執著也沒有用處。

    慕求較高境地的斷證功德,現在自相續中就必須修習不可或缺的無常法與厭離心。

    無常法與厭離心在修法當中是不可或缺的,敦珠法王在勸修持正法的道歌中說:恍恍惚惚如夢般的人生,苦也可以、樂也可以,對於苦樂的對境不要執著,應該專心致志地精進修持正法。這個教言對初學者非常重要。

    麥彭仁波切也勸告初學者說:首先要在相續中生起厭離心與無常觀,之後在寂靜地方從人身難得開始逐步修持,這時你無論如何都不會想離開寂靜地方的。

    如果修持無常觀的話,就已經為一切修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在這基礎上無論是修持慈悲心、空性還是生圓次第等任何法門都會容易的。

    在心地中真正打好無常的基礎,無論修任何法都會非常容易。《毗奈耶經》中有一個公案:有神通的人觀察到某位施主的妻子只有七天的壽命,便告訴這位施主,施 主的妻子聽說後,便來到一位比丘尼面前聽受無常法門,她依此修行七天後轉生到梵天界,後來釋迦牟尼佛在人間轉*法倫時,她也來到人間聽聞佛法,後來獲得了 阿羅漢果位。可見,無常法的功德確實不可思議。

    德熱札波地方有兩兄弟到格西仲敦巴面前來聞法。敦巴仁波切諄諄教誨說:「在印度聖地,人們都說,佛法的入門唯有一種[3],而外道的入門則有七種。我們如果要修上師的竅訣,那麼什麼是竅訣呢?多修死亡無常、業因果,淨持戒律,穩固地修持慈悲菩提心,千方百計地積累資糧、淨除罪障,這就是竅訣。」

    有些人說:「我明天就要離開,你現在可不可以給我傳個竅訣?」這樣的話,你可以告訴他多修無常法,這就是最殊勝的竅訣,修不修就是他的事了……

    現在很多人已經得到了這個竅訣,應該精勤地依靠它積累資糧、淨除罪障,穩固地修持慈悲菩提心,如果今天修持明天馬上捨棄的話,那根本不是穩固的菩提心。

    所謂的上師之竅訣,必須是使弟子的相續中完整無缺、極為迅速獲得無謬正道的教言。此中的無謬正道即是說增上生的正道、解脫的正道、遍知佛果的正道三者相輔 相成之義。完整無缺是指增上生的正道、解脫的正道、遍知佛果的正道,證得此三道的方法圓滿具足、無有或缺。極為迅速是指順應所化眾生的相續,因機施教。

    作為上師,應該根據弟子的根基傳授相應的教法。

    如果對根性下劣的所化眾生傳授高難法門的話,正道就算不上是迅速。

    不要因為某個法能夠迅速成就,就一定要修這個法。對某些根基非常殊勝、對上師的信心非常大的人,修持這種高深的法可以很快成就;對於根基比較下劣的人來說,修持這種法成就得可能更加緩慢,甚至不一定成就。

    為什麼呢?如果為根基下劣的所化眾生傳講像圓滿次第一類的高深道法,由於不相合他們的智慧,結果再怎樣精進努力也不可能生起高道的證悟,

    由於根基與法不相應,法雖然高,修持者也不一定證悟,反而很容易生起邪見。

    又因為最初未從低道開始修持,致使下面道法的證悟也未能生起,如此高低一切道的證相一無所獲,日月穿梭,時光流逝,不知不覺中已來到了鬼門關前,到那時,高道低道的任何功德也沒有顯現,只能赤手空拳地步入後世。

    我自己經常想:自己雖然翻譯了一些法本,但發心清不清淨也很難說,再加上咒語念的也不多,在這樣短暫的一生中還是不修法的話,確實有點兒可惜。所以,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應該修一點無常法、修一點菩提心,應該把短暫的人生利用起來,不然到死亡來臨的時候,後悔也是來不及的。

    就算修行者的根性很高,但如果最初從低道開始引導,由於他的根基較高,用不了多久,低級道法的所有證悟就會在他的相續中生起,從而與他個人相續相應的高級法門的證相也就會更快地生起來。

    即使你的根基非常好,也應該從低級道法開始修持,這樣一來,與自己相應的高法也會隨之證悟,否則,基礎沒有打好,即使根基再高也不一定能夠證悟。

    因此說,所化眾生的根基無論是高是低,上師示道時都應當遵循由低至高的次第來引導,這也是從清淨的佛陀到根本上師之間的所有大智者大成就者們的法規。

    佛陀在很多經中說:修學佛法不能從高到低,而是應低到高,像階梯一樣一層層上去。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