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牛的業
在喀什米爾地方,久遠以前住著一位名叫米惹西的僧人,他是一個典型嚴守佛教戒律的比丘。經由禪定的力量,他具足神通,他的許多弟子證明他們的上師能在空中飛行,能看透他們的心念,能知過去,並能正確無誤的預知未來。
這位偉大的比丘是位素食者,而且固守佛制,過午不食。有一天,他湊巧在他森林中的住所外,用大鍋子在戶外火坑上浸染他赭色的舊僧袍;其時有一群怒氣沖沖的人在尋找最近遺失的小牛,正好碰到了他。他們打開鍋子發現鍋內全是雜色的碎片和血色般的顏料,於是大叫並誣賴這默不出聲的僧人,控訴他偷宰了他們的牛,並把他捉走了。
這群人在鄰近的村子召開私下的審判,並且很快就判決將沉默的老比丘用鐵鏈鎖在牢裏好幾天。老比丘既不為自己未犯的罪行辯解,也不企求獲得釋放。他的弟子懇求他設法解決這錯誤,但米惹西一句話也沒說。
幾天後,村民找到那隻遺失的小牛,知道自己冤枉了老比丘,他們請求該地的首領放老比丘,但那首領正因其他重要的事分心,而將這案子耽擱了好幾個月,因此米惹西一直被留在土牢內。
最後被囚禁的老比丘的幾個重要弟子親自去求見國王。國王聽了他們的敘述,非常驚異,害怕這嚴重冤獄所造下的莫大惡業,將會報應全國,以及那些不負責任的村民。因此,國王立刻下令,釋放老比丘,並且召請他前去,以求彌補。畢竟,一個尊貴的出家眾被冤枉,關在污穢的洞穴裏六個月並非常有的事!
當那位莊嚴的老比丘來到國王面前時,國王請求他寬恕,並問比丘,因國王的疏忽而對米惹西造成這麼可怕的錯誤,他能怎樣補救?國王並且強調,他會處罰那些造成米惹西冤獄的人。米惹西回答說:「尊貴的國王,請不要處罰任何人,這是我的報應,我很樂意承受。如果一個人行為沒有種下惡因是不可能受苦果的。」
國王很奇怪地問:「為什麼?尊者您曾經做過什麼呢?」
米惹西解釋說,在多生前他曾是個小偷,從一些村民那兒偷了一頭小牛,被追趕得急了時,他將小牛丟在一位正在森林裏禪坐的阿羅漢附近,使那位證悟的比丘被鍊在洞裏關了六天。
米惹西垂著眼繼續說:「尊貴公正的國王,因為那樁惡業,我已多生墮在惡道受煎熬。現在我的惡業終於完全償還,罪業也已清淨,因此,對於您及您的臣民,我只有感激和尊敬。」
低首致禮後,米惹西靜靜地回到森林安詳地繼續他的禪修。 (摘錄自 雪獅的藍綠色鬃毛)
感想:「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具有神通或智慧的人,能在起心動念就察覺自省,深切了解因果的可怕;一般人不了解因果關係,容易動怒或影響心緒,這都是要修行及學習的地方。雖然我們沒有神通,但控制情緒以平靜的心來「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四它),總是可以學習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