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民間信仰,一般人容易把他跟迷信畫上等號,請問大師:

民間信仰是迷信嗎?佛教對「迷信」的看法如何?

 

答:

剛才說過,中國傳統的民間信仰,起初是緣於對大自然現象的不瞭解而產生敬畏的膜拜,或對特殊貢獻者產生英雄式的推崇。

例如上古時期崇拜的自然神很多,大致有三類:

一即天體崇拜,主要對象為日月,其中以日神為首。

二為自然力的崇拜,主要有風、雨、雷等,都具有至高無上的靈性,能主宰人類的命運。

三為自然物的崇拜,居於沿海者多敬海神,住於河谷者多拜河神,處於山林間者多信樹神、山神。

 

基本上,人們都將與自己生活有密切關係的自然做為崇拜的對象。

此外,星神、雲神、湖神、潮神、井神、木神、火神、土神、石神、蠶神等,也都是人們崇奉的對象。

再者,上古時期也塑造了許多征服自然的英雄,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射箭英雄后羿,治水英雄鯀和禹,以及漁獵之神伏羲、火神祝融、農神后稷和神農、蠶神嫘祖等。

原始時期崇拜的英雄,以與生活有關的為主。

 

此外,其他各行各業也都有一定的崇拜對象,如軍人以關雲長為戰神、醫師奉孫思邈為藥神、製筆業以蒙恬為筆神、茶行將陸羽當成茶神等等,都有一定的祭祀和禮儀,也都成為民間信仰的對象。

有的人一提到宗教,就聯想到「迷信」,特別是對敬天畏神的民間信仰,總認為那是愚夫愚婦的迷信行徑。

 

我看來,民間宗教信仰根植於傳統的敬拜天地萬物的信仰文化用禮義仁愛來維繫人倫綱常,以善惡報應的思想建構祥和族群,其本質是善美的

只是由於現代人過於追求物質的滿足,迷信神通能夠改變一切禍福命運,於是有不肖的靈媒假神明附身之名,藉機歛財騙色,更是玷污了神聖的宗教信仰。

其實,民間宗教膜拜神明的信仰,以「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觀念自我規範,對維持井然有序的社會有一定的助益,因此也不應將民間信仰界定在愚夫愚婦的迷信範疇裡,而對它有所鄙視。

 

再說,迷信固然不可宣揚助長,但是有時迷信卻比不信好。

迷信其實是對自己所信仰的對象不計利害得失、全心全意地信奉。

譬如軍人為國家犧牲,為衛民而獻出生命,為什麼要為國家、為人民而犧牲奉獻呢?

因為對自己保家衛國的使命產生一種不問任何原因、不計較任何條件的絕對信仰,也就是「迷信」的情操,因此可以不顧一切犧牲,獻出所有,故而迷信不一定不好,如果善於運用,何嘗不是維繫社會倫理道德的一股力量,何嘗不也是推動國家進步的能源!

過去有一位老太婆信佛虔誠,沒有受過教育,不會看經,因此持誦「唵嘛呢叭彌吽」,並且每誦一句,就拿一顆豆子來計數,晝夜不斷,精進不已。由於她不認識字,把「吽」字誤唸成「牛」字,雖然如此,時日久了,精誠所至,竟然唸到豆子自動跳起來的境界。

 

從這則故事可以明瞭,當一個人對一件事產生無比的信心,專注前往,毫不退縮,自然能產生巨大的力量,完成目標。

正如古人說: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倒海如反掌折枝之易。

因此對宗教、真理、正義產生磐石不移的「迷信」,不足憂懼,值得擔心的是什麼都不信,精神沒有寄託的地方,心靈沒有安住的場所,心田中毫無善惡是非的種子,這才是令人憂心的事!

另外,比迷信、不信更糟糕的是邪信,也就是不分是非善惡、邪知邪見的信仰。

譬如不信因果,就是邪見;有斷滅見,就是邪見;乃至我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都是邪見。

佛教是一個驅邪顯正的宗教,佛教不否認民間信仰,只是加以導正、定位,例如在《六方禮經》中,佛陀對於日日禮拜六方的善生童子開示說:

「方位不是在虛空中,而是在我們的心中,我們要禮拜的六方是: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夫妻為西方,親朋為北方,僮僕為下方,沙門為上方。」

意思是:身為一個佛教徒,不要迷信時辰、地理,所謂「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再如過去一般民間的習俗,每逢神明誕辰總要大肆拜拜,每次拜拜則人山人海,殺豬宰羊,大吃流水席,政府曾經大力反對,加以取締;

然而站在佛教的立場,我並不贊成取締拜拜,我認為應該改良拜拜,以清香四果代替殺豬宰羊,提昇民間活動的層次,讓其自然改良、淨化。

 

因為剛才說過,信仰能夠正信當然最好,不能正信時,迷信也不錯,迷信至少還有信仰。

所以我自己認為,信仰神祇雖然是迷信,但迷信總比不信好,

迷信至少可以填補人類心靈空虛,甚至建立因果觀念,發揮獎善懲惡的功能,總比不信或邪信好。

這麼說,也許大家會以為我對迷信的行為表示贊同,其實我只是想表明迷信雖然不值得推波助瀾、極力宣揚,但是總比完全沒有信仰要好。

不過迷信由於不明 宗教淨化人心、提昇生命的道理,所以終究不是十全十美的境界。

尤其迷信有時也會帶給我們極大的束縛,譬如有的人蓋房子要看風水、八卦,喬遷時還要算時辰,如果不如此,恐怕禍及子孫、冒犯祖先。

其實依照佛教的看法,日日是好日,處處是好地,算命看地理無非是我們自找的一些束縛而已,所以信仰最終是以「正信」最好!

 

所謂正信的宗教,必須:

(一)信仰具有歷史考據的:例如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歷史上明確記載著他的父母、家族、出生地、誕生的日期,乃至他出家、修行、成道的過程。

(二)信仰世界公眾承認的:例如佛教是舉世公認的四大宗教之一。

(三)信仰人格道德完美的:例如佛陀是具足智德、斷德、恩德,是功行圓滿的覺者。

(四)信仰能力威勢具備的:例如佛教的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等教義,及因果、業力、緣起等,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可以引導我們轉迷成悟,離苦得樂。

所以,我們應從迷信中掙脫出來,培養正信,開拓自己的生命,這才是正確的信仰之道。

 

~以上節錄星雲大師開示~

 

「佛教」與「神道教」之區別為何

 

道教和佛教有什麼不同呢?

 

佛教與道教、民間信仰的差別

 

佛教徒需要安太歲嗎?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