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說念佛|自未成佛,便可教人成佛,唯有淨土法門
現在是凡夫,就可以行菩薩道;自己還沒有成佛,就可以教人家成佛的,唯有淨土法門。
古代有這麼一則故事:有一個人,他是念《金剛經》的,後來得了暴病,到了陰曹地府。閻羅王一見到他,就說他曾經勸一位老人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位老人已經往生西方,由此功德,他也可以往生西方,所以召來相見。
他說他的《金剛經》還沒誦滿,他還要回去朝五台山,他現在不想往生。閻羅王就勸他:誦《金剛經》固然很好,朝山也很好,往生淨土不是更好嗎?
這個人自己是個凡夫,還沒有開悟,他教人家念佛,人家念佛就到西方去了。由此功德,他也可以往生。所以,我們要普遍地弘揚這個法門。
自信教人信,
難中轉更難;
大悲傳普化,
真成報佛恩。
印光大師說: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
不學密法,又有何憾?
“念得熟”,就是專複專,隨口提起來就是一句名號,這樣,你決定往生;能往生,就能度眾生,教導一切眾生共同成佛,這豈不是“成佛有余”嗎?這樣,即使沒有學別的法門,也沒有遺憾了。
“法門無量誓願學”,菩薩道肯定是這樣的。可是,在此娑婆世界,作為博地凡夫,還是單提念佛一法比較穩當。
“法門無量誓願學”可以稍微等一等,專精淨土,決定往生;到了極樂世界,頓開無邊悟,証無量百千三昧陀羅尼門,所有一切法門,無不通達,“行道說法皆如佛”。
什麼叫“念佛成佛有余”呢?就是說不只你成佛,還有更多的人成佛。這也是一種形容,本來成佛不可能有余了,成佛就圓滿了。
蓮池大師于《彌陀疏鈔》中引《大悲經》言:
一稱佛名,
以是善根,
入涅槃界,
不可窮盡。
一稱南無阿彌陀佛,由此善根功德,進入涅槃界,無窮無盡,豈不是“成佛有余”!
曇鸞大師也說:
凡是生彼淨土,
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
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凡是生彼淨土” :凡是往生去的。
“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 :極樂淨土所有菩薩、人天的種種菩薩行──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等等,都不是自己的力量,都是“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
我們從娑婆世界的凡夫位,往生到極樂淨土,這個過程,是靠佛的力量。
我們到達極樂世界,得六種神通,獲得無生法忍,乃至証悟大涅槃,也是靠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功德。
從極樂世界回到娑婆世界,分身百千萬億度化眾生,還是靠阿彌陀佛的六字名號功德。
所以,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是來回票,管你去,還管你回來,所謂“往還雙向回向” :往向,從娑婆世界往生到彌陀淨土,靠這句名號;還向,從彌陀淨土回到娑婆世界度眾生,還是靠這句名號。
名號功德是用不盡的。不僅保我一個人成佛,還可以度其他人。教別人念佛,他們依教奉行,也能往生,也能成佛:這一切,都是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
摘自:《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