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别去操心别人的因果!
慧律法師
師父為什麼遭受到再大的逆境傷害,都不會去動到這個念頭?為什麼有這樣子的能耐?
個人造業,個人負因果!對不對?今天你想盡辦法要害我,將來要受苦的不是我;你破壞我的名譽,把眾生的信心都動搖了,誰負因果?當然對方負因果了,我不必負因果。
所以說,我們生命裡面要有智慧,就是要達觀,你不要傷害到自己,沒有人傷害得了你,你相信嗎?你不要把自己弄得很煩惱,一點小事情嘴巴就不留口德,編造不實的去攻擊人家。
現在科學發達,什麼證據都假造得出來,所以說「當你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時候,你不要太在意別人」,我時常這樣勸導眾生。
有一個女眾,她怎麼樣都跟公婆關係搞不好,很痛苦,最後鬧到離婚,離婚以後來請教師父。她說:師父,好像我怎麼做都不對。我說:你有沒有做錯?問題不是別人,是你有沒有做錯事情?後來才說:有!我說:有就對了,是不是?你講別人對你不好,那這個問題是你本身的問題,還是對方的問題?如果說我已經對得起我的良心了,我沒有做錯事情,那你不要難過,別人對你怎樣攻擊,那是他的修養問題。
如果你一定要別人對你好,你等於向別人乞求生命一樣,生命屬於你自己,你要 control,對不對?
你要控制得住自己,學佛最重要的是要改變自己。她來聽了這幾句開示,幾年的陰影一掃而光。
修行和吃飯一樣,不要表現。管好自己的心,就好了
修行和吃飯一樣,不要表現。修行是修自己的,修自己的因,得自己的果。如果修給別人看,告訴自己修行如何,那就是顛倒了。這恰恰証明了內心的染污。
真的修行,要注重內心的因果,也就是《藥師經》說的貪嗔嫉妒、自贊毀他、不隨喜他人一毫之善甚至傲慢等。還有的人,用持戒來表現自己修行,用念佛,用感應來証明自己的修行,這也是顛倒。觀察自己善念多還是惡念多,這是最好的檢查修行的方法。不要帶著貪嗔癡來持戒、來念佛、來証明自己的修行。
很多人學佛後,很注重外在的因果,看到別人怎麼樣,就評價別人。但是內心上,從沒有關注自己起心動念,雖然我們相上因果沒有犯,但是內心的因果呢?我們是慈悲多一點?還是傲慢多一點?這一點佛子要清醒。
真的學佛,不要証明自己是好人,是善人,是修行人,都不要証明。有想証明的心,就有是非,有人我,那就去世俗中去証明,去分別。如果要真的學佛,就不要去証明給別人看,只要能內心說服自己,証明自己因果就可以了。這一點很關鍵。
修行是很樸實的事情,管好自己就好了。監督自己的心,這才是關鍵的。不要以我們的無明去評價別人,那只能加重我們的無明。
慧律法師開示:不要讓自己與修學佛法的關係,因為別人的問題而疏離
曾有一位居士向師父告假並說到:我以後不會再來參加任何佛堂的共修法會了……
師父:為什麼呢?
居士:在佛堂我最常看到的是,很多人在道場,卻心不在焉,有些還玩著手機,常常聽到拉家常,扯是非,有的更是顧自己!像這些全部都是假的修行人...。
師父沉默後說到:好的。但我可以請你在做這決定之前先來做一件事情嗎?
居士:師父,好,什麼事?
師父說:請你拿來一個杯子裝滿水,到佛堂的周周圍走兩圈,但不能讓杯裡的水浪出來。
她說:好的,我能做到!
過了一會兒她回來說:我已經完成我的任務了,師父
師父便問了她三個問題:
一、您剛剛有看到任何人在滑手機嗎?
二、您有聽到別人在說是非拉家常?
三、您是否有發現其他任何人的過錯,而不是真正的修行人?
她說:我完全沒有看到任何東西。因為我一心只“專注”在這個杯上了啊,這樣水才不會滴漏出來!
師父告訴她:當您來到佛堂時,您只需要專注於參學佛法,你就永遠不會看到別人的缺失和問題了!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不要讓自己與修學佛法的關係,因為別人的問題而疏離,障礙只因為一個無關的人和事,而就做出了世俗不智的決定。
你還是認為別人在傷害你,你完蛋了!
隨緣而不攀緣:只要有向外攀緣的心,再大的善法都救不了你!
總有些你幫不到的人
為什麼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
有沒有生死是你自己決定的,心住外境,你的生死業力會比一般人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