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願往生凈土的五個問題,你也有嗎?

在中國凈土宗的弘傳過程中,祖師大德們通過建立蓮社、著書立說、念佛感應、臨終示現等各種方式,勸導世人修持凈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正如《地藏經》中所說:「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歷代祖師大德不斷闡明,凈土法門最適合後世末法眾生的根機,但是,很多人還是無法發起清凈的信願。宋代宗賾禪師著作《蓮華勝會錄文》,通過對比,以五個反問來解疑答惑、撥雲驅霧,盡顯西方凈土的殊勝:

第一問,為什麼羨慕出家生活,卻不願意往生極樂凈土?
宗賾禪師說,很多人厭惡充滿煩惱喧噪的世俗生活,欣慕清凈寺院的安寧寂靜,而娑婆世界的痛苦,豈止是喧噪煩惱?極樂世界的優遊快樂,又豈止是寺院的清凈寂靜?所以——明明知道出家生活的優閑安適是美好的,為什麼不願意往生更殊勝的極樂凈土呢?

第二問,為什麼喜歡參訪善知識,卻不願意親見彌陀?
宋代禪宗盛行,不論在家出家,很多人跋涉萬里參訪善知識,就是為了開發本性、明了心地,決擇正法超脫生死。而如果往生極樂凈土,就能親見彌陀,只要聽聞到阿彌陀佛演說的圓頓法音,就能明了契悟無生法忍。所以——既然願意不辭辛勞參訪善知識,為什麼不往生極樂世界,去參訪最大的善知識阿彌陀佛呢?

第三問,為什麼親近大寺廟,卻不願意親近極樂世界清凈大海眾?
很多人喜歡親近、安居於僧眾雲集的大寺廟、大道場,不願意親近依止人數較少的小道場,而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無量無邊,一生補處的等覺菩薩也是無量無邊,所以——既然想要親近寺廟,為什麼卻不祈望親近極樂世界的清凈大海眾呢?

第四問,為什麼寧願流轉於娑婆世界,卻不願意往生極樂凈土?
娑婆世界的眾生,最長壽命不過百歲而已,而童年、老年、疾病、以及昏沉睡眠等,又佔去了大半的時間,一生的寶貴光陰,十分之中幾乎消逝了九分,輪迴生死的痛苦,實在令人恐懼寒心。而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蓮華化生,壽命無量,只要往生凈土,就可以獲得不退轉之地。所以——為什麼願意痛苦流轉於娑婆世界,受短暫的生命,卻不願意往生極樂凈土,受無量的壽命呢?

第五問,為什麼自認為是大菩薩示現,而不願意往生極樂凈土?
有些人對佛法只有淺薄的見聞、有一點簡單的智慧,或者稍微與少許的善法相應,就自稱已經跳出輪迴,高升超入十地菩薩的境界,甚至詆毀呵斥極樂凈土,但卻耽戀沉溺在娑婆世界的五欲之中,等到死亡時閉起雙眼,毫無所得的空自歸去,然後流浪於六道之中,與牛、馬等畜生並肩而卧,或者漸漸地步入地獄。而往生極樂世界,就能夠位居不退轉之地,證得無生法忍,這樣才能興起無緣大慈、運行同體大悲,回入娑婆、隨緣度生。所以——為什麼有些人自比於大乘權巧示現的大菩薩,卻不願意往生凈土、得不退轉呢?
唯心凈土,自性彌陀,實在是解脫的要門,乃是修行的捷徑。凡是了義的大乘佛法,無不指歸凈土。無論以往的賢哲乃至將來的聖人,自己和他人都要發願往生,要度化別人,首先必須要能夠自度。

所以,正確的步驟應該是,第一步往生凈土,第二步在凈土成佛,之後再回入娑婆,廣度眾生。通過這五個問題,看清自身的迷惑及往生的必要,就應當生信發願,一心趣向凈土。
在《蓮華勝會錄文》中,宗賾禪師還提到,釋迦世尊是以「折門」引眾生出離火宅,阿彌陀佛是以「攝門」攝眾生歸極樂國。兩位佛的心意,是讓眾生在極樂世界得到無生法忍,最後去除欣厭兩邊而達到平等性地。

宋哲宗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宗賾結蓮華凈土念佛社,依廬山白蓮社之規,普勸僧俗,同修念佛,「日念阿彌陀佛,自百聲至千聲,千聲至萬聲,迴向發願,期生凈土。各於日下,以十字計之,以辦功課」。因為不可思議的因緣,所以感得普賢菩薩、普慧菩薩參加念佛社。

《蓮宗寶鑒》蓮社繼祖五大法師傳中稱:「蓮社之立,既以遠公為始祖。……中間繼此道者乃有五師:一曰善導師,二曰法照師,三曰少康師,四曰省常師,五曰宗賾師。是五師者,莫不仰體佛慈大啟度門異世同轍,皆眾良導。傳記所載,誠不可掩,以故錄之,為繼祖焉。」意思是建立蓮社的始祖是慧遠,而繼祖有五位大法師,即凈宗二祖善導、四祖法照、五祖少康、七祖省常,及宗賾禪師。由此可知,宗賾禪師雖不是凈土宗祖師,但以建立蓮社的形式,專門倡導念佛,其弘傳凈土的功業,卻可以比擬最有名的幾位祖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