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供養善於說正法卻持戒低劣的人,等同是在供養十方佛!

本幻法師

問:請問師父,有人說學佛法找師父,應該要找有修行的師父。因為這個人有修行持戒好,才能有正確的見解。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這人沒修行,卻能夠有正確的見解。這種說法對嗎?

答: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在這末法時期,找善知識最重要的是有無正知正見,而不是以有沒有修行來衡量。如果你愛用放大鏡看師長的缺點,那必定難以找到依止的師父,往往與有正見的善知識擦肩而過,實在是可惜之極。

明朝幽溪傳燈大師在《永嘉禪宗集注》中言:「第師有多種,解行證全者,上也。有解行而無果證者,中也。有解而無行證者,下也。苟有行,而無慧解,此下之又下者也。弟子之求師也,苟不獲上中之師,則與其行也寧解。蓋行在師,而不預己。解在己,而正在師。如弊帛裹黃金,不以帛弊,棄金而不取。事師亦然。不以師之涼德,而不取解也。正以澆灕之世,以解求師,可必也。解行全而求師難,可必也。故雪山大士,為半偈捨全身,以事羅剎。帝釋天主,為佛法折慢幢,而禮野乾。古人為法尊師,忘身報恩如此。後世有志於大道者,宜以此為龜鑒焉。」

大師這話是說,師父有多種,解行證都全的,這是上的。有解行而沒有果證的,這是中的。有解而沒有行證者,這是下的。如果有行,而沒有智慧見解,這又是下之又下的人。弟子要尋求個師父,如果不能獲得上中的師父,則與其有修持而沒有慧解,還不如找個沒有修持但是有正確見解的。因為行持在師長那邊,跟我沒有關係。正確的見解卻跟我有關,而正在師長那裡。如同不好的布裹著黃金,不因為布不好,就捨棄黃金而不取。奉事師長也是這樣的。不因為師長的德行差,而不取他的見解。正因為現在是風氣浮薄的世道,以見解正確的要求來尋找師父,肯定可以找到。如果要以見解正確且有修持行為來要求,那就難以尋找到師父,這是必定的。所以雪山大士,為半偈捨棄全身,用來奉事羅剎鬼。帝釋天主,為佛法折慢幢,而頂禮身為畜生的野乾。古人為法尊師,如此的忘身報恩。後世有志於佛法大道的人,應當要以此為榜樣。

並且,永明延壽大師在《萬善同歸集》中說到:「經雲,其人戒足雖羸劣,善能說法利多人。若有供養是人者,則為供養十方佛。」佛經說到一個人持戒雖然持得低劣,但是這人卻善能說法利益很多人。如果有人供養這位說法者,那就是等於供養十方佛。因此只要這個人能善於說法,能夠使得我們在佛法上得到真實利益,不管他是在家出家、老年少年、持戒律持的好不好,我們都要無比的恭敬尊重。

學佛弟子切不可,輕慢弘揚正法的善知識師長,因為疑慢乃是障道的行為。縱然師長的修行不清淨,也應當生佛想。正如,智者大師所言:「二者疑師,彼人威儀相貌如是,自尚無道,何能教我?作是疑慢,即為障定。欲除之法,如摩訶衍論中說,如臭皮囊中金,以貪金故,不可棄其臭囊。行者亦爾,師雖不清淨,亦應生佛想。」

寶靜法師在《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中解釋到:「此第二疑師,即是疑他。謂疑我平素間,所親近之大德尊宿、善知識,觀其威儀,動靜相貌,與平常人無異,無有一絲毫過人之處,由此觀之,自尚無道,何能教我,須己欲立而立人,既無過人之處,而欲教化於人,恐怕以盲引眾盲,相牽落火坑,我若事奉之,終必有害無益。若作如是疑慢在心,即為障於禪定,禪定不開,般若之門為之深閉矣!若欲卻去疑師之法,如摩訶衍大論中說:‘譬如臭皮囊中金,不可因厭臭皮囊,而棄於真金;若愛於金,則不可棄其皮囊。’行者亦復如是,師則例之臭皮囊,凡所說之法,即喻於金,切不可因人而棄其法,謂依法不依人也,否則妄生批評,橫論長短,是則名大愚且狂之輩。汝豈不聞,古聖賢之求法於人耶?如雪山大士,從鬼以請法,帝釋天主,拜畜而為師,此實依法不依人之一證也!須知師雖不清淨,亦應當生一種諸佛之想,因彼雖凡身,而口所言者,乃諸佛之法,諸佛之行,當以觀佛之心,而視師家,須翹勤懇切,聞法如對佛面。故雲:‘師雖不清淨,亦應生佛想。’」

另外,清朝通理大師在《金剛新眼疏經偈合釋》中也言到:「恐謂持說雙行,自他兼利,福德勝前,無可議者,設若自無受持之功,隨便為人演說,未必有福,故此約隨說之處,以顯勝也。」

因此真正學佛的人,應當要做到依法不依人。只要他有正法縱然是鬼、是畜生,我們都要恭敬頂拜,稱他為師,視他如佛。對鬼和畜生尚且如此,又更何況是人呢?怎麼可以不尊敬。如果以放大鏡的心態來找弘揚正法善知識的缺點,那恐怕這一生都找不到善知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