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命終五分鐘的正念,你平常要花很多時間來栽培
淨界法師
編者按:曾經有一首歌這樣唱道:「三十個春天看不到第三十一次花開,三十個秋天看不到第三十一籮小麥。」有耕耘才有收穫,世間法如此,出世的修行亦是如此。
我們看到了祖師大德一夜之間開悟,但我們卻往往忽略他們開悟之後的感慨:「我也曾經累劫修!」福德可以分享,善根卻只能靠自己的辛苦努力。
因此,臨終之際,我們不能寄希望於突然出現一個善知識給我們作開示;平時悠悠泛泛,臨命終時我們也不能指望突然間正念現前。
這不符合佛教的因緣觀。臨終正念要靠我們平時的栽培!
諸位!你要知道,你臨終要能夠不隨境轉,你「 平常」就要訓練自己不隨境轉。
不可能說你平常沒有這種功能,臨終突然間出現這種功能。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佛法不講無中生有,一定有因緣。你現在要栽培它,它以後才會出現。如果你現在的心,別人嘴巴一動、別人講一句話,你的情緒就很波動,那你臨命終時一定會受到外境干擾,一定的,這是等流性!你上游的水流是黑的,流到下游自然是黑的,除非你過程中產生了修學、產生了變化,否則你上游是什麼、你平常是什麼,你臨終就一定是什麼!
所以,佛陀說,你不要把現在的假相看得太重。你要想一想,憶念真如、想想你本來面目。你本來是清淨的,你「本來無一物」,你何必去惹這個塵埃呢?既然人生只是個過程,你何必多事呢?弄得你通身的業力,弄得你臨命終這麼被動!你到最後什麼都帶不走!
所以,真正的覺悟,是你平常就必須培養的。
我不相信你平常是顛顛倒倒的,臨終突然間有正念,我不相信!這個不合乎佛教因緣觀。你那個正念誰給你的?你怎麼有這個正念呢?福報可以,佛陀可以送你福報,福報可以透過回向相互受用,大家可以分享;智慧不能分享,智慧這一塊不能分享,善根不能分享、不能取代的!
所以,這個「安住力 」對淨土宗人很重要!雖然臨命終你可能只需要三分鐘、五分鐘的安住,因為你只要衝過臨終時這個妄想的現前,你只要熬得過去,阿彌陀佛就現前了。
可能你臨終只需要五分鐘的正念,但是,臨命終五分鐘的正念,你平常要花很多時間來栽培,因為你別無選擇!當然,這個看你的善根。有些人善根深厚,他聽了幾遍就懂了,因為他有一個美好的過去,他過去很用功;有些人善根差,也沒關係,不要自暴自棄,只要他肯努力,就會改變。
你說書到今生讀已遲,你今生不讀更遲!
要培養一個「不帶條件」的內心。
淨界法師
諸位,我們要注意你帶條件,這個條件這個因緣就是外境,這個外境是由業力變現的,你只要跟外境借來的產生的力量,你就受業力的系縛,因為這個外境是由業力主導的,所以很多人念佛的時候他平常念得很好,到臨命終的時候,生死關頭現前的時候他這個佛號衝不上去,因為你因地在念佛的時候,你念佛的心就帶有條件。
外在的環境不是你說了算,你帶了太多的條件,臨終的時候條件不會具足的,這就是為什麼你臨終的時候佛號提不起來,因為你平常念佛的時候帶太多條件,你跟人家借太多東西了,人家臨終不見得會借你,關鍵在這。
所以,心真則事實,我們現在發了菩提心,我們是不管外境怎麼樣,我一定要往生淨土,我一定要圓成佛道,它是超越一切的因緣,這種心力才會在臨終的時候幫助你超越生死。
我希望,我們今天是培養一個不帶條件的內心,因為你不知道你臨命終會發生什麼事,你不能假設我身體健康的時候我再念佛,你臨終的時候身體不可能健康的,你在加護病房插滿了管子,它一定很多痛苦的感受刺激你。
所以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如果我們有志於培養臨終的正念,你一定要知道你的念佛的心就不能帶條件,不能帶條件怎麼辦呢?大智慧的佛陀說你要有個願望來引導你,你不能由外境來引導你。
這個觀念對你臨命終很重要
淨界法師
可能很多的菩薩還搞不清楚什麼叫做清淨心,我要講一下。它這個無為,這個清淨心,古德又加了兩個字,叫「自性清淨心」。這個觀念對你臨命終很重要!諸位!尤其是淨土宗的臨終的正念。很多人都希望臨終有正念,但是怎麼做到,很多人不知道方法。說,欸,我把佛號念好了,我就有清淨心。你如果奢望用佛號去對治你的妄想,你這個觀念基本上就失敗了。為什麼失敗?你一天打了二十個小時以上的妄想,你念佛可能只有兩個小時,如果你完全要靠事修來保持正念,那表示什麼?表示你要用佛堂兩個小時的佛號,去消滅你在夢中、在覺醒的時候打的二十二個小時的妄想,那這個輸贏很快就知道了。如果你用事修的話,欸,我用佛號達到臨終的正念,那你就很難有正念了。你怎麼是它的對手呢?它無量劫來就占據在你的心中,而你這個佛號是到你這幾生才開始念佛的。妄想,你無量劫來生生世世就是靠這個妄想產生業力、產生煩惱、輪迴生死的,是熟境界。所以,諸位!你千萬不要以為,你可以靠你那個脆弱的佛號去面對強大的妄想,你千萬不要有這種觀念。
那怎麼辦呢?只有一個方法,把你的無價寶珠拿出來,很簡單嘛!你無價寶珠放著不用,卻一定要靠你自己的力量去打拼!諸位,無價寶珠不是你修來的,是在你睡覺的時候佛陀就把它放進去了。
就是說,清淨心不是修來的。要是說清淨心是修來的,那我們沒有一個人有清淨心了。修來的有一個問題,它會變化。你今天打個佛三、佛七,你的清淨心比較強;臨命終的時候,內憂外患,親屬的哭泣,那你就沒有清淨心了。所以修來的清淨心是不可靠的。
但是,如果清淨心是本具的呢?就是你本來就清淨呢?那這個就跟因緣所生法沒有關係了。不管你臨終的時候起顛倒也好,保持正念也好,它清淨心永遠是清淨。你只要做一件事情,你憶念它——何期自性,本自清淨。妄想,只要你把它回歸到生命的原點,妄想就沒了,它沒有力量了。
所以,諸位!清淨心,我再講一次,清淨心不是你修來的。如果你現在修清淨心,說實在,也來不及了。你要達到臨終正念,你還有幾年可以修清淨心?清淨心是你本來就具足的,你只是以前沒有拿出來用而已。
節錄自《妙法蓮華經講記》
【淨界法師】【為往生做準備16】人生學佛,有哪一句話是最重要的?
諸位!我們學佛,不是說我們就是一個聖人,我們還是有凡夫的感情,但是我們多了一份道理。就是懺公師父說的我們心中有法寶,常轉法輪,你可以啓動你的法寶,我們不可能二六時中,安住在法寶,這一般人做不到。我們還是有我們的感情,有自己的愛憎取捨,但是我們在愛憎取捨當中,我們多了三道的開關。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把你的法寶打開來,跟自己溝通。把你平常上課的道理,講一次給自己聽。
諸位!絕對不能用強壓式的修行,你用佛號一次一次地壓它,沒有用的!當它壓不住的時候,反彈力量會更高啊!它反彈的勢力起來,是更可怕的!要轉,轉識成智,你要用道理跟自己溝通。
你平常上課幹什麼?你平常是儲存能量嘛!聽了課你回去以後,思惟一下、調整一下,哦!今天上了什麼課?反正般若的思想,一定是,要麼就是跟空性有關,要麼就跟假觀有關,有相的東西。空性有關的一定是安住力,安住空性。假觀有關的就是兩種:一個是厭離娑婆;一個是欣求極樂。第一個告訴你娑婆世界的過失——調伏愛取;第二個講到淨土的功德——引導力。所以你要整理一下,把每一次上完課的東西整理一下,加強三力,上課就是充電,生活就是歷練,最後就是追求臨終的正念。
諸位!我告訴大家,平常就是一種戰鬥,你平常放過一個念頭,你臨終就多一份風險。因為你遲早要面對它的,所以最好是每一次都讓你能夠成功地把妄念調伏下來,最好是這樣子。尤其是越到晚年越要小心,你到五十五歲以後,你幾乎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念頭,因為每一個念頭都會要了你的命啊!你不能跟它妥協的。因為你放過這個念頭,這次滿足它,它會一次次地出來,它不會放過你的。所以你越到晚年的時候,你的念頭,幾乎沒有協調的空間,就是你要聽我的,我不能再聽你的。當然你必須要有法寶,你不能強壓的,我這樣講過,你要用道理跟自己溝通,要轉,轉識成智。你要教育你的內心,讓它在這一種調伏的狀態、安住的狀態、引導的狀態。
所以,我希望大家,多來聽我們的課程,點點滴滴。人生學佛,如果說,有哪一句話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講的這麼多話,哪一句話最重要?一句話就夠了,四個字,這四個字最重要——保持進步。沒有什麼東西比這四個字更重要了!因為不進步,你就退步了,那是很可怕的!一個最悲哀的人,就是他在退步當中,那糟糕了!你只要保持進步,你人生就永遠有希望了。你一定要告訴你自己,我不管做什麼,我今天一定要比昨天進步一點點;我明天一定要比今天進步一點點,讓你的生命是活水,這個太重要了!
在所有的法門裡面,最重要的法寶就是這一句話了——保持進步,你臨終就有希望了!
那保持進步就要修養你的善根,要不然你怎麼保持進步呢?是吧?因為你的內心不是光明就是黑暗,兩種而已,你不是法寶就是妄想,兩種而已嘛!你沒有光明,黑暗就做主了!
——淨界法師 為往生做準備16
【淨界法師】【為往生做準備17】你的心態比念佛的數目更重要!
我們的思想就是禪觀跟淨土的結合,我想這個就不用我多說了,諸位都知道。
現在念佛人最大的盲點,一言以蔽之,現在人會把佛號創造出來,但是他不知道引導佛號,這是非常悲哀的!現在很多人的佛號,都沒有到淨土去,都到娑婆世界打轉了,因為他不知道怎麼樣調伏愛取、導歸淨土,他的心態還沒有準備好。
所以現在人他只會念佛,但是這個佛號跑哪裡去了,他不管的,這個是不對的!你只是做了一半而已,其實也可以說,你只做了四分之一而已。你只有提起佛號,你沒有安住空性、調伏愛取、導歸淨土,你只有四分之一,就是不及格!念佛不一定往生,往生一定要念佛,很多人以為說,念佛就一定往生了,不是這個意思,你的心態要準備好。
所以,我一直希望淨土宗的修學者,你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你的心態比念佛的數目還重要!你心態準備好了,一句佛號、十句佛號,照樣往生;你心態沒有準備好,你一百句佛號都沒有辦法往生的。因為它的根本在你的心,能念的心,是你的心來主導佛號,不可能是佛號來主導你的心,不可能啊!如果是,那你這個佛法,你的因緣所生法,就是他生的思想,離開你的心有一種外在的力量來引導你,你這個跟上帝的思想就是完全一樣的,念佛念到跟上帝思想一樣。
諸法因緣生,因緣的主軸就是你的心。你的心是什麼水平,你所念的佛號就到什麼水平。你的心的水平是一種人天乘的水平,這個佛號就讓你來生變成一個大富長者、一個大國王;你的心的水平是到淨土去,這個佛號就帶你到淨土去。是你的心來主導佛號,而不是佛號來主導你的心,這個大家不要錯亂了。
所以,提升我們內心的水平,就很重要了!因為你的心靈提升了,你所念的每一句佛號都提升了,你所修的法門都提升了,就是諸法無性嘛,法門沒有高低,境隨心轉,心為菩提,一切法趨菩提;心為淨土,一切法趨淨土;心為名利,一切法趨名利。法門它本身沒有方向,叫諸法無自性,境隨心轉。
聽經,我們學習佛陀的教理,就是提升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心跟佛陀的心相隨順。雖然我們達不到,起碼我們是順從佛心、順從本願。我們現在回台北,雖然我們不能馬上回到台北,至少我們是走到回台北的路線上,叫相隨順,你不能跟佛的功德背道而馳啊!
——淨界法師 為往生做準備17
彌陀的加持是隨時存在的,要如何才能啓動它?
淨界法師
站在往生淨土的角度,你要生起三種信心:
第一個彌陀大願力,就是佛力不可思議,你對彌陀本願的攝受,要完全有信心,你相信他有足夠的力量來救拔你,你要相信這件事;
第二個自性功德力,就是你在念佛的時候,你那個能念的心也不可思議──心力不可思議;
第三個是名號功德力,你所念的這個佛號,法力不可思議。
這個彌陀的力量是能應,那我們心中念佛的是能感,好像月亮高掛在空中,我們把水準備好的時候,這個月亮的光明就會映在我們的水中,說是千江有水千江月,感應道交。
這三種力量,到(阿彌陀經)經文的時候,是很多很多次的說明,說是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三種力量所成就的功德。
這個地方我們簡單的說明一下。
修淨土的人,第一個你要對彌陀的救拔力有信心,就是彌陀的本願力。我們平常也發很多願,我希望怎麼怎麼地──我希望我一生都不要生病、我希望我怎麼怎麼地。
但是我們發了願以後,其實我們很難實踐,因為我們這個願沒有資糧,沒有福德智慧的資糧來加持這個願,所以我們平常發的願叫空願。
在整個佛法當中,一個咒願力要產生力量,要有二種力量的加持:一個是三昧力,一個是法身力。
我們先講三昧力。
在經論當中講到一個小國家,這個小國家的森林裡面,有一個修道的仙人,這位仙人他成就了四禪,他入定的時候,內心有殊勝的三昧樂,他不用睡覺、也不用飲食;
但是他從禪定出來的時候,跟我們完全一樣,也要吃飯、也要睡覺,所以他就去吃一些山中的水果。有一天他從禪定出來,去採水果的時候,因為這一天下雨,結果不小心跌倒,把腳摔傷了。
有禪定的人在禪定的時候,他是不會起煩惱的,他有所謂的定共戒;但是他從禪定出來以後,他的煩惱是繼續活動的,所以他起了嗔心,就咒願說:
從今以後,這個國家十二年不准下雨。那不得了,他這個咒願力的背後,有四禪的加持力,果然龍王就不敢下雨了。
沒有下雨是很嚴重的,這個國家的國王就緊張了:這幾個月都沒有下雨,怎麼辦呢?就把大臣找過來:是不是寡人的德行有虧啊?我是不是要向上天來懺悔?就請巫師來卜卦。
結果卜卦出來說:不是國王你德行有虧,是森林當中有一個修道仙人,他出來採水果的時候,跌倒了,生氣了,就咒願十二年不准下雨。這個國王很緊張了說:這十二年不能下雨,那國家的人民怎麼生存呢?就請大臣看看有沒有什麼方法?
這時候有一個智慧大臣說:國王!你不要緊張,他的咒願之所以有力量,是來自他禪定的加持;只要我們破壞他的禪定,他這個咒願的力量就會消失。
所以國王就派一個淫女,到山中破壞他的梵行。梵行被破壞以後,禪定失掉,天空就開始下雨。
這個公案的意思就是說:一個成就四禪的人,他產生的咒願──十二年不准下雨,就有這種加持力。當然禪定是生滅法,它所產生的加持力,有時間、空間的限制。
但是佛陀法身產生的咒願,能夠遍十方眾生。我們阿彌陀佛所發的願,他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個是彌陀的大願當中,最重要的第十八願。
身為一個佛陀,在他的清淨法身當中,對十方的眾生宣佈:哪一個眾生臨終憶念我的聖號十念,我一定會現前來救拔你。當他宣佈的時候,這個力量就開始存在法界當中,隨時跟我們感應道交。
所以我們經常說:深信諸佛皆充滿,也就是說彌陀的加持是隨時存在的,這個我們要有信心。我們相信在這個宇宙當中,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就是彌陀的本願力。這是我們要瞭解的第一個能應的。
第二個,我們要建立名號的功德力。法身的加持,必須要有因緣的引導,就是彌陀的法身是遍一切處,但是我們凡夫的心是有所得的心,怎麼跟法身接觸呢?
這當中要有個橋梁,好像有一個倉庫裝了很多珍寶,你要有鑰匙才打得開。我們眾生的心是苦惱的心,彌陀的大願力是清淨的願,這中間必須有一個橋梁來作引導,而這個橋梁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號,所以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如果沒有這個名號,比如說我不念阿彌陀佛,這個法界的加持力你根本進不去,所以我們要相信我們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
這個佛號,印光大師說:它有什麼功能呢?
即眾生心,投大覺海。
它能夠引導眾生的心,投入阿彌陀佛廣大的功德海當中,所以第二個我們要相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第三個,我們要相信自信功德不可思議,就是我能念的現前一念心性不可思議。不過這個地方要注意:這個自性功德力,它是一種清淨的心。就是我們的心有二種:一種是妄想心,這個妄想心當然不能講自性,這個性就是不能改變。就是我們的心,有很多很多生滅的得失,要用這個我空觀、法空觀,把這個得失的心撥開來以後,顯出那一念清淨明瞭的心性,這個叫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
這三種力量,其實你實際修行的時候,只有二種力量,因為這個彌陀大願力跟名號功德力,二個是在一起的,到最後的時候,名號功德就代表本願功德。
所以你剛開始在念佛的時候,你等於是建立二種信心:
第一個,你相信能念的心不可思議;
第二個,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這二種力量。
在淨土宗的傳承當中,有二派的說法:
善導大師、印光大師這一系,他們在修歸依的時候,比較偏重在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
但是永明延壽大師、六祖延壽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們所偏重的是能念的心不可思議。這二個地方怎麼會通呢?
如果你是一個信行人,或者你以後弘揚淨土法門的時候,你看到的都是一些對教理不瞭解的,那我覺得你要先強調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對這句佛號通身靠倒;
但是如果你遇到的是法行人,那你要強調自性功德,因為你這個心是根本,其實彌陀的加被是增上緣:所以這二個是根機的不同。
但是從大乘的究竟義來說,應該是以自性功德力為根本,以名號功德的加被當增上緣。
天台的幽溪大師講一句話值得我們思惟,他說: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號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他說是:托彼名號,顯我自性。這句話你要是把它參透了,你就知道它的關係。現前一念心性雖然具足無量的功德,但是要托彼名號來當做增上緣。
所以這這個地方我們要相信,我們這一念心本身也是不可思議,有成就彌陀功德的可能性;但是要假藉名號的加持,來當增上緣。
這個就是我們在念佛之前,你要具足的信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所以念念之間成就無量光、無量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