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只活了八十歲?
釋迦牟尼佛三十歲的時候,就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按說那時候佛已經可以生死自在了,為什麼只活了八十歲呢?這還要從頭說起:
據《賢愚經》上講,佛陀當時成道後,坐在菩提樹下的草墊上,心想五濁惡世的眾生,已被塵垢污染,貪著世間欲樂,迷惑顛倒,智慧蒙蔽,難於教化,即使長住世間,也是徒勞無益,並且也無人請他住世,所以就想進入大般涅槃了。幸好大梵天王看到佛陀出世,無人請法,就很著急,趕緊下來拜見佛陀,再三祈請佛陀住世說法,佛陀這才前往鹿野苑講說四諦法門。
佛陀為什麼不長住世間,卻示現生老病死呢?因為佛如果常住這個世間,人們對佛法就不會珍惜,反正佛一直常在,想什麼時候學都行,還是先及時行樂吧,就會懈怠懶惰,不會有緊迫感,不會有壓力。所以佛就示現和正常人一樣,也有生老病死,是為了讓大家珍惜時間,抓緊學佛,精進修行。
按佛典上講,釋迦牟尼佛出世,是在賢劫第九小劫,也是賢劫千佛中的第四尊佛。佛陀出世的這個階段正處於減劫,減劫就是每一百年人壽減一歲,佛陀出世時,人壽是一百歲。那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只活了八十歲,而沒有活一百歲呢?這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佛已經把緣度化盡了。我們經常說「佛度有緣人」,佛工作很認真、努力,任務提前完成了,把和他有緣的根熟眾生,已經度完了,沒有熟的眾生也幫他們增長了,沒有善根的也幫他們種上善根了,所以佛就可以提前走了。
二,魔王波旬的原因。佛陀入滅前,曾三次暗示阿難,可惜眾生業障深重,阿難沒能領悟佛的意思,沒有及時請佛住世。沒人請佛住世,就等於佛與眾生無緣了。但人家魔王波旬聰明,早就盼著佛涅槃了,不然佛把眾生都度了,他就成孤家寡人了。所以他就瞅准這個機會,趕緊請佛涅槃,佛很慈悲,就答應了魔王波旬的請求,佛決定沒有妄語,說的話一定會兌現,所以就示現涅槃了。
三,世尊把剩下二十年的福報留給後來的出家眾。世尊想得很周到,為了佛法能夠長久承傳,他二十年的福報不要了,把這個福報留給正法、像法、末法時期的所有出家眾,讓每個人都可以得到一份供養,就是佛家常講的四事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不包括別的。所以後來的出家人,享受的都是世尊的余福,余福就有這麼大,都是世尊苦心留下的。
基於以上原因,佛雖然已經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可以自在生死,但在世只活了八十歲。
三參法師 古文殊寺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佛菩薩貼補的福報
那些年,我在師父身邊做侍者時,他老人家每天都要接待各種各樣的人。 一般的人見到師父後,會認為:哎呀,我見到大佛寺的方丈了,我見到高僧了。 這句話在邏輯上沒有問題,他見到了。 但是從深淺上來說,他見到了什麼?
就像有的人擁有一個出家人的微信號,他就認為只是一個普通的微信號,他不知道,擁有出家人的一個微信號和擁有一所寺廟是一樣的啊。
出家人住持三寶,微信也是住持三寶的平台,也是一座寺院。
很多人見到我們師父,不會去想師父他代表的是什麼。 一般要學佛很久很久,才會明白,師父是代表三界的希望啊! 他就像輪迴苦海裡的一艘船,像茫茫黑暗中的一道亮光!
所以實修佛法,這是作為我們三寶弟子來說,懷念高僧大德的一種最實際的方法。
我們感恩從佛到祖師,到一代一代的這些高僧。 他們踐行佛法,證明佛法,同時也傳承佛法,因為他們,我們才能在佛陀已經涅槃了將近兩千九百多年後,還能遇到佛法。
佛陀的年代是人壽百歲,也就是作為佛陀活到一百歲是正常的。 但佛陀八十歲就入涅槃了。 關於這點佛陀解釋,這是一切諸佛來到人間的規矩,要將自己壽命的一部分補貼給這個世界。
佛來人間不單不佔便宜,還要貼補自己的福祿壽。 一切諸佛都是這樣。 以後彌勒菩薩成佛時,人的壽命可以到八萬四千歲,但彌勒佛同樣會補貼這個世界,只活到八萬歲。 所以,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身上,都有佛陀貼補給我們的福祿壽。
我們師父也說過,“我活到百歲是沒有問題的”。 他在大佛寺當方丈的時候,有一天那裡的首座和尚很興奮地跑來跟師父說:“方丈和尚呀,我昨天做夢,夢見大殿里羅漢們在說,我們這個寺廟的方丈能活到一百歲。”
但是按照我們佛教界的規矩,師父也說,我要把我的福報貼給你們。 正是因為這樣,今天我們的法脈才有這樣的福報。
我們弘法一二十年了,不用化緣,不用做經懺,不需要有這方面的考慮。 這都是我們師父他老人家的福德加持。
就是我拿這念佛珠,也是師父鼓勵的。 那時候只要我不拿,師父眼睛就看過來了,意思很清楚:出家人得拿念佛珠。 但實際上在師父那個年代,就算你出家了,拿個念佛珠,別人也會諷刺你的。
我也親自面對過這些,有的人看你拿著念佛珠,就不冷不熱地來一句:“老修行嘛。”這時候你心裡壓力很大的呀。
出家人要有拿念佛珠的勇氣,要保持佛弟子的本分,念佛的人要拿著念佛的法器,就這一個,都是師父在頂著。 我是在師父身邊,才養成這麼一個習慣,否則連這個優良傳統都丟了。
但像我們這樣年年弘揚師父,月月弘揚師父,天天弘揚師父,實際上壓力也是很大的。
從我們的角度出發,是覺得佛教要興盛,就要憶念佛菩薩的恩德,憶念祖師的恩德。 所以不管各宗各派,祖師大德的生日、圓寂日,我們都會憶念。
佛教的諸佛菩薩和祖師,祂們的生和滅與世間人是有極大不同的。
佛菩薩、祖師的生,叫示生,滅叫示滅、示寂。 祂都是表法的,是具有佛法內涵的。
所以紀念祂的生日,紀念祂的祭日,也是在學習佛法,憶念佛法,修行佛法。 因為講到本體,釋迦牟尼佛是沒有生滅的,於無生中示現生,於無滅中示現寂。 佛陀的大覺是圓滿的,沒有時空的障礙。
諸佛是從無生中示生,無滅中示寂的。 在這個宇宙裡,我們娑婆世界屬於非常低級的一種文明,我們的生命有一個天然的鴻溝,就是被生老病死障礙著。
而佛菩薩以福德和智慧來幫助我們搭起高架,令天塹變通途,從而超越生老病死。
所以對生死缺陷的超越,因為有佛菩薩和祖師大德的福德加被,也成為這個世界裡最高級的話題,永恆的話題,成為我們人類文明核心的內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