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有問必答

【三無的日常生活?】

問38:我們可以在無私、無貪、無我中進行日常生活嗎?

達賴喇嘛尊者開示:

這是可以的,居家修行也可以獲得解脫,就像瑪爾巴大師那樣。即使在深山苦行,但是內心卻想著世間八法,最終的果報還是三惡道。續典中說:咒乘是成就一切遍知最殊勝的法門,但是如果行者被世間八法所轉,該行也會是墮落於三惡道的因緣。

優越的生活的確會對修行產生障礙,這也是導師釋迦牟尼佛示現出家相的原因。佛陀對追隨祂的弟子開示說,如果要認真修法,出家是最好的修法順緣。但這並不代表要獲得阿羅漢果或佛果位就一定要出家,在家眾也可以獲得阿羅漢果或佛果位。

戒經有說到八種別解脫戒,其中之一是在家居士戒,另一個是八關齋戒,這兩者都是在家居士可以行持的。至於菩薩戒和三昧耶戒,沒有在家、出家的區別,無論在家眾或出家眾都可以接受。

針對你個人,我覺得需要智慧及善巧的方式來進行。要每天早起,平常我三點半起來修行,你們可以五點起來,至少需要半小時至一小時的時間來做一些祈禱或觀想。要轉化你的內心,在一大早時許下承諾:「今天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絕對不會讓自己有生氣、嫉妒、怨恨等情緒。」與此同時,讓自己發起利益他人的善心。我相信,一早起來的觀想,絕對可以讓你這一天都受到這個觀想的影響。

你或是在學校中,或是在醫院中,尤其是學校和醫院,因為你的工作是一個慈悲的工作,要負起責任去關懷學生或照顧病人,這是生起菩提心最好的地方、是實踐慈悲最好的機會。你或是從事其他行業,要觀想自己所生產的產品不是為了自己,而是 #為了利益他人,要以認真的態度來生產高品質的產品。在工作的同時,其實也是慈悲的實踐,可以讓你更有責任感。

所謂的宗教修行,其實就是讓自己的意樂保持善良的狀態。在家人一早一起來,先用半小時至一小時的時間做觀想,好好生起自己的意樂,之後用餐、去工作。在工作時,要儘量使心趨向善。工作結束後,與家人、子女好好相處。最後再回憶這一天的情況,看看有沒有做到自己早上所許的諾言或發願。如果有違背的地方,就以後悔的心態去懺悔,並許下再也不犯同樣錯誤的承諾。

如果做了善行,就鼓勵自己、隨喜善行。如此日復一日、年過一年,當你退休時,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精力,那麼就可以更進一步地修行。

從佛本生故事我們可以知道,祂是累積三大阿僧祇劫的資糧,最終才成就佛果的。知道這一點,我們的內心才會產生更大的勇氣。如果你只是企圖在短時間內改變內心,這就是失敗的前兆。

《達賴喇嘛文集10:達賴喇嘛有問必答》 #行持建議

-----------------------------------

佛學小教室:世間八法

又作八風、八世風。謂此八法,為世間所愛所憎,能煽動人心,故以風為喻,稱為八風。苟心所有主,安住正法,不為愛憎所惑亂,則不為八風所能動。八風,即:

(1)利,利乃利益,謂凡有益於我,皆稱為利。

(2)衰,衰即衰滅,謂凡有減損於我,皆稱為衰。

(3)毀,毀即毀謗,謂因惡其人,構合異語,而訕謗之。

(4)譽,譽即讚譽,謂因喜其人,雖不對面,亦必以善言讚譽。

(5)稱,稱即稱道,謂因推重其人,凡於眾中必稱道其善。

(6)譏,譏即譏誹,謂因惡其人,本無其事,妄為實有,對眾明說。

(7)苦,苦即逼迫之意。謂或遇惡緣惡境,身心受其逼迫。

(8)樂,樂即歡悅之意。謂或遇好緣好境,身心皆得歡悅。


問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我覺得修行和工作、生活會有衝突?

仁波切答:衝突或掙扎可能來自於我們已經把精神的生活與物質上的生活分離了,卻又想要把它拼在一起,想要兩者都有。而這是人類的習慣,例如佛教徒的家裡有個佛堂,還有個儲藏室,兩者是分開的,在某個程度上這是必要的。然而,如果分離得過度,不能把儲藏室轉化成佛堂的話,那就會有這種衝突或掙扎。我們怎麼把儲藏室或者車庫變成佛堂呢?佛陀自己講的非常清楚。他說:只要有虔敬心,我就在那裡。佛從來沒說,我只待在佛堂裡。所以只要我們有虔敬心,只要我們有慈愛、悲心、祥和時,無論我們身處何處,那就是我們的佛堂,那就是我們的精神空間或時刻。可以這樣講,即使只有一刹那的仁慈,那就是一個神聖的時刻;即使那一刹那很短,在這短短的時刻,這個人就是個神聖的人。像這種慈愛或大悲的狀態,不是每天隨時都有的,因為我們非常分心散亂,有很多引誘我們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有紀律,一步一步的,讓自己有這種高尚的情懷或念頭,也許開始時一個兩個,然後慢慢增加。

錄自 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修行,這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衣服破了,要修補一下,
傢俱壞了,要修理一下;
頭髮亂了,要修整一下,
指甲長了,要修剪一下。

不管日用、儀容,
都需要修理、修補、修飾、修正。
乃至鍋碗壞了,也要修鍋補碗;
鞋襪壞了,也要修鞋補襪;
人的行為有了偏差過失的時候,更需要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行為。
修行不一定要到深山裡去苦思冥想,
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觀鼻、鼻觀心的自我獨居;
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誦經、持咒、唸佛、參禪。
如果天天誦經拜佛,
卻是滿心的貪瞋愚痴、自私執著;
不得法的修補,其奈行為何?

修行,固然需要;
修心,更為重要。
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
這就叫做修行不修心,
如此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修行,也能修心,
內外一如,誠於中,形於外,
則必能凡事皆辦,凡修必成。

不管修行或修心,
應該從生活裡切實來修。
食衣住行、行住坐臥之間,
乃至做人處事、交友往來、
舉心動念、晨昏時空,都可以修行。 

穿著衣服,莊嚴整齊固然需要,
但是破舊敗壞,只要清潔淡雅,也無不好,
這就是穿衣的修行。 

飲食三餐,美味可口,人之所欲;
所謂粗茶淡飯,也覺得別有滋味,
這就是飲食的修行。

居住房屋,深宅大院,固然很好;
簡陋小屋,也如天堂,這就是居住的修行。

出門有汽車代步,快速敏捷;
無車無船,也能安步當車,
這就是行走的修行。

做事勤勞負責,求全求成;
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這都是修行。

凡是交往,情真意切;
凡是接物,至誠懇切,
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經商的人,
將本求利,貨真價實,老少無欺;
當官的人,為民服務,守信守法,
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 

過去禪門大德們,
搬材運水、典座行堂、
種植山林、牧牛墾荒,
甚至米坊篩米、修鞋補衣等,
這都是生活中的修行。

所謂修行,就是先要把人做好。
做人如果尖酸苛薄、無信無義、
無道無德、慳貪吝嗇、陰謀算計;

心如碗盤未洗,骯髒垢穢,
如此怎麼能用來盛裝美味的佳餚供人受食呢?

所謂「人成即佛成」!
生活中的修行,
就是要讓自己做人無虧於天理、無負於人道;
如此修行,才是真修行也!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