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身口意三業
淨空法師講述《無量壽經會集本》積功累德第八品
善護口業。不譏他過。
口業清淨,口離四種過,「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務必要真做。我常常勸勉大家,早課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自己,這一天身、口、意三業有沒有過失?發現自己有過失,即是悟處。把過失改掉,再不犯同樣的過失,乃真正修行,即是功德。為人若不知自己的過失,是愚癡、無明。這樣的人沒救,佛也救不了他,佛法裏稱之為「一闡提」。一闡提是印度話,翻成中文是沒有善根的人。沒有善根的人,就是不知道自己有過錯,以為自己都是對的。
諸位要曉得,在這法界裏只有圓教佛沒有過錯。等覺菩薩尚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所以等覺菩薩還犯過錯,他犯思惟上的過失。我們距等覺遠之遠矣,居然覺得自己沒有過失。世間唯兩種人沒有過失,一者成佛,一者是一闡提。前者是真的沒有過失;後者是有過失,死不承認。他既不是佛,那麼就是一闡提,這是地獄種子,造作一切罪業,自己不曉得。三業中,口業為先,這是很有道理,因為口的過失最容易犯,犯得最多。本經經文的順序都有很深的意義。
善護身業。不失律儀。
「律」是戒律。大家天天念《無量壽經》,念了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沒有戒律的根基。戒律歸納起來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是身業的三條重戒。如果把持戒的意義擴大,就是「守法」。國家的憲法、法令、規章,社會的風俗、道德觀念皆須遵守,這是屬於身業。
「儀」是威儀,就是禮貌、禮節。禮是屬於戒律的範疇,是最基礎的教育。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我們要能覺悟,體會到這個次第的重要性。不失禮,現在也相當困難,當今社會幾乎大家都不講禮。可是,不能不懂禮,俗話說「禮多人不怪」。我們開始做,我們一起做,會有很多人跟著做,就能把它帶動起來。
禮節很重要。失禮而自己不知覺察,別人看到你,覺得討厭,對你敬而遠之,不願與你接近。雖然見面不得罪你,但也不願意親近你,佛弟子尤其要注意。
佛法「四悉檀」,第一是「世界悉檀」,意思是令一切眾生對你生歡喜心,喜歡親近你,你才有機緣把佛法介紹給他。所以,我們首先要令大家歡喜、尊重,然後才能與一切眾生結法緣。如何能讓別人歡喜、尊重?唯有真誠。待人之道,若心裏想的是一套,口裏講的是另外一套,一旦拆穿,大家對你就遠離,以後再說什麼好話,人家也不聽。因為你有前科,有不誠實的紀錄,要再建立信心,相當不容易。所以,我們以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把佛法介紹給他人。禮節非常重要!
善護意業。清淨無染。
佛弟子要常常保護自己的清淨心,這是修學的根本。這一段是莊嚴自性 ,是屬於自行,末後再講化他。自己德行沒有成就,是無法教別人的。要自己先做個榜樣,才能教人。所以,我們要發願,也就是世間法所講的立志。學佛就是立志做個好老師,佛是天人師。既然是老師,自己一定要做到「莊嚴眾行,軌範具足」,為一切眾生做個良好的榜樣,化導社會,使每一個眾生自身健康、快樂,每一個家庭幸福、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天下太平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學佛人。無論在家、出家都要以此作為修學的目標。
欲達到目標,就必須實踐《無量壽經》。本經的好處是經文不長,容易受持。我們認識清楚,腳踏實地努力去做,不好高騖遠,這個目標決定可以達到。這是花報,果報決定往生不退成佛,無比的殊勝。
大安法師:如何通過身口意三業修淨土
從積極地行善來看,我們要修五戒十善,六度萬行,自利利他。這也要從真實心裡面出來,不是作秀的,而且做這些善是為了了生脫死的,利益眾生的,續佛慧命的,不是要去搞宣傳的。
身口意三業,先談身業,做什麼事業用身體去做,你得要表達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止惡揚善的行為,你得要從真實心裡面出來。有的人,勸他念佛,他說我很忙,等我退休以後再來念。還有的甚至退了休,他還覺得我還要找點活來幹,慢慢來。這些你一聽,這種痛念生死輪迴這個心沒有發出來。
那從口業來看,那就是口業當中要聲聲讚歎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那是我們的本有故園,不讚嘆這個世間。開口不說塵俗事,聲聲但讚白蓮華。如果一天到晚都是講世間的話:足球賽又怎麼樣了,這個物價怎麼樣了,汽車又有什麼品牌出來了,說明你的口業就沒有真實淨土的心態。
那這個都是相待而說,你這個口業,讚歎的是極樂世界,要舍離的也是三界的六道的東西。三界就是火宅,就是牢獄,就是火坑,就是五濁惡世。我們對這個世間,口業上就要作這種負面的評價。
如果一個淨業行人對這個世間,這個世間很好很幸福,幸福的日子甜如蜜,越來越好。你說這個世間越來越好,那你還有什麼想往生的心哪?現在我錢又賺多了,不差錢了,又有空調,又有什麼別墅了,這個世間就是我的極樂國了。那完了,那你就在——滯留在這個世間吧。必須要厭,口業上要毀厭這個世間苦惡之事。
這個世間眾生大部分都造惡,這個世間總的展開的都是痛苦的事情。你看看這個生態環境日益地惡劣,國家之間的戰爭隨時爆發,自然災害不斷地頻來,生存壓力,人心越來越險惡。我們是這樣說,真實地去說,不能去粉飾。
所以,對這個世間一切眾生身口意三業所做的善,我們要讚歎。身口意三業所造的惡,我們敬而遠之,也不隨喜,也不一定非得要跟它對抗。這是談口業。
身業,就是我們每天的身體最好要拜佛,要四事供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身業要輕慢厭舍這個世間自他依正二報,盡量能夠身業從繁忙的事務當中超脫出來,一心修出世間法。一個人是不是真的具足信願,他的這種選擇、行為是他最好的說明。
從意業上來說,就是我們的舉心動念的意業,要從真實心當中常常去憶念、觀察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本願功德、無量的慈悲,以及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要憶念得很親切,如現目前。相待來說,我們的意業要輕賤厭舍這個世間的生死以及這個世間的生存環境、不善的三業。不感興趣,對這個世間。
普賢菩薩身語意三大行願
朱斐
今天承蒙道隆法師邀約老朽到此禮敬三寶,若說講演佛法,實不敢當,因為老朽是三寶弟子,雖然在莊嚴寺擔任過幾天菩提班的教師,也不過是濫竿充數而己!承道隆法師不棄,沒有忘掉老朽,要我來向各位護法居士講幾句初級佛法以結法線,還要請法師和各位居士多多指正!
我們修學佛法,應從何處著手呢?且看我人日常生活上的一舉一動,都離不開身體、語言、意識的活動,在佛法上就叫做身語意業,所謂業者,就是造作、行為、活動:我們若能每天自我反省—下:我今天意所思、身所作、口所講的是不是有損害到一切眾生?進一步再問自己:我今天的身語意業有沒有利益到一切眾生?如果每天能這樣自我反省:有損害眾生者則改之;無利益眾生者則勉之!
在佛教中有一位菩薩叫做普賢大士,凡是佛菩薩的尊號皆以德顯名: “普”字是一法不舍義,換言之就是一個眾生也不捨棄: “賢”字是使一切眾生鹹獲利益:菩薩是梵音菩提薩埵的略稱,意即大道心眾生。這位菩薩發了—十個極大無比的願,在座各位居士一定讀誦過“普賢行願品”中的十大行願。所謂: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以上十個大願,如全部解釋至少三天。今擇其中有關身語意的三個願來說明菩薩的身語意活動,來做為我人的榜樣以效學之。
一、菩薩身業——禮敬諸佛
人之異於禽獸者,人懂得禮儀而畜生不知,人與人之間所以能維繫融和的感情者,就靠這“禮”字:我們在聽京戲時常能聽到一句話說: ‘好一個禮多人不怪啊!’所以一般人見面時,以鞠躬、握手、舉手、注目、點頭…等為禮,我們佛教徒見了面以合掌為禮,南洋一帶南傳佛教國家如泰國、緬甸和斯裏蘭伽等,因人民多信佛教,所以全民見面都是以合掌為禮。釋尊時代的印度,除了合掌,更有右膝著地、長跪、頭面接足、乃至圍繞三匝等,都是很恭敬的一種禮。禮而加敬是表示衷心的虔誠,不是馬馬虎虎、隨隨便便的行禮。如果我們禮佛時面對著佛菩薩像,一邊拜著一邊東張西望或者與人講話等,這叫做我慢禮,千萬不可如此!對佛不可,對人也不行,如您與人握手同時,千萬不可顧左右而言他,這是非常不禮貌的。普賢菩薩的身業是“禮敬諸佛”諸佛,也就是他禮敬的物件。他說: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四維上下、過去、現在、未來一切佛刹裏像極小的塵沙一樣多的諸佛。’換句話說,所有任何空間、時間裏的一切諸佛,都是普賢大士要禮敬的對象。但菩薩如何去禮敬諸佛呢?他決不像我們那樣對佛像磕三個頭、買一串香蕉拜拜就算了。菩薩是以“清淨三業”來禮敬的。也就是用淨化身口意的活動,作為禮敬的事相。事相也即是事實的表現。
三業就是要從身體、語言、意識這三方面做起:身體的動作要遠離殺生、偷盜、邪淫等三種不規矩的非禮的行為;言語要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等四種說話所造成的過失:意識即我人的思想,要迷離貪欲、瞠恚、愚癡等三種含有毒素的念頭。然後再常修禮敬諸佛。為什麼要這樣兜圈子呢?這是為了要與清淨無染的佛的境界相應,所以必先離此十惡,再去修禮敬。一般人常埋怨佛不靈驗,說什麼我天天供佛拜佛怎麼遺是不發財又多病,真是想不通?問題就出在這裏,若不自己先修三業清淨,與佛不相應故。才有障礙交通阻塞了,要怪自己,不可怨佛!
再看普賢大士的願相,禮敬要何時方止呢?他說: ‘虛空盡時,我禮方盡;眾生界盡,我禮乃盡。’請問虛空有盡嗎?虛空無盡,菩薩這禮敬的願,也無窮盡。眾生眾生,凡是眾綠和合、眾多生死的生命,都名眾生,單就大地的螞蟻來說請問有多少?您們各位知道嗎?何況胎卵濕化的各類眾牛之多,眾生界豈有窮盡之時?因此、菩薩的願也無窮盡。
各位請看這位大菩薩所發的願相之人,真是史無前例,所以佛門譽之為十大願王:普賢菩薩真當之無愧。
二、菩薩口業——稱讚如來
這是普賢菩薩所發的第二大願, “如來”是佛的十個德號之一,佛陀乘真如之道,來此娑婆游化眾生,所以稱為如來。稱讚的物件如前也是——切處:盡法界、虛空界(空間)和一切時: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的一切諸佛。
稱讚的事相是,他發出無盡的音聲海、——音聲中再發出一切言辭海,去讚揚一切諸佛的功德海,其中音聲海、言辭海、以及功德海的海字,是形容其大且深,喻其如大海之不可量、無邊際,因為諸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所以要稱讚如來的功德者,此可以啟發眾生的歸趣也。
稱讚的願相如前,也要等到虛空有盡時、眾生有盡的時候。換言之,也是沒有窮盡的。
三、菩薩意業——懺悔業障
“懺悔”兩字,是梵音和漢字合併起來的一個名詞。懺是梵音懺摩之略稱;懺前罪愆:知者如今生所作的,不知者如前生所作者,兩者都要懺。悔字是改往修來之意,語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懺悔是要用心意的,但菩薩的懺悔工具是什麼呢?解鈐還須系鈴人啊。身口意造的罪業,還須用身口意去懺。若將污穢的身口意業,換為清淨的身口意業,以行動來懺悔過去所作諸惡業,這是最好的懺悔方法! “業”的本身是沒有善惡的,它不過是“行為”的代名詞:如損害眾生的行為這就叫惡業;反之,如利益眾生的行為便是善業。若對一切眾生沒有利也沒有害,這種非善非惡的行為,佛教稱之為“無記”。無記者,在我們的八識田中沒有記錄。換句話說,如善惡等業對眾生有損益者,像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八識田中播錄下善惡的種子。這些善惡種子的記錄,一旦成熟遇緣就會起現行,發芽成長、開花結果,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結惡果。我人能不小心自己的一舉一動……的業果嗎?
普賢大士懺悔的境相,是在遍法界諸佛菩薩前,誠心懺悔,後不復作,恒常住於淨戒,一切功德。
四、結論——重點在人間
您們各位有沒有注意到,普賢菩薩十大願的重點在那裏?為什麼我說在人間呢?我們現代佛教,不正在提倡建設人間佛教嗎?
因為我們眾生積習多慢,所以菩薩教我們應以“禮敬”對治:世人的通病是出言無度,譏諷漫駡傷和,可以用“稱讚”對治:眾生業重障多,要以“懺悔”對治。以上所說普賢菩薩的禮敬、稱讚等前二人願的物件是,一切空間、時間中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十方是指的一切空間,三世是指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在這時空中的一切諸佛,過丈的如本師釋迦牟尼佛和現在的阿彌陀佛等,當然是我們要禮敬、稱讚的物件,而我們知道的未來佛,只有當來下生彌勒菩薩,也應禮敬和稱讚。但經上說的是未來諸佛,我們不可忽略把“一切眾牛皆是未來諸佛’。這重要的關鍵忘掉!我們都足人道的眾牛,在人言人,普賢菩薩所說的未來諸佛,正就是我們在座的各位層士,乃至大地一切合情識的眾生。眾生包含了佛是覺道眾生、菩薩是大道心眾生、聲聞足自了眾生、綠覺是獨覺眾生、天是多樂眾生、人是苦樂參半眾生、阿修羅是瞠恚眾生、畜牛是愚癡眾生、餓鬼是多貪眾生、地獄是極苦眾生,這十法界中除了覺道眾生的佛、是已成過去和現在諸佛外,其他九界眾生皆是未成的未來諸佛。所以普賢大十所指的對象,其重點寅即在人道眾生。
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改善,互相以禮相待,不可失禮、不可非禮,不可輕慢,人間如能互相禮敬,社會和諧安祥:世間若能互相禮敬,國與國間永遠也不會再動干戈,世界和平指日可待矣。
我人皆知禍從口出,人的口業,關係人生的禍與福的遭遇、所以普賢大士提示我們,在此惡口過患的世間,要以稱揚讚歎來維繫人際的和諧,國人素有隱惡揚善的美德,今日人心險惡,己很少有人保持這一美德,為了自己的名和利,譏刺惡罵,互相攻訐不己,此所以家庭、團體、社會之不能安寧。如大家都互相稱讚,歌誦其美德,便立除惡口的業報,且可獲得無礙辯才。所謂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國。我人能不謹慎這口業的過失嗎!此所以普賢大士要發稱讚如來的大願也。
業不重不生娑婆,來到娑婆的眾生,無不業重如山,所以菩薩要我們懺悔業障,他教我們心懺不如身懺,如身禮佛並作諸功德、口念佛贊佛並講佛法、歌誦佛德,意綠諸佛相好,用身口意來造福人間等,以行動來懺悔過去的業障,不是更好嗎?佛法在人間,不離人間覺!希望在座的未來諸佛,要直下承當!尊重己靈則幸!
索達吉堪布:閉嘴是多麼的重要!
作為修行人平時應常觀己過,時刻保持沈默。嘴應用於念誦、贊頌功德等有意義事,否則會對來世造成很大危害。
蓮花生大師離開藏地時教育弟子:經常胡言亂語者容易被別人了知其心,其嬉戲之語有時被理解為真實。
其真實語有時又會被誤認為玩笑,容易之事也因此而難以成辦,諸弟子應閉口寡言為妙。
藏地大德常用此語教育弟子,使其免造口業。
偉大的修行者勒索巴格西說:“現在的人喜歡追求大法。整天求此法、求那法,但將所求之法真正進行實修者卻十分罕見,那些人從不想所求之法是否修成。
許多人自詡為三寶弟子,口裡常說:我是三寶弟子。背地裡卻經常誹謗上師、僧眾等。所以我時常在想,我們的口實在是深墮地獄的因。
世上如果有人肯聽我的話,就應當將嘴鎖上,把鑰匙交與他人,直到迫不得已必須吃飯的時候才打開,平時都一直緊鎖著。如果能這樣,那該多好啊!”
宋朝的石門慧開禪師也自稱為“默翁”,他在詩里寫道:“飽諳世事慵開口,會盡人間只點頭。莫道老來無伎倆,更嫌何處不風流。”
從該詩的字裡行間中,也不經意地流露出禪師早已諳熟世事,進入真正風流、自在、逍遙之境界,既不在乎他人的贊毀,也懶於談論他人是非短長的博大胸懷。
福報功德漏了!善護口業
關於身口意三業的開示,會因批評別人或批評法的習慣,直墮無間地獄
避免造口業!為什麼命苦,因說話太強硬了,強硬態度決定命苦程度!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