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慈悲不等於放縱對方的欲望

假如我們對於佛教裡面的慈悲不是很了解的話,我們就會認為對別人慈悲就是同情對方幫助對方或者當對方提出你要在你家過夜的時候,你不能皺一下眉頭,否則你就很不慈悲。我們會認為慈悲就意味著不拒絕。那麼我們就會困惑於它的適用範圍。

應該說慈悲有很多種表現方式,通常我們見到最多的是那種慈眉善目的慈悲,不過有很多時候慈悲並不以這種方式表現出來。有的時候,真正的慈悲需要一副憤怒的面孔。還有些時候,真正的慈悲是打你的屁股而不是告訴你你做的非常對。當然,真正的慈悲的後台永遠是智慧。

在最初的時候,我們被告知要對別人慈悲,要對每個人都這樣,否則你就會給佛教丟臉。我們聽到了這樣的話,然後出去面對每個人,然後我們就開始困惑當別人要去砍人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提供給他們一把刀。

我們要知道慈悲不等於放縱對方的欲望,假如一個人告訴你自己要出去砍人,並且希望你為他提供一把好刀,以便他順利的把別人的腦袋砍下來,這個時候,你也許會想,我應該對每個人慈悲,應該滿足每個人的願望,那麼你就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教條主義者。你要知道假如你為他提供了那把刀,其實你等於同時害了兩個人。因為你提供刀的緣故,其中一個人要失去腦袋,而另一個人因為砍掉了前者的腦袋也將面臨很悲慘的境遇,至少他需要躲躲藏藏。所以你的慈悲完全使錯了地方。

真正的慈悲並不只是滿足暫時的安樂,而是立足於究竟的安樂。而上述的行為很可能連暫時的安樂都無法給予,一個人被關在監獄裡(或者躲躲藏藏)的時候,獲得暫時的安樂並非一件輕而易舉之事。

因此在我們借錢給別人之前最好了解一下他將用這些錢去干些什麼。假如他是去怡紅院,那麼你對他最慈悲的方式就是告訴他你沒有錢。不過假如他是為人民服務,就可以考慮借給他。不過通常別人在找你借錢的時候很少會坦誠到告訴你自己是為了去怡紅院,所以你並不容易搞清楚他的真實意圖。這就象一個人准備去砍掉別人的腦袋之前需要一把刀,但是他去買刀的時候很可能告訴你他需要一把刀切菜而不是切掉別人的腦袋。

所以我們迫切需要智慧,缺乏智慧的結果是你常常把刀借給別人去砍人,當然從佛教的因果來說,一個人被砍和一個人砍人,這足以證明他們倆過去生肯定也不是睦鄰友好關系。你在其中只充當了提供菜刀的配角,假如你對此完全無知的話,那麼也許你沒有任何責任。否則菜刀也應該負法律責任。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在提供菜刀的時候並非無知,我們懷著僥幸的心理,認為自己所充當的只不過是菜刀的角色,這樣的話,我們就不能說自己無辜。

我們經常為了表現自己的慈悲而放縱別人的欲望,我們為行善而行善,為慈悲而慈悲。假如沒有行善的機會的話,我們甚至會自己制造行善的機會,以便讓自己感覺到自己的悲心。這樣的結果就是制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很多人為了滿足我們的行善需求,把自己打扮成丐幫弟子,然後我們就和他們展開交易,他們從我們這裡得到了滿足欲望的更多籌碼,而我們則得到了心理滿足。

真正的慈悲是智慧的抉擇哪些人是需要幫助的,哪些人是不需要幫助的。從佛教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需要幫助,因為每個人都有煩惱,而且多數人對於煩惱的欺壓表現的束手無策。你有必要告訴他們如何降服煩惱(前提是你自己不能是煩惱方面的弱勢群體)。不過幫助的方法各有不同,幫助所要達到的目標也不相同。有些幫助只是給予暫時安樂,有些則是給予究竟的安樂,不過最好的方法是你在給予暫時安樂的同時給他種下究竟安樂的種子。有些人你幫助他們的最好方法是給他們一塊面包,而另一些人更需要其它東西,你不能給所有的人同樣的面包,因為對於那些吃的很飽的人來說,給予面包是多余的。他們很可能拿著面包去換錢,然後去怡紅院。所以你必需搞清楚每個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如何培養有智慧的慈悲心?
聖嚴法師開示

慈悲既是先天所有也是後天培養的。菩提心就是慈悲心、好心愛心都是慈悲心,而這些慈悲心也有程度的深淺和大小,小的慈悲心我們稱它為愛心、同情心;大的慈悲心叫做廣大的大慈大悲心。

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慈悲心,現在的人又稱為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又或者是同情心,只要有感情、感性的存在,多多少少就會有慈悲的成分在內,這是天生的;但是只有這些感性而沒有賦予理性的訓練和教育的薰陶,那感情有可能會氾濫或者感情受到阻礙後會越加冷漠,這是沒有受教育、沒有後天培養所影響的,若是有後天的教育作為同情心的理性輔導,漸漸的同情心會擴大也會成長。

以佛教徒來說,有修行的人一定有慈悲心,如果修行不得力那很可能是因為沒有慈悲心所以修行不能使得心安,心裡面經常是處於混亂、憤怒、懷疑這樣的不安之中,這樣的人不叫修行是忙修瞎練,越修煩惱越重。

有慈悲心的人首先第一步是「向內觀照」,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的感受,不是把眼睛盯著別人要求環境改變,當有煩惱痛苦的時候要從內心下手,外面怎麼好、怎麼壞,只要自己心安定就不會受影響、不會有憤怒和不安,觀照自己怎麼在動,心本來是沒有煩惱的是自己在混亂的時候心才產生了煩惱,當心的煩惱越來越少那麼對於這個世界的愛心也會越來越強,慈悲心的範圍也會越來越大,所以慈悲心是需要培養也需要用佛法來向內觀照和自我消融的,這樣慈悲心一定會增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