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家菩薩』者,指在家學佛受持菩薩戒的人,如維摩居士不存梵儀而修佛道者,但受五戒八戒或十善戒。

如同《優婆塞戒經》曰:「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至於在家菩薩若見乞者應起何想?依《大寶積經》開示:在家菩薩若見乞者

(一)應起三想。何等為三?(1)善知識想;(2)他世富想;(3)菩提基想。

(二)復有三想。何等為三?(1)順如來教想;(2)欲果報想;(3)降伏魔想。

(三)復有三想。何等為三?(1)於求者所起親眷屬想;(2)於四攝法起攝取想;(3)於無邊生起出離想。

(四)復有三想。何等為三?(1)除貪慾想;(2)除瞋恚想;(3)除愚痴想。

由此觀之,如是『四類』,即所謂在家菩薩若見乞者應起如是想,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想』者,心性作用之一。

浮事物之相於心上,以為起言語之因者。與一切之心相應而起。如同《俱舍論》曰:「想,謂於境取差別相。」《唯識論》曰:「想,謂於境取像為性,施設種種名言為業,謂要安立境分齊相,方能隨起種種名言。」

總而言之,『出家』者,可分

(1)身(為了脫生死而著袈裟)心(不貪五欲六塵)皆出家

(2)身出家(或因逃債,或因婚姻不滿而著袈裟)心不出家(尚貪戀家眷、五欲)

(3)身不出家(或因照顧老弱眷屬,或因學佛較晚)心出家(為了脫生死,由聞思修三慧而看破五欲)

(4)身心皆未出家(指一般未學佛凡夫)。

學佛修道者為了脫生死,超出三界,勢必要選擇『身心皆出家(如古今中外『明心見性』之高僧)』,至少也要選擇『身不出家而心出家(如唯摩詰居士、龐居士、傅大士、王龍舒居士、彭際清居士等大德)』,方能『明心見性』,或上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俟證得『八地(不動地)菩薩』果位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度眾生,滿菩提願。否則『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六慾天上現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願與諸仁者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