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空法師:健康才是真正的幸福

古人常說,人到老年,健康才是真正的幸福。而在今日,不但老年、壯年、青年,乃至於少年,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幸福都談不上。如何得到健康的身體,這是一門大學問,因此佛家、儒家、道家都有養生之法。我們曾印過一篇文章,相傳是彭祖著述,說明養生的理論與方法。而佛法對養生講得更透徹,佛法說因果通三世,有過去世、現在世及未來世,世間人只看到這一世,沒有看到來生,也沒有看到前世,所以立論不夠健全。

一切眾生都希求財富、聰明智慧及健康長壽,求得到嗎?「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說明確實是可以求到的。希求果報,果必有因,所謂「善因善果,惡因惡報」,這是因果定律。想求善果,一定要種善因,若不種善因,能得善果,無有是處。財富從哪裡來的?財布施。決不是運氣好,人聰明,又有巧妙的手段,就能獲得財富,這是緣,不是因。因是過去生中曾經修財布施,這一生因緣成熟,自然得到。所以,你命裡沒有,無論用什麼方法去求取都得不到;命裡有的,不需要任何手段也能得到。所謂「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真正深明因果事實真相的人懂得。

法布施是因,聰明智慧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報。佛法講,菩薩所在之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這就是無畏布施。為什麼一切眾生喜歡菩薩?菩薩心地真誠、清淨、慈悲,決不會有傷害眾生的念頭,所以眾生跟菩薩在一起有安全感。菩薩不但不傷害他,而且還會保護他。中國佛教提倡素食,素食也屬於無畏布施,不傷害一切眾生。連這些小動物都不忍心傷害,何況於人?果然能修這三種布施,自然得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的果報。我們這一生所得的果報,多半是前世修的。知道前世修得不多,這一生認真努力修學,也能彌補前世之不足,這一生也能得到好果報。《了凡四訓》中,袁了凡先生一家人,過去生中所修積的並非很厚,而他在這一生中通達這個道理與事實真相,因此全家人斷惡修善,歡喜施捨,整個家運與個人命運都轉過來了。由此可知,命是自己造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中,自己可以改造命運。

《左傳》雲:「人棄常則妖興。」儒家講的五常是「仁、義、禮、智、信」,與佛家講的「五戒」意思相同。現代人捨棄五常,不講仁義禮智信,五戒也不存在了。學佛的同修有些還曾經聽說過,但是真正能去做、去受持,畢竟少之又少。五常、五戒沒有了,妖魔鬼怪就興旺。什麼是妖魔鬼怪?名聞利養與財色名食睡的誘惑。這些誘惑必定使你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來生必墮三途。此事實真相,只有佛菩薩、聖賢人明了。他們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反而說這是迷信,不能接受;到自己果報現前時,才後悔莫及。所以,做佛的弟子,接受佛的教誨,要深刻地了解這個道理與事實。

人的生命非常短暫,縱然活一百歲,依佛法講也是剎那際而已。經雲:「人命無常,國土危脆」,這都是告訴我們事實真相。所以,聰明人要有長久之計,要為來生著想。這一生生命雖然短暫,可是機緣非常難得可貴。佛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這個機緣不容易遇到,我們遇到就應當把握,在此一生得一個好結果。而最殊勝的結果是往生極樂世界,此外有可能生欲界天、色界天,天人的壽命長,福德殊勝,也是不難獲得的。

「皈依佛,二足尊」,二是指智慧與福報,這是人一生中最圓滿的福報。佛說法四十九年,如果沒有智慧,何以能說得出來?所以,佛的智慧究竟圓滿,這是肯定的。可是要說佛的福報是究竟圓滿,很少人能懂。釋迦牟尼佛一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哪裡是福報?這是世間人的想法。佛的這種生活方式是告訴我們,真正的福報是一生中從來沒有起一個傷害眾生的念頭,從來沒做一件對不起眾生的事,福報就是究竟圓滿。佛的示現,我們要仔細觀察,若能安於簡單的生活,真正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就能成就自己圓滿的福報。有爭有求,就造罪業。佛在生活上做出榜樣給我們看,這是佛對我們的愛護、教誨,我們要觀察入微,向佛學習,災難就可以化解。這次全世界的感冒病毒傳染非常嚴重,這也是一切眾生造不善之因,所感的惡果。我們要覺悟,要認真努力斷惡修善,消除自己的業障,化解世間的災難。也應當勸勉親朋好友,將這些理論與事實講清楚,使他們能夠相信,也能改過自新。大家都覺悟了,這個世間的天災人禍自然就可以減緩,甚至於可以避免,我們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做了一件功德,希望大家共同勉勵。


淨空法師談布施與求財

1 現在人把名利看得很重,尤其是利。說到利,當然頭一個就是財富。這佛在經教裡頭說得太多太多,“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財富得財富,求兒女得兒女,求什麼得什麼,沒有求不到的,章嘉大師教我的。

2 但是你要懂得求的方法,要懂得求的道理,如理如法地求,沒有不感應的。你天天在求,沒有感應,那是什麼?你求得不如理不如法。你所求得的,是不是佛菩薩給你的?不是的,你要說佛菩薩給你,那是迷信。誰給你的?心現識變。參透這個道理,才知道這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

3 求到哪裡求?從心地上求,有求必應!佛舉出很明顯的例子來告訴我們,你求財,財從哪裡來?財從財布施得來的,所以六度裡頭第一個是“布施”。菩薩修學的綱領六條,第一個是布施。布施是捨,捨財得財富;舍法,就是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舍無畏者,得健康長壽。你看看這三樣東西,我們都要!

4 要有聰明智慧,要有健康長壽,財不必多,夠用就好了,知足常樂!佛講你修這三種布施,這是因,必定得三種果報。一般人聽了,不相信!“我好不容易賺到,你叫我布施掉,那我怎麼肯?”好不容易賺到的,那是你過去生中財施的果報。因果的理事參透了,你就一點都不懷疑了。所以命裡有的一定有,命裡沒有的,怎麼求都求不到。

5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是命裡沒有的,沒有的也能求到,這個道理是種因。我現在財布施,我沒有錢,我用什麼布施?內財布施,做義工是內財布施。別人在忙的時候,我們自動去幫忙,幫助他,不接受他的報酬,這就是布施。外財布施,我雖然沒有錢,一塊、兩塊還有。行,一塊、兩塊也可以布施,功德都不可思議!

6 你布施的心誠,你所有的錢都拿出來了,比富有人布施果報還要大!富有的人他錢太多了,他有一億的財富,布施個二萬、三萬算什麼?你說那是他百分之幾?窮人一天只賺這幾塊錢,統統布施掉了,他的布施百分之百,果報百分之百。富人布施幾萬是他九牛之一毛,他的果報也只九牛一毛。老天是真公平!

7 絕對不是說富人生生世世就富,沒這個道理,也不會窮人生生世世就窮,不是。換個身體的時候,完全不一樣!我們這一生當中受貧窮之苦,明白了,過去生中沒修,現在好好地修,來得及。

8 如果是以真誠心去修,不要等來生,這一生再過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果報就現前了。這三種果報,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統統得到了,延年益壽,一點都不假!我自己就是很好的示現,我這三樣都缺乏,都是跟章嘉大師之後學的,學了五十六年,這個果報愈來愈殊勝,這大家都看到了


如何求得健康長壽、夫妻和睦?

當我們身體生病,疼痛難忍時,心不能著急。首先你要知道,這是自己的因果,肯定是因為自己曾經殺生,所以才要感受的短命多病的果報。你能相信這個道理,然後如理如法地去忏悔殺生的惡業,這樣才能消掉往昔所做的惡業。業消掉了,果自然就沒有了,身體的病痛也能消除。其次,你若想健康長壽,就去愛護自他的生命,多吃素放生,這樣你可以得到健康長壽的果報,這就是轉變因果。

很多人都想賺錢,想發財,但始終不能如願以償,總是那麼貧窮,這肯定是前世做過偷盜的惡業,因為偷盜的果報是貧窮。命中有財,才能發財;命中沒有財,總追求錢財,做發財的夢,沒有用!你要相信因果,要誠心忏悔,這樣才能消除偷盜的惡業,消除貧苦的果報。你若想發財,就不求回報地多付出,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單位,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不管是錢財還是智慧。佛法裡講的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都是去付出,這樣你才會財源滾滾。

現在很多人總是在消耗福報,不會積累福報。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單位,我們都要修福報、珍惜福報、積累福報,不能消耗福報。不管是在道場,還是在其它任何地方,你若覺得這是他人的、大家的、國家的,然後就不珍惜,隨便亂花亂用,這實際上是最消耗福報的。你能夠得到或使用這些資財,也是你自己的福報,否則你也不會有這個機會。

在家裡也是,不能總想占別人的便宜。覺得一切都自己說了算,什麼事也不做,好象很有福報似的。其實,這才是真正的消耗福報。你讓他做事,這是你正在欠他,總有一天你要成千上萬倍地還啊!你若相信因果,你就應該沒有要求地多付出,自己盡心盡力地去做。有的人也能多做,但是心裡卻總是在埋怨別人,你這樣就不是出於真心,這也是在造業。只有心甘情願地付出,才能消業積福。

現在很多人總想說服別人,改變別人,但說話卻沒人聽,沒人相信,沒有威信,這是說妄語的果報。很多人愛說話,卻沒有威力,造很多口業,這都是前世說绮語的果報。還有現在不管是夫妻之間,母子之間,還是朋友之間,總有說長道短的現象,總有障礙,這是前世說離間語的果報。這些都是因果,你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多多地忏悔,真心改過,然後多說谛實話,多說悅耳語,多念誦經咒,別再說謊話,別再欺騙別人,這樣才能轉變因果,才能解決問題,才能解脫。

很多人都在造業,越來越自私,都不願付出,總想占便宜,總想得到一些好處和利益,互相之間沒有真心誠意。如果得不到利益,就不去關心對方了。只知道自己的感受,根本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人心壞就壞在這裡。很多夫妻之間總是不和睦,離也離不了,過也過不下去,總是天天吵吵鬧鬧的,互不關心,沒有真正的感情,這個問題特別普遍。其實這都是因果,前世肯定是做過邪淫的惡業,邪淫的果報就是夫妻之間不和睦,彼此成為冤家,互相傷害,哪怕是做錯了一件事,看錯了一眼,心裡就不舒服。這就是因果。今天去這裡求,明天跑那裡去算,都解決不了問題,一定要從內心裡忏悔,然後要多受持戒律,這樣才能改變現狀,夫妻才能和睦相處。

我們真正開悟證悟以後,有修行,有很高的成就了,那時我們才能做到不受因果,可以超越因果。之前,我們要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然後去轉變因果。佛法裡有特別明確而又正確的方法,只要加以對照與對治,一定能管用。


福德因緣的力量,遠遠大過人的聰明才智力

學佛後,不要去講碰運氣,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麼時候更好,這個心,都是偷心。尤其是在生活中,小錢靠努力,大錢靠福報。福報承載著一切,包括你能遇到什麼樣的人,事情。這都是福德因緣感召。福德因緣所產生的力量,要遠遠大過人的思維選擇。

佛陀滅度後,印度出了一位阿育王。他統一了五印度,也造了許多殺業。那後來他就皈依了佛門,成為佛教的護法。阿育王可以說把佛教傳播到了全世界。阿育王想要供養佛陀的捨利。但人間已經沒有了佛捨利。阿育王就去問他的國師,是個阿羅漢。阿羅漢有神通,告訴他說,佛陀捨利只有在龍宮和天宮有,你想要供養,就去龍宮請。阿育王就帶了三萬兵,到了海邊去吶喊,叫龍王把捨利子拿出來。喊了很久,龍王也沒有出現。這時阿羅漢就跟阿育王說,你雖然是人間的王,但龍王是護法部的王。他的福報比你大,所以你叫他,他不出來。阿育王就問說,那我要怎麼做。阿羅漢就告訴他,你去修福報,你去齋僧,行善,這時福報就超過了龍王了。果然齋僧三個月後,阿羅漢就告訴他,這時你去海邊,你帶著一個侍衛去就好,只要彈指,龍王會來見你。阿育王就去了,到了海邊,三彈指,龍王出現了,是個年輕人形象,見到阿育王就鞠躬。然後問阿育王有什麼事,阿育王說要供養捨利。龍王就把捨利分給了阿育王,阿育王建了八萬四千塔。阿育王問阿羅漢,三萬兵去,龍王不出來,我為什麼三彈指,龍王就出現了。阿羅漢說,不是三彈指,而是你的福德所感召的力量。福德的力量,勝過外在的自然力。

有的人做什麼都賺錢,那其實是福德力量,不是他有生意頭腦。有生意頭腦,很聰明的人,福德不夠,一樣做不成。修道,福德很重要。要遇到善知識,也要有福報。能修行佛法,安心辦道,也要有福報。能有人護持,也要有福報。哪怕你不修,做世俗生意,也要有福報。不要說,他運氣好,突然發財了。哪有運氣好的問題啊。都是福報現前而已。

現在人講賺錢,這個不對。應該要說努力培養福報。人有福報,做什麼都能賺錢。有時候為了錢,可能損更多福報。那福報也分為兩種,一種是世間福報,一種是出世間福報。世間福報包括做世間事業,慈善事業,資產很多,權利很大。這個是世間福。那出世間福,就包括能遇到善知識,遇到佛法,能夠懂得去修行辦道,然後去尋找解脫,這個是出世間福報。有些人很有錢,但不信三寶,和佛法沒有緣分,這個就是出世間福報不足。有的人靈性高,很快就去修行,但常沒有人供養,想要修行卻為生計奔波。這個就世間福報不足。兩樣福報都要培養,有錢的應該多結三寶緣,多齋僧布施。目犍連的母親墮落地獄,還是靠僧團的力量來救出來。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但他自己都沒有辦法救母親,還要依賴僧團。可見齋僧功德之大。


【佛教故事】國太夫人求長壽

佛陀在世時,有一個小國家名為羅益國,位在偏遠之地,還留存一些落伍的風俗習慣,例如認為「身體健康是得自眾神保佑,生病則是神明懲罰,必須祭祀求神保佑。」 

國王的母親國太夫人身體不適,屢次設壇祭祀,病情仍然沒有好轉。國王召集兩百位婆羅門教徒一起研商對策,其中一位婆羅門教徒建議擴大祭祀典禮,宰殺一百頭牛、一百頭羊和一名童子來祭拜。國王很孝順,認為醫好母親的病最重要,就答應一切照辦。

祭祀典禮那一天,國王與國太夫人乘車前往設於城外空曠場所的祭壇。兩百頭牛羊似乎知道即將被宰殺,沿途一直哀嚎,被選中的童子也害怕的掙扎,童子的父母跟隨在後,悲悽的哭泣不已。佛陀聽到這個消息,來到城外一棵大樹下等著面見國王。國王見到佛陀,很恭敬的問訊禮拜,說明自己正要前往祭壇為母親祈福。

佛陀說道:「想要穀實豐碩,一定要勤於耕作;希望得富貴,就應多布施;欲得智慧,必須勤習經法;希望長壽,則應大慈護生。為求健康而殺害生靈,實是加重惡業,顛倒無智。疾病皆有因,必須了解病因,慎求醫道,才能使身體健康。」 

國太夫人在車裡聽到佛陀這番話,頓時覺悟到我怎麼能為了自己而殘酷的殺害這麼多生命?甚至還要殺死一個可愛的小孩子!她掀起車廉,由宮女扶持步行到佛陀面前,跪拜頂禮,懺悔道:「我實在太愚疑了!偶爾頭痛腰酸就以為是天神在懲罰我,到處找巫師來祭祀,如今居然還要殺生祭拜,妄造惡業!剛才聽了您的訓誨,才知應該慈悲護惜一切生靈,因為所有生命都是珍貴的。」

佛陀微笑祝福她:「你有這分大慈悲心,必然福壽無量!」國太夫人法喜充滿,心情開朗起來,感覺身上病痛似乎減輕了,頂禮感恩佛陀教誨。

一般人往往過於愛護自己,而迷失了慈悲的本性,不擇手段損傷他人或殺害生靈,結果業上加業,招致更多苦果。

如是因,如是果;以仁愛為因,就能得到歡喜自在之果。真正愛自己,就要培養清淨的智慧與廣博的愛心,真誠的為眾生付出,如此自然能累積福德善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