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忿怒本尊如沒有慈悲心,後果很可怕!

忿怒金剛的外表看起來很恐怖、很粗暴、很凶惡,但這種凶惡的真正意義,不是針對任何眾生,而是針對煩惱、執著,不是要降伏別的東西,而是要降伏煩惱。

忿怒的意思,是指消滅執著很厲害,不是普通世間人的忿怒。之所以顯現為忿怒,就象徵著不能有執著,要用忿怒來息滅、斷除執著。

忿怒金剛的頭髮,都是立起來的,象徵所有輪迴的不清淨現象都與涅槃或者佛的壇城不可分離,在法界當中都是清淨的;

一般的佛菩薩背後,有一圈光芒,但忿怒金剛的背後卻不是光芒,而是火焰,象徵證悟空性的智慧——以證悟空性的智慧摧毀三界輪迴,燒掉六道眾生的煩惱和痛苦。

其表面意義,是表示度化寂靜本尊度化不了的傷害眾生的魔鬼。

其實,忿怒金剛是另外一個方式的大悲和智慧.

它像是一種語言或符號,每一句都象徵著佛的慈悲和智慧。我們要看他的內在意義,不要在意其外表,就像別人用手指頭給你指示月亮的時候,你要看月亮而不要看手指頭一樣。

---慈誠羅珠堪布《密宗概要》

----------------------------------------------

以下開示摘錄自《慧燈之光》第七冊

慈誠羅珠堪布:

末法時代的修行人,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不注重觀想、念誦、正知正見等密法成就的基礎,反而不亦樂乎地忙碌於一些形式上的壇城、儀軌、供品、金剛舞等等,這樣修行的效果不可能明顯,四種事業也不可能完成。

無論是寂靜本尊,還是忿怒本尊,任何一個本尊修法,都離不開生起次第。不會修生起次第,就無法修本尊法。

之前介紹的榮森班智達的《證成現象即佛論》,是生起次第的見解。我們首先要知道,萬事萬物的本質,是佛的壇城。如何顯現佛的壇城,怎樣落實理論上的見解,就要依靠生起次第的修法。生起次第修法,是強制性地實現“萬法是佛的壇城”的最佳方便。

密宗認為,凡夫有兩種執著,一個是對現象的執著,也即認為現象本來就不清淨的執著;第二個執著,是不但認為世界不清淨,而且還認為是實有的執著。在第二個執著裡面,包含了顯宗所講的“人我執”和“法我執”。

其中第一個執著,可以用生起次第的修法來斷除。

通過生起次第的修法,就能現前“萬法是佛的壇城”的清淨現象,也即顯宗八地菩薩出定以後的境界。

三種等持

按照寧瑪巴續部的說法,生起次第可以分為三種等持(也即三種三摩地或禪定):真如等持、顯位等持、因位等持。

通過三個禪定,可以將輪迴當中的死亡、中陰以及投胎三個階段分別轉化為佛的法身、報身與化身。佛的三身是果,三個禪定是道,輪迴當中的死亡、中陰以及投胎三個階段是不清淨的基。

真如等持:

“真如”也即法界、法性、空性、光明。真如三摩地也即修空性。在皈依、發心、祈禱上師等入坐前的修法全部結束以後,就修真如等持。如果是證悟者,就安住在證悟的狀態當中,時間不需要很長。

如果是沒有證悟的人,就要堅信萬法皆為空性,這可以說是相似的真如三摩地——不是真實的,與真實的三摩地有點接近、相似而已。

通過真如禪定,就能把死亡轉化或清淨為法身,這是密法特有的修法。雖然顯宗也有空性修法,但因為沒有密宗的見解,所以就不存在清淨的作用,而只能斷除煩惱而已。

真如禪定的另一個作用,是斷除常見。因為接下來要修的所有佛的壇城也都是空性,不存在常住不滅實有的法,所以真如三摩地能斷除常見。

顯位等持:

“顯位”也即現象,主要指的是大悲心。在真如等持修完以後,就針對沒有證悟真如的眾生修大悲心,時間不需要很長。

顯位等持的一個作用,是把輪迴當中的中陰身轉化或清淨為佛的報身。雖然顯宗也修大悲心,卻沒有這種清淨的作用,因為顯宗缺乏眾生即佛的見解。顯位等持的另外一個作用,是能斷除斷見。

證悟者在不離證悟境界的狀態中修大悲心、大慈心,就是現空雙運、如夢如幻的慈悲心,再加上密法的見解,就能起到轉換或清淨的作用。

如果沒有前兩個禪定,

在修忿怒本尊的時候,因為不知道忿怒本尊是空性,對忿怒本尊有執著,再加上沒有慈悲心,這種人死的時候心裡如果有邪見或顛倒的發願,下一世就有可能變成有神通的魔王、惡鬼等等,對眾生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這兩個禪定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所有的生起次第,都圍繞這兩個框架去修,就不會有任何差錯,因為它的基礎是空性和悲心。

離開了空性和悲心的觀想外道也有,而且外道的很多觀想也是很厲害的,只是不能解脫而已。

換言之,在對空性沒有概念,也沒有慈悲心的基礎上修本尊,不會得到任何出世間的成就。

因位等持:

真正的成佛,叫做果位。現在我們還沒有成佛,故稱為因位。雖然實際上萬法就是佛的壇城,因和果不可分開,但在表面或顯現上,還是有一個因和果的差別。

因位等持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所有忿怒、寂靜本尊的觀想。

 

持咒有用嗎?學習持咒及修本尊法是否一定要先受灌頂呢?

菩薩低眉、金剛怒目--佛為什麼也會示現恐怖的忿怒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