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怕什麼!帶業往生吧!」這句話會害死你!

我們佛教的修學,相對於其他的宗教來說,算是比較多元化的。一般來說,我們有八萬四千個法門。這麼多法門,我們可以把它歸納成五大類,就是五乘的修學法門。

我們可以根據它的修學重點,把它分成三大重點,就是你整個一生當中,從一種顛倒凡夫到臨終的正念,你必須做三件事情:

第一件,就是處理業力的問題。

我們在三界當中流轉,會因為一念的顛倒,受到外境的刺激,造了很多殺盜淫妄的罪業。當然這些罪業,有些已經得果報了,那就沒了;但是有些罪業並沒有得果報,它是處在一種沈澱的狀態。

但是不幸的是,我們今生有時候又去造作。今生造作殺盜淫妄,就會把過去已經沈澱在深海當中的這些所謂的業種子,又給激發出來,這個就要小心了!今生的業力再激發過去的業力,就形成一個強大的業力了。

很多淨土宗的學者,會有一個嚴重的盲點——他完全不管業力。他說:「怕什麼!帶業往生吧!」。這句話會害死你!

古人對帶業往生是有明確定義的,帶業是帶業種,你不能帶現行!什麼叫業種呢?就是這個業力畢竟是經過你懺悔對治以後,它是《楞嚴經》所說的一種沈澱下來的業力,它不能是一種活動很熾盛的現行,不可以!

我們過去因為一念的糊塗,造了殺盜淫妄的罪業,這個可以理解,生死凡夫吧。你沒有學佛法,心中沒有道理的支持,當然是跟著感覺走,所以你在學佛之前所造的罪業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你明白道理以後沒有產生一種對治的力量,那麼這種力量不斷地展轉增盛,你就要小心了!業力最可怕的就是數數現行,深生好樂。你臨命終的時候,你是扛不住這麼重大業力的刺激的,你扛不住的!

所以我們要往生的人,如果你有志於臨終往生的話,在你生命還在的時候,你一定至少要有一次、兩次、三次加行,好好地處理你業力的問題,因為你現在還來得及,你身體還健康,精神還在。

我必須提醒大家,這些業力你不處理,它不會自己消失掉,業果不失。你房間裡面有一堆垃圾,你不掃除它,它不會自己消失掉。你只是念佛,想用佛號把它壓住,那是如石壓草。你要去懺悔,要去對治。你現在只是用佛號去壓它,臨命終你不一定壓得住,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它會增長廣大。因為你不懺悔,就意味著你不想改變;你不懺悔,就意味著你念念地隨喜;你沒有懺悔,表示你內心沒有反轉,你還是隨順這個妄想在跑,你很可能會造第二次、第三次,所以你不斷地去激發這個業力。到臨命終的時候,你根本連提起正念的機會都沒有。臨終的時候,你看業力重的人,沒有經過中陰身,直接到三惡道去了。

淨土宗,我們必須要爭取在阿彌陀佛現前之前,讓自己的身心保持風平浪靜。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已經是負擔夠重,內憂外患,即便沒有業力的干擾,已經夠你受了。你要失去你一生當中熟悉的人跟環境,你要面對一個不知道的未來,你的心中已經是壓力夠大,所以你沒有必要再用這麼大的業力來刺激你。

所以我們志在往生的人,一定要為自己創造一個風平浪靜的環境,才有助於提起正念,這是你要注意的。諸法因緣生,臨終的環境是要你自己去規劃,去佈局的,它不會自然出現。所以我們透過不斷懺悔,不斷持戒,把重大的罪業一次一次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慢慢把它沈澱下來。

你不一定要把它完全懺乾淨,但起碼必須把它懺成不增長業,這是往生的最低標準。在你的生命當中,不允許有重大的業力來主導你。除了你往生的力量以外,所有的殺盜淫妄的罪業,你都必須要把它處理掉,讓它變成一種沒有得果報力量的不增長業。

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為臨終做好準備,把臨終的障礙、臨終的地雷清除乾淨,掃除臨終的一切障礙。


帶業往生,你千萬不要說你業障重不能往生。這樣講,是搞錯方向了

《禪觀與淨土(四)·往生篇》講記 05

淨界法師宣講

無量劫來,我們每一個人到現在,講實在話,誰也沒有比誰好,誰也沒有比誰差。諸位!帶業往生,你千萬不要說你業障重、不能往生。你這樣講, 是搞錯方向了,這跟業障沒關係。我講實在話,無量劫來,我們流轉到現在, 請你讀讀唯識學,阿賴耶識有差這麼一生嗎?我們現在不造罪,主要是不能起煩惱,重點在這個,因為你一造罪就容易帶動顛倒想。

所以諸位!淨土宗,我們現在已經是背負了無量無邊沒辦法處理的業力,現在只有做一件事情,咱們現在不要去觸動它,就做這件事情。成敗關鍵就在這裡。不是叫你一天到晚去造善業,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加強你的正 念。也就是說,從淨土宗的角度,因為它是他力門的攝受,說實在,阿彌陀佛福報力是現成的,你只要把它感應出來就好。所以,淨土宗的修學,從娑婆世界的生命現象轉到極樂世界的生命現象,不在業力的改變,而在于思想的改變。你如果明白淨土宗,你會知道關鍵在這裡。你不要一天到晚用功卻方向錯了。


關於消業與帶業往生的問題 (夢參老和尚)

如果業障不消除,你一事無成。有的人說帶業往生;有的人說業不能帶,帶著業生不到極樂世界。為了這個問題,在台灣的大德辯論很多,也有人到美國問我。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這樣,根據我的解釋,如果業不能帶、業不能轉的話,沒辦法生到極樂世界,我們不能帶業;如果說業已經清淨了,我還生到極樂世界做什麼?已經成就了嘛!這說明了是可以帶業往生,因為在蓮池海會還都有業,沒有成佛之前,業只有深重大小差別而已。蓮池海會那些菩薩都還有九品蓮花,九品就是等級,九品裡面下下品的業還是很重的。所以說,業是可以帶的。但是怎麼樣帶?現行的惑業必須消除,如果你現在還是充滿貪心、瞋恨、嫉妒、障礙,煩惱得不得了,你能到極樂世界去?在這個世界你都得不到自在,還到極樂世界去啊?根本不可能。

佛教有這麼兩句話,業如果能轉的話,便沒有因果了,還講什麼因果呢?我前生造了很多業,今生一定要受報的。如果我假藉佛的力量把它轉了,因果就沒有了。業如果能轉的話,沒有因果,因果論就不存在。但是,如果業不能轉的話,沒有一個人能成佛,永遠是眾生,業還是不能轉。這個問題非常的微妙,大家想一想,如果業能轉了,業如果消了,所謂定業不可轉,能轉的是靠三昧加持力;你要是能達到三昧,就沒有這業了。

這兩個問題可以做這樣解釋,當你明心見性,業性本來是空的;罪性本空,是我們的心造的,「罪性本空唯心造」。我們現在參悟了、學佛了,連我們自己的心都不存在,還有什麼罪業可依呢?所以說:「心若亡時罪亦無」,心都滅了,罪也就沒有了;「心亡罪滅兩俱空」,心也空,業也空;「是則名為真懺悔」。要這樣的消業,這樣的帶業。

因此,要怎樣消一切的業?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念皈依佛,並不是單純念藥師佛,也不單純念阿彌陀佛,也不單純念釋迦牟尼佛。皈依佛,是皈依十方法界一切諸佛。你念皈依佛,就是十方一切諸佛;皈依法,表示十方一切諸法;皈依僧,意指十方一切賢聖僧。除了我們所見到的剃髮染衣的僧眾,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其他的聖僧。起碼還有釋迦牟尼佛的阿羅漢大弟子。釋迦牟尼佛令一萬六千個大阿羅漢不准入涅槃,他們都在這個世界當大菩薩,行菩薩道。你要是有德了,有因緣了,就會遇見他;你沒因緣,當面就錯過了。文殊、普賢、諸佛菩薩,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我們總是去求諸佛,見不著,因為你的心跟他不相應。為什麼不相應?你的心是貪、瞋、痴、慢、疑的心,不是清淨心,所以你得消業。


帶業往生是有條件的
淨界法師

這個事情是這樣:我們在無量劫的生命的流轉當中,經歷過很多很多次生命的經驗。有些經驗是痛苦的經驗,有些經驗是快樂的經驗。如果你經歷的是一種痛苦的經驗,對你臨終不會構成障礙的,這個問題不大。

問題在哪裡呢?我們每一次在三界流轉的時候,有些是快樂的經驗。這個地方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這種快樂的經驗是怎麼形成的呢?它先有感受。當我們跟這種快樂的人事接觸的時候,它會產生一種喜悅快樂的感受。這個感受的下一個剎那產生很多的想像,你會在心中捏造很多的美好的影像出來。

當快樂的感受跟這個美好影像結合以後,帶有快樂感受的影像就會帶動我們對它的執取,你的心就會住在上面。住在上面的這種影像,它落到你心中的時候,會出現什麼問題呢?你就會產生期待,你希望它在你未來的生命中再一次出現。那麼你有所期待的時候,就會啟動生死業力了。

在唯識學上說,我們生命是一個無止盡的水流,它從過去流到現在,它也一定從現在流到未來。這個水流到底是誰在推動的呢?

有兩塊,一個是業力,一個是妄想,尤其是那種執著的堅固妄想。

它們兩個互為因緣,業力會帶動你的妄想,妄想也會牽動業力。也就是說,同樣念佛的人,我們有很多人臨終都會提起佛號,但是有些人很成功地能夠跟彌陀感應道交,有些人會被娑婆世界的業力拉回來,因為業力太重了。

諸位!帶業往生它是有條件的。它必須要帶一種調伏過的業力,而不是一種活動式的業力。

也就是說,你這個業力,它必須是一種沉澱的狀態,經過你的調伏,而不是你的業力是很熾盛的。業力很熾盛,你沒辦法帶它,結果業力把你帶走。

所以你心中如果留下很多的這種希求有海樂方法,就是說你對三界有太多的期待,太多的希望,你心中留下太多這種美好影像的牽動,你是離不開娑婆世界的。因為這種美好經驗的影像就是一種生死業力的牽動。

所以我們帶業往生,你必須要把這些業力成功地把它給沉澱下來才可以。這個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修出離心,就是出離我們無始劫來沉澱在我們內心深處的這些美好感受的影像。

當我們臨終這些影像浮出來的時候,它就是一種生死業力的牽動了。所以說出離心就是降伏對三界這種快樂果報的希求。這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說明它的理由。


只有淨土法門有帶業往生,其他法門皆是消業

淨空法師

問:請問何謂「帶業往生」?

答:這個「業」就是一切造作,佛給我們講的,執著是業,執著善是善業,執著惡是惡業。善業,三善道,果報在三善道;惡業,果報在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所謂帶業往生,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的業習沒有斷。跟其他法門不一樣,其他法門一定要斷。譬如說你的見思煩惱如果不斷,你就不能證阿羅漢果。阿羅漢,一般講有四個等級,我們講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須陀洹,初果就要放下見惑,就是一切錯誤的見解,他放下了;換句話說,他的見解是正確的。在經上講的,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斷掉了,證須陀洹果,小乘初果。我們《華嚴經》上講的初信位的菩薩,我們現在講十信,現在是第十信,初信位的菩薩斷八十八品見惑。

這八十八品見惑,簡單的說,佛把它歸納起來,歸納為五大類,第一個是身見。由此可知,初果或者初信位的菩薩,不再執著這個身是自己,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初果證得。初果證得的是少分,二果斯陀含,他所證得的是半分,一半,三果證得的是多分,四果證得的是滿分,圓滿。這就是見思煩惱斷了,我們《華嚴經》上講的執著,對世出世間法都不執著,證阿羅漢果,在《華嚴經》裡面講的七信位的菩薩。我講的時候,把這位子配成四果四向,剛剛好,小乘的四果四向。

如果再把分別放下,那就是菩薩,菩薩有三賢十聖。在別教講是三賢菩薩,如果說《華嚴經》裡面講是圓教初住菩薩,這是圓教,《華嚴》是圓教,初住菩薩。妄想也破一分,所以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那一分法身就是圓滿法身。他為什麼不叫圓滿?因為無始無明習氣沒斷,無明真的沒有了,還有習氣沒斷。所以往後,華嚴會上往上去的還有四十一品無明,統統是習氣。習氣沒有障礙,不障礙,所以他跟佛一樣,在十法界裡面應機說法廣度眾生,他沒有障礙。這個一定要曉得。

帶業往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斷,見思煩惱沒斷也能往生。這是無比殊勝的法門,斷煩惱真不容易。他不斷煩惱,怎麼能去?伏煩惱。你要有能力把你的煩惱伏住,所以用念佛的方法。心裡面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這個要真用功夫,我們看看念佛的真用功夫的人不多。真用功夫,怎麼個用法?念頭才一起,南無阿彌陀佛,把這個念頭就打掉,這叫真用功夫。譬如說我們眼睛看到順自己意思的,順自己意思就喜歡,喜歡是煩惱。喜歡是情愛,一生起,「南無阿彌陀佛」,把它壓下去,讓你心都變成阿彌陀佛;遇到不順境,生氣了,心裡不高興,南無阿彌陀佛。你能夠用一句阿彌陀佛把你的喜怒哀樂擺平,這叫功夫,這叫壓住。

所以念佛不是早晨念一個鐘點,晚上念一個鐘頭,不是,那是練習,叫早晚不要忘記。真正功夫是什麼?在起心動念,在自己七情五欲,這個麻煩大了。所以心才一動,古人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心起心動念,這是念頭起來了。什麼叫覺悟?唸佛人這一句佛號提起來,就是覺悟。我用這一句佛號把我所有這些喜怒哀樂統統換過來,讓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其他的念頭沒有,這個叫功夫,這叫會唸佛。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照樣還有喜歡,照樣還要發脾氣,有沒有用處?沒有用處,那個不能往生。

所以會念,會念的就是他能用這句佛號保持自己的清淨心,這是我們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他能保持。時時刻刻都能保持,就用這一句佛號保持著自己的清淨心。這五個,用一個就行,我們淨土宗最著重的是清淨,心淨則佛土淨。只要心清淨,當然就平等,當然就真誠,一個得到,五個都得到。所以《華嚴》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叫會念。天天念佛,還照樣發脾氣,還照樣起貪瞋痴,那就不會念。那個唸佛就是古人講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不能往生,這個要知道。我們自己要是真正想往生,就要真下功夫。真下功夫,用這一句佛號要擺平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叫帶業往生。你並沒有斷,到西方極樂世界再斷。(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五十 2006/10/20)

 

問:《無量壽經》上說,使眾生帶煩惱往生淨土而成佛。但法師說一定要斷煩惱後才能往生淨土成佛。請慈悲開示。

答:我沒有講斷煩惱,我也是講帶煩惱,為什麼?帶業往生。斷煩惱我也講過,斷煩惱往生淨土品位就高了,為什麼?斷見思煩惱,生方便有餘土;斷塵沙煩惱,生方便有餘土的上輩。因為方便有餘土也有三輩九品,下面的是斷了見思煩惱,上面的是斷了塵沙煩惱。如果無明煩惱斷掉了,那就生實報莊嚴土,沒有斷煩惱的生凡聖同居土,這樣說法就圓滿。可是絕大多數的人見思煩惱沒斷,所以能生凡聖同居土。(之七十四 2007/7/27)


你能做到麼:怎樣把握好往生的最低條件?

益西彭措堪布

怎樣從最基礎的地方,把自己的身心安置在淨業當中。也就是怎樣把握好往生的最低條件。往生的最低條件是具有真信切願。如果沒這個條件,想在這一生順利往生極樂世界就很困難。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不是談很高的修証,就是著重在講能夠往生的最低條件。但這對很多人來說,仍然還沒達到。我們現在就把跟這個最低條件不符合的情況找出來,然後糾正過來,以免臨終時出錯。

愛著世間,無出離心

首先,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前幾堂課一再強調的出離心。

很多人內心當中非常貪著輪回里的人、事、物等等,根本生不起出離心。也就是說,心已經深深地扎在現世法的淤泥里面,生不起一念想要從中脫離出去的心。心甘情願地沉溺在這樣的欲海當中,根本不願意出離。對輪回世間是那麼的死心塌地。這完全能夠証明自己跟三界的因緣非常深,尤其是轉生欲界的因緣相當深重。

即使依靠一些因緣偶爾生起一點出離心,比如三寶的加持,生活中遇到一些違緣、不如意的事等等。偶爾對娑婆世界產生一點厭離,想要出離輪回。但這種“出離心”根本不合格。凡夫的心很不穩定,遇到外緣很容易變化。遇到一些家庭、工作,或者自身出現的逆緣時,心里對于一些人、事等等很失望,可能會一時衝動,在一種情緒的狀態下,想要解脫輪回,往生極樂世界。但是沒過幾天,事情有所好轉,或者那股失望勁過去了,也就慢慢淡忘了出離輪回這件事。又會滿腔熱情地一頭扎進世間法當中。因為根本沒有通過聞思對輪回、解脫產生過正確的了解,心里的樂顛倒執仍然存在,這根本不是真實的出離心。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雖然通過聞思,對于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的功德和過失,心里有所了解。但是串習的力量不夠,不能持續地發生作用。比如在一天當中,做任何事情都以出離心來攝持,這一點根本做不到。甚至在一個小時當中將出離心貫徹起來,也做不到。這樣程度又輕,時間又這麼短暫,這種情況下,往生也很困難。

這樣看來,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前幾堂課我也再三強調過,信願的內涵就是出離心。如果沒有生起真實到量的出離心,根本不可能有真實的信願。對于這個問題,宋朝的知禮大師曾經非常明確地講到:“諸佛愍此眾生,以願行功,取清淨土,令起欣慕,作受生因。以苦切言,說垢穢相,令其厭惡,成出離心。若非此心,不成始行。”意思就是,諸佛哀愍一切眾生的緣故,以大願大行的功德建立清淨佛土,使眾生生起欣慕向往。而且苦口婆心對眾生宣說輪回染污、痛苦的相,就是為了讓眾生厭惡輪回,發起真實的出離心。因為如果沒有出離心,就沒辦法真正行持往生淨土的清淨法行。大師又說:“故非厭離,舍此經由,不起欣求,生彼無分。”這就是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厭離生死輪回的出離心,舍棄這種心,根本不可能對清淨佛土生起欣求之心,也就不可能往生了。所以說,如果你心里還存在前面講的那些情況,就要趕緊對治,盡快解決。否則就很難有希望在臨終時往生極樂世界。而且這里已經講得很清楚了,生出離心的唯一方便就是看清輪回的染污相,對于輪回痛苦、染污等的真相心里完全斷定,才會生起真實求生極樂世界的切願。

所以,如果我們真想往生,現在要面對的第一關就是出離心。也就是目前要努力地發起、增長出離心。配合在往生極樂世界方面,就是一定要對于這個娑婆世界生起深深的厭離,對極樂世界生起深心的向往。有這樣真實到量的出離心,到臨終的時候,才能直接往生極樂世界。

心思散漫,修量太少

還有一種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修行的時間太短,修行的量太少。

現在的人往往認為自己修行很好,稍微做一點善法就覺得自己很精進。但實際上這只是盲目樂觀而已。仔細觀察,大多數時間都用于忙碌世間瑣事,心完全散在欲塵當中。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很糟糕的。不說其他方面,像今天新一代的人,每天能堅持一堂功課都很困難。大家普遍比較喜歡聽法。因為聽法主要依靠他力來獲得了解,自己只要帶著耳朵就可以了。即使不是特別用心、專注,一堂課下來也會感覺懂得不少法義,感覺很不錯。但是,讓心真正安住下來,長時間地保持清淨,處在修法的狀態當中,就很困難了。甚至在一天當中,心很專注地念幾句佛號都做不到。這就是很多人身上有的嚴重的散亂病,心完全處在散漫當中。

這樣來看,按照臨終時的業力輕重作衡量,當然是很難往生。因為平生大部分的時間、精力都用在造輪回業上面。之前也說過,雖然可以帶業往生,但是必須在知道西方淨土,懂得念佛法門之後有悔悟之心。起碼心的方向已經轉變了,真心想改好,知道以念佛、往生為重。這樣才有希望帶業往生。否則明明知道要念佛,內心就是絲毫不肯回轉。在一生幾萬天當中,分分秒秒、剎那不斷地造很多轉生輪回的業。這樣還想憑空往生,就很困難。所以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對此,大家必須引起警惕。

我們可以看看,過去真心修行的人,是怎樣斷除瑣事,晝夜精進的。比如唐朝的懷玉法師,一生之中常坐不臥,誦《阿彌陀經》30萬遍,每天念佛號5萬聲。寶相法師每天誦《阿彌陀經》7遍,念佛號6萬聲。道綽大師每天念佛號7萬聲。宋朝的思照法師,每天四更時起床(凌晨1──3點)開始念佛,30年如一日。清朝的省庵大師(蓮宗十一祖),自從他24歲受具足戒後,一生當中日中一食,夜不倒單。他把每天的日課分為20分,其中10分念佛,9分作觀,1分禮懺。到晚年的時候,每天念佛號10萬聲。

不僅過去的出家人是如此的精進,包括居士也非常精進地念佛。比如宋朝的王古居士,平生精勤念佛。手里的念珠從來沒離開過。行住坐臥當中都是修淨土觀行,從未間斷。明朝的朱綱居士,每天念佛號3萬聲,15年不間斷(之後就往生了)。宋朝的善女人陸氏,每天修完一會禮懺,就念佛號1萬聲。這樣修行了30年。善女人陳氏,經常受持齋戒,並且以念誦、坐禪為樂。一生當中念誦《法華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各5000部,同時不間斷念佛。像這些古時的居士們,即使處在世俗生活里面,但是他們心里確實把念佛、往生看得非常重,完全做到了抓緊時間修淨業,一有機會就念佛。所以他們一生當中修行的時間也很多,淨業就很重。到臨終時都往生了[1]。

精力分散,用心不專

今天信息時代,很多人喜歡多去了解新鮮的知識。比如研究一些世間的學問,學一學英文、藏文;再搞一點什麼茶道、音樂、醫術、心理學、各種運動等等;再學一點道教、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對這些世間雜事美其名曰“廣聞博學、與時俱進”。實際上心已經被各種事情分散掉了,沒辦法一心修持淨業。也就是會導致用功不純一。

要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這一點不用別人去說,你自己觀察一下就能體會到。如果你用心非常專一,就會很有力量,這樣持續下去就能達到堅固。可是,如果你的心分散在很多方面,用心很雜,很可能一事無成。

像過去古人在《陰符經》上所說:“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意思就是,當我們六根分散出去的時候,就不會非常敏銳。但是,眼睛瞎的人,聽覺非常靈敏。因為他心力專注在一個耳根上面。耳朵聾的人,因為在耳根上不分散,所以他的眼睛專注力就很強,所以他能看得很清楚。如果把心力全部集中在一個上面,那麼效力可以提高十倍。如果你能持續三天三夜不斷地進行,你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萬倍。這就表明,如果我們的心一直專注在一個點上,就能擊出火花。如果你的心渙散了,就很難成功。

古代的賢人說過這樣一個比喻:蚯蚓沒有銳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但是它可以向上以塵埃沃土為食物,向下飲用黃泉之水。它能夠這樣就是因為用心專一。而螃蟹有六條腿和兩支鋒利的螯鉗,走起路來也是橫行霸道的。但是如果沒有蛇和鱔魚的洞穴,它連晚上睡覺的地方都沒有。這就是因為它用心浮躁[2]。所以,從這些古人的話里面,也能夠明白,心專一才能成辦事情,否則心飄散在很多事物上面,最終什麼也得不到。

《佛遺教經》中講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就更清楚了,如果讓心住在一個所緣上,沒有其他的雜念,就能入于三昧,那麼修任何佛法都能獲得成就。

以這個道理來看,現在的大多數人用功都不純一,所以很難成辦淨業資糧。讓心思分散的原因,就像前面講的那樣,想法太多,什麼知識都要學一點,什麼事情都想了解一些。導致這種狀況有兩種原因:一個就是根本沒有把心的專注點確定好,沒有把求往生的正確目標確定下來。另一個就是心沒有自我掌控的力量,對輪回非常貪戀,一出現新鮮的事物,心就飄過去了,很想去了解。下面把這兩點展開來具體講講:

斷定欣求往生之心

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凡夫,現在唯一能用的就是現前這一念分別心。而一個分別心不可能走兩條路。如果同時想完成多個目標,用心不專的緣故,必定做不好。而且往生極樂和住留娑婆是直接相違的事,心只要傾向于輪回里的事,就不可能真心想要往生。所以在心上一定要看准,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要定好目標。之後才能一心一意地修淨業。因為只有心的方向轉變了,臨終時的去向才會隨之發生改變。

相反,如果你連目標都確定不下來,沒有決定求往生的心,仍然是三心二意的,對于輪回戀戀不舍。那麼這一生成功往生極樂世界就基本不可能了。你口頭上再怎麼講,也跟你實際往生沒有太大關系。因為你連一個斷定要去的心都沒有,那麼往生的因緣還是很遠的。最快也要等到來世,看看有沒有好的因緣,能夠促使你發起真正求往生的心。

其實,無論修什麼法,都必須有真實意樂,否則根本不會修成。這一點非常關鍵。舉例來說,如果你要修禪宗,就必須有即生頓悟的意樂,而且必須相信自心是佛,在任何時處都不懷疑,沒有這種真實意樂你也沒辦法開悟。同樣,如果你要修淨土法門,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一定要有求往生的真實意樂。也就是你的心必須斷定下來,求生極樂淨土,這就叫做願。

宋譯的《無量壽經》里講到:“如是一心求淨方,決定往生極樂國。”這就是要我們知道,一心求生西方淨土,心里對于這一點完全斷定下來,一心一意地來修,那麼就決定能夠往生極樂國土。善導大師造的《般舟贊》里,每一句後面都是“無量樂”“願往生”。這就很明顯,意思是說,對于我們普通大眾而言,往生極樂世界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有這種心。也就是一想到極樂世界,就想到那里有“無量樂”。自己心里就很想過去,也就是“願往生”。但是,如果連這種心都沒有,沒有真正發起求往生的心。所謂的發願往生只是口頭上的空話,不是心里的真實想法。那麼,既然想去的心都不是真的,又怎麼可能真正往生呢?中峰大師在《懷淨土》當中也說:“要將穢土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仔細思量無別術,只消一個念頭堅。”意思是說,只要一心堅定地求生極樂世界,無論是什麼樣的人,必定都能往生。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什麼更好的辦法了。

所以,這個道理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最終能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就看你心里是不是真的想去。就好比說,問你到底想不想去美國?如果你是真心想去,心里對此會非常確定,絕對沒有猶豫。但是如果你只是口頭說要去,而心里不想去,沒有下定決心。這樣又怎麼可能到美國呢?再好比說,你想不想買那座房子?你要是真想買,就一定會准備錢去買它,最後就能住進去。如果你心里根本不想買,也就不可能籌錢買它,更不可能搬進去住了。

那麼,導致沒辦法下定決心,一心希求往生的障礙是什麼呢?

根除貪戀輪回之心

如果不具備出離心,不認為有漏法都是純一的苦性,就會仍然非常貪戀輪回,愛重娑婆世界。這樣一來,只要遇到世間的悅意事物,你的魂就會被它勾走,心立即就會陷入其中。但是,這個世界上的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生活之中處處都有引誘你的境界出現。而你對于輪回的苦了解得又不夠深刻,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愛,那麼你的心自然不會有對治貪著世間的力量。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出現什麼新鮮的景象,你的心馬上會被牽進去。然後隨之就會產生很多新的計劃,新的追求。認為我要擁有這樣的東西,以那種方式來生活等等。

其實,追求那些新鮮事物,無非是消磨光陰和精力而已。它只能騙到一些愚蠢的人,根本騙不了有智慧的人。雖然這個時代變化得非常快,各種事物都在不斷地翻新。但是,實際上就那麼一點東西,本質都是一樣的,根本不值得去追求。打比方說,有的年輕人喜歡買衣服。只要出現新的流行款式,再貴也要買到。雖然未必特別適合自己,但是心里就是喜歡。這就是典型的貪心。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稍微有點智慧,就能一眼看穿:再怎麼款式新穎,穿上後顯得氣質優雅的衣服,不過就是幾塊布裁出來的;再往下看就是一堆線:繼續觀察一下,只有一些線的微塵;再往下看就什麼都沒有了。這一點你看穿了,所有的衣服,對你就沒有誘惑力了。管它有千般花樣、萬種款式,再怎麼推陳出新,變換花樣,你心里也很清楚,就那麼一回事。

像這樣,其它什麼飲食、電器、手機、電腦、歌曲、影視、房子、車子等等都是一樣的,本質極其簡單。只是現在的人太愚癡、太迷惑,不斷地被這些新鮮的境緣所誘騙,每一次出現都想得到它。因此,人們就在這毫無實義當中,消耗了時間和精力,浪費了暇滿人身。到頭來還要繼續輪回,沒辦法往生。所以說,具有看破的智慧非常緊要。因為只有對輪回毫不貪戀的出離心,才能使你成為一個純粹的解脫道行者,才能不把精力分散到各種無意義的世間雜事里面,也才有希望成辦往生的清淨資糧。

我們的精力、時間都很有限,世間上的事情又有那麼多,這樣就必須把握好最重要的事。很多人只知道小事、輪回里的事很重要,不知道什麼是大義。這就是見識太短淺的表現。如果你心里能夠確定往生、解脫是大義,然後把主要精力用在成辦淨業資糧上面,最終一定會凝結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牽引你成功往生。而且,當你真正上路了,做這件事比做世間的事要容易。因為你只要有心發起信願,有口能夠念佛,不必要外在各種複雜的東西,就可以修行。而且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可以修。

所以說,這事不在于修法有多難,而是在于你的心能不能斷定下來?如果你的心磨磨蹭蹭、狐疑不信,那確實是非常難的。如果你真正能夠鐵下這份心來,一切就不難了。因為人一旦心死了,就會有很大的力量。也就是輪回的心死了,往生的心就能真正決定、痛切了,這樣修淨業的力量就會很大。

善導大師在《般舟贊》里講到:“須知入淨土之緣起,出娑婆之本末。”也就是說,我們要知道往生極樂淨土,出離娑婆穢土的根本因緣是什麼。大師又說:“凡夫生死不可貪而不厭,彌陀淨土不可輕而不欣。厭則娑婆永隔,欣則淨土常居。”意思就是,我們對于生死輪回不能有貪戀之心,否則就生不起厭離心,沒辦法從中解脫。而且心里不可以不重視極樂淨土,否則就生不起欣求的意樂。如果能夠對娑婆世界生起厭離心,斷除貪戀輪回的心;並且對極樂國土生起欣求心,斷定求往生的心,那麼就可以永遠超出生死輪回,住于清淨佛土當中。

一心一意專修淨業

只要你真心願意往生,祈禱阿彌陀佛,就能跟阿彌陀佛的願海相應。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里面,你的蓮花當下就會出現。再通過精勤地用功念佛,念念不斷地去滋潤它,它就會不斷地增長繁茂。到蓮花成熟的時候,你往生的事就徹底有保証了。所以,每個人只要真正在這上面用功,用不了幾年,往生淨土這件事就可以完全定下來。

《淨土聖賢錄》里記載,唐朝的法照大師,面見文殊菩薩的時候,文殊菩薩告訴他:“種種修行法門,無過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這兩門最為善要。”這以後,法照大師就一心念佛。結果見到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對他說,在西方極樂世界,你的蓮花台已經有了,三年後花開。到三年後大師就往生了。這就很明顯,一念至誠念佛,極樂世界就會生出一朵蓮花,三年念下來,蓮花就成熟了,念佛人也就往生了。另外,唐朝的懷感大師,最開始不相信念佛能往生。後來善導大師說只要至心念佛必定有証驗。結果他入道場念佛21天,也沒什麼感應。想到因為自己罪障太深,才沒有驗相,于是打算絕食。善導大師勸阻他,並且讓他虔誠、精進地念佛三年。結果三年後懷感大師便証得了念佛三昧,臨終時就順利往生了。

而且我們看很多往生的傳記里面,過去一些根本沒文化的人,專心地修三年就成功了。宋朝嘉泰年間有一位制造鐵器的工人,將近70歲了,雙目失明。三年念佛後忽然複明,告訴身邊的人自己已經見到西方的佛菩薩了,然後面向西方坐著往生了。明朝的善女人費氏,每天念佛號一千聲,以日常的功課做回向,並且焚香祈願,願所焚之香能夠直達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面前。這樣做了三年。有一天,空中忽然香氣縈繞,牆上現出佛像。四年後就往生了。

這樣的往生者還有很多,他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就是肯老老實實地做這件事,結果都成功往生了。其實每個人只要能下狠心,把世間雜事全部杜絕掉,然後一心一意地修持,你也能做到像他們那樣。生死大事三年就搞定了。想一想,學世間知識也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都沒真正的意義。比如有些人想用三年的時間學英文,或者學電腦,還有些人好幾年搞一個房子,做這些都要下很大的功夫。但是這些實際上都是很小、很沒意義的事。如果你真正有智慧,決定好成辦最重要的往生大事,只要這幾年痛下苦功,精進修行,就可以把往生的資糧籌備好,從這里就能得到永恆的解脫、成佛的利益。

總而言之,我們現在講的就是普通大眾真正踏上淨業修行之路的最低條件。那就是對于世間法要逐步擺脫,對于往生之道要節節推進。這樣才能有一個切實的修行。否則,天天做口頭文章,紙上談兵,落到實處的時候,一點修行也沒有,一點淨業的內涵都沒有,這樣怎麼可能往生?淨業的內涵就是在信願的基礎上一心念佛,這才是往生的正因。跟它相違的貪戀輪回的心,散亂放逸的心,精力分散、不夠專心等等,都要徹底斷除。所以,每個人在這些方面都要警醒,頭腦要冷靜。現在就要開始改掉自己心上的毛病,這是最重要的。我們說一千道一萬,都是希望你能夠把自己的心改好,能夠稍微有一些轉入到修行當中,這樣往生、解脫才有希望。否則說得再好,自己做不到也沒有大的意義。所以最遲也要從現在開始,以智慧看破世間的享樂,確定好目標──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地修集淨業資糧。只要肯在這方面下大的功夫,即生往生就很有希望了。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


聖嚴法師開示:多消少帶最可靠

根據我在第二天晚上所講淨土既有四種,那麼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就沒有一人不生淨土。可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須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方能往生。

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呢? 根據《無量壽經》所載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所說,只要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乃至僅僅十念稱名,也一定可得往生,這是由於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的緣故。可是,如果根據《阿彌陀經》則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又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意思是說,如果有人,念佛未得一心不亂,加上善根淺,福德薄者,就不能生彌陀的淨土。《無量壽經》的十八願說,除了犯五逆罪及誹謗正法的人,一切眾生凡是欲生彼國者,都得如願往生。然在《觀無量壽經》卻說,五逆十惡之人亦為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收為極樂國土的下品下生。因此,在淨土法門中就產生兩派觀念:一派是至少人人可以帶業往生佛國的下品下生,另一派認為往生之時業障必已消除。

曾經有一位老先生向我預約說:「師父啊!當我死後,我希望往生到極樂世界。」「如何去?」「師父要幫助我。」「誰先去?」他想了又想說:「師父,當然是你先去。」他是盼望我趕快往生,然後帶他同生西方淨土。其實只有阿彌陀佛才有這種力量。《無量壽經》說,那是因為久遠劫前,世自在王佛的時代,有一位法藏比丘,他是阿彌陀佛的因地菩薩,早已發了這種誓願,願在成佛之後成就清淨國土,接引一切眾生。

所謂「願生西方九品蓮」,意思是說,九品蓮花都是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將凡夫眾生接引而去;蓮花化生的世界,既是凡夫生存的世界,當然還有煩惱,這就是帶業往生,而不是消業往生,須仰賴阿彌陀佛的願力救拔,雖然自己修行不夠,不能解脫,但還可以往生西方佛國淨土。其實能有九品蓮花,縱然是下下品蓮,也比沒有的好。

如果我們的信心不足,時常存著:假如真有西方極樂世界,嗯!也可以去看看。於是半信半疑、半推半就之下,跟著別人行善、念佛、修供養布施。請問這種人是否能生西方淨土呢?當然可以,不過只能往生在淨土的「邊地」,什麼叫作「邊地」?是胎宮、也是蓮胎,這是指蓮花尚未開,以相當長遠的時間,坐在蓮花胎中,既無罪報,福如天國,就是缺少聞法修行的機緣。

雖然說,臨命終時,十念彌陀名號即可往生淨土。如果我們平時不信佛、不念佛、不修供養、不種善根,僅靠臨命終時求願往生是太冒險了。生前不念佛,臨命終請助念團來助念求往生,當然也有用,畢竟不如自己及時念佛更可靠。我們必須在一聽到佛法時,不論年齡老少,均應馬上念佛、持戒、修供養、種善根、修福德,才有往生較高蓮位的希望。

修行淨土法門的人,不可自私自利僅求自己能往生淨土就好,而不管這世間還有許多的眾生在苦難之中受折磨,我們要以慈悲和智慧來幫助救濟眾生。這就是發菩提心,實踐菩薩道的三聚淨戒。

古代祖師們解釋彌陀經中的「善根、福德」,是要眾生多念佛、常念佛、勤念佛。

所謂「念佛」也有兩種方法:1.用口出聲念,是有相念佛;2.用心思惟念,時時刻刻與佛的慈悲和智慧相應。

不論出聲不出聲念佛,念念與佛相應,方謂之真念佛;工夫深了即成實相念佛、無相念佛。有相念佛尚是帶業念,無相念佛,即成消業往生。

其實準備帶業往生的人也須學著消業,一點一滴地慢慢消除,此生雖沒有辦法全部斷盡所有的罪業,罪業消得越多,則蓮品的位子也升得越高。否則,連想得到下品下生也會有問題了。

記得在一星期前,有位女居士前來請問我說:「師父,有人說定業不可轉,如果是真的如此,則我們懺悔、念佛、修善都沒有用了,反正該受的果報就是要受,修行根本沒有用,是不是?」我問她:「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我父親已病一年多了,我什麼都做了,譬如到廟裡燒香許願,替菩薩裝金身,也供養了僧眾,請他們誦了《地藏經》,拜了水懺,也積極地參加了梁皇寶懺的法會,可是我的父親並沒有好轉起來。」「你父親現在多大年紀?」「八十三歲。」

接著我告訴她:「業」雖然有定與不定的問題。可是「罪性本空」,罪業的本性是空的,只因為你的心不空,所以會受報。如果你的心已實證諸法無我,則無罪、無業,當下即是解脫。

於是她要我教她父親心空的方法,如果心空業消,病就應該好了。問題是她的父親能夠觀色即空嗎?能夠觀法無我嗎?若不能則心不空,業也未消。如影隨形走,不能說只要身體而不要影子。除非心無執著,既無分別,也沒有心,無心就無我,無我當然亦無罪業的果報體了,一旦心病醫好,身體的病也會轉好,這是消災延壽的最高法門。這位女居士聽後非常地高興,希望趕快回家告訴她的父親,心空就可消業除病的好方法。不過,我也告訴她,若依念佛法門,縱然未得心空,也能業消病除。

對凡夫而言,希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必須在生時勤於念佛,勤修供養,廣種福田,以報恩的觀念來消自己的業障。這也是我們法鼓山提倡「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用此來協助凡夫多消一點罪業,生前多消一分罪業,西方的蓮花品位,也就跟著升高一點、長大一些。

(一九九三年四月二日農禪寺清明報恩佛七第六晚開示)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念佛生淨土 >>---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來衡量淨土法門

 

為何惡人念佛也能往生極樂世界?

瑩珂法師與自覺法師往生的故事

印光大師呵斥「念佛沒念好」--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懷疑自己往生不定,不是謙虛而是驕慢!

真的不見世間過,那你是個白癡!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來衡量淨土法門

 

關於消業與帶業往生的問題--千萬不要說業障重不能往生,這樣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