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大多數藝人的果報嗎?藝人塔羅布咤的悲泣!

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國游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迦蘭陀竹園精舍。

這天,迦蘭陀竹園精舍來了一位當時著名的歌舞團團主,名叫塔羅布咤。

塔羅布咤禮見佛陀後,問佛陀說:

「瞿曇!過去,我曾經聽我們演藝界歷代的前輩耆老們說:

『如果藝人在大眾面前,能賣力地作歌舞戲劇表演,娛樂大眾,讓大眾開懷歡笑,那麼,以這樣的因緣,藝人死後就可以生在歡喜天中。』

對這樣的說法,瞿曇!您說對嗎?」

「團主!我們不要談這件事,不要問我對這件事的看法。」佛陀回答道。

可是,塔羅布咤團主還是不死心,接連問了三次,佛陀只好說了:

「讓我來問你,你就依你的想法照實回答。 

以前,世上還沒有解脫者,人人都還未離貪、瞋、痴,也不知道要離貪、瞋、痴,都還在貪、瞋、痴的束縛中,藝人的歌舞戲劇表演,內容也不離貪、瞋、痴,這樣才能投其所好,吸引大家來觀賞。當大家看藝人表演,放縱開懷時,豈不是強化了大家的貪、瞋、痴,讓大家更被貪、瞋、痴束縛了嗎?

團主!這就像一個人雙手被麻繩反綁在背後,又有人存心要為難他,讓他更加痛苦,還不停地在麻繩上澆水,麻繩一吸水就膨脹,繩結就更緊,這麼一來,豈不是讓那人被綁得更緊、更痛苦嗎?」

「是啊,瞿曇!」

「團主!所以還不能離貪、瞋、痴束縛的眾生,再經歌舞戲曲的刺激,豈不是更增加他的貪、瞋、痴束縛嗎?」

經佛陀這麼清楚的解說,和有力的譬喻,藝人塔羅布咤團主的心情直往下沈,但佛陀說的都是實情,也不得不回答佛陀說:

「實在是這樣啊,瞿曇!藝人們的歌舞戲劇表演,讓大眾開懷歡笑的同時,也刺激了眾生貪、瞋、痴的增長,更強化貪、瞋、痴對眾生的束縛力量。」 

「所以,團主!你們歷代演藝界的前輩耆老們說,藝人作歌舞戲劇表演,娛樂大眾,讓大眾開懷歡笑,以這樣的因緣,死後可以生在歡喜天,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邪見!老實說,持邪見的人,死後只有墮入地獄或畜生兩種惡道的分,哪裡還能升天呢!

聽佛陀說到這裡,藝人塔羅布咤團主,終於難忍心中的悲哀,悲泣流淚了!

佛陀看到這樣的結果,也莫可奈何,只能抱歉地說:

「團主!我剛才再三地不要你談這個問題,就是怕刺傷了你啊!」 

「瞿曇!我不是因為您這樣說而悲泣,我是為自己長久以來的愚痴,被歷代演藝界前輩耆老們迷惑欺騙而哭泣。現在,我要質疑:藝人怎能靠歌舞娛樂眾生而生天呢?瞿曇!從今天起,我不再從事惡不善業的演藝行業了,我要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伽。」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雜阿含第九0七經》、《相應部第四二相應第二經》、《別譯雜阿含第一二二經》。

二、歌舞團主「塔羅布吒」,是位藝人出身的娛樂事業經營者,《雜阿含第九0七經》作「遮羅周羅那羅」,而註解中引巴利本作「塔羅布吒」。《相應部第四二相應第二經》元亨寺中譯本作「多羅弗多」,但經題作「布吒」,《別譯雜阿含第一二二經》作「動髮」。或許這是譯音、義譯之不同,也或許是傳說人物的變化,但故事的實質內容,三個版本並無大的差異。今以簡短好讀之故,而取「塔羅布吒」之說。

三、故事的結尾,《相應部第四二相應第二經》說塔羅布吒隨即出家、受戒,隨佛陀修學,不久,就證得了阿羅漢果。 

四、從這個故事知道,歌、舞、音樂、戲劇等娛樂事業,是與佛法不相應的,也是「八關齋戒」中的戒條之一。其原理,是因為這些娛樂刺激,會增強人們的貪、瞋、癡,與佛法的修學相悖的緣故。所以,在家佛弟子應當不要從事這個行業,更不用說是出家人了。

五、如果有人說,歌、舞、音樂、戲劇等演藝,是自娛娛人,能帶給人們歡笑,是有貢獻的,會有好的福報,這樣的觀點,就是邪見了。邪見比錯誤的行為影響更深遠,因為邪見者不知道自己所做是錯的,就沒機會改正,會一直錯下去的,所以經中都說,邪見者墮地獄、畜生二途。

六、與這個故事類似的,還有《雜阿含第九0八經》、《相應部第四二相應第三經》、《別譯雜阿含第一二三經》的破斥戰士奮勇作殊死鬥,死後得以因此生天的邪見。佛陀以在麻繩上澆水,能使麻繩更緊,來比喻帶著貪、瞋、癡的歌舞戲劇表演,只會強化貪、瞋、癡對眾生的束縛。同理類推,想以任何帶著貪、瞋、癡之事,來止息貪、瞋、癡,可以說是邪見妄想了。

演藝人員、直播主若散播負面情緒、情色、暴露、愛慾、五慾享樂(含大吃大喝、令大家貪執美食)者死後落三惡道!


聖嚴法師:佛教戒律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歌舞倡伎”,是娛樂,以世間法來說,人之對於娛樂,是不能缺少的,人類自初民開始,便有簡單的歌唱與舞蹈,因為娛樂是調劑人類生活的一種產物,所以娛樂之於世界各民族中,自古以來,均受重視。不過娛樂的範圍很廣,娛樂的效果,也有善與不善,所以今世的社會,要提倡正當的娛樂而取締不正當的娛樂。娛樂之有益於人的身心者,為正為善,有害於人的身心者,為邪為惡。故在中國的古聖先賢,要“制禮作樂”。“禮者養也”,禮的目的,在培養中正和平的國民性,是為了發揚人性,提高人格而設。

“樂者樂也,樂則安,安則久。”樂的目的,是在陶冶和樂互助的國民性,是為了上下和敬,長幼和順,族里和親而設。其實禮樂二者,相互為用,才能產生敬順和樂的效果:有樂有禮,雖樂而不流於淫亂,有禮有樂,雖禮而不滯於呆板。因此,娛樂的價值,可以達成移風易俗的目的。

既然如此,我們佛教,怎麼要教人“不歌舞倡伎”呢?其原因,是在嚮往出世,既已嚮往出世,哪還有閒情逸致來享受世間的娛樂呢?出世者的態度,決不可仍以順世的心來衡量,否則也就不成其為出世者的態度了。既求出世,不可再以廣度眾生的理由來隨順世俗,若尚未證入聖果聖位,空言隨順世俗而廣度眾生者,那你隨俗而流,順流以去,是真的;廣度眾生,則絕難做到!

所以《瑜伽論》菩薩戒中,菩薩為度眾生,可開七支罪,雖犯戒而有功德,但又明文規定:“出家菩薩,為護聲聞,聖所教誡,令不壞滅。”《攝大乘論》則說地上的菩薩,為度眾生,可開十惡,雖犯十惡,仍多功德。《根本雜事》卷三七中說,佛陀為度樂神善愛犍闥婆王,也去天上親奏千弦琉璃箜篌。八關戒齋既是出世戒(本質與出家戒一樣),我們既然不是地上的聖位菩薩,為了解脫生死,持齋之日,不作歌舞倡伎,不享聲色娛樂,誰說不該?

當然,佛陀並不禁止在家弟子的歌舞倡伎,為了供養三寶,俗人可以歌舞作為奉獻,這在大小乘經典中,均有記載。唯其應以讚揚三寶的功德為先決條件,否則不得演奏於三寶之前(今人有以佛化電影、佛化歌曲、佛化戲劇來弘揚佛法者,自是不違佛制的,但是出家人絕不可參與演出)。如在寺院中由俗人演奏歌舞而屬於讚揚三寶功德的,並且專為出家人演時,佛陀是准許看的,至於到以歌舞倡伎為營業的娛樂場所去看,佛陀則絕對的禁止。我以為這有幾點理由:

(1)娛樂場所的歌舞,好壞不等,以娛樂為商業的人,為了“票房價值”,迎合低級趣味的色情演出,乃是極平常的事;

(2)娛樂場所的觀眾,男女混雜,賢愚不類;

(3)出家人的生活,應以攝心閑靜為職志,應以禪誦聽教為要務;

(4)出家人的服飾形貌與俗人殊異,易受俗人的注目,易招俗人的譏謗。

有這四點理由,修道人是否應該進出於娛樂場所呢?受了八關戒齋的人,可能與第四點無關,與前三點則是有著密切關係的。但我看到淨海法師報導泰國的比丘生活,他們可以看電視,也可以聽收音機中的歌唱,根據佛制要求,他們看的電視,應該是有關佛教化的節目,他們所聽收音機的歌唱,也該是讚頌三寶的歌唱。泰國實情如何,我則不得而知。

關於“歌舞倡伎”的內容,《梵網》菩薩三十三輕垢戒說:“不得聽吹貝、鼓、角、琴、瑟、箏、笛、箜篌、歌叫、妓樂之聲;不得樗蒲”(賭錢)、圍棋、波羅賽戲(象棋)、彈棋(漢宮人妝奩戲)、六博(即今雙陸戲)、拍毬(球戲)、擲石、投壺(競技用,如今之鉛球、標槍、打靶等)、八道行城(西域以棋子分八路進退遊戲)、爪鏡(圓光法)、蓍草(易卜)、楊枝(樟柳神)、缽盂(攪水碗法)、髑髏(報耳法)而作卜筮。”(以上多分參照蕅益大師《梵網合注》括注)

蕅益大師在《沙彌十戒威儀錄要註釋》中又說:“唱曲吟詩,名之為歌;掉臂躑足,名之為舞;吹簫、彈琴、雙陸、圍棋、擲骰、賭錢、醫、卜、星相、投壺、射箭、馳馬、試劍等,並名倡伎。”從此可以明白,不歌舞倡伎的內容,是包括了一切的歌舞技藝與雜耍了。

“不故往觀聽”是說,只要不是存心蓄意去看去聽,如果道經其前者,不為犯戒,但也不得因為偶而道經其前,便駐足觀聽,或隨逐觀聽——這要注意了,爭看街頭巷間的熱鬧,也是不許可的。


「增長三毒非善業,顛倒是非為邪見」

眾生的貪、瞋、癡三毒造成了無止盡的輪迴,刻意引發眾生的三毒,甚至以此維生,自然不是善業。

《雜阿含經》第907經記載,自古以來歌舞團聚落的耆老主張歌舞藝人讓觀眾嬉笑,是做好事,死後能因此升天。

佛陀則指出如果讓觀眾嬉笑只是讓他們增長三毒,更加放逸,則不是做好事,不會因此升天。

至於主張「歌舞藝人讓觀眾嬉笑,是做好事,死後能因此升天」則是邪見,明明不知道卻亂講,誤導眾人,因此會有無智的地獄報或畜生報。

常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激發、強化眾生的三毒,例如商人企圖喚起消費者對最新最炫款式的追求,以刺激消費;政客試圖以種族對立挑起民眾的瞋心,以鞏固選票;神棍指示信徒奉獻財產甚至身心才能消業治病,以滿足私慾。眾生因此被牽著鼻子走,身心受制。

在這樣的世間,佛弟子們要如何明哲保身呢?

藉由觀察自己是如何被外境牽著走,看清引起三毒的因緣,或許就能較為清醒些。也可守護六根,如卷十一第279經所教的:「可意不生欲,不可不憎惡」,對於可愛的事物不貪求、對於不可愛的事物不憎惡,才能自在地行走於世間。

c.f.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二

作歌舞戲笑之藝人(伎兒)的下一世果報是生於二趣:地獄趣,或者是畜生趣。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大正新修大正藏經 第二冊 No.99, p0227(九0七)

經典白話文

像如是的經教,乃結集者的我們,都同樣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於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

那時,有名叫遮羅周羅(城中有伎人主,號曰勤發)的那羅聚落主,來詣佛所,面前問訊慰勞後,退坐在一邊。他仰白佛說:「瞿曇!我曾經聽過古昔的歌舞戲笑的耆年宿士(師中之師),作如是之說:『如果伎兒在於大眾中歌舞戲笑,作種種之伎,使那些大眾能夠歡樂喜笑的話,則能以此業緣,在於身壞命終之時,往生於歡喜天。』對於此,在瞿曇你的佛法中,解說為如何呢?」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且止!不可問此義。」像如是的經過三次,猶然開口請問佛陀不已。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我現在問你,你就隨你的意見回答於我。古昔的這種聚落的眾生,都不離開貪欲,都被貪欲之縛所縛。不離開瞋恚,都被瞋恚縛所縛,不離開愚癡,都被愚癡之縛所縛。那些伎兒在於大眾的座中,作種種的歌舞伎樂嬉戲,使那些眾人歡樂喜笑。聚落主啊!當那些人歡樂喜笑者,豈不是增長其貪、恚、癡等縛了嗎?」聚落主白佛說:「如是,瞿曇!」

佛陀說:「聚落主!喻如有人,以繩反縛,有人長夜以噁心欲使此人非義饒益(不利他),使他不安不樂,數數用水澆所縛之繩,此人被縛,豈不是轉增息了嗎?」聚落主說:「如是,瞿曇!」

佛說:「聚落主!古昔的眾生,也是如此的,都不離貪欲、瞋恚、愚癡等縛,由於那些嬉戲歡樂喜笑,而更增其縛!」聚落主說:「實在的,瞿曇!那些伎兒使那些眾生歡樂喜笑,轉增貪欲、瞋恚、愚癡等縛。由於此因緣,身壞命終之時,會轉生善趣,是沒有這個道理的。」

佛陀告訴聚落主說:「如果說古昔的伎兒能使大眾歡樂喜笑,由此業緣,而生於歡喜天者,就是邪見!如果是邪見的話,就應轉生於二趣,如地獄趣,或者是畜生趣的。」

佛陀說此語時,遮羅周羅那羅聚落主,乃悲泣流淚!

那時,世尊告訴聚落主說:「因此之故,我剛才由你的三次諮問都不回答,曾說聚落主:『且止!莫問此義。』」聚落主白佛說:「瞿曇!我並不是以瞿曇之說之故,而悲泣的。我乃自念:古來為甚麼被那些愚癡不辨、不善的諸伎兒們之所見所欺誑,說甚麼在大眾中作諸伎樂,……乃至會往生歡喜天。我現在定思:『為甚麼伎兒歌舞嬉戲,能生於歡喜天?』瞿曇!我從今天起,要捨棄那些伎兒惡不善之業。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陀說:「善哉!聚落主!此乃為真正實在重要的一件事。」

那時,遮羅周羅-那羅聚落主,聽佛所說,歡喜而隨喜,頂禮佛足後,歡喜而去。

經典原文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時。有遮羅周羅那羅聚落主來詣佛所。面前問訊慰勞。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我聞古昔歌舞戲笑耆年宿士作如是說。若伎兒于大眾中歌舞戲笑。作種種伎。令彼大眾歡樂喜笑。以是業緣。身壞命終。生歡喜天。於此。瞿曇法中所說云何 
佛告聚落主。且止。莫問此義。如是再三。猶請不已 
佛告聚落主。我今問汝。隨汝意答。古昔此聚落眾生不離貪欲.貪欲縛所縛。不離瞋恚.瞋恚縛所縛。不離愚癡.愚癡縛所縛。彼諸伎兒于大眾坐中。種種歌舞伎樂嬉戲。令彼眾人歡樂喜笑。聚落主。當其彼人歡樂喜笑者。豈不增長貪.恚.癡縛耶 
聚落主白佛言。如是。瞿曇 
聚落主。譬如有人以繩反縛。有人長夜以噁心欲令此人非義饒益。不安不樂。數數以水澆所縛繩。此人被縛豈不轉增急耶 
聚落主言。如是。瞿曇 
佛言。聚落主。古昔眾生亦複如是。不離貪欲.瞋恚.癡縛。緣彼嬉戲歡樂喜笑。更增其縛 
聚落主言。實爾。瞿曇。彼諸伎兒令其眾生歡樂喜笑。轉增貪欲.瞋恚.癡縛。以是因緣。身壞命終。生善趣者。無有是處 
佛告聚落主。若言古昔伎兒能令大眾歡樂喜笑。以是業緣。生歡喜天者。是則邪見。若邪見者。應生二趣。若地獄趣.若畜生趣 
說是語時。遮羅周羅那羅聚落主悲泣流淚
爾時。世尊告聚落主。是故我先三問不答。言聚落主。且止。莫問此義 
聚落主白佛言。瞿曇。我不以瞿曇說故而悲泣也。我自念。昔來云何為彼愚癡不辨不善諸伎兒輩所見欺誑。言大眾中作諸伎樂。乃至生歡喜天。我今定思。云何伎兒歌舞嬉戲生歡喜天。瞿曇。我從今日。舍彼伎兒惡不善業。歸佛.歸法.歸比丘僧 
佛言。善哉。聚落主。此真實要 
爾時。遮羅周羅那羅聚落主聞佛所說。歡喜隨喜。頂禮佛足。歡喜而去


佛說為什麼不能看藝人世俗的表演歌舞戲劇

居士子!若人喜伎樂者,當知有六災患。云何為六?一者喜聞歌。二者喜見舞。三者喜往作樂。四者喜見弄鈴。五者喜拍兩手。六者喜

大聚會。居士子!若人喜伎樂者,不經營作事,作事不營,則功業不成,未得財物,則不能得,本有財物,便轉消耗。

《善生經》譯文:

居士的孩子,若有人喜歡藝人表演的種種歌舞、戲劇、電影電視劇等,應當知道有六種災難與過患。是哪六種呢?第一會更加貪著喜歡聽世俗歌曲。第二更加增加貪著喜歡舞蹈。第三喜歡去藝人表演的地方觀看與娛樂。第四喜歡見到藝人們彈琴、奏樂,第五喜歡在座位下面雙手拍手。第六喜歡與藝人們的粉絲一起聚會和喜歡人群聚集的地方,愛好熱鬧。(注:因此每次明星見面會即使天價的門票都會爆滿)。居士的孩子。若是人們喜歡藝人表演的種種歌舞、戲劇等。那麼就沒有心思或時間經營、工作和做事。做事不努力耕耘,則功業不能成就。將要得到的財物,就不會得到。本來有的財物,就漸漸減少和消失。    

居士子!求財物者,當知有六非道。...五曰常喜妓樂求財物者為非道。

《善生經》譯文:居士的孩子求取財物的人,應當知道有六種不正確的道路。第五,時常喜歡唱歌跳舞、表演、演戲來求取財物的人是不正確的道路。

琴瑟箏笛眾音集聚。歌舞倡伎眾音盈耳快樂可言。斯亦無常如幻如夢不得久保。

《佛說諫王經》譯文:琴瑟、古箏、笛子種種音樂積聚在一起,種種歌曲、舞蹈,戲劇表演(電影電視劇)等充滿雙耳沒有什麼快樂可言。這也是無常的,猶如夢幻一般,不能長久保留。若是貪著其中則被其所束縛,而不得出離。

何者是人淫色戲樂。歌舞倡伎。幾何間耶。若如呼吸。慧之明之。改其志分。守身貞潔。世間所有一歸空無。假使歌戲。人不歡樂。不以為快。歌者便恥。眾人迷惑。常樂伎樂。疾病憂至。爾乃愁戚。安隱之時。多事萬端。不為身計。已招萬罪。殃禍響應。不能分別。所因致身。身若畫瓶。內滿不淨。臭處膿血。猶如革囊。裹於不淨。不知內外身當歸盡。常以彩色。脂粉莊嚴。自謂端正。顏貌無雙。不察九孔瘡病流出。斯人之等。羅網所纏。莫能觀身。譬如幻化慌惚不現。唯有道士睹世俗人迷惑如此。

《佛說四自侵經》譯文:為什麼人們貪婬好色喜歡種種戲曲演出、歌舞、雜技、話劇、表演等(含電視劇、電影)。人生還有多少時間荒廢呢?生命就在呼吸之間。應當求取智慧了了分明。改變自己的志向。恪守身分,不貪婬好色,提高道德節操。世間所有的一切一旦死亡就要歸於空無。加入藝人唱歌跳舞、演戲。下面的觀眾若是不開心,不高興。不能因藝人的表演而快樂。那麼藝人就會感到很羞恥。眾人迷惑其中。常常喜歡藝人表演的歌舞、戲劇、雜技等、不知道一旦疾病的憂擾到來。您就會感到憂慮。人在安穩的時候,應當知道世間無常,種種不同的無常之事或痛苦都會發生。若是不能多為自身打算,遠離惡緣惡業。已經是很大的罪過了。禍福如影隨形,不能善加分別,惡因能禍及自身。眾生之身就像畫中的瓶子一樣。裡面充滿了不干淨的東西。有八萬四千蟲,還有很臭的糞尿、膿血。就像皮革做的袋子。包藏著很多不干淨的東西。不知道人的身體內外終會歸向死亡。卻時常用種種彩色、口紅、胭脂、香粉香水塗在身上。自己以為很漂亮很端正。身材、美貌天下無雙。不知道覺察人的九個孔長流不干淨的東西(大便小便、眼屎、耳屎、唾液牙垢、鼻涕及汗液),易患疾病。這些人被不善之業的羅網所纏縛,不得出離。不能反觀自身。就像幻化一樣,瞬間就消失了,所謂生命如曇花一現。只有真正的善知識才能明白世俗人迷惑這些不善之業的過患。

復有八事母人疾得男子。自致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為八。......六者亦不倡伎。七者亦不歌舞。八者但月六齋。是為八事。

《佛說賢首經》譯文:有八種佛事能讓女子未來快速得到男身,並且能快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哪八種呢?第六,不作以歌舞雜戲娛人的男女藝人。第七,不作世俗歌舞,也不看世俗歌舞戲劇。(含世俗電視劇、電影等娛樂節目)

迷歌舞嬉戲,心意常恍忽,不務生計業,財富自枯乾

《善生經》譯文:痴迷歌曲、舞蹈、戲曲戲劇電影電視劇等,會讓人的心念神誌不清精神不集中,不能專心工作和經營事業。如此自身財富就會逐漸損減。

讀完以上佛經及翻譯後應當明白和了明,佛陀為什麼不讓眾生痴迷在世俗歌曲、舞蹈、戲劇,表演等世俗之事。因為會助長自己的貪、嗔、痴。讓人執迷在其中,貪著在其中,被這種不善之業的羅網所束縛,而不能解脫。但是萬萬不能陷入斷滅的思維。佛經裡說的不能看世俗的歌舞視聽,是因為他們本身發心就是在自己的貪嗔癡的驅使下求取名利與錢財,和給人帶來增長貪嗔癡的助緣。比如如何愛來愛去,死去活來,如何消極悲傷、戰鬥,暴力,傷害等,如何大吃大喝的吃肉飲酒,以及鏡頭中經常吸煙耍酷的鏡頭,如何打敗他人,乃至鏡頭的壞人如何惡劣,甚至穿插引發人淫欲的親吻、露骨擦邊的畫面等。投眾生所好才能有好的人氣和收益,因此但凡是90%的歌曲影視都穿插有情愛。讓眾生羨慕中增長愛欲,貪欲,嗔恨與愚癡。這些都會給人不同程度的帶來負面的影響。反而覺得很有意思,繼續執迷其中,不得出離。同樣他們也是有因果的。

佛告聚落主。若言古昔伎兒能令大眾歡樂喜笑。以是業緣。生歡喜天者。是則邪見。若邪見者。應生二趣。若地獄趣.若畜生趣。

佛陀告訴聚落主。若是有人說古時的藝人們或演員們能讓觀眾高興、開心、喜笑顏開。以這樣的業力之緣能往生歡喜天的人,是邪說邪見。若是邪見的人,就會投生在二種惡道。即是地獄道及畜生道。(現在的藝人雖然並沒有表演世俗的會往生歡喜天的邪見,但是藝人們普遍都認為,我僅僅是表演,逢場作戲,都是導演編劇讓我做的,跟我無關,自己只是按照他們的要求而作,同樣他們個人也認為自己做的是正確的,從沒有想過自己的表演會給世俗眾生助長貪嗔癡的過患。也是一種顛倒邪見。因此藝人也是一種苦難眾生,因為影響的人過多,不加以覺醒,果報比俗人重百千倍,直到被自己表演所影響的所有人都已經不受影響了,自己才能真正出離。在很多學佛後的藝人都收斂很多,沒有再表演那些露骨的東西,不演低俗的東西,避免給眾生帶來不好的影響。

為什麼會這麼嚴重呢?根據唯識宗的八識相互的作用,眾生應當知道八識是一個儲藏所,第七識把眼耳鼻舌身意六識見到的,聽到的一切不加分別,不分善惡的儲存在八識田中。一個幼兒從出生開始,雖然也有過去的業力使然,但是更多的和後天也有很大的影響,在幼兒性格沒有形成前,他們的眼根與耳根是最利的。他們是通過所看到的,見到的進行分析存儲在識田中,然後耳讀目染中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及心理素質。因此您要知道孩子天生是不會罵人的,他們是看到聽到他人如何罵人後,自己也就快速學會了。因此很多人的罵人本領和暴躁暴動都是從電影電視劇裡學來的。當看到的總是那些能增長自己淫欲的畫面,或戰鬥,或情愛,或電視電影的上的罵人罵街的畫面。就會讓人耳讀目染中熏染影響自己的性格,被這些種子所支配。而會憧憬早戀,助長邪淫,或喜歡罵人,或精神不集中等等。所以要知道自己表演什麼樣的東西,那麼對於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影響,他們的性格也會或多或少的受到潛移默化中的影響。若是演的不如法之內容,眾生看得越多,給眾生八識田裝載的垃圾越多,自性光明就會被遮蔽,道心就會逐漸退失,直至心不在道,偏離佛法。這樣的人我們遇到很多。所以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西方科學家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發現很多例那些作惡犯罪的人前夕都看過邪惡或暴力的文字或影音等,在見聞中就會影響人的心性,逐漸惡變。這就是眼根與耳根通過接觸外來信息,存儲在自己的八識田,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性格。若是看的負面越多,這個人素質和性格就越糟糕。因此在西方法律中規定要給電視劇和電影分級制度,小孩子不准看那些暴力、色情的影片。而國內目前遠遠還沒有認識到這些對人性格的影響。所以還沒有製定分級制度。因此這就需要家長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一定要嚴格監督與管教,萬萬不能因為覺得他不鬧了,自己就安心了隨他們怎樣等,須不知孩子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腐蝕與熏陶。要避免自己的孩子學會了暴力傾向和形成不好的性格,這樣就會成為不孝子孫。雖然西方制定了分級制度,但是因為不懂得佛法八識田的相互作用。因此他們的分級制度對於佛法上的要求來說依然還很鬆懈,因此自己要仔細分辨,能增加貪嗔癡的都不應看和聽。

那麼對於發心真正為了利益眾生不求私利的藝人,他們用美妙的聲音傳播佛法,唱頌佛曲,稱讚佛法。通過表演佛法的電視劇電影來接引世俗的眾生遠離貪嗔癡,啟迪人覺醒。乃至勵志激勵他人的正面音樂影視,乃至傳播正面文明文化的歌舞影視,如影響海外文明的千手觀音見證了佛教文化的偉大,大悲咒,心經等佛教音樂都給人帶來淨心和正面文化的熏陶,不會助長貪嗔癡,是佛法所允許的。在佛經裡我們也經常看到天女用歌舞梵音來稱讚諸佛。並不是一刀切。因為“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眾生喜歡看聽這樣的,那麼就用這樣的方法來深入世間接引救度他們。

但是執迷在其中的依然很多很多,在這裡我們繼續解析下,學過前幾期生命場的課程應當知道,

【 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博士進一步研究,發現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的隱藏的圖表。一個有關人類所有意識的能級水平的圖表。相信這會讓你大吃一驚。

不論是書籍,食物,水,衣服,人,動物,建築,汽車,電影,運動,音樂等等統統都有一個確定的能量級。

絕大多數流行歌曲的能級都在200以下。無怪乎,很多人都表現出低意識能級下的行為。流行的文化大多數都是低意識低能級的。

大多數電影都把觀眾的能級降到200以下的水平。

很多世俗的歌曲,尤其是情愛的歌曲,能助長人貪嗔癡的影視,其生命場是很低下的,看得越多,自己就會漸漸和這個電影的能級所同化,比如自己的生命場能級是240的話,電影只有200。您若是看一次兩次,能及時誦經持咒打坐來淨化,還可以恢復。若是長期的侵泡在其中。那麼就會被電影的場能所同化。先變為220,在逐漸和電影中一樣變為200了。所以看得越多自身的生命場就被影響的越大。始終都無法提高生命層次與修行。因為一部電視劇首先是由作者妄想構思的情節和故事,加以潤筆而成的小說,再經由編劇做成劇本,再由導演召集藝人拍攝而成,原本都是妄想而起,再去追逐其中,豈不是更加重自己的妄想。怎能再去執迷其中呢?

《宣化上人開示》眼前電視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我知道有人會反對我對電視的評語,而說:「法師,你怎麼愈活愈回去了呢?你真是個老古董啊!你太趕不上時代了。」雖然如此,我還是認為電視對人的生活確實構成了威脅。你可知道,它簡直就是一個食人魔。看看現在的孩子吧!他們不做功課,只會坐在電視機前面,眼睛巴著螢幕,任由電視把他們的精氣神一點一點地吸光榨乾。像這樣的孩子就跟死了沒兩樣。因為他們已經不懂得怎樣學習做一個好人,只知道看電視。

在這裡還有一點我想講講,就是當你聽到我把電視、收音機、電腦叫做食人魔的時候,可不要害怕啊,我的用意主要是希望你們能清楚這些東西原是做什麼用的。你們若是了解這一點,這些電子產品就會喪失它們操控人的魔力。但若你被它迷惑了,它就會反過來駕馭你。

宣化上人開示中我們可以知道,若是經常看那些世俗的歌曲,電視劇電影,自身的精氣會被奪走。這是如實不虛的,在阿含經裡世尊說過人體精氣是人生存之本。在前面的課程有專門的論述,有心人可以查找學習。為什麼會被奪走。這裡結合中醫給有緣眾生分析一下。看電視劇電影時,是通過耳朵來聽,眼睛來看並行的。根據中醫理論,耳通腎,眼通肝。肝腎同源。肝氣與腎氣就是人的精氣顯現。而人有沒有精神也是由自身精氣所化。當眼神註釋在熒屏上的影視上時,腎氣與肝氣都會快速消耗。所以看久了眾生一定會出現眼睛乾澀,眼睛發困。眼神眼神,眼之神光是一種光,人的精神主要就在眼的四周。所以楞嚴經裡說“神光內凝遍觀四肢百骸”。當閉目觀照自身則能聚集神光,當您眼睛投注在外面電子屏幕過久,精神就會快速消耗。當時看的過程中因為被故事情節所吸引,所以難以覺知。看過後就會感覺眼神無力,困乏,和勞累。這就是精氣神被快速消耗了。同樣涉及實相的是如果是電影的劇本本身是邪惡為主導的,那麼演繹出來後所形成的場,也會有外力附在其中,但您注視在其中沒有防備和警惕的情況下,會被他們奪走精氣。這就是搜索引擎裡有幾千人都問為什麼自己一看完電視就困就累就想睡覺的原因所在。可是幾人知道其中的問題所在呢?昔日我們講堂的一個得到初禪的同修因為自我放逸看了一部世俗影視劇,即失去初禪之力,三天才得以恢復。故佛門里八關齋戒裡有不歌舞視聽,因此修行人想要進一步昇華提高必須要盡力斷除世俗的歌舞、視聽、影視、戲劇等,才能有利於修行進步。不斷除這些,想要得到禪定或夜不倒單,是不可能達到的。因為身體三寶都被自己耗光了。

看電視劇電影是如此,那麼如果自己喜歡看那種能助長自己貪嗔癡的新聞、文章,軍事文章等很多充滿負面的文字。如果是心念邪惡或貪嗔癡深重之人所寫,他們所附帶的負面氣息場,也會快速腐蝕自己的身心,讓自己身心不清淨。甚至快速消耗自己的精氣神。讓自己心不在道,精神不集中,隨境而轉。猶如離開大海的一滴水里蘊含有整個大海的元素與信息。所以對於不了知的人所寫之內容和他們本體是相連相應的,一定要細加分辨,不能亂看亂聽,否則自己被他們身上所附帶的負面生命場所影響,自身中毒而不自知。地藏經云“不令惡事輒聞其耳”,不讓世間那種種惡劣的人事物或負面惡劣的新聞讓自己聽到和看到,因為經常聽和看這樣的事情會染污自己的自性,會激發自己的劣根種子和嗔怒心,漸漸偏離佛道。然而世間裡他們為了吸引眼球,卻總是喜歡用引人好奇的標題和內容,若是自己不能覺知反觀自心,隨境而轉,追逐其中,日久天長加重身心塵埃,就會耽誤自己的慧命解脫時機,蒙蔽慧心。故善知識開示再自己沒有達到百毒不侵之時,就要學會避毒。是真實實在的道理。那什麼時候才能達到百毒不侵呢?至少要達到佛經裡說的四加行中的暖相加初禪之上的定力,外加有一定的無住於心的覺照力與智慧。則能有一定的應對能力,不被世俗所轉,能及時用智慧火淨化身心的塵埃。方可以在不放逸的情況下適當了知一二,所以佛門並不是兩耳不聞天下事,而是先具足定力和智慧之後就不會被世俗所迷。但是若自己還沒有達到時,就先要學會避開俗緣,努力勤奮修行,早日具足智慧和定力才能自覺覺他。

然而世間面臨著種種誘惑,若是不能時刻覺照自己,就會被境所轉。那麼就要自己多誦經持咒,多學習多聞佛法,多做事付出自覺覺他,讓自己忙起來,而不是閒下來,因為飽暖思淫。吃飽喝足無事幹的時候,人的思想就容易放逸就會生起淫念和放縱之念。更不能做了一點事情自我滿足,覺得可以了覺得自己做事了,而在得少為足,自我滿足之下,也會放逸,放逸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是五蘊來回運轉的必然,除非自己能及時慚愧反思自己,才能隔斷錯誤的心念蔓延。這也是很多次善知識慈悲教化我們讓我們警惕,念念覺照自己的起心動念的原因所在。願一切眾生都能善護身口意,反觀自心,精進修行,遠離放逸。廣行六度早日解脫苦海究竟解脫。

(本文涉及影響太大,只根據佛經闡述部分內容,不針對任何藝人,任何粉絲,不與任何人爭論。請勿對號入座。)

最後附上佛經原文共勉之《大乘華嚴部·大方廣佛華嚴經》:自歸於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佛教是宇宙真理,佛陀對眾生的生老病死至累世累劫的輪迴種種諸相都了知徹底,是即成住壞空之妙諦,佛陀以智慧開示眾生讓人明白生命的真相以及如何如理如法的智慧處理面對,如法修行解脫。佛教以大慈悲大智慧大威德力折服眾生,不強迫不強制任何人信教,倡導和平慈愛眾生以四攝法隨緣化度有緣,諸佛菩薩聖者倒駕慈航及祖師大德努力擔當弘揚正法護持正法之責任與使命,以此佛法經久流傳,我等眾生當惜法重法效仿諸佛菩薩的慈悲精神,踏著聖賢的足跡而行,護持正法流傳。佛經者,包含佛法修行解脫的路徑,凡夫沒有深入經藏而不明佛陀教誨,不明修學的路徑,沒有樹立正知正見,只是自我想當然的修行,懵懂傳懵懂,只會耽誤自我修行解脫的大好機緣,甚是可惜,時光匆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故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整理出佛弟子常用經典外,再深入經藏,提取整部大藏經諸多經典之精華,製作系列佛言慧語心靈桌面涉及認識佛教,學佛入門,覺海傳燈,佛教科學,正法論辯,因果講座,改變命運,親近明師,親子教育,末法明鏡,禪修指引等多個欄目,均以佛經為引,完成後將出版成書,以利有緣眾生。以捲軸表法意,圖文並茂,弘揚佛陀正法,樹立正法眼藏,利益萬源眾生,以報浩浩佛恩與師恩。願一切眾生都能修學正法,自覺覺他,讓佛陀正法廣布十方利益萬源眾生。(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文化工作室原創文字轉載請註明出處)


索達吉堪布:這些藝人造的業實在可怕!在千千萬萬人的心中薰染不清淨的習氣

佛教的每一條戒律都不是隨便制定的,是遍知佛陀以智慧眼照見一切因果後制定的,對眾生是絕對有利益的,有智之人深入學習佛法後會對此誠信不疑。

下面我們詳細分析邪淫:

首先,按照嚴重的程度,邪淫可分為三類—大邪淫、中邪淫和小邪淫。

大邪淫是指對母親、阿羅漢尼、尼姑等作不淨行,這屬於近五無間罪。

《金色王經》中記載:

以前有位菩薩曾在四十劫行菩薩道,後來他到娑婆世界度化眾生。在一處森林中,他見到一對母子在作不淨行。見此醜行,他想:世上竟有如此惡劣的眾生,看來眾生實在難以度化,我現在應該自求解脫。他因此從大乘道中退失。通過觀察五蘊生滅之相,他獲證了緣覺果位。獲得成就之後,他說偈曰:“因愛故生苦,如是應舍愛,當樂於獨處,猶如犀一角。”其他佛經中也有母子作不淨行的記載。

此外,佛經和論典中說,染污阿羅漢尼的過失非常大,這屬於近五無間罪。喬美仁波切也說,染污尼姑屬於近五無間罪。《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說,玷污僧尼者當墮無間地獄。所以,染污僧尼的罪過非常大。造此類惡業者不但來世會墮入地獄,甚至即生也可能現前苦果。

《感應篇說定》中記載,晉江有個叫許兆馨的人,一天他偶經一座尼姑庵,對一位年少的尼姑生起了貪心,許某挑逗不從就強暴了她。第二天許某無故發狂,最後自己咬舌頭而死。

中邪淫是指不僅對別人的妻子作不淨行,而且對自己的妻子在白天、齋戒日、妊娠期間、不願意的情況下行淫,或者在佛像、佛塔、佛經以及上師所在的地方行淫。中邪淫的罪過也很嚴重。

以前有一位法師給在家人講了許多不邪淫的道理,後來有些人說他不是在講佛法,而是在教在家人怎樣作不淨行。其實,這樣評論法師是不對的。很多在家人對佛教有虔誠的信心,可是由於不懂因果之理,受五戒者經常犯佛制罪,沒有受五戒者經常犯自性罪,所以很需要有人開示這方面的道理。

在這方面,居士們要特別注意起居的臥室。藏地有這種情況,有些偏僻地方的牧民家只有一頂帳篷,在家人生活在裡面,三寶所依也陳設在裡面,請出家人念經也在裡面……結果有些在家人不知不覺造了很多邪淫業。

在漢地,很多人家的佛堂和臥室是分開的,這樣比較合理。如果有的人住房困難,不得不把佛堂設在臥室中,就一定要在三寶所依前掛一張帘子隔開。總之,一個人應該儘量不造罪業,如果不能完全不造罪業,也要將罪業降到最低,這才是有智慧的做法。

小邪淫是指具足上述邪淫的一分,這也有不同程度的許多種類。

在行邪淫方面,自己行邪淫和教唆他人行邪淫的罪過是一樣的。有些人自己並沒有直接行邪淫,但他們的言行導致別人行邪淫,這些人實際上也造了邪淫罪業。

現在有些演藝界的人就是如此。他們唱的歌、演出的節目內容很不健康,引發無數人產生貪心。甚至有些藝人已經去世了,但他們的音像製品還在世間流傳,還不斷地在千千萬萬人的阿賴耶識中薰染不清淨的習氣。這些藝人造的業實在可怕。像以前的鄧麗君,她唱了很多不健康的歌,甚至她去世很多年了,還有很多人喜歡她的歌,所以她的罪業還在一天天增長。

有些文人也是如此。他們在書中描寫男女貪慾之事,讀者一看到這些文字就產生強烈的貪心,這些作者也因此造下了深重的罪業。

宋代有一個叫黃庭堅的文學家,他的詩詞非常有名,他寫過很多男女情愛的艷詞。一次他拜訪圓通秀禪師,禪師呵斥道:“你身為大丈夫,懷有蓋世文才,難道竟用來寫動人邪思的哀艷詞章嗎?”

當時的畫家李伯時一心畫馬,精神氣質都化為馬,他的妻子見到自家床上臥的是馬。禪師據此說:“李伯時天天心想馬,要墮落也是墮為馬,而你以艷詞誘動天下人的淫心,你的報應恐怕是要墮入地獄。”黃聽後悚然悔謝,從此絕筆。

但也許是以前寫艷詞的業成熟了,他一生坎坷多難,二位愛妻先後死亡,老年時多病纏身。

另外,明代的笑笑生寫《金瓶梅》,中描寫了很多淫穢之事,據歷史記載,此人的三代子孫都是啞巴,五世後就絕了後代。

因此,即使一個人沒有親自行邪淫,但如果因他而導致別人起淫念、造淫業,他本人也會積下可怕的罪業。

如今世風日下,傳播淫穢的人非常多,甚至藏傳佛教界的有些人也模仿西方人,覺得沒有任何遮蔽、在眾人前作裸體表演很精彩,將自己的很多下劣行為落在文字上,然後到處傳播。身為一個佛教徒,卻做出如此下劣可恥的行徑,以後的果報真的是無法想像。

如果能完全斷除邪淫,現世會受到眾人稱讚,來世會轉生人天善趣並成為種姓高貴者,生生世世喜歡持戒……有此類的無量功德。

佛經中說:“不去他妻旁,斷除邪淫行,知足於自妻,此士轉善趣。”意思是,若能做到不與他人的妻子行淫,斷除一切邪淫,知足於自己的妻子,這種人將轉生到善趣。

因此,希望各位在家佛友能受持不邪淫戒,這有很大的功德。

敬摘錄《藏傳淨土法》


達真堪布:表面好像很風光,其實內心很苦。

有人羨慕那些有地位、有權利、有財富的人,羨慕開奔馳寶馬的人,羨慕被粉絲前呼後擁的明星。
「我要是能成為名人、成為明星多好啊!」
其實越有名,財越多,勸越大,地位越高,內心的壓力越大,痛苦越多。

以前我也遇到過這樣的人,雖然有錢,但一點也不快樂,生不如死,表面上看好像很風光,開豪車、住別墅、有很多人鞍前馬後保護、侍候,其實內心很痛苦。

明星們也是一樣,被記者和粉絲盯著,甚至門都不敢出,連基本的自由都沒有,生活好比演電影一樣,給大眾看到的都是光鮮的一面,而內心的痛苦,他人是無法感受的,除了真正有境界、有成就的人,確實能利用這種方便利益眾生,普通凡夫做明星真是沒甚麼好處

對待世間的福報,如果自己有智慧、有境界,能超越,就沒甚麼,若是一個凡夫有一屋子黃金的,肯定放不下手,會一直守護,死了之後也要執著,對于成就者來說,黃金和牛糞等同像玩遊戲也一樣,可以用來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因為知道一切都是假相,不會執著,不會有掛礙,所以我們不是要逃避,而是要超越,讓內心的境界,超越外在的對境。


把人引往惡趣的娛樂外道

益西彭措堪布

現在五花八門的娛樂節目組織者、引領者,實際是帶領大家玩樂的外道,叫做娛樂外道。除了玩得非常火熱之外,其他什麼實義也沒有。但是數以億計的人還崇拜如天王,這是很低級的外道,崇拜聲音、形體、動作、服飾等等,和某些古印度外道沒有兩樣。

《四百論釋》上講古代印度人怎樣加入婆羅門教。他們頭腦非常簡單,見婆羅門教作祭祀時,穿著乾淨整齊,唱頌的聲音悅耳動聽,就生起了崇拜之心,加入成為一名外教徒。現在的追星族,也是見到明星的舉止風度、服飾、髮型,看到他的舞蹈動作,聽到他的歌聲,就非常崇拜。

為什麼這些能讓人崇拜呢?問題就出在「受」上。現在人的貪慾很重,接觸到這些所貪的形象、語言、動作時,感覺很快樂。既然有快樂,當然喜歡、當然崇拜。這是極大的誤區。如果了知這是苦、是虛妄,決不會崇拜的。欲界眾生生來喜歡五欲六塵,所以現代外道們就製造種種聲、光、電、色及種種概念的假相,組成幾萬人聲勢浩大的場面,藉著群體迷亂的力量,很快就把人「加持」到幻覺裡面。其實,臺上的明星只是以分別心駕禦著肢體、發音器官,唱兩聲、扭兩下,說到底就這麼點意義,所以是最低等的外道。古代好多外道還壓制貪慾,還能做一些善法,好的能修到內心不動的境界,相比這些,現代娛樂外道就差勁多了,因為他們喜歡的只是一些煩惱境界。

頭腦簡單的人就喜歡耽著無意義的感覺。現在人思想幼稚,色聲香味觸法排列組合,產生一種迷幻的感覺,就覺得是非常好的東西,特別喜歡,興致勃勃。

偶像穿著奇裝異服,戴著墨鏡一出現,前呼後擁,跑步進入場地時,人們就瘋狂了,又是尖叫、又是哭喊。像這樣的現代外道聚會場面,比當年印度外道熱鬧多了、也愚蠢多了。

染汙相續,種惡趣因

現代外道運用聲色、光影製造種種的幻相,灌輸到人們心裡,薰染多了,就致使意識錯亂,顛倒黑白、顛倒善惡。比如,把「為所欲為」當作「自由個性」,把「殘暴乖戾」當作「英勇果斷」,把「冷漠」當作「酷」,把「貪慾」當作「浪漫」。

舉例來說,有一首歌唱道:「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當河水不在流,當時間停住日月不分,當天地萬物化為虛有,我還是不能和你分手……」這是表達「愛到永遠」的意思,是希望貪愛能持續到永遠。這樣的見當然障礙解脫道,如果沉浸其中,就會顛倒迷亂,喪失理智。

一個學佛的人也喜歡這些、崇拜這些,見解是很成問題的,成了身在佛門、心在外道。佛法的特質是離欲清淨,皈依法的人怎麼能喜歡這些欲染呢?崇拜這些,連皈依戒都有問題,因為皈依的誓言是:「皈依佛,寧捨身命,終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法,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外道邪眾。」

耽著感觀刺激,適應了那種波動頻率,有那樣的色、那樣的情節,才覺得舒服,這就障礙了清淨的正道,障礙了潔白的梵行。既然是追求感觀刺激,當然與離欲的正道不相合。修行人應不應該喜歡這些、追求這些,想一想就明白了。以前,好一些的外道都有遠離五欲的發心。如果我們還以獲得五欲為快樂、為享受,那比這些外道還低下。

這個地方很可怕,比如在中陰階段會出現種種境界,一般升到人天善趣,會聽到很美妙的音樂等等,都是寧靜、清明的境界。投生劣等家庭或者惡趣,就見到嘈雜、混亂的境界。現在問一問,如果我們習慣欣賞這些迷亂的影視、音樂,會種下什麼習氣呢?當然是惡趣習氣。以這種習氣在進入中陰時,一見到惡趣的光,就會很歡喜地往那邊奔去,結果就墮落了。現在的流行音樂大多是發洩煩惱。情情愛愛,不正是淫慾心的作用嗎?迪斯可、搖滾樂,燈光忽明忽暗,舞臺上鬼影重重,不正是惡趣的景像嗎?穿著暴露的豔女款款而來,不正是地獄鐵柱山淫女的召喚嗎?對於這些耽著喜歡,不正是種下惡趣種子嗎?

好多人買票看演唱會,都是去找感覺的。幾萬個人聚在一起,音樂一放,人們就興奮了,認為這是激情。「情」,就是煩惱。「激情」,就是猛利的煩惱。(煩惱是初生起時就使心不寂靜的法。生了情,內心就不寂靜,不是煩惱嗎?)所以所謂「激情」,就是在因緣聚合下點燃了煩惱的烈火,讓煩惱肆意地現行真。一個人煽不起來,幾萬個人推波助瀾,如火如茶地燃燒在狂熱的分別中。在有聲有色的大場面中,偶像蹦蹦跳跳,或者歇斯底里,或者脈脈含情,帶領大家一起瘋狂。這樣彼此助長煩惱、增上染汙的欲樂算是什麼安樂呢?煩惱增盛,只會毀滅自己而已。

現代人追求刺激的感覺,要讓心識處在快節奏當中,借助所緣境,盡情地瘋狂。這完全是在玩弄感覺,飽嘗一頓現實中得不到的快感大餐。很多人有這種嗜好,把生命意義完全建立在虛妄的感覺上。從佛法的角度看,這是非常無知、非常荒唐的表現。

真正能拯救人類的辦法,就是引導人們觀察五欲的過患和本質,否則無藥可救,只要看看全世界幾十億人都在電視機前迷亂,就知道這是欲界眾生的通病。沒有深刻地瞭解五欲的過患,有幾個人能不為五欲所轉呢?可見,不觀察享樂的本質,就無法止息逐取的衝動。

比如,二十多年前,彩電剛剛出現時,誰也無法擋住它的誘惑,色彩亮麗、圖像清晰的畫面給人很大的感官享受,人們幾乎個個都被它俘虜了。在碰到電視時,可以觀察到自己的眼睛很快就想往那邊看,這證明內心貪著五欲的習氣很強,一遇境界就馬上現行。如果內心沒有對治,百分之百會被五欲俘虜。

住在深山裡的修行人,沒有透徹地認識五欲的本質,也是很難過這一關的。一個學佛的人談起他在城市裡的感受:「好看,就是想看。開始還想用佛法觀照一下,但觀一兩下,就不再觀了,喜滋滋地看下去了。」所以,即使我們與世隔絕,我們心中的貪慾並沒有從根剷除。它潛伏在心裡,遇緣就會出現。一個凡人無非就是喜歡異性,喜歡好的色聲香味觸,坐輛好車子、住個好房子、看部好片子、聽首好曲子……。這些種子心裡都有,一遇境界就被牽走。

暫時覺得這些跟我沒關係。但只是暫時沒關係,一入紅塵就被這些團團包圍,天天接觸,能沒關係嗎?現在,關鍵要從根本上破除執著五欲為樂的顛倒心。以理觀察透徹了,內在潛伏的顛倒見就會一下子破掉一片。再繼續,又破掉一片。這樣真正破徹底了,才開始放下。我們一進入城市就被境界牽著走,不需半年,人就變質、退步,原因是內心沒有正見攝持,所以一碰境界,就把持不住、顛倒迷惑。這也不足為奇,本來欲界眾生就有貪慾種子、俱生就喜歡五欲,又從沒有在思想深處破除邪見。所以,所愛的境界一來,馬上就會逐取。

相反,正見上穩固了,任它世間快樂花樣百出,心裡也有定解:這只是純苦的事。由此就遮止了貪求。之所以還留戀、還想接觸、追求,都是因為沒有看透,樂執還存在於相續中。

要怎樣才能瓦解樂執呢?就是要如理思維,舍此沒有別的辦法。不然,憑什麼能從心裡瓦解樂執呢?這不是靠外在吃什麼藥、打什麼針能消除的。我們有追求的衝動,是因為我們沒看透有漏樂的真相。所以現在是引導你看清真相。從壞苦這部分來說,要從緣起上抉擇:受用有漏樂是帶來好處,還是壞處。所謂沒看清真相,就是誤認為這是真實安樂。所謂看清真相,就是明確認識了有漏樂必定帶來痛苦,由此追求的衝動就會被遏制。

所以,硬壓並不是真正的化解。今天壓著不看奧運會,明天世界盃來了,心裡還是癢癢的。壓住不看,這是從外面按捺,並不是真正心裡消除了疑惑和邪執。

這個快樂的苦性,沒有用智慧清清楚楚地觀察到,心裡就不能服服帖帖地安下來。如果只是強制性地壓住,而沒有得到堅固的定解,那在看到它時,心裡還是會想追求。所以要在真正的境上觀察,當然這不是現在就到紅塵裡去亂看,首先是以現實境界為觀察物件,把它看透。


淨空法師開示:藝人的果報

主持人:我們看現在很多的娛樂界,很多明星他們拍了很多的電影,那些電影完全是色情的。我想問按照佛法來講,演這些片子的這些演員,過世之後他們去哪裡?

淨空法師:都在阿鼻地獄。

主持人:阿鼻地獄?

淨空法師:對,最嚴重的地獄,因為他把人帶壞,他把人教壞,這些演藝人員是社會的老師,你對社會要負責任。我過去在台灣講經,我住在景美,附近是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以後改成學院。那個時候學電影、戲劇的這些學生,到我這聽聽經之後,聽了都害怕,他說那我們怎麼辦?改行!真的,他們就不念那個學校,換學校去念。

主持人:真能聽話,真能覺悟。

淨空法師:不錯,真能覺悟。

主持人:無間地獄,那他們什麼時候能出來?

淨空法師:那就難了,太難了。凡是被你害的人,你都要負責任,要去還債,還不清!

主持人:這一部電影全世界的人看。

淨空法師:沒錯,還不清的債,所以不是開玩笑的,這個錢不是好賺的。

主持人:凡是涉及到色情的、暴力的、凶殺的,這些內容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不管你是導演也好,還是參與者也好。文字作品、影視作品,哪怕是一張很小的圖片,全是這樣的果報。

淨空法師:對,所以我曾經跟劉長樂講過這個,我跟他第一次見面是在他辦公室,我就告訴他,兩種人可以毀滅世界,也可以救世界。他說哪兩種?我說第一種是國家領導人,第二種就是幹你這行的人,他就很驚訝。你所演播出來的,是暴力色情、是殺盜淫妄,你毀滅了世界。

主持人:有的人他就自欺欺人,有的人他就要問這樣的問題,他說這是電影,這又不是我真的去做。

淨空法師:不是說電影,你影響人心,你影響整個社會。

主持人:大家會跟著去學。

淨空法師:對,你把整個社會的風氣往那邊倒,你要負這個責任。

主持人:全世界很多電視台的台長,這些編導人員他們要好好反省。

淨空法師:不錯,都是有問題。

主持人:在他所管轄的電視台,如果出去這些內容,這個台長要負責任。

淨空法師:對,他如果一念轉過來,去演一些仁義道德、忠孝節義,他就是菩薩,他就救了世間人,一念之間。

主持人:這些全世界電視台的負責人們,都要好好想這個問題。

淨空法師:對,不錯。就是說你將來想到哪裡去,現在你很得意,你知道你將來到哪裡去?

主持人:我們遇到過這樣一個事情,也是一個女明星、女演員,她也是相信佛法的。在有一次機會送給我們一張名片,這張名片上有她的照片,我們拿到這個照片之後就還給她。她說為什麼?她也是信佛的,我就講「你的照片拍得很暴露、很性感,這要還給你。」她說「這有什麼問題?」我說「你自己是信佛的,這違背了你的信仰。」她說為什麼?我說「按照佛法來講是邪淫。」她說我沒有!我說「你看這個照片這麼的暴露,你這個女孩子把名片發出去,人家看到就會起心動念。」她聽到起心動念,動男女淫欲之心,她聽到之後她很害怕,回去之後把所有的名片全部燒毀。現在就出來這麼一個問題,有很多的導演,還有參與過這些有色情情節的、有色情內容的這些演員們,他們過去演過很多這樣的電影,影視作品,這都流通了很多年。他們想要懺悔,不想將來死後去惡道?

淨空法師:行,要想懺悔,重新去演仁義道德那叫真懺悔,會起很大作用。

主持人:他將來去世之後能得救嗎?

淨空法師:能得救,為什麼?他知道從前做錯了,等於向全世界人宣布,我過去演的是罪惡,現在演的是救自己、也救眾生,好事情。

主持人:如果他能夠在一些公益紀錄片裡面,出來宣布一下,懺悔一下就更好。

淨空法師:對,不錯,更好,那個罪就懺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心懺悔,改過自新,依舊用文藝表演的方式來端正人心、來改造社會,那功德大!

主持人:將來他的苦報、惡報就沒有了。

淨空法師:就沒有了,那功德大了。

主持人:您的主意,您今天這個教導,真是能救天下很多的人。

淨空法師:對,過去在古印度,天親菩薩他們三兄弟,天親、無著,無著菩薩他的弟弟天親學小乘,不相信大乘,造了五百部論,寫了五百篇文章毀謗大乘。以後他哥哥告訴他、教他,把大乘道理講給他聽,他明白了,他知道自己犯的嚴重罪過。他跟他哥哥說我用這舌頭,我把舌頭割掉供養佛,我懺悔行不行?他哥哥說不必割舌頭,你以前用舌頭毀謗大乘,你現在用舌頭再讚歎大乘,你罪就沒了,他一下就覺悟了。所以晚年又造五百部論讚歎大乘,稱為千部論師,這是佛門的佳話。

主持人:這個罪就懺除掉了,惡報就沒了。

淨空法師:對,是的。

主持人:您知道還有很多名人,包括一些女明星們,她們穿的衣服是比賽性感,比賽能夠吸引異性。其中也有些人,她能夠覺悟,能夠對佛法信受奉行,就把那些衣服燒掉,再也不在服裝上去引起別人這些方面壞的念頭,這樣做也是懺悔。

淨空法師:對,但是最好是要宣布,公開的宣布叫發露懺悔,為什麼?對社會引起很大的效果。

主持人:那功德很大。

淨空法師:那個功德大!你個人做,別人不知道,那個效果小,你自己得利益,大眾得不到利益。你過去害的那些大眾,你現在要救他們。

主持人:最好在我們這樣的公益節目裡面,能出來宣布一下。

淨空法師:沒錯,你宣布的時候就是救了眾生。我過去害了你們,我錯了,對不起你們;現在不要學我過去,學我現在的樣子,大家都得救。而且什麼?身體服裝暴露,四十歲以後病痛就來了。我在台灣,過去一個也是電影明星叫陳麗麗,演過很有名的叫「小王爺」的片子。她來見我,見我的時候就告訴我,身體毛病很多,我說怎麼了?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喜歡暴露,得了一身病。四十以後苦就來了,這個苦是什麼?這個苦叫花報,果報在地獄。

主持人:花報就是一個小的果報。

淨空法師:對,小的報,你身體什麼病都發生。

主持人:真的大的果報在地獄。

淨空法師:對,什麼病都發生了。

主持人:您老人家真是太慈悲,這是中醫。

淨空法師:我們中國人無論是男子女人穿著,都是包得緊緊的,哪有暴露的!著風寒得病!

主持人:現在女孩子是穿得愈少愈好。

淨空法師:所以她就是大概三十五歲之後,她毛病就愈來愈多,這召感來的。

主持人:完全不符合生理衛生。

淨空法師:對,是!那就是短命,多病、短命。這種衣服如果是說清楚,這是短命的衣服,這是多病的衣服,叫她去穿去。

主持人:其實學那些西方女明星,layout(呈現)那些暴露的服裝,實際上是一種沒文化,淺薄的表現。

淨空法師:你仔細去看看,西方這些明星有幾個是好死的?有幾個是長壽的?你就會覺悟。

主持人:這種學習是淺薄無知,害自己。

淨空法師:對,害自己。

 

淨空法師:這個絕對不是一個好行業!

1. 今天社會大亂,亂的根源在哪裡?演藝人員不負責任。我說的話是真的!你看今天演藝人員搞的是什麼,你就明白了。

2. 社會動亂,演藝人員要負因果責任,這個利害關係,他怎麼會曉得?諸位如果冷靜觀察一下,外國的、中國的,這些大明星、編導,你看看他們怎麼死的?都不得好死。

3. 愈是大明星,影響的範圍愈廣愈深,禍福就愈嚴重,什麼原因?他所演的這些東西,造的惡業不知害了多少人,他不能沒有責任。

4. 他是社會老師,為了貪圖名利,他抓住人性的弱點,所表演的都是殺盜淫妄,他搞這個東西,所以他的果報很淒慘。

5. 反過來說,如果他表演的是善法,把人心、把社會帶到正面,那就功德無量。可是,你看今天演藝人員的表演,幾乎都是反面的,所以他決定墮阿鼻地獄。

6. 那些歌星、填寫歌詞的人,他的果報也一樣淒慘,為什麼?他會唱會講,把人心搞亂、把社會大眾導往惡的方面,果報在拔舌地獄。

7. 在過去,台灣有一些學佛的學生,念藝專的,聽了我講經之後,都來找我,他們問我:「該怎麼辦?」

8. 我說:「改行,轉系。不要幹這個行業,這個行業,絕對不是一個好行業!」有些很聽話的,他就轉系了。

 

淨空法師法語:都不得善終

1. 中國、外國,凡是有名的這些電影明星、歌星,都不得善終,都不得好死,為什麼?他教導社會大眾殺盜淫妄,他要背因果責任。

2. 這些所謂藝人,名氣愈大的,影響的範圍愈廣,造的罪業就愈重,果報決定在阿鼻地獄。

3. 在台灣,有些學佛的學生,念藝專的,聽了我講經之後,都來給我說:「怎麼辦?」我說:「改行,轉系。」有些很聽話,他就轉系了。

4. 在現代社會,對年輕人影響最大的,無過於這些明星、歌星。他是社會導師,如果他教人忠孝節義,把人心、把社會帶到正面,這個是無量功德;他要是教人殺盜淫妄,決定墮阿鼻地獄。

 

淨空法師開示:明星是社會的大導師

1. 我們這一代,用什麼教育下一代?電視、網路。電視網路教小孩什麼東西?教暴力、教色情、教殺盜淫妄。

2. 現在這個社會,做家長的、做老師的,甚至於做教育主管的,都不重視倫理道德教育。現在我們把教育交給誰?交給電視、交給網路、交給這些明星。

3. 明星是社會的大導師,主導社會教育,主導了一切,他們教些什麼?教暴力、教色情、教殺盜淫妄。這些年輕人從小到大都學這個教育,這怎麼得了!

4. 現在這個社會,教殺盜淫妄,鼓勵人幹殺盜淫妄,一切眾生都趣向殺盜淫妄,這社會怎麼會不亂?

 

淨空法師:作演員要不要背因果

1. 一般人造業,在身口意三業當中,以口業造得最多、最重。為什麼口業會造得最多、最重?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不知不覺,一天到晚都會犯,這是習氣太深!

2. 綺語,可以說,在這四種口業裡面最普遍。今天的電視、電影、戲劇、歌舞、小說,叫人邪思、邪念的,叫人幹這個的,這都屬於綺語。

3. 現代一般講的「現代的藝術」,說實實在在的話,美其名為「為藝術而藝術」,盡干的是「綺語」,這是造罪業,果報都在地獄。

4. 中國古時候的藝術不一樣,它要對社會負責任。古時候的文藝作品,內容都是五倫八德,它所表揚的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所以它變成社會大眾的教育。

5. 我中國自古以來,教育並不發達,學校非常少,老百姓那麼多,都那麼善良,他從哪裡學來的?聽戲學來的,聽說書學來的。古時候的藝術,引導社會向正面走,這個功德無量。

6. 現代不一樣了,諸位仔細去看,中國、外國的這些所謂大明星都不得好死,這叫花報;果報,就更不必說了,來生都三途去了。

7. 什麼原因?他所演的這些東西,幾乎都是色情、暴力,都是殺盜淫妄,都是妄語、兩舌、綺語,他在社會上不知戕害了多少人的心性,這個罪業造得重,他不能沒有責任。在這方面,演員有責任,編劇有責任,導演有責任。

8. 我當年在台北講經的時候,距離我們講堂不遠是世新專科學校,學校有影劇科系,一些同學來聽經之後,問我:「將來作演員要不要背因果?」我說:「善因善果、惡因惡報,佛經講得很清楚。」他們就改科系,不念了!


你名聲很大的時候,人沒有福報很容易出問題

希望聲名遠播,不希望默默無聞

很多人想出名,想當明星、名人等等。你如果有這個福報那是很好的,如果你沒有福報,出名了就會出問題。成了明星之後身體會不好,甚至生命等各方面都會出問題。

我們做什麼事情都是看自己的福報,在自己福報範圍內的享受都是非常好的,不在福報範圍內的享受、財富、地位、名聲,這些都不好。

默默無聞,沒有什麼名聲,障礙會少一些。你名聲很大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人注意你,時常觀察你,經常找你麻煩,嚴重的還會纏著你。人沒有福報很容易出問題,有句老話說「出頭的椽子先爛」,很能說明這個問題。所以這兩個一定要平衡。

成語「八風不動」我們要記得。它就是說心境不隨外物而轉,無論環境和命運如何變化,無論人生得失成敗,心都不會隨之而動,我們懂得了之後,就會清楚地知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道理,就不會貪戀世間所有的事物,從而離苦得樂。所以說心態的平衡很重要。

讓人心態不平衡、心靈不寧靜的原因是妄想與貪欲,它導致本來完整、清晰的智慧變得昏蒙、扭曲,看不清事實的真相。

「心如止水鑒常明,見盡人間萬物情」,人生無論際遇如何,都應寵辱不驚,似水平靜;面對物欲橫流,絲毫不為所動。要想做到心靜如水,首先要接納心靜不如水的情形。

誘惑來臨,心無法平靜很正常,只有止住心中的貪欲,讓自己拋棄那些所謂放不下的情愫,才能管住自己的心。

你的修養和修為如能讓你「寵辱不驚」,如能讓你做到「心如磐石,八風不動」時,你就能體味到「心若靜,風奈何」的高超悟境,人生何愁不快樂呢?

經常被贊美是消福報的

毀與譽

世間八法裡面第一個要平衡的就是:希望得到贊美,不希望受到批評。

人家贊美你不一定是好事,經常被贊美是消福報的,就像一棵長在路邊的蘋果樹,每天很多人路過這棵果樹時都會去摸一摸、摘一摘,反而結不了果。我們種花也是一樣,如果關注的太多,經常澆水,花會死掉。

我們的福報也是一樣,中國人說積陰功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做了善事,大家都表揚你、宣傳你,你的福報就消掉了。人家贊揚你,說你是聖賢神仙,你也不要貪。那是人家哄你的,沒有意義。

通常被很多人贊美的話,不但會消福報,還會影響人的壽命。經常被贊美的人通常比較短命。

如果經常受到贊美,還容易升起傲慢心,如果人家贊美你,不要起傲慢心,受批評卻是消除障礙的,很多人不懂的時候受了批評心裡就不平衡。

有人侮辱你,說你是一頭豬,這是一句空話,你不是豬。人家說你是膽小鬼,也是一句空話,你也不用管他。生什麼氣啊?這是沒有意義的話。在藏地,有的人生了大病,或經常生病,經常有麻煩的那些人,就求人家罵他來幫他消除病患,讓自己長壽。

其實受批評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這是幫你消除障礙的。特別是有成就的人給你批評了,能幫你消除很多障礙,這是非常好的。所以如果人家批評你,要開心快樂地接受,不起煩惱。對贊美和批評能用平常心對待,心態就會平衡,就不會煩惱。

以前農村有些人家生了小孩身體不好怕養不活的,就會給他取一個動物的名字,什麼阿狗阿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好養。其實起這些名字的意思就是,別人叫你的名字就是罵你,會消除你的病患災禍,讓你健康成長。

所以人家罵你,你要開心一點。當你有智慧去理解的時候,無論人家罵你還是贊揚你、哄你,你都既不會生氣,也不會起很大的貪心,心態就平衡了。「寵辱不驚」的感覺是很舒服的,也是快樂的。


「不以傳統而妄信,歷代傳說多謬奇」

《雜阿含經》第908經記載,戰士聚落的首領曾聽聞耆老主張:「上戰場努力殺敵的人能夠升天」,而請教佛陀的看法。

佛陀則指出上戰場殺人的身、口、意是惡業,只會有惡報。

首領這時才發覺被耆老唬了一輩子。

歷史上多有以宗教為名而行殺戮之實的假道學,而在三千年前佛陀就釐清過,上三善道或下三惡道,是由為善或造惡所決定,盲信自己會升天並沒有幫助。

佛陀鼓勵理性推論


不知者真的無罪嗎?佛祖是這樣說……看後驚出一身冷汗!

釋迦牟尼說法的時候總是顯得和藹可親,經常說些弟子熟悉、愛聽的事物。為了使眾人能夠理解,他說得總是深入淺出,用大量的比喻娓娓道來,弟子們都覺得非常親切。

一天,釋迦牟尼說法後,有個弟子向他請教「不知者無罪」是不是真的。

對於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並沒有有直接回答,而是做了一個比喻:「現在有一把火鉗,它被燒得火燙,但肉眼卻看不出來。如果你去拿這把火鉗,是知道它燒得火燙受害嚴重,還是不知道它燒的火燙受害嚴重?」

弟子想了想回答:「應該是不知道它被燒得火燙受害嚴重。因為不知道才沒有一點準備,被燙的時候就來不及採取防範措施。」

釋迦牟尼和藹地說道:「是啊!如果知道火鉗燒得火燙而去拿,就會心驚膽顫深懷戒心,不敢絲毫大意拿的時候不會用力去抓。可見,並不是「不知者無罪」,而是不知者受害最大。人們就是因為不明真理,所以才會在苦浪裡翻騰沉淪。」

往往是愚昧、懵懂的人才最容易受到最大的傷害,因為他們無法通過分析得知事件的背景和可能產生的後果,只有「有知」才可以使人明智,找到真理。所以對於你不瞭解的事物,不要輕易下結論,更不要人云亦云,尤其是對修心向善的修鍊團體,一定要慎言啊。

當人們被謊言欺騙下正邪不分,善惡不明,那麼他們只能是助紂為孽!造下的後果只能是自己承受!


索達吉堪布:演藝圈明星皈依佛門之剖析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在當前這樣一個充斥著邪見與欲望的社會中,直接向眾生講述佛法的甚深義理,恐怕不但打動不了多少聽眾,反而會引起一些愚癡者及懷抱極大偏見與誤解者的憎惡、厭煩、錯解甚或誹謗。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他們能夠理解並接受的語言、事例,在佛法的觀照下,既不失佛法本義,又方便善巧地隨順世人的思維習慣,然後再向廣大民眾宣講佛理,這種方法也許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講法策略。故我在這篇文章中即以世間語言宣說不違佛法正理、且能完全印證佛陀所言的世間正見,並真誠希望一切有緣見聞觸到此篇文章的讀者,自此後都能在心相續中生起善妙之心及向道之意;特別是那些終生沉迷于娛樂圈中的人物,以及把全部身心都撲在明星身上的非明星的追星族們,也都能在心中生起真正的智慧與慈愛之意。

這篇短文主要闡釋一些明星的學佛之路及學佛心態,因時下畢竟有為數不少的演藝界名人皈依佛門。他們的目的及動機如何、閃光點或盲點又何在,這些問題相信也是不少讀者朋友們非常感興趣的。提筆行文之前,我忽然想到了弘一法師,這位出家前曾也風光一時的文藝界名流。別的暫且不說,單是那首由他重新配曲的《送別》就不知使多少天涯遊子淚滿衣衫。「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每當耳邊響起這熟悉的旋律,人生自是常恨水常東的悲涼況味便不覺油然而生,無常的感覺頓時強烈地占滿心 頭。

 所以很是為李叔同後來的出家所感動,如果他繼續留在文藝圈的話,我不知道文學史上多一個或少一個李叔同,會對文學史產生多少致命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他的出家證道,並成為現代律宗之祖師,不僅他自己,更有太多的有緣眾因之而得以走上徹底擺脫輪回的菩提正道。是想讓幾首詩詞或幾篇文章在浩瀚時空中佔據永不褪色的位置重要,還是自他的徹底覺悟與自在更有價值與意義?

現在,同樣有一些身處名利場中心位置的人跟上了弘一法師的腳步,他們的學佛向道之心同樣值得我們深深地為之讚歎並隨喜祝福。我原本對演藝圈的情況所知甚少, 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我在網上看到一些明星紛紛皈依佛門的消息,從此後才開始陸陸續續地搜集某些相關資料,以下即主要依據這些資料展開正文之宣說。

曾有一位道友這樣描述她所觀看的一場演出的情景:「那個香港天皇巨星離開北京工人體育場後,我無意間掃視了一下偌大的演出現場,忽然發現場地上有無數雙被擁擠的歌迷踩踏、擠丟的鞋子。」這幅畫面的確有些鏡頭感,可想而知那些狂熱的男女老少為一睹巨星風采,腳下是如何地拼命擠踹。

每當這個場景浮現于腦海中時,總有一抹苦笑不期然掠過嘴角,一種深深的遺憾同時便開始彌漫心間。不知道這些追星族們在丟掉鞋子的同時,還將什麼最應珍視的東西也一併失落。這種喪失理性的「忘我」,什麼時候才能用在它應該發揮作用的場合呢?

至於他們追捧的明星所屬之演藝圈,大概可算作這個世界上最令凡俗之士心儀的社會小階層了。單看看明星們每回出席新聞發佈會或參加演出時的陣勢,你就能體會得出什麼叫紙醉金迷,什麼叫人頭攢頭,什麼叫歇斯底里,什麼叫風光無限。這麼說絕無嘲諷觀者與被觀之明星的意味,只是想指出一個基本事實:演藝圈是一個巨大的名利場,能在內裡抛頭露面當然可謂名利雙收;即便一般觀眾也可借助別人的赫赫聲威,想像式地安慰自己的弱小心靈。特別是在演出現場,那種一浪高過一浪的呐喊、吼叫,完全可以讓一個人暫時忘卻自己作為小人物的真實處境,似乎在此時,自己與明星是一體的。

然而就在這處於萬丈紅塵最光耀之處的演藝圈裡,卻時不時傳來演藝圈明星們皈依佛門的消息,這陣陣涼風自然就與滾滾熱浪顯得有些不相協調,個中原因還需仔細探究一番。

一、李娜的出家

對內地廣大歌迷來說,歌手李娜的出家可算是當年的一條爆炸性新聞了。九六、九七之際,正當李娜歌唱技藝處於顛峰狀態之時,她卻急流勇退,毅然決然地在山西五臺山削去青絲、落髮為尼,後又到美國專志學佛。她的出家之舉應算是演藝圈人士中學佛、向佛的代表性個案,故首先在這裡予以闡述。

當時有一篇報導曾這樣議論道:「這不是一盞青燈古佛,毀了一生前程麼?」李娜的一位朋友則如是評論說:「李娜出家是她經過長期思考後作出的理性決定,毫無沽名釣譽之嫌,更沒有功成身退的意思。恰恰相反,她之學佛,就是對中國音樂界走不出世界的挑戰,她是想通過學佛,從佛音中領悟音樂的大智大慧。她這樣做,就 是為明天闖世界積累本錢。」還有一篇文章則分析了時人揣測李娜出家的幾種原因:「一是對現實不滿,出家欲逃避生活中的困擾;二是婚戀失意,看透了兒女間的情短意長;......」

面對這種種評論,真讓人有一種無話可說的悲哀與無奈。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們就將出家人與官場、情場失意,精神有問題,不忠不孝,別有用心,逃避責任與義務等等負面評論聯繫在一起。照這種觀點看來,寺廟似乎是天下落難者的大本營;佛教就仿佛是麻醉人的悲觀劑,讓你在一種無可言說的絕望中,守著青燈古佛自欺欺人地度過一生。不想再作過多說明,謊言重複一千遍後也能搖身一變成為真理,偏見的誕生也情同此理,還是讓事實本身去發言吧。

就我個人而言,並不太瞭解李娜,只是聽別人說起過,她曾為一百六十多部影視劇配唱過二百多首歌,十年的歌唱生涯使她和無數的獎項連在一起,中國影視劇中幾乎一半叫響的歌都是由她首唱的。每每聽到這種介紹,我總在心底說:這些都有什麼用呢?是的,憑這些可以贏得無數的鮮花、掌聲、鈔票,不過,再有穿透力的聲音也刺不透無常、死亡的鐵幕。許多人唱了一輩子歌都不明白聲音的顯而無自性,他們將全部的心力都放在1 2 3 4 5 6 7這幾個音符上,以為那就是生命全部的秘密與歸宿。

所以才為李娜的出家從骨子裡叫好!

其實李娜出家之前的某些生活動向,已暗示了她未來的人生走向。有篇文章曾記敘道:出家前,李娜將戶口遷到了張家界,並在天門山山頂一塊有樹有水的「寶葫蘆」 地造了幾間木屋。圖紙是她親自設計的,屋後還撥了一塊菜園地。小屋建成後,李娜天天纏著守林員漫山遍嶺挖野菜,什麼汁兒根、百合、石蔥、石蒜等等,她自己 說,大自然給人類最真實的饋贈,她要返朴歸真,回到人的「本真」狀態......

在當今這個甚囂塵上的浮華世界中,捫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人敢放下已經到手或即將到手的一切物質享受,獨自一人跑到山頂去與日月星辰、山風朝露為伍呢?有些人可能會大言不慚地拍著胸脯說:「大隱隱于市」,正所謂心靜自然涼,何必要趕赴山野、親至懸崖,到別處去求得一個寧靜呢?此話初聽之下頗為有理,真實推究起來則根本經不起推敲。凡夫往往都倒果為因,還沒成大隱時就自以為是地"沒"于滾滾紅塵了。李娜想必清楚這一點,故而在最終割捨世間情緣之前,先有意無意地避開了濁浪沖天的人間繁華,跑到這鄉野小屋中把凡情俗慮過濾、滌蕩一番。這種獨赴寂靜地之舉,大約可算作她善根徹底蘇醒之前的一次萌動吧。

還是聽聽李娜自己的聲音:「人有四種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階段;二是職業、仕途、名譽、地位;三是文化、藝術、哲學;四是宗教。只有進入第四種境界,人生才閃出亮點。」;「一九九五年,我的兩個信奉佛教的朋友說我臉色不好,給了一本經書讓我念,我當時沒把這事放在心上,放了許多天沒去管它。幾個 月後的一天,突然心血來潮,就拿出那本經書讀了起來,突然就有了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於是就喜歡上了佛。與佛結緣使我深深體會到:人的命運真的會在瞬間被改變!」;「從頓悟的那一刻起,浸滿身心的就是興奮痛快的感覺,至今仍是如此。記的剛上五臺山時,興頭高的不得了,就像小孩子找到了好玩的東西,捨不得放手。做早課時,看到有人打瞌睡,覺得簡直是大逆不道。後來由於高山反應,渾身浮腫,自己卻一點也沒有覺察,還是別人發現的,只因全部身心都已沉浸在佛經中。」;「原來生活在物欲橫流的圈子裡,為名利拼搏,為金錢掙扎,現在則有了一種坐在岸上,看人在海中游泳的感覺。」;「我喜歡清淨,沒有家庭和孩子,這樣好,我喜歡。實際上該嘗試的都嘗試過了,我擁有過愛情,談過戀愛,只是沒有結婚生子而已。我喜歡新的事物,接觸佛教才四年,還是個剛起步的孩子,唱歌還唱了十年呢!」;「修行就是修心,要先度己才能度人,我覺得人要活的真實,活的善良,活的柔和,」;「如果一個物理學家或是其他行業的什麼人轉而研究佛學,人們就不會感到奇怪,就因為我是歌手,大眾人物,就引得人們那麼關注。而我並不認為有什麼特別,我喜歡做就去做了,就這麼簡單。說起還俗,我沒有還俗的問題,我現在與俗就沒有什麼區別,實際上我人就在俗中,與別人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不用再引述更多的話語,一個基本已上道的出家人的形象,我想已經躍然紙上了。如果李娜是一個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之人的話,那她最後所說的幾句話則表明她的實證功夫已達到了一定的層次。佛法的確不是什麼怪異、神通的大展臺,佛法也絕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清玄之談,佛法就是生活的智慧!在日常流動的生活長河中,處 處都泛起佛法的漣漪,只不過有人意識不到,有人又太過搜奇覽勝而已。在一番實實在在的話語中,我們已約略體會得出李娜擁有的那顆平常心。無一法不是佛法, 能將社會當成修道場;既不同流合污,又不顯山露水;既能自我修煉,又能無聲潤物;一方面隨順眾生,一方面又不舍初衷,這並不是一個凡夫所可能做到的。

有一張相片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照片中,李娜一身平整、輕便的僧衣,一雙布鞋,臉上一臉的平和,還有一絲淡淡的笑意。如果說言為心聲的話,儘管不聞其言只睹其形,但這形我想也會與她的心境頗相吻和吧。

尤其讓人倍感鼓舞的是,李娜不僅自己走上瞭解脫之道,還將母親也度入了佛門。李娜自己說:「後來我就到了美國,然後把媽媽接來與我同住。第一年我們母女有很多磨擦,媽媽沒日沒夜地勸我還俗,但她說服不了我,我也說服不了她,我們常常抱在一起哭。再後來,媽媽漸漸地感受到我的變化,漸漸接受了我的選擇。現在我們生活得很好,媽媽每天念佛,跟我一起吃齋。最近我給人看廟,媽媽也跟我一起住在廟裡。”

世間有句俗話,「人正不怕影子斜」,謊言雖暫時可被偽裝成真理,但終究有一天,真理的灼灼慧日一定會驅散盡所有無明的雲霧,因它本身就具有不可戰勝的力量。 同樣,選擇了追求光明之路的人們,儘管有可能一時不被眾人,包括父母親朋理解,但只要自己堅持正確的人生方向,同時又權巧方便,隨宜施設,這世上恐怕不會再有萬難轟破的保壘。我們原本就在幹著正大光明的事業,有什麼理由不把周圍的人們最終也聚攏到自己的身邊呢?恰恰在這一點上,有很多修行人都將原先向正確 方向邁出的一步又退縮了回來,僅僅因為親友的眼淚或者憤怒。

那麼你到底要什麼呢?是自他的終極解脫,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遷就忍讓?李娜的行持應該說給了人們頗具意義的啟示。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了本人在《僅有借鑒與研究是不夠的》一文中所發的感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更何況為這種榜樣提供精神指導的是佛法。」的確,當年的弘 一大師也正是憑藉自己遊刃有餘于世間文藝的卓越才華,後又勵力守持嚴格而又清淨的戒律之舉,才打動和影響了一大批人,特別是他周圍的的原先同屬文藝圈的一 些朋友。當大師的風範越來越多地被人傳揚、宣講之後,他的影響力就更是日漸深入而廣大。

希望李娜也能如大師那樣,將世間才藝之顛峰當作學佛的起點,向更祟高、更究竟的生命極至繼續邁進。也希望我的幾聲喝彩、小小文章能引來公眾對就存在於我們身邊的佛法的幾許感悟、幾束正視的目光。作為佛教徒,我們原本就應該將一切有可能導向善果之人、之事向社會廣而告知,這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

不知道李娜的末來會怎樣,但是我相信,矢志不移地走在佛道上,總有一天會迎來滿天絢目的佛光。

這個世界上幾乎人人都在進行種種的賭注,而人們的賭資則都是自己的生命,但生命屬於現世的個體只有一次。故而每個人都應該考慮考慮,我拿生命賭什麼呢?對李娜來說,她把此生,也把來生完全交付給了佛法,這種舉動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信一定會贏得越來越多的智者們的贊同。原本智者生存于世的目的就是發現並追尋真 理,對賭博人生生起強烈厭離心的李娜,當她發心出家修持,並決心以佛法的終極智慧徹證宇宙人生的終極真理時,具智者對之所能做出的唯一反應便只有擊節讚賞。

像李娜這樣出家的演藝圈藝人尚有八十年代以《霍元甲》而風靡內地及港臺的演員黃元申,在成功地扮演了霍元甲後沒多久,他就上了九華山出家修道去了。還有「佳 視」前節目主持人廖鳳明看破紅塵,削髮為尼;「無線」藝員莊文清、倫志文等人相繼削髮步入佛門;《水滸》武打設計的導演袁和平的弟弟袁振洋,曾做過演員和 武術指導,他也出家做了和尚......

最容易滋生貪欲、腐朽、墮落的演藝圈,很可能會讓一些具善根的智者,反而因此更能看透人性的本質。因為在文藝舞臺這個大戲場上,所有人生的悲歡離合、世事的變遷滄桑、古今人性的美醜大戰,都可以在舞臺上得到最集中、鮮明、濃縮的展示。是沉進去拔不出來,還是游上岸冷眼觀望,這就全在個人自己的掌控把握了。

更多的皈依佛門的明星們,他們對佛教的瞭解並非達到如李娜那樣的理解層次,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也同樣以種種因緣而開始在複雜、混亂、讓人眼花繚亂的娛樂現場意識到了某種內在的精神歸家的渴望。

二、諸多明星結佛緣

明星們與佛教的因緣各不相同,但不論他們以什麼樣的方式與佛法結緣,最終都能從佛法中獲益良多。

對電影發燒友來說,基奴.裡維斯的大名可謂如雷貫耳,他是當今好萊塢影星中最受人歡迎的青春偶像之一。我本人也曾看過他演的《小活佛》,至於他出任主角的 《駭客帝國》一片,更是被許多佛教徒當作西方文化人試圖讀解中陰奧秘的經典。記得在看《小活佛》時,基奴.裡維斯那種在西方影星中非常罕見的純淨和質樸的品性就深深打動了我,以至到現在我還能時常回憶起他那雙清澈而透明的眼睛。後來在看一些資料時才得知,當初為演好這一角色,他曾潛心研究過佛教書籍,並自此與佛教結下了不解的緣分。

《妙法蓮華經》中這樣講過:「若人散亂心,入于塔廟中,一稱南無佛,即已入佛道。」此偈充分說明瞭十方諸佛的悲心切切與佛法萬千法門的浩大無邊,它明確告訴我們,不論何人於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與佛法結下何種緣分,都會在自己的心相續中種下未來獲得解脫的種子,此種善根在虛空有盡之前將永不會空耗。而基奴.裡維斯並不是以散亂心對待自己要扮演的悉達多王子,因而這種與佛教的深度碰撞將給他帶來更有價值的正面影響。

近幾年來,裡維斯似乎時運不濟,先是前女友不幸流產後又遇車禍身亡,接著又連續喪失數位親友,包括自己的妹妹,他本人也遇上交通意外險些喪命。對一個從不曾思考過生死本質的人來說,這一連串的打擊很可能會讓他徹底消沉下去,或者對所謂的命運更加誠惶誠恐,但我想裡維斯不會這樣。在《小活佛》中,王子正是因為親眼目睹了生老病死的真實景況,才對王宮富麗堂皇的生活生起了強烈的厭離之意。因他突然間就明白了一個原本十分淺顯,但卻被那麼多人有意無意忽略掉的事實:生命從本質上講根本就是虛幻不實並且脆弱無常的。扮演過王子的裡維斯想必對這一點不會感到太過陌生,對他而言,生死變遷的體驗只不過是從銀幕上轉移到了現實生活中而已,而一個真有智慧的人又怎麼可能對發生在身邊的人生悲劇無動於衷!

演員生涯與周遭事變讓裡維斯開始對人生做出深刻反醒,因而當聽說在拍攝《駭客帝國》續集的片場,他經常都在獨自誦讀佛經時,我一點也不感到驚訝。相信對他來說,佛經、佛教已不僅僅是一種慰藉了。

如果說裡維斯是以一次拍片經歷而與佛教握手的話,中國著名演員張國立的皈依佛門則可上溯至他的幼年甚至娘胎時期。這期間所經過的漫長而複雜的經歷,恐怕只有他本人才最有資格評述。那些只看到他飾演的這個皇帝那個財神的觀眾,可能並不清楚他們眼目中這位風光一時的明星的心路歷程。

張國立自己表示,他很早就信佛,奶奶、媽媽說他打從娘胎時起就與佛有緣。他的妻子鄧婕對他最終皈依臺灣聖嚴法師一點也沒感到有多麼不可思議,她對此解釋道: 「我知道他遲早會走到這一步,他的母親就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自己從小就耳濡目染,一直對佛教很有感覺。進入演藝圈後,張國立更是把佛教的教義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圈裡面信佛的人太多了,這對他也有一定的影響。」

儘管張國立很早就與佛有著甚深的因緣,但人生歷來多變故,所以一直到最近,他才正式踏入佛門。佛法告訴我們,人的生命只在朝夕之間,甚至是上下氣之間。得到人身不用來修行,這樣的浪費可能是最大的犯罪了,因你正在把自己拖向輪回的深淵。從小與佛的那點緣分,再加多年來在演藝圈摸爬滾打的經驗,終於催生了張國立蟄伏已久的善根,剩下的事便是善自護持了。

其實有很多人都與佛教有著這樣那樣的因緣,有很多人都以種種方式與佛法碰過面。但太過強大的物質主義理論氛圍,再加物欲橫流的社會現實,使得許多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又退回到原先的生活軌道中去,再次囿于對佛法的成見、偏見與無知的認知方式中。非常珍貴的解脫苗芽就此夭折,慣性而愚癡的生存軌跡只能與佛法的智慧之光擦肩而過。好在張國立總算在一片康熙皇帝的吆五喝六的八面威風中,找到了應屬於自己的定位,這一點並非易事。但對一個真正的聰明人來說,他應該能把握住自己以及歷史的大致本質。沉迷于清庭糾葛的觀眾們想必多少還都能認清一個基本的事實:歷史上的乾隆、康熙早已不知魂歸何處了,一個演員若真把自己當成了康熙再來,也未免有些人戲不分、大白天說夢話的味道。但很可惜,許多演員至今仍生活在虛幻之中。不過話又說回來,就大多數凡夫而言,又有幾人能辨認得出所謂現實、所謂非為歷史而是當下活生生的現實的虛幻本質呢?

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後人眼中的歷史,那時他們也可能以新的文藝、傳媒、通訊等方式把我們的故事也編排、敘述一番,只是那時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還有絲毫意義嗎?但我們現在偏偏就要為了一個虛妄不實的將來而絞盡腦汁。可笑的是,那時也會有一大批演員粉墨登場,而且同樣是在樂此不疲地幹著現在的人們正幹著的相同的事。真是你方唱罷我又登場,亂哄哄不知何處是故鄉。

在皈依聖嚴法師時,他從法師那裡請得一套《禪修菁華集》,並表示說,這其中的《入門》、《觀念》兩本書他以前就已看過,至於《法脈》、《公案》、《話頭》、《默照》、《五停心》、《四念處》、《活用》等內容,他會好好用功深研的。

希望如此,希望這個法名叫「常升」的佛教徒,能恒常觀照自己以及宇宙的本性,並不斷提升自他的生存品質。

張國立抓住了自己與佛教宿世之間的緣分,靠著這根能讓他回歸本性的臍帶,希冀著他能在學佛的大道上勇往直前。同樣也希望他的影迷們能從迷失自我的怪圈中找到突圍的方向,看看能不能也跟他們心目中的偶像一樣,共同邁進佛法的殿堂。

熟悉電影史的讀者可能還記得一個女演員的名字——楊惠珊,十幾年前,她是臺灣當時最紅的一代影后,曾兩度榮獲金馬獎最佳女演員獎,大約拍了一百多部電影。不 過這些輝煌已在十多年前被她自己終結,在事業如日中天的當口,她離開了花花綠綠的電影圈,一頭紮進了對當時的大多數人來說還頗顯陌生的「琉璃工藝」這一新天地。誰知道這一次轉向竟徹底扭轉了她的人生方向,因她塑造而出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佛像。用楊惠珊自己的話來說,也許正是在塑造佛像的過程中,紛亂的心緒才 得以平息,她有一天突然意識到,如能一生都從事如此潔淨的工作,這就是自己今生最好的修持與生存方式。刹那間,前塵往事都如過眼雲煙一般從心底滾滾流過, 她終於醒悟到什麼才是這一生應該努力的方向。

這種感覺在她九六年第一次朝禮了敦煌後變得更加明顯了,楊惠珊雖是第一次到敦煌,但卻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就好像這些佛像、飛天、佛教故事日日都與自己朝夕相伴一樣。無數的佛菩薩一起以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向她湧來,在佛法的浩大與個人的渺小之間,楊惠珊切身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無垠無涯的大慈大悲。當時的景致與感受甚至讓她喜極而泣,從此她就更深入到對佛理的鑽研之中。

現在的楊惠珊早已學會了寬容,這都應該歸功於敦煌的佛教文化帶給她的啟示。她說「人應該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看事情,對別人的所作所為都應以寬容之心對待,這樣自己也能活得更快樂。」有一篇報導的結尾這樣寫到「楊惠珊最先製作的琉璃製品是佛像,許是在佛教藝術中沉浸久了,她的臉亦呈現出一種佛相,靜靜的,柔柔的。她喜歡穿袈裟式樣的衣服,胸前掛著長長的佛珠,吃飯前,她靜靜地默禱。”

把文中的「許是」換成「因為」可能會更合適。楊惠珊不僅從佛教中吸取了慈悲、寬容的人生觀,同時也應該把佛法賦 予她的豁達心境表現于外,因佛法一直都在強調境由心生,正所謂萬法由心造,對一個以佛法調禦內心的人來說,心靈的博大與謙和當然會表現在外在的形象上。世間愛美之士往往並不通達獲致美麗的究竟途徑,他們經常使用種種人為的化學、生物等方法,花費巨大的金錢、時間拼命想保留住日漸消逝的青春。所以我們才會常常看到一些七老八十的老太太,用了五顏六色的油漆般的「塗料」,畫在自己的臉上昂首走在大街上的情景。美應該是內化的,一顆善良的心、包容的心、善待他人 的心、能容得下天地萬物的心、知道禮義廉恥的心才真正是讓人永保美麗的正因。千萬不要小瞧了心的力量,它實在可以改變一個人從內到外的一切。

從內心發出的充滿慈愛與智慧的微笑將是陽光底下最燦爛的花朵,它既可以感染自己也可以打動別人。

三、善心催發出的妙音

與佛結緣的明星們或多或少都從中有所受益,反過來,他們也以自己的力量為佛法、為眾生做了一些功德善行。一方面是他們在回報三寶再造之恩、回報整個社會對他們的厚愛;另一方面,這種種修為無形中又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人緊隨其後,也漸漸向佛法僧靠攏。尤其令人隨喜和讚歎的是,一旦這些明星將修行、行善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正軌,一種良性迴圈便就此形成:從佛法當中越來越多地得到世或出世間利益,這樣回饋給社會的回報也 相應增多,如此形成互動,當事人的福德資糧日漸增上,他們便對佛法以及行善更有信心,社會也能整體受益,......佛法不離世間覺,佛教永遠也不會把任何一個希求智慧、福報、世出世利益的人擋在門外,就看你本人願不願意抬腳邁入這個門檻了。

一直在香港樂壇獨領風騷的王菲,以前就曾捐過數百萬善款用以興建廟宇,近一兩年來,她更是對佛教事業出力甚巨, 以錄製CD、錄音帶等方式向社會廣為宣傳佛教教理,以期喚醒眾人的良知。為説明在佛教發源地的印度建造一尊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像,她與師父索巴仁波切共同錄製了一張梵文音樂專輯《悲智雙運》以為籌款之用。

當問到參與這項公益專輯的動機時,她表示說:「坦白說我平常也不太聽佛經,不過自從接觸過後,覺得有些道理聽起來很舒服,所以我想讓更多的人受惠。這張唱片是由上師念經,我唱和音,另一首《彌勒佛心咒》是我獨唱,所有收益都會捐作興建彌勒佛計畫的慈善用途,大家不妨也聽聽,可以慢慢瞭解。”

其實說到底,可以慢慢瞭解佛法的不僅僅是王菲的歌迷,她本人想來也會通過各種途徑慢慢瞭解到佛法真義。不知王菲未來的星途會怎樣,也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爆出她個人生活方面的種種「新聞」,但我想,既然人人都有佛性,而且王菲本人的佛性業已通過與佛法的接觸被悄悄催生,她的各種善行就是對此所作的最好注腳,那 麼我們完全就有理由相信,這些功不會唐捐的善法一方面會給她本人帶來永不會虛耗的功德利益,一方面也會對社會人心的改良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還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這些善行在潛移默化中終會成為一種無形的使其增上智慧的資糧,也許有一天,這位歌星會如水到渠成一般,從行善過渡到求法的終極目標上來。

還是那句話,利他其實就是自利,有了佛法這個催化劑,一切善行都可被激發出無比的力量——改造自己的,利益他人的,全社會也會因之而受到恩澤。

不惟王菲一人在為佛教事業獻出自己的聲音,臺灣前著名歌星孟庭葦也在為佛法「開口」效力。二零零一年即已宣佈退出流行歌壇的孟庭葦,抱著用歌聲説明更多的人求取心靈安寧、諧和的目的,于當年十一月份終於推出了她的首張個人佛教音樂專輯——《阿彌陀佛》。可能熟悉這 位臺灣藝人的歌迷都知道,自從九十年代初她推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後,這位生性恬淡的歌手便一直在紛繁繚亂的娛樂圈中保持低調姿態,她所詠歎的歌也一如其 人,在舒緩、優雅的樂音中,一種榮辱不驚的心態隱約傳來。

這樣的人似乎不太適合呆在演藝界,而孟庭葦本人也曾表示過,當初剛要推出《第二道彩虹》這張專輯的時候,她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她自己說她是一個「清教徒」,娛樂性相當低,讓企畫根本無法著力。當終於有一天,因緣際會,她與佛法發生碰撞之後,退出歌壇的想法便一天天增盛起來。奈何凡人生存于濁世之中,難免會受到各種各樣讓人無可奈何、卻之不得的羈絆,就這樣,孟庭葦在機緣不備、責任未了的困境中又晃過去了幾年。直到好友及哥哥因車禍相繼離世,她才真正在自己的周圍、在自己的親人身上、在日日必須面對的平凡生活中,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與脆弱。頗具善根的她當即向菩薩發願,決心要利用自己的聲音做自己認為最應該做的事——潛心研究佛教並積極投身公益活動,發行這張《阿彌陀佛》就是她初發心後的第一個舉措。

現在的她坦言說:「我現在是自由業,收入很微薄,生活也很簡單。貪嗔癡是人生煩惱的根源,只要領悟到這個道理,就可以活得很快樂。」

從絢爛歸於平淡,在寧靜的阿彌陀佛佛號聲中,一顆已感受到佛陀悲智情懷的心靈,正在用全部的身心向我們講述一個回復心性家園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投身歌壇後所推出的第一章專輯便是佛曲彙集——《燃燈之歌》的歌手黎勝平,他所秉持的心願同樣是為佛教多多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張以非流行音樂之創作打入市場的專輯,收錄了十首歌曲,黎勝平希望借著音樂和他的歌聲,為灰心的人唱出希望和理想,並能撫慰失落、彷徨的心靈,增加他們的信心。

談起錄製這張專輯,他說不論是唱佛曲還是皈依佛門都是很隨緣的事,從少年時代起,他就熱愛唱歌,但中學畢業後,孝順的他卻遵照父親的意願繼續修讀了一些別的課程。某次父親臥病在床,愛父心切的他遂臨時抱佛腳,非常虔誠地在病床前誦念佛經。當父親的病好後,他自然而然就與佛教結下了殊勝的緣份。為了感恩,黎勝平出道後的第一張唱片就選擇了佛曲。

人生路漫漫,佛曲情悠悠。每一隻佛曲,其間跳動著的都是佛陀的無盡祝福;每一個音符,其間躍動著的都是三寶的廣 大祝願。演藝界的佛弟子們在用聲音、形象等各種手段演繹、鋪陳佛法的同時,一片感恩的氛圍自然洋溢在我們的生活空間;一種暖人的氣息不覺迎面撲來;更重要 的是,很多人的善根可能已在佛日的沐浴下,不知不覺地萌生。

四、莫待髮白方覓真理

說了許多紅塵中的佛光閃耀之處,但無庸諱言的是,演藝圈中的學佛景觀並非一片光明燦爛。客觀地說,就我們目前的現量觀察所見,很多明星們的學佛之舉依然脫離不了盲目、尋求精神安慰與點綴,或者單純求福報的心態。當然了,用打破生死牢關、誓求究竟解脫的目標來要求所有的演員、歌星等人,並用以規範他們的學佛行動,是根本不切合實際,也完全不可行的一種愚蠢做法,它本身就不符合佛法的因緣觀。我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明星,當然還有最廣大的普通民眾,如果已經與佛 法有了一面之緣,那就千萬別錯過良機,只把佛法當成如財神爺一般的偶像頂禮膜拜;更不要錯解佛法,走了彎路還自認為是在學佛。如果自己尚未接觸佛法,那就儘量用自己的心、腦、眼、身親自去體會、思索、觀察、實踐,如此方能對佛法真正有所領會。

曾經看過一則報導,說的是一名演員打算在五十歲以後出家做和尚,他自己公開宣揚說:「以前曾試過出家七天,做過七日和尚。但覺得實在沒有時間去學佛,所以在五十歲後,那時已經成家立業,沒有牽掛,可以出家一、兩年,專心學佛。……但絕對不會一生出家做和尚,因為學到這麼多知識,絕對要回饋社會。」

這則新聞的確令人感慨萬千,也因此更令人感到李娜出家的難能可貴。不想對之作過多破析,只想問問這位演員,以及很多與他想法相同的人士這麼幾個問題:假如我們活不過下一刹那,那麼現在的時間你準備用它來幹什麼?還要繼續假戲真做嗎?現在都放不下,那麼五十歲之後,你就能保證自己會大徹大悟嗎?出家做和尚難道不屬於回饋社會?當代表了一個社會精神文明最高峰的出家僧侶們都放棄自己的追求,也紛紛營求起世間八法、投身到物質文明的滾滾洪流中後,我們完全可以說一個社會的脊樑就此決定轟然坍塌!回饋社會的最好方式到底是什麼?是佛法的智慧與慈悲,抑或世間的知識與物欲?佛法如果不能徹底融入自己的心相續,那所謂的行者又與把佛經僅僅充作藏書者何異?

解脫是自己的事,它完全取決於你個人的努力與行動。同樣,紅塵中的佛光並非遍照每一個身處紅塵中的人們,接受不接受佛光也全看個人的因緣與選擇。但畢竟,這線光明已經讓一些疲倦不堪的心靈開始找到歸家的方向;他們揚帆啟航的身影也深深吸引住了岸上駐足、觀望者的目光。沒有更多的言語,只是默默地在心裡為這些 出離名利場的人們深深祝福:

已經見到了太陽的光明,那就把黑夜遠遠地甩在身後吧!

還有一些明星們的學佛經曆,此處恐繁不述。總之,願以此篇短文誠摯希望一切沉睡在輕歌曼舞之迷夢中的人們,都能儘快蘇醒並認清未來要走的人生方向!

 

網路、電視是魔王道場

 

末法眾生歸宿:99%人要墮惡道

 

AV女優拍攝A片、藝人拍色情電影

 

觀看電影、電視對修行的危害

 

聽了可能會墮入地獄惡道的現代流行音樂

 

演藝圈是不折不扣的修羅道!

 

名聲很大的時候,人沒有福報很容易出問題,你很難看到克你的人的價值

 

幸福美滿的背後隱藏著虛妄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