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沒有貪著,痛苦就無從依附,智慧在一切情況下都會生起

阿姜查尊者

只要我們執著事物為永恆與真實的,痛苦必迅速來臨;但是,當我們了解身心的實相時,痛苦就不會發生。沒有貪著,痛苦就無從依附,智慧在一切情況下都會生起。即使看見一棵樹,智慧也會經由這樣的思惟而生起,或者看見田裡的植物,或看見昆蟲,智慧都會生起。歸結到底——在不確定這點上——它們都是法(Dhamma),亦即實相。它們都是無常的事物,唯一恆常與確定的是,出現之後,它們便是短暫與不可信賴的,無法停止轉變,完全停不下來。就是這樣,如果真的了解這點,你們就已經抵達終點了。

根據佛教徒的觀點,如果認為「我比別人好」,不對;「我比別人差」,也不對;「我和別人一樣」,還是不對,因為根本沒有我這個東西。別再大言不慚地說「我」怎麼樣,你們應該如實覺知這個世間。見解若真,則心也真,你將擁有實際而完整的智慧。生的因被斬斷,輪迴也將就此結束。

因此應該像這樣進行修行:先從打好地基開始,做一個正直與誠實的人;其次,對於惡行具有慚愧心;第三,保持謙卑,少欲知足。少欲者,必能節制語言與行為,並具有自知之明,不受誘惑。


在學佛道路上,應該怎樣看待家庭?

問:在學佛道路上,應該怎樣看待家庭?如果找一個伴侶,是否會影響修行?有家庭的人,為了修學佛法,是否應該放棄伴侶?

答:既然有了家庭,就不要馬上放棄,這麼做不切實際。該面對的就要面對,在家裡也可以修行。學佛是一件長期的事。剛開始時,該做家務的時候做家務,該學習的時候學習;和身邊的親朋好友搞好關係,這樣,就不會有很大的困難和阻擾。

如果最初拋棄一切,世間人肯定看不慣,這樣,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一旦頂不住壓力,就可能放棄學佛。這兩種做法都是走極端。

所以,剛開始時要穩重,到了後來,要越來越精進,不要退轉。學佛不一定要出家,出家是一件大事。在家做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也可以逐漸感化家裡的人。

問:文殊菩薩說,出不出家在心上安立。就我個人來講,我的心已經出家了,形象上不想出家。我覺得修行佛法不在於形式是出家還是在家,做一個在家人,生活以佛法來攝持也一樣是一個修行人,不一定非要落髮或者披上袈裟到一個寂靜地方。您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答:你心出家可能算不上,修心還差不多。若是心出家,身體也可以出家。你說出家是一種形式,其實出家不是像人們所說的,僅僅是一種形式。比如落髮,在家人如果有一頭漂亮黑髮,就捨不得剪。很多類似的方面,出家人能看破放下,而在家人還做不到。如果你的心已經出家,那形象上肯定也出家了。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說:“心清淨就可以了。”他們所謂的“心清淨”,究竟清淨到了一種什麼樣的狀態?他們說:“心出家就可以了。”心在哪裡出家?僅僅心出家就可以了嗎?心如果真的能出家,當然很令人讚嘆,但如果出家是以心來安立的,為什麼還會有出家人?

索達吉堪布與歐洲小組座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