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在念佛的當下,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上淨下界法師

這第三段的開示,對念佛人來說太重要了!身為一個本尊相應法,你要能跟阿彌陀佛本尊相應。你如何瞭解這句佛號?就在這段開示!

本經的修行重點在——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它是一種本尊相應的法門。誰代表阿彌陀佛呢?阿彌陀佛的法身是沒有形相的,阿彌陀佛的應化身是存在十萬億佛土外的。那我們怎麼去皈依阿彌陀佛的功德呢?從本經的開示,就是以名號來總持阿彌陀佛的功德。所以,《阿彌陀經》主要的修行特色,就是一心歸命阿彌陀佛的名號。

既然要我們皈依阿彌陀佛的名號,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有需要解釋,你所皈依的境,它特殊的功德在哪裡,所以這裡講阿彌陀佛的聖號,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所代表的是阿彌陀佛的清淨法界體。

我們看第三段總結:阿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就是說,阿彌陀佛的聖號,是阿彌陀佛清淨法身所流露出來的。如果我們今天去憶念阿彌陀佛的佛號,等於是憶念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一樣,所以說是始本不二,生佛不二。總而言之,我們在念佛的當下,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地方把念佛的因果關係,顯示出來:

所謂一念相應是念佛的因地,一念佛是念佛的果地功德。我們執持名號,佛號在我們的心中運轉時,一句佛號念、誦、聽──當你聽到自己聲音的時候,這叫一念相應,雖然這個相應的時間很短暫,但是你的生命已經產生了變化,就是你在你的心中,已經積集了極樂世界功德的力量,乃至念念地相續,念念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裡就正式地標出本經的無上因果。

我想身為一個佛教徒,基本的觀念——一切法因緣生。無論你是什麼宗派,無論你是大小乘,如果你不肯定一切法因緣生,那你就不能算是佛教徒了。這個因緣生有所謂的因跟果;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它是一種廣大無邊的依報國土。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的活動範圍,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範圍多廣啊!它的正報壽命,是長遠無盡的正報壽命,所以是一個時空無盡的國土。

那你今天說:「我不念阿彌陀佛,但是我想成就這樣廣大的依報國土。」那你怎麼辦呢?你說:「我靠佈施、持戒。」不可能的!因為凡夫的佈施、持戒,心中是有所得的。你佈施的時候,可以像普賢菩薩「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嗎?你持戒的時候,你是有對象的持戒,你是有時間性的持戒,你睡覺的時候,你就不能持戒了。你在積集因地的時候,有時空的限制,怎麼可能招感沒有時空限制的果地功德呢?你離開了阿彌陀佛的聖號,離開佛陀所施設的因緣,你不可能成就這種果地的功德,因為它是一個時空無盡的國土。


如果我們對名號不瞭解,你真的能夠一心歸命、通身靠倒嗎?

上淨下界法師

如果我們對名號不瞭解,你敢說臨命終時,這句佛號你能提起來?你真的能夠一心歸命、通身靠倒嗎?很難啦,你念沒有幾句,沒有感應,就改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沒有感應,改念地藏王菩薩……完了,三心兩意。不是佛號沒有辦法救拔你,是你那個能念的心、皈依的心生不起來。為什麼我們在臨命終時,處於內憂外患之中,還能夠執持名號呢?就是你對名號有真實的瞭解。所以,這裡有需要來解釋名號的功德:

「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

前面說過,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的意思,阿彌陀本來的意思是指無量功德,但是釋迦牟尼佛把它精簡成二大功德:第一個是光明,第二個是壽命。

這句佛號所代表的真實義是什麼呢?光明是空間的無量,壽命是時間的無量;當我們把無量的時間,跟無量的空間合起來──阿彌陀佛功德的真相就出來了,就是一個清淨法身的法界體。

諸位想想看:你所知道的事情,有什麼是時、空無量的?你說須彌山很大,它再怎麼大,還是有它的空間相;它再怎麼大,還是有它的時間相,一段時間就會消失掉了。什麼東西能夠竪窮三際、橫遍十方呢?就是阿彌陀佛的清淨法身!

以下這句話就很重要了: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舉此體作彌陀名號。阿彌陀佛以他的清淨法身,變現阿彌陀果地的功德,又把這個清淨法身變現一個清淨因地的名號。總之,極樂世界,若因、若果都是阿彌陀佛清淨法身所現的。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聽聞​佛法絕對不會白費的

淨界法師

我們對大乘佛法的熏習,一歷耳根永為道種,大士所以捨全身求半偈也。

當然每一個人善根不同了,同樣在娑婆世界末法時代,有些人的確善根特強,他聽幾次就懂;有些人的善根栽培不夠,他聽了幾次還是覺得似懂非懂。

但是沒關系,你每一次的聽聞絕對不會白費,因為這個法都進入到你的心中了。我們所有的人會懂,也是從不懂過來的。你說書到今生讀已遲,那你今生不讀不是更遲嗎,對不對?就像印刷一樣嘛,你印第一次、印第二次、印第三次。

我們不要羨慕別人善根深,反正我們就不斷地從因地上栽培。

所以“一歷耳根永為道種”,聽聞佛法絕對不會白費的。你聽進去它就生生世世跟著你了,你到哪裡去它都會永遠跟著你。他的這個善根表現出來那是時節因緣的問題。

我們佛法的流布是靠初祖的迦葉尊者。迦葉尊者是第一代祖師了,佛陀滅度以後第一代祖師迦葉尊者,第二代祖師阿難尊者。這兩位祖師是徹底的大悲心。但是對於歷代祖師把佛陀經典這樣的整理跟結集,我們把它當作是一個平常的事情,不知道珍惜。

但事實上,在恆沙世界當中,這個是講到空間;在時間上,我們經歷了無量劫,我們要聽聞到大乘佛法的文字,是不可得而聞也。

因為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畜生道,或者到天上去嘛。你在人間要遇到佛法的住世。所以我們在過去的無量生命當中,要善得人身,要遇到佛法的住世,你要能夠放下萬緣來聽一堂課程。在我們過去的生命當中這種機會是不會太多的,不會太多的。

所以我們以前栽培善根的時間太少,我們打妄想的時間太多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不能夠擺脫自己的感覺跟妄想,因為我們的時間太短了。但是只要我們願意努力,這個因緣會改變的,因為一入耳根永為道種。

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佛教的因緣觀是三塊,過去的因緣產生現在的因緣,現在的因緣又引生來生的因緣。

從今生來看,我們要繼承過去。所以人生的問題就是,我們很難擺脫過去,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因為過去生所留下的痕跡,包括煩惱、包括業力,會不斷地干擾我們。

你看我們講心跟境,我們的業力創造了外境;這個外境又牽動了內心,又去造業,造業的時候又創造了一個來生的外境;這個外境又牽動了內心……你看境去引生心,心又創造另外一個境。到來生的時候,你遇到這個境,你繼續造業。那我們看輪回性這個力量、心境的一種惡性循環,怎麼改變?

先改變內心還是改變環境?是的,要改變內心,因為這個外境是被動的嘛。你一定是從內心的覺悟,你才能夠從現在的因緣跳出去。


這個果報體一勞永逸,我拼個一次,就不用在那裡重復生死了!

上淨下界法師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我們修淨土的人,當然是以阿彌陀佛為你的本尊;本尊的功德除了光明無量之外,他的壽命也特別殊勝。

佛陀招呼了舍利弗說,彼佛壽命,及其人民,這地方的彼佛是指應化身的佛。下面這一段文很重要:及其人民,是指這些往生的眾生,他的壽命有多少呢?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所謂無量、無邊、阿僧祇,這三個都是很大很大的數目,但是再怎麼大,都是有量的無量,只是這個數量太大了。當然這段經文,我們比較關心的是人民的壽命,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就是說,極樂國土的果地功德,前面說過它是受用殊勝、造業殊勝。研究到這個地方,也許我們會關心:那他的壽命有多長呢?因為所有的功德,一定要以壽命做基礎。比如說你現在身心很快樂、修行也得力,但是你沒有壽命、死掉了,這些功德就消失了。所以我們關心阿彌陀佛所提供的壽命是不是夠長。這裡已經說了,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諸位如果是選擇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那你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什麼,你知道嗎?並不是娑婆世界對你的干擾。這些干擾,你修行只要正念現前,都不是問題。你要面對的最大問題,就是壽命的問題,這個分段生死對你的傷害太大──你二十歲出家,修到八十歲,修了六十年,正是你修行的黃金時段,但是你死了。死了之後,投生在印度,好不容易被找到了,開始修行,修行到正好的時候,又死掉了,又投生到法國去了。你光是這樣死來死去,你的修行沒有辦法串連,你的修行被片段地切開來,所以你現在一加一不是等於二,你什麼時候都得要重新開始。

我講這句話是有事實根據的,你看藏系的仁波切轉世,當然轉世優秀的人很多,近代高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失敗的例子也很多。我不要講什麼名字,你去查查看,在西藏的上師當中,不斷地轉世之後,他今生表現比以前差的有很多,非常的多。為什麼?因為死亡!他光是這樣轉來轉去,轉到他內心都糊塗了。所以我們不能忽略分段生死的障礙。

換句話說,我們今生可以好好地用功,希望能一勞永逸,不再受到分段生死的干擾。阿彌陀佛知道資糧位的菩薩有分段生死的問題,所以他在發願的時候,也特別地規劃壽命。就是彼佛壽命,當然阿彌陀佛的住世也很重要,我們壽命在,佛陀不在,也不可以。阿彌陀佛的壽命跟我們的壽命,都是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使令你在整個修行當中,能夠很順利地、從頭到尾不斷地用功,乃至到等覺菩薩,都不再受死亡的干擾,這一點很重要!這個果報體一勞永逸,我拼個一次,就不用在那裡重復生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