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業障深重的人,身上會有這四個特徵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個人業障深重。到底什麼是業障?業障深重的人身上又會有哪些特徵?

其實業障一詞出自佛教,一般所指妨礙修行正果的罪業,比喻人的罪孽。在小說《西遊記》中有這樣一段話:你須用心了還業障,功成後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

一個人如果能消除自己身上的業障,就可以修成正果。說得俗一點,只要消除業障,就可以遠離災禍,獲得更多的福報和好運。

業障深重的人往往命運坎坷、福薄命苦,如果你身上有這四個特徵,就代表了你的業障也比較嚴重。

第一個特徵:愚昧無知,不信因果
業障深重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愚痴。愚痴的程度越重,就代表了這個人的業障越重,因為業障深重,所以沒有智慧,所以不相信因果報應,經常作惡多端。

第二個特徵:沒有慈悲心
因為一個人的業障深重,所以障礙了他的慈悲心。如果一個人能夠慈悲待人,就說明這個人的業障很淺;若是一個人慈悲心不夠,經常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這其實是業障深重的表現。

第三個特徵:經常狂妄自大
狂妄自大的人,也是業障深重的人。這種人對一切眾生沒有恭敬之心,經常瞧不起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還會毀謗佛法,連佛菩薩都不尊重。這樣的人其實並不是他的錯,而是他的業障太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已經完全被他的惡習所控制。

第四個特徵:煩惱太多
一個人煩惱的多少,也是他業障深淺的體現。如果一個人每天經常煩惱,每天胡思亂想,不能控制自己的念頭,一些惡念或雜念太多,這其實也是業障太重的表現。

我們學佛的目的,其實就是要消除業障,讓自己的心回歸清淨。而消除業障的方法,就是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恭敬心、清淨心、菩提心。

當你學佛後變得越來越有智慧,變得越來越懂得恭敬萬物,懂得慈悲對待一切眾生,這就說明你的業障正在減少。業障消除後,內心就會變得越來越清淨,煩惱就會越來越少。

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去除煩惱,使自己離苦得樂,而去除煩惱的過程其實就是消除業障的過程。


業障重的人,不相信有好人

1 許多同學學佛之後,都發心要度眾生。要怎樣才能度眾生?要有品德、有學問,才能度眾生。所以我們要修德、要勤學。

2 譬如一個家庭裡面,人口很多,生活非常困苦,非常孝順的兒女怎麼辦?趕緊努力求學,希望自己學成之後,將來能夠飛黃騰達,使一家生活能夠改善。他有個目標、有個目的在推動他。

3 今天學佛的菩薩,是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苦難的眾生在那裡等著你去救度,這不是一家幾口,怎麼能不精進?不精進如何能對得起這些眾生?菩薩的弘願在此地。

4 菩薩修行從什麼地方表現?他熱心幫助一切眾生,尤其是苦難眾生。他對你的照顧是無微不至,全心全力幫助你,只有付出,決定沒有一個念頭希求回報,這是佛菩薩,這是自性的流露。

5 可是在現在這個社會,如果有這麼一個肯犧牲奉獻、熱心為人服務的人,別人會怎麼想?這個人對我這麼好,他有什麼企圖?他有什麼目的?我要怎樣防他?這業障重。

6 遇到好人,不能辨別是非、不能辨別真妄、不能辨別邪正,還把他想歪了,這就是苦難眾生!現在社會這種人很多,為什麼?確實他一生當中沒見過好人。不但沒見過,聽都沒聽說過,他怎麼能相信人?

7 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疑為菩薩最大的障礙”,所以也把“疑”列入嚴重的煩惱,叫根本煩惱。

8 凡是障礙重的人,總是疑神疑鬼,不相信這個時代裡還有好人。他懷疑的地方多,顧慮的太多,於一切法當中分別執著,這就是他苦難的根源。


業障重的人通常有5大惡習,建議改掉

隆慶寺

業障

所謂「業障」,其實就是人因造惡業而遭受的果報、障礙。

凡夫俗子難免會因為自身惡的習氣而犯下過錯、造業生障礙。

業障現前,要及時懺悔,並改過遷善、斷惡修善,修「戒定慧」、滅「貪嗔痴」,才能消業增福。

要想改變自身的命運,就要學會改變自己。

我們常講「莫向外求」,不要向外尋求改變命運的力量,而應該向內修,修清淨心、利他心,放下我執、煩惱,好的心態決定好的人生。

 一、喜歡抱怨,負能量重

不要整天怨天尤人,越抱怨,往往福越薄。誰都不喜歡一個滿身負能量的人。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越是牢騷滿腹,越是更多障礙。

你之所以感到不順,是因為你內心的能量太弱,承載不起更多福德。做一個積極樂觀的人,心開朗,再大的障礙也會變小。

二、愛較真、格局窄,心量小

老話常說「量大福大」,就是說人呀,要有包容心,要學會忍耐與寬容,不要事事錙銖必較。

太小氣的人,走不出一條寬闊大道。心眼太小,別人說句難聽的話就和人急眼,這樣格局太小,也難成什麼大器。

三、貪婪自私,太過刻薄

人生真正的價值不應該是一貫的索取,而應是佈施、施捨。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越發心佈施,越能修福德。凡事只想著利己、自私自利,甚至損人不利己,都容易消耗福報、增長業障。

「佈施」被稱為「六度波羅蜜」之首,是幫助增長福報最快的助緣之一,能夠發心利益他人,看似利人,實則利己,所修的福報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四、傲慢自大、不知敬畏

做人要謙卑,要有敬畏心,不要自視甚高、夜郎自大。

真正有能耐、有本事的人往往都很低調、含蓄,往往越是沒本事的人越到處張揚炫耀。

人越缺什麼,越喜歡炫耀什麼,這不是什麼好跡象。

五、心不清淨,雜念多

「六根清淨方為道」,身心清淨安定,自可消百業、福慧增長。

人之所以煩惱重、多不順,多是因為心中念頭不淨,雜念、妄想、罣礙太多。

「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若能心無罣礙、事不執著,定能消除業障、增長福報。


淨空法師:消業障的方法  

消業障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捨棄。

學佛人,無論受任何委屈、冤枉,都不怨天尤人。歡歡喜喜地接受他人之侮辱、譭謗,可為自己消災。對怨恨我們的人,永遠地愛護、關懷與幫助,冤結自然化解。無條件地幫助別人,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就不會有障礙。學佛後,確實能逆來順受,業障就消了。業障的根本,是煩惱習氣。煩惱習氣是什麼?總不外乎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嗔痴慢、五欲六塵,行為跟這些相應,麻煩就來了,這是佛在經論上常常講的「造惡業」。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就是消業障。心一天比一天清淨,就是業障消除的現象;心一天比一天煩惱,就是業障增加。沒有自己,把這個身體奉獻給佛教,獻給一切眾生,這就是轉業力為願力,即佛家講的「乘願再來」。

有佔有、支配與控制的念頭,就造業。別人造業,我們也不必說。說了,與人結冤仇,他也不會接受;要緊的是,自己決定不可造惡業。胡思亂想,是造輪迴業。功夫不得力的時候,我們修學沒有魔障;功夫稍微得力,魔障就很多。佛教我們每天念佛、聽經,都將功德回向給冤親債主,希望他們明了,我們成就了,就是報恩、還債;這樣,就可以減少冤親債主的障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沒有把握的,就不下斷語;只要能謙虛、卑下,就不會造業了。

業障,就是起心動念;業障要消除,福慧才會增長。不念佛,就造業;多念佛,就是消業障。你起心動念打妄想就是業障,你一天到晚講廢話是業障。念佛,你不打妄想了,也不說廢話了,你的業障就消除了。冤業病,可以用調解、勸導來化解。業障病,可以用真心懺悔來化解。不得罪人,魔障就少;得罪的人多,魔障就多。不議論別人,一議論就造業。別人的不善,與我不相干;放在心裡,是我們的心不善,放在口上,是造口業。性情不好、常常生病、心不慈悲,都是業障。

素食,既衛生、衛性、又衛心,肯定能消業障。衛生,是保護身體;衛性,是護衛性情;衛心,是護衛慈悲心。懺除業障從哪裡落實?經上講得很清楚:善護三業。懺悔業障,後不再造,感應不可思議。天天念佛,是天天消除業障。學佛,不是一帆風順的,這與多生多劫前的業障有關。恭恭敬敬地拜佛十萬次,業障就消了。佛門中有求不應,是因為求的人有業障。業障消不了,是由於缺乏真心真信;若以真心真信去求,就一定會有感應。天天接受佛法的熏陶,可斷疑生信、懺除業障。業障現前,要懂得消業障,把自己的過失改正過來,後不再造。我們需要飲食,是業障;吃的時候,需生慚愧心與感恩心。植物對我們犧牲、奉獻;我們接受植物的供養,一定要真修行。我們有了成就,那些植物也有功德。平時忍辱是消業障,好事讓別人,辛苦自己承擔,這個消業障、增福慧,比什麼都快。一切人事物的磨難,都是在幫我們消業障;我們要歡歡喜喜地承受,絕對不起嗔恚心。吃虧是福。肯吃虧,以前的業障就消掉。

佛,教我們一心向道,完全不理會障緣。有一個人看不順眼,有一件事不滿意,就成了往生淨土的障礙。這一生中,絕對不得罪任何人,絕對不與人結怨;業障消除,才能往生。你真正懂得「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才是真正消業障。歡歡喜喜地接受一切業障,臨命終時,就沒有病痛。


淨空老法師:業障習氣重的人不能不聽經

業障習氣重的人不能不聽經,我現在講是講聽經,多跟大家在一起分享,幫助我們覺悟。讀經不懂裡面的意思,看註解也很困難,註經人的意思你能懂嗎?

古大德說得好,「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華嚴經》上說的。什麼人說?標準的是有修有證,就是修行證果的人他能說,不是修行證果的人那就太難了。

修行證果,他的心、他的意跟諸佛相應,雖然不能完全相應,他總有幾分相應,那就是幾分利益。

當然最好的,那是我們沒法子、找不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樣的人來給我們講,那完全跟佛的意思相應,決定不會說錯。

我們到哪裡去找這樣的善知識?找不到。找不到,老師就教導我們,不得已而求其次,求其次是真有修的人,真有修的。怎麼修的?

佛在經上所說的他能夠用在日常生活當中,用在工作、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他有實際生活的體驗,他所領悟的比不能夠應用在生活上那些人要深一些。

只說不練的未必可靠,說了真幹的人他有悟處,我們可以跟他學習。可是學習,前面跟諸位同學報告過,學習最重要的條件是真誠受持。

如果沒有真誠,沒有真誠心,你得不到,諸佛菩薩來給你講經說法你也得不到,祕訣就在真誠。

內有真誠,外面表現出有恭敬,這種人真學到東西;沒有誠敬的心,什麼都學不到。

印光大師他老人家當年在世,接引大眾常常用這句話開示,一分誠敬你得到一分,二分誠敬你得到二分,十分誠敬你得到十分。

你能得到多少與外面境界不相干,完全是你自己內心有多少誠敬心。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二五七集)2011/1/30 檔名:02-039-0257


業障是否清除,有這五種表現

1.如果你業障消除了,你本有的出離心就會升起。那麼你的貪心,執著就會慢慢減少,起碼的你看淡世間的物質的執著,情感的執著。 如果你學佛了,抓著佛法緊緊不放,世間的物質情感名利也放不下。說明你的業障並沒有消除,因為學佛修行要的不是抓,而是捨。 有的人學佛,不過是為了現世過的更好,根本不想出離,那麼你不是修行佛法,不過是在修行世間法。

2.如果你業障消除了,你本有的智慧就會升起。智慧是每個人本有的,不用向外而求的,書本不會給你智慧,經書乃白紙黑字,如何度人出離生死,只啃經書,不肯從心底下功夫,那不過是一介書生罷了。  

修行是用在刀鋒上,是在煩惱,是非升起的那一剎那,看看你能不能覺知,降伏。有些人雖然懂了三藏十二部經典,懂了各種名詞,但是當下的煩惱卻降伏不了時,只能說明我們都是研究佛學,不是學佛了。

研究佛學不能減少你的業障。時刻觀察自己的念頭,讓智慧升起,這就是學佛的根本。而不是天天啃書中不肯出來。

3.如果你業障消除了,你本有的慈悲心就會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無法慈悲,因為執著於一個我,我執障礙了我們的慈悲。 很多人雖然啃了很多經書,也知道了慈悲的含義,但是慈悲不是嘴巴上講講就過去的,而是真正實行的,才能發覺自己夠不夠慈悲。是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別人,甚至逃避自己的責任呢。

4.如果你業障消除了,你本有的菩提心就會生起。三世諸佛都是因為發了為眾生離苦得樂的願力而成佛。  

菩提心就是不忍眾生苦的心,你發願去救他們出苦海,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救拔苦海眾生出離苦海,這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佛教徒應該發菩提心,但這種心不是嘴巴念念「所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就是的,而是要切實的去實行的東西。  

我們誦經時也懂得回向法界眾生,但是也許「法界眾生」對我們來講只是四個字,簡單念過而已。因為菩提心還不夠。  

5.如果你業障消除了,你的恭敬心就會生起。業障凡夫都是看自己很了不起,看大家都是凡夫,唯獨自己是菩薩的。而真正的菩薩,則是看自己是凡夫,看別人都是菩薩。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很有修行,這說明我們業障並沒有消除,只有看到自己沒有修行時,那時你的業障才減輕。佛經中記載,有個常不輕菩薩大家知道吧。  

如果你本有的出離心,菩提心,慈悲心,恭敬心,智慧都生起的時候,說明你的業障在減輕,如果學佛後,你越執著,越我慢,越貪心,那說明你的業障還沒有減輕。  

為什麼出離心、菩提心、慈悲心是本有的呢,本有就是我們本來具足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具足一切,只是自己被障礙,蒙蔽住了而已。修行就是要露出我們的廬山真面目,去除我們的執著,妄想,分別,那如來藏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啊!

 

每部經消的業障,其實仍有區別

 

金剛薩埵淨障法門~人生所有煩惱的解藥

 

業障是怎麼來的?業障並不是障礙我們的關鍵

 

業障到底是什麼?修行人如何消減,轉化這個力量?

 

念佛治病到底靈不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